第二讲 企业理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企业理论

在新古典经济理论中,企业是预先给定的,因此在那里并不研究企业的产生问题,而只研究不同的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和在给定资源时不同的产品产量的最优成本组合问题,严格地说,那只是一种生产决策理论,而不是企业理论。所谓企业问题研究是由科斯《企业的性质》(1937)一文所引出的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企业是如何产生的?

第二,企业的合理规模如何确定?

第三,企业的内部组织与管理问题。

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构成了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构成了区分传统和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标识。

2.1企业的产生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以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为基础,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唯一方式,企业被视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在一定资本预算约束下进行投入和产出的物质和服务生产部门,认为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规模都应该服从市场的要求,任何以谋求超额利润为目的的行为,如:合谋、人为定价、设置障碍、兼并等等,都是不自然的和不合理的,应该加以干预。因此,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问题的研究,多集中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外部联系即企业的规模、企业的集中度、企业的定价、企业的销售和其它一些竞争行为方面。至于企业的产生、企业的内部代理、企业的组织安排等问题却不加以考察。这种简单的企业理论被当代经济学家们称为企业的“黑箱”论或“生产函数”论。

2.1.1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观

传统产业组织理论对企业问题的看法又包括哈佛学派的企业观和芝加哥学派的企业观两个方面。

※哈佛学派强调充分竞争的市场结构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而只有保持适度的企业规模才能确保市场的充分竞争。

因此他们最注重对企业的静态规模和结构问题研究,至于企业的产生、企业的内部组织和管理等问题应该留给企业管理理论去讨论(Bain1958:7)。

(四个图形)

※芝加哥学派虽然也认为保持市场的充分竞争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但却不认为企业规模的扩大一定会带来垄断和竞争度的下降,

相反,他们以规模经济和“可竞争市场理论”为依据来说明企业规模

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既有利于节约生产成本又不

会损害竞争。

首先,他们用“规模经济”理论来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如何会降低生产成本。为方便起见,我们不妨以图6.1来进行说明。图中,AC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它随产量的变化而呈现出下降、不变和上升三种情况,当平均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时,厂商处于规模经济的递增阶段,见图中0至q’之间的规模;当平均成本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时,厂商便处于规模经济报酬不变阶段,见图中q’至q”产量之间的规模;当平均成本随产出的增加而上升时,该厂商就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见图中大于q”的部分。芝加哥学派认为,企业的合理规模应该由图中的最小规模效益点(minimum efficient scale)来确定,即指平均成本最低的产出水平所决定的规模。认为在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中,集中度将会高于完全竞争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这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垄断程度的提高,而是对平均成本的节约(Stead , P. Curwen & K. Lawler1996:30)。

其次,芝加哥学派还依据“可竞争市场”理论来说明企业规模的扩大并不一定会损害竞争。认为虽然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集中度的提高,市场中的企业数量会逐渐减少,甚至只剩下极少数的企业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的消失,只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是完全无障碍的,行业中原有的企业就总是面临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因此,为了避免吸引来更多的竞争者,原有企业就不得不将价格定在一个相当于平均价格的水平上,而不可能高于市场平均价格水平的垄断价格。

2.1.2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企业观

是以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的(transaction costs )。现代企业理论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分析基础,

认为企业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方式,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不仅会对企业本身的生产绩效带来影响,而且也关系到行业间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在新产业组织理论中,企业的产生,企业的内部组织安排和治理结构问题就被放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科斯在其开创性的论文1中指出,假如价格机制可以调节一切资源的配置,生产就能在不存在任何组织的情况下进行,而人们不禁要问,企业为什么存在?对此,科斯的回答是: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2。认为企业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约“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

1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The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首次提出了交易成本概念。

2罗纳德.科斯,《企业的性质》,载于盛洪主编《现代制度经济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05。

交易成本包括(1)发现相关价格的成本;(2)谈判和签约的成本;(3)不确定性带来的合同问题引起的成本;(4)某些政府管制带来的交易成本。正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企业才产生和发展起来,因为企业可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影响,各种冲突在企业内部也会变得更加易于处理和解决。不过他又认为,企业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它有一个适度的界限,因为当企业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内部控制范围将随之而扩大,内部组织和管理成本也会随之提高并最终超过市场交易成本。因此,企业的适度边界实际上是由外部交易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之间的比较来决定的。围绕科斯的上述观点,国外许多学者就企业的性质、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组织等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发展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现代企业理论。

2.1.3关于企业性质的争论

20世纪30~80年代间,西方学者们围绕科斯关于企业性质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争论,一些人认为企业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企业比市场更有效率,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阿曼.阿尔奇安(Armen Alchian) 和哈罗德. 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的观点,他们认为企业之所以产生,是因为企业是一种团队组织,而团队生产会产生更大的效率,资源由企业来组织生产可以增加产出,从而导致了社会对企业组织的需求,这样便产生了企业3;也有人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专业化、协作化和规模经济带来了更高的绩效,如施蒂格勒就认为企业的规模扩大会降低成本,带来资源配置的高效率;还有人认为企业可以大大抵制人们的偷懒、欺骗或投机主义行为,所以才产生了企业4。

张伍常(Steven Cheung)在80年代中期提出,上述分析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却都没有真正理解科斯关于企业本质的根本用意。事实上,企业的产生或存在不能用技术或效率的观点来加以解释,而应该用制度设计的观点来加以解释。从制度设计的角度来看,企业不过是一种契约安排,它和产品市场之间并没有实质性差别,仅仅在于交易的方式不同而已。在没有企业的情况下,市场同样可以通过交易活动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只不过交易活动会更大量更频繁,而且每项交易都需要分别定价,这样一来成本就变得非常高昂;作为一种替代性选择,企业可以通过订立契约使所有加入的合作者都同意为他的服务支付预先确定的价格,由企业代理人代表他们与确定的购买者进行交易,这就等于将分散的市场交易叠加为一个总的产品交易,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分散交易的成本。例如,当消费者需要一台照相机时,他可以选择通过市场去分别购买照相机的每一个部件,然后再将这些部件组装在一起。但是种选择会使照相机的最终价格非常高昂,因为每一次交易都将要花费时间来了解信息、讨价还价。但如果这台照相机由专业化厂家来进行生产和组装,其价格一定会远远低于前述情况下的价格,因为在企业中,一个代理人可以按小时工资来确定产品的总成本并进行一次性定价,这就大大节约了交易成本。由此,张伍常认为企业之所以可以节约发现价格的费用(交易费用),并不是因为它的技术属性,而是因为它的契约(制度)属性。张伍常关于企业契约属性的解释得到了包括科斯在内的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米歇尔.詹森(Michael Jensen)和威廉姆.麦克林(William Mechling)进一步阐述了契约交易的与一般市场交易的特点,指出契约交易与一般市场交易并无本质区别,差别仅仅在于前者可以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作出一些双方权利的规定,而后者却没有这样的规定,例如:发电厂建设了一个只能使用附近煤矿的工厂,如果发电厂和煤矿之间没有订立契约,煤矿就可能利用发电厂投产后改变资产困难的特性要挟发电厂,如抬高煤价等等,而契约就可以限

3阿曼.阿尔奇安Armen Alchian 、哈罗德. 德姆塞茨Harold Demsetz,《生产、信息成本和经济组织》“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Prganization”,1972。

4威廉姆森在60年代就持这种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