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除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课件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除1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课件新版沪科版
沪科版 七年级上
第1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除
1.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 多个有理数的乘法
CONTENTS


01
名师点金
02
基础题
03
综合应用题
几个因数相乘,首先观察算式中有无因数为0,若有一
个因数为0,则积为0;若全是非0因数,则先根据负因数的
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把所有因数的绝对值相乘.


=-12.5× ×4

=-
.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2024·芜湖部分学校月考]现有以下四个结论:①若两个
数互为相反数,则它们相除的商等于-1;②任何一个有
理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③两个数的和为正数,则这
两个数可能异号;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负因数个数为奇
数则乘积为负数.其中正确的有(





×


B.

× 的结果为(



C.
D
)


D.


【点拨】
先判断符号,再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进行乘法计算.
返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易错点
几个有理数相乘时忽视符号法则而致错
10. 计算:(-12.5)×



【解】(-12.5)×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除(第1章 有理数 自学、复习、上课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除(第1章 有理数 自学、复习、上课课件)
(2) a - b<0, ab<0. 因为 ab<0,所以 a, b 异号 . 因为 a-b<0,所以 a<b. 所以 a 为负, b 为正 .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方法点拨:当逆用法则时,注意结果的多样性, 从和或积的符号分析加数或因数的符 号情况不止一种,两者结合起来分析 即可得解 .
感悟新知
(2)1
3 4
×
(-
2 7
);
1
3 4
×
(-
2 7
)=-(74
×
2 7
)=-
12.
运算时,带分数要 化为假分数 .
感悟新知
知1-练
(3)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3
)
×(-1);
解:
(-
2 3
)
×(-1)
=+(23
×
1)
=
2 3
.
(4)
(-7
2 3

0.
(-7
2 3

0=0.
任何数与1 相乘都等于它 本身,任何数与-1相乘 都等于它的相反数 .
知1-练
2-1.若三个数a, b, c满足(a-b)(b-c) >0,则下列关于 a, b, c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C ) A. 可以确定最大的数是a,最小的数是c B. 可以确定最大的数是c,最小的数是a C. 可以确定中间的数是b D. 可以确定中间的数是a
感悟新知
知1-练
例3 [母题教材 P40 习题 T6]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 始盛开” . 诗词反映了深山海拔高、气温低、花开晚 的自然现象 .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 1 千米,气温 下降约 6 ℃. 一座山的海拔为2 千米,如果小明在山脚 下(海拔为 0 千米)测得的气温是 5 ℃,那么小明乘缆 车到山顶后测得山顶的气温约是__-__7_℃___ .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是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前提。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乘除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特别是对于混合运算,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2.难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同时,结合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小球从地面上抛出,上升了3米,然后又下降了2米,它最终离地面多远?”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

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解释乘除运算的优先级和顺序,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

1.5 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一)——两数相乘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归纳、猜测等能力.2.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3.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4.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重点能按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5+5+5等于多少?改写成乘法算式是:5×3=15.(-5)+(-5)+(-5)=?写成乘法算式是什么?思考:5×3是小学学过的乘法,那么(-5)×3,3×(-5),(-5)×(-3)如何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问题1:在实验室中,用冷却的方法可将某种生物标本的温度稳定地下降,每1 min下降2℃.假设现在生物标本的温度是0℃,问3 min后它的温度是多少?若把温度下降记为负,由课本图1-12可得,3 min后生物标本的温度是-6℃.你会列出算式吗?(-2)×3=(-2)+(-2)+(-2)=-6.类似地,(-2)×2=(-2)+(-2)=-4,(-2)×1=-2,(-2)×0=0.思考: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对一个负数乘一个正数有什么发现?一个负数乘0呢?一般地,异号两数相乘(正数乘负数或负数乘正数),只要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符号取“-”.负数与0相乘得0.问题2:在问题1的情况下,问1 min前、2 min前该种生物标本的温度各是多少?这里,以“现在”为基准,把以后时间记作“+”,以前时间记作“-”,那么 1 min前记作-1,观察课本图1-13可得,1 min 前生物标本的温度是2℃,用算式表示(-2)×(-1)=2.2 min 前(记作-2)生物标本的温度是1 min 前温度的2倍,用算式表示(-2)×(-2)=4.类似地,(-2)×(-3)=6.思考: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对两个负数相乘有什么发现?一般地,两个负数相乘,只要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符号取“+”.总结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零相乘仍得零.特别提醒:两个有理数相乘,一要确定积的符号,二要确定积的绝对值.探究点二:倒数问题: 34与43这两数有何关系?-13与-3呢?类比小学学过的有关倒数的定义. 在小学我们学过,两个正有理数乘积为1时,称这两个正有理数互为倒数.同样,这个规定在负数中仍然适用.若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就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53是-35的倒数,-35是-53的倒数,也就是说,-35与-53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例1 见课本P30例1.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2.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例2 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34;(2)223;(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解:(1)-34的倒数是-43;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8;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4)5的倒数是15.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3.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例3 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a +b m-cd +|m |的值.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所以当m =6时,原式=06-1+6=5;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1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倒数的概念,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计算,能说出一个数的倒数.应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时,要同时确定“积”的符号、计算“积”的绝对值.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1题.第2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二)——多数相乘1.会确定多个因数相乘时,积的符号,并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2.会利用计算器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重点会用法则进行多个因数的乘积运算.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计算:(1)(-6)×(-56);(2)123×(-115). 你能说出各题的解答根据吗?叙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为0.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多个因数的乘法探索:1.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负的?(1)-2×3×4×5×6;(2)2×(-3)×4×(-5)×6×7×8×9×(-10).2.下列各式的积为什么是正的?(1)(-2)×(-3)×4×5×6×7;(2)-2×3×4×5×(-6)×7×8×(-9)×(-10).思考: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结合课本P31问题3,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当多个有理数相乘,且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因数都不为零时,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并归纳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多个因数的乘法例计算:(1)-2×3×(-4);(2)-6×(-5)×(-7);(3)0.1×(-0.001)×(-1);(4)(-17)×(-49)×0×(-13)×37.解析:先确定结果的符号,然后再将它们的绝对值相乘即可.解:(1)原式=-6×(-4)=24;(2)原式=30×(-7)=-210;(3)原式=-0.0001×(-1)=0.0001;(4)原式=0.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2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合作探究”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多个因数的乘法法则:(1)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2)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2题.第3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转化的思想.3.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运用.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25;(2)-0.125;(3)-137. 2.小学里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小学算术中除法怎么计算?引入负数后,又如何计算有理数的除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问题1:已知3x =15,则x =____;-3x =15,则x =______.问题2:4×______=-20;-8×______=40.你是如何计算的?问题3:根据乘除互逆运算关系,你能求下列两数的商吗?乘法2×3=6 -2×3=-6 -2×(-3)=6除法6÷2=______ -6÷(-2)=______-6÷2=______ 6÷3=______-6÷3=______ -6÷(-3)=______你能发现有理数除法又是如何计算的吗?交流:(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2)商的绝对值与被除数、除数符号有何关系?(3)零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商为多少?有理数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观察一下式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0×(+5)=0 0÷(+5)=___0__0×(-5)=0 0÷(-5)=___0___结论: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0不能做除数.做一做:比较下列各组数的计算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1)1÷5与1×15;(2)2÷(-25)与2×(-52). 计算出结果后,请同学们比较每一组小题中两个结果,从中发现了什么特点?由此你联想到你们所学的什么知识呢?并试着用语言叙述其中的规律:除以一个非零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用字母表示为:a ÷b =a ×1b(b ≠0). 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1.直接判断商的符号和绝对值进行除法运算例1 计算:(1)(-15)÷(-3);(2)12÷(-14); (3)(-0.75)÷(0.25).解析:采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来解答.解:(1)(-15)÷(-3)=+(15÷3)=5;(2)12÷(-14)=-(12÷14)=-48; (3)(-0.75)÷(0.25)=-(0.75÷0.25)=-3.方法总结:注意先确定运算的符号,再根据“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法则进行计算.2.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例3 见课本P33例2.方法总结: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通常利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化为乘法运算来求.3.根据,a +b 的符号,判断a 和b 的符号例4 如果a +b <0,a b >0,那么这两个数( )A .都是正数B .符号无法确定C .一正一负D .都是负数解析:因为a b >0,根据“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可知a 、b 同号,又因为a +b <0,所以可以判断a 、b 均为负数.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有理数除法和加法法则,解题时要灵活运用法则.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3练习、P34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除法法则:(1)任何数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即a ÷b =a ×1b(b ≠0); (2)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3)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0不能做除数.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4题.第4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第5课时 乘法的运算律1.会用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法则进行混合运算.2.理解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3.会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回顾:(1)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法则是什么?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____,异号得____,并把绝对值相乘.(2)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法则是什么?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____,异号得____,并把绝对值相除.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____.)(3)什么叫互为倒数?(如果两个数的积等于____,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如-5的倒数是____,-0.25的倒数是____.)2.在非负数的范围内,你是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 3.怎样计算(-8)×(-2)÷(-12)=?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探究点一: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问题1:计算:115×(-12)×311÷54. 让学生尝试,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把除法统一成乘法简化运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解:115×(-12)×311÷54=115×(-12)×311×45(统一为乘法运算) =-625. 规律总结:只含有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问题2:计算:⎣⎢⎡⎦⎥⎤423×(-514)+(-0.4)÷(-425)×115. 学生活动:两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教师纠正).解:⎣⎢⎡⎦⎥⎤423×(-514)+(-0.4)÷(-425)×115 =⎣⎢⎡⎦⎥⎤-53+(-25)×(-254)×115 =(-53+52)×115=56×115=1. 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总结出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探究点三:乘法的运算律问题3:小学学习的乘法的三条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 =ba .(2)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3)乘法分配律:a (b +c )=ab +ac .特别指出:引入负数以后,这三条运算律也同样适用,即这里的a ,b ,c 可以表示任何有理数.四、应用迁移,运用新知1.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例1 见课本P34例3.方法总结:把乘除混合运算统一成乘法,再确定积的符号,然后进行计算即可.2.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例2 见课本P35例4.方法总结:在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先观察算式的特点,若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就先简化运算.3.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例3 见课本P36例5.方法总结:若一道题按照常规运算顺序去运算较复杂,而利用运算律改变运算顺序却能使运算变得简单些,这时可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4.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例4 已知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 m ,气温下降6℃.某人乘热气球旅行,在地面时测得温度是8℃,当热气球升空后,测得高空温度是-1℃,热气球的高度为________m. 解析:此类问题考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题时要正确理解题意,列出式子求解,由题意可得[8-(-1)]×(1000÷6)=1500(m),故填1500.方法总结:本题的考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运用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五、尝试练习,掌握新知课本P36~37练习第1~3题.《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随堂演练”部分.六、课堂小结,梳理新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本节课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混合运算的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七、深化练习,巩固新知课本P37习题1.5第3、5、6题.。

HK沪科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一章 有理数 1.5.1 有理数的乘法2

HK沪科版 初一七年级数学 上册第一学期秋季(教学设计 教案)第一章 有理数 1.5.1 有理数的乘法2

1.5 有理数的乘除1.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正确地进行乘法运算。

理解几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如何确定。

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相同数的加法体验乘法运算法则,会类比出若干个相同负数的加法运算(即负数的乘法运算)。

通过对特例的归纳,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实验与探索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不断增强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供适当的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

在经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感受生活中乘法运算的存在与价值,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发现以及形成过程,掌握乘法法则的关键,运用乘法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

难点: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规则,并能准确、熟练地应用于有理数乘法运算中去。

【教学准备】电脑、投影【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在小学已接触到的乘法、初中刚学习过的有理数的加减法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本课程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总结,使其充分体会到知识产生、规律发现的过程,让学生融入到数学学习中来,融身到数学活动中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人类因为没有保护好环境,连续几年全球气温都在不断的上升,今年也不例外。

自七月份宁波市进入高温天气以来,几乎没有下过一场雨。

由于高温,据市某水文观测站测得的数据显示:我市某水库的水位在某段高温天气以每天3.5cm的速度下降,问连续四天高温该水库的水位下降了多少?这个实际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法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来共同研究吧。

由上面的问题可知,该水库的水位到第四天下降了3.5×4=14cm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5.1有理数的乘法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优秀教学案例:1.5.1有理数的乘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故事,引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有理数乘法的学习,例如通过计算购物时物品的打折价格,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接着,我会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或故事,如“数学侦探”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规则。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主动思考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规则,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能够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规则。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练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同时,我会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提高学生的运算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他们通过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也注重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和作业,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有理数乘法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提高解题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概念和规则。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理数的乘法1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有理数的乘法1

1.5 有理数的乘除1.有理数的乘法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有理数乘法运算;(重点)2.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计算下列各题:(1)5×6; (2)3×16; (3)32×13; (4)2×234; (5)2×0; (6)0×27. 引入负数之后呢,有理数的乘法应该怎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乘法计算:(1)5×(-9); (2)(-5)×(-9);(3)(-6)×0; (4)⎝ ⎛⎭⎪⎫-13×14. 解析:(1)(4)小题是异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2)小题是同号两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为“+”,再把绝对值相乘;(3)小题是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解:(1)5×(-9)=-(5×9)=-45;(2)(-5)×(-9)=5×9=45;(3)(-6)×0=0;(4)⎝ ⎛⎭⎪⎫-13×14=-⎝ ⎛⎭⎪⎫13×14=-112. 方法总结:两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乘数的符号决定: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任何数乘以0,结果为0.探究点二:倒数【类型一】 直接求某一个数的倒数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34;(2)223;(3)-1.25;(4)5. 解析:根据倒数的定义依次解答.解:(1)-34的倒数是-43; (2)223=83,故223的倒数是38; (3)-1.25=-54,故-1.25的倒数是-45; (4)5的倒数是15. 方法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般在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解.【类型二】 与相反数、倒数、绝对值有关的求值问题已知a 与b 互为相反数,c 与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为6,求a +bm-cd +|m |的值.解析:根据相反数的概念和倒数概念,可得a 、b ;c 、d 的等量关系,再由m 的绝对值为6,可求m 的值,把所得的等量关系整体代入可求出代数式的值.解:由题意得a +b =0,cd =1,|m |=6,m =±6.∴当m =6时,原式=06-1+6=5;当m =-6时,原式=0-6-1+6=5.故a +b m-cd +|m |的值为5. 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得出a +b =0,cd =1及m =±6,再代入所求代数式进行计算.探究点三:多个因数的乘法计算:(1)-2×3×(-4);(2)-6×(-5)×(-7);(3)0.1×(-0.001)×(-1);(4)(-100)×(-1)×(-3)×(-0.5);(5)(-17)×(-49)×0×(-13)×37.解析:先确定结果的符号,然后再将它们的绝对值相乘即可.解:(1)原式=-6×(-4)=24;(2)原式=30×(-7)=-210;(3)原式=-0.0001×(-1)=0.0001;(4)原式=100×(-3)×(-0.5)=-300×(-0.5)=150;(5)原式=0.方法总结:①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②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三、板书设计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多个因数的乘法负因数个数为奇数,积为负;负因数个数为偶数,积为正.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教学时应列举简单的事例,尽早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法则,背法则.。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2)×(-1)=( 2 ) (-2)×(-2)=( 4 ) (-2)×(-3)=( 6 )
通过上面的计算得出: 两个负数相乘,只要把他们的绝对值相乘,符号取“+” 。
自主预习
• 思考 1.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3=-9 (-3)×2=-6 (-3)×1=-3 (-3)×0=0 上述算式有什么规律?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
例题讲授
例1 计算: (1)(-5)×(-6); (2)(-
3
)× 1
2
6
3
5
(3)(- ) ×(-
5
3
); (4) 8 ×(-1.25)
1 - 4.6× +3 2 1 × - 3.12
(3) (3)9
(4) 8(1)
(5)
1 2
(
2
)
a
a
新知构建
(1) ( 1 ) (2) ;(2) ( 3) ( 8).
如果把温度降落记为“-”,用算式表示为:
(-2)×3=( )+( )+( )=(
)
(-2)×2=(
)+(
)=(
)
(-2)×1=(
)
(-2)×0=(
)
问题2: 在问题1的情况下,问1min前、2min前
物标本的温度各是多少?
该种生
以“现在”为基准,把以后的时间记为“+”,则以前的时
间为“-”,用算式表示为:
• 2.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3)×(-1)=3 (-3)×(-2)=6 (-3)×(-3)=9
归纳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 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第1课时)教案 (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

1.6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2.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3.会进行有理数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混合运算.教学重难点1.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2.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混合运算的步骤.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印度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舍罕王打算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国王答应满足他的一个要求.西萨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儿米?”国王哈哈大笑.西萨说:“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多媒体展示)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的米有这么多吗?让我们先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就知有没有了.推进新课1.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提出问题】某种细胞每30分钟便由一个分裂成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出示、讲解】多媒体出示细胞分裂的图片,结合图片,学生交流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 这个细胞分裂一次可得多少个细胞?分裂两次呢?分裂三次呢?那么,3小时共分裂了多少次?【观察思考】 请认真观察下面的式子:2×2.2×2×2×2.2×2×2×2×2×2.2×2×2×2×2×2×2×2.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总结】 它们都是乘法;并且它们各自的因数都相同.这样的运算我们叫做乘方运算. 2×2×2×2×2×2记作:26.教学策略:多媒体出示乘方、幂、底数以及指数的定义,并举例让学生进行读写练习,同位间相互检查掌握情况.2.有理数乘方的运用问题1:接着上面的问题,学生合作式学习:先讨论每一格所放的米粒数: 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2×2,第四格放8粒米=2×2×2,第五格放16粒米=2×2×2×2,……第六十四格放2×2×2×2×2×2×…×2粒米(一共63个2相乘).写成乘方的形式为2×2×2×2×…×2=263.结合课本,用计算器算出结果并解答上面的问题.问题2:计算: (1)53;(2)(-3)4;(3)⎝ ⎛⎭⎪⎫-123.学生独立完成,观察结果,总结正数的幂、负数的幂的正负有什么规律? 解:(1)53=5×5×5=125;(2)(-3)4=(-3)×(-3)×(-3)×(-3)=81;(3)⎝ ⎛⎭⎪⎫-123=⎝ ⎛⎭⎪⎫-12×⎝ ⎛⎭⎪⎫-12×⎝ ⎛⎭⎪⎫-12=-18. 非零有理数的乘方,将其绝对值乘方,而结果的符号是:正数的任何次乘方都取正号;负数的奇次乘方取负号,负数的偶次乘方取正号.3.例题分析【例题】 计算:(1)-22÷49×⎝ ⎛⎭⎪⎫-232; (2)-14-(1-0.5)×13×[2-(-3)2]. 学生板演,教师针对出现的错误及时更正.解:(1)-22÷49×⎝ ⎛⎭⎪⎫-232 =-4÷49×49=-4×94×49=-4. (2)-14-(1-0.5)×13×[2-(-3)2] =-1-0.5×13×(2-9) =-1-0.5×13×(-7) =-1+76=16. 【总结】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如果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4.巩固训练(1)课本练习.(2)一个数的立方是它本身,那么这个数是( ).A.0 B.0或1C.-1或1 D.0或1或-1(3)有一X厚度是0.2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1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________.本课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内容?特别应注意什么问题?。

新沪科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1.5 有理数的乘除 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新沪科版7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1.5 有理数的乘除 1.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1.5 有理数的乘除1.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
沪科版 七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2)×(﹢3)= ,(﹢2)×0= ,(﹢5)×(﹢7)= .
如果两个有理数相乘,其中有负数,应该怎么计算?
6
0
35
在实验室中,甲标本的温度每 1 min 下降 2 ℃,乙标本的温度每 1 min 上升 3 ℃. 已知甲、乙标本现在的温度都是 0℃.
-13.8
1
-17
0
-1
【教材P35 练习 第2题】
3.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0.25,-6,1,-1.
4
1
-1
【教材P35 练习 第3题】
4. 判断正误:(1)0 没有倒数. (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 )
(-2)×3 = -6
问题2
2 min 前乙标本的温度比现在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现在
1min min 前甲标本的温度比现在高还是低?高(或低)多少?
3min前
2min前
1min前
现在
(-2)×(-3) = 6
此外,两个有理数相乘,当一个因数是 0 时,积仍是 0.
(-2)×0 = 0
0×(-2) = 0
归 纳
(-2)×3 = -6
3×(-2) = -6
(-2)×(-3) = 6
(-2)×0 = 0
0×(-2) = 0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 任何数与 0 相乘仍得 0.
例1 计算:(﹣5)×(﹣6);(﹣ ) × ;(﹣ ) ×(﹣ );8×(﹣1.25).
我们用负数和正数分别表示温度的下降和上升,例如下降2℃ 记作 -2℃,上升 3℃ 记作 3 ℃.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第1章 有理数 自学、复习、上课课件)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1.6 有理数的乘方(第1章 有理数 自学、复习、上课课件)

知2-练
(4) (- 23)3; (5)(- 1) 2 024; (6) (- 1 12) 4.
解题秘方:先确定幂的符号,然后转化为乘法运 算算出结果.
感悟新知
(1)(- 5) 4;
解:(- 5) 4=+(5× 5× 5× 5) =625. (2) - 54; - 54 = -(5× 5× 5× 5) = - 625.
感悟新知
知2-讲
2.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计算一个有理数的乘方时,应将乘 方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先确定幂的符号,再计算幂的绝 对值 . 特别地,当底数较大时,可借助于计算器计算 .
感悟新知
特别解读
知2-讲
1. 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主要揭示幂的符号法
则.一看底数,二看指数,确定符号后还是按
照有理数的乘法算出其结果.
2.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非0 有理数的奇次幂仍然
互为相反数 .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非 0 有理数的偶次幂相等.
感悟新知
3. an, -an 及(-a) n 的区别与联系
an
-an
知2-讲
(-a) n
相同点
指数都是 n
不 同
意义不同
n 个 a 相乘的积
n个a相乘的 积的相反数
n 个 -a相乘 的积
点 底数不同
感悟新知
解题秘方:利用乘方的意义确定底数和指数.
知1-练
解:(1) (- 2) 5 的底数是 - 2 ,指数是 5, 它表示(- 2) × (- 2) × (- 2) × (- 2) × (- 2) . (2) - 25 的底数是 2,指数是 5, 它表示 - 2× 2× 2× 2× 2. (3)(- 23)2的底数是 (- 23) ,指数是 2, 它表示 (- 23) × (- 23).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章 有理数 【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归纳、猜测等能力;2.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乘法运算;3.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4.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积的符号法则.教学程序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问题1(1)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降5元,售出60件,问与降价前比,销售额减少了多少?(2) 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5元,售出60件,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3)商店降价销售某种产品,若每件提价a元,售出60件,问与提价前比,销售额增加了多少?问题2(1)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下降6℃,登高3km后,气温下降多少?(2)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上升多少?(3)登山队攀登一座高峰,每登高1km,气温上升-6℃,登高-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问题3(1)2×3=__ ; (2)-2×3=__; (3)2×(-3)=___; (4)(-2)×(-3)=____;(5)3×0=_____; (6)-3×0=_____.思考:比较-2×3=-6,2×3=6,你对一个负数乘一个正数有什么发现?归纳: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比较(-2)×(-3)=6,2×3=6,你对两个负数相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思考:5×0,-5×0,0×(-2)的结果是多少?法则归纳新知一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_,并把________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______.强调:“同号得正”有两种,一种是两个在有理数相乘,另一种是两个负有理数相乘(负负得正),并与小学学习的乘法比较,关键是乘法的符号法则.二.应用迁移巩固提高问题:由法则,如何计算(-5)×(-3)的结果?(1)师生共同完成: 依据 方法步骤(-5)×(-3)…………同号两数相乘………看条件 (-5)×(-3)=+( ) 同号得正……………决定符号 5×3=15………………把绝对值相乘………计算绝对值 ∴(-5)×(-3)=+15(2)分组类似(1)讨论,归纳:(-7)×4 (3)师生共同完成:有理数的乘法:与小学里数的乘法在法则和方法步骤方面分别有什么联系?①符号决定以后,有理数的乘法就转化成了小学里数的乘法; ②由①可见,小学里数的乘法是有理数乘法的基础. 三.应用迁移 巩固提高例1 计算:(1)(-5)×(-6), (2)(-23)×61, (3))53(-×)35(-,(4)8×(-1.25)第一,引导学生强化法则、步骤;第二,教给正确的书写格式。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1 有理数的乘法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5.1 有理数的乘法

第一章有理数1.5 有理数的乘除1.5.1 有理数的乘法【知识与技能】(1)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2)能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运用.多媒体课件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2米,已经放了3天,问:水位下降了多少米?你能写出算式吗?学生思考,得出算式:(-2)×3.观察所列的式子,涉及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一、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一、探索有理数的乘法.(1)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3×3=9,3×2=6,3×1=3,3×0=0.规律:随着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2)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3×(-1)=-3,3×(-2)=,3×(-3)=.(3)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3×3=9,2×3=6,1×3=3,0×3=0.规律:.(4)要使(3)中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应有:(-1)×3=,(-2)×3=,(-3)×3=.二、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归纳,得出正数乘正数,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0乘数的规律.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三、总结倒数的概念.计算并观察学生自己计算.教师提问:观察这两个式子的计算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肯定学生给出的合理答案,教师总结: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二、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计算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 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6)×3=-18(℃).答:气温下降18℃.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教材P37习题1.4第1,2,3题。

最新沪科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 有理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

最新沪科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 有理数 全单元教案设计

1.1 正数和负数第1课时 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过程以及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重点)3.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今年年初,一股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超过10℃,南方有的地区的温度达到-1℃,北方有的地区甚至达-25℃,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里出现了一种新数——负数,负数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它们表示的实际意义吗?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1,2.5,+43,0,-3.14,120,-1.732,-27中,正数是______________;负数是______________.解析:区分正数和负数要严格按照正、负数的概念,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负数有-1,-3.14,-1.732,-27;正数有2.5,+43,120;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故答案为2.5,+43,120;-1,-3.14,-1.732,-27.方法总结:对于正数和负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要看其本质是正数还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探究点二: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类型一】 学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温泉河的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那么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记作( )A .0mB .0.5mC .-0.8mD .-0.5m解析:由水位升高0.8m 时水位变化记作+0.8m ,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 ,故选D.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类型二】 用正、负数表示误差范围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局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问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否合格?解析:+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 ,-30mL 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 ,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解:“500±30(mL)”是指500mL 为标准容量,470~530(mL)为合格范围,因此503mL ,511mL ,489mL ,473mL ,527mL 在合格范围内,抽查产品的容量是合格的.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三、板书设计正数和负数⎩⎪⎨⎪⎧正、负数的定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确实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经历讨论、探索、交流、合作等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第2课时 有理数的分类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重点) 2.会把所给的有理数填入相应的集合;(难点)3.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探索的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某天毛毛看报纸,见到下面一段内容:冬季的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达到-10℃,平均气温是0℃,而同一天北京的气温-3℃~7℃.这里出现了哪些数?我们到目前为止学过了哪些数?你能试着将它们进行分类吗?今天我们要把大家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命名.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概念 【类型一】 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下列各数:-45,1,8.6,-7,0,56,-423,+101,-0.05,-9中,( )A .只有1,-7,+101,-9是整数B .其中有三个数是正整数C .非负数有1,8.6,+101,0D .只有-45,-445,-0.05是负分数解析:根据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整数包括1,-7,0,+101,-9,故选项A 错误;正整数只有两个,即1和+101,故选项B 错误;非负数包括有1,8.6,+101,0,56,故选项C 错误;负分数包括-45,-423,-0.05,故选项D 正确.故选D.方法总结:当有理数只含有单个符号时,带负号的数即为负数.然后再区分是整数还是分数. 【类型二】 对数“0”的理解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 .3B .4C .5D .0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0,8,-712,334,-10%,3101,2,0,3.14,-67,37,0.618,-1.正数:{ }; 负数:{ }; 整数:{ };分数:{ }.解析:要将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里,首先要弄清楚有理数的分类标准,其次要弄清楚每个数的特征. 解:正数:{8,334,3101,2,3.14,37,0.618};负数:{-10,-712,-10%,-67,-1};整数:{-10,8,2,0,-67,-1};分数:{-712,334,-10%,3101,3.14,37,0.618}.方法总结:在填数时要逐个考察给出的每一个数,看它是什么数,是否属于某一类数;逐个填写相应括号,从给出的数中找出属于这个类型的数,避免出现漏数的现象.探究点三: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6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 (2)一列数:-1,12,-3,14,-5,16,____,____,____,….解析:(1)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n ;(2)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是,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1n.解:(1)7,-8,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2016; (2)-7,18,-9;第10个数为1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6个数是12016.方法总结:解答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字排列的特征.三、板书设计1.有理数的概念 2.有理数的分类①按定义分类为: ②按性质分类为: 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有理数⎩⎪⎨⎪⎧正有理数⎩⎪⎨⎪⎧正整数正分数零负有理数⎩⎪⎨⎪⎧负整数负分数教学反思本节课是有理数分类的教学,要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避免教师直接分类带来学习的枯燥性.要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数学思想的渗透,明确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且分类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的.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第1课时 数 轴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重点)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难点)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医生在给病人测量体温时常使用温度计,请尝试画出你想象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问题:请找出一支温度计从外观上具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认识数轴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A. B.C. D.解析:A中的没有单位长度,错误;B中没有正方向,错误;C中满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正确;D中没有原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要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探究点二: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类型一】读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指出如图中所表示的数轴上的A、B、C、D、E、F各点所表示的数.解析:要确定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可利用以下步骤:(1)确定符号,在原点右边为正数,在原点左边为负数;(2)确定数字,即距离原点是几个单位长度.解:由图可知,A点表示-4.5;B点表示4;C点表示-2;D点表示5.5;E点表示0.5;F点表示7.方法总结:在确定数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点是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对于点A、D这种情况,要注意它们所表示的数是在哪两个整数之间.【类型二】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5,2.5,3,-52,0,-3,312.解析:画数轴必须具备“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注意数的符号和该数到原点的距离.解:如图.方法总结: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时,首先由数的性质符号确定该数应在原点的左边还是右边,然后再根据该数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位置.【类型三】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数轴上的点A 表示的数是+2,那么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 A .5 B .±5 C .7 D .7或-3解析:与点A 相距5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有2个,分别是7或-3,故选D. 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即要求的点在已知点的左侧或右侧. 三、板书设计 1.数轴(1)原点;(2)正方向;(3)单位长度.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间的关系原点表示零;原点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 教学反思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桥梁,教学时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第2课时相反数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并能求给定数的相反数,了解一对相反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重点)2.掌握双重符号的化简;(难点)3.通过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相反数,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让两个学生在讲台前背靠背站好(分左右),规定向右为正(正号可以省略),向右走2步,向左走2步各记作什么?从数轴上观察,这两位同学各走的距离都是2步,但方向相反,可用2和-2表示,这两个数具有什么特点?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相反数的意义【类型一】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16,-3,0,-12015,m,-n.解析:只需将各数前面的正、负号换一下即可,但要注意0的相反数是0.解:-16,3,0,12015,-m,n.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改变它前面的符号,符号后面的数不变;0的相反数是0.【类型二】 相反数的几何意义(1)数轴上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它们的关系为____________. (2)在数轴上,若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点A 在点B 的左侧,并且这两个数的距离是12.8,则A =______,B =______.解析:(1)左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右边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或-3.它们互为相反数;(2)∵点A 和点B 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原点到点A 与点B 的距离相等,原点到点A 和点B 的距离都等于6.4.∵点A 在点B 的左侧,∴这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6.4,6.4.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解题时应从相反数的意义入手,明确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到原点距离相等.【类型三】 相反数与数轴相结合的问题如图,图中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A 、B 表示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则点C 所表示的数为( )A .2B .-4C .-1D .0 解析:由题意如图,数轴向右为正方向,数轴(缺原点)的单位长度为1,∴点C 所表示的数为-1,故应选C.方法总结:先在数轴上找到原点,从而确定点C 所表示的数,同时牢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探究点二:多重符号的化简化简下列各数:(1)-(-8)=______;(2)-⎝⎛⎭⎪⎪⎫+1518=______;(3)-[-(+6)]=______;(4)+⎝ ⎛⎭⎪⎪⎫+35=______.解析:答案为(1)8;(2)-1518;(3)6;(4)35.方法总结:化简多重符号时,只需数一下数字前面有多少个负号,若有偶数个,则结果为正;若有奇数个,则结果为负.三、板书设计 1.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2.多重符号的化简(1)偶数个“-”号,结果为正数; (2)奇数个“-”号,结果为负数. 教学反思从具体的场景出发,利用数轴引导学生感受相反数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从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意义.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第3课时 绝对值教学目标1.理解绝对值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重点)2.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知道一个数的绝对值,会求这个数.(难点)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从一栋房子里,跑出有两只狗(一灰一黄),有人在房子的西边3米处以及房子的东边3米处各放了一根骨头,两狗发现后,灰狗跑向西3米处,黄狗跑向东3米处分别衔起了骨头.问题:1.在数轴上表示这一情景. 2.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线相同吗? 3.两只小狗它们所跑的路程一样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存在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我们只需要考虑数的大小而不考虑方向.这样就必须引进一个新的概念——绝对值.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绝对值的代数与几何意义 【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的绝对值是( ) A .3 B .-3 C .-13 D.13解析:根据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所以-3的绝对值是3.故选A.方法总结: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类型二】 利用绝对值求有理数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3,则这个数是__________. 解析:∵23或-23的绝对值都等于23,∴绝对值等于23的数是23或-23,故填23或-23.方法总结:绝对值等于某一个数(0除外)的值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探究点二: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含绝对值的计算 【类型一】 绝对值的非负性及应用若|a -3|+|b -2015|=0,求a ,b 的值. 解析:由绝对值的性质可得|a -3|≥0,|b -2015|≥0.解:由题意得|a -3|≥0,|b -2015|≥0,又因为|a -3|+|b -2015|=0,所以|a -3|=0,|b -2015|=0,所以a =3,b =2015.方法总结:如果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那么这几个非负数都等于0. 【类型二】 含绝对值的化简计算化简:⎪⎪⎪⎪⎪⎪⎪⎪-35=______;-|-1.5|=______;|-(-2)|=______.解析:⎪⎪⎪⎪⎪⎪⎪⎪-35=35;-|-1.5|=-1.5;|-(-2)|=|2|=2.方法总结:根据绝对值的意义解答.即若a >0,则|a |=a ;若a =0,则|a |=0;若a <0,则|a |=-a .【类型三】 绝对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第53届世乒赛于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在苏州举办,此次比赛中用球的质量有严格的规定,下表是6个乒乓球质量检测的结果(单位:克,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一号球 二号球 三号球 四号球 五号球 六号球 -0.50.10.2-0.08 -0.15(1)请找出三个误差相对较小一些的乒乓球,并用绝对值的知识说明.(2)若规定与标准质量误差不超过0.1g 的为优等品,超过0.1g 但不超过0.3g 的为合格品,在这六个乒乓球中,优等品、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别是哪几个乒乓球?请说明理由.解析:由绝对值的几何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距离标准质量越小,即绝对值越小,就越接近标准质量.解:(1)四号球,|0|=0,正好等于标准的质量,五号球,|-0.08|=0.08,比标准球轻0.08克,二号球,|+0.1|=0.1,比标准球重0.1克;(2)一号球|-0.5|=0.5,不合格,二号球|+0.1|=0.1,优等品,三号球|0.2|=0.2,合格品,四号球|0|=0,优等品,五号球|-0.08|=0.08,优等品,六号球|-0.15|=0.15,合格品.方法总结:判断质量、零件尺寸等是否合格,关键是看偏差的绝对值的大小,而与正、负数无关. 三、板书设计1.绝对值的几何定义: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用符号表示为:|a |=⎩⎪⎨⎪⎧a (a >0),0(a =0),-a (a <0)或|a |=⎩⎪⎨⎪⎧a (a ≥0),-a (a <0).教学反思绝对值这个名词既陌生,又是一个不易理解的数学术语,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教给学生探索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掌握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过程中做到形数兼备、数形结合.1.3 有理数的大小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重点)2.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能正确地使用“>”或“<”号连接.(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某一天我国5个城市的最低气温如图所示:(1)从刚才的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比较这一天下列两个城市间最低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广州______上海;北京______上海;北京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哈尔滨;武汉______广州.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借助数轴比较大小【类型一】 借助数轴直接比较数的大小画出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用“<”连接:+5,-3.5,12,-112,4,0.解析:画出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各数的点,然后根据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进行比较. 解:如图所示.因为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所以-3.5<-112<0<12<4<+5.方法总结:此类问题是考查有理数的意义以及数轴的有关知识,正确地画出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类型二】 借助数轴间接比较数的大小已知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比较a 、b 、-a 、-b 的大小,正确的是( )A .a <b <-a <-bB .b <-a <-b <aC .-a <a <b <-bD .-b <a <-a <b解析:由图可得a <0<b 且|a |<|b |,则有-b <a <-a <b .故选D.方法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数轴和绝对值的相关知识,从数轴上获取信息,判断数的大小. 探究点二: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 【类型一】 根据正、负数性质及法则比较大小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1)3和-5; (2)-3和-5; (3)-35和-34.解析:(1)根据正数大于负数;(2)、(3)根据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解:(1)因为正数大于负数,所以3>-5;(2)因为|-3|=3,|-5|=5,3<5,所以-3>-5; (3)因为⎪⎪⎪⎪⎪⎪⎪⎪-35=35,⎪⎪⎪⎪⎪⎪⎪⎪-34=34,35<34,所以-34<-35.方法总结: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应先化简各数的符号,再利用法则比较数的大小. 【类型二】 有理数的最值问题设a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是最小的正整数,则a 、b 、c 三数分别为( ) A .0,-1,1 B .1,0,-1 C .1,-1,0 D .0,1,-1解析:因为a 是绝对值最小的数,所以a =0,因为b 是最大的负整数,所以b =-1,因为c 是最小的正整数,所以c =1,综上所述,a 、b 、c 分别为0、-1、1.故选A.方法总结: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最大的负整数是-1;最小的正整数是1. 三、板书设计1.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运用法则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正数与0的大小比较 负数与0的大小比较 正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基础出发,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1.4 有理数的加减1.有理数的加法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重点)3.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并能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在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例如,某队进4个球,失2球,则净胜球为4+(-2),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1)(-0.9)+(-0.87);(2)⎝ ⎛⎭⎪⎪⎫+456+⎝ ⎛⎭⎪⎪⎫-312;(3)(-5.25)+514;(4)(-89)+0.解析:利用有理数加法法则,首先判断这两个数是同号两数、异号两数还是同0相加,然后根据相应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解:(1)(-0.9)+(-0.87)=-1.77; (2)⎝ ⎛⎭⎪⎪⎫+456+⎝ ⎛⎭⎪⎪⎫-312=113;(3)(-5.25)+514=0;(4)(-89)+0=-89.方法总结:两数相加时,应先判断两数的类型,然后根据所对应的法则来确定和的符号与绝对值. 探究点二:有理数加法的应用【类型一】 有理数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股民默克上周交易截止前以收盘价67元买进某公司股票1000股,下表为本周内每日该股票的涨跌情况:星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每股涨跌/元44.5-1-2.5-6(1)星期三收盘时,每股多少元?(2)本周内每股最高价多少元?最低价多少元?解析:(1)用买进的价格加上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的涨跌价格,然后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求解;(2)分别求出这五天的价格,然后比较大小即可得解.解:(1)67+(+4)+(+4.5)+(-1)=74.5(元),故星期三收盘时,每股74.5元;(2)星期一:67+4=71(元),星期二:71+4.5=75.5(元),星期三:75.5+(-1)=74.5(元),星期四:74.5+(-2.5)=72(元),星期五:72+(-6)=66(元),∴本周内每股最高价为75.5元,最低价66元.方法总结:股票每天的涨跌都是在前一天的基础上进行的,不要理解为每天都是在67元的基础上涨跌.【类型二】 和有理数性质有关的计算问题已知|a |=5,b 的相反数为4,则a +b =________.解析:因为|a |=5,所以a =-5或5;因为b 的相反数为4,所以b =-4.则a +b =-9或1. 方法总结:本题涉及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在解决绝对值问题时要注意考虑全面,避免漏解. 三、板书设计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 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教学反思本课时利用情境教学、解决问题等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氛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2.有理数的减法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下图是2015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的温差怎么算?6-(-5)=?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有理数减法法则计算:(1)7.2-(-4.8);(2)-312-514.解析:先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计算即可.解:(1)7.2-(-4.8)=7.2+4.8=12;(2)-312-514=-312+⎝⎛⎭⎪⎪⎫-514=-⎝⎛⎭⎪⎪⎫312+514=-834.方法总结: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先将减法转化为加法,再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要特别注意减数的符号.探究点二:有理数减法的应用【类型一】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上海某天的最高气温为6℃,最低气温为-1℃,则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为( )A.5℃B.6℃C.7℃D.8℃解析:由题意得6-(-1)=6+1=7(℃),故选C.方法总结:要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答.【类型二】应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判定正负性已知有理数a<0,b<0,且|a|>|b|,试判定a-b的符号.解析:判断a,b差的符号,可能不好理解,不妨把它转化为加法a-b=a+(-b),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判定.解:因为b<0,所以-b>0.又因为a<0,a-b=a+(-b),且|a|>|b|,即|a|>|-b|,所以取a 的符号,而a<0,因此a-b的符号为负号.方法总结:此类问题如果是填空或选择题,可以采用“特殊值”法进行判断;若是解答题,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通过运算法则来解答.三、板书设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教学反思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教学情境,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实例计算,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通过大量的数学练习,使学生在计算中巩固解题技能,在小组交流中体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运算魅力,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归纳运算法则.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数学的转化思想.3.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1.能够把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重点)2.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及其运算顺序,能根据具体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进行简化运算.(难点)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雷达记录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高度变化 记作上升4.5千米 +4.5千米下降3.2千米 -3.2千米上升1.1千米 +1.1千米下降1.4千米 -1.4千米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小组探究此时飞机与起飞点的高度,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1)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2)4.5-3.2+1.1-1.4=1.3+1.1-1.4=2.4-1.4=1(千米).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加法运算律计算:(1)31+(-28)+28+69;(2)16+(-25)+24+(-35);(3)⎝⎛⎭⎪⎪⎫+635+⎝ ⎛⎭⎪⎪⎫-523+⎝ ⎛⎭⎪⎪⎫425+⎝ ⎛⎭⎪⎪⎫1+123. 解析:(1)把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2)可把符号相同的数相加;(3)可把相加得到整数的数相加. 解:(1)31+(-28)+28+69=31+[(-28)+28]+69=31+0+69=100;(2)16+(-25)+24+(-35)=16+24+(-25)+(-35)=(16+24)+[(-25)+(-35)]=40+(-60)=-20;(3)⎝⎛⎭⎪⎪⎫+635+⎝ ⎛⎭⎪⎪⎫-523+⎝ ⎛⎭⎪⎪⎫425+⎝ ⎛⎭⎪⎪⎫1+123=⎝ ⎛⎭⎪⎪⎫635+425+⎝ ⎛⎭⎪⎪⎫-523+⎝ ⎛⎭⎪⎪⎫223=11+(-3)=8. 方法总结: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在进行多个有理数相加时,一般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简化运算.探究点二:加减混合运算【类型一】 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将下列式子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形式,并用两种读法将它读出来.(-13)-(-7)+(-21)-(+9)+(+32)解析:先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再省略括号和加号;读有理式,式子中第一项的符号,要作为这一项的符号读出正负来,式子中的符号就读作加或减.解:(-13)-(-7)+(-21)-(+9)+(+32)=-13+7-21-9+32.读法一:负13、正7、负21、负9、正32的和;读法二:负13减去负7减去21减去9加上32.方法总结:注意掌握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时,将括号连同它前边的“-”去掉,括号内各项都要变号.【类型二】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计算:(1)-9.2-(-7.4)+915+⎝ ⎛⎭⎪⎪⎫-625+(-4)+|-3|; (2)-1423+11215-⎝ ⎛⎭⎪⎪⎫-1223-14+⎝ ⎛⎭⎪⎪⎫-11215; (3)23-18-⎝ ⎛⎭⎪⎪⎫-13+⎝ ⎛⎭⎪⎪⎫-38. 解析:本题根据有理数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把减法统一成加法,省略加号后,运用加法运算律,。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5.1有理数的乘法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5.1有理数的乘法
在布置作业时,我还会注意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确保作业既能起到巩固和提升学生知识的作用,又不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负担。同时,我会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2.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特例,总结规律,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主动发现和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
3.实践应用,巩固理解
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后,我将设计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法运算规律解决。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巩固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和调整教学策略。
首先,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对于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然而,由于乘法运算与加减法运算在本质上的不同,学生可能存在对有理数乘法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上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1.5.1有理数的乘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来探究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学生将运用归纳法,通过观察特例和总结规律,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学生还将在小组合作中,通过交流和分享,加深对乘法运算规律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运算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数学实际应用的困惑,认为数学与生活实际脱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教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第5节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教案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有理数的乘除》选自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5节,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有理数的乘法的内容。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数学算术的基础上。

因此,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转化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有理数的乘法和倒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归纳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化归和分类讨论思想及合作交流、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分析及学法指导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用启发式教学,利用“班班通”教学设施,指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

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计算:①(-5)+(-5)②(-5)+(-5)+(-5)③(-5)+(-5)+(-5)+(-5)④(-5)+(-5)+(-5)+(-5)+(-5)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①(-5)×2 ②(-5)×3③(-5)×4 ④(-5)×5比较1、2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发现:①(-5)+(-5)=(-5)×2=-10②(-5)+(-5)+(-5)=(-5)×3=-15③(-5)+(-5)+(-5)+(-5)=(-5)×4=-20④(-5)+(-5)+(-5)+(-5)+(-5)=(-5)×5=-25依据: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等于这个数乘以加数的个数。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2023年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是学生在初入初中阶段遇到的第一章数学课程,对学生来说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的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及其性质,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有理数,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运算和性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掌握了整数和小数的基本知识,但对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理解有理数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四则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2.有理数的性质3.有理数的运算方法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探究有理数的知识。

2.运用实例教学,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海拔等,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通过PPT展示相关的内容,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基本知识。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运算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基础题,然后进行提高题和拓展题的练习。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最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1.5 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会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探索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学习重点】应用乘法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学习难点】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行为提示:通过情景导入,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说明:两数相乘时,首先确定符号,然后绝对值相乘.涉及带分数时,一般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情境: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一只蜗牛沿直线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直线L上的原点O.(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解:以上情景分别列式为:(1)2×3=6;(2)-2×3=-6;(3)2×(-3)=-6;(4)(-2)×(-3)=6.知识模块一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阅读教材P 28~P 31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内容是什么?问题2: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中应注意什么?答: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确定积的符号;二是积的绝对值是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典例:(1)35×(-4); (2)(-8.125)×(-8);(3)⎝ ⎛⎭⎪⎪⎫-147×711; (4)1529×(-1); (5)(-132.64)×0; (6)(-6.1)×(+6.1).解:(1)-140;(2)65;(3)-1;(4)-1529;(5)0;(6)-37.21.仿例:计算:(1)0.25×(-8);(2)⎝ ⎛⎭⎪⎪⎫-412×2; (3)⎝ ⎛⎭⎪⎪⎫-34×⎝ ⎛⎭⎪⎪⎫-225; (4)[-(+10)]×⎝ ⎛⎭⎪⎪⎫-35; (5)313×⎝ ⎛⎭⎪⎪⎫-115; (6)-3.4×⎝ ⎛⎭⎪⎪⎫-112. 解:(1)-2;(2)-9;(3)95;(4)6;(5)-4;(6)5110. 学习笔记: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变例1:已知|x|=3,|y|=7,且xy<0,则x +y =±4.变例2:若ab>0,且a +b<0,则a<0,b<0.若ab>0,且a +b>0,则a>0,b>0.知识模块二 几个有理数相乘问题: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的内容是什么?答:几个不等于0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与两个有理数相乘一样,几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典例1:计算:(1)54×(-1.2)×⎝ ⎛⎭⎪⎪⎫-19; (2)⎝ ⎛⎭⎪⎪⎫-2413×⎝⎛⎭⎪⎪⎫-167×0×43. 解:(1)原式=54×65×19=16; (2)原式=0.典例2:-3的倒数为-13,,)-25的倒数为52,,)-235的倒数与15的相反数的积为113,.) 仿例1:如果5个有理数的积为负数,则其中负因数的个数为( D )A .1个B .3个C .5个D .1个或3个或5个仿例2:(1)若abc>0,b 、c 异号,则a<0;(2)在-6,-5,-1,3,4,7中任取三个数相乘,所得的积最小的是-168,最大的是210.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知识模块二几个有理数相乘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新版)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章有理数1.5有理数的乘除教案(新版)沪科版

1.5 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和概括问题的能力;3.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两负数相乘,积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为负混淆。

【教学过程】一、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理数的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或有理数0 还记得我们小学学过两个正有理数相乘吗?二、试一试2×1=2; (-2)×1=__;2×2=2+2=__; (-2)×2=(-2)+(-2)=___;2×3=__+__+__=__; (-2)×3=___+___+___=____。

比较上面的算式,不难发现,当我们把其中一个因数“2”换成它的相反数“-2”后,所得的积也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思考: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对两个数中有一个是负数的乘法有什么发现?归纳:一般地,异号两数相乘,取“-”,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三、再试试(-2)×(-1)=?(-2)×(-2)=?(-2)×(-3)=?与(-2)×1=-2、(-2)×2=-4、(-2)×3=-6对比一下,这里把后一个因数换成了它的相反数,那么所得的积应该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即(-2)×(-1)=2、(-2)×(-2)=4、(-2)×(-3)=6。

思考:根据上面的计算,你对两个负数相乘有什么发现?归纳:一般地,两个负数相乘,取“+”,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注意:两个负数相加,取“-”,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如(-3)+(-7)=-(3+7)=-10此外,当有一个因数是0时,所得的积仍是0。

如2×0=0,(-2)×0=0。

初一有理数乘法教案

初一有理数乘法教案

初一有理数乘法教案【篇一:七年级数学上册 1.5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版)沪科版】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了解乘法的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2.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过程与方法在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数学活动中,体会有理数的实际意义,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水平。

二、重点、难点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三、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及数轴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在原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经验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进行学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在探索后经小组合作,尝试练习,总结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12五、设计思路本节课在引入部分利用回顾旧知为巩固加法法则也为总结乘法法则设台阶,在探索新知时利用昨天刚发生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在兴趣的指引下逐步开展探究,在例子中,把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正负数在实际问题中求积的问题与小学算术乘法相结合,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得出结论。

在归纳法则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通过归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总结。

通过气温变化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在练习设计与作业布置中体现分层次教学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能得到成功的体验。

3【篇二:七年级上数学上册 1.4.1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案人教新课标版】1.4.1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点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 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 (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讲授新课:
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①研究实际问题:
问题1: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的位置的那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用乘法来解答: 3×2=6,①
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6米处。

注意: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如果上述问题变为:
问题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这也不难,写成算式就是: (-3)×2=-6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

②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有什么发现?
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一般地,我们有:
把一个因数 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③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 (―3)×(―2)=?(学生答)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同3×0=0作比较。

④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⑤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
“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复杂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例如: 再如:
(-5)×(-3)···········同号两数相乘 (-6)×4··············异号两数相乘 (-5)×(-3)=+( )············得正 (-6)×4=-( )················得负 5×3=15·············把绝对值相乘 6×4=24··············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 (-5)×(-3)=15。

所以 (-6)×4=-24。

2.例题:
例1:计算:①(-5)×(-6) ②4
121⨯⎪⎪⎭⎫ ⎝⎛- 解:①原式=+(5×6)=+30=30。

②原式=―(4121⨯)=―81
3.课堂练习:
三、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四、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