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合集下载

《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

《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

《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老残游记》是清朝文学家兰陵笑笑生所撰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文学的杰作。

小说以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丑恶。

在小说中,兰陵笑笑生以一种生动活泼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不公,展现了人性的丑恶和世态的荒谬。

下面我们将从整体性上对《老残游记》进行浅论。

从小说的情节安排来看,《老残游记》是一部以喜剧为主的小说。

故事的情节曲折离奇,兼具喜剧和讽刺的特点。

小说以老残这一庸碌平凡的人物为主线,借助其旅途中的所闻所见,犀利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

整个故事情节生动活泼、扣人心弦,让读者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小说的结构安排合理,情节丰富多样。

整部小说共分为五十四回,每一回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情节,同时各回之间也相互联系、环环相扣。

在情节安排上,兰陵笑笑生通过布局巧妙的情节安排,使得整部小说情节丰富多样、扣人心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情节的跌宕起伏,让人目不暇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小说所表达的寓意。

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老残游记》塑造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老残作为主人公,是一个极其典型的小人物形象,具有浓厚的民间气息。

在他的旅途中,所遇到的各类人物形象也是各具特色,每个人物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同时也都代表着封建社会的一部分,是作者对封建社会的一次集中反映。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兰陵笑笑生成功地将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从语言运用和艺术手法来看,《老残游记》是一部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小说。

兰陵笑笑生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和幽默的描写手法,使得整部小说语言活泼、幽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艺术手法上,作者运用了夸张、讽刺、讥讽等手法,使得小说更富有戏剧性和张力。

作者还通过各种手法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使得整部小说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和现实意义。

《老残游记》中的医术与医德如何体现

《老残游记》中的医术与医德如何体现

《老残游记》中的医术与医德如何体现《<老残游记>中的医术与医德如何体现》《老残游记》是晚清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不仅展现了清朝末年的社会风貌和民生疾苦,还对中医的医术与医德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描绘。

在医术方面,小说中的老残展现出了高超的医术水平。

他善于诊断病情,能够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精准的判断,找出病症的根源。

例如,在诊治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妾时,他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脉象以及询问其生活习惯和症状表现,迅速判断出病因并非之前医生所认为的普通病症,而是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和生活压抑所致。

这种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老残在治疗方法上也独具匠心。

他不拘泥于传统的方剂和疗法,而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手段。

有时,他会采用针灸等中医疗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时,他又会开出独特的药方,用药精准,药量恰到好处。

在治疗一位患了重症的官员时,他巧妙地将几种看似普通的药材搭配在一起,发挥出了意想不到的疗效。

这种创新的治疗方法,显示了他对中医理论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

此外,老残还深知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他常常向人们传授养生之道,提醒他们要注意饮食起居、调节情志,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他强调顺应自然规律,不过度劳累,不过分贪食,保持心情舒畅。

这种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在当时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而在医德方面,老残更是令人敬仰。

他始终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病人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求于他,他都会尽心尽力地去诊治。

他从不因病人的身份地位而有所区别对待,也不会为了谋取私利而故意拖延病情或夸大病情。

老残还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他深知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因此对待每一个病例都极其认真负责。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反复斟酌治疗方案,确保病人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一旦出现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他会反思自己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的医术水平。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篇一:老残游记赏析毋庸讳言,《老残游记》的主要人物是老残,他不同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中的“九死一生”,以旁观者的面目出现,,记下一件件丑闻。

假如刘鹦真的意在,“谴责清官?,他理应这么干。

然而事实上,作者在老残身上所花的笔墨,远远超过了所有清官,甚至“黄龙子”、“赤龙子”诸人,也可看作是老残的补充:他们之间有密切的交往,他们的理想就是老·残的理想,他们表达的不过是作者的限于老残的身份、处境,不便由他直接表达的内容。

这是作者所以让申子平而不是老残去游桃花山的主要原因。

老残是一个独特的人物形象,他有理.想:“由欧洲新文明进而复我三皇五帝旧文明,进于大同之世”。

他鄙视名利功名,有着丰富的生活情趣:那些出色的景物描写片段都由他的眼中看出,客观上起了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他二身侠骨:早在年青时就以救世为己任,结交各种_人才,探寻务实的救国方略,钻研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他有博大的心胸‘黎民百姓的苦难沉重地压在他的心头,连看到鸟雀’冻馁,听到乌鸦的叫声,、欣贾雪月交辉的苦寒景象,都能使他生发出忧世之情。

一“国是如此,_丈夫何以家为”1他_竭尽全力,要拯救百姓的苦难。

然而老残并未做出什么有力的业绩,他不过以纳妾的方式救出两个妓女,依靠与庄勤果的特殊关系大闹公堂,昭雪冤案,解救了十几口人的身家性命。

今天看来,他也没有什么救国的良策,:他在梦中设想的以西方科学拯救清王朝,以及他为申东造出的主意犷任用名声更大的武侠,来迫使群盗放弃在本县的活动,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是次要的,指望一部文学作品能提出正确的行之有效的救世良策本身即属苛求,古往今来,并没有文学名著曾经承担过廷样的重任。

重要的是内在的精神,.老残那种义无反顾的进取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在逆境下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态度,不计成败利钝,鞠躬尽瘁,一但求心之所安的高尚人格,都闪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火花。

《老残游记》——白妞说书

《老残游记》——白妞说书
声声婉转
侧面描写:黑妞演唱
“黑妞的好处人说得出, 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黑妞的好处人学得到,白
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描写作用: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侧面描写:观众反应
观众反应:感觉妙、伏 帖、畅快——暗暗叫 绝——屏气凝神,不敢 少动——叫好之声,轰 然雷动
观众评价: “三月不知肉味”
正面描写:白妞出场
时间早: 十点、下午一点 观众多: 满满的
职业广:官员、生意人、 读书人、平民百姓
描写作用:侧面烘托白妞名气之大、技艺之高
侧面描写:琴师弹奏

琴师弹奏
外貌: 甚为丑陋 初奏:不甚留神 轮指: 入耳动心
描写作用:为白妞出场作铺垫,起烘托作用
侧面描写:黑妞演唱
黑妞演唱
外貌: 朴素洁净
字字清脆 演唱 “以为观之”
《明湖居听书》节 选自《老残游记》第 二回:明湖湖边美女 绝调。
作者描写“白妞说书”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白妞说书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层层烘托 步步映衬 通感设喻 赋形于声
侧面描写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陌上桑》
侧面描写:戏园盛况
戏园盛况
白妞出场
秀而不媚 外貌: 清而不寒 神态:一顾一盼
正面描写:白妞出场
白妞眼睛
如秋水: 清澈纯净
如寒星: 晶莹明亮 如宝珠: 有美丽的光泽
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 丸黑水银: 黑白分明、圆润灵动
正面描写:白妞说书
“初不甚大” ——起始 “越唱越高” ——发展
白妞说书 “陡然一落” ——跌宕
“忽又扬起” ——高潮 “人弦俱寂” ——结束

《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名著导读】《老残游记》,清末中篇小说,是刘鹗的代表作。

被鲁迅先生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内容丰富,意蕴深邃,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学名著。

小说以摇串铃的江湖郎中老残两个月的短暂游历为主线,串联起晚清社会的一幅幅社会众生相。

作者在书中通过对庄宫保、玉贤、刚弼几个所谓“清官”滥用刑罚、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的描写,得出“清官比贪官更可恶”的惨痛结论;又通过老残这个精通医术又有强烈政治意识的人物形象,寄寓了自己挽救时弊的愿望。

小说的语言不因袭陈词,追求创新,其中对大明湖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读来颇具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慧眼的。

【创作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的统治已经走近了它的墓门。

义和团运动虽被扼杀了,但是革命的浪潮正挟着一股不可遏制的力量激荡着。

摆在刘鹗眼前的,是一个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封建专制政权,是一个千疮百孔、充满矛盾的社会。

他对封建社会残败的局势焦虑隐忧和悲观绝望。

但是他却顽固地否认那种致力于推翻现存秩序的革命斗争的正义性。

小说《自叙》中云:“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刘鹗是在事业屡挫、饱尝忧患之余而撰此小说的,是他的崩城染竹之哭。

首回那在洪波巨浪之中行将沉没的大船,便是中国的象征。

横亘在作家心头的是“中国向何处去”的困惑。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刘鹗对中国封建主义的官僚政治及其文化心态,作了相当深刻的透视和反思。

【作者简介】刘鹗(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中国清朝末期小说家。

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后更名鹗,字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

署名“洪都百炼生”。

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李光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学名著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一、背景知识介绍(投影展示)1、《老残游记》《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甚广。

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独具只眼的。

2、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二、检查预习给加点的字注音:(多媒体投影)讽.()嘲虐.()政陵.()嵯峨..()价.()嗤.嗤()溜.()澎湃..()孑.()熨.()斗千仞.()周匝.()譬.()喻三、小组合作探究1、1.本文开头,写了妓女的“造谣言”来形容某些不好的诗歌,引用这个观点是为什么呢?2、下面引了第十二回里老残的一首诗,仍然不是作者所肯定的。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3.接着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例证。

这一段文章由例子得出怎么样的结论?4、为什么说实地考察很重要呢?5、“王小玉唱书”一段历来为人称道,你能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里吗?(提示:从所用的比喻的修辞手法入手分析)6、.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使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四、同学们想想看,文学写作仅有实地观察就够了吗?提示:结合你自己的写作经验,结合自己具体的作品谈谈。

五、本课的一个重要的观点是要写出“个性的差别”。

请以此观点,评析《明湖居听书》与《琵琶行》运用“比喻”的不同特点。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老残游记》赏析

《老残游记》赏析

《老残游记》赏析《老残游记》是一部思想内容上瑜瑕互见的书。

可是,这部书在艺术上的成就却是出人意料的,它文笔清新生动,描写细腻深刻,对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白妞说书”就是反映作品的艺术特色,历来受称赞的一段。

所谓“白妞说书”就是主人公老残在济南听艺人白妞(玉小玉“说大鼓书的一段。

作者通过精彩的工笔描绘,出神入化地写出来白妞说书的声乐形象。

这是古典小说中描写的美文。

说到描写,一些古典小说常见的毛病就是滥用“赋”的铺张扬厉的方法,极力铺成堆砌,久而久之成了俗套,没有一点贴切形象的感觉。

刘鹗则别开生面,一扫陈词滥调,呈现出新鲜活泼、形象生动的景象。

这一片段所用的艺术手法有如下几点:一、善于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

书未开场,作者就先放下了三段铺垫文字:一段是“海报”贴出,全城立即“街谈巷议”,“举国若狂”;一段是茶房的介绍和称赞,甚至说:“无论南北高下的人,听了他唱书,无不神魂颠倒”;一段是老残提前三小时入场,还只“弄了一张短板凳,在人缝里坐下”。

这三段极度渲染出了当时的盛况,不仅主人公老残被深深吸引了,就连读者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个究竟——这是以环境和气氛老烘托白妞的演唱。

下面帘幕拉开,该白妞出场了吧,可作者却使出“盘马弯弓故不发”的姿态,让弹三弦的先来一段垫场。

而弹三弦的也很不简单,一下子就把听众吸引住了:······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是听众和读者都不知不觉渐入佳境,初步领略了这场演出的美妙,景观主角还没登场,而配角竟有使“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的记忆,这就可见主角的记忆又将是何等高超了。

——这是临场的一层衬托。

下面“出来一个姑娘”,可能就是白妞,演唱呢,十分高妙:。

读书笔记老残游记

读书笔记老残游记

读书笔记老残游记读书笔记老残游记篇1当然可以,下面是一篇关于《老残游记》的读书笔记:1.背景介绍:《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

刘鹗在书中通过描绘江湖郎中“老残”的见闻和活动,反映了晚清社会的一些弊端。

这本书在发表后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认为是刘鹗文学成就的代表作品。

2.深入分析:《老残游记》以江湖郎中“老残”的见闻为线索,描绘了晚清社会的种种弊端。

作者通过对“老残”这一角色的刻画,展现了一个对现实社会充满不满和忧虑的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

书中对于官场的腐败,人民的贫困,以及社会的不公进行了深入的揭露和批判。

3.创作风格:刘鹗在《老残游记》中采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震撼的社会。

他的文字流畅,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不仅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展现了对未来的希望,使得读者在感受到社会的压迫的同时,也能看到希望的光芒。

4.对比与参照: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老残游记》更加注重对社会的批判和揭露。

比如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中,通过对贵族庄园主和农民的对比,展现了社会的阶级不平等。

而《老残游记》则通过对官场和民间的描绘,展现了社会的整体弊病。

5.个人观点:我认为《老残游记》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对社会的深入揭露,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人民的疾苦。

同时,它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在压迫和困境中人民的力量。

刘鹗的文字流畅,生动,使我们在阅读中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6.结论和评分:总的来说,《老残游记》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它通过深入的揭露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晚清社会的弊病和人民的疾苦。

作为读者,我深深地被刘鹗的文字所打动,也被“老残”这一角色所吸引。

在我心中,《老残游记》的评分是五星满分。

*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读书笔记老残游记篇2《老残游记》是清末文学家刘鹗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描写了作者在游历山东时所见到的人情世态,尤其是对当时官场的腐败黑暗和社会现实的丑陋面貌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

《老残游记》叙事学分析《老残游记》是一部以描述老残男子李银水自述其人生经历为主线,批判社会盲目追求物质、忽视对有残疾和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的现实题材的小说。

小说通过李银水的视角,叙述了他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各种遭遇,从而勾画出一个特殊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

因此,在分析《老残游记》的叙事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小说的语言、结构、人物塑造等方面,从而深入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和节奏。

一、叙事方式的多样性《老残游记》的叙事方式非常多样,从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箴言、歇后语、俗语等形式上的多样性,到内容上的多样性,如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等。

这种多样性不仅给小说增加了趣味性和亲和力,也使得小说的叙事更具灵活性和表现力。

首先,小说的语言为其叙事方式的多样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成语、俗语、语言技巧和独特的笔法,从而为李银水的生活经历注入了浓重的现实主义色彩。

例如,在小说的开场中,作者运用了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活着是让人受罪”,表达了李银水深受痛苦的状态,使读者深切感受到他的苦难经历。

此外,还有很多形式丰富、语言鲜活的叙事方式,例如用歇后语来表达,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我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其次,在叙事的结构上,小说采用插叙的手法,故事随着时空变换而不断发生进展,通过不同时间、地点、场景的转化制造出跌宕起伏、紧张刺激的叙事情节。

整个小说通过李银水回溯自己的生命史,其结构上不断翻转叙事人物、时间轴、主题等要素,从而不断增加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不断解密精彩的故事内容。

此外,在小说的内容上,作者还采用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等方式来进行思想表达和启示。

例如,作者引用了伏尔泰的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的表达权。

”通过对这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引用,不仅可以突显出小说的思想深度,同时也阐释了人权和言论自由的重要价值。

二、人物塑造的紧凑性在小说的人物塑造方面,作者通过对李银水这个残老男子的生动刻画,成功地营造出了一个具有真实感和创新性的形象。

论《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

论《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

论《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在近代长篇小说中,《老残游记》是一部可读性最强,最耐人寻味的作品。

粗读起来,传统的味道很浓;深入地读下去,就会发现,在小说的深层结构中包含了比同时期其它小说更多的破坏传统的革新因素。

如果对作品进行认真的分析和仔细体味,便不难发现,这两种看来似乎矛盾的现象,其实都来自作家那种强烈的自我表现和主观抒情的创作倾向。

《老残游记》被鲁迅列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但它却并不是一部客观、冷静地描写和暴露社会现实的作品。

与其它几部小说相比,它是一部很不相同的著作。

如果说《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等书把全力放在暴露官场的丑恶腐败上,那么,《老残游记》于抨击官场之外,把更多的笔墨用于表现自我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

甚至对官场的批判,也更侧重于自己对官场的独特认识的表达。

它在晚清乃至整个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是一部流露出最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具有最浓厚的主观抒情色彩的作品。

正如一位海外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如果在行文上用的不是第三人称,它尽会是中国第一本用第一人称写的抒情小说(lyrical novel)”[(1)]。

作者曾明确地表示过自己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在初集自序中,他把《老残游记》说成是一种“其力甚劲,其行乃迩远”的有力的哭泣。

“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家国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种教之感情。

其感情愈浓者,其哭泣愈痛:此鸿都百炼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

”在续集自序中也说,作品中所记录的乃是作者一生“五十年间,可惊,可喜,可歌,可泣之事业,固历劫而不可以忘者也。

”一生中不能忘怀的可歌可泣的经历和事业,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身世之感,家国之痛凝成了《老残游记》,这是作者在“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而不可得的时势与心境下的一种沉痛的发泄。

刘鹗把它比之于屈原之《离骚》,太史公之《史记》,杜甫之诗,曹雪芹之《红楼梦》。

这种寄托着作者内心隐痛的抒愤之作,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不乏佳构,但自觉地假小说以抒情者,除《红楼梦》、《儒林外史》极少数作品之外,实不多见。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n 擅长 shà
检 查 预 习
i 澎湃 pà zā 譬喻 pì 嵯峨 cuó é
周匝
è 虐政 nü o 皓齿 hà 花坞 wù n 熨斗 yù 孑 jié
嵯峨:山势高峻。
自 主。
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 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 熔铸新词,作实地的描 画。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
了 解 老 残 游 记
《老残游记》的作者是清末 小说家刘鹗。小说以一位走 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 对社会矛盾开掘很深,尤其 是他在书中敢于直斥清官误 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 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是清末四大讽刺小说之一。

走 近 刘 鹗
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 字云抟、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 炼生。祖籍江苏丹徒,1857年10月18日 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去世于新 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 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 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 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被海 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学家、 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 家、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 他涉猎众多领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 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所著《老残游 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 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 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 负的人。
中 国 四 大 讽 刺 小 说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
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走 近 胡 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 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 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 等,安徽绩溪上庄村人,因提倡文学革 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 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等职,是中国现代史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 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 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 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著有 《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 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 说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上)、 《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 《胡适文存(四集)等。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

老残游记读书笔记《老残游记》是清代小说家兰陵笑笑生所著的一篇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最高成就之一。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笔力,描写了一个个极具人性化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残酷、虚伪和黑暗面。

在学术界和普通读者中都有着很高的声誉,成为了文学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篇章。

本篇读书笔记主要围绕作者的叙事手法、人物形象、文学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部小说的精髓。

一、叙事手法的独特性《老残游记》的叙事手法独具巧妙之处。

作者运用了多种叙述方式,如直接叙述、抒情叙述、描写叙述和人物自述等,充分展示了小说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和精神世界的深度。

同时,作者也巧妙地在小说中穿插了历史事件和传说,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和历史意义,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欣赏文学作品的美感,又能领略到历史的沉淀。

二、人物形象的刻画精准《老残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极具特色,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性格和独特的行为动机。

其中,主角老残念是一个有着丰富阅历的老人,他有着博大的胸怀和深刻的人生体悟,同时也有着自我保护的手段和权谋思维。

12金钗、西门庆等人物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人生经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的浅薄和虚伪。

三、文学意义的深邃性《老残游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拥有着深厚的文学意义。

首先,它是一部揭示封建社会黑暗和底层人民苦难的作品,对于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小说中多个情节、人物的诞生及演变均尤其谐和,则使其有着重大的抒情价值和美学价值。

综上所述,兰陵笑笑生的《老残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更是一部能够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国封建社会黑暗与底层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的文学作品。

通过对其叙事手法、人物形象和文学意义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的内涵与价值,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老残游记》叙事特点

《老残游记》叙事特点

《老残游记》叙事特点
《老残游记》是中国作家路遥所写的小说,以老残这个身份展开
了一次跨越两千多年历史的旅行。

在这部小说中,叙事特点主要表现
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老残游记》采用了第一人称叙事的方式,让读者通过主
人公老残的眼睛,感受他的旅行和人生经历。

作者以老残的口吻讲述
故事,语言直接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一种亲切感和亲身参与感。

其次,小说的叙事流畅而充实。

作者运用了大量细致入微的描写,把人物、环境和情节描绘得生动丰富。

通过对不同地方、不同人物的
描写,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各地风景名胜的独特之处,
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旅行的乐趣和文化的魅力。

再次,《老残游记》的叙事方式独具特色。

作者通过老残的旅行,穿越了时空的迷雾,将现实与历史相连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沿
革和变迁。

叙事中穿插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传统文化的引用,丰富了
故事的内涵和深度。

最后,《老残游记》以老残这个特殊的身份,折射了封建社会对
残疾人的歧视和压迫。

作者借助旅行的过程,通过揭示社会对老残的
不公和偏见,批判封建文化中的弊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

总之,《老残游记》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叙事内容,展
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呼唤人们对于历史的尊重和对于弱势群体
的关爱。

这使得这部小说成为了一部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学作品。

《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

《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

《老残游记》整体性浅论《老残游记》是明代作家屈原的一部旅游随笔小说,以老残身份游历江湖,记录了种种奇闻异事,描绘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民的悲凉境遇。

本文旨在对《老残游记》进行整体性浅论,分析其文学特点、社会风貌和思想内涵。

从文学特点上看,《老残游记》以形象生动、情节曲折为主要特点。

作者通过描写一系列奇人怪事,使整个故事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老残在第一次遇见花萼飞的时候,就被她的美貌和傲慢所吸引,虽然后来发现她的秘密,但是这个情节却给整个故事增添了一丝浪漫和神秘的色彩。

《老残游记》还以讽刺讥讽的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老残在和万侯通奸的地方遭遇了贬低,被迫与种种猥亵的事物接触,通过这种讽刺手法,作者既促使读者对这种现象产生反感和愤怒,又通过老残的坚强和乐观,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从社会风貌上看,《老残游记》真实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作者通过描写官员的贪污腐败、商人的欺骗行为,以及农民的苦难生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整个小说呈现了一个纷繁复杂、黑暗阴暗的江湖世界,并揭示了这个世界的本质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作者通过老残的视角,揭示了封建官员的腐败现象,以及官员与商人之间的勾结,使得庶民百姓遭受了极大的压迫和剥削。

从思想内涵上看,《老残游记》是一部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

作者通过老残的视角,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愤怒。

通过老残的坚强和乐观,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个小说中透露出人道主义的温馨气息,呼唤社会的关爱和改革。

通过老残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作者表达了对人性的追求和对社会正义的向往,同时也给予读者以启迪和鼓舞。

《老残游记》是一部具有鲜明文学特点、真实反映社会风貌和强烈思想内涵的作品。

它以形象生动和情节曲折为特点,通过讽刺讥讽的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读者通过阅读《老残游记》,可以对明代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有所了解,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人道主义和社会正义的追求。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鉴赏评论《<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课件1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鉴赏评论《<老残游记>的文学技术》课件1

老残的游历为主线,对社会矛盾挖掘很深,尤其是他在书
中敢于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 不比贪官好多少。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 独具慧眼的。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在课文中,作者从不同的方面,主要阐释了
自己的哪些观点?
无论写人还是写景都要写出个性的差别, 写出个别性质;描写要有精细的观察作根据; 表现无可见形象的音乐,不能不用具体物事作 譬喻;赞赏白描。
1.完成课后习题。
2.课外阅读《老残游记》,比较自己的
感想与胡适观点的异同。
退出
列的比喻,产生叠加效应,使所喻事物的特征显得鲜
明;都表现了音乐的从高到低,从低到高。
研读课文
写出事物的个性差别、个别性质,不作笼统、浮泛 的描写,这是胡适更为重要的观点。 以此具体分析两篇的比喻如下: 1.《琵琶行》重在表现琵琶乐声本身的音乐质地;王小
玉例重在表现那节节攀高,又节节降低,再从无到有,
之美变成了有形的物象之美,写得酣畅淋漓,一波三
折,读来栩栩如生,亲切感人。
研读课文
2.比较阅读,用比较阅读方法,进一步体会比喻的作用,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以胡适的个性差别说,分析《琵琶 行》与王小玉例各自表现音乐的特点。 两篇文章比喻的共同点:总的就是胡适说的音乐只 能听,无可视形象,不容易用文字表现,所以要用许多 具体的物事来譬喻;喻体多为美好的事物,且都有一系
别性质。”胡适还特别指出就是老残也难免有偶然的错 误,其原因就是“作者误记”,当然是实地考察不严所 致。同样是为了论证课文的中心论点。
研读课文
拓展延伸
1.《老残游记》中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断——王小玉说书, 讨论:刘鄂的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对王小玉声腔音韵的形象描摹。这是语言运用的艺 术美,表现在演唱技艺的具体描绘之中。在文章的后半 部分里,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构成通感,把无形的声音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赜

《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赜

97493 艺术理论论文《老残游记》的语言艺术探赜《老残游记》是清代作家刘鹗的代表作,也是晚晴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该小说以郎中老残的游历生活为故事线索,展现了清代的社会矛盾、生活状态和民不聊生。

就文学创作而言,无论是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还是内在情感、思想主题、人生哲思等,都需要通过语言方式、技巧、力度等进行表现。

《老残游记》的文学魅力就体现于景物描写、修辞手法、人物语言等方面,它通过个性化的小说语言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清新而务实的文学境界,促进了中国近代小说的语言进化。

一平中见奇的景物描写在文学创作中,刘鹗主张“我手写我口”、“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并以这种文学精神进行小说创作,勇敢地直面现实,从不苟且和回避。

小说《老残游记》就提炼了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借鉴了古今中外的创作经验,开拓了新的语言空间,形成了清丽潇洒、质朴自然、平中见奇的语言风格,推动了古代小说从叙事性向描写型转变。

1 新鲜而陌生的景物描写。

胡适说过,“《老残游记》最擅长的是描写的技术……不肯用套语烂调,总想熔铸新词”。

在《老残游记》中,刘鹗摒弃了“散文叙事,骈文写景”的传统语言模式,“按照自己的内心图景有选择地创造”,以新鲜而陌生的语言描写了老残游历生涯中遇到的人、事、景等,形成了生动、细腻、深刻、真切的语言风格,带给读者一种新奇活美的语言感受。

比如,《老残游记?闻女儿酸语》一章中,老残在黄河大堤上观赏冬夜雪景,在描写这段场景时,刘鹗运用了许多动作性很强语句,如“看不出是山是云”,“越望越远……就分辨不出什么了”,这些句子把老残的动作、神态、表情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显然,这些自然风景描写摒弃了文言文语言的恶习,完全符合了胡适提倡的“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

再如,描写旅店中的窗户纸时,作家这样写到,“那窗户上的纸……房里便觉得阴风森森,异常惨淡”,这段描写真切生动、细细微微、自然质朴、毫不苟且,犹如运足了气的工笔画,再现了生活的本真状态。

论《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

论《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

论《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前言《老残游记》是一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其艺术形式革新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小说结构、叙述方式、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探讨《老残游记》的艺术形式革新。

小说结构的变革《老残游记》的小说结构相较于传统小说形式有着明显的变革。

传统小说结构一般为线性结构,按照时间顺序从开头到结尾叙述故事。

而《老残游记》采用非线性结构,使用了时空跳跃的手法,通过回忆、想象、倒叙等手段将故事结构加以锤炼,叙事变得更加凌乱和奇特。

如小说第一章就出现极富才情与特色的回忆叙述,将整个故事的发展轨迹暗中表达出来,预示了文本的主题和历史背景。

同时,小说中对时间维度的变换极富妙趣。

如小说中抽离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涉及了中国1980年代的经济飞速发展等政治、社会问题,多角度展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调整、人性摩擦、文化碰撞等现象。

通过这种小说结构的变化,《老残游记》的故事更加丰富缤纷,叙事更具有张力和感染力,增加了读者的阅读趣味。

叙述方式的创新《老残游记》的叙述方式也与传统小说不同,小说中,叙述者不再是第三人称的普通旁观者,而是主人公薛嵩亲身参与故事,直接抒发感受。

另外,小说中加入了大量对话,使整个故事更具有戏剧性。

其次,《老残游记》中还引入了“相对人物”的概念,即小说中的角色并非固定的,而是相对的。

如小说中,一个人在薛嵩的口中是另一个人,在另一人的口中又是另一个人,这种相对关系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这种新的叙述方式,特别是相对人物的概念,革新了传统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描述方法,赋予了小说更多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语言风格的更替《老残游记》的语言风格也革新了传统小说的风格。

小说中使用了北方方言,如薛嵩的话语用陕西方言学体表达,加之用语时常瞪着大眼睛,说话的同时也在“看”,这种语言特点饱含口语化与可读性。

另外,小说中充斥着狂言、流言、讽刺语等文本类型的运用,这种语言的多元性和新奇性,成为了小说的又一特点。

《老残游记》之性灵美

《老残游记》之性灵美

《老残游记》之性灵美《老残游记》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其所展现的性灵美使得它成为了一部不朽的文学精品。

在这部小说中,性灵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人物、情节和描写的处理,展现了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人物性灵美、情节性灵美和描写性灵美三个方面来探讨《老残游记》之性灵美。

从人物性灵美角度来看,《老残游记》展现了丰富鲜活的人物形象,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情感,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立体。

作者在小说中刻画了徐老残、殷素素等一系列形象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徐老残是一个既粗鲁又憨厚的老人,虽然身体残疾,却胸怀坦荡,与世无争。

他对待人生坎坷的态度,对待爱情的执着,都表现出了他的坚忍和忠诚,使得读者为之动容。

而殷素素则是一个温柔善良的女子,她的美丽和聪慧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她的心却只属于徐老残,她对待爱情的忠诚和执着表现出了她的坚定和纯真。

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具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世界都非常细腻丰富,这正是《老残游记》中人物性灵美的一大特点。

从情节性灵美角度来看,《老残游记》通过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使得读者在感受故事情节的动人之余,也得到了心灵的触动和启迪。

小说中的情节编排紧凑,情节之间的转换自然流畅,每一个情节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徐老残与殷素素之间的感情线,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相守,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徐老残在草庐中习武的情节,则展现了他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而徐老残与殷素素相守度日的故事,则表现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这些情节都富有深刻的内涵,既展现了人物的性情和世界观念,又具有独特的感染力,使得读者在阅读之余不断被情节的吸引和感动。

从描写性灵美角度来看,《老残游记》通过精湛的文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家对于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深刻理解,使得整部小说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小说里对于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写都十分细腻入微。

《老残游记》写作特色研究

《老残游记》写作特色研究

---------------------------------------------------------------范文最新推荐------------------------------------------------------ 《老残游记》写作特色研究摘要:《老残游记》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为谴责小说的名篇,在写作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

小说在人物、环境等方面描写独特。

人物描写生动形象,作者对人物的细致刻画,就如同人物跃然纸上般,触之可感;环境描写细致入微,作品虽是一部谴责小说,但却是以游记体式呈现给读者,对自然,对山水,对人物环境氛围等的白描赋物随形;更耐人寻味的是小说的中心思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蕴含在巧妙的构思中,初读作品很难发现其中的深刻思想,只有在不断地品读中才会发现藏在作品深处的精髓。

《老残游记》以老残这个第三人称角度,从他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当时贪官污吏的批判,对晚清社会的罪恶进行无情揭露,着重对所谓的“清官”实则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而不惜草菅人命的丑恶行径进行批判。

《老残游记》作为晚清谴责小说的代表,针砭社会要害,其中心思想值得仔细推敲的。

关键词:《老残游记》;人物形象;环境描写;隐藏思想81501 / 6Study on the Writing Features of Travels of LaocanAbstract:Travels of Laocanis one of the four condemning novels of late Qing Dynasty, As a famous Condemnation Novels, Has the very high achievement in the art of writing. Novel in the character, unique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The figure description vivid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the author carefully, as figures stand vividly revealed on the paper like, touch sense; environment description carefully, works is a condemnation of the novel, but in travel style is presented to the reader, to nature, to landscape, Line drawing on environment with the shape character; More afford much food for thought is the central idea of the novel, the author expressed all the ideas contained in the ingenious conception, the first reading of works hard to find the profound thought, only by constantly reading will find hidden in the depths of the soul works.Travels of Laocanin Lao the third person perspective, from his what one sees---------------------------------------------------------------范文最新推荐------------------------------------------------------and hears, expressed the criticism on the corrupt officials, to the late Qing Dynasty social evils were ruthlessly exposes, focuses on the so-called clean actually is to their own career and life at the ugly acts of criticism. "Representative" travels of Laocan as condemning novel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points out the social harm, the central idea is worthy of scrutiny.《老残游记》可谓是一部耐读性强、能让人细细品味的作品。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人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1《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老残游记》是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的长篇小说,在描绘上海城市生活的同时,深刻探讨了残疾、贫困、人性等问题。

作品的语言与结构手法精湛,充满了文学技巧。

本文将对《老残游记》的文学技巧进行探讨。

一、用意象描写生动形象《老残游记》中大量使用了意象描写,使人物形象和环境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小说中的庭园破旧凋敝,每个景物都充满了腐朽和沉闷的气息,让读者感到一股强烈的压抑感和无力感,这些意象形象地表达了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此外,小说中的残疾人物也被描写得淋漓尽致,读者看到了他们身体的残缺,更为感慨他们坚韧勇敢的人生。

这些细致的意象描写让小说的气氛更加逼真,人物形象更加可信可感。

二、对话变化多样小说中对话的变化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四大家族对话的变化。

四大家族从一开始的琐碎谈笑到后来的正常交流,再到最后的激烈争吵,这种变化不仅是人物关系的变化,也是文学形式的变化。

这种变化通过对话的变化体现出来,更加生动直观。

三、描写手法明快有力《老残游记》的描写手法明快有力,不同于一般小说的千篇一律式的描写。

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象征手法。

例如,小说中的毛笔,既是李先生精神的化身,也是他者的控制工具。

同时,毛笔又象征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传递出了一种转变时代的意象。

小说中对于阶级对立和人性扭曲等底层主题的描写也深入到所有细节中,这种细致的描写生动展现了主题。

四、结构通顺独特《老残游记》的结构并非线性叙事,而是很注重时间的交错与回顾,让人物关系逐渐显现,不断丰富。

这种结构充分发挥了小说的想象空间,更加契合了文学的本质。

此外,小说中还使用了典故等文学技巧,使作品更加有内涵、有深度。

总的来说,《老残游记》是一部有着独特文学技巧的小说,它挖掘了社会底层的生计困境和人情冷暖,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综上所述,我认为《老残游记》是一部文学才华出众、结构独特的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了解作者,了解《老残 游记》,培养对我国古代文 学名著的兴趣
简介: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代表作,流传
甚广。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
为主线,对直斥清官误国,清官害民, 这一点对清廷官场的批判是切中时弊、
1.本文开头,写了妓女的“造 谣言”来形容某些不好的诗歌, 引用这个观点是为什么呢?
答:是为了把理论文章写 得有趣味,引出作者所强 调的文学要“写实”,作 “实地的考察”,不能 “用套语滥调”的观念。
2.下面引了第十二回里老残的一首诗,仍然不是作 者所肯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这叫做从反面着笔,先说什么是不好的。 把不好的原因说清楚:“古体诗拘束太严 了,用来写这样不常见的景物是不会满人 意的。”什么叫做不常见的景物呢?作者没 有明说,这一点,要到后面才能说清楚。
3.接着作者引用了一段《老残游记》 中的景物描写作为例证。这一段文 章好在哪里?
从中得出结论:“不但人有个性的差别,景物也有 个性的差别。我们若不能实地观察这种个性的差 别,只能有笼统浮泛的描写,决不能有深刻的描 写。”这里的目的是从正面把自己的主张加以阐 明了。(提示:有了例子,再进行阐释,从对于 例子的具体分析中把论点阐释清楚,也是一般的 评论文章常用的手法。)
5. “王小玉唱书”一段历来为人称道, 你能说说这段文字好在哪里吗?
音乐本来是不能用文字写出的,只能 听的,可是老残却用了“七八种不 同的比喻”把它写得具体了。这七 八个比喻,妙在把不可见的声音用 躯体可感的心理效果和可见的形状 来表现。
6.请你说说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观点 是什么?
无论写人写景,作者都不肯用套 语滥调,总想熔铸新词,作实地 的描画。
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吴趼人的《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的《老残游记》和 曾朴的《孽海花》合称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作者】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1917年初在 《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 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 《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 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 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 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 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 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 小说考证》、《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 《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指出有时清官的昏庸并不比贪官好多少。 独具只眼的。
作者生平:
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谱名振远,字云抟、 公约,又字铁云,别署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 1857年10月18日生于江苏六合;1909年8月23日 去世于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出身于封建 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 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 萃的成就,被海内外学者誉为“小说家、诗人、哲 学家、音乐家、医生、企业家、数学家、藏书家、 古董收藏家、水利专家、慈善家”。他涉猎众多领 域,著述颇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 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 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 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4.为什么说实地考察很重要呢?
因为要抓住特点。这是从正面说明其重要性。 接着又从反面说明,如果不实地考察,就抓 不住特点,也就只能用一些套语了。而“因 袭的词章套语决不够用来描写景物,因为套 语总是浮泛的,笼统的,不能表现某地某景 的个别性质。”为了把这一点说得真切,胡 适还特别指出就是老残也难免有偶然的错误, 其原因就是“作者误记”,当然是实地考察 不严所致。
【小结】 胡适的这篇文章,是一种比较随 意的、漫谈性质的文章,并不是严格 的学术论文,因而行文比较自由。但 自由和随意不等于说可以不严密。即 使在这样的文章中,也可以看出胡适 是力求严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