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专题13 三峡(解析版)
专题13三峡(2022·贵州安顺·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塘峡。
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仰视天如匹练然。
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①。
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②。
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
晚至瞿塘关,唐故夔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③,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
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堆数十丈。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①油盎:油瓶。
②罅:裂缝。
③滟滪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B.仰视天如匹练然.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C.有时朝.发白帝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D.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半夜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盖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瞿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瞿塘关。
3.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答案】1.C2.D3.①句子是“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
②特点是高耸、陡峭、崖壁平整。
【解析】1.考查一词多义。
A.动词,同“缺”,中断\名词,借指宫殿或京城;B.……的样子\连词,然而,但是;C.名词,早上\名词,早上;D.连词,就\连词,如果;故选C。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含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含答案《三峡》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6——9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
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6——9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1][1].doc
三峡比较阅读(-)(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右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冋清倒影,绝幟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乂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嵌岭,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_______________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而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屮悉作人而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卬文屮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而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而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常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口在被流放途屮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纤莒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FUJ。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屮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冇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
SHZXZX《三峡》中考课内外中考比较阅读精选编辑整理:谯城区十河刘兵舰学(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5分)(2018年滨州市)【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 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哪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 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乙】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如人 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①分明。
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
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 ②,犹望见此物。
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言水路纡深,回望 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注释】①成就:轮廓。
②信宿:两三日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B.不以疾也 疾:快 ・・ C.迳黄牛山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2)色如人负刀牵牛SHZXZX4 .【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 。
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_______ 描写。
(3分)A.自三峡七百里中・ B.绝崛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 ・自非亭午夜分 ・ 既人迹所绝 ・ 虽途迳信宿 ・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C评分:共3分7.(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2)形状就像人背着刀牵着牛评分:共4分。
《三峡》比较阅读
《三峡》对比阅读[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
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
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
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沿溯阻绝。
绝:②或王命急宣。
或:③不以疾也。
疾: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悉:7.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8.[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9.[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答案】6. 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 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
(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
[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
(4分,各2分)9.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翻译:二十三日,经过巫山凝真观时,参拜了妙用真人祠。
妙用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
祠庙正对着巫山,峰峦高耸冲上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
《三峡》历年中考比较阅读及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一)(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沿溯阻绝..阻断,隔断;有的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
2025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精选《三峡》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乙)壬寅岁①,余游天台石梁。
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
水来自华顶②,平叠四层,至此会合,如万马结队,穿梁狂奔。
凡水被石挠必怒,怒必叫号。
以崩落千尺之势,为群磥砢③所挡④,自然拗怒⑤郁勃,喧声雷震,人相对不闻言语。
瀑上寺曰上方广,下寺曰下方广。
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有删改)注:①壬寅岁: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②华顶:天台山峰名。
③磥砢:石众多而乱的样子。
④挡:阻挡推击。
⑤拗怒:抑制怒火。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A.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乘奔御.风(奔驰)C.夏水襄陵.(河岸)D.属.引凄异(连续)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以爱瀑故,遂两宿焉。
3.甲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表现夏水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乙文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水势浩大的句子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4.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中考语文专题4三峡对比阅读(解析版)
三峡(一)(2022·海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峽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素湍.绿潭(duān)B.飞漱.其间(sù)C.饮少辄.醉(zhè)D.觥.筹交错(gōng)2.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绝.( ) ②绝. 多生怪柏( )绝:A.隔断 B.独一无二 C.极(高) D.气息中止(2)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②临.溪而渔( )临:A.到 B.居高面下 C.将要 D.照着字画模仿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答案】1.D2.①A ②C ①B ②A3.(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
(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4.【甲】示例: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三峡》历届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三峡》历届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三峡》中考试题2013-2018一、 2013安徽 (15分)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自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讞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略无阙处阙: (2)沿溯阻绝溯:(3)则素湍绿潭素: (4)属引凄异属 (5)故渔者歌曰故: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7.文中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泪沾裳”与前文中写猿声的□和□形成照应。
(每格限填一字)(2分)18.第①段写出了山的什么特点?第②段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4分)二、2013厦门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7-10题。
(14分)【甲】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仆去月谢病①,还觅薜萝②。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③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④幽居,遂葺⑤宇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仁智之乐,岂徒语哉!(节选自(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仆:作者的谦称。
②还觅薜萝:正在准备隐居。
③幽岫:幽深的山穴。
④重:向往。
⑤葺:修建。
⑥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
这里指山中的物产。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4分)(1)清荣.峻茂(2)晴初霜旦.(3)蝉鸣鹤唳.(4)岂徒.语哉8.根据语境,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每至晴初/霜旦 B.故渔者歌/曰 C.仆/去月谢病 D.遂葺宇/其上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最新《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
最新《三峡》比较阅读及答案三峡比较阅读(一)(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二)【甲】(《三峡》全文)【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注释】①迳: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三峡》比较阅读6篇(含答案)
《三峡》比较阅读6篇(新)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12分)【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北魏郦道元)【乙】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
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
夕宿慈光寺。
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①不能容。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丈布。
余自笑羸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于是且步且负各半。
行至云巢,路绝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
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清朝袁枚的《游黄山记》)【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虽.兜笼不能容/虽.乘奔御风B.公步行良.苦/良.多趣味C.路绝.矣/沿溯阻绝.D.引.五六壮佼者来/属引.凄异13.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遂浴黄山之.汤泉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何陋之.有(《陋室铭》)C.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每小题2分)(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
三峡对比阅读及答案全
三峡对比阅读及答案2(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峡》节选(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沿溯阻绝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一)参考答案: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阻断,隔断;有的2.(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山险水急三峡景;5.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全)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比较阅读《三峡》含答案《三峡》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6——9题【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三姑:地名。
幔亭峰:山峰名。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1)沿溯阻绝溯:__________ (2)属引凄异引:__________(3)不及返顾顾:__________ (4)岩即幔亭峰后崖也即:__________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分)译文: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2分)译文:9.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5分)〖二〗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6——9题[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比较阅读(一)(乙)江水又东,径狼尾滩而历人滩。
袁山松曰:“二滩相去二里,人滩水至峻峭。
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因名曰人滩也。
”译文:江水又向东流,经过狼尾滩,又经过人滩。
袁山松(晋朝著名文人)说:“这两个岸滩相距二里远。
人滩,江水非常湍急。
江的南岸有许多青色的大石,夏天被水淹没冬天露出来,这些石头,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有的大有的小;那些纹络清晰的,头发胡子都能分辨出来:因此叫做“人滩”。
1.解释加点的词语。
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沿溯阻绝..阻断,隔断;有的2.翻译下面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1)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认为有那样快。
(2)有好几十步远,都是人脸的形状。
3.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第一段描写三峡夏季的景色,侧面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是“”以船行之快烘托水流之急。
乙文选段说明的对象是人滩,说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介绍人滩得名原因的句子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南岸有青石,夏没冬出,其石嶔崯,数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须发皆具。
4.总结三峡的景物特点,给下面的对联补出上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高地厚华夏情。
山险水急三峡景5.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己过万重山。
这是诗人李白在被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朝发白帝城》。
请说说其中后两句诗与文中“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异同。
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
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二)【乙】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
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
林木高茂,略尽冬春。
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及余来践跻。
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译文:江水又向东,经过西陵峡。
《宜都记》里说:“从黄牛滩向东进入西陵峡,至西陵峡的出口一百里左右,山水曲曲折折,两岸山脉高峻、重重叠叠,不是日中或夜半,看不见日月,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那石头是彩色的,形状大多像一些东西。
树木高大茂密,带有春冬的气息。
猿鸣特别清越,在山谷中传响,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
”所说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山松说:“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记录下来的或口口相传的都是拿恐惧相警戒,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
等到我来到这个地方,并感到欣喜以后,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
那重重叠叠秀丽的山峰,奇特的构造怪异的形状,本来就难以用语言来描绘。
林木阴森肃穆,郁郁葱葱,【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
②纡曲:迂回曲折。
③形容:形态。
④践跻:登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略无阙.处(2)常闻峡中水疾.(3)每至晴初霜旦.(4)泠泠不绝.(1)阙:通“缺”,缺口;(2)疾:快;(3)旦:早晨;(4)绝:消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1)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3.阅读下列【甲】文中的语句,并从【乙】文中找出与其内容相近的句子来。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请简要概括【甲】文中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
夏天:水流湍急;春冬之时:水清山绿;秋天:猿鸣凄异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②百闻不如一见1.选段中说西陵峡“山水纤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
”在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良多趣味(良:确实,实在)(2)林寒涧肃(肃:清冷)(3)属引凄异(属:接连)(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快)(5)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一样)(6)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书中记载)(7)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全部)3.“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在课文《三峡》中有着同样的描述,请写出来。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4.“及余来践跻此境”中的“余”是指谁? “我”(作者)5.翻译: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哪里)大多数是些古怪的柏树,悬挂的泉水和瀑布(在哪里),飞流直下。
险峻的上风上多生长着姿态怪异的柏树,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
(注意将每个词语的意思进行直译,再组合成句子,切勿出现漏译的情况)6.填空:原文中用“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来,不见日月”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注意看题目啊)“每至……久绝”三:【乙】大江自三峡来,所遇无非石者,势常结约①不舒。
至西陵以下,岸多沙泥,当之辄靡,水始得遂其剽悍之性。
如此者凡数百里,皆不敢与之争,而至此忽与石遇。
水汹涌直下,注射拳石,石堮堮②力抵其锋,而水与石始若相持而战。
以水战石,则汗汗田田③,滹滹干干④,劈之为林,蚀之为窍,锐之为剑戟,转之为虎兕,石若不能无少让者。
而以石战水,壁立雄峙,怒狞健鸷⑤,随其洗磨。
簸荡之来,而浪返涛回,触而徐迈,如负如背。
(节选自袁中道《游石首绣林山记》)译文:大江从三峡流出,沿途所遇到的无非就是石头,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
到了西陵峡以下,两岸大多都是沙石泥土,挡在水的面前就显得没有多大用处,水自此才得以显出其剽悍的性情。
像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数百里,都不敢和它进行争夺,但是在这个地方忽然遇到了石头。
水势汹涌而下,激射到石头上,山崖高峻,努力阻挡住它的锋芒,水和石就好像开始打相持仗。
以水来战石,则水广大无际,流速迅急,(水)把石头劈开,使之像树林一样;把石头侵蚀得千疮百孔,形成一个个洞穴;磨砺石头,使它们像剑戟一样锋利;把石头磨得圆滑,好像虎的形状。
石头就像不能稍微作出让步的样子。
如果以石战水,石壁雄伟的伫立在那里,凶猛刚健,任水洗刷磨砺。
(水)浩荡而来,而浪涛却折返而回,碰触到山崖水势就变得缓慢,就好像背着东西一样。
注释:①结约:盘曲。
②堮堮:山崖高峻的样子。
③汗汗田田:水势浩大的样子④滹滹干干:水流迅疾的样子。
⑤怒狞健鸷:凶猛刚强。
1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①不见曦月▲②属引凄异▲③皆不敢与之争▲④当之辄靡▲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②势常结约不舒。
13.甲、乙两文的写作内容各是什么?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4分)参考答案:10.(1)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2)连续(3)都(4)就12.(1)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水势常常因此而盘曲不能舒展。
13.甲文描写了长江三峡的雄伟地貌和壮丽景色,乙文描写的是石首绣林山奔腾数百里的江水忽与眼前之石撞击的奇景。
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2分)四、(乙)忽见层崖之上,有洞东向,余竟仰攀而上。
(1)上甚削①,半里之后,土削不能受足,(2)指攀草根而登。
已而草根亦不能受指,幸而及石;然石亦不坚,践之辄陨②,攀之亦陨,间得一稍粘者,绷足挂指,如平帖③于壁,不容移一步,欲上既无援欲下亦无地生平所历危境无逾此者。
久之,先试得其两手两足四处不摧④(3)石,然后悬空移一手,随悬空移一足,一手足牢,然后悬空又移一手足,幸石不坠;又手足无力欲自坠,久之,幸攀而上。
……(选自《徐霞客游记》)①【削】陡峭。
②【陨】坠落。
③【帖】同“贴”。
④【摧】崩裂。
译文:突然发现层层悬崖的上面,有个洞口朝东的山洞,我抬着头攀岩上去。
(悬崖)上面非常陡峭,攀登了半里路之后,土崖太陡峭搁不下脚,用手抓着草根向上攀登。
不一会草根也禁不住我了,幸亏到了石崖地带;但是石头也不结实,踩一下就掉落,扒一下也掉落,偶尔能找到一个稍微牢固的石头,绷紧了脚扒住了手指,就像平贴在崖壁上,不能动一步,想往上没有援助想往下也没有地方,是我生平经历的最危险的境地。
过了好长时间,先试着找到两手两脚周围牢固的石头,然后身体悬空挪动一只手,随即再悬空挪动一只脚,一只手一只脚抓牢以后,然后又悬空挪动另一只手另一只脚,幸亏石头没有掉落;手脚又感到没有力气想自己坠落,很长时间,幸好攀上去了。
1、甲文出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时期地理学家。
3、句子翻译: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它们各自有什么样的特点?甲乙两段文字均为山水游记,甲文中(重岩叠嶂)一词可以概括乙文中所写山势的特点。
两文在描写山势上分别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5、阅读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你能说出它和甲文之间的联系吗?都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风光,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诗中的“千里江陵一日还”相印证,突出了三峡水流迅疾,水势汹涌。
甲文“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两岸猿声啼不住”相照应,都写猿啼。
甲文中“重岩叠嶂”与诗中“万重山”相应,都写出了三峡的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五、【甲】自三峡--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
(选自《三峡》)【乙】六里,渡一溪,颇大。
又南,有峰东环而下。
又二里,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c峡中西望重峰掩映最高一峰当其后,有雪痕一派①,独高垂,如匹练界②青山,有溪从峡中东注,即清碧③之下流④也。
……从其后西二里,蹑⑤峻凌崖。
其崖高穹⑥溪上,与对崖骈⑦突如门,上耸下削,溪破其中出。
(选自《游大理日记》)【注释】①派:量词。
②界:隔断。
③清碧:溪水名。
④下流:河流的下游。
⑤蹑:踩、踏。
⑥穹:隆起。
⑦骈:并列。
行至六里路,度过一小溪(大理苍山有19峰,18溪)继续向南走,有一座山峰向东边延展出来.又走两里路,(盘峰冈之南,乃西向觅小径入峡)这句应该是看到一座峰然后找到他的小溪向西走去.想峡谷中西边望去,重重山峰相互叠映,最高的一座点苍山在最后面,山顶上都是积雪,它的高呢犹如匹夫一般在炼造其他的高山一般.有小溪从峡谷中向东流出,既清碧溪流入洱海.…………9.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