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学原理1

合集下载

透视的知识点

透视的知识点

透视的知识点透视是绘画中极为重要的技巧之一,它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立体、有深度感。

在建筑、科学等领域中,透视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透视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技巧,而是涉及到一系列的知识点和技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透视的知识点。

一、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的基本原理是指物体在接近或远离画家的视点时,其外形和位置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简言之,就是近大远小。

在透视中,我们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种类型:1. 单点透视:在单点透视中,画家只需通过一个消失点来控制物体的透视关系。

常常用来表现一个道路或隧道的透视效果。

2. 双点透视:在双点透视中,画家需要使用两个消失点来控制物体的透视关系。

常常用来表现建筑物或道路的透视效果。

3. 三点透视:在三点透视中,画家需要使用三个消失点来控制物体的透视关系。

常常用来表现高空和立体建筑等透视效果。

二、透视的构图方法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构图方法,以下是一些构图方法的介绍:1. 调节视角:画家可以通过调节视角来改变物体的透视效果,比如说从地面往上看和从空中往下看,能够使得画面具有不同的视觉效果。

2. 安排空间:画家需要善于利用画面内的空间来创造出透视效果。

比如说通过调节物体的大小和位置来使画面更加立体。

3. 创造纵深感:画家需要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和色彩来创造出不同深度的空间感,这样才能使画面更加真实,逼真。

三、透视的实践技巧透视是一种技艺和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掌握。

以下是一些实践技巧的介绍:1. 观察周围环境:画家应该经常观察周围的环境,学会发现物体的透视关系和空间感,这对于掌握透视技巧非常关键。

2. 掌握透视规律:画家需要详细了解透视的规律,了解不同消失点的位置和作用,善于运用这些规律来绘制画面。

3. 熟练运用工具:画家需要熟练掌握绘画工具,例如铅笔、彩笔、软笔等,将其发挥到极致,才能创造出真实的透视效果。

总结透视是绘画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它可以使画面更加真实、有深度感和立体感。

透视基本原理

透视基本原理

透视基本原理透视的概念透视就是透过物体的表面,看到物体的结构和本质。

我们知道,物体摆放的位置不同,绘画者的视点、距离和角度不同,都会改变物体在纸面上的变化,对画面上的物体产生大小、高低、宽窄和角度上的影响。

例如,用相机在同一位置拍下来的物体照片,只能反映其物体在这个距离和角度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但是当我们换了另一个位置或是角度再观察物体的时候,物体的大小、高低、宽窄和角度就发生了变化。

因此透视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找到并遵循物体的结构关系,只有这样,不管物体摆放在任何位置,绘画者距离物体多远,视觉角度如何变化,都能够准确地把握物体的透视结构,并把三维的物体准确地在二维的空间画面中表现出来。

透视的基本规律和类别透视具有一定的规律,例如我们平时经常所说的物体近大远小就是透视的一般规律。

站的位置越高,即我们的视平线位置越高,看到物体的角度即俯视的角度就越大;反之就是仰视的角度越大。

透视一般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和圆形透视。

1.平行透视平行透视也叫一点透视,通常只存在一个消失点,而消失点就处在我们的视平线上。

在这种情况下,物体的正面与画面平行,而与物体正面垂直的线都会经过并消失于消失点上。

2.成角透视成角透视也叫两点透视,当物体任何一个面都不与我们平行的时候,我们的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两点透视的透视线消失于这两个消失点上,并且物体的平行线条有共同的消失点。

3.圆形透视圆形透视就是当圆形在距离我们视平线上和地平线上不同位置的时候,其形状也在发生变化,距离视平线和地平线上的心点越远,圆形就越圆;反之圆形距离视平线和地平线上的心点越近,圆形就越扁;当圆形在视平线上或地平线上的心点的时候,圆形就变成一条线。

有关透视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透视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透视的知识点总结1. 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是一种人类观察视觉现象的科学原理,是通过眼睛来看到物体并形成图像的过程。

人的眼睛能够感知物体的距离、大小和位置,同时还能够感知物体形成的透视效果。

透视原理是指当我们观察物体时,光线经过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等光学器官,投影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透视的图像。

这种图像进入大脑后,由大脑对图像进行了解和识别。

2. 透视的类型在绘画和图像处理中,透视可以分为线性透视和大气透视。

线性透视是指透视点与观察点位置固定并保持不变的透视现象,这种透视能够让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

大气透视是指由于大气中的气体、水汽、灰尘等微粒的散射,导致物体远处的色彩、纹理和轮廓模糊、淡化的现象。

3. 透视的构图原理在绘画、摄影和影视中,透视构图是一种通过透视效果来创造画面深度和立体感的构图技巧。

透视构图的原理是要通过合理的透视线条、透视点和透视比例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距离感,从而使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4. 透视的绘画方法在绘画中,透视是一个重要的绘画技巧。

绘画中的透视分为一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一点透视是指画面中只有一个透视点,适用于正对画面的建筑物或景物的绘画。

二点透视是指画面中有两个透视点,适用于建筑物或景物的侧面或斜面的绘画。

三点透视是指画面中有三个透视点,适用于建筑物或景物的高角度或低角度的绘画。

5. 透视的摄影技巧在摄影中,透视是一种通过摄影机位、焦距、景深等参数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的技术。

摄影中的透视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拍摄位置、使用不同的镜头焦距和光线等来营造画面的透视效果。

6. 透视的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透视是一种通过建筑结构、立面设计和空间布局来表现建筑物的深度和立体感的设计方法。

建筑设计中的透视是通过使用透视点、透视线条和透视比例等原理来表现建筑物的真实感和空间感。

7. 透视的艺术表现在绘画艺术中,透视是一种通过透视线条、透视点和透视比例来表现画面的深度和立体感的艺术方法。

透视学原理

透视学原理

透视学原理
透视学是一门研究人眼观察物体时产生透视效果原理的学科。

它揭示了光线在通过透视点后发生弯曲并最终汇聚于人眼的规律。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1. 视角:透视学认为,人眼观察物体时所处的位置和角度是产生透视效果的前提条件。

观察物体的视角不同,会导致所看到的透视效果有所差异。

2. 透视点:透视学通过研究发现,当物体以一定角度相对于观察者位置摆放时,会产生一个特殊的点,称为透视点。

透视点是透视效果产生的关键,从这个点发出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折射,并最终汇聚于人眼。

3. 远近关系:透视学认为,离观察者远的物体看起来较小,离观察者近的物体看起来较大。

这是因为远离观察者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会经过较长的传播距离,因此光线的弯曲程度较大,最终汇聚到人眼时形成的图像较小。

4. 交点关系:透视学还研究了物体在透视点对应位置的交点关系。

当多个平行线条远离观察者,延伸至透视点时,它们会在透视点处相交,形成一点。

这一点被称为消失点,对应于物体的无线延伸方向。

透视学原理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观察和绘制物体的透视效果。

无论是绘画、建筑设计还是摄影等领域,透视学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理解透视学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表
现物体的立体形态和空间感,使观者在视觉上得到更真实的体验。

透视基本原理(精)

透视基本原理(精)



透视常用术语
视点EP:画者眼睛的位置——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 视平线HL:与画者眼睛同一高度的水平线。 灭点VP:也称 “消失点”,空间中的相互平行的变线汇集到视平线上的交叉点。 测点M(量点):用来算透视中进深及纵深尺度的测量点,也称之为“量点” 。 基线GL:画面与地面(基面)的交界线。 真高线:两点透视中的高度基准线。 测线:两点透视中通过真高线下端点的一条作为地面基准的水平线。


vp1 HL
测线
M1
真高线
M2
vp2
EP
GL
思考一下
下面的两幅艺术作品哪个更有深度感,为什么?
透视的概念
“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透”就是透过去,“视”就是看、观察。形象 地说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画纸)上,形成立 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图。
透视学的由来
《透视学》是研究如何把看到的立体的景物转换成平面的透视图,即研究在平面上 进行立体造型规律的学科。 中国宋代画家郭熙曾分析了山水画由于视点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高远、深远、平远 三种透视变化的构图特点,但这些认识尚停留在对现象的阐述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透 视图法。透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清朝时期,由意大利人 郎世宁把透视图法传气也会创造深度空间感觉。
中国山水画中经常采用空气透视现象来表现远、近。
产生透视现象的原理
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眼睛里的水晶体相当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成像面。若看清 楚某个物体,必须使它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人视角的大小决定了视网膜上物体的像的大小。同样高的两棵树,距离眼睛远的一棵,它 的视角比近处的那棵的视角小,因此,远处的树看起来比近处的小,近大远小就是这个道理。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透视学基本原理一、基本术语:1、视平线:就是与画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2、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著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点:就是画者眼睛的位置。

4、视中线:就是视点与心点相连,与视平线成直角的线。

5、消失点:就是与画面不平行的成角物体,在透视中伸远到视平线心点两旁的消失点。

6、天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体(房子房盖的前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上的点。

7、地点:就是近高远低的倾斜物休(房子房盖的后面),消失在视平线以下的点。

8、平行透视:就是有一面与画面成平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物体的透视。

这种透视有整齐、平展、稳定、庄严的感觉。

9、成角透视:就是任何一面都不与平行的正方形成长方形的物体透视。

这种透视能使构图较有变化。

二、透视类型:1、单点透视又称为平行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只有一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平行透视是一种表达三维空间的方法。

当观者直接面对景物,可将眼前所见的景物,表达在画面之上。

通过画面上线条的特别安排,来组成人与物,或物与物的空间关系,令其具有视觉上立体及距离的表象。

2、两点透视又称为成角透视,由於在透视的结构中,有两个透视消失点,因而得名。

成角透视是指观者从一个斜摆的角度,而不是从正面的角度来观察目标物。

因此观者看到各景物不同空间上的面块,亦看到各面块消失在两个不同的消失点上。

这两个消失点皆在水平线上。

成角透视在画面上的构成,先从各景物最接近观者视线的边界开始。

景物会从这条边界往两侧消失,直到水平线处的两个消失点。

3、三点透视又称为斜角透视,是在画面中有三个消失点的透视。

此种透视的形成,是因为景物没有任何一条边缘或面块与画面平行,相对於画面,景物是倾斜的。

当物体与视线形成角度时,因立体的特性,会呈现往长、阔、高,三重空间延伸的块面,并消失於三个不同空间的消失点上。

三点透视的构成,是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多加一个消失点。

此第三个消失点可作的为高度空间的透视表达,而消失点正在水平线之上或下。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的基本原理
透视是一种视觉效果,通过改变物体在眼睛观察位置的角度和距离,使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透视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眼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角和视线的特点。

视角是指人眼与物体之间的夹角,也可以理解为人眼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当人眼与物体距离较近时,视角较大;当人眼与物体距离较远时,视角较小。

在透视中,视角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视场中的大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场中就越大;视角越小,物体在视场中就越小。

视线是指从人眼观察物体时所发出的射线。

视线与物体的相对位置会影响到透视效果。

当视线与物体垂直时,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真实的形状和大小;而当视线与物体有一定的倾斜角度时,物体在视觉上会产生拉伸或压缩的效果。

透视的基本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要点来归纳:
1. 距离的变化:观察物体时,人眼与物体的距离决定了物体在视觉上的大小。

距离越近,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大;距离越远,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小。

2. 视角的变化:视角是人眼与物体之间所形成的夹角,视角的大小直接影响物体在视觉上的大小。

视角越大,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大;视角越小,物体在视觉上就越小。

3. 视线的变化:视线与物体的相对位置会影响透视效果。

视线与物体垂直时,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真实的形状和大小;视线与物体有一定倾斜角度时,物体在视觉上会产生拉伸或压缩的效果。

综上所述,透视是通过改变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视角和视线的关系,来实现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大小和位置关系的效果。

这些变化共同作用于人眼的视觉机制,使我们能够感知和理解所观察的物体。

透视原理及知识点总结

透视原理及知识点总结

透视原理及知识点总结透视,是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大小、形状、位置关系的一种技术手段。

透视原理是靠人眼观察物体时对其大小和位置随观察点的远近而发生的变化而形成的。

而知识点则是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技巧。

本文将对透视原理及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透视原理1. 透视原理的基本概念透视原理是指当我们观察物体时,由于观察点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同,以及在物体表面上的各部分与观察点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导致物体在视觉上呈现出不同的大小和位置关系。

这种视觉上的错觉即为透视。

透视原理涉及到观察点、目标物体、视线以及远近关系等基本概念。

2. 透视原理的基本规律透视原理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了远近关系、垂直投影、平行投影和透视投影。

远近关系是指物体离观察者越远,投影越小,离观察者越近,投影越大;垂直投影是指当物体的表面朝向观察者时,其投影会因此而变得更为宽大,而平行投影则是指在平行面上的投影更为均匀;透视投影则是指当观察点与物体之间的距离不同时,其呈现在视觉中的大小和位置也会发生变化。

3. 透视原理的应用意义透视原理在绘画、摄影、建筑、设计等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通过透视原理,可以使画面更为立体、生动,从而增强其艺术表现力;在建筑设计中,透视原理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估量建筑物的大小和位置,保证其比例与透视效果;在摄影中,透视原理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捕捉景物在视觉上的立体感。

二、透视知识点1. 透视的分类透视根据其类型可以分为单点透视、二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单点透视是以一个点作为观察点,物体呈现在视觉中的大小和位置关系也是由这一点来决定;二点透视是以两个点作为观察点,物体呈现在视觉中的大小和位置关系也是由这两点来决定;三点透视则是以三个点作为观察点,物体呈现在视觉中的大小和位置关系也是由这三点来决定。

2. 透视的构图在绘画、摄影等艺术创作中,透视构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透视构图可以使画面更为立体、生动,增强其艺术表现力。

透视构图中主要包括了水平线、消失点、透视中心等要素。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透视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在二维平面上模拟三维空间,使画面更具深度和逼真感。

透视的原理是建立在人眼观察物体时产生的视觉错觉基础之上的。

了解透视的基本原理对于绘画、摄影、建筑设计等领域都至关重要。

在透视学中,有三个基本原理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分别是线性透视、大地透视和空间透视。

## 1. 线性透视线性透视是透视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也是最常用的。

它是通过在画面上绘制一组收敛的平行线来模拟远近物体的大小和距离。

这些平行线在远处逐渐汇聚于一个或多个消失点,使得远处的物体看起来较小,而近处的物体则显得较大。

线性透视可以分为单点透视和双点透视两种形式。

- **单点透视**:在单点透视中,所有的平行线都汇聚于一个消失点。

这种透视适用于正对观察者的场景,如站在铁路轨道上远眺。

- **双点透视**:双点透视则是指平行线在画面上分别汇聚于两个不同的消失点。

这种透视适用于侧面观察的场景,如拍摄建筑物的侧面。

## 2. 大地透视大地透视,也称为平行投影或等轴测,是一种常用于工程制图和建筑设计中的透视方式。

与线性透视不同,大地透视中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不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缩小。

在大地透视中,物体的投影是平行于画面的,因此没有消失点的概念,这使得它更适用于展示建筑物、家具等物体的真实尺寸和比例。

## 3. 空间透视空间透视是通过模拟光线在空间中传播的方式来表现物体的远近和立体感。

它考虑了光线的角度、亮度和阴影等因素,使得画面更加逼真。

空间透视常用于绘画和摄影中,通过合理运用明暗对比和阴影的渲染,可以使得画面中的物体具有更强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在绘画中,艺术家们经常运用透视原理来创造出富有深度和空间感的作品,从而吸引观者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沉浸其中。

综上所述,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线性透视、大地透视和空间透视,是实现逼真、立体画面的关键。

通过了解和运用这些原理,艺术家、设计师和摄影师可以创作出更具艺术性和表现力的作品,为观者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透视学原理——倾斜透视

透视学原理——倾斜透视
第五章
S V1
P F’
M2
P’
B’
B
D
A
HL
F
M1
V2
C’
C
倾斜透视
第五章
例一作立方体的余角仰视透视图 已知立方体的边长,空间的方位角度及仰 视角度,求作余 角仰视透视图。
倾斜透视
第五章
VV33
E SSS’’’
F
BB
G AA H
S S 3 3300
P
BB’’
PP
0
DD
CC
CC’ ’
50
V1V1
MMM222
倾斜透视
第五章
D
V1
CV HL
D
C‘
A
B
C
GL
V2
倾斜透视
第五章
D
V1
CV HL
E D
F C‘
A
B
C
GL
V2
倾斜透视
第五章
D
V1
CV HL
E D
F C‘
A
B
C
GL
V2
倾斜透视
第五章 斜面的余角透视原理
V1 V
M
C B
C’ B’ B1
A
E
V2 S
倾斜透视
第五章
例二作斜面的余角透视 已知三棱柱(横置)的规格、斜面角度及方位角度(与 画面的成角),用量点法作余角透视图。
仰视平行倾斜透视和仰视余角倾斜透视都是中视线向地平 线上方倾斜的透视。仰视平行倾斜透视的立方体,其三维关系 中只有一组棱线与画面平行,其余两组棱线和两组面都与画面 不平行,分别消失于视垂线的上端和下端(地平线上)。视垂线 上端的消点称顶消点,视垂线下端的消点称底消点。仰视余角 倾斜透视则与仰视平行倾斜透视不同,其立方体的三组棱线和 三组面都与画面不平行,全部消失,形成三个消点。其中,表 示立方体高度的棱线消失于视垂线上端的消点,也称顶消点。 表示立方体宽度和深度的棱线消失于视垂线下方地平线上两侧 的消失点,也称底消点。

透视学基础

透视学基础

透视基础知识1、透视原理人的眼睛观看物象,通过瞳孔反映于眼睛的视网膜上而被感知的。

距离愈近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大,距离愈远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愈小,这种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被称为“透视现象”。

(图2-2-1JPG)由于我们的视觉关系,所看到的同样宽窄的道路、田野、越远越窄,同样宽窄的数目、电线竿、越远越小,最后消失不见了,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透视现象”。

(如下图)树木透视变化图图:2-2-2JPG房子透视变化图图:2-2-3JPG街景透视变化图图:2-2-4JPG我们画几何体、画静物、画人物、画风景等都必须掌握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才能准确的描绘物体在空间各个位置的透视变化,使物体具有空间感、纵深感和距离感。

(如下图)人物透视变化图图:2-2-5JPG地下车库透视图图:2-2-6JPG油画箱透视变化图图:2-2-7JPG图:2-2-8JPG2、透视变化与造型透视缩形:立方体的观察中最多能看到的三个相等面中,凡具有前后深度关系的体面,不仅大大缩扁,而且改变了固有的正方形形状。

素描造型就是要在仅具有二维空间的画面上,表现具有三维空间的物体。

(在平面上表现物体的空间深度和体积感)立方体的透视图,立方体具有完全相同的六个正方形体面图:2-2-9JPG3、透视的常用术语1、视角与视域视角:是从眼睛看物体所形成的圆锥性视域角度,作画采用60度视角。

视域:人的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透明蓝色块为视角,透明红色块为视域图:2-2-10JPG2、视点与心点视点:指画者眼睛的位置心点:只画者的眼睛正对视平线上的一点。

3、视线与视平线视线:又称“视中线”,指视点与心点假设的一条连接线。

视平线:指与视点等高的一条假设的水平线。

蓝线为视平线,红线为视线图:2-2-11JPG4、透视画面与物面透视画面:指画者与被画物之间假设的一个与视线垂直的透视平面。

物面:物体所在的一条假设的水平线。

红色块为透视画面,浅蓝色块为物面图:2-2-12JPG5、原线与变线透视图中凡是变动了的线称变线,不变的线称原线,要记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规律。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
透视是指观众在观看一个空间图像时,认为它在现实中原本是一个立体图像。

透视方法可以给人们带来一种真实感,并在特定的方向上展现出对象的空间关系。

那么透视的三个基本原理是什么呢?
一、透视的一个基本原理是“ 投影” ,即将深度方向的点投影到某个面上。

要将一个立体图像投影到一个平面上,通常是以下两种方式之一:一种是把物体投射到远处的直线,另一种是把物体投射到平行的投影面上。

当然,这些投影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计算规则,否则就会形成虚像。

二、透视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深度”,即物体不同深度上的点之间的变化。

比如,当一个物体从远处看去,离该物体最近的点会显得更大,而离该物体较远的点则会显得更小。

这就是深度的变化,在透视的表现中表现为物体在远处时会收缩,而在近处则会扩大。

三、最后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视角”。

它涉及到物体在不同视角几何变形的情况。

比如,当我们改变观察角度时,物体上某点的位置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体几何变形,从而实现透视效果。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的基本原理
透视学是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人眼观察物体近大远小的视觉现象,通过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以达到在平面上表现出具有深度和立体感的效果。

具体来说,透视学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
1. 灭点原理:人眼观察远处的物体时,它们的平行线似乎在远处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灭点。

通过在画面中确定灭点的位置,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关系和空间深度。

2. 视角原理:人眼观察物体的视角不同,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和大小也会有所不同。

透视学通过控制视角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表现出物体的远近和立体感。

3. 比例原理:在透视学中,物体的大小和距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通过掌握这些比例关系,可以准确地表现出物体的大小和位置。

4. 投影原理:透视学将三维物体投影到二维平面上,通过控制投影的角度和方向,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透视学在绘画、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运用透视学的基本原理,艺术家和设计师可以在平面上创造出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作品,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

美术理论知识·透视原理

美术理论知识·透视原理

美术理论知识·透视原理透视原理(一)、透视的基本概念:1、透视形成的基本原理透视就是透视物而视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物体在空间给人们的感觉总是“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透视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由于人们的眼睛视角与物体间的关系所造成的,人们的眼睛视角是从眼球按照60度伸展出去的,因此同样大的物体,离我们近的,在视角上所占的比例就大,离我们远的,在视角上所占的比例就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感觉的来由。

“近大远小”是最基本的透视规律。

2、透视学的一些基本名词术语画面:在画者和被画物之间,竖立一块假想的透明面,这个面就为画面。

视点:作画者眼睛所处的位置就是视点。

视距:画面与画者之间的距离叫视距。

视平线与地平线:站在宽广平地上向前看,远方天地的交界线称地平线。

作画者平视时,与眼睛等高的水平线称视平线。

作画者平视时,视平线与地平线是一致的;仰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的上方;俯视时,视平线在地平线的下方。

心点:就是画者眼睛正对着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也叫主点。

视中线:连接视点与主点的直线。

消失点:与画面成一定角度的平行线,在透视中向远伸展,最后集中于一点,这点就叫消失点,也叫灭点。

天点:向上倾斜面的灭点叫天点。

地点:向下倾斜面的灭点叫地点。

原线:凡是与画面平行的直线都是原线,原线在透视长度上渐渐远渐渐短,在透视方向上则不发生变化,保持原状。

变线: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直线都是变线,变线的透视方向和原来的放置情况不同,许多实际上互相平行的变线,看去则同向一个点(灭点)的方向集中。

(二)透视的几种基本规律:1、平行透视方形物体有一个与画面平行,这个物体的透视叫平行透视。

平行透视的特点:与画面平行的原线在透视方向上不发生变化,彼此永远保持平行,只是渐远渐短凡是与画面不平行的变线集中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

2、成角透视方形物体在任何一面都不与画面平行,而成斜角,这个物体的透视叫成角透视。

成角透视的特点:它与地面平行的线都分别消失在视平线的两个消失点上;竖直与地面的线透视方向不变,只有渐远渐短的变化而已。

透视知识点总结

透视知识点总结

透视知识点总结一、透视的基本原理透视是一种通过观察客观事物的外在表象去深入分析其规律和本质的认识方法。

透视能够揭示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发展规律,从而洞察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

透视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事物的内在联系透视认为事物的表层现象和外在表象是其内在联系的表现。

分析事物的外在现象不能满足对事物认识的要求,必须深入事物的内在联系,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

2. 规律性的揭示透视认为事物的表象和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一定的规律性。

通过透视可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

3. 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把握透视的目的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本质规律。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事物的根本特征和基本规律。

二、透视的应用领域透视是一种认识方法,应用广泛。

透视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哲学思考等方面。

1.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透视是分析事物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特征,从而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 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透视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社会运行的规律性和本质属性,为社会管理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哲学思考在哲学思考中,透视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

通过透视可以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从而深刻理解世界的运行和发展。

三、透视的实践方法透视是一种认识方法,也是一种实践方法。

透视的实践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深入观察深入观察事物的外在表象,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为透视提供基本材料。

2.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事物的各个方面,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从而对事物进行深入剖析。

3. 辩证思维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事物的矛盾和运动规律,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

四、透视的意义和价值透视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 透视对于认识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透视可以深入剖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征。

透视的原理

透视的原理

透视的原理
透视(Perspective)是一种表现三维物体的方法,运用降维的
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出来,使其有深度感和立体感。

透视的原理有如下几点:
1. 远近原理: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比近处的物体小,因此在绘制透视图时,应该给予远处的物体更小的画面空间。

2. 锥体原理: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将一个立体物体,通过它的视锥与平面相交,所得到的一个平面图形。

因此,绘制透视图必须将物体放在一个视锥内,而且前面的平面必须与视点相交。

3. 平面透视原理:绘制透视图时,需要按照相应的比例将物体的各个部分缩小或放大。

4. 透视畸变原理:透视图在表现物体形状时,会出现一些形状扭曲的现象,例如圆形看起来会变成椭圆形,这就是透视畸变。

综上所述,透视的原理就是通过远近原理、锥体原理、平面透视原理和透视畸变原理,将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来,以达到产生立体感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空间点基透视的作用 ——决定点的透视高度起点; 决定点与画面的位置关系。 画面后的点,基透视a°在g-g与h-h之间 ,点愈靠近画面, a°愈低。 点远离画面到无穷远处时, A°与 a°重合在s′。 s′是视线垂直画面时的灭点, 是画面垂直线组的灭点。 画面上的点,基透视a°在g-g上,出现真高线。
与画面垂直的直线: ——画面垂直线的透视及其基透视 均为心点s′的直线,亦即心点s′是画 面垂直线的灭点。
2、画面平行线 ——基面垂直线、同时与基面 与画面平行的直线、画面平行 线。在透视图中均没有灭点。 基面垂直线: ——基面垂直线的透视仍为基 面垂直线,其基透视为一点。 基面垂直线透视高度的作法通 常为,先用辅助直线把它的真 高引至画面上,再通过透视作 图求出。
1、在图纸上方画出基面上所有投影,p-p、 矩形abcd、站点s。 2、在下方根据给定的条件和要求在适当位 置画出g-g、h-h。 3、过站点s作sfx∥ad、 sfy∥ab分别与pp交与fx、fy,由此在h-h上得到灭点 Fx、Fy。 4、连接A°Fx、 A°Fy得到矩形两直角边 AD、AB的透视方向。 5、作视线的投影sd、sb分别与p-p相交于 dp、bp,并由此得到D°、B°。 6、 连接B°Fx、D°Fy,相交得到所求透 视。
画面前的点,基透视a°在g-g的下方。
二、点的透视投影特性
点的透视,即为通过该点的视线 与画面的交点。
1、空间任意点的透视 画面P上的点 画面P前的点 画面P后的点
2、透视投影的不可逆性 ——作图时,通常首先正确定 出所需基透视。
三、直线的透视投影特性和画法
直线的透视,即为通过该直线的视平 面与画面的交线。求直线的透视,即为 求直线上任意两点的透视。 直线的透视一般仍为直线。当直线通 过视点时,透视积聚为一点;当直线位 于画面上时,透视与本身重合。 1、画面相交线 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 ——与画面相交的水平线的透视及基透 视,其灭点必在视平线上且为同一个点 F;其透视长度必小于空间直线实长。
同时与基面和画面平行的直线: ——直线的透视及基透视均与 该直线本身平行,亦即平行与 基线。
画面平行线 ——直线透视与直线本身平行, 它与视平线之间的夹角反映该直线 对基面的倾角。
直线的灭点
倾斜线的灭点

四、平面的透视投影特性
——一般情况下,平面的透视 仍为平面;当平面通过视点时,透 视积聚为一直线。 作法:
例:已知某建筑平面图,并 给定p-p和站点s的位置如 图所示,设视高h,试画 出该平面的透视。
作法: 1、将p-p置于水平位置画在图纸上方, 并按图所示画出建筑平面图及站点 s,求出fx、fy。 2、在图纸下方适当位置定出基线g-g, 在g-g上对应位置定出A°;根据视 高h画出h-h,并确定灭点Fx、Fy。 3、连A°Fx、 A°Fy,得到建筑形体 两主向的透视方向。 4、通过平面图上各角点的视线的水平 投影与基线的交点1、2、3…,作 投影连接线,即可在g-g上对应得 到1、2、3... 5、依次连接1Fy、2Fy、3Fx…,相交 得到建筑物平面图的透视。
(1)、透视体系—— 画面P:透视图所在的平面。 基面G(或H):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 视点S:足点s: 视点S的水平投影。 视高H:视点到基面的距离。 (2)、A点的足a:空间点A的水平投影。 A点的透视A°:通过空间点A的视线 与画面的交点。 A点的基透视(足透视)a°:空间点 A的水平投影a的透视。
第一章 透视投影的基本原理
一· 透视投影的基本知 识
1、透视图的形成 ——利用中心投影的原理画 出的三维图形。透视图与人 眼的视觉印象完全一致。 透视图的特点——近大远小 相互平行但不与投影面 平行的线有共同的灭点;平 行面有共同的灭线。
2、透视图的术语和符号
基线g-g(或p-p):画面与基面的交线。 视平线h-h:过视点的水平视平面与画面 的交线。 视点S:投射线的集合点,即投影中心。 心点s′:视点S对画面的正投影。(也 称 主点) 视距D(d):视点到画面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