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部分公式定理大全
高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在高中数学中,几何学是一门重要的数学分支。
几何学研究的是空间中的图形和形状的性质、变换以及其关系。
几何学的公式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高中数学几何公式。
1.平面几何公式1.1.面积公式-矩形面积公式: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面积公式:面积=(底边长×高)/2-任意多边形面积公式:如果已知多边形所有顶点的坐标,可以使用行列式的方法计算面积。
1.2.周长公式-矩形周长公式:周长=2×(长+宽)-正方形周长公式:周长=4×边长-三角形周长公式:周长=边1+边2+边3-任意多边形周长公式:周长=边1+边2+...+边n1.3.直角三角形公式-勾股定理:a²+b²=c²,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边长,A、B、C为对应的角度。
- 余弦定理:c²=a²+b²-2ab*cosC,其中a、b、c为三角形边长,C为对边的角度。
2.立体几何公式2.1.体积公式-立方体体积公式:体积=边长³-球体体积公式:体积=(4/3)πr³,其中r为球的半径-圆柱体体积公式:体积=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锥体体积公式:体积=(1/3)πr²h,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2.2.表面积公式-立方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6边长²-球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4πr²- 圆柱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2πrh+2πr²,其中r为底面半径,h为高度- 锥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πrl+πr²,其中r为底面半径,l为斜高以上只是高中数学几何公式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公式未在此列出。
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解决几何问题,提高几何学习的效果。
高一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公式总结
高一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公式总结高一必修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公式总结如下:1.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 1/2 *底边长*高。
2.三棱柱的体积公式:V =底面积*高。
3.三棱锥的体积公式:V = 1/3 *底面积*高。
4.直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 =长*宽*高。
5.圆柱的体积公式:V =底面积*高。
6.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 *底面积*高。
7.球体的体积公式:V = 4/3 * π *半径³。
8.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理:设三角形ABC的内角平分线AD,以角带底的形式在三角形ABC中有以下等式:AB/BD = AC/CD。
9.任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公式:设三角形ABC的内角平分线AD,以角带底的形式在三角形ABC中有以下等式:BD/DC = AB/AC。
10.三视图制图:通过俯视图、正视图和左视图的投影来描述一个几何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拓展:1.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 =边长³。
2.圆锥的侧面积公式:A = π *半径*母线。
3.球体的表面积公式:A = 4 * π *半径²。
4.锥台的体积公式:V = 1/3 * (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上底面积*下底面积)) *高。
5.二面角余弦定理: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线为a和b,夹角为θ,那么二面角的余弦为cosθ= (a·b) / (|a| |b|)。
6.球冠的体积公式:V = 1/3 * π *高* (3r² + h²)。
7.二面角的计算公式:θ = arccos((a·b) / (|a| |b|))。
8.正多面体的数量关系公式:F + V = E + 2,其中F代表面的数量,V代表顶点的数量,E代表边的数量。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公式大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公式整理如下:1. 正方体:a-边长,S=6a²,V=a³2. 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3. 圆柱:r-底半径,h-高,C=2πr,S底=πr²,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²h4. 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²-r²)5. 直圆锥:r-底半径,h-高,V=πr²h/36. 圆台: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²+Rr+r²)/37. 棱柱:S-底面积,h-高,V=Sh8. 棱锥:S-底面积,h-高,V=Sh/39. 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1)1/2]/310. 拟柱体: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h-高,V=h(S1+S2+4S0)/611. 球:r-半径,d-直径,V=4/3πr³=πd²/612. 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²+h²)/6=πh²(3r-h)/3a²=h(2r-h)13. 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²+r2²)+h²]/614. 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²Rr²=π²Dd²/415. 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²+d²)/12以上公式涵盖了几何体各个方面的内容。
数学-必修二公式定理
高中数学必修二 包含的公式定理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1)圆柱 S=2πr ²+2πr l=2πr (r + l) 柱体 V=Sh(2)圆锥 S= πr ²+πr l =πr (r + l) 椎体 V=31Sh(3)圆台 S=π( r 1²+r 2²+r 1l+r 2l) 台体V=31(S 上底下底下底S S ⋅+S 下底)h(4)球 S=4πR ² V=34πR 3二 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定理(1)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此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3)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4)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5)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6)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的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7)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8)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9)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三 直线与方程(1) 2121y y k x x -=-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x 轴垂直,斜率k 不存在;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y 轴垂直,斜率k =0.(2) 12//l l ⇔12k k = 12l l ⊥⇔121k k ⋅=-(3)点斜式:直线l 过点000(,)P x y ,且斜率为k ,其方程为00()y y k x x -=- (4)斜截式:直线l 的斜率为k ,在y 轴上截距为b ,其方程为y kx b =+(5)两点式:直线l 经过两点111222(,),(,)P x y P x y ,其方程为112121y y x x y y x x --=-- (6)截距式:直线l 在x 、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其方程为1x ya b+=(7)一般式:0Ax By C ++=,注意A 、B 不同时为0. 直线一般式方程0(0)Ax By C B ++=≠化为斜截式方程A C y x B B =--,表示斜率为A-,y 轴上截距为CB-的直线.(8)两点间的距离为:12||PP =(9)点00(,)P xy 到直线:0l Ax By C ++=的距离公式为d =.(10) 两条平行直线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 ++=之间的距离公式d =四 圆与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a , b)为圆心 r 为半径(2)圆的一般方程: x 2+y 2+Dx +Ey +F=0当D 2+E 2-4F >0时,方程②表示(1)当0422>-+F E D 时,表示以(-2D,-2E )为圆心,F E D 42122-+为半径的圆;当0422=-+F E D 时,方程只有实数解2D x -=,2E y -=,即只表示一个点(-2D,-2E );当0422<-+F E D 时,方程没有实数解(4)空间坐标系两点间的距离:1点斜式和斜截式不能表示垂直x 轴直线. 若直线l 过点000(,)P x y 且与x 轴垂直,此时它的倾斜角为90°,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这时的直线方程为00x x -=,或0x x =. 2两点式不能表示垂直x 、y轴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垂直x 、y 轴及过原点的直线.。
必修2立体几何公式定理
(必修2)空间几何体的公式定理一、空间几何体1、多面体的结构特征(1)棱柱的上下底面 ,侧棱都 且 ,上底面和下底面是 的多边形; (2)棱锥的底面是任意多边形,侧面是有一个 的三角形; (3)棱台可由 的平面截棱锥得到,其上下底面的两个多边形 。
2、旋转体的机构特征(1)圆柱可以由矩形绕其 旋转得到;(2)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绕其 旋转得到;(3)圆台可以由直角梯形绕直角腰所在直线或等腰梯形绕上下底中点连线旋转得到,也可以由 的平面截圆锥得到。
(4)球可以由半圆或圆绕其 旋转得到。
注意:简单几何体是指棱柱、圆柱、棱锥、圆锥、棱台、圆台和球,简单组合体是由简单几何体拼接或截去(挖去)一部分而成的几何体。
柱体、台体的底面相互平行,棱台侧棱的延长线、圆台母线的延长线各交于一点。
柱体、台体、锥体的关系如图所示:3、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是用 得到,这种投影下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与平面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 的,三视图包括 、 、 . 注意:①画三视图时,侧视图画在正视图的正右方,保持高度一致;俯视图画在正视图的正下方,保持宽度一致。
②对于能看到的几何体轮廓线画成实线,看不到的轮廓线应用虚线画出。
由三视图还原简单组合体时,注意根据虚线、实线确定轮廓。
③给出三视图求表面积和体积时,依据“正视图反映几何体的长和高,侧视图反映几何体的宽和高,俯视图反映几何体的长和宽”来确定表面积公式和体积公式里涉及的基本量。
4、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画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常用 画法,基本步骤:(1)在已知图形中取相互垂直的x 轴,y 轴,两轴相交于点O ,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x ’轴,y ’轴,两轴相交于点O ’,且使'''x y z ∠= .(2)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y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平行于 ;(3)已知图形中平行于x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长度 ,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变为 ;(4)在已知图形中过O 点作z 轴垂直于xOy 平面,在直观图中对应的z ’轴也垂直于x ’O ’y ’平面,已知图形中平行于z 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平行于z ’轴且长度 。
高一数学必修二公式定理总结简洁
高一数学必修二公式定理总结简洁以下是高一数学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公式和定理,以简洁的方式总结:1. 直线方程:点斜式:y-y1=m(x-x1)斜截式:y=mx+b两点式:y-y1=(y2-y1)/(x2-x1)截距式:x/a + y/b = 12. 圆的方程:一般式:x²+y²+Dx+Ey+F=0圆心式:(x-a)²+(y-b)²=r²,圆心(a,b),半径r截距式:x²+y²=Dx+Ey+F3. 空间几何公式定理:三垂线定理:如果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与穿过该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与斜线垂直。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于空间任意向量p,存在实数x、y、z,使得p=xa+yb+zc。
4. 空间几何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永不相交。
垂直线的性质:垂直线永不相交。
5. 圆的性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
弦长与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弦长与对应的圆心角成正比。
6. 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性质:椭圆: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或y轴上的一个封闭曲线。
双曲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或y轴上的一个开口曲线。
抛物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或y轴上的一个开口曲线。
7. 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a²=b²+c²-2bc cosA。
8. 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有a/sin A = b/sin B = c/sin C = 2R (R为外接圆半径)。
9. 向量的加法、减法、数乘运算性质:向量加法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形法则;向量数乘满足分配律;向量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即a-b=a+(-b)。
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1.代数式与方程式-二项式定理:(a+b)^n=C(n,0)a^nb^0+C(n,1)a^(n-1)b^1+...+C(n,n-1)a^1b^(n-1)+C(n,n)a^0b^n-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0-二次根式:√a*√b=√(a*b),(√a)^2=a- 二次方差:(a+b)^2 - (a-b)^2 = 4ab2.几何原理- 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等差数列:an = a1 + (n-1)d,Sn = (n/2)(a1+an)-等比数列:an = a1 * q^(n-1),Sn = a1*(q^n - 1) / (q - 1)-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任意一点与另外两条边所构成的两个三角形也相似3.函数与图像- 一次函数:y = kx + b-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顶点坐标:(h, k),对称轴:x = -b/2a-指数函数:y=a^x,a>0并且a≠1- 对数函数:y = logₐx,a>0并且a≠1- 三角函数:sinθ,cosθ,tanθ的正弦、余弦、正切是周期函数-幂函数:y=x^a,若a>0,则y=x^a是递增函数;若0<a<1,则y=x^a是递减函数4.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等差数列求和:Sn = (n/2)(a1 + an) = (n/2)(2a1 + (n-1)d)-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q≠0-等比数列求和:Sn=a1(q^n-1)/(q-1),其中q≠1-斐波那契数列:F(0)=0,F(1)=1,F(n)=F(n-1)+F(n-2)5.概率与统计-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P(A)=n(A)/n(S),其中n(A)为事件A的样本点数,n(S)为样本空间的样本点数-加法原理:P(A∪B)=P(A)+P(B)-P(A∩B)-乘法原理:P(A∩B)=P(A)*P(B,A),其中P(B,A)表示在事件A发生的条件下事件B发生的概率-排列:A(n,m)=n!/(n-m)!-组合:C(n,m)=n!/(m!*(n-m)!)-平均值: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调和平均值-方差:样本方差、标准差这些公式是高中数学必修2的基础内容,掌握好这些公式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空间几何知识点公式总结
空间几何知识点公式总结1. 空间直角坐标系我们知道,在二维平面上有一个直角坐标系,它由两条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构成。
类似的,在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三维直角坐标系,它由三条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构成,分别记作x轴、y轴和z轴。
在三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的坐标可以表示为(x, y, z),其中x、y、z分别代表该点在x轴、y轴、z轴上的投影。
任意一条直线也可以表示为方程的形式,通常的一般式方程如下: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分别代表方向向量的分量,D为常数。
或者使用点向式方程表示:r = r0 + tV,其中r0为直线上一个已知的点,V为直线的方向向量,t为参数。
平面也可以用一般式方程表示为:Ax + By + Cz + D = 0,其中A、B、C为平面法向量的分量,D为常数。
2. 空间中的距离公式在空间中,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可以使用三维空间中的距离公式来表示。
设P1(x1, y1, z1)和P2(x2, y2, z2)是空间中的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表示为:d(P1, P2) = √((x2 - x1)^2 + (y2 - y1)^2 + (z2 - z1)^2)。
这个公式就是三维空间中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公式,它是由勾股定理推导而来。
3. 空间中的角度公式在空间中,我们也可以计算两条直线或者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对于两条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通过它们的方向向量来计算。
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它们的夹角θ可以表示为:cos(θ) = (V1·V2) / (|V1| · |V2|)。
对于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可以使用向量的点积和模长来表示。
设向量A(a1, a2, a3)和向量B(b1, b2, b3)是空间中的两个向量,它们之间的夹角θ可以表示为:cos(θ) = (a1b1 + a2b2 + a3b3) / (√(a1^2 + a2^2 + a3^2) · √(b1^2 + b2^2 + b3^2))。
高一数学必修2空间几何部分公式定理大全
必修2空间几何部分公式定理总结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F,母线长为!,则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矩形)加上底面积(两个圆),即£- Inr1+初卅-亦&十/)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f,则它的表面积等于圆锥的侧面积(扇形)加上底面积(圆形),即£工nF4-并刃=f?r(7 +/)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母线长为1,则它的表面积等上、下底面的面积(大、小圆)加上侧面的面积(扇环),即柱、锥、台的体积公式柱体体积公式为:’’=■丄,(上为底面积,U为高)y = -^i锥体体积公式为:-,(』为底面积,人为高)台体体积公式为:-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门为高)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球的体积公式球的表面积公式其中,云为球的半径•显然,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大小只与半径{有关•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一一有一条公共直线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二,丁 //&,把分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匚'所成的角(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二一-•*/------ /* dA/ .A//厶—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都与该直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推论: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还有如下推论:⑴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⑵夹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所有平行线段的长度都相等;⑶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⑷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它和另一个也相交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如果直线1与平面二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1与平面2互相垂直,记做「-二. '叫做垂线,录叫垂面,它们的交点匸叫垂足•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如图,直线匸上和平面^相交但不垂直,匸上叫做平面的斜线,『上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二,厂二叫做斜线己丄在平面二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 则它们所成的 角是口 °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 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 二面角,这条直线叫 二面角的棱,这两 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在二面角…一 -r 的棱:上任取一点匚,以点匸为垂足,在半平面土和••内分别作垂直 于棱I 的射线:二厲加,则射线二q 和二日构成的厶-打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 直二面角判断两平面垂直的方法:判定定理;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 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还有:⑴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一个平面内一点且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的直线, 必在这个平面内;⑵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⑶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它们的交线也两两垂直 空间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转化线与线垂克匸二二线与面垂貢二二二面与面爭直如图:在平面-内的直线若垂直于直线钱与藝平行N ■绘券谄平行苗与茴平行。
高一数学必修二公式大全
高一数学必修二公式大全高一数学必修二主要学习了函数与方程、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
下面将为您整理一份高一数学必修二的公式大全:一、函数与方程1. 一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kx + b2. 一次函数的一般方程:ax + by + c = 03. 二次函数的标准方程:y = ax² + bx + c4.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h, k) ,其中 h = -b/2a , k = f(h)5. 二次函数的根:x = (-b ± √(b² - 4ac)) / 2a6. 绝对值函数的图像:y = |x|7. 指数函数的性质:aⁿ * aᵐ= aⁿ⁺ᵐ,(aⁿ)ᵐ= aⁿᵐ,(ab)ⁿ= aⁿbⁿ8.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ₐ (mn) = logₐ m + logₐ n ,logₐ (m/n) = logₐ m - logₐ n ,logₐ (mⁿ) = nlogₐ m二、平面向量1. 向量的模长:|a| = √(x² + y²)2. 向量的方向角:tanθ = y/x ,其中θ ∈ [-π, π]3.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a·b = |a| |b| cosθ ,其中θ为a、b之间夹角4. 两个向量的叉积:a × b = |a| |b| sinθ n ,其中θ为a、b之间夹角,n为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5. 向量的共线条件:a 和 b 共线,当且仅当存在λ ,使得a = λ b6. 两个向量的夹角公式:cosθ = a·b / (|a| |b|) ,其中θ为a、b之间夹角三、三角函数1. 弧度与角度的关系:θ(弧度) = πθ/180° ,θ(角度) = 180°θ/π2. 各三角函数的定义:sinθ = y/r ,cosθ = x/r ,tanθ = y/x3. 各三角函数的相关性质:sin²θ + cos²θ = 1 ,tanθ = sinθ / cosθ4.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θ + 2π) = sinθ ,cos(θ + 2π) = cosθ ,tan(θ + π) = tanθ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θ) = -sinθ ,cos(-θ) = cosθ ,tan(-θ) = -tanθ6.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7. 三角函数对应的图像:y = A sin(Bx + C) + D ,y = A cos(Bx + C) + D这些是高一数学必修二的一些重要公式。
数学必修二公式定理
数学必修二公式定理1.二次函数:- 一般式:y = ax^2 + bx + c-顶点坐标:(-b/(2a),f(-b/(2a)))- 判别式:Δ = b^2 - 4ac-根的公式:x=(-b±√Δ)/(2a)-平移变换公式:f(x)→f(x-h)+k2.三角函数:-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 余弦定理:c^2 = a^2 + b^2 - 2abcosC- 正切函数:tanθ = sinθ/cosθ3.指数与对数:- 指数运算法则:a^m * a^n = a^(m+n),(a^m)^n = a^(mn)- 对数运算法则:loga(xy) = logax + logay,loga(x/y) = logax - logay,loga(x^n) = nlogax4.几何与三角:-相似三角形:-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AA判定、SAS判定、SSS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勾股定理:a^2+b^2=c^2-角平分线定理:在一个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所分的两个小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相等5.平面几何:-重心坐标公式:(x,y)=((x1+x2+x3)/3,(y1+y2+y3)/3)-曲率半径公式:R=(1/k)6.概率与统计:-事件的概率:P(A)=n(A)/n(S)-加法定理:P(A∪B)=P(A)+P(B)-P(A∩B)-乘法定理:P(A∩B)=P(A)*P(B,A)这些公式和定理是数学必修二中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公式和定理对于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和定理,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可以使自己对这些公式和定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高一数学必修二所有公式归纳
高一数学必修二所有公式归纳1.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函数的顶点坐标为(h,k),其中h=-b/(2a),k=f(h)。
-对称轴方程:x=h。
- 判别式:D = b²-4ac。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f(x) = ax² + bx + c。
2.三角函数-三角函数周期性公式:1) sin(x+2π) = sinx2) cos(x+2π) = cosx3) tan(x+π) = tanx-三角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关系:1) sin(x) = cos(π/2 - x)2) cos(x) = sin(π/2 - x)-和差化积公式:1) sin(x±y) = sinxcosy ± cosxsiny2) cos(x±y) = cosxcosy ∓ sinxsiny3.平面向量-点积(内积):a·b = ,a,b,cosθ-向量的模:a,=√(a₁²+a₂²-平面向量的几何运算:1)加法:a+b=(a₁+b₁,a₂+b₂)2)减法:a-b=(a₁-b₁,a₂-b₂)3) 数乘:k·a = (ka₁, ka₂)-向量共线:若 a//b,则 a = kb,其中 k 为实数。
4.解直角三角形-边长与角度之间的关系:1) sinA = a/c2) cosA = b/c3) tanA = a/b4) sinB = b/c5) cosB = a/c6) tanB = b/a5.平面解析几何-平面方程的一般形式:Ax+By+C=0-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0+By0+C,/√(A²+B²)-直线的斜率公式:k=-A/B-直线的点斜式方程:y-y0=k(x-x0)6.空间解析几何-点积(内积):a·b = ,a,b,cosθ-向量的模:a,=√(a₁²+a₂²+a₃²-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1)加法:a+b=(a₁+b₁,a₂+b₂,a₃+b₃)2)减法:a-b=(a₁-b₁,a₂-b₂,a₃-b₃)3) 数乘:k·a = (ka₁, ka₂, ka₃)7.概率与统计-频率:f=n/N,其中n表示事件发生的次数,N表示试验的总次数。
必修二数学空间几何相关知识点
必修二数学空间几何相关知识点必修二数学空间几何相关知识点空间几何体外表积计算公式1、直棱柱和正棱锥的外表积设棱柱高为h、底面多边形的周长为c、那么得到直棱柱侧面面积计算公式:S=ch、即直棱柱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周长和高的乘积、正棱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些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面是正多边形、假如设它的底面边长为a、底面周长为c、斜高为h'、那么得到正n棱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1/2xnah'=1/2xch'、即正棱锥的侧面积等于它的底面的周长和斜高乘积的一半、2、正棱台的外表积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些全等的等腰梯形、设棱台下底面边长为a、周长为c、上底面边长为a'、周长为c'、斜高为h'那么得到正n棱台的侧面积公式:S=1/2xn(a+a')h'=1/2(c+c')h'、3、球的外表积S=4πR2、即球面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四倍、4.圆台的外表积圆台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环,它的外表积等于上,下两个底面的面积和加上侧面的面积,即S=π(r'2+r2+r'l+rl)柱、锥、台、球的构造特征(1)棱柱: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间隔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以直角梯形的垂直与底边的腰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高一数学必修二所有公式
高一数学必修二所有公式在高中数学中,数学必修二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公式。
以下是高一数学必修二中的一些重要公式:1.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对于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它的顶点坐标可以由公式 x = -b/2a 和 y = f(x) = -D/4a 计算得出,其中 D = b^2 - 4ac 是判别式。
2. 两点间距离公式:如果给定两个点 P1(x1, y1) 和 P2(x2, 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公式 d = √((x2 - x1)^2 + (y2 - y1)^2) 计算得出。
3. 直线的斜率公式:如果给定直线上两个点 P1(x1, y1) 和 P2(x2, y2),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公式 k = (y2 - y1) / (x2 - x1) 计算得出。
4. 三角形面积公式:对于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a、b、c,可以使用海伦公式来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S = √(s(s-a)(s-b)(s-c)),其中 s = (a + b + c) / 2 是半周长。
5.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对于任意角θ,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包括正弦函数 sin(θ) = y/r,余弦函数 cos(θ) = x/r,正切函数 tan(θ) = y/x,其中 r 是点 (x, y) 到原点的距离。
6.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包括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等,它们是解决三角函数的复杂问题时非常有用的工具。
这些公式只是高一数学必修二中的一小部分,但它们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时非常常用。
通过熟练掌握这些公式,并能够在适当的情况下应用它们,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除了这些公式,高一数学必修二还包括了其他重要的概念和定理,如函数的性质、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
通过全面学习这些知识,学生将能够建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更高级的数学课程打下基础。
必修二数学必背公式知识点
必修二数学必背公式知识点必修二数学必背公式知识点空间几何一、立体几何常用公式S(圆柱全面积)=2πr(r+L);V(圆柱体积)=Sh;S(圆锥全面积)=πr(r+L);V(圆锥体积)=1/3Sh;S(圆台全面积)=π(r^2+R^2+rL+RL);V(圆台体积)=1/3[s+S+√(s+S)]h;S(球面积)=4πR^2;V(球体积)=4/3πR^3。
二、立体几何常用定理(1)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球,截面是圆面。
(2)球心和截面圆心的连线垂直于截面。
(3)球心到截面的距离d与球的半径R及截面半径r有下面关系:r=√(R^2—d^2)。
(4)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载得的圆叫做大圆,被不经过球心的载面截得的圆叫做小圆。
(5)在球面上两点之间连线的最短长度,就是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在这两点间的一段劣弧的长度,这个弧长叫做两点间的球面距离。
高二必修二数学复习知识点1.函数的奇偶性(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高中数学;(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高二数学必修二重要知识归纳空间中的平行问题(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1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1总结高中数学必修2公式1总结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一、直线与方程(1)直线的倾斜角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2)直线的斜率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ktan。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0,90时,k0;当90,180时,k0;当90时,k不存在。
yy1(x1x2)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k2x2x1注意下面四点:(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①点斜式:yy1k(xx1)直线斜率k,且过点x1,y1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ykxb,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③两点式:④截矩式:yy1y2y1xayxx1x2x1(x1x2,y1y2)直线两点x1,y1,x2,y21b其中直线l与x轴交于点(a,0),与y轴交于点(0,b),即l与x轴、y轴的截距分别为a,b。
⑤一般式:AxByC0(A,B不全为0)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注意:○平行于x轴的直线:yb(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xa(a为常数);(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一)平行直线系平行于已知直线A0xB0yC00(A0,B0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A0xB0yC0(C为常数)(二)过定点的直线系()斜率为k的直线系:yy0kxx0,直线过定点x0,y0;()过两条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其中直线l2不在直线系中。
数学必修二公式定理
数学必修二公式定理一、数列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_n=a_1+(n-1)d$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 = \dfrac{n}{2}[2a_1 + (n-1)d]$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_n = a_1 \cdot r^{n-1}$4.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_n = \dfrac{a_1 \cdot (1-r^n)}{1-r}$二、函数与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x = \dfrac{-b \pm \sqrt{b^2-4ac}}{2a}$2.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dfrac{-b}{2a}, \dfrac{-\Delta}{4a})$3. 幂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a^m \cdot a^n = a^{m+n},\dfrac{a^m}{a^n} = a^{m-n}, (a^m)^n = a^{mn}$4. 对数函数的性质:$\log_a(xy) = \log_a x + \log_a y, \log_a (\dfrac{x}{y}) = \log_a x - \log_a y, \log_a x^n = n\log_a x$三、几何矩形1. 矩形面积公式:$S=lw$2. 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公式:$d = \sqrt{l^2 + w^2}$3.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 = bh$4. 正方形的面积和对角线长度公式:$S = a^2, d = a\sqrt{2}$四、立体几何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dfrac{1}{2}bh$2.三角形中角平分线定理: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内心,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外心3. 圆的面积公式:$S = \pi r^2$4. 圆的周长公式:$C = 2\pi r$五、概率统计1. 排列的计数公式:$A_n^m = \dfrac{n!}{(n-m)!}$2. 组合的计数公式:$C_n^m = \dfrac{n!}{m!(n-m)!}$3. 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P(A) = \dfrac{n(A)}{n(S)}$4. 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公式:$P(A \cap B) = P(A) \cdot P(B)$以上仅是数学必修二中的一部分重要公式和定理,还有很多其他的公式和定理需要掌握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2空间几何部分公式定理总结
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则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矩形)加上底面积(两个圆),即
.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母线长为,则它的表面积等于圆锥的侧面积(扇形)加上底面积(圆形),即
.
设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母线长为,则它的表面积等上、下底面的面积(大、小圆)加上侧面的面积(扇环),即
.
柱、锥、台的体积公式
柱体体积公式为:,(为底面积,为高)
锥体体积公式为:,(为底面积,为高)
台体体积公式为:
(,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为高)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球的体积公式
球的表面积公式
其中,为球的半径.显然,球的体积和表面积的大小只与半径有关.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公理4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共面直线:相交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平行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
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
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
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把与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记作.
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
过平面外一点与平面内一点的直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
是异面直线.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都与该直线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推论: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的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两个平面平行,还有如下推论:
⑴如果两个平面平行,则一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都平行于另外一个平面;
⑵夹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所有平行线段的长度都相等;
⑶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那么这条直线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⑷如果一条直线和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它和另一个也相交.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
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记做. 叫做垂线,叫垂面,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如图,直线和平面相交但不垂直,叫做平面的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斜足;,叫做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这条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直线垂直于平面,则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它们所成的角是°角.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叫二面角的面.
在二面角的棱上任取一点,以点为垂足,在半平面和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射线,则射线和构成的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直二面角.
判断两平面垂直的方法:判定定理;求出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
三垂线定理:
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如图:在平面内的直线若垂直于直线,则就一定垂直于平面的斜线.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还有:
⑴如果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经过一个平面内一点且垂直于另外一个平面的直线,必在这个平面内;
⑵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⑶三个两两垂直的平面,它们的交线也两两垂直.
空间平行和垂直关系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