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期中作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科举”:高考与中国社会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0年。高考制度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发展,从一年一考到一年两考,从全国一卷到全国多卷,高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也越来越紧。三十年来,每一次高考,每一次变迁,都牵动着全社会的心。

然而,高考恢复30年来众多弊端凸现:高校学费猛涨,贫困学子无力承担高额学费;大规模扩招导致高校负债运营,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全国高考录取线不一导致高考移民问题等等。高考必须改革,但改革之路何在:一考还是多考,甚至取消高考?!

1977年:恢复高考国家和时代的拐点

1977年8月,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时任武大副教授的查全性在会上坦言直陈: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恢复高考,邓小平当场拍板赞成。当年冬天,我国就进行了首次高考。

恢复高考后,全国50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而来的年轻人,怀揣着难得的名额、忐忑的梦想和奋发的意气,经历了人生中最具变革意义之一的挑战。

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1978年夏,第二次高考举行,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两届“幸运儿”在1978年春、秋分别入学。

录取比例:29:1

资料显示,当年570万考生大军一下子涌进了考场,而被入取的只有27.3万人,录取比例29:1,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年。

试题:各个省负责出题

1977年的高考不是由全国统一负责出题的,而是把命题权放到了各个省。1978年的第二届高考国家收回命题权。

成为千百万人命运的转折点

从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近30年。对于千百万高考经历者来说,它都是命运的转折点,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

恢复高考制度,给有志青年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权利,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高考制度的恢复打破了出身论,使人们平等地获得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拾回三样东西重写公平两字

1977年恢复高考的意义不仅止于高考本身。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它拾回了三样很重要的东西。

稳定:恢复高考其实是恢复了普通个体通向上层的一个发展通道,这是中国社会形成“稳定结构”的主要原因,它给普通人一个机会,可以通过这种相对公平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

价值观:恢复高考相当于拨乱反正,重新肯定了知识的价值,这对当年社会风气的扭转起了很大作用。

科学与民主:恢复高考使整个社会的思想架构重新回到现代社会的轨道上。这对高等教育后来二三十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中国产生延续五四启蒙思想的人才,进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

百废待兴到不断改革进步高考30年5个关键时

高考30年5个关键时段

30年,从百废待兴到不断改革进步,承载了太多历史使命的中国高考制度一步步成为着整个社会的润滑剂。30年的变迁,高考制度在争议中变迁,在争议中发展,从未停止。

1977年12月10日

关键词:恢复

无需再赘述这样一个时间、这样一个决定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和意义,恢复,是一切的开

始。

大事件:1977年12月10日恢复的高考,考试办法基本沿用“文革”前的考试办法,文理分科。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生物。但是,由于准备工作来不及,1977年的高考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命题。文理两类都只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

当年报考人数最终达到570万,录取人数是27.297万人,考试录取比例只有29∶1.1978年,又有610万人参加了刚刚恢复的高考,两次总计1180余万人的招考创下了中国乃至世

界考试史上的纪录。

1983年—1985年

关键词:修复

如果说,1977年的恢复,是一个新希望的开启,那么从此之后的数年间,从各个环节不断修复和完善已经中断长达11年的高考制度,成为中国教育部门的当务之急。

大事件: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院校,按一定比例实行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

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1985年,又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

外的自费生。

这样,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就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

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除了招生制度发生的根本转变,在会考制度和考试方法上的改革,也已逐渐呈创新之势。

1984年,上海开始着手进行高中会考制度的试点改革。

而针对传统高考命题水平良莠不齐的现象,1985年从美国引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

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以后,高考改革的总体趋势是减少高考科目的方向发展。先是将理科7门、文科6门各减为3+2共5门,上海则实行3+1共4门的方案。同样是在1985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工作。

1988年—1993年

关键词:标准

在不断完善之中,高考制度逐渐加快了标准化改革的步伐,并以1993年为界,完成了

其从实践到实施的过程。

大事件:1989年,从美国引进的标准化考试经过在广东省的试行后逐渐总结出自己的特色,经过四年的成功试验。1989年8月,国家教委决定将标准化考试逐步在全国推行。

1993年,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在多次讨论和试验后,规定标准分数制度由省级常模量表

分数、等值量表分数和等级量表分数组成。

1996年—1999年

关键词:涨,长是“涨”,也是“长”。

众多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均发生在这个时间段。从免费到收费,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到大规模的扩招初现,进入到20世纪,无论是在入取数量上,还是学校的收费水平上,都已全面与社会与时代的变化“接轨”。

大事件:首先是入学费用的增长。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1997年高校全面并轨,学费年增长幅度达到了30%,甚至50%。到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了收费上学,标志着招生并轨改革的落幕。

而这一时间段,1999年广东省又试行了“3+X”科目设置方案,语文、数学、外语三门为必考科目,根据考生的报考学校要求再从其余六门科目中另选“X”科(因96.53%的考生将“X”选为一科,该方案几乎变成了“3+1”模式共4门)。此后,3+x在中国全面

铺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