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18-11-16T20:46:51.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刘娟[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认识与制度问题和效果问题方面提出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打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和进行信息公开这四方面提出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本文首先从认识与制度问题和效果问题方面提出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打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和进行信息公开这四方面提出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希望能给城乡规划部门提供帮助,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部门;参与制度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越来越迅速,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逐渐开始关注城乡发展的问题。如今在城乡规划中,群众的参与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不仅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能通过采纳公共的意见更好的进行分析与决策,从而推动城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但是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与制度问题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认识不够和制度不完善。现阶段,一些城乡管理部门认识不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重要性,依然把城乡管理与公众参与割裂开来,甚至通过一定手段防止管理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目前,我国的已经出台了《城乡规划法》,其中确切的强调了公众有参与城乡规划的权力,但是法律本身的一些细节不足[1]。并且很多城乡管理部门也没有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度与细则。在进行公众参与活动的时候基本就是走形式,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另外,因为城乡管理部门的不重视,许多城乡百姓也没有参与城乡规划的意识,并不关心城乡的建设与发展。(二)效果问题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一些部门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这种单向过程的结果公众并不知道,就无法真正起到公众参与的作用。第二,很多城市并不建立城乡规划展览馆,就在公园或广场的临时场地组织城乡参与规划,并且仅采取简单咨询意见的方式来让公众参与,参与形式过于单一。部分公众的对城乡规划内容并不了解,而规划内容仅有几张图纸与单调文字,这样无法让公众明白规划的真正意义,所以也不利于公众表达有效的看法。第三,大多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过程都是被动的,参与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第四,部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更像是一种宣传,公众在参与不够充分和及时,甚至有的规划公众并不知情。

二、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一)打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环境要想更好的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首先就是要给公众建立一个相应的环境,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参与意识,对城乡规划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要求当地规划部门要对公众开展城乡规划教育,带领学习城乡规划知识。第二,规划部门要为公众参与创设条件,例如,可以加大参与规划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要在当地建立城乡规划馆,在里面组织公众参加规划情况会议、听证会、城市规划展览会等,或利用电视节目和网络平台向公众传递规划的细节、要求及内容。第三,各地区的城乡规划负责人也要树立新观念,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素养,与公众保持密切联系,与政府及城乡管理部门联合起来,积极号召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二)完善相关制度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相关制度和细则是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路径之一。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国家要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律,将目标、权限、职能、程序等细致内容都完善健全。具体来说,就是立法时要以发挥公众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为目的,指明具体参与人与参与范围、参与次数、参与流程等等。例如,在制度中可以指出公众参与的形式,公众是参与听证会、座谈会还是通过邮件或网络平台提出建议[2]。还可以指出公众是决策参与还是监督参与等。除了国家以外,地方城乡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则与制度,建立听证制度,城乡规划公示制度等,并保证公众言论自由的权利,使得公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平台参与城乡规划。

(三)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要让公众享有参与城乡规划的权力,全面参与到城乡中来,那就有可能出现公众与规划部门发生意见不合的情况。这时,规划部门就有可能忽视公众的意见而独自决策,这样就与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目的相违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就要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这要求城乡规划部门全方位考虑城乡与公众的利益,权衡各方利弊,切记不能徇私舞弊,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例如,政府可以为城乡规划部门以供人力与物力的支持,成立城乡监督小组,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并建立公民参与城乡规划的监督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充分的给利益相关的个人表达意愿的机会,在公平、公正的各项监督环节下,给规划部门一定的约束力,使其能够在利益权衡中做出最科学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纠纷解决政策,给公众起诉不合理规划的机会。(四)进行信息公开要想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必须让公众了解规划部门,相信规划部门。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信息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这要求城乡规划部门设置规划公开查询等制度,将具体的规划方案以及备选方案、专家意见等等都通过展板、网络、电视等各种渠道公开给公众,并把规划结果及审批流程、权限等内容全部公开。这样公众在看到后才能够提高对城乡规划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从而提高参与城乡规划的热情与信心。结束语:综上所述,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要做到很多,需要公众、规划部门和政府的协同配合。所以要想有效的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政府和当地城乡规划部门必须首先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打造公众参与环境,完善规划制度与相关机制。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结合公众的意见更好的进行城乡规划。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城市规划专业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城市规划专业历年获奖调研报告选题一览表 篇二: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 精选范文: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评估调研报告(共2篇)据统计,截止到XX年8月,在所有的专业院校中通过国家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18所,占总数的十分之一;通过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的院校有33所,占总数的五分之一。绝大部分院校因办学时间太短或自知办学条件与水平存在差距而未申请参加评估。通过对建设部《评估标准》的学习,对我校建筑专业、城市规划专业现状的分析,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评估工作的紧迫性和严峻性:硬件(实验设备、教学科研面积、教学经费等)不足,软件(职称评定、成果认定、绩效考核)落后,迎评时间短,工作任务重。XX年6—9月,在学院领导的带领下,先后考察浙江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山东建筑大学等高校,对外校办学经验、评估经验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同时在“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实验室”、“图书资料”、“科研与课程建设”四个方面与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进行了横向比较,提出基本问题与建设建议如下。 一、师生与教学管理用房建设建议1、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招生数量提高城市规划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为30人以上,满足

评估标准。2、增加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科教师数量按目前的招生规模来计,建筑学专业需要引进10名专业教师,城市规划专业学要引进7专业教师,建议XX年达到1:12左右。 3、加大师资培养和引进力度评估前应达到“具有副教授职称以上的专职教师人数不低于本系(学院)专职教师总数的30%,并有正教授2人以上”的评估要求,并需增加2-3名副教授以上教师。 4、扩大职称成果认定范畴(1)认可教师获奖作品和学生竞赛获奖作品,提高其科研级别,划入职称成果认定范畴;(2)增设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核心期刊种类。 5、增加教学管理用房根据生均10平方米的评估要求和其它高校平均水平,我校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需教学管理用房的建筑总面积6880 m2。现有设计教室、办公室总建筑2400 m2,需增加面积4280 m2,必须增加以下用房,并满足相应的面积:(1)教学用房(使用面积2400 m2 建筑面积3500 m2 )①专业教室20间,按每间容纳30人,每间80 m2 左右,使用面积1600 m2建筑面积xx m2。②多媒体教室二间 90~100 m2/间③计算机教室一间 150 m2/间(现有学院机房70 m2/间)④评图室一间 90~100 m2/间⑤报告厅 300 m2⑥师生展览厅 200 m2(2)办公管理用房(使用面积290 m2 建筑面积450 m2 )①教学与行政办公室 250 m2②接待室 40~50 m2 6、相对独立并集中教学管理用房(1)

基于_城乡规划法_的公众参与制度

11 2008年第5期 第24卷 [摘 要]关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确立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方法和途径,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随着《城乡规划法》的实施,规划师应具备社会沟通能力,加强社会活动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以应对公众参与的前置情况。[关键词]《城乡规划法》;公众参与;规划师的应对 [文章编号]1006-0022(2008)05-0011-04 [中图分类号]TU981-019 [文献标识码]A Public Participation Based on Urban-rural Planning Law/Sun Shiwen, Yin Y ue [Abstract] Urban-rural planning law makes regulations on urban planning publication, acknowledges the public’s right of awareness, and specifies the approach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urban-rural planning law, urban planners shall improve communication,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ability to deal with the preposition chang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Key words] Urban-rural planning law, Public participation, Reaction of urban planners 基于《城乡规划法》的公众参与制度 □ 孙施文,殷 悦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不仅确定了新的规划体系和规划作用,而且确定了新的制度框架下城乡规划运作的基本结构。作为国家法律,《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开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的和整体性的,因此需要对《城乡规划法》进行多方面的解读,从而为全面地理解《城乡规划法》和在今后工作过程中贯彻该法提供基础。 有关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公众参与,近年来已开展了较为广泛的讨论,而且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但真正有效开展公众参与的例子并不多,其原因主要就在于制度建设的欠缺。关于城市规划的公众参与,在《城市规划法》中也有一些零星的条款,如规划公布等,但由于缺乏责任主体而难以有效执行。更为重要的是,公众参与是贯穿于规划全过程的,需要有更为全面的相应制度的建设。新颁布施行的《城乡规划法》对于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做了多方位的规定。尽管仍有缺陷,但就整体而言,制度的建设已经开始起步,并且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 本文仅就《城乡规划法》所确立的公众参与制度对规划师工作有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规划师如 何应对这样的变化进行初步的讨论。也就是说,我们在解读《城乡规划法》的时候要看到该法律的施行不仅将影响到规划师做什么,而且还会影响到规划师怎么做。 1《城乡规划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关规定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公众参与已被纳入到各层面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之中,公众参与制度框架已相对完整(图1)。 1.1提出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 《城乡规划法》确立了公告和征求意见是规划上报审批前的必备程序,而且将其作为城乡规划从组织编制到上报审批再到最后落实这个程序中的一个环节。这些规定涵盖了整个规划过程,并覆盖了各个层面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乡村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规划部门必须依法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在规划上报审批前公示相应的内容。 此外,除了批前公示之外,批后公示也是规划法里规定的规划审批后的必备程序。组织编制机 构

浅谈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 艾翌

浅谈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艾翌 发表时间:2019-06-27T10:10:09.49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艾翌 [导读] 不仅会影响两者的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直接影响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脚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 瓦房店规划设计院辽宁大连 1163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土地资源随之开始短缺,而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工作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多,在影响土地资源开发工作进展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城镇化发展的质量,为此,管理者需要对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科学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实施;相关性 引言 不论是城乡规划还是土地规划,这两部分的规划都是国家针对改革发展的创新战略,这种发展规划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国内目前关于土地使用的紧张现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个自然秩序的良好发展环境,而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地发展,土地的可用面积也随着高速的发展而变得极其紧张,在这种发展的情势下,因为土地的可用面积变得稀缺,对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这两种规划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如果不能够及时的加以调整,平衡好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这两种理念的发展,那么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两者之间的发展矛盾,不仅会影响两者的良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会直接影响关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脚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 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之间的矛盾 1.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内容之间的矛盾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存在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两者的发展办法存在差异,尽管两者都是有效促进城乡发展的管理办法,但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管理内容之间的差异,就导致了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遵循着不同的管理原则。就目前来看,农村居民大批量涌入城市,不仅为城市的土地分配带来了压力,同时也导致了乡村发展老龄化问题的出现。土地资源的实际管理要求对于土地规划的合理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就是为了充分发挥闲置土地的最大作用。然而事实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带着明显的差异,有些地区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将闲置的土地拍卖给个人,尽管获取了短期的发展,却没有考虑到土地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这对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造成了一定的恶性影响。 1.2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方法之间的矛盾 在土地规划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土地已经不再属于当地政府,已经被个人或是企业征用,想要再次获取土地的使用权,就务必涉及到资金的问题,交涉不合理,极易造成土地所有者的不满,土地征用工作的实施也就难以继续进行。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城乡规划过程中,对于非农业用地以及耕地管理及控制力度的不足,时常会导致建筑用地占用农业用地现象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这种现象不仅不符合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原则,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落实。 2我国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间的相关性分析 2.1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应该将土地管理作为共同的核心 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有着共同的发展方法,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依然是两种发展规划的重点,两者都为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的提供有利条件,这也成为了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的重点目标。但是在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要同时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两者的通融性,以及通过实践的操作使土地的资源管理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我国的农村发展道路以及城市的基本建设带来突破性的进展。为了能够实现这种发展趋势,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特殊地区有力地落实了“增加挂钩政策”促进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此突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作用。这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政策已经通过实质性的发展验证,所取得的成效已经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的重点管理措施,目前已被大部分地区广泛地应用,这种政策同时推动了各地的土地资源的发展。政策的目的方向基本上考虑到了乡镇的用地规划,而最重要的目标是能够增加土地的可用资源与农民耕地的可利用率,通过这种管理能够将原本分散的农村居民集中到某发展规划的政策中,实现土地的统一利用,促进城乡的发展脚步能够更加协调,耕地和农村居民能够集中管理以及促进其发展。通过政策的扶持,提高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推动可利用土地资源的发展,逐渐缩短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距离。 2.2规范用地标准 对土地的征用是国家通过强制性的手段对农民的土地资源实施合理赔偿的一种开发方案。大范围的耕地资源被开发,严重影响农民的生活收入,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征收土地的工作中,要严格地根据耕地的具体面积,计算地块的基本收入,为农民提供合理的赔偿,值得注意的是,要考虑到用途广泛的而且又具备非常乐观的发展前景的耕地,应当提供更合理的补偿。保证土地的征用是由“耕”到“购”之间的良性衔接,推动土地资源的征用效益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2.3加强土地资源协调规划 城乡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具体含义主要表现为:城乡规划主要是由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控制的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一般称为“城乡规划”,这种规划主要通过对城乡的空间资源加以充分的利用,能够起到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合理的资源配置的作用,而最终的目的就是推动城乡共同经济的统一发展。 2.4城乡规划中关于土地利用的有效建议 其一,不断完善土地资源的协调规划。城乡规划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城乡规划主要涉及到城镇体系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两大内容。而进行城乡规划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促进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有效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优化城市发展资源配置,从而有效带动城市与乡村两者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二,合理规范用地标准。很多时候,土地,生产资料的缺失,政府在对土地进行征收与利用的同时,应当给予农民足够的补偿,从而有效促进土地征用与当地发展之间的协同进步。 结语 总之,在开展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工作前,管理者需要分析两者的相关性,进而做到两项工作的协调进行,切实提高土地资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工作范文]

城市管理调研报告 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打造亮丽的市容环境,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活”,下面是XX为大家搜集的城市管理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借鉴。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年监督工作计划,9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涂振锟副主任的带领下,对XX市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城管办、公安局、住建局、卫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部分社区、街巷、工地、市场、城中村和公共场所,实地察看城市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方面的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打好城市建设战役、民生工程战役等活动为载体,强化领导,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打造亮丽的市容环境,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活”,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提高。

(一)改革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20**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城管委制定的《梅列、XX区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城市管理工作职责》(明委办〔20**〕16号),对两区政府及市直14个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予以明确,20**年又对两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的部分职责分工进行调整(明委办〔20**〕32号),进一步理顺市区城市管理机制,明确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推进城市长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将下放到两区政府的职责和经费及时调整到位,充分发挥两区政府在创城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管理和创城工作的开展。如把市区的城监、环卫等工作重心下移,下放给两区实行属地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权限不清等问题。 (二)强化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今年来,围绕解决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市容和环境卫生、建设工地、交通秩序、违法建设、五小行业、市政公用设施等六项专项整治。如市政府成立了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拆除了东新六路11处违法建设;梅列、三元两区对辖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进行整治,清理整治乱占道行为、流动摊点、背街小巷脏乱差死角,改善了市区环境卫生面貌;市交警支队、交通局加强对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的管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县小城镇建设的调研报告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小城镇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按照要求,通过收集资料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小城镇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建设概况 ㈠调研范围及小城镇概况 1.小城镇调研范围 建成区外的五个小城镇,共辖150个行政村,500个自然村。 2.人口及资源基础资料 镇域总面积211平方公里,镇区建成面积4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4851亩,林地面积36797.95亩。小城镇共有人口418940人,其中,从事农业95991人(其中从事林业6020人,牧业4263人,渔业874人),工业7610人,建筑业20754人,交通运输业6186人,商饮服务业8663人。 3.能源使用情况 小城镇镇域共有沼气池14个,年使用煤炭414674.5吨,秸杆14119.5吨,煤气90吨。 4.主要工业企业情况 小城镇镇域形成以面粉、奶粉、家具、空心砖等为主导产

业的工业企业共24家,职工总人数901人,年工业产值26330万元,年利润2439万元。企业占地面积36321.41Hm2,建筑面积41228M2,年用电量4000393KW.H,年用水量152420吨,每年排出废水550吨,废渣81.8吨。 5.主要交通道路情况 小城镇镇域主要交通道路32条,总长207.63千米,总面积2267480平方米。 6.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 教育机构:共有托儿所3个,共托幼儿96人;幼儿园9个,共有幼儿570人;小学72个,在校学生16717人;初级中学6个,在校学生9465人;高级中学2个,在校学生6831人。 文体科技:文化站2个,占地面积3667平方米,建筑面积810平方米。 医疗设施:医院7个,可容纳124位病人;防疫保健站72个,共有床位30个。 商业金融:信用所6个;保险机构5个,参保人数12808人。 集贸设施:集贸市场5个,占地面积2317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0平方米。 7.生产产值情况 小城镇镇域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71081.2万元,其中第一

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浅析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 发表时间:2018-11-16T20:46:51.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刘娟[导读] 摘要:本文首先从认识与制度问题和效果问题方面提出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打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和进行信息公开这四方面提出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 430070摘要:本文首先从认识与制度问题和效果问题方面提出了现阶段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打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环境、完善相关制度、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和进行信息公开这四方面提出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希望能给城乡规划部门提供帮助,促进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城乡规划部门;参与制度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越来越迅速,在这一背景下,国家逐渐开始关注城乡发展的问题。如今在城乡规划中,群众的参与度变得越来越重要,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不仅符合国家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也能通过采纳公共的意见更好的进行分析与决策,从而推动城乡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但是目前我国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情况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问题(一)认识与制度问题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认识不够和制度不完善。现阶段,一些城乡管理部门认识不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重要性,依然把城乡管理与公众参与割裂开来,甚至通过一定手段防止管理信息的公开化与透明化。目前,我国的已经出台了《城乡规划法》,其中确切的强调了公众有参与城乡规划的权力,但是法律本身的一些细节不足[1]。并且很多城乡管理部门也没有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度与细则。在进行公众参与活动的时候基本就是走形式,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另外,因为城乡管理部门的不重视,许多城乡百姓也没有参与城乡规划的意识,并不关心城乡的建设与发展。(二)效果问题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一些部门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这种单向过程的结果公众并不知道,就无法真正起到公众参与的作用。第二,很多城市并不建立城乡规划展览馆,就在公园或广场的临时场地组织城乡参与规划,并且仅采取简单咨询意见的方式来让公众参与,参与形式过于单一。部分公众的对城乡规划内容并不了解,而规划内容仅有几张图纸与单调文字,这样无法让公众明白规划的真正意义,所以也不利于公众表达有效的看法。第三,大多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过程都是被动的,参与过程有很大的随意性。第四,部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更像是一种宣传,公众在参与不够充分和及时,甚至有的规划公众并不知情。 二、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实现路径(一)打造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环境要想更好的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首先就是要给公众建立一个相应的环境,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参与意识,对城乡规划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要求当地规划部门要对公众开展城乡规划教育,带领学习城乡规划知识。第二,规划部门要为公众参与创设条件,例如,可以加大参与规划的宣传力度,丰富宣传形式,要在当地建立城乡规划馆,在里面组织公众参加规划情况会议、听证会、城市规划展览会等,或利用电视节目和网络平台向公众传递规划的细节、要求及内容。第三,各地区的城乡规划负责人也要树立新观念,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知识素养,与公众保持密切联系,与政府及城乡管理部门联合起来,积极号召公众参与城乡规划。(二)完善相关制度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相关制度和细则是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路径之一。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求国家要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法律,将目标、权限、职能、程序等细致内容都完善健全。具体来说,就是立法时要以发挥公众在城乡规划中的作用为目的,指明具体参与人与参与范围、参与次数、参与流程等等。例如,在制度中可以指出公众参与的形式,公众是参与听证会、座谈会还是通过邮件或网络平台提出建议[2]。还可以指出公众是决策参与还是监督参与等。除了国家以外,地方城乡管理部门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则与制度,建立听证制度,城乡规划公示制度等,并保证公众言论自由的权利,使得公众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各平台参与城乡规划。 (三)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要让公众享有参与城乡规划的权力,全面参与到城乡中来,那就有可能出现公众与规划部门发生意见不合的情况。这时,规划部门就有可能忽视公众的意见而独自决策,这样就与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目的相违背。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产生,就要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这要求城乡规划部门全方位考虑城乡与公众的利益,权衡各方利弊,切记不能徇私舞弊,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例如,政府可以为城乡规划部门以供人力与物力的支持,成立城乡监督小组,对规划环节进行监督。并建立公民参与城乡规划的监督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充分的给利益相关的个人表达意愿的机会,在公平、公正的各项监督环节下,给规划部门一定的约束力,使其能够在利益权衡中做出最科学的规划。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纠纷解决政策,给公众起诉不合理规划的机会。(四)进行信息公开要想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必须让公众了解规划部门,相信规划部门。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信息公开,扩大政务公开的范围。这要求城乡规划部门设置规划公开查询等制度,将具体的规划方案以及备选方案、专家意见等等都通过展板、网络、电视等各种渠道公开给公众,并把规划结果及审批流程、权限等内容全部公开。这样公众在看到后才能够提高对城乡规划的认同感和支持度,从而提高参与城乡规划的热情与信心。结束语:综上所述,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要做到很多,需要公众、规划部门和政府的协同配合。所以要想有效的实现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政府和当地城乡规划部门必须首先解决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打造公众参与环境,完善规划制度与相关机制。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公众的参与度,结合公众的意见更好的进行城乡规划。参考文献:

浅谈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优化

浅谈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优化 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全面加速发展。党的上一代领导人更是将解决城乡一体化的问题提到了战略性的高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着眼长远、注重质量、全面加快城镇化步伐,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这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的挑战,加快调整和完善城乡规划制度,并对各项规划建设作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成为重中之重。在城镇化脚步飞快前进的今天,城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部分城市城乡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更是暴露出当下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一些不足。对此,本文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以及对当下主流思潮的研究,提出对于我国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的几点优化建议。 一、我国城乡管理模式 1.城乡规划法规体系 我国的城乡规划法规体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组成。其中,作为母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对各级各类的城乡规划法规和规章有强制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其他法律法规是它的进一步细致化和本土化的表现,为城乡规划提供

科学的指导和约束。 2.城乡规划行政机构体系 不同级别的城乡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构成我国的城乡规划行政管理体系。其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是最高的主管部门,其他各地区的主管部门分别为建设厅、建委和规划局,各县市的行政主管部门是规划局或者规划科、室。各层次的主管部门的各种工作要向同级政府汇报,还有就是上层对下层部门具有指导和监督的职能, 3.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其主要由法定规划以及非法定规划构成。其中,法定规划由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城乡体系规划、城市规划以及各级城乡规划、一些专项规划等组成。费法定规划则包括概念规划、行动规划等,非法定规划不一定要经过审批。在实际的编制过程中,在不违背相关法律法规的条件下,鼓励编制部门因地制宜,进行创新计划,即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 4.城乡规划审批执行体系 我国的审批制度是分级进行的,各项文件要经过分层上报,逐级下发。其中,各市级政府可根据城乡发展的特定要求,对城乡规划进行部分调节和完善,向同级人大常委会和原批准机构备案。像某些关于城市性质及未来趋势等城市重大方向性调整时,要开展规划修编。修编必须经过同级人大

城管执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

城管执法现状调研报告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平稳、快速发展的历史期间,随着经济的高速运转,城镇化的步伐也日益加快。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规模急剧增大,城市流动人口急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城市管理中出现的矛盾也愈来愈多,越来越繁杂。然而,由于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滞后,加之各行政机关"为己争利"的思想,多头执法、重复处罚或执法空档现象屡见不鲜,各部门"分兵把守,各管一摊"的行政管理体制已显得力不从心。为了解决城市管理执法中存在的上述难题,国家根据行政处罚法及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原则,部署实施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综合执法改革。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现状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后,以前存在的重复处罚、执法空档、 多头执法的现象有了明显改观,但是,由于执法权力相对集中,矛盾也就相应集中,城管执法依据不足、城管执法手段单一、城管执法程序不严、城管执法责任脱节、城管执法队伍不强、执法理念滞后等问题应运而生。以上问题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城管执法者与行政管理相对人矛盾不断、城管执法者随意扣押相对人财物、不合程序执法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些都造成了城管执法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关系紧张,大大损害了公民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制约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 但是,我们所见到了上述现象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相对

集中行政处罚权后,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能、责任发生了横向转移,但由于原有机关的工作人员、编制、经费和其他职能并未随之转移,这就导致了城管执法机构获得的权力、人员编制和经费是有限的,而管理职责和义务却是无限的,由于缺少必要的强制手段和防护装备,城管执法人员既没有人身安全保障,也缺乏执法权威,最近温州城管因依法对违章停车贴罚单被车主暴力殴打,就见证了这方面存在缺陷。但社会舆论往往同情弱者,因此,对城管执法过程中不当行为的无情指责、各种争执的演变就成为了"最弱势群体"与"最委屈执法者"之间的"恩怨"纠缠。面对城管执法中的上述"两难"局面,政府相关人物和部门、城管执法人员和社会广大民众是不是应该有所反思呢? 二、对城管执法现状的几点反思 (1)树立城市管理新理念。服从规律才能发展,城市管理者应当顺应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摒弃"一刀切"、"简单化"的管理理念,实行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网格管理。比如针对小商小贩,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域进行分类管理,设定不同层级的限制进行管理,比如分为禁止区、限制经营区和开放区,让管理相对人在张弛有度的制度框架内自由选择。事实上,很多国际化的大都市如伦敦、巴黎等城市中,街头的小摊、小贩和流浪者都作为一种独特的风景在城市的缝隙中生存,而不是被完全推出城市,因为他们也需要生存的空间,更何况管理者没有这样的权力,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城市建设管理调研报告 近三年来,我主要负责单位几个建设项目的报建工作,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现状有深刻亲身体验与感受。现就城市建设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建议浅析如下: 一、报建手续的现状。 有国家下达的年度建设计划、在自有使用土地上建设的一般性建筑物。通过正常途径办理,从报建到开工所需过程与手续的情况。 必经的报建手续太烦琐、办案时间太长。 下面我将有关手续按报建顺序一一列举如下:根据计划和土地条件找设计院设计图纸;更改规划设计条件;根据规划设计条件调整设计;申报修建性详细规划;根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建筑方案;申报建筑设计方案;[根据方案批复设计建筑施工图纸、并按规划局要求设计消防、人防图纸、制作环评报告后];[申报人防设计意见、卫生学预评价、申报环保批文、申报消防意见];[初步设计审查手续,基坑设计审查共计需要25个工作日];申报规划放线制作放线册;申报详细面积指标表;后备齐资料申报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配套设施费减免,交费、办理档案移交手续;详细的施工图设计并找另一个施工图审查出具施工图审查报告,后准备所有资料报建委办理施工图审查备案;申报人防设计

图纸审查。确定招标代理机构,制作公告、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工程量清单,拦标价、招标文件等、,报招标中心审查同意、招标公告、接受报名、资格预审、摇珠、发招标文件、答疑、开标、发中标通知书、签定施工合同和监理合同。制订施工方案、监理方案等资料后准备资料申报余泥排放、办理质量监督、缴纳劳保金等等。准备资料申报施工许可证。。开工。共计428个工作日。按每月20个工作日计算是21个月有多。这里还没有计算市里面要求的使用国家资金投资的项目设计方案招投标的时间,且上面所说的是在完全顺利,不存在任何周折的情况下,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因为各办案窗口会经常挑你毛病不收案,办案过程会让你补充材料等等,加上申报单位自身的一些盖章审批、设计单位的出图总会浪费一些时间。那样真是整整两年时间啊!如果在加上征地、竣工验收、办理产权,呵呵,整整一个跨5年规划。 职能部门收案条件所要求提供的资料太多、不尽合理。 一是各部门在收案上的条件上要准备的资料太多。一般都超过10项,有的甚至达到近30项,而且所要求准备的资料全部是该单位、或者各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批文的复印件。例如向规划局申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还要提交该局自己审批过的规划设计条件、详细规划批文、方案规划批文,这些相关资料在报建的路上不断需要提交给各职能部门。有些部门还会将这些纸质文档扫描入电脑供经办人调阅。二是

论城乡规划法里的公众参与制度

论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 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是我国各级政府推行依法行政、政务公开、民主决策、以人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对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科学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保障城乡规划的公平公正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制度的背景 1、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是贯彻《城乡规划法》的法定要求。城乡规划工作决定城乡空间资源的配置,事关城乡的协调发展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要履行好这些职责,就不能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封闭型的规划工作模式,而要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为目标,以维护好公共利益、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以及公权和私权的关系为出发点,建立城乡规划工作新机制。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能够保证规划工作的公正、高效和工作人员的廉洁;通过扩大群众的参与度把人民群众对建设项目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私权的维护落到实处;能更大范围地汇集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使城乡规划依据更加充分,视野更加开阔,决策更加科学;能进一步增强城乡规划工作的透明度,让城乡规划决策制定实施过程像阳光一样呈现在人民大众面前,从而让他们更加关注城乡规划,更加方便、有效地监督城乡规划的实施,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是政务公开制度在具体领域的体现和落实。 新时期,城乡规划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规划部门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这就要求规划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政务公开的原则,由封闭管理向阳光政务转变,由关门决策向民主决策转变。公众参与有利于规划政策、规划编制及规划行政许可的科学化、民主化。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与矛盾,完善政策和规划,有利于规划实施;公众参与有利于对行政机关的监督。可以将规划许可的运作置于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监督之下,便于利益相关者依法行使其监督权,可以有效防止对规划的随意变更和规划许可的不当,从而有利于遏制权力的滥用。 3、城乡规划公众参与制度是我国行政公示制度的一部分 作为政府调控的重要手段,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勿庸置疑。这种公共政策属性,决定了城乡规划必然要从国家主体转向民众主体。也就是说,城乡规划的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规划领域的知情权是老百姓政治权力的很重要一个组成方面,老百姓有权力了解规划过程、参与规划决策。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保障老百姓有机会参与到规划的全过程,科学合理的建议也应该得到规划部门的尊重和采纳。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开始成为规划界普遍关注和讨论的问题,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都

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管理好城市,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环境,是广大市民的共同期盼和要求,以下小编为大家提供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城市管理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随着“两区”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县城市面貌进一步改观,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与此同时,城市交通秩序混乱、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各类“城市病”日益显现。 为此,我县先后开展“两违”整治、城区交通整治、城市管理“三乱”等专项行动,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客观来说,人民群众对城市管理的新期待,仍有较大差距。为全面提升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近期,根据我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安排,就加强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发展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县城市管理面临的执法考验越来越多、承担的执法职责越来越广、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重,但城管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 1、工作强度大。随着我县沙田新区的建成,城市规模将进一步扩张,工业园区纳入城区管理,人口不断积聚,“两违”管控、市容市貌等城市管理工作任务将更加繁重。 2、舆论关注多。城市管理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群

众对此高度关注。大量城管负面报道见诸报端,城管几乎成为负面形象代言人,给城市管理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3、人员流失快。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我县城管执法人员不足极大的影响城市管理工作顺利推进。目前,县城管局城管大队事业编25人,聘用编50人,聘用人员财政下拨人员工资1000多元/月,由于收入入水平和社会地位较低,严重影响了城管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人员流失严重,每年也有近10人相继离职。 4、社会理解少。城市管理主要对象往往是失业人员(含下岗工人)、失地农民、进城农民工以及孤寡残等弱势群体,为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在人员密集场所、集贸市场等场所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往往对城市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原因都不同程度地给城管执法带来较大困难。 5、文明意识差。从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我县新增的城区人口主要来源于拆迁安置、进城务工等人员,大部分自身素质有待提升。受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等影响,市民乱倒垃圾、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等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甚至有些市民还在小区绿化带种植蔬菜。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 二、当前城市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而繁重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县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今年以来,本人就**镇小城镇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城西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是山东省政府首批命名的中心镇。人口5.1万人,面积92平方公里,耕地4200公顷,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共25个行政村。 近年来,**镇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工业化的理念来经营小城镇,努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提高小城镇品位,塑造小城镇特色,加快了构筑农村新型城镇体系步伐。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注重编制规划,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发展。**镇以工业强镇为基础,大力加快小城镇建设,镇政府于2000年聘请山东省城镇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的村镇体系、城镇镇区、基础设施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小城镇建设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工业经济园区占地2000亩。2000年9月份又聘请临沂市规划设计院对镇驻地作出详细规划,做到近期建设与远期目标协调一致,同时对沿街建筑物进行单体设计,规划面积15万平方米,规划覆盖率达到35%。2006

年,又聘请市规划专家对工业区进行详细规划,总规划面积94.2公顷,在规划中利用道路将园区划分为6个板块。镇居住区详细规划由县村镇规划设计室设计完成,总规划面积为5.8平方公里,详细规划覆盖率为85%。 (二)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进程。一是基础设施建设,镇驻地规划有二纵三横六条道路,均已全部硬化,有沿街楼2700间,今年新建商住楼1栋,沿街楼19座。二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近年来,先后投资350万元对小城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全镇共安装路灯200盏,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其中今年栽植绿化苗木500余株,投资80万元对广场花园及周围道路两侧进行绿化,为镇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强化管理,营造了小城镇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小城镇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别制定了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使小城镇管理初步纳入规范化轨道;二是加强了建设管理。本着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严格建设程序,从批地到设计、建筑实行“一条龙”管理,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小城镇。三是加强了环境治理。以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快建设规范有序、卫生整洁、优美和谐的镇村环境,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先后投资180余万元,上了叉车、垃圾运输车,设置了288

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摘要: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方面可以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首先探讨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重要性,继而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有效实施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城乡规划;公众参与;政府干预;民主监督;人大参与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对于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形式和方法,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城乡规划编制的技术规定上都有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好的运用公众参与城市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重要性 所谓公众参与就是在社会阶层,公众需求更加多样化,利益集团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公众参与它重点强调的是公众参与到城乡规划的编制、审批和管理实施过程中。它最早源于美国、加拿大,最开始是借助于公众参与形式来宣泄不满情绪,从而稳定民心,以此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定。逐渐的公众参与不仅仅限于这种表达,它开始慢慢地上升了城乡规划制定、决策以及管理民主化的高度,最终是为了促使寻求公众政策的实现。 随着民主法制的发展,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管理执法已经成为新行政执法形势下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体现的必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公众参与城乡规划既是法制社会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法制社会要求公民必须履行的一项义务。而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制定、审批和实施也是行使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对国家政务进行有效管理。其次公众积极地参与到城乡规划过程中,可以满足市民对城市自治的愿望,可以更好地促进民主思想形成民主意识;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可以建立公众和政府对话的窗口,一方面让公众更了解城市建设,以更合作的态度支持政府的规划方案。另一方面公众为政府进言献策,可以更大程度地给予政府工作上的支持和理解。 2.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当前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公众与政府的共同对话,才能更高效地实施政府的规划决策和规划方案。笔者于下文对此进行了相关论述。 2.1政府干预大,公众无法参与 一直以来社会公众管理的主体只限于政府。对于城市建设也不例外,政府以

城乡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

城乡规划管理存在问题及措施分析 【摘要】我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近些年来,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阶段,要想使城市能够得到中长期稳定发展,就应该将对城市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产业化特征、历史沿革以及城市的优势发展项目和劣势发展对象的研究项目列入整个城市发展计划之中,要将城市、乡村的发展规律摸清楚,抓住城乡规划的整体走向。但是,在当下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问题对于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就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然后针对相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城乡规划管理;工作问题;措施;建议 1.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也从原来的旧社会走向新的纪元。走向了人类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在最近一些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脚步大大加快了。所以,在很多地区,通过城乡规划的正确指导,很多小型的发展缓慢的城市逐步地发展成为了环境优美,交通方便、经济快速发展的中高等城市。城市之所以能够健康快速地发展,城乡规划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在其中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过,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城乡规划工作,甚至是城市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当前我国城乡规划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行政管理工作,它的工作内容分有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城乡规划实施管理、城乡规划施工监督三项。在这三项中,笔者认为比较重要的是规划工作的实施监督工作。所以,下面笔者就从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实施监督工作中的问题开始展开讨论。

关于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三篇)

(篇一)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发挥城市整体功能,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宝鸡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重要举措。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升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近期,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基本情况 目前,区住建局承担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特色街区改造、城市管理等五大类城市建设管理提升项目;南山建委承担城市次干道、背街小巷、区管游园绿地和坡地公园绿地管理;园林环卫处有环卫工人700多名,大型作业车17辆,小型电动车120辆,承担辖区168条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共314万平方米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25万平方米绿地的绿化养护任务;渭滨执法大队有5个中队,73人,负责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区住建局、南山建委、园林环卫处、渭滨执法大队等相关部门按照“建管并重,突出管理”的原则,理顺城市管理工作体制机制,明确标准,夯实责任,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努力打造整洁优美、方便快捷、文明和谐的宜居城市。

一、完善城市管理服务网络。渭滨执法大队将全区划分**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配备1名执法队员和1名协管员,具体负责辖区内城市管理工作,同时建立相应的日常巡查、评比、考核奖惩机制,夯实城市管理工作责任。试点社区网格化管理, 明确管理职能权限,界定管理区域,消除管理盲区,充分发挥网格监督和现场管理的作用。创建城市管理“随手拍”公众服务平台,受理查处违规和不文明行为,推动城市管理提质增效,提高市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加强市容市貌管理。采取联合执法、依法取缔、堵疏结合、长效管理等方式,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市区“五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违法违章的建筑物、临时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影响市容市貌的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危旧废弃的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影响市政基础设施的建筑物;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及其土地上的违法建筑)、门头牌匾规范、大气污染防治、犬只管理与捕捉收容等整治活动,取缔府西巷、滨河南路、美伦小区等马路市场,恢复干净、整洁畅通的市容面貌。专项整治市区南大门,拆除老旧门头牌匾2000平方米,粉刷墙面2200平方米;实施“一河两岸”、连霍高速出口匝道等改造提升项目,拆除建(构)筑物1867平方米;全力打造经二路、火炬路、清姜路市容示范街,促进全区市容管理工作上台阶。 三、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近五年来,累计投资3亿元,先后实施塔稍河西路建设、沙河路游园建设、石坝河瓦峪河综合治理、公园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