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综合图形变式)汇编1111111
立体几何图形公式大全
立体几何图形公式大全最早的几何学当属平面几何。
平面几何就是研究平面上的直线和二次曲线(即圆锥曲线,就是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几何结构和度量性质(面积、长度、角度)。
平面几何的内容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三维空间的立体几何。
为了计算体积和面积问题,人们实际上已经开始涉及微积分的最初概念。
立方图形名称符号面积S和体积V1、正方体 a-边长 S=6a2 ; V=a32、长方体a-长;b-宽 ;c-高; S=2(ab+ac+bc) ; V=abc3、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 =πr2h4、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5、直圆锥r-底半径;h-高 V=πr2h/36、圆台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7、棱柱S-底面积;h-高;V=Sh8、棱锥 S-底面积h-高 ;V=Sh/39、棱台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 ;V=h[S1+S2+(S1S1)1/2]/310、拟柱体S1-上底面积 ;S2-下底面积 ;S0-中截面积 ;h-高V=h(S1+S2+4S0)/611、球 r-半径 ;d-直径 V=4/3πr3=πd2/612、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a2=h(2r-h)13、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14、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π2Dd2/415、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小学几何图形公式大全完整版
小学几何图形公式大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面积=长×宽
长方体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体积=长×宽×高三角形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面积=半径×半径×∏直径=半径×2
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几何的五大模型学习资料
2)翅膀面积之和:尾巴面积=翅骨:尾骨 (SΔABG+ SΔACG): SΔBGC=AG:GE
3) BECFAD1 CE AF BD
例题:等积变换
例题1:一个长方形分成4个不同的三角形,绿色三角形面积占长方形 面积的15%,黄色三角形面积是21cm2。问:长方形的面积是 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SΔ黄+SΔ绿=S长方形÷2(=宽×长÷2)
O
S2 S4
S1:S3:S2:S4=S3=a2:b2:ab:ab
S3
3、蝴蝶定理模型,把梯形肢解模块化,我们
D
EbF
C
可以假设最小的三角形面积为1份。想想?其它各部分所占的份数
4、 ∵ a:b=3:1,∴S2=S4=3份,S1=9份
5、 想想?正方形ABCD中,还有哪些没有包块进去,及与份数之间的关系
5
1G
2
E
43
B
C
F
想想?ΔHBE与ΔHAB、 ΔHBF与ΔHBC、 ΔHDG与ΔHCD之间的比例关系
都存在1:3的关系
所以:S阴影是S正的三分之一,即S阴影=12×12÷3=48
例题:鸟头(共角)模型
例题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面积为1,延长至D,使BD=AB,延长BC 至E,使CE=2BC,延长至F,使AF=3AC,求三角形DEF的面积
C
A
O
E
B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题:等积变换模型
例题4:图中的E、F、G分别是正方形ABCD三条边的三等分点,如果正 方形的边长是1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分析: 正方形的各条边边长相等,都为12,E、F、G为
三等分点,想想?可采用什么模型
2024中考数学试题研究《几何综合一题多解》 课件
方 法 总 结
应
用
F
练
习
课 后 作 业
第(1)问解题步骤
证明:
∵AE⊥BC
∵AB AD
∴∠FBE
D
AB AC
∠BAC 30O
∠ABE-∠ABD
∠BAC 30O
∠CAB 90O
75O 30O =45O
∴∠C ∠ABC
∴∠D ∠ABD
∵AE⊥BC
1(180O 30O) 2
2AF 2FE = 2AE ∴FD= 2AE
题
型
介
第(2)问解题思路
绍
信号 △AEC
一一
题题
多多 解解
D 联想
利用 △AEC 中的等边重合,
发现图形的变换形式,
方
构造全等三角形
几何画板演示
法
总
操作 过点D作垂直交EA的延长线于点M
结
应
用 练
△AEC≌△AMD
图形关系 等腰Rt△MFD
DF 2AE
几何综合一题多解
目录
01 问题引入 02 一题多解 03 方法总结 04 应用练习 05 课后作业
题
型
北京中考几何综合题
介
绍
一 题
一般以基本图形(正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等边、等腰、直角三 角形等)为载体,考查运用图形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分析
多
图形中基本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究过程。最后一问常见问题形式
连接EM
图形关系
△AEC≌△AMD
等腰Rt△AEM
□FEMD
DF ME 2AE
课
后
关键三角形法
作
业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
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初中数学几何模型大全全等变换:平移:平移是指将平行等线段(平行四边形)沿着相同的方向平移相同的距离。
这种变换可以用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对称:对称变换可以通过角平分线、垂直线或半角来进行。
这种变换可以用来构造对称全等的图形。
旋转:旋转变换是指将相邻等线段绕公共顶点进行旋转。
这种变换可以用来构造旋转全等的图形。
对称全等模型:这种模型是以角平分线为轴在角两边进行截长补短或者作边的垂线,形成对称全等。
两边进行边或者角的等量代换,产生联系。
垂直也可以做为轴进行对称全等。
对称半角模型:这种模型是通过翻折构造对称全等的图形。
可以通过上图中的45°、30°、22.5°、15°及有一个角是30°直角三角形的对称来实现。
翻折后可以得到正方形或者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称全等的图形。
旋转全等模型:半角:这种模型是指相邻等线段所成角含1/2角及相邻线段。
通过旋转将另外两个和为二分之一的角拼接在一起,形成对称全等的图形。
自旋转:这种模型是指有一对相邻等线段,需要构造旋转全等。
可以通过遇到60度旋60度,造等边三角形;遇到90度旋90度,造等腰直角;遇到等腰旋顶点,造旋转全等;遇中点旋180度,造中心对称的方法来实现。
共旋转:这种模型是指有两对相邻等线段,直接寻找旋转全等中点。
通过旋转中所成的全等三角形,第三边所成的角是一个经常考察的内容。
可以通过“8”字模型来证明。
模型变形:这种变形主要是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夹角的变化,另外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与正方形的混用。
当遇到复杂图形找不到旋转全等时,可以先找两个正多边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的公共顶点,围绕公共顶点找到两组相邻等线段,分组组成三角形证全等。
中点旋转:这种模型是指通过两个正方形、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或者一个正方形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及两个图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证明另外两个顶点与中点所成图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几何综合(讲义及答案)
几何综合(讲义)➢ 课前预习回顾以下特征及特征组合的思考角度: 1.直角相关的搭配和用法①直角+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一半); ②直角+特殊角(由特殊角构造直角三角形); ③直角+角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④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母子型相似、射影定理);CB DA⑤弦图结构;⑥三等角模型.2.旋转的思考角度①全等变换:对应边_____;对应角_______.②对应点: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______,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等于旋转角,并且这些旋转角都______;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都经过______.③旋转会产生________.④看到等线段共点要想到利用旋转思想解决问题. 3.相似的思考角度当碰到线段乘积、线段成比例等信息时,我们往往会考虑利用________整合这些信息.4.特殊角(三角函数值)通常把这个角放在___________中研究,常利用________或__________两种方式进行处理.➢ 知识点睛EB A AF B CD E1. 线段间的比例关系常常与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组合起来使用,是边角信息相互转化的一种常用手段.2. 通过作高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以及相似解直角三角形是一种解三角形的常用方式.➢ 精讲精练1.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D 平分∠CAB 交BC 于点D ,过点C作CE ⊥AD 于点E ,CE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F ,过点E 作EG ∥BC 交AB 于点G .若AE ·AD =16,AB=EG 的长为___________.ABCD EF 2.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BCD =90°,AD ∥BC ,BC =CD ,E 为梯形内一点,且∠BEC =90°,将△BE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90°使BC 与DC 重合,得到△DCF ,连接EF ,交CD 于点M .若BC =5,CF =3,则DM :MC 的值为_________.MFEDCBA3. 如图,在△A B C 中,已知∠C A B =46°,∠C =100°,A D 是∠CAB 的平分线,点E 在AC 上,AB =9,AD =6,AE =4,则∠CDE 的度数为___________.AC B DE4. 如图,AD 是△ABC 的高,点P ,Q 在BC 边上,点R 在AC 边上,点S 在AB 边上,BC =60 cm ,AD =40 cm ,四边形PQRS 是正方形,则此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___.SRQA BDCPEACB D E第4题图 第5题图5.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D 为BC 边上一点,E 为AC 边上一点,且∠ADE =60°,BD =4,CE 43=,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6. 如图,在Rt △ABC 中,∠C =90°,点P 为AC 边上的一点,将线段AP 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点P 对应点P′),当AP 旋转至AP′⊥AB 时,点B ,P ,P′恰好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作P ′E ⊥AC 于点E .下列结论:①∠CBP =∠ABP ;②AE =CP ;③当32CP PE=,BP′=AB 的长为10.其中正确的结论序号是___________.A P EBP'CC B ADE第6题图 第7题图7. 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BC =2,AC =4,点E ,D 分别是线段AB和BC 延长线的点,AE :EB =2:3,连接ED ,ED ⊥AB ,则sin ∠CAD =___________.8. 如图,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3,△ABC ∽△ADE ,AB =2AD ,∠BAD =45°,AC 与DE 相交于点F ,则△AEF 的面积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根号)DB CA第8题图 第9题图9. 如图,在△ABC 中,∠BAC =90°,AB =3,AC =4.AD 平分∠BAC 交BC 于点D ,则BD 的长为___________.10. 如图,在△ABC 中,∠A =60°,AB =8,BC=AC 的长为_________.CB ADCBA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 如图,在Rt △ABC 中,∠A =90°,CD 平分∠ACB ,若AD =1,AC =2,则AB =_________.为AC 延长线上一点,且BE =CF ,连接EF ,分别交AD ,BC 于点H ,G .若AB =3,EF =EH 的长为___________.GHAC BDE F【参考答案】➢课前预习2.①相等;相等②相等;相等;旋转中心③等腰三角形3.相似4.直角三角形;转移;构造➢精讲精练1. 42.43:3.23°4.24 cm5.6.①②③7.28.9.15 710.1211.8 312.15 413.。
(完整版)小学几何图形及公式大全
单位“1”的量=已知量÷已知量占单位“1”的量的几分之几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7、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工程问题 相遇问题
(1)一般公式: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3、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宽×高+长×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6
S=(ab+bh+ah)×2 S=a*a*6
2、 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1、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几何公式大全: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要考的几何图形都在这里了!
几何公式大全: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要考的几何图形都在这里
了!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几何在数学学习中的地位一直举足轻重,几何也成了大部分学生心中挥散不去的噩梦。
中考数学或者高考数学最后的大题以及压轴题等,几何的“出镜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复杂的图形线段、综合性的题型和难以突破的解题思路让很多学生对此“抓耳挠腮”、“无从下手”,写了个“解”字之后就一片空白了。
很多孩子连最基本的几何公式都记不住,每次做题的时候要想半天公式,有时候还会记混淆,这样就从一开始就丢掉了学习几何的兴趣的,越到后面越难学。
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了一份从小学到高中必须掌握的几何公式大全,希望对孩子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今天的内容就给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在底部评论哦!。
6.1几何综合【生】无LOGO版
一维:点直线射线线段二维:规则: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扇形不规则:1、直线型面积【两个基本模型(等高、同底等高)五大模型小模型】2、曲线形面积三维: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1、立体图形表面积2、扇形面积3、一半模型4、勾股定理和弦图【例1】如图,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的四个正方体紧贴在一起,则所得到的多面体的表面积是_______平方厘米.【例2】把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划分成9个相等的正方形.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去染这些小正方形,要求有公共边的正方形染不同的颜色,那么,用红色染的正方形最多有多少个?【例3】一个圆柱体的体积是50.24立方厘米,底面半径是2厘米.将它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个扇形后,) 再截开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π 3.14【例4】图为一卷紧绕成的牛皮纸,纸卷直径为20厘米,中间有一直径为6厘米的卷轴.已知纸的厚度为0.4毫米,问:这卷纸展开后大约有多长?【例5】 草场上有一个长20米、宽10米的关闭着的羊圈,在羊圈的一角用长30米的绳子拴着一只羊(见右图)。
亲爱的小朋友能算出这只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吗?(π取3)【例6】 在右图中,两个四分之一圆弧的半径分别是2和4,求两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差。
(π取3)【例7】 如右图所示,正方形的边长为10,以各边为直径在正方形内画半圆,则所构成的阴影面积为多少?(π取3)【例8】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与AEGF 都是平行四边形,请你证明它们的面积相等.【例9】 在右图中,平行四边形ABCD 的边BC 长10厘米,直角三角形ECB 的直角边EC 长8厘米.已知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比三角形EFG 的面积大10厘米2,求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例10】 如右图所示,在长方形内画出一些直线,已知边上有三块面积分别是13,35,4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例11】 如图,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36,E 是AD 的三等分点,2AE ED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GFE DCB AGFE D CBAOE DCBA【例12】 如右图,过平行四边形ABCD 内的一点作边的平行线EF 、GH ,若PBE 的面积为8平方分米,求平行四边形PHCF 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PGAE 大多少平方分米?DFCHBEGA P【例13】 右图中,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厘米,E 为AD 的中点,F 为CE 的中点,G 为BF 的中点,H 为AG 的中点。
小学奥数汇编教材 第四讲 平面几何综合
特级教师小学奥数汇编教材第四讲平面几何综合【专题知识点概述】本讲复习以前所学过的有关平面几何方面的知识,包括直线型图形的五大模型以及圆与扇形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重点模型重温直线型图形五大模型模型一:同一三角形中,相应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即: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之比等于对应底边之比。
S1︰S2=a︰b ;模型一的拓展:等分点结论(“鸟头定理”)如图,三角形AED占三角形ABC面积的23×14=16模型二: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蝴蝶定理”)①S1︰S2=S4︰S3或者S1×S3=S2×S4②②AO︰OC=(S1+S2)︰(S4+S3)模型三:梯形中比例关系(“梯形蝴蝶定理”)①S1︰S3=a2︰b2S4S3s2s1abs2s1S4S3s2s1ODCBA②S 1︰S 3︰S 2︰S 4= a 2︰b 2︰ab ︰ab ; ③S 的对应份数为(a+b )2模型四:相似三角形性质①a b c hA B C H=== ; ②S 1︰S 2=a 2︰A 2模型五:燕尾定理S △ABG :S △AGC =S △BGE :S △GEC =BE :EC ; S △BGA :S △BGC =S △AGF :S △GFC =AF :FC ; S △AGC :S △BCG =S △ADG :S △DGB =AD :DB ;【授课批注】复习该部分知识的时候可结合前面所讲过的题深入讲解。
【重点难点解析】1. 三角形的相似问题2. 四边形中的蝴蝶定理3. 三角形中燕尾定理的运用hh H cb a CB Aac b HC BAF ED CBA【竞赛考点挖掘】1. 三角形或四边形中的部分面积求解2. 相似形的相关性质3. 多边形内角和4. 圆与圆弧的相关图形面积和周长求解【习题精讲】【例1】(难度等级 ※※※)如图,长方形ABCD 中,阴影部分是直角三角形且面积为54,OD 的长是16,OB 的长是9.那么四边形OECD 的面积是_____. 【分析与解】 连结DE ,依题意5492121=⨯⨯=⨯⨯=∆AO AO BO S AOB , 得AO=12.于是可推知9612162121=⨯⨯=⨯⨯=∆AO DO S AOD , 又因为OE S S DOE AOB ⨯⨯===∆∆162154,所以OE=436.这样可得833043692121=⨯⨯=⨯⨯=∆EO BO S BOE ,从而有BOE BCD ECD S S S ∆∆∆-=ABD BOE=S -S 3(50+49)-30851198∆∆==【例2】(难度等级 ※※※)如下左图.将三角形ABC 的BA 边延长1倍到D ,CB 边延长2倍到E ,AC 边延长3倍到F.如果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l ,那么三角形DEF 的面积是_____. 【分析与解】连结AE 、BF 、CD(如上右图).由于三角形AEB 与三角ABC 的高相等,而底边EB=2BC ,所以三角形AEB 的面积是2.同理,三角形CBF 的面积是3,三角形ACD 的面积是1. 类似地三角形AED 的面积=三角形AEB 的面积=2. 三角形BEF 的面积=2×(三角形CBF 的面积)=6. 三角形CFD 的面积=3×(三角形ACD 的面积)=3.于是三角形DEF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ABC 、AEB 、CBF 、ACD 、AED 、BEF 、CFD 的面积之和,即 1+2+3+1+2+6+3=18.【例3】(难度等级 ※※※※)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且BE=2EC ,F 是CD 的中点.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分析与解】ABE2S3=(平方厘米), ACE1S 3= (平方厘米). 又ACFADF BCFBDF SSS S==,,, 所以S ACF BCFABC11+SS 22==(平方厘米). 于是BCFACF BCFACES (SS)S=+-=111236-=(平方厘米). 又CEF BEF 1111S S 22612==⨯=(平方厘米),故BDF BCF BEF CEF 111S S S S 6124==+=+=(平方厘米)因此,BDF BEF115S S S4612=+=+=阴影(平方厘米).【例4】(难度等级 ※※※※)如图,已知AE=15AC ,CD=14BC ,BF=16AB ,那么DEF =____ABC 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分析与解】 连结辅助线AD.因为CD=14Bc ,所以14ACD ABC S S ∆∆= (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 同理54ACD ABC S S ∆∆= 从而1=5CDE ABC S S ∆∆ 连结辅助线BE 、CF ,同理可证BDF ABC 1S =S 8∆∆AEF ABC 1S =S 6∆∆所以DEF ABC1111---S 61568S 1120∆∆==【例5】(难度等级 ※※※)如图,BD 是梯形ABCD 的一条对角线,线段AE 与梯形的一条腰DC 平行,AE 与BD 相交于O 点.已知三角形BOE 的面积比三角形AOD 的面积大4平方米,并且EC=25BC.求梯形ABCD 的面积. 【分析与解】三角形ABE 的面积比三角形ABD 大4平方米,而三角形ABD 与三角形ACD 面积相等(同底等高),因此也与三角形ACE 面积相等,从而三角形ABE 的面积比三角形ACE 大4平方米.但EC=25BC ,所以三角形ACE 的面积是三角形ABE 的225-23 ,从而三角形ABE 的面积是4÷(1-32)=12(平方米),梯形ABCD 的面积 =12×(1+32×2)=28(平方米)【例6】(难度等级 ※※※※)如图,平行四边形的花池边长分别为60米与30米.小明和小华同时从A 点出发,沿着平行四边形的边由A →B →C →D →A …顺序走下去.小明每分钟走50米,小华每分钟走20米,出发5分钟后小明走到E 点,小华走到F 点.连结AE 、AF ,则四边形AECF 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的比是______. 【分析与解】 小明5分钟共走了 50×5=250(米),这时,小明走过了路线是A →B →C →D →A →B →E ,其中CE=20米(如图).小华5分钟共走了20×5=100(米),这时,小华走过的路线是A →B →C →F ,其中CF=10米(如图).连结辅助线AC ,S△AEC :S△ABC =20:60=1:3, S△ACF :S△ACD =10:30=l :3. 所以S△AEC + S△ACF =31(S△ABC +S△ACD ), 即四边形AECF 与平行四边形ABCD 的面积之比是1:3.【例7】(难度等级 ※※)图中正方形周长是20厘米.那么图形的总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分析与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正方形的边长也是圆的半径.由此可知这两个圆是等圆.因为正方形的每个角都是90。
几何综合解答题 课件(85张PPT)2024年中考人教版数学复习
类型三 与旋转有关的综合题
旋转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解题时需要注意旋转的方向、旋转角度的大小和旋转前后对应的相等关系.与旋转有关的几何探究题常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综合考查. 当旋转角为 时,往往会形成等腰直角三角形或正方形,解题时常常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余角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解.网格内的旋转作图问题,要抓住网格的特点 每个小网格是一个正方形,每个小网格的对角线与小网格的边的夹角为 ,这些特点可以为作图提供方便.
(2)设 的长为 , 的面积为 ,求 关于 的函数解析式.
图4
解:如图141,分别过点 , 作 , ,垂足分别为点 , .在等边三角形 中, , , , . 的长为 , , .由(1)可知 .
图141
同理,可证 的面积为 , .
与折叠有关的几何综合题,要理解折叠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图形,从而实现线段和角的转化,为解决问题提供条件. 对于矩形的折叠,要熟悉以下折叠图形及相关结论.
折叠图形
如图5、图6、图7,将矩形 沿 源自叠, , 分别为 , 上的点图5
图6
图7
图形分析及相关结论
①如图5、图6、图7, , ②如图5、图6,角平分线 遇平行线 时出现等腰三角形 , 为等腰三角形③如图5、图6,对称点的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折痕 垂直平分 ,从而可知四边形 为菱形④ (图5、图6), (图5、图6), (图6), (图7)等都是直角三角形,在这些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相关线段的长
典题精析
例1 (2022·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已知 ,点 , 分别在射线 , 上运动, .
图1
图2
图3
(1)如图1,若 ,取 的中点 ,点 , 运动时,点 也随之运动,点 , , 的对应点分别为 , , ,连接 , .判断 与 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初等几何图形定义与计算公式大全(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适合小学初中高中中及数学爱好者
几何图形定义与计算公式大全重点介绍两类常用的几何图形:一是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正多边形以及与圆有关的各种图形;另一是空间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球体、锥体、圆柱体以及各种正多面体.这里较详细地收集了它们的面积、体积、侧面积、表面积、重心和转动惯量等计算公式.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图形(如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对于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椭圆作图法和圆弧放样法也作了简要的说明.同时,明确指出了在百余年前已经严格证明了的所谓“几何三大问题”不能用尺规作图.§1 三角形与四边形一、 三角形各元素的计算1. 三角形各元素图 2.1 图 2.2a,b,c 为三角形三边 R 为外接圆半径 A,B,C 为三个角 r 为内切圆半径AD 为a 边上的高 H 为垂心(三条高的交点) AF 为A 角的平分线 G 为重心(三条中线的交点)AE ()a m =为a 边上的中线 为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p 为半周长 为外心(三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S 为ABC ∆的面积2. 三角形各元素计算公式[高][中线] Abc c b a c b m a cos 221)(22122222++=-+=)180( =++C B A )(a h =)(a t =内O ⎪⎭⎫⎝⎛++=)(21c b a p 外O 222222sin ⎪⎪⎭⎫ ⎝⎛-+-==a c b a b C b h a[角分线][面积][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 2sin 2sin 2sin 4222))()((C B A R C tg B tg A p tg p c p b p a p p S r ==---==二、 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几何重心、转动惯量计算公式图形表中m 为物体的质量,物体都为匀质.一般物体的转动惯量计算公式见第六章,§3,五. 2cos 2])[(122Ac b bc a c b bc c b t a +=-++=Rabcrp ah C B A R c p b p a p p C ab S a 421sin sin sin 2))()((sin 212====---==S abc C c B b A a R 4sin 2sin 2sin 2====*[任意三角形]a,b,c 为三边,为a 边上的高[等腰三角形]b 为两腰,a 为底边,为a 边上高a h a ha,b 为邻边,d 为对角线, 为对角线的夹角a 为边长,为顶角,为两对角线ϕα21,d d图形面积S 、几何重心G 与转动惯量J a,b 为邻边,h 为对边距,为顶角,为两对角线,为两对角线夹角a,b 为上下底,h 为高,l 为两腰中点连线a,b,c,d 为四边长,为两对角线,为两对角线夹角 面积重心 G 在对角线交点上面积重心转动惯量转轴通过重心,且平行于上下底 (图(a ))当a=b 时(平行四边形)面积()()()()α2cos abcd d p c p b p a p -----=或α21,d d ϕ21,d d ϕαsin ab bh S ==ϕsin 2121d d =lh h b a S =+=)(21)(2sin 3b a ba h GQ ++=αb a ba h GP ++=2sin 3α),,,(AB CF CD AE QD CQ PB AP ====)(36)4(223b a b ab a h J +++=m h a h J 121223==)(21sin 2121221h h d d d S +==ϕ)(21d c b a p +++=)(21C A ∠+∠=α)(21D B ∠+∠=§2 圆与正多边形一、 与圆有关的各量计算公式⌒AMB BCA BAT 21=∠=∠=α式中⌒AMB 表示AMB 弧所对应的圆心角∠AOB 的角度(下同),C 为ANB 弧上的任意点.[两割线及其夹角γ])(21⌒⌒AC BD -=γAE ·BE= CE ·DE=ET 2⎪⎭⎫ ⎝⎛+=∠=⌒⌒BD AC AEC 21βAE ·BE= CE ·DE=r 2-OE 2 式中r 为圆的半径.)(21''⌒⌒TAT TBT -=δ [圆内接四边形面积S ]O为圆心,r为半径,d为直径O为圆心,r为半径,d为直径r 为半径,b 为弦长,为弧s 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其弧度数,O 为圆心θα图形r 为半径,b 为弦长(b=2a ),h 为拱高,为圆心角度数,为圆心角弧度数,s 为弧长,O 为圆心R 为外半径,r 为内半径,D 为外直径,d 为内直径,O 为圆心 θα同前,为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为其弧度数r 为半径,d 为直径,l 为圆心距,O O ',为新月形张开角度,为其弧度数 面积重心转动惯量 转轴与GO 重合(图(a ))面积 式中重心0.10.2 0.3 0.4 0.399 0.795 1.182 1.5560.5 0.6 0.7 0.8 0.91.9132.2472.5512.8153.024三、 正多边形各量换算公式与比例系数表n 为边数 R 为外接圆半径 R t r R ,,,θαθαR t r R S 180)(36022πθπθ=-=t R α=22sin322233ααr R r R GO --=22sin197.382233θθr R r R --≈)sin (844αα--=r R J m r R )sin (422ααα-+=)sin 180(2θπθπ+-=r S )sin (2ααπ+-=r η2r =θπθπηsin 180+-=l GO ηηπ23-=l GO ηηπ2'-=d l ηdl η为圆心角 S 为多边形面积重心G 与外接圆心O 重合正三角形 正方形 正五边形 正六边形正n 边形2233RRa2tan2αnr2cot 2αa正多边形各量比例系数表α⎪⎪⎭⎫⎝⎛=n 360α243a 2433R 233r R 3a 33a 632a 22R 24r R 2a 22a 2125102541a +R 521021-a 5521021+a 552521+2233a 232r a 23αsin 22R n 2sin2αR 2sin2αa§3 实用几何作图一、 正多边形作图[已知边长作正三角形] 已知AB 等于边长.分别以A,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于C ,连接AC ,BC ,即为所求正三角形(图2.3).[已知边长作正方形] 已知AB 等于边长.以AB 外任一点O 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圆交AB 于E .连接EO 并延长交圆于F ,连接AF 并延长截取AD=AB .分别以B ,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于C ,连接BC ,DC ,□ABCD 即为所求正方形(图2.4).[已知外接圆作正五边形] 过圆心O 作互相垂直的直径AB ,CD ,平分OB 于E ,以E 为圆心,EC 为半径画弧交OA 于F ,以CF 为半径在圆周上顺次截段并连接各点,即为所求正五边形(图 2.5).也可参考正十边形作法(见图 2.11中的虚线).[已知边长作正五边形] 已知AB 等于边长.以A ,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两圆交于C ,D ,连接CD .以D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交CD 于E ,交A 圆于F ,交B 圆于G ,连接FE ,GE ,并延长交B ,A 圆于H ,I .分别以H ,I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于J ,连接JI ,IA ,BH ,HJ ,连同AB 即为所求正五边形(图2.6).[已知外接圆作正六边形] 以外接圆半径在其圆周上顺次截段,并连接各点,即为所求正六边形(图2.7). ABC[已知边长作正六边形] 已知AB 等于边长,分别以A ,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于O ,以O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圆.再按上法可作出所求正六边形(图2.8).[已知外接圆作正七边形(近似作法)] 以圆周上任一点A 为圆心,以同圆半径为半径画弧交圆周于B ,C ,连接BC ,AO ,交于D .以BD 为半径(作图时应略大于BD )在圆周上顺次截段,并连接各点,即为所求正七边形(图2.9).[已知外接圆作正八边形] 过圆心O 作互相垂直的直径AB ,CD .分别以A ,B ,D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E ,F ,连接EO ,FO ,并延长交圆于G ,H ,I ,J ,顺次连接八点,即为所求正八边形(图2.10).[已知外接圆作正十边形] 过圆心O 作互相垂直的直径AB ,CD ,以OB 为直径画圆E ,连接EC 交E 圆于F .以CF 为半径在圆周上顺次截段,并连接各点,即为所求正十边形(图2.11).[已知外接圆作任意正多边形(近似作法)] 将直径AB n 等分(n 为边数),以A ,B 为圆心,AB 为半径画弧交于C ,连接C 与第二个分点E ,并延长交圆于D ,以AD 为半径在圆周上顺次截段,并连接各点,即为所求正n 边形(图2.12中为正九边形).二、 椭圆作图已知长短轴(2a,2b )作椭圆,其方法如下:[轨迹法] 作长轴AB =2a ,短轴CD =2b ,相互垂直平分交于O ,以D 为圆心,a 为半径画弧交AB 于.在两点钉上,F F ,F F线,移动铅笔所画出的曲线即为椭圆(图2.13).[焦点法] 同轨迹法一样,先画出点,将AB 8等分,中间各点为.分别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弧,两两相交于和.再将这些交点连同A ,B 一起用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即近似于所求椭圆(图2.14).[压缩法] 用长短轴为直径画出两个同心圆,并将圆周12等分(小圆分点1~12,大圆分点对应为21~1'').连接018,117,42,51'-''-''-''-'和1-11,2-10,4-8,5-7,并延长,将51'-'与1-11,5-7;42'-'与2-10,4-8;117'-'与1-11,5-7;018'-'与2-10,4-8的交点(共8个),连同四个顶点一起,用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即近似于所求椭圆(图2.15).[圆弧法] 作长轴AB=2a ,短轴CD=2b ,相互垂直平分交于O ,作OE=OA ,以C 为圆心,CE 为半径画弧交AC 于F ,作AF 的垂直平分线交AB 于G ,交CD 延长线于I .作OH=OG ,OJ=OI .分别以I ,J 为圆心,IC 为半径画弧,又分别以G ,H 为圆心,GA 为半径画弧,则四段弧相连即近似于所求椭圆(图2.16).三、 圆弧放样法在土木建筑工程中,由于受各种施工条件的限制,不能用圆规一转就画出圆弧,可采用下面方法在施工现场直接放大样.这种方法可在有限平面内放出任意大半径的圆弧实样,又便于工人同志掌握.[已知弦长和拱高作圆弧] 方法作AB 等于弦长,作CO 垂直平分AB ,并使CO 等于拱高,连接BC ,作BC 的中垂线DE .作的平分线交DE 于E ,在ED 延长线上取DF=DE ,则F 为的分点.由对称性,F 的对称点也是的分点.重复上述步骤,可得的各分点,将各分点以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即为所求圆弧(图2.17).此方法概念明确,步骤较少,占地最少.方法作AB 等于弦长,作CO 垂直平分AB ,并使CO 等于拱高.作BC 的中垂线DF ,截OE=CD .过E 作AB 的垂线交DF 于F ,则F21,F F i K )71(≤≤i 1F i AK 2F i BK i M i N )62(≤≤i ︒1ABC ∠41'F 41,321,161,81︒211述步骤,可得的各分点,将各分点以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即为所求圆弧(图2.18).此方法步骤最少.[已知弦长和圆弧上任一点作圆弧] 已知AB 为弦长,C 为已知圆弧上一点.以BC 为边作角()ABC CAB CBB ∠<<∠=∠αα1.再以AC 为边按相同方向作角α=∠1CAA .上的点.当取a 为一系列值时,便得到圆弧上一系列点,将各点以光滑曲线顺次连接,即为所求圆弧(图 2.19).此方法最适于采用经纬仪、罗盘仪来测放半径很大的圆弧.四、 几何作图问题所谓初等几何作图问题,是指使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作图.若使用尺规有限次能作出几何图形,则称为作图可能,或者说欧几里得作图法是可能的,否则称为作图不可能.很多平面图形可以用直尺和圆规作出,例如上面列举的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边形等.而另一些就不能作出,例如正七边形、正九边形、正十一边形等,这些多边形只能用近似作图法.如何判断哪些作图可能,哪些作图不可能呢?直到百余年前,用代数的方法彻底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即给出一个关于尺规作图可能性的准则:作图可能的充分必要条件是,这个作图问题中必需求出的未知量能够由若干已知量经过有限次有理运算及开平方运算而算出.几千年来许多数学家耗费了不少的精力,企图解决所谓“几何三大问题”:立方倍积问题,即作一个立方体,使它的体积二倍于一已知立方体的体积. 三等分角问题,即三等分一已知角.化圆为方问题,即作一正方形,使它的面积等于一已知圆的面积. 后来已严格证明了这三个问题不能用尺规作图.,321,161,81为交于1111,,C C BB AA ︒1︒2︒3§4 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几何重心与转动惯量计算公式一、 立体图形的体积、表面积、侧面积、几何重心与转动惯量计算公式图形体积V 、表面积S 、侧面积M 、几何重心G 与转动惯量*Ja 为棱长,d 为对角线a,b,h 分别为长,宽,高,d 为对角线体 积 3a V = 表面积 侧面积 对角线重 心 G 在对角线交点上体 积表面积 侧面积对角线重 心 G 在对角线交点上 转动惯量取长方体中心为坐标原点,坐标 轴分别平行三个棱边(当时,即为正方体的情况)表中m 为物体的质量,物体都为匀质.一般物体的转动惯量计算公式见第六章,§3,五.26a S =24a M =a d 3=2aGQ =abh V =)(2bh ah ab S ++=)(2b a h M +=222h b a d ++=2h GQ =m h b J x )(12122+=m h a J y )(12122+=m b a J z )(12122+=m h b a J o )(121222++=h b a ==*a,b,c为边长,h为高a为底边长,h为高,d为对角线n为棱数,a为底边长,h为高,g为斜高a,b,c,p,q,r为棱长h为高a’,a分别为上下底边长,n为棱数,h为高,g为斜高重心(P为顶点,Q为底面的重心)体积式中分别为上下底面积重心(P,Q分别为上下底重心)体积表面积侧面积gaanM)'(2+=式中分别为上下底面积重心(P、Q分别为上下底重心)1111111128812222222222222cbacpqbpraqrV=PQGQ41=)''(3FFFFhV++=FF,''''3'24FFFFFFFFPQGQ++++=⎪⎪⎭⎫⎝⎛⎪⎭⎫⎝⎛++=2''13aaaahFVFFMS++='FF,'2222'''3'24aaaaaaaahGQ++++=两底为矩形,a’,b’,a,b分别为上下底边长,h为a为截头棱长高,1底为矩形,a,b为其边长,h为高,a’为上棱长r为半径[半球体]r为半径,O为球心r为球半径,a为弓形底圆半径,h为拱高,α为锥角(弧度)r为球半径,a为拱底圆半径,h为拱高[球台]r为球半径,a',a分别为上下底圆的半径,h为高R为中心半径,D为中心直径,r为圆截面半径,d为圆截面直径[圆柱体]r为底面半径,h为高R为外半径,r为内半径,h为高r为底圆半径,h,H分别为最小,最大高度,α为截角,D为截头椭圆轴h为截段最大高度,b为底面拱高,2a为底面弦长,r为底面半径,α2为弧所对圆心角(弧度) a,b,c为半轴r为底圆半径,h为高,l为母线r,R分别为上,下底圆半径,h为高,l为母线F为上下底平行,F',F分别为上,下底面积,中截面面积,h为高d为上,下底圆直径,D为中截面直径,h为高二、多面体[正四面体] [正八面体] [正十二面体] [正二十面体]4 8 12 20[欧拉公式] 一个多面体的面数为f,棱数为k,顶点数为e,它们之间满足ke-f+=2。
中学几何图形及公式大全
中学几何图形及公式大全正方形正方形是指具有四个相等边长和四个直角的图形。
正方形的特点包括:- 所有边长相等。
- 所有内角均为直角(90度)。
-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长。
常见的正方形公式有:- 周长公式:周长 = 4 * 边长。
- 面积公式:面积 = 边长 * 边长。
长方形长方形是指具有相等对边垂直且相等对边的图形。
长方形的特点包括:- 任意两个对边垂直且相等长。
常见的长方形公式有:- 周长公式:周长 = 2 * (长 + 宽)。
- 面积公式:面积 = 长 * 宽。
三角形三角形是指具有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的图形。
三角形的特点包括:- 三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 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大于第三个内角。
常见的三角形公式有:- 周长公式:周长 = 边1 + 边2 + 边3。
- 面积公式:面积 = 1/2 * 底边长 * 高。
圆圆是指由所有距离中心相等的点组成的图形。
圆的特点包括:- 圆心到圆上任意点的距离相等。
常见的圆公式有:- 周长公式:周长= π * 直径。
- 面积公式:面积= π * (半径的平方)。
正三角形正三角形是指具有三个相等边长和三个60度内角的图形。
正三角形的特点包括:- 所有边长相等。
- 所有内角均为60度。
正三角形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与一般三角形相同。
正方体正方体是指具有六个相等边长和六个直角的立体图形。
正方体的特点包括:- 所有边长相等。
- 所有内角均为直角(90度)。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和表面积公式如下:- 体积公式:体积 = 边长的立方。
- 表面积公式:表面积 = 6 * (边长的平方)。
以上是中学几何图形及公式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几何综合常见模型汇总
中点辅助线:2. 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可以考虑与顶点连接,用“三线合一”3. 已知三角形一边的中点,可以考虑三角形的中位线4. 已知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点,可以考虑构造斜边中线5. 有些题目中的中点不直接给出,此时需要找出隐藏的中点,例如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等,然后添加辅助线△ABC中AD是BC边中线截长补短:若遇到证明线段的和差关系时,通常考虑截长补短法,构造全等三角形1、截长:在较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2、补短: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较长线段;或延长一条较短线段等于较长线段,然后证明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较短线段角平分线:1: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的判定1 )角的内部,把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线段或射线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2)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1.掌握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方法NE3:角平分线常用辅助线做法1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做垂线若PA^OM于点A,可以过P点作PB丄ON于点B,贝U PB=PA;2)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若AP X OP于点P,可以延长AP交ON于点B,构造△ AOB是等腰三角形,P是底边AB的中点;3)图中有角平分线,可以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截长补短是关键4)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必呈现若过P点作PQ// ON交OM于点Q如图2-2(d),可以构造△ POC是等腰三角形若点A是射线OM上任意一点,可以在ON上截取OB=OA 连接PB,构造△ OPB^^ OPA.(C(b)手拉手:1等边三角形△ OAB △ OCD匀为等边三角形①^OAO^^OBD;②厶疋甘= 6tr|;I③0E平分厶EDI条件:△ OAB △ OCD匀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结论:①^OAC^AOffD •,② SER二切户I ; I③0£平分厶ED【导角核心:‘‘条件:结论:导角核心:AOB = / COD结论:①甘D •,② 厶EE =ZAOB\;③平分ZAED\核心条件:OA^ O”;OC = 0。
八年级数学 几何证明 基本图形与变式
课后测:
如图,△ABC中,∠A=∠B=α,点D为AB上一点,AD=K·BD,∠MDN=2α,当∠MDN绕顶点D旋转的过程中,DN交AC于点P,DM交BC于点Q,
⑴当K=1时,探究线段DP与DQ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⑵当K≠1时,探究线段DP与DQ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相似在二次函数中的应用
基本图形
(图4)
△ABC,D是边AC的中点,AB=k BC ,E、F分别在边AB,BC上,若DE与DF的关系与变式二相同,则∠EDF与∠B应满足什么关系?
变式三:△ABC,AB=k BC ,D是边AC上一点,AD=m DC,E、F分别在边AB,BC上,且∠EDF与∠B互补,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5)
八年级数学几何证明基本图形与变式
基本图形:
等腰直角△ABC,D是斜边AC的中点,DE⊥AB,DF⊥BC,
则线段DE与DF的关系是_________(图1)
(图1)
基本题型:等腰直角△ABC,D是斜边AC的中点,E、F分别在直角边AB,BC上,
且∠EDF=90°,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2)
(图2)
变式一:直角△ABC,D是斜边AC的中点,AB=k BC ,E、F分别在直角边AB,BC上,
且∠EDF=90°,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3)
(图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变式二:△ABC,∠B=60°,D是边AC的中点,AB=k BC ,E、F分别在边AB,BC上,且∠EDF=120°,则DE与DF的关系是?说明理由(图4)
(1)求a、b的值
(2)求线段PC长的最大值;
(3)若△PAC为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
在等腰直角△ABC中,其中AB=AC,∠BAC=90°,过B、C作经过A点直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数小学数学几何专题精讲——百变的几何图形(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数小学数学几何专题精讲——百变的几何图形(四年级、五年
级、六年级)
内容包含平行线间的三角形等积变形,利用几何图形的自身特征解决三角形以及特殊图形的面积。
使用平移、割补、旋转等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我们熟知的规则图形,进而求出图形面积。
2、授课内容
平行线间的三角形等积变形,教你如何运用特殊图形的平行线特征,来解决平行线间的三角形面积问题,包括如何分析图形和怎么添加辅助线。
3、学习效果
经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增强看图能力,能够运用图形的基本特征和平移、割补等方法求图形的面积。
几何综合.知识精讲
几何综合知识网络图知识精讲一、几何常见辅助线秘籍1、中点类辅助线秘籍一:见中点-------倍长中线解读:凡是与中点连线的线段都可看作是中线,都可以考虑倍长中线,倍长中线的目的可以旋转等长度的线段,从而达到将条件进行转化的目的,构成八字全等。
秘籍二:见多个中点------构造中位线解读:凡是出现中点或多个中点,都可以考虑取另一边中点,或延长三角形一边,或连接中点,从而达到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目的。
秘籍三:见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点------连接顶点与中点,构造三线合一解读:只要出现等腰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与中点时,就需要考虑构造三线合一,从而找到突破口;其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秘籍四:见垂直平分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秘籍五:见直角三角形与中点----------构造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解读:只要出现直角三角形,或直角,还有中点,则考虑连接斜边中线段,第一可以出现三条等线段,第二可以出现两个等腰三角形,从而转化线段关系。
注:有关此类辅助线常常由中点倍长引出,再构造直角三角形。
他位置的也要能看出2、角平分线类辅助线秘籍一:见角平分线----------作垂线解读: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往角两边作垂线,这是常用的辅助线,可以利用边角边构造全等秘籍二:见角平分线------翻折解读: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这也是角平分线常用的辅助线,常用于解决线段和差问题秘籍三:见角平分线是高线------补全等腰三角形解读: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垂线,常用于构造三线合一,构造等腰三角形 秘籍四:见角平分线------过角平分线上的点作角一边的平行线解读:可以构造等腰三角形,可以记作口诀:“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角三角形现。
3、线段间关系类辅助线秘籍一:见线段间数量关系---------截长补短或旋转解读:只要出现类似AB±CD=nEF 的线段关系,就可以采取截长补短的方法来做辅助线,注意这个方法可以说是四个方法,由于方向性的不同,所以截长两种,补短两种;出现类似222n AB CD EF ±=的线段关系时,截长补短就不行了,就得采取旋转的方法来做辅助线。
2024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归纳(全国通用)07 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等积模型(教师版)
·专题07三角形中的重要模型-等积模型三角形的面积问题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等积变形是中学几何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下面的五大模型也都是依托等积变形思想变化而成的,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块内容。
本专题就三角形中的等积模型(蝴蝶(风筝)模型,燕尾模型,鸟头模型,沙漏模型,金字塔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等积变换基础模型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如图1,当AB //CD ,则ACD BCD S S △△;反之,如果ACD BCD S S △△,则可知直线AB //CD 。
图1图2图32)两个三角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三角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
如图2,当点D 是BC 边上的动点时,则S △ABD ∶S △ADC =BD ∶DC 。
如图3,当点D 是BC 边上的动点,BE ⊥AD ,CF ⊥AD 时,则S A .4B .3【答案】D 【分析】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边的比,由此利用已知条件可以分别求出BDC BED S S 、 .A.9B.【答案】B【分析】利用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BD是ABC【答案】12【分析】根据高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底之比可得答案.【详解】解::∵CG GF【答案】14.4【分析】连接BF ,,ADF BDF S S a S ABC S 的面积可表示为【详解】解:连接∵CD 为AB 边上中线,∵2BE CE ,S 2ABC BDC S S 3322ABC ABE S S 即3189.2a a解得【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关键是利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等高不同底的三角形面(1)如图2,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使CD BC ,连接DA 含a 的代数式表示);(2)如图3,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面积为2S ,则2S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3)在图3的基础上延长AB 到点F ,使BF AB ,连接FD ,积为3S ,则3S(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延长ABC 的边BC 到点D ,延长边CA 到点E ,使CD BC ,AE 12ACD AED ECD S S S ,ACD ABC S ,22ECD ABC S S a ,即2S (3)由(2)得2ECD ABC S S ,22S S a ,2BFD S a ,3ECD EFA S S S S ∵点E 是线段AD 的中点,1BCE ABC S .∥,连接AE、BE 作CE AB模型2.蝴蝶(风筝)模型蝴蝶模型(定理)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东城一模)24. 已知∠ABC=90°,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不重合),分别以AB、AP为边在∠ABC的内部作等边△ABE和△APQ,连结QE并延长交BP于点F.(1)如图1,若AB=32,点A、E、P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求此时EF的长(直接写结果);(2)如图2,当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时,猜想EF与图中的哪条线段相等(不能添加辅助线产生新的线段),并加以证明;(3)若AB=32,设BP=x,以QF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面积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西城一模)24.已知:在如图1所示的锐角三角形ABC中,CH⊥AB于点H,点B关于直线CH的对称点为D,AC边上一点E满足∠EDA=∠A,直线DE交直线CH于点F.(1) 求证:BF∥AC;(2) 若AC边的中点为M,求证:2DF EM;(3) 当AB=BC时(如图2),在未添加辅助线和其它字母的条件下,找出图2中所有与BE相等的线段,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 图23.(海淀一摸)24.在□ABCD中,∠A =∠DBC, 过点D作DE=DF, 且∠EDF=∠ABD , 连接EF、 EC,N、P分别为EC、BC的中点,连接NP.(1)如图1,若点E在DP上, EF与DC交于点M, 试探究线段NP与线段NM的数量关系及∠ABD与∠MNP满足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2,若点M在线段EF上, 当点M在何位置时,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写出你确定的点M的位置,并证明(1)中的结论.4. (石景山一摸)24.(1)如图1,在矩形ABCD 中,AB=2BC ,M 是AB 的中点.直接写出∠BMD 与∠ADM 的倍数关系;(2)如图2,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2BC ,M 是AB 的中点,过C 作CE ⊥AD 与AD 所在直线交于点E .①若∠A 为锐角,则∠BME 与∠AEM 有怎样的倍数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当︒<∠<︒A 0时,上述结论成立;当︒<∠≤︒180A 时,上述结论不成立.5. (朝阳一摸)23. 阅读下面材料:问题:如图①,在△ABC 中, D 是BC 边上的一点,若∠BAD=∠C=2∠DAC=45°,DC=2.求BD 长. 小明同学的解题思路是:利用轴对称,把△ADC 进行翻折,再经过推理、计算使问题得到解决. (1)请你回答:图中BD 的长为 ; (2)参考小明的思路,探究并解答问题:如图②,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 若∠BAD=∠C=2∠DAC=30°,DC=2,求BD 和AB 的长.6. (朝阳一摸)25. 在矩形ABCD 中,点P 在AD 上,AB=2,AP=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点P 处,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能与AB 、BC 边相交于点E 、F ,连接EF .(1)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点F 恰好与点C 重合,求此时PC 的长;(2)将三角板从(1)中的位置开始,绕点P 顺时针旋转,当点E 与点A 重合时停止,在这个过程中,请你观察、探究并解答:① ∠PEF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② 直接写出从开始到停止,线段EF 的中点所经过的路线长.M D B A CEADMBC图1 图27. (昌平一模)2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直线MN 经过点O ,设锐角∠DOC=∠ ,将△DOC 以直线MN 为对称轴翻折得到△D ’OC ’,直线A D ’、B C ’交于点P . (1)当四边形ABCD 是矩形时,如图1,请猜想A D ’、B C ’的数量关系以及∠APB 与∠α的大小关系; (2)当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时,如图2,(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3)当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时,如图3,∠APB 与∠α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证明.图3图2图1D CBANC'OMPD'D CBAN C'O MPD'D'PM OC'NA BCD8. (房山一模)25.如图1在△ABC 中,∠ACB=90°,AC=BC=5,以点B 为圆心,以2为半径作圆. ⑴设点P 为☉B 上的一个动点,线段CP 绕着点C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D ,联结DA ,DB ,PB ,如图2.求证:AD=BP ;⑵在⑴的条件下,若∠CPB=135°,则BD=_______;⑶在⑴的条件下,当∠PBC=_______° 时,BD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_______;当∠PBC=_________° 时,BD 有最小值,且最小值为______.9. (丰台一模)24.已知:△ABC 和△ADE 是两个不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BA=BC ,DA=DE ,联结EC ,取EC 的中点M ,联结BM 和DM . (1)如图1,如果点D 、E 分别在边AC 、AB 上,那么BM 、DM 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是 ;(2)将图1中的△ADE 绕点A 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10. (门头沟一模)24.已知:在△ABC 中,BC=2AC ,∠DBC=∠ACB,BD=BC ,CD 交线段AB 于点E . (1)如图l ,当∠ACB=90°时,直接写出线段DE 、CE 之间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ACB=120°时,求证:DE=3CE ;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F 是BC 边的中点,连接DF ,DF 与AB 交于G ,△DKG 和△DBG 关于直线DG 对称(点B 的对称点是点K ),延长DK 交AB 于点H .若BH=10,求CE 的长.11. (密云一模)24.已知:正方形ABCD 中,45MAN ∠=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CB 、DC (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M 、N .(1)如图1,当MA N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有BM DN MN +=.当MA N ∠ 绕点A 旋转到BM DN ≠时,如图2,请问图1中的结论还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MAN ∠绕点A 旋转到如图3的位置时,线段BM DN ,和MN 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12. (平谷一模)25.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 和DBE 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 =∠DEB =90°, ∠A =∠D =30°,点E 落在AB 上,DE 所在直线交AC 所在直线于点F . (1)求证:AF +EF=DE ;(2)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60α<<°°,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⑴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 绕点B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180β<<°°,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⑴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 、EF 与DE 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13.(顺义一模)25.问题:如图1,在Rt△ABC中,90C∠=︒,30ABC∠=︒,点D是射线CB上任意一点,△ADE是等边三角形,且点D在ACB∠的内部,连接BE.探究线段BE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请你完成下列探究过程:先将图形特殊化,得出猜想,再对一般情况进行分析并加以证明.(1)当点D与点C重合时(如图2),请你补全图形.由BAC∠的度数为,点E落在,容易得出BE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当点D在如图3的位置时,请你画出图形,研究线段BE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与(1)中的结论相同,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14.(延庆一模)24.如图1,已知:已知:等边△ABC,点D是边BC上一点(点D不与点B、点C重合),求证:BD+DC > AD下面的证法供你参考:把ACD∆绕点A瞬时间针旋转60得到ABE∆,连接ED,则有ABEACD∆≅∆,DC=EB∵AD=AE,60=∠DAE∴ADE∆是等边三角形∴AD=DE在DBE∆中,BD+EB > DE即:BD+DC>AD实践探索:(1)请你仿照上面的思路,探索解决下面的问题:如图2,点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边上的点(点D不与B、C重合),求证:BD+DC>2AD(2)如果点D运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外或内时,BD、DC和AD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创新应用:(3)已知:如图3,等腰△ABC中, AB=AC,且∠BAC=α(α为钝角), D是等腰△ABC外一点,且∠BDC+∠BAC =180º, BD、DC与AD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CABD图115. (通州一模)25.已知四边形ABCD ,点E 是射线BC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不与B 、C 两点重合),线段BE 的垂直平分线交射线AC 于点P ,联结DP ,PE. (1)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猜想PD 与PE 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1)中的PD 与PE 的关系还成立吗? (填:成立或不成立). (3)若四边形ABCD 是矩形,AB=6,cos∠ACD=35,设AP=x ,△PCE 的面积为y,当AP>12AC 时,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16. (燕山一模)24. 已知:如图,点P 是线段AB上的动点,分别以AP 、BP 为边向线段AB 的同侧作正△A PC 和正△BPD ,AD 和BC 交于点M. (1)当△A PC 和△BPD 面积之和最小时,直接写出AP : PB 的值和∠AMC 的度数;(2)将点P 在线段AB 上随意固定,再把△BPD 按顺时针方向绕点P 旋转一个角度α,当α<60°时,旋转过程中,∠AM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证明你的结论.(3)在第(2)小题给出的旋转过程中,若限定60°<α<120°,∠AMC 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变化,请写出∠AMC 的度数变化范围;若不变化,请写出∠AMC 的度数.17、(2012丰台二模)24.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在三角形内部取一点P ,使得∠ABP =∠ACP .过点P 作PE ⊥AC 于点E ,PF ⊥AB 于点F .(1)如图1,当AB =AC 时,判断的DE 与DF 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你的结论;(2)如图2,当AB AC ,其它条件不变时,(1)中的结论是否发生改变?请说明理由.CE BAD FP AEFPB D CBAAB18、(2012门头沟二模)24. 有两张完全重合的矩形纸片,小亮将其中一张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后得到矩形AMEF (如图1),连结BD 、MF ,此时他测得BD =8cm ,∠ADB =30°.(1)在图1中,请你判断直线FM 和BD 是否垂直?并证明你的结论;(2)小红同学用剪刀将△BCD 与△MEF 剪去,与小亮同学继续探究.他们将△ABD 绕点A 顺时针旋转得△AB 1D 1,AD 1交FM 于点K (如图2),设旋转角为β(0°<β<90°),当△AFK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直接写出旋转角β的度数;(3)若将△AFM 沿AB 方向平移得到△A 2F 2M 2(如图3),F 2M 2与AD 交于点P ,A 2M 2与BD 交于点N ,当NP ∥AB 时,求平移的距离是多少.19、(2012昌平二模)25.如图,在Rt △ABC 中,∠ABC =90°,过点B 作BD ⊥AC 于D ,BE 平分∠DBC ,交AC 于E ,过点A 作AF ⊥BE 于G ,交BC 于F ,交BD 于H .(1)若∠BAC =45°,求证:①AF 平分∠BAC ;②FC =2HD .(2)若∠BAC =30°,请直接写出FC 与HD 的等量关系.DM A BF 图3N F 2P A 2M 2 D MA BFD 1图2B 1KCD MA BFE图1H G E D C FB A GA BDEFHC20、(2012朝阳二模)23.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4,点P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E 在AB 边上,且∠EPB =60°,沿PE 翻折△EBP 得到△P EB '. F 是CD 边上一点,沿PF 翻折△FCP 得到△P FC ',使点'C 落在射线'PB 上.(1)如图,当BP =1时,四边形''FC EB 的面积为 ;(2)若BP =m ,则四边形''FC EB 的面积为 (要求: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并写出m 的取值范围).备用图21(2012朝阳二模)24. 如图,D 是△ABC 中AB 边的中点,△BCE 和△ACF 都是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是CE 、CF 的中点.(1)求证:△DMN 是等边三角形;(2)连接EF ,Q 是EF 中点,CP ⊥EF 于点P .求证:DP =DQ .同学们,如果你觉得解决本题有困难,可以阅读下面两位同学的解题思路作为参考:小聪同学发现此题条件中有较多的中点,因此考虑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添加出了一些辅助线;小慧同学想到要证明线段相等,可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如何构造出相应的三角形呢?她考虑将△NCM 绕顶点旋转到要证的对应线段的位置,由此猜想到了所需构造的三角形的位置.22、(2012大兴二模)23.在△ABC 中,AB =AC ,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过点P 分别作PE ∥AC 交AB 于点E ,PF ∥AB 交BC 于点D ,交AC 于点F .(1)如图1,若点P 在BC 边上,此时PD =0,易证PD ,PE ,PF 与AB 满足的数量关系是PD +PE +PF =AB ;当点P 在△ABC 内时,先在图2中作出相应的图形,并写出PD ,PE ,PF 与AB 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结论;(2)如图3,当点P 在△ABC 外时,先在图3中作出相应的图形,然后写出PD ,PE ,PF 与AB 满足的数量关系.(不用说明理由)NM DEFABCDA CB F C'B'P E D A C B23、(2012东城二模)24. 已知:等边ABC ∆中,点O 是边AC,BC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M,N 分别在直线AC , BC 上,且60MON ∠= .(1) 如图1,当CM=CN 时, M 、N 分别在边AC 、BC 上时,请写出AM 、CN 、MN 三者之间数量关系; (2) 如图2,当CM ≠CN 时,M 、N 分别在边AC 、BC 上时,(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你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 如图3,当点M 在边AC 上,点N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M 、CN 、MN 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24、(2012房山二模)24.探究问题:已知AD 、BE 分别为△ABC 的边BC 、AC 上的中线,且AD 、BE 交于点O .⑴△ABC 为等边三角形,如图1,则AO ︰OD = ;⑵当小明做完⑴问后继续探究发现,若△ABC 为一般三角形(如图2),⑴中的结论仍成立,请你给予证明.⑶运用上述探究的结果,解决下列问题:如图3,在△ABC 中,点E 是边AC 的中点,AD 平分∠BAC , AD ⊥BE 于点F ,若AD =BE =4. 求:△ABC 的周长.O DEABCO EDBCADCF BEA图1 图2 图325、(2012海淀二模)25. 在矩形ABCD 中, 点F 在AD 延长线上,且DF = DC , M 为AB 边上一点, N 为MD 的中点, 点E 在直线CF 上(点E 、C 不重合). (1)如图1, 若AB =BC , 点M 、A 重合, E 为CF 的中点,试探究BN 与NE 的位置关系及BMCE的值, 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2,且若AB =BC , 点M 、A 不重合, BN =NE ,你在(1)中得到的两个结论是否成立, 若成立,加以证明; 若不成立, 请说明理由;(3)如图3,若点M 、A 不重合,BN =NE ,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两个是否成立, 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图1 图2 图3F A ( M) D N DA C ED N MB FEC BFN M E C B A26、(2012密云二模)25.已知菱形ABCD 的边长为1,60ADC ∠=,等边△AEF 两边分别交DC 、CB 于点E 、F .(1)特殊发现:如图1,若点E 、F 分别是边DC 、CB 的中点,求证:菱形ABCD 对角线AC 、BD 的交点O 即为等边△AEF 的外心;(2)若点E 、F 始终分别在边DC 、CB 上移动,记等边△AEF 的外心为P .①猜想验证:如图2,猜想△AEF 的外心P 落在哪一直线上,并加以证明;②拓展运用:如图3,当E 、F 分别是边DC 、CB 的中点时,过点P 任作一直线,分别交DA 边于点M ,BC 边于点G ,DC 边的延长线于点N ,请你直接写出11DM DN+的值.27、(2012平谷二模)24.如图1,若四边形ABCD 、GFED 都是正方形,显然图中有AG =CE ,AG ⊥CE . (1)当正方形GFED 绕D 旋转到如图2的位置时,AG =CE 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当正方形GFED 绕D 旋转到B ,D ,G 在一条直线 (如图3)上时,连结CE ,设CE 分别交AG 、AD 于P 、H .① 求证:AG ⊥CE ; ② 如果AD =4,DG =2,求CE 的长.28、(2012石景山二模)24.在△ABC 中,AC AB =,D 是底边BC 上一点,E 是线段AD 上一点,且∠BAC CED BED ∠=∠=2.(1) 如图1,若∠︒=90BAC ,猜想DB 与DC 的数量关系为 ; (2) 如图2,若∠︒=60BAC ,猜想DB 与DC 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若∠︒=αBAC ,请直接写出DB 与DC 的数量关系.A B C D E F G 图2 A B C D EF G 图1 P H AC D BG EF 图3A B C D E 图111 / 1229、(顺义二模)24.已知:如图,D 为线段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CD ⊥AB ,且CD=AB ,AE ⊥AB ,BF ⊥AB ,且AE=BD ,BF=AD .(1)如图1,当点D 恰是AB 的中点时,请你猜想并证明∠ACE 与∠BCF 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点D 不是AB 的中点时,你在(1)中所得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证明;(3)若∠ACB=α,直接写出∠ECF 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图1 图230、(西城二模)2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6,BC =8.动点P 从点A 开始沿折线AC -CB -BA 运动,点P 在AC ,CB ,BA 边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每秒3,4,5 个单位.直线l 从与AC 重合的位置开始,以每秒43个单位的速度沿CB 方向平行移动,即移动过程中保持l ∥AC ,且分别与CB ,AB 边交于E ,F 两点,点P 与直线l 同时出发,设运动的 时间为t 秒,当点P 第一次回到点A 时,点P 和直线l 同时停止运动.(1)当t = 5秒时,点P 走过的路径长为 ;当t = 秒时,点P 与点E 重合;(2)当点P 在AC 边上运动时,将△PEF 绕点E 逆时针旋转,使得点P 的对应点M 落在EF 上,点F 的对应点记为点N ,当EN ⊥AB 时,求t 的值; (3)当点P 在折线AC -CB -BA 上运动时,作点P 关于直线EF 的对称点,记为点Q .在点P 与直线l 运动的过程中,若形成的四边形PEQF 为菱形,请直接写出t 的值.31、(延庆二模)24. (1)如图1:在△ABC 中,FE DCBAF E D CB A12 / 12AB=AC ,当∠ABD =∠ACD=60°时,猜想AB 与BD+CD 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结果 ;(2)如图2:在△ABC 中,AB=AC ,当∠ABD =∠ACD=45°时,猜想AB 与BD+CD 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在△ABC 中,AB=AC ,当∠ABD =∠ACD=β(20°≤β≤70°)时,直接写出AB 与BD+CD 数量关系(用含β的式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