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教学流程一、故事激趣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畅所欲言)二、合作探究1、加法交换律(1)引出等式:师:早上3个,晚上4个,一天吃的是3+4=7个,早上4个,晚上3个,一天吃的是4+3=7个,它们的结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3+4=4+3 (学生齐读等式)(2)学生举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检查正误(3)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汇报(4)进行验证:你们的发现正确吗?请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例、观察、发现、验证,我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也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要定律。

板书课题。

(5)读书之悟:找出关键字。

(6)字母表示用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么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要求:独立写——组内展示——全班展示师: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齐读一遍)想一想:a、b可以是什么数?(所有数)(7)试一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300+600=()+()()+ 65=()+350+15 =()+()a+ 80 = 80 +()2、加法结合律两个数相加,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又能发现什么呢?请看大屏幕(1)出示例2,独立思考。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5篇)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5篇)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执教了《加法运算律》这节课,自己感觉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有点失败,首先对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没有理解透彻;其次在设计课时,过于贪多,以至于学生对于两个运算律的理解都不是很清晰,出现了课堂上老师过多的引导学生,让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变成了老师为主导,学生辅助的现象;第三,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加法交换律的探究时出现举例子单一时,我发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及时处理,选择了一带而过,这也是我后面所要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在对于本节课数学交流时,孟老师告诉我们备课之前应该熟悉教学用书中的教学目标与课本教材连接起来,并让我明白了,吃不透教材就会出现内容偏差的问题,而且孟老师的一句话也是我现在反思的关键,你有没有尝试先讲加法结合律,我给出的回答是没有,但是我开始是这样设计的,因为担心结合律中往往与交换律一起运用,所以放弃了这个设计;孟老师说上课不能害怕出错,这样教师本身是不能成长的,学生学起来也会很累。

数学交流后,自己深刻的认识了错误,却也演变成了后期的迷茫,甚至对自己的怀疑,在经过下午与方老师,菲菲,丽娟的分别对话中,我感觉我还需要深刻反思一下自己,找一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能一门心思的只考虑给自己设计的这节课找理由。

最后,也就是现在因为儿子的起夜让我瞬间顿悟了,原来问题出在了“逃避”这里,我只考虑到了我要先讲加法结合律学生会出现的问题,为了避免麻烦我选择了“逃避”,孟老师的那句:孩子出错很正常,如果能够很好的运用会成为很好的“活教材”,我自己也在这里捋教材,发现其实先讲加法结合律,思路也很明确了。

谢谢,各位老师的指导与交流,让我深刻认识了我本身的一个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的改进自己,让自己能够成长起来。

我相信再遇到困难也不会用“逃避”的心态面对,因为这真是害人害己,以上是我对今天“加法运算律”课授课的反思。

第二篇: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且孩子们刚学完四则运算,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识。

苏教版数学四下《加法运算律》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苏教版数学四下《加法运算律》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加法运算律》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加法运算定律这部分内容,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四则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发展学生灵活选择简便方法策略,同时是为后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有关简便计算做铺垫。

二、说学情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和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已经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问题。

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加法计算,对加法积累了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运算律的基础。

教材是从学生熟悉的跳绳、踢毽子等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独立解答。

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的方法,写成一个等式,初步感受运算律,然后通过学生举例发现规律,概括出相应的运算律。

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出运算律.教材在“想想做做”的练习巩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第3、4题注重让学生体验运算律简便的价值,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和铺垫。

三、说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

能力目标: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习惯。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属于理性的总结和概括,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

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加法的运算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四、说教法学法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学生的生活实际情景,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发现和归纳出运算律。

在学法上通过举例验证,讨论交流,学法迁移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并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课前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加法运算律(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加法运算律(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运算律,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用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2.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笔、教材、练习册。

2.学生准备:笔、本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利用短暂时间,询问学生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回忆出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2. 导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精彩的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相加和三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否相同?例如, 8+4 和4+8 结果是否相同?5+4+2 和 2+4+5 结果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共性,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3. 阐释结合实际例子,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律,分别讲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属性,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加法结合律: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加,可以从任一顺序起始,结果相同。

例如:(2+3)+4=2+(3+4)=9;(4+5+1)+3 = 4+(5+1+3) = (4+5)+(3+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顺序可以交换,结果相同。

例如:2+3=3+2=5;4+7=7+4=114. 实践设计精心实例,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

•练习一:小华背着一个书包,上面有4本书,他又拿了2本书,现在他一共有几本书?(答案:6)•练习二:桌子上有3个苹果,你家里有2个苹果,现在你手里有几个苹果?(答案:5)•练习三:李明用20元买了一支笔,用10元买了一个本子,现在他手里还有几元钱?(答案:70)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理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1.教学重点把握得当,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四年级《加法的运算定律》数学教后反思

四年级《加法的运算定律》数学教后反思

四年级《加法的运算定律》数学教后反思在四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加法运算规则。

在本次数学教学中,我计划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然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出现了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问题。

我意识到我在讲解加法运算的定律时,没有清晰地列出具体的目标,导致学生不清楚应该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

下次我应该提前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把它们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确保他们知道自己将要学习什么。

其次,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我主要依赖教科书和黑板,而忽略了其他可以增加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资源,如教学游戏和实物模型。

下次,我会多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创造更多情境和互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此外,我在教学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能力差异。

我主要使用口头讲解和书写演示,没有考虑到一些学生更喜欢视觉或动手的学习方式。

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对于加法的运算定律理解不深刻。

下次,我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示、实践练习和小组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此外,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设立足够的反馈机制。

我没有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也没有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这可能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失去动力。

下次,我会设置更多的检验和评价机制,例如小测验、课堂讨论和个别指导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

最后,教学时间的安排也是我需要反思的问题。

在本次教学中,我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供学生练习和巩固学习内容。

下次我会合理安排教学计划,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这次四年级《加法的运算定律》的数学教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下次我将更加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多样化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以及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滨海县实验小学丁中生【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6-58页例题,“想想做做”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游戏引入,探索新知。

谈话:同学们,你们以前用扑克牌玩过游戏吗?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用扑克牌算24点,今天,我们将用扑克牌来探索数学规律。

1、介绍游戏的规则2、相互汇报所列的算式3、根据学生所列的算式引导学生分类,得出类似于9+6二15、6+9二15 的算式。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师: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可以用怎样的符号连接这两道算式?9+6二6+9板书:1、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里9 和6相加。

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和都不变呢?2、猜想3、师生举例验证4、得出结论(1)语言表述,突出“变”和“不变”(2)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3)汇报(4)我们发现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5、小结:刚才我们从玩牌的游戏中,通过观察,引发出一个猜想, 然后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了结论,其实像这样在运算中,得到的规律很多,我们继续进行探索。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1、出示学生课间活动场景图2、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要求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也可以先求什么?3、根据学生回答得出:(18+17) +23=28+ (17+23)4、(1)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举例验证(3)得出结论(4)如果用a、b、c来表示这三个加数,你能把这个结论表示出来吗?(5)字母表示规律:(a+b) +c=a+ (b+c)二、加强比较,深入理解1、比较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2、辨别下列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82+0二0+82 47+ (30+8) = (47+30) +8(84+68) +32二84+ (68+32) 75+ (48+25) = (75+25) +48(重点讲解最后一个等式,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并用).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1、第一关:填一填,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三篇)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三篇)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总结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三篇)《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总结加法运算律的教学反思篇一1、通过观察、比拟和分析,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进展运算。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才能,进步学生解决问题的才能。

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正确运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课件。

1、开门见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算律”。

2、看:〔运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指什么?那今天我们要研究什么?3、想想,今天会研究哪一种运算的规律?为什么先研究加法?〔一年级先认识加法〕从几步计算研究?〔一步〕4、好,我们就从简单的入手,先研究简单的,再研究复杂的,好吗?〔一〕、研究加法交换律。

1、出示书本情境图引入。

仔细看图,你能提一个最简单的用加法计算的一步问题吗?预设:跳绳的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2、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怎样列式?28+17=45〔人〕17+28=45〔人〕17+23=40〔人〕23+17=40(人)观察第一组两个算式,你发现什么?引导板书:28+17=17+28那第二组两个算式呢?板书:17+23=23+173、引发猜测,举例验证。

问: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都不变呢?既然是猜测就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板书:猜测验证〕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举例验证猜测。

学生写等式。

交流算式,初步感知规律。

4、观察等式,发现规律。

问:观察这些等式,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小结: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5、引导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表达方式。

①老师提出:能不能用一个等式来表示我们发现的规律?同桌讨论。

汇报:预设1:我们用数字〔文字〕表示2:我们用符号表示3:我们用字母表示②比拟表示的不同方式,提出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规律比拟简洁。

出示板书:a+b=b+a指出:这样的规律就是加法交换律。

〔板书〕想一想,以前学习中什么地方用过它?引入:简单的研究过了,下面我们要研究略微复杂一点的,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问题呢?〔二〕研究加法结合律。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合作学习:根据课本主题图的信息,大家都提出了哪些数学问题?请大家交流一下,先来解决哪一个?红星小学要进行校园绿化,要从苗木基地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

学生汇报预设:(1)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多媒体展示问题(3)导入新课: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很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1)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课本。

二、合作探究(1)一共购进多少棵树苗?列算式:可以先算冬青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再算杨树和冬青、柳树一共的棵数。

(56+72)+28=128+28=156(棵)还可以先算柳树和杨树一共多少棵,再算冬青、杨树和柳树一共的棵数。

56+(72+28)=56+100=156(棵)对比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先计算柳树和杨树一共100棵,再用100去加56,算起来简单快捷。

(2)一共要购进多少棵花苗?列算式:可以先算月季和牡丹一共有多少棵,再算茶花和月季、牡丹一共的棵数。

(80+88)+112=168+112=280(棵)还可以先算牡丹和茶花一共多少棵,再算月季、牡丹和茶花一共的棵数。

80+(112+88)=80+200=280(棵)对比两种算法,第二种算法先计算牡丹和茶花一共200棵,再用200去加80,算起来简单快捷。

等号两边的算式完全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第一道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理解并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加法运算律的概念。

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3. 加法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加法运算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班有男生和女生,如果要计算我们班总共有多少人,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加法运算律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规律。

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并总结计算方法。

3. 讲解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加法运算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统计人数等。

3. 实践活动1.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讨论如何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加法运算律,如制作加法运算律的卡片游戏、设计加法运算律的实际应用场景等。

4.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 教师提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探究,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以及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的能力。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与反思

步追问: 什么 变 了?什 么不 变 ?( 导学生 抓住 不 引
变 的三层含 义分 析相 同点 , 实三个 数相 加 , 其 改变运 算顺 序 , 不变 。 和 ) () 4 概括规 律 ( ) 含 有字 母 的式 子 来 表 示 这个 规 律 ( 5用 a+b )
+C +( +C =a b )
律 的过 程 , 过对熟悉 的实际 问题 的解决 , 通 进行 比较
下 !
师 : 能 举 个 简 单 点 的?谁 能举 个 难 点 儿 的 ? 谁 谁 能举个 方便点 儿 的?你们能 不能 找到一个 反 面 的 例子, 不成 立 的?( 而且 在举 例 子 时 , 别 强 调我 们 特 要在充 分计算 的基 础 上说 出等 式 , 止学 生 形 式 化 防
1 出示学 生课 间 活动场 景 图 .
师: 加法 交换 律 、 结合 律 对 四个 数 相加 、 五个 数 相加适 用 吗?更 多 数相 加 呢? 由加 法交 换 律 、 法 加 结合 律 你还 能联想 到什 么?乘 法是 否也具 有这 样 的
运算 律 ?大 家的猜 想对不 对 呢?你 们课后 能像 这节
谁领 先 ?( 打成 平局 ) 为什 么?
学生 列 出算 式 9+ 7=1 、 6 7+9 6 =1 二 、 索加 法交换 律 探
并让学 生作解 释 说 明 : 你是 怎 样 表示 的?学 生 介 绍
自己的表示方 法 。 ( △+o =o +△甲数 +乙数 =乙数 +甲数 a +
bIb+a )
6 =口 +(5 7 8 +口 ) +★ +O =口 +( +口 )0+ △ 口 3
探 索 的欲望 。

6 7 —
的举 例)
和分 析 , 发现 并概括 出运算 律 。培养 归纳 、 推理 的能

加法运算律的优秀教案及反思

加法运算律的优秀教案及反思

加法运算律的优秀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探索加法运算律的优秀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理解和应用加法运算律的概念;2. 掌握加法运算律的具体内容和运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含义;2. 加法运算律的具体内容;3. 加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抽象概念;2. 将加法运算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

教学准备:1. 教师:教学课件、教学素材、教学工具;2. 学生:课本、练习册、笔和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示例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引入加法运算律(10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展示加法运算律的定义和具体内容,并结合简单的例子进行讲解。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找规律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加法运算律。

Step 3:巩固加法运算律(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正确的答案。

Step 4: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

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Step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要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2. 在引入加法运算律时,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在巩固和拓展应用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不同难度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

4. 在总结与反思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问题和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及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设计及课堂记录及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

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根据已知条件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活动2【导入】二、探索规律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提问:1、两个加数的位置有什么变化?2、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变化?3、我们可以把两个算式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生汇报,师板书。

(3)认真观察这些式子,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问: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78+64=______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探究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开展运用意识。

2、学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初步培养符号感和归纳、推理的才能。

3、在数学活动中,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运算律,并进展运算。

教学方法:主动探究法教学用具:挂图、卡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吗?玩什么?〔师生做游戏进入新课〕2、出示情景图,仔细看图,读懂图中的信息。

〔1〕同桌间说信息,提加法问题。

〔2〕展示学习成果〔师相机贴出问题卡〕〔3〕老师小结进入课题并板书:加法运算律二、探究加法交换律1、解决问题“跳绳的有多少人?”〔1〕学生自练,展示学习成果。

〔指两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展示〕〔2〕说说自己的发现。

〔同桌交流,展示〕〔3〕师小结并板书28+17=17+28〔4〕让学生举例〔自练〕展示老师相机板书2、讨论交流:A每组中的两个算式的异同。

B这几组算式是不是都具有这样的特点?C说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用自己的话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D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师生交流总结并板书〕Ea+b=b+a〔说说字母各表示什么?〕3、练习357+218〔计算并验算〕三、探究加法结合律〔1〕出示问题二“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己练习,师巡视指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上台板演〕〔2〕让学生观察比拟得出结果,师板书:〔28+17〕+23=28+〔17+23〕交流自己的发现〔3〕出示两组算式,观察并探究其中的规律。

用学习例1的方法总结出加法结合律,说说其中的字母及识字的含义。

四、稳固理解运算律卡片出示课后“想想做做”中的练习题〔自练,指名说〕〔同桌交流,展示〕五、总结进步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哪两个运算律?说说自己的收获。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

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1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运算律,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算,掌握运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教材呈现的是为校园绿化,从苗木基地购进树苗和花苗的情境。

通过学习,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探索加法运算律,理解并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正确的用字母来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发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水平、。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发展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并概括运算律【教学难点】概括加法的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并在实际问题中学会应用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你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学校决定在植树节期间从苗木基地购进一批树苗和花苗来进行绿化美化校园活动。

(课件出示信息)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学生所提有价值问题:(1)一共要购进多棵树苗?(板书)(2)一共要购进多棵花苗?(板书)【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植树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定向,明确探究目标。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一)探索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四章《加法运算》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加法运算的定义、加法运算律以及加法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概念,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2. 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的概念、运算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练习本、计算器、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实践情景,如小明去超市购物,购买了两件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出商品的总价,从而引出加法运算的概念。

2. 讲解:详细讲解加法运算的定义,以及加法运算的基本法则。

在此基础上,介绍加法运算律,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例题:28 + 65 = 65 + 28,解释加法运算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3 + 47 =(2)54 + 36 =(3)78 + 22 =4. 应用: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1)小华有50元,妈妈又给了他30元,他现在有多少元?(2)学校买了一批图书,第一批有100本,第二批有150本,一共有多少本?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的概念2. 加法运算的基本法则3. 加法运算律28 + 65 = 65 + 284. 实际问题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计算题:(1)13 + 27 =(2)45 + 55 =(3)89 + 11 =答案:40、100、1002. 应用题:(1)小刚有20元,爸爸给了他50元,他现在有多少元?(2)一个篮子有5个苹果,另一个篮子有8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70元、13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加法运算的概念、运算律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

《加法运算律》教案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加法运算》的第一节,详细内容包括加法运算的定义、加法运算律以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律,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3. 通过学习加法运算律,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重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小明购物找零的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

2. 探索加法运算律(15分钟)a. 让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定义。

b.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发现加法运算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步骤。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例题,巩固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律。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5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加法运算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b. 提问学生,激发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深入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加法运算律的定义2. 加法运算律的表示3. 例题及解答步骤4. 加法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23 + 456789 + 321小明有5元、10元、20元纸币各若干张,共320元,请问他各有多少张纸币?2. 答案:a. 579;1110b. 5元10张,10元10张,20元5张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律与其他运算律(如乘法运算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范文(通用9篇),欢迎大家分享。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1本单元是系统学习基础运算理论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有了大量加法、乘法交换或结合性的经验,是学习本单元知识的认知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也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1、重视规律发现的过程本节课的学习就开启了学生对四则运算规律的探究,发现一条规律并不难,但掌握发现规律的方法十分重要。

所以从学习加法交换律开始,就一直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总结--字母表示”,不断强化具体步骤,就教给学生一把发现规律奥妙的金钥匙。

2、重视直观演示的操作很多教师在教学规律课的时候仅仅只是局限在规律发现的过程,而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是把规律的发现建立在加法的本质上,通过线段图直观演示的操作,帮助学生发现和理解规律,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形成了基本模型。

3、充分激活已有经验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对加法进行了学习,今天就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展开研究。

数学的学习是在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从生活中的数学开始,逐步抽象到用字母来表示规律,让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的进行了质的飞跃。

《加法运算律》教学反思篇2加法运算定律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内容,是在加法及验算、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新知识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都有相应的认知基础,学了本节的新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入认识原来学过的知识和方法。

在之前的教学中,运算定律都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定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叙述所发现的规律。

我认为这样做学生固然能够掌握运算规律,但并没有从本质上真正理解规律。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案
课后反思:
本节的内容较多,在教学中采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去获取新知。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但在课后的分析和思考中,我认为还要做好下面几方面。

1、课前引入,可以设计一些计算竞赛(利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计算较快的式题),比比谁最快,从而达到激趣引入的效果。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规律之前,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

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实践)才发觉和不变。

这样就能加深理解,符合认知的规律。

3、本节课学生的训练时间较少。

数学课堂要以训练为主线,动手、动口、动脑等训练应贯穿整个课堂。

4、课堂小结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目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学,有何用等等。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在本次教学中,我着重教授了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反思。

引导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我在教学开始时,首先给学生清晰地解释了加法运算律的含义。

我确保学生明白加法运算律是指在进行加法运算时,可以改变加法式子中数的顺序而不改变结果的原理。

我使用简明的语言和直观的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个概念。

提供实际问题的应用:为了帮助学生将加法运算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我准备了一系列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

我让学生通过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这些问题。

这样的实际应用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供适当的引导,让他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加法运算律。

我避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帮助他们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强调应用的实用性:我重点强调加法运算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我通过具体例子解释,让学生明白加法运算律在计算购物金额、分配物品数量等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这种实际性的强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给予及时反馈和巩固训练: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如果学生出现错误,我会纠正他们的错误,并解释
正确的做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法运算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滨海县实验小学丁中生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6-58页例题,“想想做做”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加法运算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受到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探索新知。

谈话:同学们,你们以前用扑克牌玩过游戏吗?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曾经用扑克牌算24点,今天,我们将用扑克牌来探索数学规律。

1、介绍游戏的规则
2、相互汇报所列的算式
3、根据学生所列的算式引导学生分类,得出类似于
9+6=15 、 6+9=15的算式。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师:这两道算式的结果怎么样?我们可以用怎样的符号连接这两道算式?
9+6=6+9
板书:
1、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里9和6相加。

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是不是所有的两个数相加,和都不变呢?
2、猜想
3、师生举例验证
4、得出结论
(1)语言表述,突出“变”和“不变”
(2)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
(3)汇报
(4)我们发现的规律可以写成a+b=b+a
5、小结:刚才我们从玩牌的游戏中,通过观察,引发出一个猜想,然后通过大量的举例验证了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了结论,其实像这样在运算中,得到的规律很多,我们继续进行探索。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出示学生课间活动场景图
2、根据图中所给的信息,你能求出参加活动一共有多少人吗?要求这个问题,可以先求出什么?也可以先求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得出:(18+17)+23=28+(17+23)
4、(1)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2)举例验证
(3)得出结论
(4)如果用a、b、c来表示这三个加数,你能把这个结论表示出来吗?
(5)字母表示规律:(a+b)+c=a+(b+c)
二、加强比较,深入理解
1、比较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异同?
2、辨别下列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82+0=0+82 47+(30+8)=(47+30)+8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重点讲解最后一个等式,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并用).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第一关:填一填,在囗里填上合适的数。

96+35=35+囗 204+57=囗+54
(45+36)+64=45+(囗+囗) 560+(140+70)=(560+囗)+囗2、第二关:根据运算律,说说老鼠遮住了什么数?
囗+(54+28)=(46+54)+囗
囗+(36+17)=(27+73)+囗
囗+(囗+24)=(56+44)+囗
问:你喜欢算左边的算式,还是右边的算式?为什么?
3、第三关:(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38+76+24 (88+45)+12
38+(76+24) 45+(88+12)
(2)、根据刚才的经验,你觉得要使左边简便,可填什么数?
要使右边简便,可填什么数?
54+(27+囗)=(54+囗)+27
四、全课总结
1、谈话:好了,同学们非常不错,已经顺利地闯过了关,在这里,老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为了奖励大家,送给你们三个成词语:梦想、智慧、耕耘。

2、大家在这节课中,一定有很多的感受和收获,谈看看!
【教学反思】:
有幸参加市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教学研讨活动,并执教研讨课《运算律》,反思自己教学过程,有自认为满意的环节,也有不妥的地方。

一、谨慎地对待教材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问题情境、有趣的数学游戏,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愿望。

所以我一改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利用玩扑克游戏的方法,引导学
生分类,得出类似于9+6=15 、 6+9=15 这样的算式。

在学生自然过渡到本节课要探究的数贯穿数学分类的思想,积极的游戏中,
学规律。

二、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教材在引导学生探索“加法交换律”时,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具体丰富的实例,运用不完全归纳法。

总结出加法交换律。

本节课我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主要是渗透观察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学习方法。

在学生得出两道等式的基础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照样子写具有这种特征的算式,验证是否相等。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完成这一任务,并不困难。

但验证的方法,留于形式,在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后,我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全面的举例来验证,同时,我适时提出“会不会有一道算式,具有这种特征,但结果不相等呢?”这一问题。

让学生初步体会可从是否能举出反例的角度,检验某一规律的普遍性。

面对丰富的实例,我能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达这种规律,既提升学生对加法交换律的认识,又发展了学生的符号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

在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有了明确的认识时,出现统一的字母公式,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的简洁与严谨。

三、诱发悬忘的结尾
“起句当如爆竹,聚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一堂好课,应当设计好课堂结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

本节课的结尾,在学生顺利闯关成功后,适时送给学生三个词语:“梦想、
智慧、耕耘。

”意在数学这广阔的空间,只要拥有一个梦想,凭借智慧的头脑,辛勤耕耘,一定会走向成功,收获明天。

这样既肯定了学生的收获,又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