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中国古代历史的科学家和学者
中国古代历史的科学家和学者中国古代历史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卓越的科学成就而闻名于世。
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通过他们的研究和贡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著名的中国古代科学家和学者,介绍他们的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1. 杨广之 - 数学家杨广之是唐代的一位杰出数学家,他著有《九章算术》一书,该书成为后来数百年里最重要的数学教材。
《九章算术》涵盖了算术、代数、几何和应用数学的各个方面,对后世的数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2. 郭守敬 - 天文学家郭守敬是明代的一位著名天文学家,他精通天文学和数学,并发明了许多精确的天文仪器。
他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台精确测量时间的机械钟——水运动天文钟。
这项发明对于天文观测和导航都具有重要意义。
3. 程颐 - 哲学家程颐是宋代的一位重要哲学家,他是朱熹之后宋代理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著作《二程集》和《四书集注》,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程颐提出的“格物致知”思想被后来的学者广泛接受,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思想观念之一。
4. 沈括 - 科学家沈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和文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学、地质学和农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梦溪笔谈》详细记录了他的科学观察和研究结果,对于后世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5. 程明道 - 医学家程明道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医学家,他的著作《明堂绳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国医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些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的努力和贡献,中国古代历史在科学、数学、哲学和医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们的研究和理论对于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精神和智慧将继续激励和启发着今天的科学家和学者,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些杰出的科学家和学者,包括杨广之、郭守敬、程颐、沈括和程明道。
古代中国的历史科学家有哪些
古代中国的历史科学家有哪些中国历史悠久,古代中国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科学家,他们为推动历史学、地理学、天文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古代中国的历史科学家的简介。
1. 司马迁(前145年-前86年)司马迁是中国历史学家中最著名的一位,他是《史记》的作者。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历史研究有着巨大影响。
司马迁的学术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著作上,同时也彰显在他总结历史经验、提出历史理论和方法方面。
2. 列福宁(中国唐代)列福宁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在唐朝的时期主持编纂了《大唐西域记》。
这本书记录了唐代与西域地区的贸易、政治和文化交流,对于后世研究唐朝西域关系以及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很高的价值。
列福宁的工作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并为后来的地理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 李时中(中国唐代)李时中是一位著名的天文学家,被誉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以观测和研究天体运行的规律为主要内容,编撰了《律历志》和《天元历》,对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李时中的工作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基础,并且也为中国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卢植(156年-218年)卢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千金方》的作者。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医药方剂的制作方法,对于古代中国的医学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卢植的工作不仅在医药领域有所贡献,同时也推动了古代中国的医学发展。
5. 葛洪(283年-343年)葛洪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和医学家,他主要从事研究自然物质和传统医学。
他的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抱朴子》中,这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他对方术、阴阳五行、药物等方面的研究。
葛洪的贡献不仅在古代中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在后世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以上是古代中国的一些著名历史科学家的介绍。
通过他们的贡献和努力,中国的历史、地理、天文和医学等学科得以发展和进步,为后代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
中国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科学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
1. 神农氏
神农氏被誉为中国农业的祖师,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位农学家和草药学家。
他发明了农具和耕作方法,并研究了不少农作物和草药的性质和用途,对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 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先驱之一。
他强调实践与观察,提倡对自然现象的研究。
他的学说对后来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张衡
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发明家。
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和浑天仪,用以观测天象和地震。
他的研究对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地理学有重要意义,并对后来的科学仪器研究起到了启发作用。
4. 郭守敬
郭守敬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他研究了宋朝时的星象,并进行了准确的天文观测和计算。
他提出的一些天文学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古代和现代天文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 王守仁
王守仁是明代一位思想家、军事家和科学家。
他研究了气象学和地理学,并提出了一些关于天气、地质和生态等方面的学说。
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环境科学的研究都有一定影响。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贡献不仅对中国古代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科学家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科学家通天知地张衡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字平子。
公元78年(汉章帝建初三年)出生于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张衡的祖父张堪是地主官吏,曾任蜀郡太守和渔阳(今河北省冀县一带)太守。
张堪为官清廉,在当时贪污盛行的官场中,他不象别的官僚那样搜刮民财,因而也没有什么积蓄。
张氏家族在当时的南阳是著名的大族。
他少年时代熟读经书,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经书束缚住思想。
公元94年(汉和帝永元六年)张衡离家出外求学,他到当时最繁华的学术文化中心长安(今西安),在三年内游览了名山大川,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政治经济情况。
后来又到洛阳,到处寻师访友,刻苦学习。
公元100年起张衡先后任各种官职,到公元115年(元初二年)任太史令(掌管历法,观测天文、气象等的官职)。
公元121年(汉安帝建光元年)张衡调任公车司马令。
公元126年(汉顺帝永建元年)他又调回,再次任太史令。
这一时期内他创制了地动仪。
公元139年张衡逝世。
张衡的家世可追溯到春秋时晋国的大夫张老,他的祖父也曾做过蜀郡的太守,但到了他父亲时就没落,所以张衡小时候家中的经济状况不太好,不过他仍能努力向学,十八岁时游历到洛阳太学研习,二十三岁时故乡担任太守主簿。
事实上,张衡并无意仕进,认为有时间不如用来做学问,因此一直推拒朝廷得征召,后来因为母亲的鼓励,于三十四岁时,才到京城任职郎中。
因研读西汉杨雄所著《太玄经》,开始对天文、科学技术的研究产生高度的兴趣。
皇帝知道了他的研究,于是任命他为太史令,负责掌管天文、历法、气象与地震的观测与纪录,这正是能发挥所长的职务。
在太史令任内,张衡有许多杰出的成就,他精通天文历法,大大增加所观察到的恒星数到2500多个(肉眼可见的恒星约6000多个,在同一地点能观测到的不超过3000多个);制作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又称浑象)和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地动仪以及侯风仪(类似风向鸡)、瑞轮?荚(自动的日历,以失传)、记里鼓车、指南车等多项器具;着有《灵宪》,将前人有关天文的学说,做有系统的整理与归纳,这篇文章中已能以光的直进解释日、月食的成因;并将他自己研究浑天仪的心得,写成《浑天仪图注》。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中国古代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和他们的发明,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1.蔡伦:他是中国汉代的一位发明家,发明了造纸术,被认为是造纸的鼻祖。
2.墨子:他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和科学家,提出了完整的宇宙论,对数学、声学、光学等领域都有重大贡献。
3.甘德:他是中国汉代的天文学家,发现了木卫三,并绘制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4.石申:他是中国汉代的天文学家,系统地观察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发现其出没规律,记录名字,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对四分历的完善和系统化有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一)蔡伦,字敬仲,是东汉时期桂阳郡人,他是中国最早的一位发明家和科学家。
蔡伦的主要科技成就包括改进造纸工艺,他是首次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这些便宜的原料来制造纸张的人。
这项创新的发明被称为“蔡侯纸”,对全人类的书写和记录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蔡伦的成就不仅在于他的发明,他还是中国历史上因为科技发明而被封侯的第一人。
他对造纸术的改进无疑大大提升了纸张质量和生产效率。
尽管蔡伦在去世后没有留下子嗣,但他的发明成果使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中国古代科学家及其成就(二)墨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工程师、军事家、诗人。
他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的贡献极为重要,被誉为“科圣”,也被西方人尊称为“东方的亚里士多德”。
墨子的科学成就主要集中在物理学方面。
他最早提出了力的概念,明确表述为"力,刑(形)之所以奋也"。
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具有明显的一致性。
此外,墨子在光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重要,并受到现代学者的高度赞誉。
他首次发现了光影成像和光线直射的原理,并详细解释了小孔成像的现象。
同时,墨子对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成像原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墨子还对杠杆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是力学领域的一大发现。
而在数学方面,墨子的贡献同样显著,《墨经》给出了一系列算学与几何学命题与定义,代表了先秦时期最高的数学理性思维水平。
我国古代著名的八个科学家的主要贡献
我国古代著名的八个科学家的主要贡献古代中国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在不同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以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八位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1. 支点支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几何学领域,提出并发展了数学中的比例和相似理论。
支点通过研究三角形与比例的关系,创造了推算和测量方法,奠定了几何学的基础。
2. 石田榜石田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声学和光学。
他发现了声音的传导和反射规律,并提出了声学中的共鸣理论。
此外,他还探索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对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迦陵迦陵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医药学领域。
他通过广泛收集和研究草药,发现了许多有益的药物并制定了使用方法。
他还总结了许多疾病的治疗经验,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对古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 张衡张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天文学和地理学领域。
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够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称为地动仪。
此外,他还研究了星象、日食和地理测量,并发展了地理仪器和观测方法,推动了天文学和地理学的进步。
5. 应劭应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地理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面。
应劭编纂了《风土记》一书,系统地记录了中国各地的地理特征和社会情况。
他对地理的描述准确,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历史地理的了解,对后世的地理和历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6. 刘表刘表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数学领域。
刘表发展了古代数学中的代数学,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方程和等式的方法和规则。
他的著作《乘法释方》对后世的数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为后来数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发。
7. 管子管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主要贡献是在哲学和思想领域。
管子提出了许多创新和独特的思想,包括法治、天人合一、阐述人的行为道德等。
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源头。
中国古代科学家
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祖冲之,沈括,刘徽,李时珍当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童第周,茅以升,袁隆平,张青莲,李四光,郑阵铎,李方训外国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爱迪生,普郎克,麦克斯韦,居里夫人,孟德尔,富兰克林,诺贝尔,开普勒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
中国古代科学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科学家有哪些
中国古代科学家,除了鲁班、张衡、蔡伦、毕升、李时珍、沈括、郭守敬、祖冲之,还有:
1、天文:袁天罡、僧一行、郭守敬、苏颂、梅文鼎、李淳风;
2、医学:葛洪、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王清任;
3、数学:刘徽、梅文鼎,李淳风、刘洪;
4、地理:裴秀、郦道元、徐霞客、王士性;
5、科普类(综合型):沈拓、宋应星;
6、发明家:墨子、诸葛亮;
7、农学家:贾思勰、王祯。
8、棉纺织专家:黄道婆。
扩展资料:
1、黄道婆(1245 ~1330年),又名黄婆或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人。
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
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
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2、刘洪(约公元129~210),字元卓,东汉泰山郡蒙阴县(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人,东汉鲁王刘兴后裔,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珠算发明者和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发现者,被后世尊为“算圣”。
公元190年成功地发明了“正负数珠算”,因此被后人尊为“珠算”的早期奠基人、珠算之父。
中国古代科学家
。
,中国古代科学家:张衡,祖冲之,沈括,刘徽,李时珍当代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邓稼先,童第周,茅以升,袁隆平,张青莲,李四光,郑阵铎,李方训 外国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爱迪生,普郎克,麦克斯韦,居里夫人,孟德尔,富兰克林,诺 贝尔,开普勒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 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 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 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 将小行星 1802 命名为 “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 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 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 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 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 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 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 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 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 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 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 械制造家。
中国科学家简短小故事
关于中国古代科学家的简短故事有:李时珍、张衡、葛洪、祖冲之、鲁班等。
1、李时珍:李时珍在行医当中,发现当时的本草书收药不全,名称混乱,多有谬误。
于是下决心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
通过27年的埋头苦干,终于在61岁时写成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
该书不仅对我国古代本草学作了一次历史性总结,也将以前的化学知识予以系统化,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认识水平。
2、张衡:张衡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地动仪”(公元132年),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在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公元117年),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
3、葛洪:在我国历史上研究炼丹术的人中,最著名的是晋朝葛洪(约281-361)。
他博览群书,对经书、史书、医书、百家之言等都认真学习研究。
他一生对炼丹感兴趣。
虽做过“关内侯”的官,但最终还是辞官,专事炼丹、制药,兼做医生。
他长期远离尘世,从事炼丹研究,了解了许多化合物如铜青(硫酸铜)、矾石(明矾)、密陀僧(氧化铅)的性质,并进行包括炼丹、炼汞等在内的许多化学转变的研究。
4、祖冲之:祖冲之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他得出的结论比外国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早了一千多年。
5、鲁班:鲁班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
在军事科学方面,鲁班发明了云梯、钩钜及其它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
在机械方面,鲁班很早就被称为机械圣人。
此外,还有很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中国历史上科学家盘点
中国历史上科学家1、鲁班(春秋)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如今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2、墨翟(春秋)鲁班和墨翟是同时期的巨匠,也是天生的对手;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家弟子不仅战斗力极强,而且头脑也极为聪明,是各国君王抢夺的“核心战略物资”,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领先整个世界至少数个世纪以上。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3、石申(战国)石申是战国中期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著有《天文》八卷、《浑天图》等。
《天文》八卷与甘德的《星占》八卷,合称《甘石星经》;《甘石星经》在中国和世界天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如今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就有一座是以石申的名字命名的,以表彰他对天文学的贡献。
4、洛下闳(西汉)洛下闳是西汉时期的一个民间天文学家,他制做了一个圆球形状的浑天仪,用来演示天象。
洛下闳的浑天仪尽管还很简单,但它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浑天仪,比西方天文学家太谷氏的同样发明要早三百年。
还与唐都、司马迁、鲜于妄人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
5、张衡(东汉)张衡是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但他同时也是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堪称中国的达·芬奇;张衡在天文学方面著有《灵宪》、《浑仪图注》等,数学著作有《算罔论》。
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被后人誉为“木圣”,在月球背面也有一个叫都张衡的环形山。
6、丁缓(东汉)丁缓是东汉时期的发明家,为常满灯,七龙五凤,难以芙蓉莲藕之奇,又作卧褥香炉,一名被中香炉,本出房风,其法后绝,至缓始更为之。
设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可置之被褥中,故以为名。
又作九层博山香炉,镂为奇禽怪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又作七轮扇,七轮大皆径尺,递相连续,一人运之,满堂寒颤。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与发明家
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与发明家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着众多杰出的科学家和发明家,他们的贡献不仅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世界科学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的成就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数学、天文学、医学、农学、物理学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科学家与发明家,探索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一、张衡——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与地理学家在中国古代科学史上,张衡被誉为“天下第一天文家”。
他生活在东汉时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
张衡最为人所熟知的是他的地动仪和浑天仪,这些仪器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天文观测和地理测量。
他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器之一,通过测量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方向,可以判断地震的发生地点和规模。
而浑天仪则是一种测量星体位置和运动的仪器,为后来的天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二、神农——中国古代农学家与草药学家神农是中国古代农学与草药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被尊称为“农业之神”,传说中他亲自耕种,发现了许多农作物的种植方法,并研究了大量的草药。
神农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对农业和草药的研究,还在于他的实践精神和观察力。
他通过不断试验和观察,总结出了许多有关农作物生长和疾病防治的经验,为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杨辉——中国古代数学家与数论家杨辉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与“杨辉三角”密不可分。
杨辉三角是一种数学图形,由数字排列而成,具有许多有趣的性质和应用。
杨辉通过研究数列和组合数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的研究成果,还在于他的教育工作。
杨辉曾任教于当时的国子监,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为中国古代数学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华佗——中国古代医学家与外科学家华佗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的一位巨擘,被誉为“外科圣手”。
他生活在东汉时期,是一位卓越的医生和外科学家。
华佗的医术高超,善于手术和药物治疗,被誉为“神医”。
他在外科手术方面有很多创新,如开腹取石、疮痍缝合等等。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家的故事中国古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人类的科技发展贡献了重要的智慧和经验。
以下是其中一些令人瞩目的科学家及其故事。
### 1. 神奇的神农氏在中国古代,神农氏被尊奉为农业之神,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草药学家。
据传,神农氏亲自尝试各种植物,发现了许多有益于人体的草药。
他编制了一部名为《神农本草经》的著作,系统地总结了数百种草药的性质和用途,为后世的医药学奠定了基础。
### 2. 大成至圣孔子的自然观察尽管孔子更为人们熟知的是他的哲学思想,但他也对自然界进行了深入观察。
孔子注重观察天文现象,研究季节变化,提出了许多与天文、气象相关的观点。
他的这些自然观察为后来的天文学和气象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3. 钟表之巨擘——张衡张衡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博学多才的科学家,他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成就之一是他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浑天仪"。
此外,张衡还在机械工程和水利学方面有着深刻的研究,他的贡献使得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达到了巅峰。
### 4. 数学之光——祖冲之祖冲之是中国古代数学领域的巨擘,他在数学上的贡献为后来的数学家奠定了基础。
祖冲之提出并证明了勾股定理,创立了中国数学中的“天元术”,为解决二次方程提供了方法。
他的数学成就不仅在中国传世千年,也对世界数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 5. 医学泰斗——华佗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医学泰斗。
他在医学领域有着卓越的造诣,对解剖学和药物学有深入研究。
华佗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至今仍被奉为经典,他的医学理念和治疗方法影响了千百年的医学实践。
### 6. 天文奇才——张衡张衡不仅在地震仪上有所成就,他还是一位卓越的天文学家。
他提出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理论,对恒星的运动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张衡的天文学成就为古代中国的天文科学树立了榜样。
### 结语这些中国古代科学家以他们的智慧、勤奋和创造力,为中国古代的科技繁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邓稼先(通用16篇)
邓稼先(通用16篇)邓稼先篇1杨振宁自读提示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阅读课文,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积累下列词语:可歌可泣家喻户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从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完,小学和中学以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
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
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盘点古代科技名人
盘点古代科技名人
1. 张衡:东汉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他发明地动仪、改进浑天仪,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
2. 蔡伦:东汉时期发明家,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更加细腻、白净、坚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和产量,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
4. 毕昇:北宋发明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为书籍的广泛传播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5. 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他修订新历法,历经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这些古代科技名人的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贡献为中国古代科技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钻研科学的人物
古代钻研科学的人物
古代钻研科学的人物有很多,其中一些最著名的包括:
1. 中国古代的张衡:他是东汉时期的一位科学家和发明家,最著名的贡献是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一种可以预测天文现象的仪器。
2.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是古希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发明了很多机械和工程设备,包括杠杆、滑轮、水螺旋和阿基米德螺旋等。
3. 古代印度的阿耶尔巴塔:他是印度数学和天文学的著名学者,发表了很多关于数学和天文学的著作,如《数学的经典》和《天文学的经典》等。
4. 古埃及的伊姆荷特普:他是古埃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是一位医生和数学家,发现了三角形的定理和勾股定理。
这些古代的科学家们为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很多宝贵的
贡献和启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 1 -。
中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中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发明家鲁班,姓公输,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李冰,人名,在中国较为普遍出现。
当代主要指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另外也有,如艺术家、主持人、教授、主持人、企业家、政府官员等同名名人。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
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
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另有同名演员、运动员等。
曾公亮(998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
喻皓(生卒年不详)工人建筑师。
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
北宋初年,曾当过都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晚年写成《木经》三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木结构建筑的手册,可惜后来失传了。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
北宋著名科学家。
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
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
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中国古代的十大科学家
关于古代科学家的资料中国古代十大科学家1、张衡(公元78—139 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2、张仲景(公元150 —219 )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 医圣" ,奉" 伤寒" 、" 金匮" 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 四大经典" ,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 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 道经千载更光辉".3、祖冲之(429 -500 ),字文远,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
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将圆周率(л)值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即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
他提出约率22/7 和密率3 55 /113 ,这一密率值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所以有人主张叫它“祖率”。
他编制的《大明历》,第一次将“岁差”引进历法。
我国古代五位杰出科学家,第五位堪称东方达芬奇,绝世天才!
我国古代五位杰出科学家,第五位堪称东方达芬奇,绝世天才!说到天才的科学家,大多数人脑海里首先跳出的是西方人,比如伽利略、牛顿、高斯等等。
其实在我国古代,也出现过一些天才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涉猎,可以说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那时候没有科学家这一称呼,不过他们的确是不折不扣的科学家。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前辈吧!其中第五位——沈括,乃是我国古代,无人能出其右的绝世天才。
一、张衡张衡(78~139),我国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建筑师、文学大师等等,几乎是古代的一位全才,被誉为"木圣"。
在数学上,张衡留有著作《算罔论》,天文学上留有《灵宪》、《浑仪图注》,另外文学诗集传下来的著作也有数十卷。
张衡还有很多发明,比如地动仪、指南车、混天仪等等。
在天文学上,张衡掌握了月蚀的原因,并能正确预测昼夜交替和季节交替的准确时间,给历法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二、祖冲之祖冲之(429~500),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发明家。
祖冲之最为人熟知的成果,是利用割圆术计算到24576边形,把圆周率精确到了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该成就历经1000多年,才被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打破。
祖冲之的天文学成就更大,他对金、木、水、火、土各行星的周期,给出了准确的推算,他编制的《大明历》直到南宋为止,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三、郭守敬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郭守敬从小勤奋好学,动手能力非常强。
数学方面,郭守敬发明了三次差内插法,解决了天文学上数值计算的难题。
他利用光学原理,发明和改进前辈观察天文现象的工具,比如简仪、立运仪、高表、浑天象、玲珑仪、候极仪、仰仪、证理仪、窥几、景符、日月食仪以及星晷定时仪等等,把中国古代的实用技术,发展到了极致。
郭守敬还是一位杰出的水利工程师,西夏治水,大都治水都是他主导的。
七年级语文《邓稼先》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奥本海默随意打断别人报告
作用:突出奥本海默的“锋芒毕露”,与下文邓稼先的“从 不骄人”形成鲜明对比。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
国籍(异) 职务(同) 功劳(同) 学术水平(同) 文化背景(异)
性格为人(异)
奥本海默 美国
邓稼先 中国
原子弹设计领导人 本国原子弹工程成功的功臣
相当
美国文化
几段话,总体评价了邓稼先,饱含作者对挚友的深情。
整体探究
课文写了关于邓稼先的哪些事例?
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在这只有的28年间,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邓稼先写信向作者澄清谣言 ⑦1982年,邓稼先做核武器试验遇到危险时表示“我不能走”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作, 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高尚人格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 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⑥邓稼先写信向作者澄清谣言
⑦ 1982年,邓稼先做核武器试验遇到危险时 表示“我不能走”
人格魅力 卓越才能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
无私无畏
理清文章的结构
1 历史背景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 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一、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奠基 风餐露宿 锋芒必露 当之无愧 B.选聘 至死不懈 截然不同 含辛如苦 C.萦绕 马革裹尸 铤而走险 风尘仆仆 D.孕育 死而后己 汗马功劳 篷断草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鲜为人知的科学家、发明家鲁班,姓公输,名般。
又称公输子、公输盘、班输、鲁般。
鲁国人(都城山东曲阜,故里山东滕州),“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
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
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
李冰,人名,在中国较为普遍出现。
当代主要指战国时期水利家李冰,他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另外也有,如艺术家、主持人、教授、主持人、企业家、政府官员等同名名人。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
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
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另有同名演员、运动员等。
曾公亮(998年-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
喻皓(生卒年不详)工人建筑师。
生活在(五代末北宋初)浙江杭州一带。
北宋初年,曾当过都匠(掌管设计、施工的木工),尤其擅长建筑多层的宝塔和楼阁,晚年写成《木经》三卷,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木结构建筑的手册,可惜后来失传了。
苏颂(1020~1101)字子容,泉州(今福建)南安人。
北宋著名科学家。
他主持创制了当时先进的天文钟之一———水运仪象台,能表示天象,又能计时。
苏颂所著《新仪象法要》,详细地介绍了水运仪象台的构造,欧洲人认为他是现代天文钟的祖先。
贾宪北宋数学家,创制“贾宪三角”。
他最著名的数学成就,是创制了一幅数字图式,即“开方作法本源图”,实际上是一个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定理系数表,被称为中国的帕斯卡三角形。
钱乙(1032~1113)祖籍浙江,后到郓州(今山东省东平县)定居。
其著作《小儿药证真诀》是中国最早的儿科学专著,被视为中医儿科学的经典著作,钱乙被后人视为“儿科之圣”、“儿科鼻祖”。
卫朴北宋天文学家,淮南楚州人。
平民出身,因用功过度而致双目失明。
他主持编纂的颇有影响的《奉元历》,在中国天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公元1075年他又主持修订《奉元历》,使之更趋完善。
宋慈(1186~1249)字惠斧,福建建阳人。
南宋杰出的法医学家,长期担任司法方面的官职。
著有《洗冤集录》,比西方法医学专著要早350多年,可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权威著作。
《洗冤集录》被译成日、英、德、法、荷等多国文字。
秦九韶(1202~1261)南宋普州(今四川)人,杰出数学家。
他仿照“九章算术”写成《数书九章》,提出了高次方程的解法,比西方早800多年。
秦九韶是中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数书九章》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高峰。
郭守敬(1231~1316)元朝著名的科学家、天文水利学家。
他制造了10多种天文仪器,对天象进行观察和精密推算。
所编“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300年,是我国一位有多方面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赵友钦(1279~1368)宋元天算物理学家。
著有科学著作《革象新书》。
这本书有一篇名为《小罅光景》的文章,罅就是小孔或狭缝。
赵友钦做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小孔成像规律,以及由此引申的物理现象。
徐寿(1818~1884)清代科学家,精于数学和工程技术,与同时代科学家华蘅芳共同制造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又制成木壳轮船“黄鹄”号,这是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项新成就。
1871年徐寿翻译出版了《化学监源》等6部书。
杨岫(无图片)(1699~?)清代著名农学家。
字双山,陕西兴平县桑家镇人。
他对种桑养蚕有深入研究,写有《豳凤广义》和《蚕政摘要》两本养蚕的书,从种桑到缫丝纺织,都有详细叙述和总结,对研究种桑养蚕技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蔡伦蔡伦(?——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今湖南郴州市)。
汉和帝时,蔡伦入宫做皇帝的侍从,后来升任“尚方令”,负责管理皇室工场,监造各种器械。
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ts'ailun)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晶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洛阳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
纸是们可敬的蔡伦发明的,真可谓“纸的父亲”。
毕升毕升(1000-1051)中国古代发明家。
北宋布衣,淮南路蕲州蕲水县直河乡(今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
初为印刷铺工人,专事手工印刷。
他在印刷实践中,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年),平民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这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所作出的又一伟大贡献。
祖冲之祖冲之(公元429年—公元500年)是国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
南北朝时期人,汉族人,字文远。
生于未文帝元嘉六年,卒于齐昏侯永元二年。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先世迁入江南,祖父掌管土木建筑,父亲学识渊博。
祖冲之从小接受家传的科学知识。
青年时进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活动。
一生先后任过南徐州(今镇江市)从事史、公府参军、娄县(今昆山县东北)令、谒者仆射、长水校尉等官职。
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
沈括沈括(公元1031~1095年),沈括,历史人物名,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在天文学方面,沈括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曾经制造过我国古代观测天文的主要仪器——浑天仪。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张仲景(公元150—219)名机,东汉南阳郡涅阳人(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系统地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精华,根据自己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著《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后世医学者称张仲景为"医圣",奉"伤寒"、"金匮"为医经(唐宋以后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中医"四大经典",张仲景一人就完成了两部。
他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祖国医学伟大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从而使中华民族的医学独具特色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张仲景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学说哺育了世代名医,至今依然是"道经千载更光辉".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字善长。
范阳(今河北涿县)人。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古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他参阅了437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
孙思邈(581-682年享年101岁)是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
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他刻苦好学,坚持行医,为民间治病。
他有高尚的医德,主张行医不应有贪求财物的私念,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要一视同仁。
70多岁时写成杰出的医学著作《备急千金要方》。
后来又感到《千金要方》不够完善,又在百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千金翼方》一书。
由于他在中医中药方面的重大贡献,后世尊之为“药王”。
李时珍(1518-1593)明代医学家和药学家。
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
他研究药学,重视临床实践。
长期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走遍大江南北,收集大量民间单方,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系统地整理了我国16世纪以前丰富的医药学遗产,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本草纲目》。
该著作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
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
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谥文定。
上海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明末著名的科学家,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终生从事研究天文、历法、水利、测量、数学、农学,较早接触并容纳西方文化,有《农政全书入《崇祯历书》和《几何原本》等著译,可谓我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
宋应星(公元1587—约1666年),字长庚,南昌奉新北乡(今宋埠乡)人。
中国明朝著名科学家、诗人。
着有《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共有上、中、下3卷,分为乃粒(粮食作物耕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彰施(染色)、五金、冶铸、锤锻、陶埏(陶瓷)、燔石(煤、石灰、矾石、硫黄、砒石)、杀青(造纸)、丹青(颜料与墨)、舟车、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部分,并附有123幅图画。
此书几乎论述了工农业所有部门的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对研究明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欧洲学者称为“技术的百科全书”。
钱学森(以下23位是两弹一星功勋)简介2007-02-15 18:231911年12月11日生,浙江杭州人,1959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学位。
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在美学习研究期间,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
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