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位移法中“典型方程、转角位移方程”的观点进行弯矩分配的解释
转角位移方程
转角位移方程
转角位移方程是一种物理学原理,它能够更有效地描述物体的变动轨迹。
它是由法国物理学家拉瓦锡(LavalVignac)于1776年发明的。
该方程式在曲线求解、向量分析以及机械动作领域服务于科学家。
转角位移公式可以用于描述以点A和B为支点的曲线轨迹,其具体形式是:
V= r [(1-cosα) + (α-sinα)]
其中,V是曲线沿着点A到点B移动的位移量;r是点A到点B 的距离;α是点A和点B之间的夹角,在0~2PI范围内。
转角位移方程有许多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在空间的动态研究中。
它可以描述物体从一维运动到二维运动过程中角度的变化。
例如,在一个空间环境中,对于一个物体沿着曲线的行走的情况,转角位移方程可以用来计算该物体沿着曲线行走的总位移量。
另外,转角位移方程也可以用于电机和其他机械产品的运动模拟,以及三维图形处理中的转换计算量的增加。
转角位移方程有其优越性,但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它会复杂化计算量,从而增加程序的运行时间,同时,也会减少程序的效率。
此外,转角位移方程也需要大量的计算量来完成,因此,普通的计算机系统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
总之,转角位移方程是一种有用的物理学原理,可以更有效地描述物体的变动轨迹。
虽然它存在一些缺点,但它仍然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位移法结构力学知识点概念讲解
位移法结构力学知识点概念讲解位移法是结构力学中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结构的位移来求解结构的内力、应力和变形等问题。
它的基本思想是建立结构的位移与应力之间的关系,并利用位移方程和边界条件,求解结构的位移分布,进而获得结构内力、应力和变形等信息。
1.位移概念:结构的位移是指结构中各点相对于参考点的位置变化量。
通常用向量形式表示,位移向量包含所有结构节点的位移分量。
位移分量包括两个方向的位移: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
横向位移是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化,纵向位移是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变化。
2.位移分布方程:位移分布方程是描述结构位移与应力之间关系的基本方程。
根据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边界条件,可以建立位移方程。
一般情况下,位移方程包含多个线性方程,通过求解这些方程组,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分布。
常用的位移分布方程包括静平衡方程、变形方程和边界条件等。
3.静平衡方程:静平衡方程是结构力学中最基本的方程之一,它描述结构受力平衡的条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结构的受力和位移之间存在其中一种关系。
通过建立结构受力平衡的方程,可以获得结构的位移分布。
4.变形方程:变形方程是位移法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它用来描述结构的变形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结构力学理论,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形成内力和应力。
通过建立变形方程,可以求解结构内力和应力分布。
5.边界条件:边界条件是位移法中必须考虑的条件,它是解决位移方程的关键因素。
边界条件主要包括结构的支座约束条件和结构受力边界条件。
支座约束条件指明结构的一些节点固定或受到特定的位移限制,受力边界条件指明结构的一些部分受到特定的外力或力矩作用。
6.内力和应力计算:通过求解结构的位移分布,可以计算得到结构的内力和应力。
内力是指结构中各点所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包括轴力、剪力和弯矩等。
应力是指结构内部各点处的应力大小和方向,包括正应力和剪应力等。
7.变形计算:位移法可以用来计算结构的变形情况,包括横向变形和纵向变形。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力法的典型方程一样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与力法的典型方程一样位移法和力法是结构分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
位移法是通过求解结构的位移来得到结构的反力,而力法是通过已知的外力和支座反力来求解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尽管这两种方法的思想和计算过程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基于平衡原理和变形原理,因此它们的典型方程也具有相似性。
一、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位移法是一种基于变形原理的方法,它假设结构的变形是已知的,通过求解结构的位移来得到结构的反力。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是:$$boldsymbol{K}boldsymbol{u}=boldsymbol{F}$$其中,$boldsymbol{K}$是结构的刚度矩阵,$boldsymbol{u}$是结构的位移向量,$boldsymbol{F}$是结构的外力向量。
在这个方程中,$boldsymbol{u}$是未知量,$boldsymbol{K}$和$boldsymbol{F}$是已知量。
因此,通过求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和反力。
二、力法的典型方程力法是一种基于平衡原理的方法,它假设结构的外力和支座反力是已知的,通过求解结构的内力和位移来满足平衡条件。
力法的典型方程是:$$boldsymbol{K}boldsymbol{x}=boldsymbol{P}$$其中,$boldsymbol{K}$是结构的刚度矩阵,$boldsymbol{x}$是结构的位移向量,$boldsymbol{P}$是结构的等效节点力向量。
在这个方程中,$boldsymbol{x}$是未知量,$boldsymbol{K}$和$boldsymbol{P}$是已知量。
因此,通过求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结构的内力和位移。
三、位移法和力法的相似性位移法和力法的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基于平衡原理和变形原理的。
因此,它们的典型方程也具有相似性。
首先,它们的典型方程都是线性方程组。
在位移法和力法中,结构的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力向量都是已知的,未知量是结构的位移和反力(力法中是内力和位移)。
第15章 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
EI B i =EI/l
线刚度
l
M AB 4i M BA 2i
2i A 4i M图 B A 6i/l
VAB 6i / l VBA 6i / l
B 6i/l V图
A l
EI
B △=1
M AB 6i / l M BA 6i / l
6i/l A M图
VAB 12i / l 2 VBA 12i / l 2
2、基本未知量 基本未知量: 包括角位移和独立的结点线位移 在所有刚结点上加刚臂 在有结点线位移的方向上加连杆 角位移=刚结点数 独立线位移 =? ☆‘刚结点’变成铰,为使铰结体系几 何不变所需加的支杆数。
Z1
Z2
Z1
Z2
Z3
Z1 EI Δ1 EI q
Z2
Z3
EI
Z2 EI
q Z1
位移法的基本结构不唯一!!
△1
EI
q
EI
例1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连续梁
Z1
r
r11
3i
11
Z1+ R1F =0
R1
EI
q
EI
3i
2
r
11
=6i
R1F
ql 2 / 8
R1F
q
R1F ql2 / 8
ql 8
Z1 ql2 / 48i
M M1Z1 M F
ql2 / 16
MP
r11
3i
Z1=1 3i
M
M1
例2 用位移法计算图示连续梁,EI=常数。
B
MB
B
M BA
C
M BA BA ( M B ) 57.1
位移法的知识点总结
位移法的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原理1. 位移法的基本原理位移法是以位移为基本变量进行分析的一种结构分析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结构受力状态和边界条件,通过对结构各部分的变形进行分析,推导出结构的位移场。
根据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是密切相关的,因此通过分析结构的位移场,可以获得结构的受力分布和变形情况,为结构的设计和分析提供重要参考。
2. 位移的重要性在结构力学中,位移是描述结构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直接反映了结构受力的情况。
在进行结构分析时,通常可以通过计算结构的位移场来获得结构的受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因此,位移是结构分析的重要变量,在位移法中被广泛应用。
3. 位移法的实质位移法的实质是通过假设结构各部分的变形是线性的,即受到外力作用后,结构的变形与受力成线性关系。
这一假设是位移法能够简化结构分析的基础,使得结构分析更加方便和实用。
二、应用范围1. 适用范围位移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结构,包括梁、柱、板、桁架、壳体等。
它可以用于解决结构在受力作用下的位移和变形问题,对于复杂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设计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2. 适用条件位移法的应用条件包括结构受力状态和边界条件的明确,结构各部分的变形可线性假设,结构受力和变形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等。
在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位移法可以有效地用于解决各种结构受力和变形问题。
三、操作步骤1. 结构建模首先需要对结构进行建模,确定结构的几何形状、受力条件和边界条件等。
通过建模可以获得结构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为后续的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 变形分析根据结构的刚度矩阵和载荷向量,可以建立结构的位移方程。
通过对位移方程进行分析,可以获得结构的位移场,揭示结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
3. 反演求解根据结构的位移场,可以反演求解结构的受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通过求解可以获得结构各部分的受力情况,评估结构的受力状况和安全性。
4. 结果分析最后需要对求解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实用版)目录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2.位移法的典型方程3.位移法的应用实例4.位移法的优缺点分析正文一、位移法的基本概念位移法是一种求解固体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主要通过计算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位移来研究其内部应力和应变分布。
位移法基于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适用于求解各种复杂的固体力学问题,如梁、板、壳等结构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内部应力分布。
二、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位移法的典型方程是根据弹性力学原理推导得到的。
以一维简支梁为例,当梁受到均布荷载作用时,其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为:挠度公式:f(x) = q(x-x0)/8EI弯矩公式:M(x) = EI*(f"(x)-qx)/2其中,f(x) 表示梁在 x 处的挠度,M(x) 表示梁在 x 处的弯矩,E 为材料的弹性模量,I 为梁的惯性矩,q 为均布荷载,x0 为梁的支点,f"(x) 为挠度的一阶导数。
三、位移法的应用实例位移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固体力学问题的求解,如梁、板、壳等结构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内部应力分布。
例如,在求解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和弯矩时,可以采用位移法进行计算。
四、位移法的优缺点分析1.优点:位移法求解固体力学问题时,可以通过计算物体的位移来直接得到其内部应力和应变分布,避免了传统力学方法中的繁琐计算过程。
此外,位移法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固体力学问题,具有较强的通用性。
2.缺点:位移法的求解过程涉及到较高阶的微分方程,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位移法的求解结果可能不如其他方法准确。
总之,位移法作为一种求解固体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7.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应用
7.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应用
(1)作`M1图、MP图: Z1 1
4i B
3 Pl
16
P
C
B
C
6i
A 2 i M1图
A M P图
(2)利用节点平衡求刚臂上的约束反力矩:
由`M1图: r11 Z1 1 6i B
4i
r11 6i 4i 10i
由`MP图:
R1P
B
3 Pl
16
0
R1P
3 Pl 16
3i 4
3i 8
9i 8
7.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应用
3.计算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
按照平衡条件计算:
R1P
20
20 10kN/m
C
B
R2 P
40kN
10
20
R1P
B
20
20
A
D
20
M(Pc图)
R1P
10kN/m C
B
R2 P
20
0
4.解方程求Z1、Z2:
10 i Z1
3i 2
Z2
0
3i 2
Z1
9i 8
r 21
0
3i 2
3i 2
7.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应用
3.计算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
r12
3i
2 B
3i
3i
2
A2
M 2图
按照平衡条件计算:
rr1122
C Z2 1
r22 rr1122
D B
3i 4
B
3i 2
C Z2 1
3i
rr222
8
3i QBA 4
3i QCD 8
位移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位移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1. 什么是位移法原理?位移法原理是工程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和位移的规律。
通过对物体受力后的位移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物体的应力、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
位移法原理在力学、结构工程、地震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 位移法原理的基本思想和步骤位移法原理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求解位移方程,推导出物体的位移和形变规律,从而得到物体的力学特性。
位移法原理的步骤如下:•建立受力物体的力学模型:将受力物体按照简化的方式进行建模,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和参考点。
•选择合适的受力方向: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受力情况,选择适当的受力方向,确定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列写平衡方程:根据力学定律,列写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平衡方程,考虑受力物体的各个部分和整体的平衡条件。
•推导位移方程:通过对平衡方程的求解和积分,推导出位移的微分方程或通解,得到物体的位移规律。
•求解位移函数:根据边界条件或附加条件,求解位移方程得到位移函数,以得出物体的位移和形变规律。
•计算力学参数:利用位移函数,计算物体的应力、应变、弹性模量等力学参数,为工程设计和分析提供依据。
3. 位移法原理在工程力学中的应用位移法原理在工程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里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
3.1 结构力学在结构力学中,位移法原理可以用于分析和设计各种结构,如梁、柱、桁架等。
通过求解结构体系的位移方程,可以得到结构的受力分布、位移分布等信息,为结构的抗震、承载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和设计提供依据。
3.2 地基基础工程在地基基础工程中,位移法原理可以用于分析和设计土体的变形和位移。
通过对土体的位移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体的稳定性、承载力和沉降等性能,为地基基础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3.3 水力工程在水力工程中,位移法原理可以用于分析和设计各种水利结构,如闸门、堤坝等。
通过求解水利结构的位移方程,可以预测结构的变形和稳定性,为水工结构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位移法—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和计算实例(建筑力学)
i
18.94kN m
i
2
i
3.158
M CD 6i
18.95kN m
i
3 21.05
M BD i
20 35.79kN m
4
i
作M图,如图示
位移法
位移法计算步骤归纳如下
(1)确定基本未知量。在原结构上加入附加约束,得到
衡条件求出杆端剪力。
M
B
FQAB
M
A
0
2.5 4 2 20
kN 0
4
0
FQBA
2.5 4 2 20
kN 10kN
4
位移法
同理,取杆件BC,由平衡条件得
FQCB FQBC 10kN
取杆件BD,由平衡条件得
FQDB FQBD 7.5kN
1.5i1 0.9375i 2 15 0
1
3.16
i
2
21.05
i
位移法
(6)作M图
利用叠加公式 M M1Z1 M 2 Z 2 M 计算杆端弯矩
3.158 3 21.05
M AC 2i
i
25.26kN m
i
2
i
3.158 3 21.05
k211 k22 2 F2 0
位移法
(3)求系数和自由项
k11=4i +6 i=10 i
k12= -1.5 i =k21
k12= -1.5 i
k22 0.75i 0.1875 i 0.9375 i
位移法
F1 0
转角位移方程
转角位移方程转角位移方程是一种建模和分析运动轨迹的有效方式。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体在运动中的位置及其变化。
转角位移方程可以将物体的运动抽象为位置坐标系中的几何变换,允许我们突出显示和提取物体的轨迹特征。
本文将介绍转角位移方程,和它在工程中的应用。
首先,转角位移方程是由英国数学家赫尔佐格在1880年发明的,它是一个具有三参量的二阶运动偏微分方程组。
计算机科学家在20世纪初期发现了它的价值,他们利用它来模拟物体运动的轨迹。
转角位移方程的基本形式如下:X = (1/m)*a + (1/n)*b其中,X表示物体的转角位移;m和n分别表示物体的质量和惯性;a和b分别表示物体的受力矩和受力角。
转角位移方程可以用来模拟多种运动,如旋转、振动、跃迁等。
它可以用来精确地计算物体运动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物体的运动轨迹。
在工程上,转角位移方程可以用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轨迹,以帮助更好地操纵机器人。
此外,采用转角位移方程也可以用于有效地追踪航空飞行器的运动轨迹,以更好地实现它们的任务。
转角位移方程的应用广泛,可以用来控制物体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操纵,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
同时,它也可以用于追踪复杂运动的位置和状态,以更好地控制运动轨迹上的物体。
然而,由于转角位移方程的复杂性,它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比如求解变分方程所需要的资源。
总之,转角位移方程是一种有效的运动建模方法,它可以用来精确模拟物体运动的位置和加速度,从而控制物体的运动轨迹。
它的应用也很广泛,既可以用于智能操纵机器人,又可以用于追踪飞行器的运动轨迹。
然而,一些技术难题仍然存在,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技术难题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结构力学位移法详解
结构力学位移法详解结构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受力和变形关系的科学,它对于工程结构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构力学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其中位移法是解决结构静力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位移法是一种基于结构位移的方法,通过建立结构的位移方程来求解结构中的受力和变形情况。
相比于应力法,位移法在简化问题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处理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使得解题更加简化和精确。
在位移法中,首先需要确定结构的边界条件,即结构的约束条件和边界条件。
然后根据结构的受力平衡和力的平衡条件,建立结构的位移方程。
位移方程是一个描述结构变形情况的方程,通过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分布。
位移方程的建立通常需要以结构单元为基础,将整个结构分解为不同的单元进行分析。
每个单元之间通过节点连接,将力和位移传递给下一个单元。
而每个单元的位移方程则可以通过应力-应变关系、平衡方程和简化条件得到。
在求解位移方程时,常常使用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或弹性力学公式等数值方法来近似求解。
这些数值方法将结构离散化,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到结构的位移分布。
在得到结构的位移分布后,可以进一步计算结构的应力和应变分布,以及其它受力和变形相关的参数。
这样,就可以对结构的安全性和机械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
总结起来,位移法是通过建立结构的位移方程来求解结构静力学问题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结构的位移分布,可以得到结构的应力和应变情况,进而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机械性能。
在实际工程问题中,位移法经常用于分析和设计各类结构,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位移法 结构力学知识点概念讲解
位移法1.概述力法和位移法是分析超静定结构的两种基本方法。
力法在19世纪末就已经应用于各种超静定结构的分析。
随后,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出现,大量高次超静定刚架逐渐增多,如果仍用力法计算将十分麻烦。
于是20世纪初又在力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位移法。
力法的基本思路是先解除超静定结构上的多余约束,代之以多余未知力,以多余未知力为基本未知量,一般取静定结构为基本结构进行计算。
利用位移协调条件建立力法基本方程,求出多余未知力,然后进一步求出结构的内力。
位移法的基本思路和力法相反。
位移法是以结构的结点位移作为基本未知量,以单跨超静定梁为计算的基本单元。
先设法确定出单根杆件的杆端内力,用杆端位移来表示,这些杆端位移应与其所在结点的其他杆端位移相协调。
然后用力的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基本方程,确定出未知的结点位移,从而进一步求出整个结构的内力。
为了说明位移法的基本概念,我们来分析图1a所示的刚架位移。
(a)原结构(b)基本结构图1在荷载作用下,刚架产生的变形如途中虚线所示,设结点B 的转角为1∆,根据变形协调条件可知,汇交于结点B 的BA 杆、BC 杆两杆端也该有同样的转角1∆。
为了简化计算,在受弯杆件中,忽略杆件的轴向变形和剪切变形的影响,假设弯曲变形很小,因此可以假定结构变形后受弯杆件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不变。
根据这些假定,B 结点就只有角位移没有线位移。
这样1b B 我们将第一步和第二步的结果叠加,得到的基本结构的变形和原结构一致。
我们注意到原结构在B 点并没有附加刚臂,也不存在约束力矩,所以可得11F +P F 1=0 (1)这里的11F 是基本结构在B 点发生转角1∆时,产生在附加刚臂中的反力矩。
用11k 来表示基本结构在B 点处发生单位转角1∆=1时,产生在附加刚臂中的反力矩,则式(1)可以写成01111=+∆P F k (2)式(2)我们称为位移法基本方程。
11k 、P F 1我们可以用上一章学习的力法确定,然后我们可求出1∆,进而求出原结构的全部内力。
0603位移法典型方程
EA=∞
EA=∞
FP
EA=∞
i1, h1
i2, h2
i3, h3
i4, h4
FP
Δ1
EA=∞ EA=∞
EA=∞
基本体系
EA=∞
EA=∞
EA=∞
基本结构
典型方程:
k111 F1P 0
FP
Δ1
EA=∞ EA=∞
EA=∞
基本体系
k11
Δ1=1
3i1 h1
F1P
3i2 h2
EA=∞
3i3 h3
EA=∞
k21
12i h2
12i h2
24i h2
例4: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
FP
FP i EI1=∞ i
h
EI1=∞
i
i
h
6i/l 6i/l
Δ1=1
6i/l k11
6i/l k21
M1图
6i/l
6i/l k12
6i/l
k22
kk211111
k12 2 k 22 2
F1P F2P
0 0
6i/l
6i/l
j1 j
F1P FP
1FP 2FP 3FP 4FP
3ik
k
hk2 4 3i j
h2
j1 j
1
FP 4 3i j
h2
j 1 j
M M 11 M P
排架的这种计算方法称剪力分配法。k 称剪力分配系数。柱顶剪
力是按各柱的侧移刚度来分配的。
剪力分配法的使用条件是梁的抗拉刚度无穷大,且仅在柱 顶作用一水平荷载。
h
EI1=∞
i
i
h
6i/h 6i/h
结构力学——位移法
15
75 105 180
45 180
135 45
165
135
M(kN m)
第四节 用位移法求解某些特殊问题
4支座变位问题
Z1
Z2
i3
i1
i2
如左图刚架体系所示,发生支座变位
1 ,2 , ,求该体系在支座变位
情况下所产生的弯矩图
Z3
在 Z1 1 作用下所产生的弯矩图
1
2i3
3i1 4i3
2
M1
1 L
1、两端固支
M AB
4iA
2iB
6i
AB L
M
f A
6i
AB L
M
f BA
q B
EI
B AB
M BA
Q BA
QAB
MAB
MBA L
QfAB
6iA L
6iB L
12
i L2
AB
QfAB
QBA
MAB
MBA L
QfBA
6iA L
6iB L
12
i L2
AB
QfBA
结构力学
第三章 位移法
一、等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二、按基本结构建立典型方程 三、按节点和截面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方程 四、用位移法求解某些特殊问题
第一节 等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P
一.等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A MAB
已知AB杆,杆端位移为
A
A B AB
下面根据杆端约束情况来确定等
QAB
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qL
L 2
MEB 0
M BE
Q BE
qL
QBE qL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位移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结构动力学和弹性力学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
它通过引入位移变量,将结构的动力方程转化为典型的线性方程组,从而便于求解。
位移法典型方程是根据位移法基本原理推导出来的,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推导过程如下:假设一个结构在受到外部力作用时,产生位移和应力。
我们可以通过位移法,将这个结构的动力方程表示为:M * a = F其中,M 是结构的模态矩阵,a 是结构的位移向量,F 是作用在结构上的外部力向量。
为了求解这个方程,我们需要将位移向量a 表示为模态矩阵M 的线性组合,即:a = P * θ其中,P 是位移矩阵,θ 是待求的参数向量。
将这个式子代入原方程,得到:M * P * θ = F这就是位移法典型方程。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应用实例非常丰富。
例如,在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中,我们可以通过位移法求解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应力和加速度等响应。
此外,位移法典型方程还可以应用于桥梁、飞机和汽车等结构的动态分析。
求解位移法典型方程的方法有很多,如直接解法、迭代解法等。
直接解法适用于小型矩阵,而迭代解法适用于大型矩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求解方法。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优缺点分析:优点:1.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各种结构的动态分析;2.计算效率较高,尤其适用于大型矩阵的计算;3.可以同时求解结构的位移、应力和加速度等响应。
缺点:1.对矩阵的条件要求较高,当矩阵条件数较大时,求解精度会受到影响;2.在求解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矩阵运算,对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有一定要求。
总之,位移法典型方程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模型,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
位移法典型方程可以根据结构的类型和受力情况来确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位移法典型方程:
1. 杆件的位移法典型方程:
- 杆件受拉伸或压缩时,可以使用胡克定律,即应变与应力成正比的关系,得到位移方程。
- 对于简支梁,可以根据弯曲理论和边界条件推导出位移方程。
2. 梁的位移法典型方程:
- 简支梁的位移方程可以通过考虑弯曲、剪切和轴向应变引起的位移来推导得到。
- 对于悬臂梁、悬臂梁和连续梁等复杂结构,可以使用梁的基本位移方程和边界条件来求解。
3. 桁架的位移法典型方程:
- 对于桁架结构,可以使用节点位移法来建立位移方程。
通过将每个节点的位移表示为未知量,再根据静力平衡方程和边界条件来求解。
4. 板的位移法典型方程:
- 对于平面板的弯曲,可以使用平面板的弯曲理论和边界条件来推导位移方程。
- 对于薄壁结构或复杂形状的板,可以使用有限元法等数值方法来求解位移方程。
这些是一些常见的位移法典型方程,具体的方程形式和推导方法会根据结构和受力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方程来进行分析和计算。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
位移法典型方程根据位移法典型方程是结构力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于求解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变形。
它通过分析结构的静力平衡和变形关系,得到结构的力学方程,并进一步求解得到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结构的力学平衡和变形关系建立力学方程。
将结构分为若干个不重叠的单元,每个单元内部的位移以及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移通过节点间的位移来表示。
在一个单元内,可以通过平衡方程和单元刚度矩阵得到单元内部的节点位移;而在多个单元之间,可以通过连续性方程来得到节点之间的位移关系。
这样通过逐个单元的力学方程求解,最终得到整个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一般形式为KU=F,其中K是整个结构的刚度矩阵,U是结构的位移向量,F是荷载向量。
根据位移法的基本原理,可以得到结构的位移向量U和荷载向量F之间的关系。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求解可以通过直接解方程或迭代法。
在直接解方程的方法中,可以通过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来得到结构的位移;而在迭代法中,通过逐步迭代的方式来求解位移,直到满足位移方程的要求。
位移法典型方程的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到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桥梁工程等各个领域。
在土木工程中,位移法常用于分析结构的变形、应力、刚度等力学性能,从而确定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建筑工程中,位移法可用于分析和设计建筑物的各个构件及整体结构。
在桥梁工程中,位移法可以用于评估桥梁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
总的来说,位移法典型方程是结构力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力学平衡和变形关系建立力学方程,用于求解结构的位移和变形。
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用于分析和设计各种类型的结构,对于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其理论基础扎实和实用性强,位移法典型方程在结构分析和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位移法典型方程是根据
位移法典型方程是根据
【最新版】
目录
1.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2.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的建立
3.位移法的应用和影响
正文
一、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位移法是一种求解固体力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它是基于变分原理和虚功原理发展起来的。
位移法通过引入位移变量,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位移变量的问题,从而简化问题的求解过程。
在位移法中,典型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它描述了位移变量与应变、应力之间的关系。
二、位移法的典型方程的建立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是根据位移原理推导得到的。
位移原理认为,在外力作用下,固体的位移是由于内部应力引起的。
因此,可以通过求解固体内部的应力分布,来确定固体的位移。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它包含了位移变量、应变和应力三个变量。
通过求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位移变量的值,从而确定固体的位移。
三、位移法的应用和影响
位移法在固体力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来求解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梁的弯曲、板的屈曲等。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为这些问题的求解提供了一个基础,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容易处理。
此外,位移法还对有限元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限元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值方法,它通过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来求解问题。
第1页共1页。
位移法基本概念(ppt)
[举例]
例题4 AB
基本概念
C
D
E
F
解:AB杆为静定杆,受载后可等效右图所示结构。 由于不考虑轴向变形,弯曲杆件受弯后也不改变长度,故,仅 有C结点的转角为位移法变量。结点C所连接的三杆杆端在C结 点的角度关系不变。位移法变量θC 。 B截面有转角,但不作为位移法变量; D、E、F处截面的转角是零。
[举例]
基本概念
例题3
DH
EH
D EI1 E
F
G
EI
EI1
EI
EI
FH
GH
A
B
C
解:对刚度是无穷大杆件,受力时不产生弯曲变形。故,刚架将在承载后产 生侧移。
由于不考虑轴向变形及无穷大杆件的弯曲变形,受弯杆件又不改变长度,所 以,DE、FG杆仅产生水平侧移,D、E、F、G四个刚结点没有转角产生。 故 , 本 结 构 没 有 角 位 移 变 量 , 线 位 移 变 量 有 : ΔDH=ΔEH=Δ2 , ΔFH=ΔGH=Δ1 ,即两个线位移变量。
3.轴力 与以前相同,杆件受拉为正,受压为负。
4.内力图的画法规则 弯矩画在杆件受拉纤维一侧,不用标明正、负号; 剪力图、轴力图画在任意一侧,标明正、负号。
二、位移法位移的种类与位移正、负号的规定
1.位移的种类 1)角位移 2)线位移 3)杆端相对侧移
基本概念
C B
BH
CH
B
A
图示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结点B、C都要产生水平位移,同时 ,结点B还要产生转角。 在位移法中,以杆件为基本研究对象,位移变量取在杆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第10期2017年10月黑龙江水利Heilongjiang Water ResourcesVol.3,No.10Oct. ,2017用位移法中“典型方程、转角位移方程”的观点进行弯矩分配的解释陈百鸣(富裕县水务局,黑龙江富裕161200)摘要:针对结构力学位移法中典型方程与转角位移方程的应用,根据长期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分析概括了位移 法解决超静定结构的基本途径、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以及弯矩分配计算等基本概念,最后给出了在位移法典型 方程解释弯矩分配法中的弯矩分配过程和位移法“转角位移方程”弯矩分配中力矩传递过程的解释。
关键词:位移法;转角位移方程;超静定结构;弯矩分配中图分类号:TU501; TB3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506(2017)10-0052-041位移法的基本途径对于力法解决超静定结构需要联立多元一次 方程组,计算之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用 力法计算较复杂的刚架时尤为繁琐,往往要联立 六元以上方程组。
这样就迫使我们寻求新的途径 解决计算这一新课题,在认识解决一项新课题之 前,总是设法寻求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在这 里,联想力法的思想方法就是遵循从已知到未知 的过程,就是把新课题经过一系列的假定转化为 老问题,进而解决。
在力法处理超静定结构时,是将复杂的超静定结构去掉多余联系后变为静定 结构来处理,那么对于较复杂的刚架来讲,究竟 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是仍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知 道超静定刚架是由若干个两端可转动的固定端单 跨超静定梁[1](这与实际工程中单跨超静定是不符 的,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做这样的假定)所组 成的,采取各个击破的办法分别计算每个单独杆 件的端内力,再组合起来便为刚架整体结构的内 力值。
那么这个单独杆件的端内力又如何计算呢? 对于超静定结构的内力不仅与外荷载有关,而且 还与其形变有关,整体结构的形变引起整体结构 的内力,经过分析得出关系式(1)、式(2),即单 独杆件的端内力与其形变存在下列关系:Ma b =—+2i i2Q a+Q i,—3A/L)(1)M ba =—Mia +2i(2Q b+Q a—3A/L)(2)式中:Q为杆件a端轴线的转角;Q为杆件6端 轴线的转角;Ma6、M6a分别是假想的单跨超静定 梁两端的杆端力矩;M^、A C分别假想的单跨超 静定梁在外力作用下两杆端加以约束的约束力矩,也称固端力矩。
杆端力矩Ma6、M6a为固端力矩与 促成该杆端产生位移力矩的代数和,固定端力矩 为刚架弹性结点在刚臂约束下,在外力作用下产 生的约束力矩值,因刚臂约束了弹性结点相邻的 所有各杆,故该固端力矩值包括了弹性结点邻近 各杆端的约束力矩,所以分配给单杆件的力矩便 为关系式(1)、式(2)中代数和形式。
此关系式在结构力学中称为转角位移方程,该方程给定了杆端力矩与杆端位移的函数关系,通过转角位移方程计算超静定结构各杆件的内力,进而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值,此方程是用位移法 计算超静定结构的纽带。
方程右边第一项固端力 矩是假想单跨超静定梁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约束 力矩,该值可用力法求解。
为了计算上的简便,在结构力学中已列表给定了各种单跨超静定梁的 内力值,方程右边第二项是杆端发生位移所需要 的力矩,经过这样的转化,问题的关系归结为如 何求出各单跨超静定梁的杆端位移,一旦求出各作者简介:陈百鸣(1975-),男,黑龙江克山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利规划设计工作。
E-mail:fycbm@。
第10期陈百鸣.用位移法中“典型方程、转角位移方程”的观点进行弯矩分配的解释杆端的位移就不难求得其杆端内力,如何求得各 杆端的位移,对于这个问题仍要联想到力法如何 求得多余未知力,在力法求解未知力的途径是将 基本体系恢复到原结构状态,恢复条件是结构形 变的连续条件,即各多余联系处的形变为零。
通 过这个条件建立力法典型方程,通过方程组求解 多余未知力,同样试图用力法典型方程的途径来 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通过建立位移法典型方程 来求解未知位移,经过分析,超静定刚架的各弹 性结点虽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绝对变位,但不 存在相对位移,用力矩观点解释即刚架各弹性结 点的力矩代数和等于零,以这个平衡条件来建立 方程即可计算出未知位移,这个方程即为位移法 典型方程,即:Qr+R P = 0 (3)式中:Q.是某弹性结点的各相邻杆端发生Q角位 移所施加的力矩;私是外力作用下某结点处由于加刚臂所产生的约束力矩。
建立方程的条件是将 基本体系恢复到原结构状态,典型方程(3)从物理 意义上讲:是某一弹性结点在刚臂约束下、在外 力作用下产生的抵抗力矩,经过原结构状态的恢 复完全消耗在该弹性结点相邻各杆端发生绝对位 移的过程中,即此抵抗力矩等于使该弹性结点相 邻杆件产生绝对位移的力矩,对于多个弹性结点 可联立方程组,对每个可位移的弹性结点分别列 典型方程,组成方程组,解此典型方程求得未知 位移,根据求得的位移值,利用转角位移方程计 算出杆端弯矩,再进行组合。
这就是位移法的基 本思想方法,也是用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基 本途径。
2转角位移方程、典型方程的物理 意义2.1转角位移方程转角位移方程表达为:—M a i,=—M^/, +iiQa +ziQi, — 6A/Z (4)M b a= ML +HQb +ziQa — 6 A/Z (5)式中:Mf6、A C是杆件在外力作用下假想的固定 杆端所承担的抵抗力矩。
方程表明了假想单跨超 静定梁的杆端弯矩与杆端位移的函数关系[2],方程 右边后三项分别为弹性结点本身位移所需施加力 矩与它结点产生位移对该结点的影响力矩(结点本身与它结点影响下使该弹性结点产生一定位移的 总和与之相当的力矩值)。
对于超静定结构整体来 讲,外荷载作用结构某一弹性结点相邻的任意一 杆件上,在此外力作用下,弹性结点发生转角位 移,当此弹性结点加以理想的刚臂约束时,刚臂 在外力作用下产生了抵抗力矩,此抵抗力矩完全 消耗在弹性结点实际变形过程中,如将此外荷载 看成一理想的力偶直接作用在弹性结点上,则刚 臂的抵抗力矩完全等于此弹性相邻杆端实际变形 所付出力矩之和,但实际结构受力状态系数是外 荷载直接作用在杆件上,所以此抵抗力矩参加弹 性点实际位移所需力矩一起叠加。
即对直接受力 杆件讲,实际杆端弯矩应为固端力矩与杆端位移 所需力矩之差,即转角位移方程的代数和形式。
对于转角位移方程的直接解释:好比当外力 施加在人体上,试图将人搬倒,当人体抵抗外力 不想倾倒,则此人体所承受的外力矩最大,假如 此人不抵抗外力或者少抵抗外力,顺势沿外力方 向倒去或发生一定位移(折角),此时人体所承受 的外力矩就相应减小或等于零(人体完全倒下,则 人体承受力矩为零),转角位移方程完全揭示了超 静定结构的内力与变形的函数关系。
2.2位移典型方程方程式(3)即为位移法中典型方程的基本型式,当杆端假想固定时杆端的抵抗力矩,从力法 典型方程看是通过典型方程的建立,使基本体系 完全恢复到原结构状态的过程,建立方程的条件 是连续条件(即超静定结构的变形连续条件)即各 多余联系处变位等于零。
关于此位移法的典型方 程的建立,同样由基本体系恢复原结构实际状态 的过程,恢复条件是每个弹性结点的力矩代数和 等于零,根据这个条件对每个弹性结点列典型方 程,故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是超静定结构的每个 弹性结点不存在相对位移,正是由于这个条件,用力矩观点解释即每个弹性结点力矩代数和等于零。
3从弯矩分配法的思想方法看位移 法两方程在弯矩分配上的解释3.1弯矩分配法的思想方法对于力法与位移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时,均采取联立方程组法求解超静定结构内力,尽管黑龙江水利第3卷位移法的未知位移比起力法的未知力数目少,但 对于复杂的超静定结构来讲,仍然克服不了两种 方法的弱点——多元方程组。
这样不仅需花费大 量的工作,而且求解时不可避免的发生这样或那 样的错误,这样就迫使我们寻求更为简捷的办法,根据转角位移方程的物理意义,当外荷载作用于 超静定结构上时,由于外力作用,结构的各弹性 结点产生一定的力矩,而这个力矩将使该弹性结 点相邻的各杆件发生一定的位移(转角或线位移),当以刚臂对弹性结点加以约束时,刚臂在外力作 用下产生了抵抗位移的抵抗力矩,而当结构处于 实际变形的状态下,则抵抗力矩完全消耗在弹性 结点的位移过程中。
在外力作用下,各杆件所获 得的力矩值与杆件刚度有关,故弹性结点各相邻 杆件所获得的力矩按刚度进行分配。
根据这个原 理过程,采取了逐步地、循序渐近地将基本体系 恢复为原结构状态,求解各杆件的杆端力矩,该 思想方法即是弯矩分配法的中心。
它所遵循的原 则是分配力矩、传递力矩、再分配再传递,直至 收敛完毕。
从力平衡的观点解释是不平衡达到平 衡,再不平衡直至收敛平衡为止。
它的基本要素 是将外力引起的固端力矩进行分配,分配的弯矩 进行传递,最终进行叠加。
3.2典型方程、转角位移方程在弯矩分配法过程中的解释3.2.1用位移法典型方程解释弯矩分配法中的弯矩分配过程前面对位移法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已做了说 明,超静定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各弹性结点仅发 生绝对位移,不存在相对位移[3],确切一点讲,超 静定结构在外力作用下,各弹性结点仍保持原有 的相对几何形状,不发生相对位移,这样就提供 了一个条件——每个弹性结点在外力作用下所承 受的力矩等于假想刚臂约束的约束力矩,即总力 矩代数和等于零,当刚臂放松的时候刚臂的抵抗 力矩完全消耗于各弹性结点的绝对变形过程中。
对于弯矩分配法中弯矩分配过程,即是将外 力引起的弹性结点上的刚臂约束力矩按弹性结点 相邻各杆的刚度进行一次分配(从广义上讲其他各 弹性结点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了变形导致对该弹 性结点的影响力矩同样按各杆刚度参加一次分配)分配力矩与刚臂抵抗力矩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这样,刚臂的抵抗力矩与弹性结点发生实际转动 所需力矩恰好相等,即它们的代数和等于零。
这 个过程也正体现出位移法中典型方程的物理意义。
3.2.2从位移法“转角位移方程”看弯矩分配中力矩传递过程关于转角位移方程的物理意义上面已做了说 明,某一单独杆件,即假想单跨超静定梁,它 的杆端力矩不仅与外力作用下直接影响的力矩值 有关。
而且与其变形有关。
对超静定整体结构而 言,某一弹性结点的邻近各杆端弯矩除外力作用 下产生的固端弯矩以外,尚与该弹性结点的位移 有关,与其他结点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位移所波及 到该结点的变形有关。
通俗一点讲,对于超静定 结构当外力作用结构某一部位时,它的整个结构 均承受一定的外荷载。
从应力的角度讲,整个结 构的每一个部份都产生应力值,这一点,转角位 移方程已给定了应力与应变的函数关系式,方程 的右边第一项是施加外力时某弹性结点加以刚臂 约束时所承担的弯矩,右第二项是外力作用下某 弹性结点本身发生形变所付出给的力矩值,第三 项第四项则是由于外力作用其他结点发生形变后 所波及某弹性结点的变形相当的力矩值,这个方 程式明确地表达超静定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结构 整体发生的内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