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开发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开发区发展现状与趋势

时至今日,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区依然是一个范围广泛且划分模糊的综合性概念。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建有开发区,但各国政府或学术界都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定义,也缺乏统一的认识,仅是把各类功能区统称为“开发区”。一般认为,开发区是设区国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通过特定的经济政策和手段开辟的与其他地区相区别的特别经济区域。目前,开发区在各国的称谓有数十种之多,如特区、自由港、自由贸易园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园、产业园、边境贸易区、保税区、投资促进区、科技工业园区等。在国内,开发区也有着不同的类型(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和层级(如国家级、省级及市、县甚至乡镇级),并在性质、目的和模式上各有差异。

设置开发区是促进区域发展的一种方式,易于形成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国内外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来看,一些典型开发区具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市场和政府在开发区中的作用也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而有所差别。以比较研究的视野研究国内外开发区模式,总结其成功经验和产业集聚促进产业升级的做法,可为目前我国开发区的产业升级和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示。

一、世界开发区发展历史

开发区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历史范畴。作为促进一国或地区经济及国际贸易发展的特殊区域,开发区经历了400多年的发展历程。多种形式的开发区依托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需要不断演进,是国家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

结果。

(一)初步形成阶段:二战以前的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要形式的古典、传统开发区。

开发区的出现与商品经济及对外贸易相联系,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当时腓尼基人将泰尔和迦太基两个港口划为特区,对外来的商船尽量保证其安全航行,不受任何干扰,这即为自由港区的雏形。l228年,法国南部马赛港在港区内划出特定区域,规定外国货物可以在不征收任何税赋的情况下出入这一区域。1367年,德意志北部的几个自由市联合起来,建立了历史上称之为“汉萨同盟”的自由贸易联盟,对参盟的各城市实行贸易互惠,并选定汉堡和不莱梅两地开展自由贸易。兴盛时期的“汉萨同盟”加盟城市最多时达160个。继后,1547年,意大利在其西北部热那亚湾建立雷格亨(Leghoyn)自由港,外国货物不缴纳关税便可出入港口区域,这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命名的自由港。此后,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开始逐渐在西欧许多国家风行。

17—19世纪约200年的时间里,欧洲的贸易大国先后在一些主要港口创办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如意大利的那不勒斯(Naples)自由区、的里雅斯特(Trieste)自由区、威尼斯(Venice)自由区、热那亚自由港;德国汉堡(Hamburg)自由港、不莱梅(Bremen)自由区;法国的敦刻尔克(Dunkerque)自由区、马赛自由港;丹麦的哥本哈根(Copenhagen)自由港;葡萄牙的波尔图(Porto)等。这些自由港或自由区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采取免除进出口关税等措施,吸引外国商品到此转口,扩大对外贸易,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

19世纪以后,当自由贸易政策相继为各国摒弃时,开发区的发展并未停止,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逐步从地中海沿岸,经波斯湾、印度洋扩展到东南亚地区。许多被殖民主义征服或强行租占

的、位于国际贸易通道的重要港口,如直布罗陀(Gibraltar)自由港,丹吉尔、亚丁、吉布提、果阿、新加坡、槟城和中国香港等地,都相继成为自由港或自由贸易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希腊在萨洛尼卡港设立自由贸易区,中南美洲、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相继建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开放区。20世纪20年代后,对外贸易区开始在美洲大陆出现。1923年创办的乌拉圭科洛尼亚(Colonial)自由区、墨西哥蒂华纳(Tijuana)自由区和墨西卡利(Mexicali)自由区是美洲大陆较早建立自由贸易区。美国则直到l936年才在纽约的布鲁克林(Brooklyn)建立了第一个对外贸易区。

从自由港问世至二战前夕,开发区经历了近400年的发展,其扩张的特点表现在:第一,从量的角度说,这一时期的开发区发展数量和规模有限,主要以自由港和自由区为主,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且发展缓慢,数量不多,分布地域狭窄。第二,从质的角度说,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区由于进出口免除关税等一些有利条件,方便了商品的进出口,促进了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的发展,但同时,自由贸易区经营活动相对单一,主要从事对外贸易和转口贸易,且各国对区内经营的商品储存、分类、包装等业务范围普遍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第三,从布局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开发区主要分布在世界海运要冲和过去的殖民地国家港口。第四,从优惠政策看,体现出经济殖民式特点,殖民者享受设区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免税政策,财富大量集聚。

(二)逐步发展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以出口加工区为主体的优惠政策型开发区。

二战后,世界生产力得到迅速增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商品、劳务、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交流把各国的生产和生活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也有力地促进了国

际分工的发展。与此同时,众多殖民地附属国相继独立,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实践中,这些国家和地区最初设立的“替代进口”战略因缺乏资金和技术及国内狭窄的市场而逐渐被“出口替代”战略取代。在这种形势下,很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开始建立兼有工业生产与出口贸易两大功能的“出口加工区”,即在本国划出特定区域,对外开放,对内隔离,并以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各种特殊的财税优惠政策和其他优越条件,吸收外商的资金和技术,发展面向世界市场的制造业,以达到利用外资、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以及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的目的。由此,“出口加工区”作为一种开发区新形式和发展的新形态在20世纪60、70年代登上历史舞台。

世界上最早从事出口加工活动的开发区一般认为是l958年在爱尔兰设立的香农(Shannon)出口自由区。但世界加工区协会(WEPZA)认为必须设有制造工厂,并具有免税性质的开发区才是出口加工区,香农自由区仅是免税而已。据此,WEPZA认定l947年至l951年间波多黎各岛上的免税工业区才是世界出加工区的鼻祖。我国台湾省于1965年建立的高雄出口加工区,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开发区。l969年,菲律宾创建了巴丹出口加工区,接着又在马坦岛和吕宋岛的碧瑶等地相继建立了15个出口加工区。同年,我国台湾省又相继建立了楠梓、台中两个出口加工区。

20世纪70年代起,出口加工区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在亚洲,马来西亚利用l0年时间在滨城及西南沿海各州建立了37个出口加工区,韩国建立了马山、里里等4个出口加工区,新加坡建立裕廊工业区。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都建起了不同规模的出口加工区。与此同时,不少非洲及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如埃及、叙利亚、毛里求斯、塞内加尔、墨西哥、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