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在新飞集团的应用分析系别: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1142学号:201111210229姓名:钟倩目标设置理论在新飞集团的应用分析摘要:目标设置理论最初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目前,目标设置理论在管理学领域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目标设置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类型的目标以及如何在目标与绩效之间作出合理的调整与修正,使目标影响动机,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并使人们根据目标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进而影响行为的持久性,是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关键。

关键字:目标设置理论新飞集团应用分析一、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目标机制(一)目标通过四种机制影响绩效:1、目标引导注意和努力指向目标行为而脱离非目标活动,这一影响同时发生在认知和行为中2、目标有决定努力付出多少的作用,高目标比低目标要付出更多的努力3、目标影响行为的持久性。

研究发现,当参与者被允许控制任务时间,困难目标延长了努力时间,然而在平衡了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之后会缩短努力时间。

面对一个困难目标,个体可能会在短期内工作得更快更紧张或者在长期内工作得更慢更轻松,有研究发现,紧密的工作日程比宽松的工作日程更会导致较快的工作节奏4、目标会通过唤醒、发现或目标任务知识和策略的使用来间接地影响行为。

所有的行为都是认知和动机的结果,但目标的元素又能以复杂的方式相互影响。

在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中可发现这样一些结论:1、面临任务目标时,人们会自觉地使用与目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2、如果目标的执行不是直接地应用知识和技术,那么人们会将过去所获得的类似背景中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当前情景3、如果被分配的任务是全新的,人们会刻意地发展策略来促成目标的实现4、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比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可能会去发展有效的任务策略5、当人们们面对复杂任务时,通过激励他们尽量做好比建立明确的困难困难的任务目标策略更有效。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设置有三个基本点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设置有三个基本点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设置有三个基本点
目标设置是实现个人或组织愿景的关键步骤。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一个有效的目标应该具备三个基本点,分别是清晰性、挑战性和承诺性。

清晰性
目标必须要清晰明确,让人一看就知道要实现什么。

缺乏明确性的目标会导致模糊不清的方向,影响了实现目标的效率和效果。

清晰的目标应该包括具体的描述和明确的标准,以便于评估和调整。

挑战性
目标应当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人有动力去努力实现。

过于容易的目标可能会导致懈怠和失去兴趣,而过于困难的目标则可能会让人望而却步。

适度的挑战可以激发个体或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其不断进步。

承诺性
目标既然被设定,就需要有一定的承诺和责任感去实现。

承诺性的目标可以让个体或组织更加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不轻易放弃。

通过承诺,可以提高目标实现的动力和效率,建立自律和责任意识。

总的来说,目标设置理论强调了目标的清晰性、挑战性和承诺性三个基本点。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取得平衡,才能制定出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目标,帮助个体或组织实现更好的成果和表现。

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

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

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摘要]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有效的激励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赢。

本文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将心理学激励理论分为内容型和过程型两类,并对各类中有代表性的理论模型的内容及其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心理学;激励理论;综述激励理论是关于如何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

激励的目的在于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服务。

自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结合现代管理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激励理论。

这些激励理论大致可分为内容型激励理论和过程型激励理论两大类。

内容型激励理论注重的是对激励的原因与起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的研究,包括需求层次理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等;过程型激励理论关注的是动机的产生以及从动机产生到采取具体行为的心理过程,包括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目标管理理论、归因理论等。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Content-Based Incentive Theory)(一)需求层次理论(Need Hierarchy Theory)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在其1943年出版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如下图所示:ma斯洛看来,这五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向高,但这种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一个层次的需求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

这五种需求不可能完全满足,愈到上层,满足的百分比愈少;同一时期,可以同时存在几种需求,但是总有一种需要居于主导地位;需求满足了就不再是一股激励。

根据需求层次理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当:通过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等措施来满足员工的生理需求;在企业中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给员工足够的安全感;建立接纳、温馨、友善的人际关系,以满足员工的社交需求;当自尊需求成为员工的主导性需求时,要注意建立合理的培训制度,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保证他们能胜任工作,并及时表扬有成就的员工;注重民主管理,倾听员工意见,给技术精、水平高、能力强的人安排重要的工作,使其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吴瑕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02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绩效的影响,并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目标设置理论绩效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1 引言目标设置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

自1967年目标设置理论提出以来,大量学者进一步研究了目标设置与绩效水平、激励作用的关系,使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日趋丰富,并广泛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

2 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2.1 目标设置理论的形成目标设置理论起源于Ach关于决定趋势的早期工作(1935),发展于勒温(Lewin)关于抱负水平和赖安(Ryan)关于目的的研究。

196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E.A.Locke)最先提出“目标设置理论”(Goal-setting Theory),认为目标本身具有激励作用,使人朝着需要的方向努力,并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目标进行比较,通过及时调整,最终实现目标。

2.2 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观点目标设置理论就是根据目标难度和具体目标,在目标激励的作用下,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并对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一定的评价。

3 目标的心理机制3.1 目标具有指示的作用目标使人们把注意和努力指向与目标相关的事物,而放弃与目标无关的事物。

这一指示作用同时发生在认知和行为之中。

罗斯科普夫(Rothkopf)和比林顿 (Billington)研究发现,有具体学习目标的学生往往会把他们的精力放在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内容上,而放弃那些与学习目标无关的内容。

洛克和赖安(1969)研究发现,在汽车驾驶任务中,个体在与目标有关的维度上提高了成绩,但其它维度上成绩并没有提高。

这说明如果对一个人的工作给予各方面的反馈信息,他往往只注意和他的工作目标有关的反馈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使工作目标完成得更好,而不会去注意其它反馈信息。

成就目标定向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

成就目标定向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

成就目标定向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就目标定向理论及其研究逐渐成为成就动机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受到教育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的广泛关注。

国外对于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方兴未艾,取得了许多具有实践意义的成果。

虽然国内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本文将就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概述。

成绩目标定向与考试焦虑概述1 成就目标定向概述成就目标定向理论源于Locke(1968)所提出的目标设置理论,概括起来成就目标理论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描述个体目标定向类型和分析目标定向的原因。

Ames认为成就目标是学生对学业成绩、成功意义或目的的知觉;Dweck等人认为成就目标是个体为对认知过程的计划,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的结果。

成就目标的划分不同时期的研究者使用了不同的标签,Dweck(1983)的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Ames(1988)的掌握目标与成绩目标;Maehr的任务目标和能力目标。

尽管标签不同,但其分类的标准却是相似的:个体是关注的是什么,即自身能力的发展,还是自身能力的证实。

后来有研究者对成就目标定向进一步划分,如Meece(1988)将其分为掌握定向、自我一社会定向和工作逃避定向三个方面;Elliot(1994)又将其分为掌握定向、成绩一接近定向和成绩一回避定向三个方面。

Elliot和Pintrich进一步划分为四种目标定向:掌握趋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趋近目标和成绩回避目标。

2 考试焦虑的概述(1)考试焦虑的定义考试焦虑的定义,不同心理学家有不同的观点:J.Woipe认为,考试焦虑是一个习惯性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应;G.Mandler认为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个体在失助和紊乱状态下产生的。

国内研究人员则认为,考试焦虑是个体在应试情景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应,受个人的认知、评价、个性、特点等影响而产生的,其心理反应状态以对考试成败的担忧和情绪紧张为主要特征。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的深入剖析与优化技巧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的深入剖析与优化技巧

报告中的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构建的深入剖析与优化技巧一、引言在撰写学术报告时,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文献综述作为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背景知识。

而理论框架构建则是研究的基础,需要清晰、准确地描述研究的核心问题和研究方法。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报告中的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构建进行深入剖析与优化技巧的探讨。

二、文献综述的重要性及技巧1. 确定研究范围与目标在编写文献综述时,首先要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

研究范围的确定有助于筛选和梳理适用的文献,避免过多或过少收集文献。

研究目标则有助于思考文献综述的结构和重点。

2. 收集与筛选文献收集文献可以通过数据库检索、查阅引用文献、参考专家推荐等多种途径。

而在筛选文献时,可以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制定筛选标准,例如年代范围、研究方法等,确保所选文献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

3. 分类整理文献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按照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理论模型等方面进行分类。

分类整理有助于梳理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演变,为进一步构建理论框架提供基础。

4. 基于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在文献综述中,不仅要简单罗列已有研究成果,还要进行总结与分析。

例如,可以从研究结果、研究方法、研究局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述,以便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中充分利用和吸收先前研究的经验和成果。

5. 保持科学态度与客观性在文献综述中,要保持科学的态度和客观的立场。

不应将自己的观点或研究结论强行引入文献综述中,而应尽可能客观地介绍已有研究的不同观点和结论。

三、理论框架构建的重要性及技巧1. 现有理论的借鉴与整合构建理论框架时,可以借鉴已有的理论和模型。

通过分析和整合不同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寻找到适用于自己研究的理论框架,避免从零开始构建。

2. 确定研究问题与假设理论框架的构建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和假设。

研究问题是指研究的核心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而假设则是对问题的某种解释或预期结果。

明确问题和假设有助于模型的构建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组织行为学问答题

组织行为学问答题

what is quality management?1,Intense focus on the customer.2. Concern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3.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everything the organization does.4. Accurate measurement.5. Empowerment of employees.第一讲组织行为学导言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的“权变观点”?组织行为学概念或理论必须反映情景和权变条件,通过把一般性的概念和理论加以调整后再应用到特定的环境中发展起来。

第二讲传记特点、能力和学习1,为了确保个体具备有效地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恰当能力,应做到哪几步?要考察人员的心理能力和体制能力。

心理能力维度有:算术、语言理解、知觉速度、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空间视知觉、记忆力;体制能力的维度有:力量因素中的动力力量、躯干力量、静态力量、爆发力;灵活性因素中的广度灵活性、动力灵活性、其他因素中的躯体协调性、平衡性、耐力。

当能力与他们的工作相匹配的时候,员工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2,描述成功的社会学中的四个过程?榜样的学习是社会学习的核心内容。

1,注意过程:只有当人们认识并且注意到榜样的重要特点时,才会向榜样学习。

2,保持过程:榜样的影响取决于当榜样不再真正出现时,个体对榜样活动的记忆程度。

3,动力复制过程:个体通过观察榜样而看到一种新行为之后,观察必须要把“看的过程”转化为“做的过程”。

4,强化过程:如果提供了积极地诱惑或是奖励,将会激发个体从事榜样行为,人们对受到强化的行为,人们对受到强化的行为将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学习效果更佳。

第三讲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1,什么是自我知觉理论?它怎样提高我们对行为的预测能力?自我知觉理论是人们将自己过去的行为中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态度是一种很随意的语言陈述,并没有太强烈的想法或情感。

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

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一、本文概述综述作为一种学术写作形式,其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总结某一领域或主题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本文旨在探讨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帮助读者理解如何撰写一篇高质量的综述文章。

通过深入了解综述的写作要求,读者能够提升研究能力,更好地整合和梳理相关文献,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本文将首先介绍综述的定义和目的,然后详细阐述综述的基本写作要求,包括选题原则、文献收集与整理、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等方面。

本文还将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完成综述写作任务。

二、综述的写作要求明确研究主题和范围:在撰写综述之前,必须明确综述的主题和范围。

这有助于研究者聚焦特定的研究领域或主题,并避免在撰写过程中偏离主题。

系统收集和整理文献:综述的基础是广泛而深入的文献研究。

研究者需要系统地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整理和分类。

这有助于确保综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提炼和归纳文献内容:在收集和整理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需要提炼和归纳文献的主要内容。

这包括对文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等进行总结和提炼,以便更好地呈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注重批判性思维:在撰写综述时,研究者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献进行评价和分析。

这包括对文献的研究质量、研究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论的合理性等进行评估,以便为读者提供客观、准确的研究信息。

遵循学术规范和引用规则:综述的撰写必须遵循学术规范和引用规则。

这包括对文献的引用要准确、完整,避免抄袭和剽窃行为;同时,也要注意文献的引用格式和排版要求,以确保综述的学术性和规范性。

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综述的撰写需要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

这要求研究者在撰写过程中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使内容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段落划分和标题设置,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和易懂性。

综述的写作要求包括明确研究主题和范围、系统收集和整理文献、提炼和归纳文献内容、注重批判性思维、遵循学术规范和引用规则以及保持逻辑性和条理性等方面。

目标定向理论作为社会认知理论三大支柱之一

目标定向理论作为社会认知理论三大支柱之一

关于目标定向理论的综述性研究摘要:目标定向理论在当今体育运动动机的研究中占据统治地位。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目标定向理论的来源,目标定向理论的分类,分析了国内外对目标定向理论研究的现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育运动领域中关于目标定向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 目标定向任务目标定向自我目标定向社会认知理论包括目标定向理论、自我效能和能力知觉理论。

作为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大支柱之一,目标定向理论在实践中愈来愈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并成为研究动机内容的主要方向。

2001年7月,第十届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10th WORLD CONGRESS OF SPORT PSYCHOLOGY )胜利闭幕了。

4年一次的盛会集中反映了近些年来运动心理学家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其研究的内容大体呈现分散化、多样化的特点。

但是,在动机研究的方向却有一个焦点:在13篇有关成就动机的论文中,9篇是以目标定向理论为主的。

由此可见,目标定向理论在动机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所谓目标定向,是指一个人试图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达到的某一特定的行为标准。

心理学家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个体在完成特定任务时存在两种目标定向,特定占优势的目标取向会影响完成任务的结果,因而决定其成就行为。

这两种目标定向分别是任务目标定向(也称学习目标定向)和自我目标定向(也称成绩目标定向)。

1.理论基础目标定向理论是当今动机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在运动动机研究中占统治地位。

它是目标设置研究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的延伸。

目标设置研究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的“科学管理之父”-Tayler(1935)所创造的科学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关键就是:根据对时间和工作的分析,对每位个体规定具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的目标或任务。

之后目标管理法也由此而产生并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标设置的来源还可以追溯到心理学中的符兹堡学派,该学派永任务、定势、意向等概念来解释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中就包含有目标的思想。

强化理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大全

强化理论 组织行为学理论,大全

组织行为学作业1.强化理论理论来源:Skinner. B F主要观点:强化(reinforcement)是斯金纳从巴甫洛夫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但是内涵发生了变化,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指伴随于条件刺激物之后的无条件刺激的呈现;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是指伴随于行为之后且有助于该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增加的事件。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的作用,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因此,强化理论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和基础。

斯金纳根据强化物的性质,把强化分为积极强化(positive reinforcement )和消极强化(negative rein-forcement )(阳性强化和阴性强化或正强化和负强化)。

[1-5]2.阿伦森效应理论来源:阿伦森效应故事引入:一群孩童在楼外玩耍,主人翁嫌其吵闹便想了一个办法:设定比赛项目,为获胜者奖励玩具手枪一支。

但是第二天,奖励变成巧克力,第三天变成了花生米。

孩童兴趣大减,就再也不在楼外玩耍了。

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家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分四组人对某一人给予不同的评价,借以观察某人对哪一组最具好感。

第一组始终对之褒扬有加,第二组始终对之贬损否定,第三组先褒后贬,第四组先贬后褒。

此实验对数人进行过后,发现绝大部分人对第四组最具好感,而对第三组最为反感。

主要观点:人们最喜欢那些对自己的喜欢、奖赏、赞扬不断增加的人(或行为、举措等),最不喜欢那些显得不断减少的人(或行为、举措等)[6]3.罗森塔尔效应理论来源:罗森塔尔主要观点:罗森塔尔效应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关于教师期待作用的一项经典实验研究结果。

1968 年,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美国一所小学 1 至 6 年级各选三个班级共 18 个班进行实验,对这 18 个班“煞有介事”地进行发展预测,然后以赞赏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告诉其教师。

8 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对这 18 个班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名单中的学生成绩进步比其他同学快,并且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教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融洽。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研究概述摘要:本文在查阅相矢资料的基础上对多目标优化冋题进行了一般性描述,详细介绍了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多目标优化冋题以及解决多目标优化题的几种典型算法,讨论了各个算法存在的优缺点。

费词: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粒子群算法;蚁群算法;模拟退火生活中,许多冋题都是由相互冲突和影响的多个目标组成。

人们会经常遇到使多个目标在给定区域同时尽可能最佳的优化冋题,也就是多目标优化冋题。

优化问题春在的优化目标超过一个并需要同时处理,就成为多目标优化冋题(mult i-object ive opt imizat ion-problem, MOP)。

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工程应用等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并且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实际问题通常非常复杂、困难,是主要研究领域之一。

自20世纪60 年代早期以来多目标优化冋题吸引了越来越多不同背景研究入员的注意力。

因此,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实际意义。

实际中优化冋题大多数是多目标优化问题,一般情况下,多目标优化冋题的各个子目标之间是矛管的,一个子目标的改善有可能会引起号一个或者另几个子目标的性能降低,也就是要同时使多个子目标一起达到最优值是不可能的,而只能在它们中间逬行协调和折中处理,使各个子目标都尽可能地达到最优化。

其与单目标优化冋题的本质区别在于,它的解并非唯一,而是存在一组由众多Pareto最优解组成的最优解集合,集合中的各个元素称为Pareto最优解或非劣最优解。

1多目标优化冋题的描述多目标优化I’可题用文字描述为D个决策变量参数、N个目标函数、m+n个约束条件组成一个优化冋题,决策变量与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是函数尖系。

在非劣解集中决策者只能根据具体冋题要求选择令其满意的一个非劣解作为最终解。

多目标优化冋题的数学形式可以如下描述:min y=f (x) =[fl (x), f2(x),…,fn(x)]n=l, 2, —, NstgO < 0 i = 1,2,…,m彳(兀)=0 J = l92t... fkx= [xitX2fXdf…fXD]d = 1,2,DA d min其中:x为D维决策向量,y为目标向量,N为优化目标总数;人(%)<0为第i个不等式约束,y%) = 0为第j个等式约束,fn(x)为第n个目标函数;X是决策向量形成的决定空间,Y是目标向量形成的目标空间。

目标设置理论及不同难度目标设置对中学排球教学成绩的影响

目标设置理论及不同难度目标设置对中学排球教学成绩的影响

期 目标 在 篮 球 投 篮 教 学 中 的 研 究表 明 , 短 期 目标 组 的成 绩 优 干 长 度 : 简单容易组 、 中等难度组、 高难 度挑 战组 ) , 最 后 通过 运 动成 绩
期 目标 组 , 而 长 短 结 合 目标 组 的 成 绩要 好 于 前 两 个 目标 组 [ 3 ] 。 ( 3 ) 难 来 考 察 设 置 不 同 目标 难 度 教 学 后 运 动 成 绩 是 否 有 区 别 , 即 不 同难 度 高 低 与 中 等 难 度 的 目标 设 置 。 根据 目标 设 置 难度 与 动机 之 间 的 度 目标 设 置 是 否 对运 动 成 绩 有 影 响 。
的 制定 更 加 突 出个 人 的 特 点 , 目标 更有 针 对 性 , 从 而 更加 有 利 于 目
标的实现。 个 人 目标 的完 成 , 最 终 也 利 于 团 队 目标 的 完 成 , 因 为在 所 不 同 。 制 定有 针 对 性 的个 人 目标 时 , 一 定要 围绕 团 队 的 总 目标 , 团队 目标 3 . 4不 同难 度设 置标准

个共 同的 目的 , 由大 家 一起 互 相 合 作共 同完 成 的 目标 。 个 人 目标
1 6 周, 每 周两 节 课 ( 4 5 mi n 一 节) , 实 验过 程 中 , 三个 班 级 都 是 由 同一位任课老师教学 , 只 是 对 不 同 的 的班 级 在教 学 目标 设 置上 有
织 发 展 起 来 的 一 种 目标 理 论 。 明 确 目标 设 置 理 论首 先 要 知 道 什 么 ( 4 ) 目标 设 置与 动 机 。 ( 5 ) 目标 设 置 与 自我 效 能 。 是 目标 , 目 标 是组 织 或 个 人 活动 预 期要 求 达 到 的 目的或 结 果 。 目标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研究综述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研究综述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研究综述摘要: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主要包含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方面,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目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查阅当前的资料显示教育目标当前标准和理论较多,但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范本不多,对教育教学领域影响最大的是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本研究综述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主要的教育目标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阐述。

关键词: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布鲁姆的教育分类理论从提出到2001年的修订,一直对中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是各国制定教育目标借鉴的理论基础,该理论主要包含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各个领域又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分类。

1相关概念的界定1.1教育目标教育目标(educational goal)就是人类社会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的教育活动的标准、方向或要求[1]。

教育目标是反映教育目的的,具体而可观测的变化(或进步)。

有初级教育、中级教育和高级教育之分。

教育目标是表明教育内容的结构、组成、阶段及具体的价值,是教育实践和评价活动的直接目标。

教育目标带有里程碑的含义,表现个别的、部分的、阶段的价值。

1.2教学目标布卢姆认为教学目标是指“明确阐述的希望通过教育过程使学生得W变化的方式,即学生改变其思维、感情和行动的方式”[2]。

换句话,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发生了预期的变化.教学目标指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计划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是教学实践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的统称。

其主要功能由导向功能、控制功能、激励作用、中介功能和测度功能,表述方式是我们通常说的ABCD法,即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3化学教育目标化学教育(教学)目标是指化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化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标准,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变化方式[3]。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

目标设置理论系别: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1142学号:[1**********]9目标设置理论在新飞集团的应用领域分析摘要:目标设置理论最初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洛克提出的一种激励理论,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目前,目标设置理论在管理学领域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目标设置对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针对不同的人制定不同类型的目标以及如何在目标与绩效之间作出合理的调整与修正,使目标影响动机,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并使人们根据目标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进而影响行为的持久性,是目标设置理论应用的关键。

关键字:目标设置理论新飞集团应用领域分析一、目标设置理论的主要内容—目标机制(一)目标通过四种机制影响绩效:1、目标引导注意和努力指向目标行为而脱离非目标活动,这一影响同时发生在认知和行为中2、目标存有同意不懈努力代价多少的促进作用,低目标比高目标必须代价更多的不懈努力3、目标影响行为的持久性。

研究发现,当参与者被允许控制任务时间,困难目标延长了努力时间,然而在平衡了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之后会缩短努力时间。

面对一个困难目标,个体可能会在短期内工作得更快更紧张或者在长期内工作得更慢更轻松,有研究发现,紧密的工作日程比宽松的工作日程更会导致较快的工作节奏4、目标可以通过唤起、辨认出或目标任务科学知识和策略的采用去间接地影响犯罪行为。

所有的犯罪行为都就是心智和动机的结果,但目标的元素又能够以繁杂的方式相互影响。

在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中可发现这样一些结论:1、遭遇任务目标时,人们可以自觉地采用与目标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技术2、如果目标的执行不是直接地应用知识和技术,那么人们会将过去所获得的类似背景中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当前情景3、如果被分配的任务就是全新的,人们可以故意地发展策略去催生目标的同时实现4、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比自我效能感低的人更可能会去发展有效的任务策略5、当人们们直面繁杂任务时,通过鞭策他们尽量搞好比创建明晰的困难困难的任务目标策略更有效率。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引言论文旨在探讨一些特定主题,通过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揭示并解决问题,从而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做出贡献。

论文研究的目标是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来推动学术进展,拓宽人们的认识,并提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目标一个论文的目标通常是在一些领域或者一些具体问题上做出独特的贡献。

此外,目标还可以关注于填补领域内的知识空白,对已有的理论或方法进行批判性评估,或者提出新的理念或模型。

论文的目标应该是明确的,并可以用一个或多个研究问题来概括。

主要内容一个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献综述:论文应当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并对已有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批判性的分析。

文献综述的目的是为了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并准确地定位自己的研究问题。

2.研究问题和假设:论文应当明确提出一个或多个研究问题,并据此建立相应的假设。

研究问题应当清晰、具体,并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紧密相关。

3.研究方法:论文应当描述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并说明其在解决研究问题上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方法的描述应当详细、清晰,并能够使其他研究人员能够复制实验。

4.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应当详细描述数据的收集过程,并提供具体的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的收集可以包括实地调查、实验、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而数据的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内容分析等技术手段。

5.结果与讨论:论文应当清晰地呈现研究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讨论。

结果应当与研究问题和假设相一致,讨论部分应当对结果的含义、局限性进行详细的解释。

6.结论与启示:论文应当对研究问题进行回答,并从中总结出对该领域更深层次的认识。

此外,论文还应该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

附加内容除了上述主要内容外,论文还可能包括以下附加内容:1.研究背景和动机:论文可以在引言部分明确研究的背景和动机,解释为什么选择该主题以及研究的重要性。

2.理论框架:如果论文基于一些理论框架或模型进行研究,它应当在方法部分进行详细描述,并阐述该理论框架与研究问题的关系。

论文研究目标怎么写模板

论文研究目标怎么写模板

论文研究目标怎么写模板引言在撰写一篇论文之前,明确定义研究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研究目标是指作者在完成研究工作时,希望达到的主要成果和目标。

本文将介绍一个模板,以帮助作者清晰地表达他们的研究目标。

1. 研究背景在论文中,研究背景部分应该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存在的关键问题或待解决的挑战。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引起读者的兴趣,并确保研究目标与当前研究领域的需要紧密相关。

2. 研究问题在明确研究目标之前,必须首先准确定义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精确明确,并具有明确的界限。

研究问题可以是一个特定的问题,也可以是一组相关问题。

这些问题应该与研究背景相关,并针对领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关键问题。

3. 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是研究工作的核心部分。

研究目标应该直接回答研究问题,并具体描述希望实现的研究成果。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研究目标模板:主要目标 [在这里写入主要目标]次要目标 [在这里写入次要目标]主要目标代表了作者在研究中要实现的关键目标。

次要目标则是支持主要目标并进一步增强研究价值的成果。

通过明确表达主次要目标,作者能够为读者提供清晰的研究重点。

4. 研究贡献在论文中,研究贡献指的是作者在该领域作出的独特贡献。

研究贡献通常与研究目标密切相关,并描述了研究工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在描述研究贡献时,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考虑的:•研究领域的填补:作者的研究是否填补了领域内的某项缺失?•解决问题的方式:作者的研究是否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或解决方案?•实验结果的验证:作者的研究是否通过实验证明了提出的方法或方案的有效性?清晰地描述研究贡献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的价值和创新。

结论在撰写论文时,正确定义研究目标非常重要。

通过遵循上述模板,作者可以清晰地表达研究目标,确保与研究背景和问题紧密相关,并确保读者对研究工作的重点和贡献有清晰的理解。

成功定义研究目标是一篇优秀论文的关键步骤之一。

毕业论文的预期效果模板

毕业论文的预期效果模板

毕业论文的预期效果模板标题:毕业论文预期效果模板引言:毕业论文是学生完成学业的重要阶段,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考核。

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预期效果的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研究方向和目标,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实用性。

本文将提供一个毕业论文预期效果的模板,以供参考和借鉴。

1. 研究目标与意义(这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内容进行修改和拓展)研究目标: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例如提出新的理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深化对某个现象的理解等。

研究意义:探索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从学术、实践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2. 研究方法与步骤(这部分的内容要结合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步骤进行设置,以下为示例)研究方法:介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文献综述、实地调查等。

研究步骤:详细描述研究的具体步骤,如问题确定、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结果验证等。

3. 预期的学术效果(这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和实际情况进行设置,以下为示例)学术贡献:阐述研究的学术贡献,对学术界在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提升。

学术预期效果:描述预计论文在学术界的影响和认可度,如能够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获得学术会议的邀请演讲等。

4. 预期的实践应用效果(这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实践应用领域进行设置,以下为示例)实践应用场景:介绍论文的实际应用场景,如政策制定、企业决策、社会发展等。

实践应用效果:描述论文的预期实际应用效果,如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提供业务指导、为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思路等。

5. 研究局限与展望(这部分可以提出研究过程中的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下为示例)局限性:分析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如样本有限、数据获取难度等。

未来展望:展望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研究的方向和方法,如通过纵向研究拓展时间维度、结合其他学科进行综合研究等。

结语:本文提供了一个毕业论文预期效果的模板,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研究方向和目标,提高论文的质量和实用性。

成就目标导向的文献综述

成就目标导向的文献综述

成就目标导向的文献综述贺瑞雪【摘要】成就目标导向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是目标设置研究的延伸.成就目标就是个体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愿望状态.它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复合体.两种成就目标导向,即学习目标导向和成绩目标导向对个体的成就行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成就目标导向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成就情境下个体所采用占优势的成就目标类型及其对个体认知、情感和成就行为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教育、体育和工作管理领域.【期刊名称】《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8)004【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成就目标导向;学习目标导向;成绩目标导向【作者】贺瑞雪【作者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1.2长期以来,人们倾向于认为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是指导个体行为的直接原因,是由需要和诱因构成的,但在研究中却发现,目标作为一种动机的诱因,常常是在人们获得其价值知觉时,才能引发出动机来。

由此人们意识到,动机应该更主要的是思维的活动,动机的形成是主观意识调控活动的结果。

于是,研究者们将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动机与主观意识关系的研究方面。

美国心理学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

成就目标就是个体在追求成就的过程中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愿望状态。

它是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复合体。

成就目标导向是成就动机研究的前沿课题,是目标设置研究的延伸。

目标设置研究的来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Talyer(1935)所创造的科学管理制度,这个制度的关键就是,根据对时间和动作的分析,对每位个体规定具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其努力又可以达到的目标或任务,之后目标管理法也由此而产生并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 20世纪 30年代起,美国心理学家们就开始了对目标的研究,自 Locke于 1968年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以来,对目标设置研究的取向主要有两种,研究的取向之一是对目标本身的特性的研究,如目标具体化、目标难易程度、目标过程的接受性等;另外一个研究的重点则集中在对成就情境下个体所采用的占有优势的目标类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即以社会认知模式为基础的成就目标导向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设置理论研究文献综述陈桂芳 2111640085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基本内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已有相关研究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目标设置理论;目标设置;教育心理学1引言目标设置理论作为重要的激励理论之一,自1967 年目标设置理论被提出以来,大量学者进一步研究,使目标设置理论的内容日趋丰富,并广泛用于管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

目标设置理论作为近年来研究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激励理论之一,也被我国学者引入到教育领域用来激发学生动机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2目标设置理论的基本内容2.1目标设置理论的起源目标设置理论的产生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那时,诸多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对目标与行为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

1923年,Tolman提出目的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目标。

[1]他认为人的行为以目标为导向,周围环境中的刺激物都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1935年英国学者Mace验证了不同目标对任务绩效的影响,但他的研究被大多数人所忽略,在此后的工业心理学教科书(Ryna&smtih)中引用了他的研究。

1958年,Atkinson提出通过任务难度来测量任务成功完成的概率,并且任务难度与绩效呈负相关。

[2]1967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著名的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E. A. Locke正式提出目标设置理论。

[3]Locke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

目标设置最初在工业和组织心理学领域,而且目标设置的有效性己经得到大量的研究支持。

[4]2.2目标设置的分类根据目标实现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5]根据是否能实现,分为可实现目标和不可实现目标。

可实现目标(realisticgoal)是指通过努力奋斗可达到的目标。

不可实现目标(unrealisticgoal)指不论通过多少努力奋斗也绝不可能实现的目标。

[6]根据目标的“明确度”这一属性来划分可分为“具体的目标”和“模糊的目标”。

[7]2.3目标设置的原则目标,它有两个最为基本的属性,即“明确度”与“难度”。

[8]也就是目标的精确度与达成目标的困难程度。

1992年,Mento等人的研究发现,“请你竭尽所能完成这项工作”不利于人们针对需要达到的目标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更不利于人们了解自己是否已经算是努力。

这种模糊的目标,会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即没有一个能够衡量的标准。

[9]Locke在研究中发现,外来刺激都是通过目标影响动机的,而且目标设置是激励动机的方法之一。

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让人们根据难易程度来调节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

目标还可以把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对照,使人的行为向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及时进行调整从而实现目标。

[10]2.4目标设置的作用研究表明[11]目标设置能帮助改进竞赛表现,目标设置能帮助改进训练质量,目标设置能分清不同的期望,目标设置使训练更具挑战性,以消除厌烦情绪,目标设置可以强化实现目标的内部动机,目标设置可以提高自豪感,满足感和自信心。

目标设置理论被广泛用于企业管理、运动项目教学管理等领域。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通过4种机制影响绩效:①目标具有指引功能;②目标具有动力功能;③目标影响坚持性;④目标通过与任务相关的知识和策略间接影响行动,当人们承诺要达到某目标时,目标和成绩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使目标有效,人们需要简明的反馈以了解自己的进步状况;任务复杂性也会影响目标与成绩之间的关系。

[12]3国外研究发展1967年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心理学家Locke提出“目标设置理论”指出该理论可以引导人的活动,激发人的潜力,集中人的力量,并引起大量学者的研究。

B. S. Lerner和E. A. Locke[13]关于目标设置、自我效能、竞争性和人格对完成仰卧起坐成绩影响的研究验证:个人目标的难易程度会受到指定控制目标的影响,并用个人目标比指定目标与成绩的相关更高;自我效能不仅与个人目标、承诺和成绩相关,并且与个人目标一起调节指定目标和人格;目标承诺对成绩不产生影响,且在对抗性竞赛环境中不能提高承诺和指定目标水平;在非竞争的环境中,参与者自己会产生竞争感;个人目标和自我效能共同调节人格对成绩产生影响;竞争未影响成绩、个人目标、承诺或自我效能。

B. J. Zimmerman和.A. Kitsant[14]关于目标设置和自我控制对成绩的影响表明:目标设置对标枪投掷技术的影响大于自我报告;自我报告影响自我效能感、积极的自我反馈及技能的获得;女学生关于标枪投掷结果的自我信息反馈与其内在兴趣有高度相关。

G. Jones和S. Hanto[15]关于游泳运动员设置结果、表现、过程目标对认知和躯体焦虑影响的研究表明:在3个目标的设置中,2个目标成功期望组的认知与躯体焦虑的强度无差异;在3个组别中,有着积极目标成功期待组的运动员都把认知与躯体焦虑看作是积极因素,而消极或不确定目标期待组的运动员则把认知与躯体焦虑视为消极因素。

Weinberg[16]等人在为3分钟仰卧起坐设定检验目标的研究中发现:短期目标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组、长期目标组、尽力做好组之间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归结原因为被试者自己设置了单独的目标。

Bandura[17]等人在为提高算数正确率和加快减肥效果的研究中发现:短期目标的效果比长期目标显著。

Y. Theodorakis[18]关于目标设置、目标承诺、自我效能、特质效能、能力和自我满意感对网球成绩影响的研究证明:能力、自我效能、目标设置和目标承诺在实验各个阶段都能较好的预测成绩;个人的目标设置被能力水平、知觉到的自我效能和满意度所影响;自我效能和目标承诺度是决定成绩的直接与间接因素。

Latham[19]等人总结了管理学与实验室中众多关于目标设置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1,明确、困难的目标比含混、容易的目标能产生更好的绩效;第2,困难或有挑战性的目标比中等程度或容易的目标能产生更好的绩效;第3,短期目标可以帮助长期目标的实现;第4,目标通过影响努力、坚持、注意力指向、激发策略发展来影响绩效;第5,信息的及时反馈对于目标设置是必要的;第6,只有被接受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影响绩效。

在管理学中,使目标设置被接受和承诺有6个基本程序,即直接需要、支持、参与、训练、选择和奖赏;第7,制定行动计划和策略有助于完成目标。

由上述文献可见,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目标设置的难度、具体明确性与成绩、努力程度、自我效能等之间的关系,运用的比较广泛。

4国内研究发展目标设置理论在国内的运用和研究在体育教学中较为常见,目前已经取得一系列的成果。

Rob Ksrkby、季浏在论文《运动中目标设置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0]指出目标设置的维度、完成目标的有效方法、设置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今后的体育工作者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贾燕在她的论文《体育教学中的目标设置》[21]中指出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行为目标和结果目标、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合理有效的目标是教育工作的前提,只有在既定的目标下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许平肖、朱新民、苑勇宽在论文《不同目标设置对体育系武术普修课程“初级长拳”套路教学影响的实验研究》[22]中通过实验证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结合对初级长拳套路教学影响研究中指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对提高初级长拳的学习效果不是很明显,而是将两者相结合对提高初级长拳的学习效果明显,建议教学中应运用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白素丽、崔邯鹰在论文《不同目标设置对武术教学中学生状态焦虑的研究》[23]中通过实验证明只有短期目标组和结合目标组提高了技术学习成绩,可以降低学生的焦虑状态,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建议教学中应多运用短期目标和结合目标。

陈光辉在论文《目标设置在排球垫球中的应用》[24]中通过实验证明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各自的作用。

证明了有效目标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垫球技术。

目标设置还能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李云鹏、王伟伟在论文《高校太极拳教学中运用目标设置的实验研究》[25]中指出目标设置可以提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增加学习太极拳的努力程度,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肖进在论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目标设置》[26]指出“学生要想到达成功的彼岸,首先要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它可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当前重要的活动任务上,有助于动员能量,增加中学体育学习中的努力程度,并主动寻求克服困难的途径与方法,对提高运动成绩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于晶、崔野在论文《体育运动中的目标设置理论研究述评》[27]指出目标设置理论的渊源、目标设置的现状,特别是对运动领域中的目标设置对学习和提高运动成绩有良好的作用。

同时也提出了目标设置应该注意的问题。

刘微娜、周成林在论文《目标设置对乒乓运动员接发球准确率及自我监控能力的影响》[28]指出运用目标设置的运动员比对照组的运动员有效地提高运动员接发球的准确性,而适宜难度目标设置训练对提高运动员接发球准确性更佳;运动员接发球准确性提高的进程是符合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的。

可有效地提高运动员自我控制的准备性、意识性和执行性,而对计划性、方法性、反馈性、补救性和总结性的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目标设置训练能较好地促进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高。

陆素文、王小红在论文《目标设置法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运用实践研究》[29]指出在排球选修课中运用“目标设置”的实验研究表明:实验班的学生在技术、战术、体能、心理、智能方面的提高幅度上均优于对照班的学生,可见在高校大学生排球选修课教学中实施“目标设置”是可行的、有效的。

周秀军在论文《不同目标设置对男大学生篮球个人技术和心境状态的影响》[30]指出合理的目标设置可以提高男大学生练球个人的技术,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对心境状态影响较大,因此进行体育教学时设置合理的目标是很重要的。

沈文丽在文章《目标定向及目标设置理论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31]进一步分析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沈阳在文章《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32]研究中指出目标设置理论在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在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发球成功率的提升,反手推挡、正手对攻、左推右攻等单项技术的掌握以及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贾超在文章《目标设置理论对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33]中将目标设置理论引入大学生日常教育,试图探究目标设置理论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