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文学评论 杨梦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批评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2260e8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5.png)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批评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女主角苔丝的命运,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道德和性别角色的束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影响。
在文学批评中,苔丝被视为一个反抗社会道德和传统性别角色的女性形象。
她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生活方式,不愿意被传统的家庭和婚姻观念所束缚。
然而,她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她的悲惨命运,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自由和权利的限制和歧视。
批评家们通常认为,苔丝的命运是哈代对于社会道德和性别角色的批判。
哈代通过苔丝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自由的限制和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自由和发展,也导致了她们的悲惨命运。
此外,批评家们还认为,《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描写女性命运的悲剧。
苔丝的命运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女性群体的悲剧。
她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压迫和歧视,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和权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综上所述,《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深刻反映女性命运和社会道德的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苔丝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限制和歧视,以及女性在追求自由和权利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分析-文献综述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分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36bf3b331b765ce04081441.png)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作业班级:09级教学一班行政十班学号:姓名:一、文献综述《德伯家的苔丝》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伟大著作,被认为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问世一百多年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国内外不少读者和评论者大多认为,此小说最突出的成就是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女主人公苔丝的形象。
刘开富(2007)从悲观主义角度出发来解读苔丝的命运,从而阐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经济、法律宗教和虚伪道德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钱艳秋(2011)分析了苔丝的反抗精神,苔丝的反抗完成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富于理性,从盲目到成熟的转变,从而塑造了富有个性独具魅力的主人公形象。
杨阳(2010)结合生态女性主义原则从男性与女性关系,人类与自然关系两方面来揭示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根源。
通过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分析苔丝的悲剧根源,使读者认识到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转型期内的历史性的巨变不是进步,反而代表着失望和遗憾。
尤其对与自然有紧密联系的女性来说,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都导致她们逐步的脱离自然。
杜姝(2009)以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父权制社会下,苔丝的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大多数读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苔丝悲剧的根源进行探析,如:聂珍钊(1992)先生在其著作《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中明确指出“直接决定这个女子悲惨命运的是她的贫穷,社会上虚伪的伦理道德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
”杨永和,张小燕(2002)从英雄主义的定义和标准着手,探讨了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形象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苔丝的英雄主义形象。
通过对苔丝不同阶段的英雄主义行为的实证分析,探讨了苔丝的英雄主义行为和其悲剧的关系。
认为是苔丝的英雄主义导致了她的悲剧。
其中大部分人把苔丝的悲剧归咎于社会环境、苔丝的性格以及她自身的悲剧命运有些人认为她的悲剧归因于她的性格和命运。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199dc8c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60.png)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让人感动和深思的小说。
在读完这本
书后,我深深地被主人公苔丝的坚韧和善良所感染,也对社会的不
公和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苔丝是一个普通的乡村女孩,她的一生经历了很多不幸和挫折。
然而,她从未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和对幸福的追求。
她用自己的努力
和善良,不断地挑战命运,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幸福。
苔丝的坚韧和
乐观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有勇气和信念,就能战胜一
切困难。
另外,小说中对社会的描绘也让我深有感触。
在那个时代,社
会的等级观念和道德观念对人们的命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苔丝因
为自己的出身而遭受到了很多不公和歧视,这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
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
现代人,应该更加关注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努力为社会的进步做出
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读完《德伯家的苔丝》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苔丝的
故事,我学会了坚韧和乐观,也对社会的不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一直激励着我,让我在面对困难时不气馁,勇敢地向前迈进。
《德伯家的苔丝》赏析
![《德伯家的苔丝》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fbf13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3.png)
《德伯家的苔丝》赏析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经典小说,以下是对《德伯家的苔丝》的赏析:
《德伯家的苔丝》以托马斯·哈代独特的笔触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而闻名。
它描绘了一个贫穷的乡村女孩苔丝·德伯的命运和她与三个男人之间复杂而痛苦的关系。
苔丝成长于贫困的环境中,为了改善家庭的经济状况,她离开家乡去德伯家做女仆。
在那里,她遭受了许多不公和困境,但她始终保持着坚强和乐观的态度。
然而,她的命运开始因为与三个男人的关系而逐渐改变。
首先是农场主弗里兹,他对苔丝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由于地位和财务的差距,他们之间的爱情无法被接受。
接着是牧师安東尼,他冷漠和虚伪的态度使苔丝心碎。
最后是苔丝的旧日恋人艾利克,他在苔丝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她帮助,但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判断和不幸的事件。
《德伯家的苔丝》着重描写了社会的约束与压制,尤其是对女性地位和社会格局的思考。
苔丝的命运既受到社会不公的影响,也受到她自身选择的影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性格与命运之间的交织和冲突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此外,小说还探讨了爱情、婚姻、阶级固化等主题,突显了作者对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质疑。
《德伯家的苔丝》的真实而残酷的描写方式使其成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苔丝命运的描绘,托马斯·哈代成功地展现了社会不公和个人命运交织的复杂性。
这部小说充满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通过敏锐的观察和复杂的情感揭示了现实的残酷。
它被广泛地赞颂为一个具有深刻洞察力和文学价值的经典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03ff292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13.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令人深思的小说,通过描写女主人公苔丝从农民的身份逐渐
上升到贵族的过程,展现了社会阶层固化、人性的脆弱和命运的无常。
苔丝身世不幸,却保持着善良和正直的品质,在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时仍坚强地面对,这种坚持和努力
令人感动。
小说中对于爱情、社会和道德的探讨也很深刻,揭露了社会的虚伪和道德的虚伪。
苔
丝和安吉的爱情被阻挠,他们之间的爱情纠葛也让人感到心痛。
作者透过他们的遭遇,呼吁人们不要被社会规范所束缚,要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读完《德伯家的苔丝》,让我深深地反思了社会中的不公和无奈,也更加珍惜生活中
的每一个美好。
苔丝的坚韧和善良也让我深受感染,让我意识到无论遭遇多少困难,
只要坚持走下去,总会迎来阳光。
这部小说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值得一读。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
![《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c68918cc17552707220853.png)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杨鹏雅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品。
作品描写了19世纪,一位农村姑娘的悲惨命运。
女主人公苔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小贩家庭,她的父亲和母亲希望她去一个富人家攀附亲戚,以便在经济上得到帮助。
可是当苔丝去了以后,却被少爷亚历克诱奸,后来,为了生计奔波的苔丝遇到了与牧师的儿子克莱尔,并与他恋爱订婚。
在新婚之夜,她向丈夫坦白昔日的不幸,却没得到原谅,还被无情地抛弃。
几年后,苔丝再次与亚历克相遇,并遭到纠缠,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
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悔恨自己以往对苔丝的冷酷无情,苔丝愤怒地将亚历克杀死。
最后她被捕并被处以绞刑,以悲剧结束。
本文主要从时代背景,苔丝的出身,性格等方面分析苔丝的悲剧。
关键词:悲剧;时代背景;出身;性格作者简介:杨鹏雅,女,1992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汉族,英语翻译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口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9-115-01一.《德伯家的苔丝》的时代背景哈代是英国的诗人和小说家,生活在维多利亚时期,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阶段。
那个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给劳动人民,尤其是农民带来了不幸和灾难。
他的小说一直以故乡道塞特郡和该郡附近的地区作背景。
这虽然是一个农业区,但它同样受到资本主义的渗透。
特别是七十年代以后,整个村子都遭到了资本主义的破坏。
正是因为他亲眼目睹了农民的遭遇,所以在她的作品中总是体现着悲惨的色彩。
正是因为苔丝也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所以才造成了苔丝的悲剧。
二.苔丝悲剧的分析1.出身的悲剧苔丝的家族是英国中古时期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
但是六七十年以前,她的家族就已经没落了。
她的悲剧由此开始了。
她的父亲是一个乡下小贩,母亲是一个挤奶女工。
他们贪慕虚荣,好吃懒做,仗着自己是“贵族”的身份,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就通过联姻的方式去攀附亲戚,以便得到经济上的帮助。
名人评价《德伯家的苔丝》的评语
![名人评价《德伯家的苔丝》的评语](https://img.taocdn.com/s3/m/8636dabf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6a.png)
名人评价《德伯家的苔丝》的评语
以下是《德伯家的苔丝》的部分名人评价:
1. 它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颗明珠,奠定了哈代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的地位。
小说描写的是社会如何把一个纯洁、善良、质朴、美丽的农村姑娘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拿起武器向仇人复仇的故事。
在美丽的苔丝身上我们至始至终看到的是她纯洁的本性对逼迫她的恶势力的苦苦挣扎。
2. 《德伯家的苔丝》的写成,一百多年过去了,女主人公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学画廊之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以上评价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德伯家的苔丝》的书籍或阅读相关书评,获取更多信息。
赏析《德伯家的苔丝》中文论文
![赏析《德伯家的苔丝》中文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b8b995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8b.png)
赏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论⽂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学巨匠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说具有⼀种独特的质朴之美和天然魅⼒。
下⾯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赏析《德伯家的苔丝》论⽂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赏析《德伯家的苔丝》论⽂篇1:《德伯家的苔丝》乡间道路的叙事视⾓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通常被认为是哈代最具代表意义的威塞克斯⼩说。
本⽂从叙事学的视⾓对该⼩说进⾏了进⼀步的分析研究,选取了乡间道路这⼀独特的叙事视⾓对⼩说的⼈物和结构进⾏了解读,发现这⼀独特的叙事视⾓更增添了故事的内涵和艺术特⾊。
【关键词】叙事学;视⾓;乡间道路 0.引⾔ 《德伯家的苔丝》⼩说的背景是被哈代先⽣称为威塞克斯的地区,属于“威塞克斯⼩说”。
⼩说中的⼈物,绝⼤多数都是⽣活在威塞克斯地区,古⽼⽽偏僻的乡村,⼈与⼈之间的联系和交往,对乡村⽣活的参与都通过乡间道路来连接。
通过乡间道路来衔接故事情节,使众多⼈物、事件、场景得以和谐统⼀,从⽽使作品结构严谨,是《德伯家的苔丝》的⼀⼤特点。
1.乡间道路的叙事结构 1.1 从乡间道路切⼊叙事 乡间道路在《德伯家的苔丝》⾥不仅具有实⽤性和连接功⽤,更主要是担负了叙事的视⾓功能。
整部⼩说叙事都从乡间道路开始,通过乡间道路切⼊叙事,由乡间道路引⼊场景,连接场景和转换场景。
乡间道路是连接各个场景和整个情节线索的分节点和叙事视⾓。
乡间道路对章节⾸尾的连接 ⼩说多个章节的开端结尾都⽤乡间道路或与之相应的活动粘连。
如第⼀节的开端,苔丝的⽗亲提着鸡蛋篮⼦,在乡间道路上遇到了牧师,得到了⼀个没⽤的消息,说他是武⼠的后代,引出悲剧。
第⼆⼗九回,苔丝坐上那“带弹簧轮⼦的⼤车”,和克莱⼀起送奶到车站。
第三⼗回开头,“他们两个坐着车,在渐渐微弱的阳光⾥,顺着平坦的道路,过⼀⽚⼀⽚的草场,往前⾛去了;”⼩说结尾,安玑和苔丝的妹妹“刚⼀有了⽓⼒,就站了起来,⼿拉着⼿往前⾛去。
”⽂中还可找到很多类似的例⼦。
1.2 串联情节的媒介:乡间道路 作为串联情节媒介的乡间道路成功地串起来苔丝的故事情节线。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b841dde610a6f524cdbf85af.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1在我所读的书中,有一本是我最喜欢的书,这本书里面的女主人十分漂亮,男主人公十分温柔和体贴,但男二号确是一个花言巧语,十分奸诈的人。
这本书就是《德伯家的苔丝》,作者是英国的哈代。
这本书主要讲了: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的后裔,便要女儿去一个自称是德伯后裔的富老太婆家攀亲。
苔丝到了那儿却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历克糟蹋了。
苔丝在牛奶场做工时与安奇尔相爱。
当他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安奇尔却没有原谅他而是抛下她前往巴西发展。
苔丝家里陷入窘境,丈夫沓无音讯,绝望中的她只能被迫和亚历克同居。
安奇尔回国来找妻子。
但苔丝觉得没有脸面重回丈夫的怀抱,只好杀死了亚力克。
与丈夫一起度过了幸福的五天后,苔丝被捕了当苔丝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时,亚历克就把她的一生的幸福给毁了,而亚历克却理由充分的说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爱苔丝,难道这样也是爱的方法那?他这样的方法只能找来世人的指责、痛恨、羞骂,永远都得不到世人们的认可和祝福。
而苔丝呢?她对亚历克只有恨,绝对没有一丝的爱,牵挂,更不要说是怜悯了。
安奇尔是一个既温柔又体贴的男人,他不会用花言巧语骗取苔丝的爱,更不会用那种下流的方式得到苔丝。
他用自己那持之以恒的精神与爱在一点一点的融化着苔丝的心,并一天一天的用自己的行动感动着苔丝最终获得了苔丝的心。
这就是两个人品质的对比,行为的对比,也是结果的对比。
苔丝因为被对亚历克的恨冲昏了头脑,蒙撇了双眼,最终在对亚历克的恨和在对安奇尔的爱的两种情绪的交织下杀了亚历克。
当他与丈夫安奇尔度过了幸福、快乐、浪漫的五天后便被捕了。
在监狱中,她想来想去自己的一生太悲凉了以至使她无法去面对,只好自杀了苔丝带着遗憾和对丈夫安奇尔的祝福离开了人世。
在爱与恨中作出了选择,也付出了代价和失去了幸福。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2看久了卡通连环画,我想换换口味。
于是在书架上拿了一本《德伯家的苔丝》看了起来。
以西方批判审美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的文学价值
![以西方批判审美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的文学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0149b85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8.png)
以西方批判审美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的文学价值
《德伯家的苔丝》作为英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文学作品,在西方文学界一直备受关注与追捧。
尤其是在西方批判审美角度上,将之作为一部具有反思性的传统故事,这其中涉及到的主题和象征,可谓是异乎寻常深情。
首先,西方文学界普遍认可,《德伯家的苔丝》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以及文学价值。
例如,莎士比亚对英国贵族和平民的对比,让古今异乎寻常的模棱两可的主题,展现出严谨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同时,苔丝的形象也是一贯以来文学界认可的象征,她的特点代表着忠诚、勇敢、不畏压迫的精神风景,并且在情节处理上又尽可能表达了灵魂的深刻诉求。
此外,尽管文学作品中不乏华丽的描写,但《德伯家的苔丝》有着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它凸显了比鲁斯派有能力而付出代价的价值观念,以及面对物欲与权力滋长的现代社会,人们该如何开展正确的价值取向的讨论。
总之,由于其卓越的文学思想内核、凝练的文笔和永恒的人文关怀,《德伯家的苔丝》从西方文学史上受到批判审美角度的肯定与赞扬,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时代价值,堪称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3篇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2970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d.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3篇《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名著书评1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小说了,可从次数上来看虽是第二次,实质上只能说是第一次,或者说是一次多一点点。
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德伯家的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以外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整个情节中去,根本没有对苔丝这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过任何有意识的评价,根本没有想过苔丝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是与其性格,与她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密不可分。
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
但她走上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苔丝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责任感了,正如苔丝坚决地要把与亚历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并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安吉尔。
我所说的都是苔丝,也许你会问起安吉尔为什么会接受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而提出与她分居,他不是很爱苔丝吗?难道他对苔丝的爱并不是高尚的吗?那么,我要说,他是因为太爱苔丝了,他心目中的苔丝是如此美丽,如此善良,是一切纯洁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见,心目所想的苔丝有任何过错,他努力扼杀自己对苔丝的感情,他觉得那个属于他的苔丝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经不是他以前所深恋的苔丝,而是有着苔丝形貌的另一个女人。
新婚之夜,也就是苔丝把往事告诉他的那个夜晚,也就是他们开始分居的那个夜晚,他曾梦游,抱着苔丝走到了树林中,把苔轻轻放在一口棺材中,看过这篇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当时所一直重复说的那一句话:“死了,死了,苔丝,我的妻子死了,死了。
名著《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名著《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60ff695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13.png)
名著《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苔丝·葛雷从乡村到城市的生活经历,展现了19世纪英国社会等级制度下的人性和无奈。
通过读《德伯家的苔丝》,我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和反思。
首先,这部小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是女主角苔丝·葛雷。
她是一个坚强而纯真的女孩,她天真地相信真爱、公正和公正并尝试去追求她所渴望的幸福。
然而,命运对她并不公平,她被迫在社会不公正的制度下生存,并且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她曾是一个纯洁无瑕的少女,但最终她被迫接受了一个为了生活而妥协的婚姻,这让我感到十分心酸。
苔丝的经历让我思考到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公正和压迫。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但其中的社会阶级和性别歧视问题至今仍然存在。
很多人都在现实中经历了苔丝一样的挣扎和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与“努力就会成功”的理念相比,社会等级制度和性别差异更多地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另一个令我深思的是小说中展现出的男性对女性的控制和占有欲。
小说中的男性角色尤其是亨特一家都代表了当时社会中的父权制度。
亨特家族对苔丝的态度和行为展示了当时男性对女性的权力支配,他们对苔丝的控制和作为女性的桎梏让我深感愤慨。
这让我开始思考现代社会中男女平等的重要性,以及我们需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此外,《德伯家的苔丝》也揭示了爱情的复杂和痛苦。
小说中的苔丝爱上了亨特家的两个男人,就在她错综复杂的情感中挣扎着。
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这展示了爱情并不总是简单和幸福的。
爱情有时候会带来悲伤、痛苦和纠结,这让我开始思考爱情的本质和是否值得为之奋斗。
总的来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充满悲剧和无奈的小说,但它也教会了我如何坚持和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尽管苔丝遭受了无数的苦难和痛苦,她依然保持了一颗坚强的心,并且尽力去争取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意识到,即使面对困难和逆境,我们也不能轻易放弃,而是要坚持梦想和信念,寻找力量和改变自己的能力。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31eb3160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5.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而闻名。
小说讲述了女主人公苔丝·埃弗格林在19世纪英国社会中的遭遇和命运,展现了她坚韧不拔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小说中的苔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出身贫寒,却拥有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在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挫折后,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她的坚韧和勇敢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同时,苔丝的遭遇也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其次,小说中的爱情故事也让我深受触动。
苔丝与安吉尔之间的爱情故事虽然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但他们的爱情却是如此真挚和纯粹。
安吉尔对苔丝的爱情让我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和纯粹,也让我明白了爱情的可贵和珍贵。
同时,小说中对于爱情和婚姻的思考也让我对爱情和婚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爱情和婚姻的真正意义。
最后,小说中对于社会和人性的批判也让我深受触动。
小说中对19世纪英国社会的描写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同时,小说中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利的探讨也让我对女性地位和权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我明白了女性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性。
总之,《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充满了深刻思考和感人故事的小说,它让我对社会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生活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小说,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思考,让我们一起为更美好的社会和人性而努力奋斗。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18e5d41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5d.png)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苔
丝从农村到城市的经历,展现了英国19世纪社会阶级固化和女性地
位的不公。
在阅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也有了一些思考。
首先,小说中苔丝的坚韧和勇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尽管她在
生活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不公,但她从未放弃,始终保持着对生活
的热爱和希望。
她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不断地挑战命运,最终取
得了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次,小说中对社会阶级和性别歧视的描写让我深感震惊。
在
19世纪的英国社会,贫穷的农民和女性都受到了严重的歧视和剥削。
他们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甚至连基本的人权都得不到保障。
通过苔丝的遭遇,我意识到社会的不公是多么深刻和残酷,也更加
坚定了我要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努力的决心。
总的来说,阅读《德伯家的苔丝》让我受益匪浅。
小说中苔丝
的坚韧和勇敢,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揭露,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思考。
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我们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能够改变整个社会的命运。
希望我们都能像苔丝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不断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正义。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优秀书评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优秀书评](https://img.taocdn.com/s3/m/b43794ddcfc789eb162dc82b.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优秀书评《德伯家的苔丝》读书心得优秀书评1这是我第二次读这篇小说了,可从次数上来看虽是第二次,实质上只能说是第一次,或者说是一次多一点点。
我第一次看这篇小说的时候才只是一个中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而且读得也很粗略,那时,我对《德伯家的苔丝》的唯一印象就是挺好看的,苔丝这个人物挺可怜的,除此以外便所剩无几了,根本没有把自己融入整个情节中去,根本没有对苔丝这个悲剧性的人物作过任何有意识的评价,根本没有想过苔丝一步一步走向毁灭是与其性格,与她所处的环境是如此密不可分。
这一次阅读,我不敢说我已经看懂了,但我对整个情节有了比以往更深刻的了解。
《德伯家的苔丝》的作者托马斯·哈代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出了他悲观的宿命论,主人公苔丝陷入悲惨境地,但她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命运的安排与戏弄,最后走上绝路。
但她走上绝路,绝不像某些低俗小说那样一味追求情节曲折而硬让主人公死去,而是有其一定的必然性。
苔丝天性纯朴,厌恶趋炎附势,她性格中最不容忽视的一点便是她强烈的责任感了,正如苔丝坚决地要把与亚历克·德伯的那一段不快的往事告诉她所深爱,并且也深爱她的丈夫安吉尔一样,她原本可以完完全全地把这件事隐藏起来,说像她母亲教她的,然而,苔丝没有,她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安吉尔。
我所说的都是苔丝,也许你会问起安吉尔为什么会接受不了苔丝曾被亚历克玷污并产有一子这一残酷事实而提出与她分居,他不是很爱苔丝吗?难道他对苔丝的爱并不是高尚的吗?那么,我要说,他是因为太爱苔丝了,他心目中的苔丝是如此美丽,如此善良,是一切纯洁的象征,他忍受不了他眼中所见,心目所想的苔丝有任何过错,他努力扼杀自己对苔丝的感情,他觉得那个属于他的苔丝已经不存在了,在他眼前的,已经不是他以前所深恋的苔丝,而是有着苔丝形貌的另一个女人。
新婚之夜,也就是苔丝把往事告诉他的那个夜晚,也就是他们开始分居的那个夜晚,他曾梦游,抱着苔丝走到了树林中,把苔轻轻放在一口棺材中,看过这篇小说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他当时所一直重复说的那一句话:“死了,死了,苔丝,我的妻子死了,死了。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 (网友来稿)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 (网友来稿)](https://img.taocdn.com/s3/m/f349357a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8.png)
一个大自然女儿的毁灭——《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浅析(网友来稿)山东聊城一中潘鸿海苔丝是大自然之女,具有大地般朴实的本性,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她。
——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
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
家庭的贫困成为她的悲剧的重要因素。
社会把她逼上了绝境。
——亚雷时时伸出罪恶之手,“撒旦”蹂躏了自然之花。
——克莱也是受害者,他的始恋终弃,摧毁了苔丝的精神和心灵,使她走到了生命的边缘。
——苔丝本身的性格造成她美丽的悲剧。
托马斯·哈代是十九世纪末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和诗人,他一生优秀作品很多,《德伯家的苔丝》是他代表作品中一部分量颇重的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描写了出身贫苦农家,具有大自然纯朴本性的女子苔丝的悲剧一生。
她为家庭境遇所迫,外出谋生,为富家子弟诱奸,从此在生活、婚姻等方面接二连三受到肉体和精神的摧残和打击,最后在绝望中走上杀人的道路,被处死,使悲剧达到项峰。
苔丝的悲剧是凝聚着社会和个人多重的色彩,各种复杂的因素交织成一种强大的压力,摧毁了这位生于自然,具有大地般朴实本性的女儿。
小说的副标题称苔丝是“一个纯洁的女人”,在作家的眼中,苔丝虽失身又杀人,但这位大地之女是无辜的。
她拥有大自然所赐予的美好资质,是那种让人看了还想看的美,她具有草原一样的美好本性、良好品德,她勤劳纯朴、善良无私,能吃苦耐劳,不慕虚荣,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她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以独有的方式和命运抗争,但社会、家庭、个人等多重因素终使这位纯真的大自然之女慢慢走向了毁灭。
一、社会、家庭织就了悲剧的大网苔丝的悲剧是社会和家庭造成的。
她的家庭属于当时农村不受欢迎的岌岌可危的阶层。
19世纪末的英国农村,主要是农场主和农村工人两个阶级构成,在这两个阶级之间,有个手工和小商人之类构成的阶层。
这一阶层受农场主排挤,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房屋和土地,变得一贫如洗,苔丝的家庭正属于此。
苔丝在小说中露面时,家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https://img.taocdn.com/s3/m/0297dfcd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3.png)
德伯家的苔丝的读书心得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普通
女孩苔丝从乡村到城市的成长历程。
这部小说让我对社会的不公平
和阶级差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苔丝是一个善良、勤奋、聪明的女孩,但是由于出身低微,她
在城市里面却遭受了很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她被迫去做低贱的
工作,遭受着各种侮辱和欺凌。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努
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最终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和尊严。
通过苔丝的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平和阶级差异对
个人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况,那
些出身贫寒的人往往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苔丝的故事也
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除此之外,《德伯家的苔丝》还让我对爱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小说中的苔丝和安吉利克之间的爱情虽然遭受了很多的阻碍和磨难,但他们最终还是能够在一起。
这让我明白了,真正的爱情是需要经
历考验和磨砺的,只有经得起时间和困难的考验,才能变得更加坚
固和珍贵。
总的来说,读完《德伯家的苔丝》让我对社会和爱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部小说是一部充满正能量和启发人心的作品,我会将其中的故事和精神铭记在心,不断激励自己向着目标前进。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6)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6)](https://img.taocdn.com/s3/m/b642314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4.png)
《德伯家的苔丝》读后感(6)在我看来,小说《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充满悲剧性的小说。
小说中主人公苔丝的境遇,既让人同情,又让人心痛。
苔丝出身于普通家庭,却有着一颗渴望上进、追求知识的心。
她努力学习,考取了上等证书,想要去城里做教师。
但是她的家庭贫困,母亲又病倒了,她只得为了家庭的生计而放弃了前程,去做一个家庭女教师。
在家庭女教师的工作中,苔丝遇到了史托克先生,一位富有的单身主人。
史托克先生喜欢上了苔丝,他曾答应要娶她为妻,但是在他的朋友的干涉下,他又变卦了。
他说苔丝不是他的社交名望相称的人选,拒绝了苔丝。
这样的打击,对于苔丝来说是极其沉重的,她失去了信心,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经过一系列曲折,苔丝成为了德伯家的女佣。
在这里,她认识了德伯先生,一位单身青年。
德伯先生对苔丝的人品和才华十分欣赏,他向苔丝表达了爱情,希望苔丝成为他的妻子。
苔丝虽然没有爱上德伯先生,却想要嫁给他因为他对她很好,她并没有更好的选择。
苔丝嫁给德伯先生后,生活开始变得幸福起来。
但是,这幸福只是短暂的。
在苔丝怀孕之后,德伯先生犯了罪,被判入狱。
苔丝因为身怀六甲而无法在外面谋生,只得回到故乡,生下了孩子,并打算改嫁。
但是,她的两个追求者都死亡了,她被迫回到德伯家,成为德伯家的女佣。
在德伯家,苔丝的处境变得更加悲惨。
她被视为不幸的婚姻的受害者,成为同情的对象,但是她也被视为不道德、不纯洁的女性。
在德伯家,苔丝孤独、无助,甚至被德伯的表妹虐待和折磨。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饱满,情节高潮迭起,文笔流畅,情感感人。
阅读小说,人们会体会到社会的残酷和无奈,更会看到苔丝这样积极上进的女性在当时的社会中的无助和挫折。
苔丝的经历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和对平民的轻视。
她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人物,她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最终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
总之,《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充满人情味和反映社会是非的小说,它通过描述一个女性命运的悲惨故事,表现出了当时男女不平等的现实,也为我们展示了英国乡村生活和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伯家的苔丝》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2)班杨梦故事内容简介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
实际上,德伯老太与这古老的武士世家毫无渊源关系,她家是靠放高利贷起家的暴发户,从北方迁到这里,这个姓也是从博物馆里找来的。
苔丝到她家后,德伯老大的儿子亚雷见这个姑娘长得漂亮,便装出一片好心,让苔丝在他家养鸡。
三个月后,亚雷奸污了她。
苔丝失身之后,对亚雷极其鄙视和厌恶,她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
她的受辱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同情,反而受到耻笑和指责。
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心改换环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厂做工。
在牛奶厂,她认识了26岁的安玑·克莱。
他出身于富有的牧师家庭,却不肯秉乘父兄旨意,继承牧师的衣钵,甘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来这里学习养牛的本领,以求自立。
在劳动中,苔丝和安巩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
当安玑父母提议他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小姐结婚时,他断然拒绝了。
而苔丝的思想却十分矛盾,她既对安玑正直的为人、自立的意志和对她的关怀有好感,又自哀失身于人,不配做他的妻子。
但强烈的爱终于战胜了对往事的悔恨,她和安玑结了婚。
新婚之夜,苔丝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罪过”原原本本地告诉安玑。
但一当她讲完自己与亚雷的往事之后,貌似思想开通的安玑·克莱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只身远涉重洋到巴西去了,尽管他自己也曾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放荡地生活过。
被遗弃的苔丝心碎了。
她孤独、悔恨、愤慨、绝望,但为了全家的生活,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难。
同时,她还抱着一线希望,盼着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
一天,在苔丝去安玑家打听消息回来的途中,发现毁掉她贞操的亚雷居然成了牧师,满口仁义道德地正在布道。
亚雷还纠缠苔丝,无耻地企图与她同居。
苔丝又气又怕,随即给丈夫写了一封长信,恳求克莱迅速归来保护自己。
克莱在巴西贫病交加,也历尽磨难。
他后悔当时遗弃苔丝的鲁莽行为,决定返回英国与苔丝言归于好。
但这时苔丝家又发生变故:父亲猝然去世,住屋被房主收回,全家栖身无所,生活无着。
在这困难关头,亚雷乘虚而入,用金钱诱逼苔丝和他同居。
克莱的归来,犹如一把利刃,把苔丝从麻木浑噩的状态中刺醒。
在绝望中,她亲手杀死了亚雷,追上克莱,他们在荒漠的原野里度过了几天逃亡的欢乐生活。
最后在一个静谧的黎明,苔丝被捕,接着被处绞刑;克莱遵照苔丝的遗愿,带着忏悔的心情和苔丝的妹妹开始了新的生活。
苔丝悲剧的社会背景那么,苔丝的悲剧是社会悲剧?是的,哈代的创作时期是一个充满变化、动荡的时期。
当时英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由此而产生了各种尖锐的矛盾和危机。
《苔丝》反映了作者对当时一些最严峻的问题的关切和同情。
哈代在书中描绘了新兴的工业化和都市文明给古老、乡土的威塞克斯地区带来了冲击,揭露了禁锢众思想、强调贞洁、压抑妇女社会地位的虚伪道德。
主人公苔丝所受的压迫是双重的。
在自给自足的小家经济不能维持的条件下,她为了生活,不得不忍受农业资本家的剥削,并受到富家子弟的污辱。
但是,使她陷入绝境的是当时社会的道德偏见。
代表这种偏见的克莱尔对她的遗弃,使她精神上遭到更沉重的打击,失掉了生活的信心,终于成为资产阶级伦理道德的牺牲品。
在人与环境激烈的冲突中,苔丝的命运必然是悲惨的。
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袭到农村并毒化社会气氛的维多利亚时代。
她虽然勤劳善良、聪明美丽;但作为一个劳动者,一个无权无钱的工人,社会地位低下,自然会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压迫和凌辱。
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那些自食其力的占有少量土地和生产资料的农民,都不得不随之破产。
苔丝家中的老马被邮车撞死后引起了家中经济生活的改变。
在无路可走之下,苔丝不得不委身亚雷。
可见,苔丝的悲剧命运和她的经济贫困紧密相连。
这是其一。
其二,不公正的法律制度也是导致苔丝悲剧的一个因素。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法律制度都是以维护剥削阶级的利益和承认剥削阶级压迫人民的权力为前提的,是为维护其反动统治服务的。
亚雷在乡野称霸,为非作歹,却受到法律的保护,而苔丝却被判处死刑。
这正说明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反动性,表明下层阶级的小人物在社会中是不可能得到公正待遇的。
其三,苔丝的毁灭与伪善的宗教也紧密相连。
亚雷这个伪善的人物揭露了伪善的教。
他是依靠商业致富的资产者和暴发户,是一个“肉欲的人”。
他设下圈套引诱了苔丝,却利用《圣经》的典故把责任推到苔丝身上。
后来他还居然变成了一个劝人行善的牧师。
可见,在资本主义社会,宗教只是反动统治阶级麻醉、欺骗和愚弄劳动人民的一种工具。
马克思曾经指出:“基督教带有假仁假义的烙印。
”宗教为资产阶级凌辱和玷污妇女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其四,苔丝也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牺牲品。
作品中安玑就是资产阶级虚伪道德的体现者,他虽然是个有开明思想的知识分子,但他心理深层有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
他自己也有过放荡行为,并得到苔丝的原谅,但他却不肯原谅原本无辜的苔丝。
本阶级的印记仍深深地烙在他的灵魂深处:认为“身份不一样,道德观念也不一样。
”还用传统的贞操观来看待一个女人的纯洁与否,对苔丝没有丝毫的同情,置苔丝于痛苦绝望之中,使苔丝又被迫回到亚雷的身边。
安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虚伪的资产阶级道德把苔丝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直接给苔丝带来不幸的亚雷,不仅是粗鲁卑俗、胡作非为的乡间恶棍形象,而且是虚伪的宗教和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代表。
苔丝再次和亚雷见面的时候,亚雷居然已经当上了牧师,向农民滔滔不绝地宣讲圣经。
作者通过亚雷形象的塑造,毫不留情地暴露了英国社会的黑暗和宗教的虚伪。
由此可见,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社会的产物,因此苔丝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苔丝的人物形象分析亚里士多德曾不无歧视地为女人下了这样的定义:“女人之为女人是因为她们的身体缺少某些性质,也因为这些天然的缺陷而遭受痛苦。
”对女性而言,在以男性利益为主导的社会里,即像是以惊人的毅力付出令人难以承受的牺牲,也很难维护自己的人格。
她们或是沦为男性的享乐工具,或是被奚落、冷淡和伤害。
苔丝是哈代塑造的一个全新的妇女典型。
她有着双重性格。
一方面她敢于反抗传统道德和虚伪的宗教;另一方面又不能长度摆脱传统道德对自身的羁绊。
特别是后者与她的悲剧命运直接相关。
首先,造成苔丝悲剧的性格方面的因素是大自然赋予她的纯朴,这本能的纯朴使她不能与人面兽心的亚雷相处,也使她不能向心爱的人隐瞒自己的“污点”,因为她没有沾染多少文明,所以也就缺乏功利的计谋。
她的纯朴的本能超过了人人与生俱来的保存自己的本能,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她的悲剧,自己是家民的女儿苔丝的祖先曾经是显赫富有的贵族,但到19世纪后期,家族衰败,到她父亲这一辈时,家境变得贫寒。
在偶然得知家族背景后,苔丝的父亲为自己的高贵出身而得意洋洋,朴实的德北太太也为丈夫的出身而沾沾自喜。
与此相反,苔丝却厌恶父母的庸俗,鄙视这种高贵出身,坚持认为自己是家民的女儿,是先靠自己劳动谋生的,“我本是爹妈养的,我的美貌是我妈给的,她不过是一个挤牛奶的女工罢了”;同时苔丝坚持姓平庸的德北姓,而不愿姓高贵的德伯姓;当克莱尔提议苔丝改姓德伯,以提高她身躯地位时,苔丝断然拒绝了,以上这些都充分表现出苔丝的质朴,纯真,鄙视门第观念,以劳动为荣的高尚品德。
苔丝吃苦耐劳,勇于牺牲,无私奉献,她的家境贫寒,又是家里的老大,所以很早就帮母亲操持家务,任劳任怨。
为了家庭,她宁愿牺牲自己。
当一家人流落荒野,处于危难之中时,她毅然选择了与亚雷再次同居,但此时她并未因丰裕的物质生活而受到腐蚀,自始自终心中只有克莱尔。
苔丝对爱情忠贞不渝,她对克莱尔的要求,不找他少写。
为了他,她不惜剪掉自己的眉毛,把脸裹起来,把自己扮成一个丑女。
这些都表明苔丝对克莱尔的忠贞不二;她对克莱尔非常崇拜,认为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男性,是智慧的化身,把他看作天神一般。
苔丝蔑视宗教,对宗教持有怀疑态度,当她失身后,改变了对宗教的看法,她不管教规,自行给其私生子洗礼,当牧师不承认此洗礼并不允许按教义埋葬死婴时,她说:“那么我不喜欢你了,我永远也不上你的教堂去了。
”从此与宗教断绝了联系。
在苔丝当时所处的19世纪后期,法律禁止男子与死去妻子的姐妹结婚,但她蔑视这一法律,认为这一教规跟她早已毫无关系,所以希望丈夫与妹妹日后能共同生活。
另一方面,由于苔丝出身于一个农民家庭,残存于农民身上的某些旧道德和宿命观点使她在反抗传统道德时出现了软弱的一面。
她在受到世俗舆论、传统道德迫害的同时,又用这一道德标准来静观自己,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她把自己看作一个罪恶的化身”,“她老觉得全世界的人都在注意她的情形,不敢抬头见人“,她比别人更不能忘记自己的耻辱。
苔丝正是这样用一张自己织成的道德罗网把自己束缚起来。
其实,她的自我束缚意识有其深刻的历史基础,是整个社会意识的具体表现。
苔丝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个人,必然会形成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道德观念,她的思想和行动也必然会受到时代和社会意识的制约。
苔丝认为自己失身后,已是一个罪人,没有资格也不配作克莱尔的妻子。
苔丝认为失身是一种罪恶,因此“失身“这一罪恶长期折磨着刀子,压抑着她。
她认为在肉体上亚雷才是她真正的丈夫,也就是说,在名义上她是安玑·克莱尔太太,但实际上是亚雷·德伯太太这些都充分反映出苔丝的道德保守性。
尽管人物性格在控悲剧中越来越重要,但导致悲剧结局的决定性力量往往不是性格本身,而是原始形式或变化了的形式的命运。
苔丝以失去自我为前提,对克莱尔极度崇拜,极度忠贞。
在前面,苔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中已提到了一些内容,文中她说:“我一定象你一个可怜的奴隶一样,绝对地服从你,就是你让我死,我也不违背你。
”“你所想的也就是我所想的——我对于一件事自己并没有主意,只是你怎么想,我也怎么想。
”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保守性,加重了苔丝命运的悲剧性。
结论主题苔丝的悲剧是必然的,不是偶然的和不可知的命运造成的在作品中,哈代通过设置许多偶然巧合的情节让人感到苔丝的一生好像都由命运作祟,是命运把她一步步推向悲剧的结局。
其实不然,因为偶然性与必然性紧密相连,偶然性是许多社会必然性与自然必然性的交叉点,是必然性的一种反映。
生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苔丝,其悲剧命运是社会规律的必然反映。
哈代在作品中用“一道深不可测的鸿沟”暗示了苔丝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
他通过法律判处苔丝死刑的描写,把主人公毁灭的真正原因从神秘的命运移到了现实世界。
卢那察尔斯基曾指出:天命是由种种社会情况、疾病、灾难等幻化出来的,同时它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