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合集下载

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高层超限审查)

中震弹性及中震不屈服(高层超限审查)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PKPM参数设置教程分析

PKPM参数设置教程分析

1.1.1 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度)规范规定:《抗震规范》5.1.1条和《高规》3.3.2条规定,“一般情况下,应允许在建筑结构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并进形抗震验算”。

程序实现:该参数为地震作用力方向或风荷载作用方向与结构整体坐标的夹角,逆时针方向为正,如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一般也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个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最为剧烈,这个方向称为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从严格意义上讲,规范中所讲的主轴是指地震沿该轴方向作用时,结构只发生沿该轴方向的侧移而不发生扭转位移的轴线,当结构不规则时,地震作用的主轴方向就不一定时0°或90°,如最大地震力方向与主轴夹角较大时,可以输入该角度考虑最不利作用方向的影响。

操作要点:由于设计人员事先很难估算结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因此可以先取初始值0°,SATWE计算后在计算书WZQ.OUT中输出结构最不利方向角,如果这个角度与主轴夹角大于±15°,应将该角度重新计算,以考虑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注意事项:(1)为避免填入该角度后图形旋转带来的不便,也可以将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在多方向水平地震参数中输入。

(2)本参数不是规范要求的,供设计人员选用。

(3)本参数也可以考虑最大风力作用的方向,但需要用户自行设定多个角度进行计算,比较多次计算结构取最不利值。

1.1.2 混凝土容重(kN/m3)规范规定:参看《荷载规范》附录A常用材料和构件的自重表。

容重是用来计算梁、柱、墙、板重力荷载用的。

操作要点:初始值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5.0 kN/m3,这适合于一般工程情况,若采用轻只混凝土或需要考虑构件装饰层重量时,应按实际情况修改此参数。

注意事项:如果结构分析是不想考虑混凝土构件自重荷载,可以填0。

1.1.3 对所有楼层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规范规定:《高规》5.1.5条规定,“进行高层建筑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可假定楼板在其自身平面内均无限刚性”程序实现:选择该项后,程序可以将用户设定的弹性楼板强制为刚性楼板参与计算。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

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

讨论]中震不屈服、中震弹性satwe与手算对比性能要求的提出1.抗震审查要求(节选):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剪承载力按中震弹性设计、抗弯承载力按中震不屈服设计,轴压比大于0.3的墙肢均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配筋率不应小于0.3%? 。

2.中震计算2.1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计算准则2.1.1中震弹性设计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b.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c.其余分项系数/组合系数均保留;d.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取同小震,《高规》表4.7.2;e.材料强度用设计值。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

2.1.2中震不屈服设计a.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alpha_max按小震的约2.85倍取值;b. 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c. 荷载分项系数取1 ,保留组合系数;d. 抗震调整系数Gama_RE=1 ;e.材料强度用标准值。

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2.1.3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取值见下表,7度地区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震alpha_max=0.08中震alpha_max=0.232.2用SATWE进行中震计算SATWE提供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计算功能。

2.2.1中震弹性参数设置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抗震等级”,如图2.2.1.a,2.2.1b所示。

2.2.2中震不屈服参数设置在satwe菜单1,接PM生成SATWE数据,第一项参数定义,地震信息一栏中修改“地震影响系数”与并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如图2.2.1.c,2.2.1d所示。

图2.2.1.a? 图2.1.1.b图2.2.1.c图2.1.1.d按图示方法设置后,SATWE可以自动按照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的要求(2.1.1、2.1.2节)给出相应的计算结果。

中震不屈服与中震弹性的区别

中震不屈服与中震弹性的区别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浅析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浅析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在PKPM中的实现
中震弹性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在PKPM中的实现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 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 ; ——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 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勾选“中震不屈服设计”,(抗震等级选4级,双保险) 3. 荷载分项系数取1,保留组合系数 ; —— PKPM中直接修改 4. 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5. 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区别
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不屈服指 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 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 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PKPM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分析浅析
商业二部结构所 曹兆辉
前言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 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 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 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 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 越来越多。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 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

pkpm常用修正参数解析

pkpm常用修正参数解析

1、一般情况下模拟施工加载取模拟施工加载3比较符合逐层施工的实际情况。

模拟施工加载2则可以更合理的给基础传递荷载。

复杂结构设计人员可以指定施工次序。

2、修正后的基本风压一般就是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对于沿海和强风地带对风荷载敏感的建筑可以在此基础上放大10%~20%,门刚中则规定按放大5%采用。

3、对于高度大于150M的高层混凝土建筑才要验算风振舒适度。

结构阻尼比取0.01~0.02,程序缺省0.02。

4、侧刚计算方法:一种简化计算法,计算速度快,但应用范围有限,当定义有弹性楼板或有不与楼板相连的构件时(如错层结构、空旷的工业厂房、体育馆等)用此法会有一定误差;总刚计算方法:精度高,适用范围广,计算量大。

对于没有定义弹性楼板且没有不与楼板相连构件的工程,两种方法结果一样。

(以下转贴)“刚性楼板”的适用范围:绝大多数结构只要楼板没有特别的削弱、不连续,均可采用这个假定。

相关注意:由于“刚性楼板假定”没有考虑板面外的刚度,所以可以通过“梁刚度放大系数”来提高梁面外弯曲刚度,以弥补面外刚度的不足。

同样原因,也可通过“梁扭矩折减系数”来适当折减梁的设计扭矩。

“弹性板6 ”的适用范围:所有的工程均可采用。

相关注意:由于已经考虑楼板的面内、面外刚度,则梁刚度不宜放大、梁扭矩不宜折减。

板的面外刚度将承担一部分梁柱的面外弯矩,而使梁柱配筋减少。

此时结构分析时间大大增加。

“弹性板3 ”的适用范围:需要保证楼板平面内刚度非常大,外刚度承担荷载,不使梁柱配筋减少,以保证梁柱设计的安全度。

“如厚板转换层中的厚板,板厚达到1m以上。

而面外刚度则需要按实际考虑。

相关注意:一般在厚板转换层不设梁,或用等代梁,并注意上下部轴线差异产生的传力问题。

“弹性膜”的适用范围:仅适用于梁柱结构,设计时不使楼板面相关注意:不能用于“板柱结构”。

设计时可以进行梁的刚度放大和扭矩折减。

(弹性楼板6: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采用壳单元.原则上适用于所有结构,但采用弹性楼板6计算时,楼板和梁共同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结果中梁的配筋小了,而楼板承担面外弯矩,计算的配筋又未考虑.此外计算工作量大.因此该模型仅适用于板柱结构;弹性楼板3:考虑楼板的面内刚度无限大,并考虑楼板的面外刚度.适用于厚板转换层;弹性膜:考虑面内刚度,面外刚度为零.采用膜剪切单元.弹性板由用户人工指定,但对于斜屋面,如果没有指定,程序会缺省为弹性膜,用户可以指定为弹性板6或者弹性膜,不允许定义为刚性板或者弹性板3)5、根据高规(JGJ 3-2010)第3.7.3条注,抗震设计时SATWE计算结果中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可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2010版PKPM技术问题汇总

2010版PKPM技术问题汇总

2011年9月第二周结构技术问题汇总发布时间:2011-09-21 来源:PKPM1、PM中布置了人防荷载,但SATWE计算后人防工况内力都为0,什么原因?答:SATWE计算参数中勾选了“采用自定义组合工况”,将其取消即恢复正常。

一般不需要勾选该项。

2、某模型加强区剪力墙配筋很大,经查为拉弯控制配筋;在非加强区的墙配筋没那么大,SATWE对非加强区的墙,有无考虑拉弯计算?答:不论什么位置的墙,都考虑了拉弯配筋。

非加强区配筋小,可能是拉力小,为压弯控制配筋。

3、PMCAD“画结构平面图”楼板计算不超筋,但实际配筋直径达到32,很大。

答:初始计算面积为2600平方毫米,由于程序中默认最大钢筋面积为18@100,即2544平方毫米,自动选择不到合适的钢筋,显示直径32。

可在“钢筋级配表”中增加所需的直径及间距,再生成实配钢筋。

4、PMCAD“平面荷载显示校核”中的竖向导荷的单位面积质量,与SATWE结果WMA SS.OUT中“各层单位面积质量分布”有差别。

答:“平面荷载显示校核”中默认是1.2恒+1.4活;SATWE中是“1.0恒+0.5活”。

5、基础CAD计算,30层结构,两桩承台, “桩基承台及独基沉降”菜单,计算后承台高度只有300mm,过小,什么原因?答:桩承台高度经常由冲切确定。

对墙下桩承台,程序将墙上荷载简化到两端点,相当于两个虚柱荷载,再进行相关计算。

如果端点落在桩范围内,则不进行冲切计算,得到的承台高度较小。

6、桩承台基础,计算书中输出CX、CY代表什么意思?答:代表柱子相对承台形心的偏心距离。

7、10新版SATWE,0.2Q0设置调整层数后,退出再进入该参数则清0,什么原因?答:10版要先选择“框剪体系”,再进行0.2Q0设置。

8、某工程有一层地下室,转换层在地上2层,转换层所在层号填3,软件用剪弯刚度计算转换层上下刚度比。

新高规不是说2层采用剪切刚度吗?答:因为该模型嵌固端设在基础上,即嵌固端层号填1,而不是地上一层,软件用转换层所在层号—嵌固端所在层号+1进行判断。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

PKPM丨Satwe参数详解:地震信息、结构规则性信息[规则]或者[不规则] 详见《抗规》3.4.3条。

《抗规》(GB50011-2010)3.4.33.4.3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1 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2 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 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2、设防地震分组详见《抗规》3.2.4条,附录A。

《抗规》(GB50011-2010)3.2.43.2.4 我国主要城镇(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可按本规范附录A采用。

3、设防烈度详见《抗规》3.2.4条,附录A。

[6(0.05g)、7 (0.1g)、7 (0.15g)、8 (0.2g)、8 (0.3g)、9 (0.4g)]《抗规》(GB50011-2010)3.2.4见上部4、场地类别[一类]or[二类] or [三类]or[四类] 详见《抗规》4.1.6条。

《抗规》(GB50011-2010)4.1.65、框架抗震等级[一级]or[二级]or[三级]or[四级]or[不考虑] 详见《抗规》4.1.2、3条。

《抗规》(GB50011-2010)4.1.2 建筑场地的类别划分,应以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为准。

4.1.3 土层剪切波速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场地初步勘察阶段,对大面积的同一地质单元,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3个。

2 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2个,测试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对小区中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内的密集建筑群,测试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可适量减少,但每幢高层建筑和大跨空间结构的钻孔数量均不得少于1个。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其他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所谓“中震”:指在设防烈度下(50年一遇超越概率在10%时的地震加速度);中震比小震的地震作用提高2.8~3.0,详见2010版《抗规》第3.10.3条。

▲所谓“中震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3.0倍。

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仅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均为1.0)。

▲所谓“中震不屈服”指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且已经达到弹性极限状态,即将进入屈服阶段。

注:1. 荷载分项系数均为1.0.(内力按标准值计算)2. 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均为1.03. 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0(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4.钢筋与混凝土强度采用标准值(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3.0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3.0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要点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要点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对于中震弹性设计:结构的抗震承载力满足弹性设计要求,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参考《抗震规范》或徐培福《复杂》取值,在中震作用下,计算可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即强柱弱梁、强减弱弯调整系数),但应采用作用分项系数、材料分项系数和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

软件实现:1)多遇地震输入中震amax,并将抗震等级定位四级(这样计算《抗震规范》所规定的由于抗震等级不同而乘以的各种组合内力调整系数程序均取1.0)。

中震不屈服: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按中震进行计算,最大地震影响系数amax同上,地震作用效应的组合均按《高规》5.6进行,分项系数均取1.0,计算可以不考虑地震组合内力调整系数,构件的承载力计算材料的强度取标准值。

软件的实现:软件提供“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其它参数填写同上。

总结篇:对于中(大)震弹性计算,主要有两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个人修改部分:(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构件抗震等级定位四级。

对于中震或大震不屈服主要有五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1倍的小震)或大震(4.6-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系数(强剪弱弯,强柱弱梁调整)3.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系数不变)4.材料强度取标准值5.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取1.0个人修改部分: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选择“中震(或大震)不屈服结构设计”按钮(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

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

现行《抗规》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调整系数和施工图时的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

规范要求的构造措施对于大多数工程而言,其结构安全性可以保证;但对于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的施工图审查,基本上都要求进行中震验算。

目前在工程界,对结构进行中震设计有两种设计方法:第一种是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现分别介绍如下:①中震弹性设计。

目前的SATWE和PMSAP均不能直接进行计算,但可以通过一些参数调整,间接实现此功能。

在“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中填入中震设计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并将构件抗震等级定为四级。

这样在计算时,《抗规》所规定的由于抗震等级不同而乘以的各种组合内力调整系数程序就均按1.0取值。

②中震不屈服设计。

在“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中填入中震设计最大地震影响系数αmax和场地土特征值Tg,并选取“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按钮。

③在做“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业主”或审查者提出的是保证所有构件均“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还是保证重要构件(如框支结构构件)保持“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

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如何分析计算结果和改进设计。

要明确“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设计的性能目标,这种性能目标并非是“硬性的”,设计人在其中有很大的主动性。

详见2006年《PKPM新天地》1期中《浅谈结构中震设计》一文。

08版设置:1)按设防烈度输入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2)选中“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选项。

10版设置:1)“中震或大震设计”选择不屈服;2)按设防烈度输入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软件实现: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按设防烈度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3)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 1.0;4)材料强度取标准值;5)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取1.0。

PKPM的中震不屈服设计选项什么情况下选用,是偏于安全还是不安全?请高手解答一下。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并且≤,扭转平动周期比并且≤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即做中震弹性计算;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倍;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倍即可;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抗震等级改为4级;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倍即可;2.荷载分项系数取1 -PKPM中直接修改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比如C40的混凝土,其抗压设计值为MM2,当你构选了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其抗压强度就会自动采用标准值MM2,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输入如HRB400,钢筋强度应输入400N/MM2;。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

一、结构抗震性能设计总述目前,我们国家采用的是“三水准,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

“三水准”是抗震设防目标,具体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两阶段”是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是小震作用效应下的构件承载能力和结构弹性变形计算,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一水准“小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第二阶段是验算结构在大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变形,此阶段设计可以保证结构满足第三水准“大震不坏”的抗震设防要求。

然而,对于大多数结构,只是仅仅进行了第一阶段设计,通过概念设计和抗震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计要求。

至于第二水准“中震可修”的抗震设防目标要求,在以前的设计中也很少提及,为了检验按照多遇地震(考虑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设计的结构能否达到中震可修的目标,因此,新的《抗震设计规范2010版》和《高规2010版》都对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下提出了性能目标,并具有可操作性。

《住建部关于印发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通知》(建质[2010]109号)具体规定了复杂结构和超限结构的范围,其中第一章第二条列出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范围。

对于这些复杂和超限结构,超限审查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的具体要求并结合结构方案的实际情况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结构抗震性能目标,然后,设计者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既定的抗震性能目标。

其中,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是两个最常见的性能化设计目标。

《高规2010版》将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 、B 、C 、D 四个等级,然后用1、2、3、4、5五个结构抗震性能水准去量化和判别四个等级的抗震性能目标。

不同抗震性能水准的结构承载力设计规定: 第1性能水准的结构,应满足弹性设计要求。

a 、小震作用下抗震承载力应满足:RE wk w w EvK Ev Ehk Eh G E G R S S S S γγψγγγ/≤+++ (1)式中各符号含义见《抗规》5.4.1条和5.4.2条。

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SATWE新增了两种性能设计的选择,即“中震(大震)弹性设计”和“中震(大震)不屈服设计”。这两种设计方法属于结构性能设计的范畴,目前规范中没有相关的规定。只有在具体提出结构性能设计要点时主要有两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倍小震)或大震(4.5~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程序使用时,需要用户;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构件抗震等级指定为4级。
在做“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时,首先需要明确“业主”或审查者提出的是保证所有构件均“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还是保证重要构件(如框支结构构件)保持“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在此基础上再确定如何分析计算结果和改进设计。要明确“中震弹性”或“中震不屈服设计”是一种基于性能设计的性能目标,这种性能目标并非是“硬性的”,设计人在其中有很大的主动性。参见《PKPM新天地》06年1期中“浅谈结构中震设计”一文。
②对于中(大)震不屈服,主要有5 条:1)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按中震(2.8 倍小震)或大震(4.5~6倍小震)取值,2)取消组合内力调整(取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调整),3)荷载作用分项系数取1.0(组合值系数不变);4)材料强度取标准值,5)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γRE取1.0。程序使用时,需要用户;1)按中震或大震输入αmax;2)点开“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的按钮。
按中震(或大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是}或{否}
现行《抗规》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调整系数和施工图时的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规范要求的构造措施对于大多数工程而言,其结构安全性可以保证;但对于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的施工图审查,基本上都要求进行中震验算。目前在工程界,对结构进行中震设计有两种设计方法:第一种是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中震作用下构件不屈服的定量分析方法

中震作用下构件不屈服的定量分析方法

压力,将各条带合力乘以条带重心与中和轴的 距离,再总和并考虑抗震调整系数,得到剪力 墙的屈服承载力。
筋混凝土剪力柱为例,说明墙抗力富余度的计
算方法。
1.2.1 钢筋混凝土墙
剪 力 墙 有 矩 形 、 Τ形 、 工 形 、 L形 和 槽 形 等
多种形状,且每片墙中部配筋和端部边缘构件
竖向钢筋布置不一样,高规公式 2 比较适合矩
荷载组合效应点
力是十分必要的。钢管混凝土柱的抗力富余度 较大,钢管柱表现出非常良好的抗震性能,从 36 层开始柱子改为钢筋混凝土柱,从该图可看 到柱的抗力富余度大幅下降,表明钢筋混凝土
图 3 钢筋混凝土柱屈服承载力包络面
2、工程实例
厦门一高层办公楼,楼高 214 米,共 48 层, 标准层层高为 4.1 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核心筒— 框架结构,第 1 至 35 层的柱为钢管混凝土柱, 36 层以上采用钢筋混凝土柱,结构标准层平面 详见图 4。为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筒体抗震等 级采用特一级,框架采用一级,筒体剪力墙轴
28
28
层数
组 合 值 与《 钢 管 混 凝 土 结 构 设 计 与 施 工 规 程 》 4
24
24
计算得到的承载力的比值控制在 0.7 以下。
20
20
16
16
12
12
8
8
4
4
0
0
123456 1
2
3
4
钢筋混凝土墙
钢管混凝土柱和钢筋
抗力富余度
混凝土柱抗力富余度
图 5 墙和柱的抗力富余度
3、结语
抗力富余度是判断构件是否屈服的指标,
潘东辉,广东东莞东莞理工学院 地址:深圳市前海阳光棕榈园 5 栋 4 单元 10A 房 电话:13714639771 E‐mail:pandh_scut@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其他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所谓“中震”:指在设防烈度下(50年一遇超越概率在10%时的地震加速度);中震比小震的地震作用提高2.8~3.0,详见2010版《抗规》第3.10.3条。

▲所谓“中震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3.0倍。

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仅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均为1.0)。

▲所谓“中震不屈服”指构件处于弹性状态且已经达到弹性极限状态,即将进入屈服阶段。

注:1. 荷载分项系数均为1.0.(内力按标准值计算)2. 与抗震等级有关的增大系数均为1.03. 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0(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4.钢筋与混凝土强度采用标准值(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3.0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2.8~3.0倍取值2.荷载分项系数取1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结构位移比》并且≤,扭转平动周期比》并且≤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一.中震弹性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二.中震不屈服设计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倍取值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KPM中震不屈服分析
1.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概念
结构位移比》1.5(1.4)并且≤1.8,扭转平动周期比》0.9(0.85)并且≤0.95时,应做基于性能中震抗震设计。

对复杂超限结构,专家委员会根据超限细则,都会提出中震弹性(不屈服)设计。

采取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主要是针对不满足规范,进行妥协的底线,在此底线的基础上,做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以进行加强。

即做中震弹性计算。

应该明确一点,中震不屈服和中震弹性是两个概念。

保持弹性是指不考虑内力调整的抗震验算,地震力放大2.8倍。

不屈服指内力、材料强度均按标准值计算,并且不考虑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

中震弹性要比中震不屈服的要求严的多,对于抗震等级在一级以上的构件,通常按小震弹性计算得到的配筋要比中震不屈服的大。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内涵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
三.中震不屈服设计已经去掉所有安全度,属于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
中震弹性设计取消内力调整的经验系数,保留了荷载分项系数,也就是保留了结构的安全度和可靠度,属正常设计,相应的配筋也大得多
以上设计方法都属于性能设计的范畴。

*****************
《抗规》中对中震设计的内容涉及很少,仅在总则中提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但没有给出中震设计的判断标准和设计要求,我国目前的抗震设计是以小震为设计基础的,中震和大震则是通过地震力的调整系数和各种抗震构造措施来保证的,但随着复杂结构、超高超限结构越来越多,对中震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按照中震弹性设计,第二种是按照中震不屈服设计。

2.中震弹性与中震不屈服的在PKPM中的实现
一.中震弹性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抗震等级改为4级。

3.其余分项系数均保留
二.中震不屈服设计
1.地震影响系数按小震的
2.8倍取值-PKPM中直接将原地震影响系数改为2.8倍即可。

2.荷载分项系数取1 -PKPM中直接修改
3.内力调整系数取为1(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 -勾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4.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1 -勾选选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
5.材料强度用标准强度-PKPM中混凝土能够自动调整,比如C40的混凝土,其抗压设计值为19.1N/MM2,当你构选了按中震不屈服做结构设计,其抗压强度就会自动采用标准值2
6.8N/MM2,钢筋及钢材需要手动输入如HRB400,钢筋强度应输入400N/M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