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_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第七章 IR
7.1 概论 7.2 基本原理 7.3 红外光谱仪 7.4 IR中的试样制备 7.6 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本章基本要求
• 掌握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和红外光谱产生的条 件; • 掌握分子振动的基本形式、振动自由度与基频峰 数目的关系; • 熟悉官能团的特征频率,了解影响频率的因素; • 掌握利用红外谱图进行有机结构分析的方法; • 了解IR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特点: ⑴化合物结构不同,其红外光谱不同,具有特征性; ⑵红外吸收能量低;不受试样的某些物理性质限制;可用于物 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化合物键长、键角等物理常数的计算。 ⑶试样用量少且可回收,属非破坏性分析,分析速度快; ⑷仪器构造简单,操作方便,价格较低,更易普及。 ⑸不太适用于水溶液及含水物质的分析。 ⑹复杂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极其复杂,还需结合其他波谱数据加 以判定。
对称变形
δs:1375
不对称变形
ρ:1450
伸缩振动
亚甲基:
变形振动 亚甲基
四、 吸收谱带的强度
红外吸收谱带的强度与四方面有关: 1. 与分子振动时偶极矩的变化的平方成正比。 2. 对于同一类型的化学键,偶极矩的变化与结构的对称性有关。 3. 氢键的影响。
4. 与振动形式有关。
红外光谱的吸收强度: 很强(vs)、强(s)、中(m)、弱(w)、很弱(vw)
1280cm-1
基本振动频率除决定于化学键两端的原子质量、化学键 的力常数外,还与内部因素(结构因素)及外部因素(化学环境) 有关。
三、
分子振动的形式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只能发生在联结两个原子的直线方向上, 且只有两原子的相对伸缩振动的一种形式。 多原子分子中情况较为复杂,但可以把它的振动分解为许 多简单的基本振动(简正振动)。
仪器分析第7章-原子发射光谱分析PPT
标准光谱图是在相同条件下,在铁光谱上方准确地 绘出68种元素的逐条谱线并放大20倍的图片。由波长标 尺、铁光谱、元素灵敏线及特征线组三部分组成。
(a)(b)(c)样品三次不同的曝光; (d)Fe谱; (e)(f)为标准图谱。
回路 L-C-G 中高压高频振荡电流, G 放电中断; 下一回合充放电开始 火花不灭。
特点:
1)放电稳定,分析重现性好; 2)放电间隙长,电极温度(蒸发温度)低,检出限低,多适于分析易熔金
属、合金样品及高含量元素分析; 3)激发温度高(瞬间可达10000K)适于难激发元素分析。
4、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nductive Coupled high frequency Plasma,ICP)光源
4)分析线:在进行元素的定性或定量分析时,根据试样中被
测元素的含量不同 ,可选择不同程度的一条或几条灵敏线作分 析用的谱线。
5)自吸线:当由光源中心某元素发出的特征光向外辐射通过
发光层周围温度较低的蒸汽原子时,将为其自身处于低能级的 原子所吸收,而使谱线强度中心强度减弱的现象。自吸最强的 谱线的称为自蚀线。
利用高频电感耦合的方法产生等离子体放电的一种装置。由于 它具有优异的分析性能,是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新型激发光源。
(1)ICP炬的组成
组成:ICP 高频发生器+ 等离子
体炬管+ 雾化器
石英炬管包括:
外管—冷却气,沿切线引入 中管—辅助气,点燃 ICP (点燃
后切断) 内管—载气,样品引入(使用Ar
是因为性质稳定、不与试样 作用、光谱简单)
直流电弧 800~4000( 高) 4000 ~ 7000 较差 LTE 定性、难熔样品及元素定量、
光谱分析可以揭示物质成分和结构等信息
光谱分析可以揭示物质成分和结构等信息光谱分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天文学等领域的科学分析方法,通过测量物质与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揭示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重要信息。
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能够用来研究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从有机化合物到无机晶体,从大气气体到星际尘埃。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是物质与电磁辐射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吸收、散射、发射等现象,这些现象都可以通过测量电磁辐射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信息。
根据电磁辐射的不同波长区域,光谱分析可以分为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不同类型。
紫外-可见光谱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来研究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每种物质都有特定的吸收光谱,这种光谱可以被用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例如,通过测量植物叶片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可以研究植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红外光谱是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重要工具。
红外光谱可以测量物质对红外辐射的吸收,不同化学键和官能团在红外光区域有吸收的特征。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结构、功能团和化学键的类型。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领域,可以用来鉴定和定量分析有机化合物。
核磁共振光谱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光谱分析方法。
核磁共振光谱可以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的行为,从而获取关于物质结构和环境的信息。
这种技术常用于无机材料、有机化合物以及生物分子的结构研究。
通过核磁共振光谱,科学家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确定化学键的类型和数量,并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质谱是一种测量物质中各种离子和分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的方法。
质谱可以根据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的分布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化学成分。
质谱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通过质谱,可以进行物质的鉴定、定量分析和分析样品中的杂质。
总的来说,光谱分析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能够揭示物质的成分、结构和性质等重要信息。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一)概述研究或鉴圧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需对该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其基本程序如下: 分离提纯一物理常数测左一元素分析一确立分子式一确泄其可能的构适式(结构表 征(参见 P11-12)(1)结构表征的方法传统方法:(化学法)① 元素左性.泄量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泄 —— 分子式:② 官能团试验及衍生物制备——分子中所含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 将部分结构片断拼凑 —— 完整结构; ④ 查阅文献,对照标准样,验证分析结果。
特点:需要较多试样(半微量分析,用样虽为10-100mg ),大虽:的时间(吗啡碱,1805- 1952年).熟练的实验技巧,高超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缺点:①分子有时重排,导致错误结论;② P 及一C=C 一的构型确定困难。
波谱法:① 质谱(最好用元素分析仪验证)——分子式:② 各种谱图(UV 、IR 、NMR. MS ) —— 官能团及部分结构片断; ③ 拼凑——完整结构; ④ 标准谱图——确认。
特点:样品用量少(v30mg ),不损坏样品(质谱除外),分析速度快,对'C 及一C=C 一的 构型确左比较方便。
光谱法已成为有机结构分析的常规方法。
但是化学方法仍不可少,它与光谱法相辅相成, 相互补充,互为佐证。
(2)波谱过程分子运动:平动、振动、转动、核外电子运动等9量子化的(能量变化秘续)A 每个分子中只能存在一定数量的转? 动.振动、电子跃迁能级波谱过程可表示为:有机分子+电磁波选择性吸收 仪器记录用电磁波照射有机分子时, 分子便会吸收那些与分子内 的能级差相当的电磁波,引 起分子振动、转动或电子运 动能级跃迁,即分子可选择 性地吸收电磁波使分子内能 提高用仪器记录分子对不 同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情 况,就可得到光谱。
不饱和度亦称为分子中的环加双键数、缺氢指数、双键等价值等。
其定义为: 当一个化合物衍变为相应的绘后,与其同碳的饱和开链桂比较,每缺少2个氢为 1个不饱和度。
第7章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光栅的参数
光栅的特性可用色散率和分辨率来表征。
光栅的角色散率可通过对光栅公式求导得到:
d n d d cos
其中dθ/dλ:入射角对波长的变化率,即光栅的角色散率; d:光栅常数; n:光谱级数。
当θ很小且变化不大时,cosθ≈1,光栅的角色散率决定于
光栅常数d和光谱级数n,为常数。因此光栅光谱是均排光
凹面光栅与罗兰圆
多道型光电直读光度仪多采用凹面光栅。凹面光栅既具有
色散作用也起聚焦作用(凹面反射镜将色散后的光聚焦)。
罗兰圆:Rowland发现在曲率半
径为R 的凹面反射光栅上存在着 一个直径为R的圆,不同波长的
光都成像在圆上,即在圆上形成 一个光谱带. 因此,将直读光谱 仪的出射狭缝做在凹面光栅的罗 兰圆上。
达到一定值时,放电盘G1击穿;G1-C1-L1构成振荡回路,产 生高频振荡;
(2) 振荡电压经B2的次级线圈升压到10kV,通过电容器C2 将电极间隙G的空气击穿,产生高频振荡放电;
(3) 当G被击穿时,电源的低压部
分沿着已造成的电离气体通道,通
过G进行电弧放电;
(4) 在放电的短暂瞬间,电压降
低直至电弧熄灭,在下半周高频再
ICP-AES
光电直读是利用光电法直接测定光谱线的强度。 两种类型:多道固定狭缝式和单道扫描式。
单道扫描式是转动光栅进行 扫描,在不同时间检测不同 谱线; 多道固定狭缝式则是安装多 个出射狭缝和光电倍增管, 同时测定多个元素的谱线; 全谱直读光谱仪可同时测定 试样中165-800nm波长范围 内的元素的所有谱线,对其 进行分析。
(3) 光电流∝原子光谱的强度,与基态原子浓度成正比。
7.4 光谱定性分析 定性依据: E = hν = h c /λ
有机化学第七章光谱
一些常见化学键的力常数如下表所示:
键型 O H N H
-1
C H C O C C C O C C 4.8 17.7 15.6 12.1 9.6 5.4 4.5
k /N.cm
7.7 6.4
折合质量μ :两振动原子只要有一个的质量↓, μ ↓,(v)↑
C H 2800-3000cm
3.其他:
N-H弯曲振动在1600-1650cm-1 四个或四个以上CH2 相连,其CH2 的面内摇摆 振动在 720cm-1
7.1.4 红外谱图解析
红外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是:
1.观察特征频率区:判断官能团,以确定所属化 合物的类型。
2.观察指纹区:进一步确定基团的结合方式。 3.对照标准谱图验证。
E:光量子能量,J h: Planck常数, 6.626×10-34 J.S
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吸收电磁幅射,就获得能量,从而引起分子 某些能级的变化,如增加原子间键的振动,或激发 电子到较高的能级,或引起原子核的自旋跃迁等。 但它们是量子化的,因此只有光子的能量恰等于两 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时(即ΔE)才能被吸收。所以 对于某一分子来说,只能吸收某一特定频率的辐射, 从而引起分子转动或振动能级的变化,或使电子激 发到较高的能级。光谱便是记录分子对不同波长 (频率)的电磁波吸收或透过情况的图谱。
叔醇:1150~1120cm-1
4. 醛与酮
二者的异同点:
1. 在1700cm-1处均有一个强而尖的吸收峰,为 C= O(羰基)的特征吸收峰。 C=O(羰基)吸收峰的位置与其邻近基团有关, 若羰基与双键共轭,吸收峰将向低波数区位移。
2.醛基在2715cm-1处有一个强度中等的尖峰,这是 鉴别分子中是否存在— CHO的特征基团。
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科研中,分离得到的天然有机物或经化学反应合成的新有机化合物,都需要测定它的分子结构,因此,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很自然变成了研究有机化学的首要任务。
过去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一项非常繁杂、费时的事情,甚至是很难完成的工作,因为要鉴定的“未知物”需要通过多种化学反应使它变成已知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才能推导出它的可能结构。
在把“未知物”变成“已知物”的过程中,往往发生结构重排或某些出乎意料之外有反应,容易得到错误的结论。
例如,对胆固醇结构式的确定经三、四十年(1889-1927)的工作,获得的结构式,后经X-射线衍射法证明还有某些错误。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可弥补化学方法的不足,物理实验方法可用微量样品,如质谱通常只用几微克,甚至更少的样品(10-10g)便可给出一张满意的质谱图,在较短时间内,正确的检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现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已成为研究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应用化学反应来确定分子结构,已沦为辅助手段。
本章主要对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简称UV),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简称NMR)和质谱(Mass Spectroscopy,简称MS)作一介绍。
16-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电磁波谱包括了一个极广阔的区域。
从波长只有千万分之一纳米的宇宙线到波长用米,甚至千米计的无线电波都包括在内。
所有这些波都有相同的速度(3*1010cm/s),根据公式:16-1.1 频率:ν=c/λν:频率,单位Hz;λ:波长,单位cm;c:速度,3*1010cm/s波长愈短,频率愈高。
光波波长的单位很多,其换算关系为:1nm=10-7cm=10-3μm频率的表示法:⑴一种表示法为Hz, 如波长为300nm的光,它的频率为ν=c/λ=(3×1010cm/s)/(300×10-7cm)=1015 s-1⑵一种表示法是用波数。
分析化学 第七章 吸光光度分析法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测吸 光度— 吸收曲线与最大吸收波长 max;
7
光吸收曲线
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射某一物质测定吸 光度,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 绘制曲线,描述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 力。
图8-1吸收曲线
8
吸收曲线的讨论:
(1)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 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 波长λmax (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其吸收曲线 形状相似λmax不变。而对于不同物质,它们 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2)化学性因素
朗伯-比耳定律假定:所有的吸光质点之 间不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证明,这种假定只有 在稀溶液时才基本符合。
20
当溶液浓度c >10-2mol·-1时,吸光质点间 L 可能发生缔合等相互作用,直接影响了对光 的吸收。朗伯-比耳定律只适用于稀溶液。 溶液中存在着离解、聚合、互变异构、配 合物的形成等化学平衡时,使吸光质点的浓 度发生变化,影响吸光度。 (3)工作曲线不过原点 存在系统误差:吸 收池不完全一样;参比 溶液选择不当等。
10
三、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1.朗伯—比耳定律 • 布格(Bouguer)和朗伯(Lambert)先后于
1729年和1760年阐明了光的吸收程度和吸收
层厚度的关系。A∝b
• 1852年比耳(Beer)又提出了光的吸收程度和
吸收物浓度之间也具有类似的关系。A∝ c • 二者的结合称为朗伯—比耳定律,其数学表 达式为:
2.选择适当的显色反应条件 通过控制适宜的显色条件,消除干扰组分 的影响。 3.选择适宜的波长 避开干扰物的最大吸收,配制适当的参比 液,消除干扰组分的影响。
34
4.提高显色反应的选择性
第七章 吸光光度法
• 注:
摩尔吸光系数− ε 摩尔吸光系数−反映灵敏度的指标
•
molar absorptivity
显色条件的确定(实验确定 二.显色条件的确定 实验确定 显色条件的确定 实验确定)
• (一)绘制吸收光谱A-λ曲线 绘制吸收光谱A • 确定λ 作为入射光波长. 确定λmax作为入射光波长. • (二)显色剂用量 达到吸光度A值最大且稳定的a,b a,b间任 达到吸光度A值最大且稳定的a,b间任 选一点. 曲线确定最佳用量. 选一点.做A-VR曲线确定最佳用量. (三)酸度 pH太高,M水解 太高,M水解; pH太高,M水解; pH太低,R发生酸效应 太低,R发生酸效应. pH太低,R发生酸效应. pH曲线确定最佳酸度范围 曲线确定最佳酸度范围. 做A-pH曲线确定最佳酸度范围.
∴选择显色的最佳条件依据: 选择显色的最佳条件依据
• 在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前提条件下, 在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前提条件下, 吸光度达最大且平稳所对应的pH、 VR, 吸光度达最大且平稳所对应的 、 温度t( 、 时间t(min)和溶剂的种类 温度 ℃)、 时间 和溶剂的种类 和溶剂量. 和溶剂量.
§7-5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作用:调仪器吸光度为零. 作用:调仪器吸光度为零.(或T=100%) T=100% 100 可抵消非显色物对光的吸收, 可抵消非显色物对光的吸收 , 突出显色 化合物MR对光的吸收. MR对光的吸收 化合物MR对光的吸收. 溶剂空白—溶剂或去离子水作空白 溶剂或去离子水作空白. 溶剂空白 溶剂或去离子水作空白. 试剂空白—除被测不加外 其余试剂均加. 除被测不加外, 试剂空白 除被测不加外,其余试剂均加.
标准曲线绘制如下: 标准曲线绘制如下
0
光谱分析方法
光谱分析方法光谱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物质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物质成分和结构的方法。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和材料等领域。
在光谱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质谱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光谱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紫外可见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紫外可见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药物、食品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其原理是物质分子在吸收光能后,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从而产生吸收峰。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浓度。
红外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聚合物、药物和生物分子等领域。
其原理是物质分子在吸收红外光后,分子振动和转动产生特定的吸收峰。
根据吸收峰的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基团。
拉曼光谱是通过测量样品对激光光的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拉曼光谱广泛应用于无机化合物、材料和生物分子等领域。
其原理是激光光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拉曼散射光,其频率和强度与样品的分子振动和转动有关。
根据拉曼光谱的特征峰,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和晶体形态。
质谱是通过测量样品离子的质量和丰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质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生物分子和环境样品等领域。
其原理是样品分子经过电离后,产生离子,经过质谱仪的分析,可以得到样品分子的质量和丰度信息。
根据质谱图谱的特征峰,可以确定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
综上所述,光谱分析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析技术,它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射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和结构。
不同的光谱分析方法具有不同的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相互补充和验证,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希望本文对光谱分析方法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原子吸收光谱
0
I 0 e -K Ld
采用锐线光源进 行测量 , 则 Δνe<Δνa ,由图可见,在辐射线宽度范围内, Kν 可近似认为不变,并近似等于峰值时的 吸收系数K0。
11
A lg
e
e
0
I 0 d
0
I 0 e -K Ld
A lg
1 e - K L
lge K 0 L 0.434K 0 L
谱线变宽
1. 自然宽度ΔvN 在无外界影响下,谱线仍有一定宽度,这种宽度称为自 然宽度。 根据量子力学的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能级的能量有 不确定性,ΔE由下式估算: Δ E = h/(2πτ ) τ -激发态原子的寿命;τ 越小,宽度越宽。ΔvN约相当于10-5 nm 数量级。 2. 多普勒宽度ΔνD 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所导致的,故又称为热 变宽。 当处于热力学平衡时, Doppler变宽可用下式表示:
在原子吸收中,谱线变宽主要受多普勒效应影响,则:
2 π ln 2 e 2 K0 N0 f D mc
2 π ln2 e 2 A 0.434 N 0 fL kLN0 D mc
在实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被测元素的浓度c 与原子蒸气中基态原子的总数保持一定的比例 关系: N0 = a c 所以在实验条件一定,各有关参数都是常数的 情况下,吸光度为: A=Kc 上式就是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七章 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法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 & Atomic Fluorescent Spectrometry, AFS
1
第一节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
定义: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基于在蒸气状态被测元素原子 对其共振辐射吸收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1802年,英国科学家 W. H. Wollaston在研究太阳连续光谱时, 发现太阳光谱的暗线。
贵州工程技术学院第七章 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习题
第七章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法一、选择题1. 任何两个振动能级间的能量差为()A 1/2 hυB 3/2 hυC hυD 2/3 hυ2. 以下四种气体不吸收红外光的是()A H2OB CO2C HClD Cl23.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是由于()A 分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B 原子外层电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C 分子振动、转动能级的跃迁D 分子外层电子能级的跃迁4. 对于含有n给原子的非线性分子,其红外光谱()A 有3n-6给基频峰B 有3n-6给吸收峰C 有少于或等于3n-6给基频峰D 有少于或等于3n-6给吸收峰5. 试比较同一周期内下列情况的伸缩振动(不考虑费米共振与生成氢键)产生的红外吸收峰频率最大的是()A C-HB N-HC O-HD F-H6. 在醇类化合物中,O-H伸缩振动频率随溶液浓度的增加,向低波数方向位移的原因是()A 溶液极性变大B 形成分子间氢键随之加强C 诱导效应随之变大D 易产生振动耦合7. 下列数据中,所涉及的红外光谱区能够包括CH3CH2CHO的吸收带是()A 3000 – 2700 cm-1, 1675 – 1500 cm-1, 1475 – 1300 cm-1B 3300 – 3010 cm-1, 1675 – 1500 cm-1, 1475 – 1300 cm-1C 3300 – 3010 cm-1, 1900 – 1650 cm-1, 1000 – 650 cm-1D 3000 – 2700 cm-1, 1900 – 1650 cm-1, 1475 – 1300 cm-18. 一个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上只有2930和2702处各有一个吸收峰,可能的有机化合物是()A 苯环-CHOB CH3CHOC HC CCH2CH2CH3D CH2CH-CHO9. 用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有机物结构时,样品应该是()A 单质B 纯物质C 混合物D 任何试样10.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是()A 玻璃棱镜B 石英棱镜C 卤化盐棱镜D 迈克尔逊干涉仪二、填空题1. 红外区在可见光区和微波区之间,习惯上又将其分为三个区:、和。
有机波谱第七章谱图综合解析
注意:分子式中Cl, Br, F, I, N, O, S等元素的存
在,可由质谱或元素分析判断,氧元素的存在
还可由红外光谱(υO-H, υC-O)或1H, 13C核的化学
位移判断。 分子式确定后,计算不饱和度(UN), UN≥4时, 分子中可能有苯环存在。
• 2. 不饱和基的判断 • UN﹥0的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不饱和基或苯环系。 不饱和基的存在在不同谱图中有不同的特征。 • IR谱:1870~1650cm-1 (s)为υC=O。3100 ~ 3000cm-1 (w或m)的υ=C-H,结合1670~1630cm-1 (m) υC=C或1600~1450cm-1 (m,2 ~3条谱带) 的苯 环骨架伸缩振动,可判断烯基或苯基结构的存在。 在2250cm-1 附近(m) 可能为υC≡N;在2220cm-1 附近 (w) 可能为υC≡C; 1300~1000cm-1 (m,2 ~3条谱带) 为υC-O-C;在1560cm-1 附近(s) 和1360cm-1 附近(s) 为υNO2 ; 1900 ~2300cm-1 (w ~ m)为υx=y=z等。 这些不饱和基都具有其特征吸收带。
裂和半异裂的含义。
2.在红外光谱分析中,习惯上把红外光谱图按波数范围分为四大峰区,每
个峰区都对应于某些特征的振动吸收。请简述各峰区的波数范围及对应的 特征振动吸收,并在每一峰区列举至少三种属于该类特征振动吸收的具体 化学键。 3.有机分子电子跃迁类型主要有哪些?请简要回答并画出简图进行说明。 4.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有哪些?
CH3CH2OCH2OCH CH
COOCH3
CH3CH2OCH2O
CH CH COOCH3
CH3CH2OCH2CH2OCOCH CH
OCH3
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光谱分析是通过将物质样品与电磁辐射进行相互作用,然后通过测量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电磁辐射的能量来分析物质的化学或物理性质的一种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线的特定频率与其化学成分或结构之间的关系。
在光谱分析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等。
紫外可见光谱利用物质吸收可见光的原理,可以确定物质的结构、浓度和存在形式。
红外光谱则通过物质吸收或发射红外光的吸收带图案,可以识别物质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基团。
核磁共振光谱则利用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共振吸收特性,可以确定物质分子的构型、功能团及巨观量子力学性质。
质谱则通过对物质分子进行分解,并通过对离子质量的测量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光谱分析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光谱分析可以用于鉴定材料的组成、纯度、晶体结构和形态。
在环境科学中,光谱分析可用于检测空气、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光谱分析可以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从而为药物开发和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在食品科学中,光谱分析可用于分析食物中的成分、香味物质、添加剂等。
此外,光谱分析还在天文学、地质学、考古学等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
总之,光谱分析是一种基于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它的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吸收或发射光线的特性与其化学成分或结构之间的关系。
光谱分析在许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从材料科学到环境科学,从生物医学研究到食品科学,都可以从中获得重要的分析信息。
有机化学--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分析
子垂直于化学键的振动,键角发生变化,键长不变。以亚甲基为例,
几种振动方式如图7–1所示。
图中“+”和“-” 号表示与纸面垂直 但方向相反的运动。
*分子的振动方式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振动都引起红外吸收, 只有偶极矩发生变化的振动,才能在红外光谱中出现相应的吸收峰。 无偶极矩变化的振动,为红外非活性振动,在红外光谱中不出现吸 收峰。如对称炔烃(RC≡CR)的C≡C伸缩振动无偶极矩变化,不引 起红外吸收。偶极矩变化大的振动,吸收峰强,如C=O伸缩振动。 综上所述,产生红外光谱的两个必要条件是: ν红外= ν振动;振动 过程中有偶极矩变化。
例2 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10,红外光谱如图7–3所示,
试推测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解: 由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Ω=2,可能存在C=C、环或C≡C。观
察4000~1300cm-1区域光谱:3030cm-1处有强不饱和C—H伸缩振动 吸收,与1658cm-1 处的弱C=C伸缩振动吸收对应,表明有烯键存 在,且对称性强;~1380cm-1 处无吸收,表明不存在甲基。1300 cm-1以下区域的光谱:715 cm-1处的面外弯曲振动吸收,表明烯烃 为顺式构型。
m=I, I-1, …, -I
1 H的自旋量子数I为1/2,它在磁场中有两种取向,与磁
场方向相同的,用+1/2表示,为低能级;与磁场方向相
反的,用-1/2表示,为高能级。两个能级之差为△E,见
图7–4。
△E与外加磁场强度(H0)成正比,其关系式如下:
式中:γ 称为磁旋比,是物质的特征常数,对于质子其量值为 2.675×108A· 2·-1·-1; h为Plank常量; ν为无线电波的频率。 m J s
峰面积大小与质子数成正比,可由阶梯式积分曲线求
09第七章 红外吸收光谱法
COCl
Ar-C()=880-860cm-1 C=O(as)=1774cm-1
1773cm-1 1736cm-1
2、外部因素 (1)物质状态及制样方法 通常,物质由固态向气态变化,其波数将增加。如丙酮在 液态时,C=O=1718cm-1; 气态时C=O=1742cm-1,因此在查阅标准红 外图谱时,应注意试样状态和制样方法。 (2)溶剂效应 极性基团的伸缩振动频率通常随溶剂极性增加而降低。如 羧酸中的羰基C=O: 气态时: C=O=1780cm-1 乙醚溶剂: C=O=1735cm-1 非极性溶剂: C=O=1760cm-1 乙醇溶剂: C=O=1720cm-1
(5)空间效应
环状化合物的张力效应 空间位阻效应
28
=
C
O
张力:四元环>五元环>六元环 γC=O 1784 1745 1715cm-1 C O CH3 CH3
C O
CH3
γC=O 1663cm-1
=
O
O
γC=O 1686cm-1
(6)Fermi共振 当一振动的倍频与另一振动的基频接近(2A=B)时,由于发 生相互作用而产生很强的吸收峰或发生裂分,这种现象称为 29 Fermi共振。
该光区主要由气体分子中的纯转动跃迁、振动-转动跃迁,液 体和固体中重原子的伸缩振动,某些变角振动、骨架振动以及 晶体中晶格振动所引起的
2
近红外(泛频) (0.75~2.5 m) 红外光谱 (0.75~1000m) 中红外(振动区) (2.5~25 m) 远红外(转动区) (25-1000 m) 分区及波长范围
2885.9 cm-1
5668.0 cm-1 8346.9 cm-1 10923.1 cm-1 13396.5 cm-1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
大学有机化学各章重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性和研究程序,有机化学发展简史,有机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在无机化学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共价键的键参数和分子间作用力。
掌握分子间作用力与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相对密度、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
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反应试剂的种类、有机反应及反应历程的类型。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共价键理论;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
难点是共价键理论。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学的发生和发展及研究对象二、有机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共价键理论:价键理论、分子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σ键和π键的电子结构及其反应性能。
2、共价键的参数:键长、键角、键能、元素的电负性和键的极性。
3、分子间力及有机化合物的一般特点4、共价键断裂方式和有机反应类型三、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分离提纯、分子式的确定、构造式的确定。
四、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胳分类;按官能团分类。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教学目的:掌握烷烃的命名、结构及其表示方法、构象、化学性质。
了解烷烃的同系列和同分异构,物理性质等。
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烷烃的结构、构象及化学性质。
难点是烷烃的构象及构象分析。
教学内容:一、有机化合物的几种命名方法。
二、烷烃的命名:系统命名法、普通命名法。
三、烷烃的结构和性质:1、烷烃的结构特点及同分异构:碳原子的正四面体概念、烷烃结构的表示方法。
2、烷烃的构象:乙烷、正丁烷的构象;透视式、楔线式及投影式的变换。
3、物理性质4、化学性质:氧化、卤代,自由基反应机理(链反应,游离基及其稳定性)。
四、自然界的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教学目的:掌握烯烃、炔烃的结构、异构及命名,化学性质,马氏规则,共轭二烯烃的分子结构、化学性质。
了解烯烃、炔烃的物理性质、亲电加成反应历程(溴钅翁离子、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异戊二烯和橡胶。
第七章 原子发射光谱
一、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optical analysi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光分析法:基于电磁辐射能量与待测物质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辐射 信号与物质组成及结构关系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电磁辐射范围:射线~无线电波所有范围;
相互作用方式: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等; 光分析法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表征、表面分析等方面具有其他方 法不可取代的地位;
或不同的荧光辐射,在与光源成90度的方向上,测定荧光强度进行 定量分析的方法。
4.分子荧光分析法
某些物质被紫外光照射激发后,在回到基态的过程中发射出比 原激发波长更长的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5. 分子磷光分析法
处于第一最低单重激发态分子以无辐射弛豫方式进入第一三重激发
态,再跃迁返回基态发出磷光。测定磷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电子的自旋磁矩与磁场相互作用而裂分为磁量 子数不同的磁能级,吸收微波辐射后产生能级跃迁,根据吸收光谱可进行 结构分析 。
12.旋光法
溶液的旋光性与分子的非对称结构有密切关系,可利用旋光法研究 某些天然产物及配合物的立体化学问题,旋光计测定糖的含量。
13.衍射法
X射线衍射:研究晶体结构,不同晶体具有不同衍射图。 电子衍射:电子衍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研究物质的内部组织 结构。
三个基本过程:
(1)能源提供能量; (2)能量与被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3)产生信号。
基本特点: (1)所有光分析法均包含三个基本过程;
(2)选择性测量,不涉及混合物分离(不同于色谱分析);
(3)涉及大量光学元器件。
二、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 basic propertie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组成和特性
光谱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组成和特性光谱分析指的是通过测量物质相对于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散射和发射等特性,从而获得物质的组成和特性信息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基于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原理,利用材料在吸收、散射和发射光中的特征峰值和特征光谱图案,可以准确确定物质的结构、组成以及其他特性。
光谱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是化学分析。
通过光谱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样品中化学品的分子结构和组成。
例如,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则可以用于测量样品吸收不同波长的光,进而推测其化学成分。
光谱分析在材料科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材料吸收、散射或发射光的强度和波长分布,可以得到材料的所谓"光谱指纹"。
这些光谱指纹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阻带宽度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因此,通过光谱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材料的组成、表征材料的物理性质,并进一步研究材料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等。
光谱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天文科学。
通过观测和分析从宇宙中传来的光谱,我们可以了解天体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通过测量恒星的光谱,天文学家可以确定恒星的温度、重力、化学元素的丰度等信息,进而研究恒星的起源、发展和演化过程。
此外,光谱分析还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水样的紫外-可见光谱,我们可以检测和监测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存在和浓度。
同时,也可以通过红外光谱分析来检测食品中的成分及其质量。
在医学领域,光谱分析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技术,可以通过测量人体组织的光吸收情况,得到血氧饱和度、脑血流量等生理参数,用于医学诊断和监测。
总之,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测量物质与光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物质组成和特性的宝贵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光谱分析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 机 波 谱 法 特 点
(1) 样品用量少,一般2~3mg(可<1mg)
(2) 除质谱外,无样品消耗,可回收
(3) 省时,简便
(4) 配合元素分析(或高分辨质谱),
可准确确定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
§7.1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
电磁波谱的一般知识
光的基本性质: – 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 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电磁波:
三、红外光谱的解析和应用
(一)解析程序:
• 4O00~1300cm-1的官能团区找出特征吸收 峰,确定存在哪种官能团 • 1300~400cm-1的指纹区,确定化合物的 结构类型
计算不饱和度
不饱和度反映了分子中含环和双键的总数,用“DBE”表 示(double bond equivalents(双键相等数))。 N数 H数 X数 DBE = C数 +1+ 2 一般含一个环或双键,DBE = 1。 如:计算化合物不饱和度 C3H6O DBE: 3+1-6/2 =1 C4H4ClNO2 4+1 +1/2 -4/2-1/2 =3 C8H8O 8+1-8/2 =5
50年代以后,由于光谱法的发展, 使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有了很大的突 破。 在有机结构测定中常用的光谱有紫 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 共振谱(NMR)和质谱(MS)。
研究一个新的有机化合物一般分四步进行: 分离提纯、鉴定纯度、确定分子式和确定结构式:
分离提纯 纯度检验 实验式或 分子式的确定 结构式的确定
不饱和的C-H面外弯曲振动对鉴别烯烃类型
和苯环的取代位置可提供有用的信息
烯烃类型 RCH=CH2 RCH=CHR (顺式) RCH=CHR (反式) R2C=CH2 R2C=CHR 波数/cm-1 990和910 690 970 取代苯 单取代 邻位取代 间位取代 波数/cm-1 750和700 750 810-780和710690
将吸收强度随波长的变化记录下来,就得 一条吸光度随波长的变化曲线,这就是紫外光 谱图。
紫外光谱的横坐标为波长(nm),纵坐标为 吸光度A或摩尔吸光系数ε,还可用lgε。
ε=A/(C×L), C为溶液浓度,L为液层厚度。 二、朗勃特—比尔定律和紫外光谱图 用一束单色光(I0)照射溶液时,一部分光 (I)通过溶液,而另一部分光被溶液吸收了。 这种吸收与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和液层厚度成正 比。这就是朗勃特—比尔定律,其数学表达式 为:
透射比:也叫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表示。 T= It I0 I0 =log It
1 吸光度:A=log T
3、光的波长、频率及能量的关系 ①、波长λ:光波的波长,单位为nm或um。
②、波数Υ:1cm内波的个数。波数Υ=1/λ (cm)。 ③、频率υ:λυ=c ,c=3×1010cm/s,单位为Hz。
A=EcL = -log
I I0
=log =log
I0
I
1 吸光度:A=log T
I0
I
A:吸光度(吸收度);c:溶液的摩尔浓 度(mol/L);L:液层厚度;E:吸收系数 (消光系数)。 紫外光谱中有R带、K带、B带和E带
R带:n—π* 。 的n—π *
C=O ,—NO2等发色基团中 引起的吸收带,吸收强度弱,
3. 苯环是否存在 4,3100~3000cm-1——苯环C-H特征峰。 相关峰:1600、1580、1500cm-1中强峰 ——苯环C=C骨架振动 以及 =C-H 弯曲振动峰 (910~650 cm-1)
(二)、红外光谱的实例 例1:1-氯己烷(Cl-CH2(CH2)4CH3)的红外光谱
电磁波可按波长、能量或频率等来进行分段:
电磁波谱
区 域 波 长 原子或分子的跃迁 核跃迁 内层电子跃迁 γ射线 X射线 10-3~0.1nm 0.1~10nm
远紫外
紫外 可见 红外 远红外
10~200nm
200~400nm 400~800nm 0.8~50μm 50~1000μm
中层电子跃迁
外层(价)电子跃迁
分子转动和振动
微波
无线电波
0.1~100cm
1~100m 核磁共振
1、吸收光谱:光源发出的光经某一介质时, 被介质的原子或分子吸收了其中一部分光, 而 形成的暗带或光谱带称为吸收光谱。如:用尼 可尔棱镜分解日光和不含绿光的日光。
2、吸收光谱中的基本概念
透射比T=(%):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到 某一介质时,光的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 射,一部分透过。如果入射光的强度为I0,吸收 光的强度为Ia,反射光的强度为Ir,透过光的强度 为It,则: I0=Ia+Ir+It
④、能量ΔE: Δ E(kj/mol)=1.19×105/λ(nm)
4、不同光谱的关系
紫外 可见 红外 核磁
波长nm 200 400 um 波数 频率MHz
800
2500 2.5 4000
16000 16 625
3.3×107
10×109
300
10
5、辐射引起的分子中能级的变化 1>、原子或分子的能量组成 原子或分子的能量由移动能、旋转能、振 动能和电子能级所组成。
这两种取向间的能量差别是很小的, 无线电波就可以使其反转。 当氢核在一定磁场强度下吸收了频 率适当的能量而反转其磁矩的取向,叫 做核磁共振。在仪器中可记录下其吸收 谱图。谱图往往是固定照射频率,改变 外加磁场强度而得。
1690~1590cm-1 C=C( 脂肪族和芳香族 )( 伸缩振动) ( 伸缩振动)
1475~1300cm-1 C=C—H( 面内弯曲振动 )
C=N
1000~670cm-1 C=C—H, Ar—H( 面外弯曲振动 )
C—H
烷
2960~2850cm-1 1470~1430cm-1
强S 强S
—CH3
4>、辐射引起的分子中能级的变化
紫外:200~400nm,引起价电子的跃迁, 如n—π* ,π—π * 跃迁。 可见:400~800nm,同上。
红外:2500~15000nm,共价键振动的振幅 加大。 核磁:3.3×107~10×109nm,核自旋跃迁。
§7.2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
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 用紫外光照射有机分子时,若控制电源, 按波长由短到长(200~400nm)的顺序依次照射 样品,则只有能引起电子跃迁的那些波长的紫 外光才能被吸收。
一般DBE 4,C数大于6的分子多含有苯环。DBE对解析光 谱有很大帮助。
判断几个主要官能团:
C=O、-OH、-NH2、C=C的特征峰是否
存在,并寻找相关峰,即:
1. 羰基是否存在(含O化合物) 1760~1690cm-1有强峰——C=O特征峰
2. 羟基、氨基是否存在
3500~3200cm-1宽峰——O-H、N-H特征峰。
第七章 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50年代以前,确定一个比较复杂的有 机化合物的结构是很复杂的;工作量很大, 样品消耗大,所用时间长,有时还得出一个 错误的结果。 如胆固醇的结构测定,自1889~1927年 历时长达38年。直到德国人维兰德1924年测 定了胆酸及多种同类物质的化学结构(获 1927年诺贝尔化学奖) ,后来经X射线衍射 法证明还有一些错误。
2>、分子轨道的形成与ζ、 π 、n轨道 由原子轨道相互作用形成分子轨道。 如H2:
ζ* ζ
ζ*
π* n π
ζ
3>、电子跃迁所需吸收的光的波长范围
a、ζ—ζ*在150nm以下。
b、n—ζ* 在200nm以下。如CH3OH n—ζ * 在183nm处。 c、n—π * ,π—π * ,在200nm以上。所以 紫外光谱中只有n—π * ,π—π * 跃迁。
分子的振动方式:
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
当有机化合物受到一束红外光的照射时, 其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及其不同振动方式就会 吸收与其振动频率相适应的红外光,以加强 其振幅。 若控制电源,按波长由短到长依次照射 有机样品,并将透过样品后的红外光强度用 仪器接受,记录下来,就得一条透过的红外 光强度随波长变化而变化的曲线。这就是红 外光谱图。
二、红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般红外谱图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八个 区段。 三个区域:
官能团区:4000~1300 cm-1
指纹区:1300~400 cm-1
芳香区:910~650 cm-1
八个区段: 3650~2500cm-1 O—H, N—H( 伸缩振动) 3300~3000cm-1 C—H ( —C ≡ C—H , C= C—H , Ar— H)( 伸缩振动)(极少数可到2900cm-1 ) 动) 3000~2700cm-1 C—H ( —CH3, —CH2, —CHO)( 伸缩振 2275~2100cm-1 C≡C , C≡N ( 伸缩振动) 1870~1650cm-1 C=O( 酸、醛、酮、酰胺、酯、酸酐 )( 伸 缩振动)
有机化合物
定 性 元素分析 分 析 分 子 量 的 测 定 现 代 NMR,IR 物 UV, MS 官能团 理 方 法
分子式
分子结构
有机化合物结构现代研究方法
元素分析 —— 元素组成
质谱(MS)—— 分子量及部分结构信息
红外光谱(IR) —— 官能团种类 紫外—可见光谱(UV )—— 共轭结构 核磁共振波谱(NMR) —— C-H骨架及所处化学环境 X-射线单晶衍射 —— 立体结构
εmax<100
K带:π—π * 跃迁引起的吸收带,如 共扼
双键。吸收峰强,εmax>104。
B带:苯环的 π—π * , εmax ≈103 是一宽
峰,其波长在230~270nm之间。
E带:芳香族的π—π * 跃迁引起的吸收带。
当苯环上有助色基时,λmax增大(红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