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4课时

合集下载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四课时盖斯定律

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四课时盖斯定律

(3)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①不可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 法恢复的能源。 如化石燃料等 ②可再生能源:可连续再生、连续利用的能源 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九、反应热的计算
(1)根本方法
△H=E生-E反= Q吸- Q放=BE反- BE生
例:
已知①C(石墨,s)+O2(g)=CO2(g)△H1= -akJ•mol-1 ② C(金刚石,s)+O2(g)=CO2(g)△H2= -bkJ•mol-1 △H2-△H1 •mol-1 则C(s,金刚石)=C(s,石墨)△H=_________kJ = a-b
1 2
S2(g)+2H2O(g)△H2
O2(g)═S(g)+H2O(g)△H3
2S(g)═S2(g)△H4
2 (△H1+△H2-3△H3) 则△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例.(2012.全国理综)反应A+B→C(△H>0)分两 步进行:①A+B→X(△H<0),②X→C(△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 是( A )
例:
已知:C(s)+ 1/2O2(g)= 2CO(g) △H1= -110.5kJ/mol
CO(g) +1/2 O2(g) = CO2(g) 则C(s)+ O2(g)= CO2(g) △H2= -283kJ/mol
△H 1+ △H 2 △H=_______________ = -393.5kJ/mol
水能、电能、原煤、石油、煤气、天然气、 太阳能、汽油、地热能、风能、柴油、煤油判断源自准:①天然的;②大量存在;③直接可用

高中化学第一讲_化学反应与热能(解析版)A4

高中化学第一讲_化学反应与热能(解析版)A4

化学反应与热能辅导讲义一.焓变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1.符号:H V 单位:kJ /mol 或1 k J mol -⋅ 2.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3.反应热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的热量变化4.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表现为吸热反应或者放热反应 二.反应热产生的原因旧健断裂(分子原子)吸收能量,新健形成(原子分子)释放能量若E (放出)>E (吸收)——释放能量;若E (放出)<E (吸收)——吸收能量 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图谱错题回顾化学反应与热能知识精讲1.反应物的能量(1E )>生成物的能量(2E ) 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的反应 2.反应物的能量(1E )<生成物的能量(E 2) 反应吸收能量 ,为吸热的反应 3.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E 3)> 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E 4 反应吸收能量 ,为吸热反应4.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E 3)< 新键形成释放的能量E 4 反应释放能量 ,为放量反应四.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键能变化及反应热的关系:反应物 (E 1)旧键断裂(吸吸能量E 3) 新键形成(释放能量E 4)生成物(E 2)反应热: H V ==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H V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五.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

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要求:(1)要注明反应温度和压强(如不注明,则一般是指101kPa 25和℃)放热反应吸热反应表现形式或或为“+”能量变化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键能变化生成物总键能高于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低于反应物总键能联系键能越大,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反之 键能越小,物质能量越高,越不稳定。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 量
化学反应速率 与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 平衡
电化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知学选识修回四多顾媒体课对件 化学反应的认识
物质变化 1、化学反应的特征 能量变化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吸收和放出;可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5、 ΔH的计算
例 1:1mol C与 1mol H2Og 反应生成 lmol COg 和 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H = +131.5kJ/mol&
分析课本P2图1-1;键能与△H 有什么关系
1Δ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A.仅①⑤
B.仅②③⑦
C.仅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
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④⑤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7.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的烧 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 条;再用滴管滴入5 mL的盐酸 于试管中&试回答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3.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C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4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5.4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第4课时)课件-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d点: 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出现“午休”现象。
e点: 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ef段: 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fg段:没有光照,光合作用停止,只进行细胞呼吸。
bf段: 制造有机物的时间段。
ce段:积累有机物的时间段,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e点
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1-(S2+S3)(S1、S2、S3分别表示曲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

⑷ 画出阴生植物对应曲线 A 上移,B左移,C左下移。
例5.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 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
D 示),测定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右移,b点右移 D. 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曲线的综合分析
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日变化曲线分析
1.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植物CO2吸收或释放速率的变化曲线
a点: 凌晨,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CO2释放减少。
b点: 有微弱光照,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bc段: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
c点: 上午7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 ce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
例7.(不定项)某密闭温室大棚内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其中b、c
两点的温度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 )
A.经一昼夜后大棚内植物有机物积累 量减少 B.经一昼夜后大棚内O2浓度增加 C.b、c两点时温室大棚中的光照强度相同 D.b、c两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细胞呼吸的速率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 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B)
A. 每生成2分子AB(g)吸收bkJ的能量
B. 1molA2(g)与1molB2(g)反应生成 2molAB(g)吸收(a-b)kJ能量
C.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 的总能量
D. 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放出 akJ能量
棒快速搅拌,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
璃片盖上烧杯,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试着用手拿起烧杯。观察现象。
新知探究
①混合物呈糊状
②闻到刺激性气味
③用手触摸杯壁下部, 该反应吸收热量
闻到气味后迅速用玻 冰凉,用手拿起烧杯,
璃片盖上烧杯
木__片__与__烧__杯__粘__在__一__起___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吸热反应:把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称为吸热反应
【实验6-1】 ①在一只试管中加入2 mL 2 mol/L 盐酸,并用温度计测量 其温度。 ②再向试管中放入用砂纸打磨光亮的镁条,观察现象,并 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目的是除去镁条表面的MgO,以免MgO 和HCl的反应干扰Mg和HCl的反应
【 实 验 6-1 】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看到有气泡产生
误的是( B)
• A. 放热反应
B. 吸热反应
• C. 氧化还原反应
D. 可逆反应
从宏观角度来说,每种物质都具有能量,同一物质不同的 状态具有的能量不同,气态时的能量高于液态高于固态。






【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H2
+
Cl2
H—H
Cl—Cl
点燃 2HCl 2 H—Cl
吸 断收 开能
量 2 H· +
吸 断收 开能
量 2 ·C····l
形成 放出能量
2H
C····l
·· ··
··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 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1。如不指明温度
,应为298.15K。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自身具有的能量越低。
H2
+
Cl2
点燃 2HCl
吸收
断 开
436kJ/mol பைடு நூலகம்量
2 H·
+
断 开
吸收 243kJ/mol
能量
2 ·C····l
形成 放出
2 H C····l
2×431kJ/mol能量
·· ··
··
反应中能量变化:436+243 - (2×431kJ)kJ = -183kJ
3. 已知反应: X+Y=M+N放出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为该反应为放出能量,故反应不必加热
C)
4.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 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刚石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C )
B. 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C. 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D. 等质量的石墨与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章复习课件
△H=-57.3kJ/mol
中和 反应
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下列几点: ⒈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 、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⒉需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或晶型,常用s、 l、g、aq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 ⒊化学计量数只表示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可为整数或分 数。对于分数一般是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为“1mol” 时的物质相对应。不能随便写分数。
6.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 H=-221 kJ/mol ②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 H=-57.3 kJ/mol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57.3 kJ 热量
4.红磷(P)和白磷(P4)均为磷的同素异形体。已知:
P4 ( s ) + 5O2 ( g ) = P4O10 ( s ) △H = -2983.2 kJ/mol P ( s ) + 5/4O2 ( g ) = 1/4P4O10 ( s ) △H = -738.5 kJ/mol
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 ,由此可知,红磷比白磷 或“不稳定”)
⒋△H写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以“+”表示吸热,以 “-”表示放热。△H的数值与反应式中的系数有关,单 位总是kJ· mol-1 。
四、中和热的测定 五、盖斯定律及其应用 ⒈盖斯定律的内容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 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也就是说,一个反应可 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 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⒉盖斯定律的应用 进行很慢,或不易直接发生,或产品不纯的化学 反应,很难直接测得反应的反应热,可通过盖斯定律 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 利用盖斯定律求反应热时,应注意热化学方程 式在同乘(或除)一个数时,△H也要作相应变化; 物质的分子式可以相加减,△H同样也可以相加减。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课件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全部课件

一、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 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 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PS: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放热反应:ΔH<0或 ΔH为“-” 吸热反应:ΔH>0 或ΔH为“+”
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以H2+Cl2=2HCl为例
E1不能通过实验测得,∴没有实际的计算意义 Ⅱ: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的总能量Σ反与生成物分 子形成新化学键时释放的能量Σ生的相对大小 △H= Σ反- Σ生 若: △H > 0 则为吸热反应 △H为“+” , Q<0 △H <0 则为放热反应 △H为“-” , Q>0 Ⅲ:通过实验直接测得→掌握中和热的测定
一、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 可以用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 做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又称为焓变。
PS:
1、符号:△H
单位: kJ/mol 或 kJ· mol-1
2、反应热描述的是化学反应前后的热量变化 3、反应热描述的是一定温度下的热量变化 4、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表现为吸热反应或 者放热反应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 用“空格”隔开, △H:吸热用“+”,放热用:“-”, 单位是kJ/mol或J/mol
3、下列变化过程中会放出热量的是 ( D ) ①硝酸铵溶于水②物质的燃烧③苛性钠溶于水 ④生石灰放入水中 ⑤醋酸的电离 A.仅①⑤ B.仅②③ C.仅②④ D.②③④ 4、下列变化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B ) A.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 B.点燃的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D.氯化钠溶于水

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 第4课时 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光合作用和能量转化 第4课时  课件 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bc段: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d点:温度 过高,部分或全部气孔关闭,出现
c点: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午休现象”。
ce段: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e点:下午6时左右,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五、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光合作用变化的模型
1. 自然环境中一昼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线
S1
S2
S3
ef段:光合作用 < 细胞呼吸。
下降。
(2)图像分析






AB段:光照强度不断增强 DE段:光照强度不断减弱
含水量
时间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 强度随水分的增加而加快
BC段:温度过高,为减少蒸腾作用,
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光合速率 下降,出现“午休”现象
三、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及应用——矿质元素
N:光合酶及ATP的重要组分 P: 类囊体膜和ATP的重要组分; K:促进光合产物向贮藏器官运输 Mg:叶绿素的重要组分
fg段:没有光照,光合作用 停止,只行呼吸作用。
积累有机物时间段:ce段。
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点:e点。
制造有机物时间段:bf段。 消耗有机物时间段:Og段。
一昼夜有机物积累量表示为:S1-S2-S3(表示面积)
五、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光合作用变化的模型
2. 密闭环境中一昼夜O2和CO2含量的变化
注意物理误差的校正: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所引起的误差,应设置对照试验。
六、测定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方法 2、黑白瓶法
“黑白瓶”问题是一类通过净光合作用强度和有氧呼吸强度推算总光合作用强度的题目, 其中“黑瓶”不透光,测定的是有氧呼吸量;“白瓶”给予光照,测定的是净光合作用 量,可分为有初始值与没有初始值两种情况,规律如下: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a<c<0 B、b>d>0 C、2a=b< 0 D、2c=d>0
23

第一次作业∶p5Ex3(1)、(2)、(3)、(4)、(5)、(6)、 Ex4(1)、(2)、

作业布置∶
24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观察下列示意图:
HH
4 3 6 k J /m o l Cl Cl
2 4 3 k J /m o l
H
H
+
+
Cl
Cl
H Cl 4 3 1 k J /m o l
H Cl
➢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
2、……
3、……
10
•反应热 焓变
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 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小结∶
生成物的关系,而且表示了反应的热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效应。
•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少千帕;
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下,可不注明温度和
压强的条件;
•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一s,液体一l, 气体一g;
•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 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 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A、 2CH4 ( g )+4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 CH4 +2 O2 = CO2 + H2O C、 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4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课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A.图 a 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 b 中,开关由 M 改置于 N 时,Cu-Zn 合金的腐蚀速率减小 C.图 c 中,接通开关时 Zn 腐蚀速率增大,Zn 上放出气体的速率也增大 D.图 d 中,Zn-MnO2 干电池自放电腐蚀主要是由 MnO2 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解析】选 B。A 项,因液面处氧气的浓度大且与海水接触,故在液面处铁棒腐 蚀最严重;C 项,接通开关后形成原电池,Zn 的腐蚀速率增大,H+在 Pt 电极上 放电产生 H2;D 项,该干电池自放电腐蚀是 NH4Cl 产生的 H+的氧化作用引起的。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里关于古代青铜器的修复引起了某研学小组的兴 趣。“修旧如旧”是文物保护的主旨。
(1)查阅高中教材得知铜锈为 Cu2(OH)2CO3,俗称铜绿,可溶于酸。铜绿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提升青铜器的艺术价值。参与形成铜绿的物质有 Cu 和___________。 铜器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薄薄的铜绿[主要成分是 Cu2(OH)2CO3],请写出铜在潮湿 的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负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D.③①④②
【解析】选 A。①中纯锌片为原电池的负极,②中纯锌片为电解池的阳极,故①② 中纯锌片腐蚀的速率较快,且②>①;③中纯锌片为电解池的阴极受到保护,腐 蚀速率最慢,故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2.(2021·哈尔滨高二检测)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③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负极吸收氧气,产物最终转化为铁锈。( ) 提示:×。钢铁腐蚀最普遍的是吸氧腐蚀,正极吸收氧气。
(2)(情境思考)世界各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国家生产总产值的 2%~4%。应用防腐蚀技术,腐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降低 25%~30%。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

式正确的是
( )。
A.C(s)+12O2(g)===CO(g) ΔH=-393.5 kJ·mol-1
B.2H2(g)+O2(g)===2H2O(g) ΔH=+571.6 kJ·mol-1
C.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D.12C6H12O6(s)+3O2(g)===3CO2(g)+3H2O(l) ΔH=-1 400 kJ·mol-1
考基导学 考点导析
高考揭秘
热点透析
活页限时训练
(4)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 都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s、l、g)才 能完整地体现出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中不 用“↑”和“↓”,不用“―→”而用“===”表示。 (5)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ΔH与反 应物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 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则ΔH也 要加倍。当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 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考基导学 考点导析
高考揭秘
热点透析
活页限时训练
四、盖斯定律 1.内容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_相__同_ 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始态和终态有关,而 与反应的途径 无关。 2.意义 间接计算某些反应的反应热。
考基导学 考点导析
高考揭秘
热点透析
活页限时训练

( )。
A.铝片与稀盐酸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炭与水蒸气的反应
D.甲烷(CH4)在O2中的燃烧反应 解析 铝片与稀盐酸之间的置换反应、甲烷(CH4)在 O2中的燃烧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 灼热的炭与水蒸气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吸热反应;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3-5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3-5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 教学课件

负极:Fe-2e-=Fe2+
⑤ (√)
正极: Cu2++2e-=Cu
总反应:Fe+Cu2+=Fe2++Cu
Fe+CuSO4=Cu+FeSO4
7、原电池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式:
Zn片: Zn -2e- = Zn2+ Cu片:2H++2e- = H2 ↑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x)
SO42—
H+
H+
H+
H+
SO42-
(x)
练习1. 下列装置中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B )
解析 A项,两个电极都是Cu,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B项,符合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正确;C项,Zn、Cu两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个分离的 烧杯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D项,酒精是非电 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2)Al-Cu和NaOH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Al作负极; 而若把NaOH溶液换为浓HNO3,则Cu作负极。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6、原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电极反应式的一般书写程序:
负极: 还原剂—ne- = 氧化产物
正极: 氧化剂 + ne- = 还原产物
明确正、负极反应生成的阴、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 离子是否共存。 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应写入正、负极反 应式。 再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2)在铜锌稀硫酸原电池中,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再由铜通过 电解质溶液到达锌吗?
答:电子只能在两极和外电路中流动,不能进入溶液,在溶液中是 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
(3)原电池内部阴、阳离子是如何移动的?原因是什么? 答: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这是因为负极 失电子,生成大量阳离子积聚在负极附近,致使该极附近有大 量正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要移向负极;正极得电子,该 极附近的阳离子因得电子生成电中性的物质而使该极附近阴离 子数目相对增多,带负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要移向正极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讲述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本课以化学反应与能量为载体,以实验设计为核心,训练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化学反应与热能、化学反应与电能两部分内容。

教材以文字介绍化学与能量的关系导入,正文部分以文字叙述为主,辅以图片。

另外教材还提供了“资料卡片、信息搜索”,以丰富拓展教学内容。

教材设置“思考与讨论”相关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实践。

【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密切关系。

2.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密切关系。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学习,明白各种物质都具有能量,物质的组成、结构与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

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认知模型,并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运用化学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勤于实践,善于合作,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具有安全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变化关系。

2.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与电能的变化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有关本课知识的学习很少。

高中化学的学习是要把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

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6篇化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案1一、教学目的要求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常识性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等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化学反应解其能量变化,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观点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步骤本节教学应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录像、影碟等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阅读、观摩、讨论等学习形式,主动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内容[引言]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现象是什么??(燃烧)早期古人怎么取火?(钻木取火)[讲述]在第一节中就讲到,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与火有密切的联系,对于燃烧的探究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过去我们曾经研究过,现在仍然在研究,将来还会继续研究。

为什么对燃烧这一古老的化学现象我们要一直研究下去呢?因为,研究燃烧中的反应、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提问]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能源是那种能源?你身边接触到最为常见的能源是什么样的能源?(化学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

最为常见的能源是热能,比如:燃烧放出的热。

)[边讲述边板书]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提问]写出至少四个可燃物燃烧的反应。

[学生板书]H2 + O2 -----H2OCO + O2 ------CO2C + O2 --------CO2CH4 + O2 ------CO2 + H2O[讲述]可燃物的燃烧是最常见的有热量放出的反应。

[提问]什么是燃烧?(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学设计一.学习内容和要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主要学习内容是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燃料的充分利用。

学习水平分别是B、C、B。

在《基本要求》中合格考和等级考学生内容相同,但难度要求不同。

在高一新授课时,学生已具有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结构等化学知识和热量、物质变化、分子热运动等物理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化学键的有关知识引导,从而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进而为后期的能源利用、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平衡、化工生产等知识体系打下基础。

作为高二选修学生的复习课来说,学生已掌握了上述所有知识版块的基础内容,但是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这些知识板块(化学键、能量、平衡、化工生产等)还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希望通过复习课将学生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相互关联的系统;同时尝试将图式法、化学用语表达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等化学方法进行模拟训练,促进科学方法的养成,将对立统一、宏观与微观转化等化学辩证思想进行渗透;体验绿色化学节能环保的理念。

二.学生情况分析如今高考改革,3+3的模式下,选修化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但由于课时大幅度减少,学生对知识点的训练度减少,再加上学生学习精力不够,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因而要求在有限课堂中做到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课前,先要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还有哪些知识点存在困惑和干扰,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排摸,除去他们已经掌握的部分,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还存在的困难点。

如“列举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重要形式”,这个知识点学生已经可以说出“除了热能,还有光能,电能等”。

但在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解释还存在不能完全理解和表达正确,能量变化图的应用还存在一定困难,不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计综合上述情况,本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知识与技能1.复述放热反应、吸热反应概念2.解释反应的热效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相对高低之间的关系3.辨析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异同,解释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4.在能量变化示意图中正确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以及反应热5.辨析有无催化剂对能量变化的影响6.说出能源充分利用的意义,说出热交换法是一种常用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符号的解读加强对热化学方程式意义的认识2.通过作图,提高图像的解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矛盾问题时体会能源充分利用的重要性,进一步达成节能环保的共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型例题
例: 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 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 _______ 28.7 kJ的热量。 (2)用28gK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 ______kJ的热量。 28.7
★燃烧热与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相 燃烧热 放热反应 中和热
同 能量变化 ΔH 点
ΔH<0 , 单位 kJ/mol
可能是1mol也可以是 反应物的量 1mol可燃物 0.5mol(不限) 不限量 1mol H2O 不 生成物的量 酸碱中和生成1molH2O 同 1mol反应物完全 时放出的热量,强酸强碱 反应热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点 间的中和反应中和热大 的含义 不同的物质燃烧热 致相同,均约为 不同 57.3kJ/mol
B)
4.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Q放=n(可燃物) × △H
【例1】 在 101 kPa时,1mol CH4 完全 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 890 kJ 的热量,CH4 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为多少?
C - CO2 (g)
S – SO2 (g)
思考:①C8H18的燃烧热是多少 ? 单位:
5518KJ
△H=-5518KJ/mol kJ/mol
②1mol C8H18燃烧时放出了多少热? H – H 2O l )
一、燃烧热
1.燃烧热的的概念: 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 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第4课时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
课程内容
1
燃烧热
中和热 能源 巩固练习
2
3
5
一、燃烧热
为什么指定温 度和压强? 限定燃料的物质的量 1.燃烧热的的概念:
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 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11036KJ/mol
3.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应以1mol可燃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 质的化学计量数(其他物质可出现分数)
CH4(g)+2O2(g)=CO2(g)+2H2O(l) △H=-890.3KJ/mol
二、中和热
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有热量放出,可以通过实验测得中 和反应的反应热。当 1L1mol / L 的稀盐酸跟 1L1 mol / L 的 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时,能放出57.3kJ的热量。
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
2、如果用1L1mol/L的 KOH溶液中和 1L1mol/L的HNO3 溶液,也能放出57.3 kJ的热量。
KOH(aq)+HNO3(aq)=KNO3(aq)+H2O(l) ΔH=-57.3 kJ/mol
H+(aq)+OH-(aq)=H2O(l)
H=-57.3kJ/mol
二、中和热
3.要点:
Ⅰ条件:稀溶液。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 子 Ⅱ反应物: (强)酸与(强)碱。中和热不包 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 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Ⅲ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 合生成H2O,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 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之内 Ⅳ放出的热量:57.3kJ
• • • • • • • • 1:1mol 稀硫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114.6KJ 2:0.5mol浓硫酸和足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57.3KJ 3:1mol稀盐酸和足量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57.3KJ 4:1mol稀硝酸和足量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57.3KJ 5:0.5mol稀硫酸和足量稀氨水反应,放出的热量。 <57.3KJ 6:1mol 稀氢氧化钙溶液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热量。 114.6KJ >57.3KJ 7:0.5mol稀氢氧化钡溶液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 <57.3KJ 8:1mol稀醋酸与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
B
B.C(s)+O2(g)=CO2(g);ΔH=-393.5 kJ/mol C.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 D.H2(g)+O2(g)=H2O(g);ΔH=-241.8 kJ/mol
2.表示的意义:
如: 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CH4的燃烧热为△H=- 890.3KJ/mol. 含义:
2、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化石燃料 ,是不 可 再生资源 。 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 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
讨论下列问题:
3、能源、一级能源、二级能源 能 源:能提供能量的资源 一级能源:来自自然界未经转化的能源。 二级能源:一级能源经过转化得到的能源形式。
思考与交流 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
物质的燃烧热
燃料的储量
燃料的开采、运输
燃料储存的条件、价格
燃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燃烧热值高 石油中储量丰富
例:丙烷 开采容易 燃烧时污染小
储存、运输方便
三、能源
1、能源就是能提供 能量 自然资源,包括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阳光、生物能、风能、 地热能、海洋(潮汐)能 等
注意:
Ⅰ、在101kPa时,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C02,H→H20(l),S→S02等 Ⅱ、燃烧热通常由实验测得 Ⅲ、可燃物以1mol为标准进行测量,其他物质系 数可用分数表示
[练习1]分析以下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哪个是表示固态 碳和气态氢气燃烧时的燃烧热的?为什么? A.C(s)+O2(g)=CO(g);ΔH=110.5 kJ/mol
H+(aq)+OH-(aq)=H2O(l)
H=-57.3kJ/mol
二、中和热
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 中和热的表示:
H+(aq)+OH-(aq)=H2O (l) △H=-57.3kJ/mol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是酸和碱反应,都放出 57.3KJ的热量???
例:下列属于一级能源的是:A D E
属于二级能源的是: B C A 风能 B电能 C 氢能 D 阳光 E 天然气
1、1998年出现的全球温度大幅度升高,产生了显著的“ 厄尔尼诺”现象.干旱和暴雨灾难,危害了许多地区 。为了防止气候变暖的进一步恶化,联合国环境保护 组织于1998年通过大会要求各国减少工业排放量的气 体是( ) B A. 二氧化硫 B. 二氧化碳 C. 氮的氧化物 D. 碳氢化合物 2、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强劲.可再生的水 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106t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 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AB ) A. 温室效应 B. 酸雨 C. 白色污染 D. 破坏大气臭氧层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A. 化石燃料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充分燃烧 B. 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能产生污染环境的CO、SO2 等有害气体 C. 直接燃烧煤不如将煤进行深加工后再燃烧的效果好 D. 固体煤变为气体燃料后,燃烧效率将提高
4、已知
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 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答:ΔH=-285.8 kJ/mol
5、石墨与金刚石的燃烧热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石墨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不同,具有的能量 也不相同,且金刚石具有的能量高。 C(石墨s)+ O2(g)= CO2(g) ΔH= -393.5 kJ/mol C(金刚石s)+ O2(g)= CO2(g) ΔH= -395.0 kJ/mol
6、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碳和一氧化碳 B.1moL碳和2moL碳 C.1moL甲烷和1moL碳 D.淀粉和纤维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