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处理铜黄公路湿软性黄土路基技术研究_于永超

合集下载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

内, 路线全长 20 i, 自重 Ⅱ 7k 非 n 级湿陷性黄土遍布全 线, 并且跨越黄土 冲沟 , 冲沟最深的达 4 m, 0 路基最 大填高为 2 m, 大部分段落路基设计为利用黄土 2 且
填筑 。 为 保证 湿 陷 性 黄土 段路 基 的施 工质 量 , 防止路
路基 底 为 Ⅱ级 非 自重 湿 陷性 的黄土 地 段 , 根据
系数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当设计中要求采用静力触 探或静荷载试验确定强夯土的承载力等指标时, 宜 于试夯 结束 一个 月后 进行 。 ⑤当强夯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 可补夯或调整
1 1 后分层 填筑路 基; :) 每级 台 阶填筑完 成后采用
10 k m 的夯击 能 对台 阶进行强 夯 补压 。 00N 对 于 冲沟 内设 置 构造 物 时 , 施工 结构 物之 前 在
地基 处理 强夯
湿 陷性 黄 土地基 的 湿 陷机 理 , 阐述 了如何 运 用强夯 法处理 湿 陷性黄 土。 并 关 键词 湿 陷性 黄土 湿 陷机理
1 前 言
理反应及易溶盐流失 , 使结构强度降低 , 是产生湿陷 的原因 ; 而黄土中存在空隙大于周围颗粒直径 的架 空结构 , 则是 产 生湿 陷 的条件 。 压力 及水 是 黄 土 产 生湿陷的诱因。 4 强夯 法处 理湿 陷性黄 土的作 用机理
基底黄土层厚度确定处理方式。
表 1
基竣工通车以后路基不出现超过允许工后沉降量的 变形 , 我们主要采取强夯 、 灰土挤密桩及灰土隔水等 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 、 冲沟及黄土路基进行处理 , 并取得 良 的效果 , 好 现将湿 陷性黄土强夯处理法作 以总结供同行参考。 3 黄土 的湿 陷机 理
时, 夯击能不大于 1 0 N 。 0 km 0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中的研究

强夯法在处理湿陷性黄土中的研究

夯 击功 能是 强夯加 固效 果 的重要标 志 。它是
指对地基土施加功能的统称 。其中包括有单击夯 击功能和夯击次数概念 。显然 , 单击夯击功能越 大, 夯击次数越多 , 固效果越好 , 加 所需使用施工 机 具也 越笨 重 , 工费 用越 大 。 施 研 究与实 践 表 明 : 单击 夯 击 功 能基 本 上 决 定
2 4 夯 击遍数 和 间歇 时 间 .
Ha = √
式中 H—— 加 固影 响深度 , ; r n
w—— 锤重 , KN;
( 2 )
2 4 1 夯 击遍 数 ..
根 据地 基土 的性 质 和使 用 要 求 确 定 , 般 为 一 2 4遍 。 最 后 以 低 能 量 普 夯 一 遍 , 固 表 层 ~ 加
了强夯 加 固的有 效 范 围 ; 击 次数 则 主 要 在 于提 夯 高有效 范 围的加 固效 果 , 当然 对 有效 加 固范 围也 有一定 影 响 。
2 2 1 单点夯 击 能 ..

高) 。其中第一阶段是瞬间完成 的, 第四阶段是在
强夯终 止后 很长 时 间才 能 完成 ( 长 达 几个 月 以 可
上 ) I 。2 ]
2 强夯技术在处理黄土地基 中的应 用
采用强 夯技 术 进 行 黄 土 地 基加 固处 理 , 工 在 程界 已经得 到 广泛 的应 用 , 至今 尚无 成熟 的计 但 算 方 法 , 常 是针 对 工 程实 际 情 况 、 质条 件 、 通 地 适
① ②
般根 据加 固土层 的厚 度 以及选 用 吊机 的大
根据 不 同路 段 的黄 土湿 陷等 级 、 陷起 始 压 湿 力 、 土层 厚 度 、 黄 路基 填 土 高度 、 造物 设 置情 况 构 确 定加 固深度 。强 夯处理 的有效 深 度范 围一般 为 4 I ~81。施工 中一 般采 用 10~2 0k 重 锤 1 T 0 0 N 0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试验研究摘要强夯法作为一种地基处理方法,通常在处理碎石土、杂填土、粘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以辽宁阜新至朝阳高速公路的K301+500~K301+800为试验路段,采取600 kn·m-1200 kn·m的夯击能,以6、8、10击的单点夯击次数进行强夯地基处理试验,确定不同夯击参数下强夯法对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为辽宁阜新至朝阳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强夯法;地基;试验1 工程地质条件1.1 施工前探井试验结果试验前揭露的该路段地层如下。

1)黄土状粉质粘土(Qdl+pl3):褐黄色、灰黄色,稍湿,硬塑,土质均匀,可见针状孔隙及白色钙质条纹。

该层厚度为10.4 m~10.7 m。

2)圆砾混土(Qdl+pl3):灰色,稍湿,中密状态,一般粒径5 mm~10 mm,最大粒径5 cm~8 cm,摩圆中等,分选差,混粉土或沙土约10%~15%。

呈透镜体状,分布不均。

一般厚度0.4 m~1.7 m。

3)砂岩(J3t):紫红色,泥质胶结,碎屑结构,层状构造,全风化状态,呈硬土状。

2 设计要求施工前对地基土进行了一系列的湿陷性试验,经统计分析可知该段地基土中湿陷性黄土厚度4.5 m~6.8 m,湿陷系数δs=0.032,湿陷起始压力Psh=97.8 kPa,湿陷量△s=205.5 mm,湿陷程度轻微,湿陷等级Ⅰ级。

1)根据公路设计的需要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强夯法主要处理厚度为2 m~8 m的湿陷性黄土,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划分为黄土厚度2 m~5 m和5 m~8 m两种情况。

经综合分析,确定分别采用600、800、1000、1200 kN·m夯击能量进行处理地基试验,要求确定采用600、800、1000、1200 kN·m夯击能量强夯处理的有效深度和满足有效处理深度条件下的最小单点夯击次数。

2)通过强夯法处理要求能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

3 试验方法该路段强夯处理主要设计参数为:1)单击夯击能:600、800、1000、1200 kN·m。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试验研究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试验研究

岩—— 支护 结构稳定性 研究I. 土力学 ,2 0 ,2 J岩 ] 05 6
( ) 1 7 -1 7 . 9 : 43 46
监测数 据 的正确性 .其结 果表 明 : a 同岩位移 变形 分为 急剧增 长 阶段 、缓慢增 长 )
阶段 和趋 向稳定 阶段 个 阶段 .拱 顶下沉 与水 平收 敛相 比较 ,初期 变形 显著 ,变形量 约为水 平收 敛 的
Dy m i Co s ld to M e h d na c n o i a i n to
CUI Xi o— i n a —q a g
( i w y D s n ad R sac ntueo ig a Poic ,Xnn 10 8 hn ) H g a ei n eerh Istt fQnh i rv e iig8 0 0 ,C ia h g i n
『1靳 晓光 ,李 晓 红 ,艾 吉人 ,等 . 深埋 长 隧道 1 某 地应 力演 化 及 同岩 应 力位 移模 拟 研 究lI水 文地 质 J .
C OMM NC TON T N A DZ TO . U iA i SS A D R I IN A
收 稿 日期 :2 0 — l 2 080一2
公 路 工 程 与 运 输
20 0 8年 第 1 0期Leabharlann 上 ( 第 1 2期 ) 总 8
强夯法处理湿 陷性黄 土路基 的
试验 研究
崔 小 强
( 肯海 省公 路 科 研 勘 测 设计 院 ,青 海 西宁 80 0 ) 10 8
摘 要 :通 过试 验 的 方 法 研 究 某 高速 公路 湿 陷性 黄 土路 基 的特 性 ,并 结 合 室 内击 实路 基 土 试 样 的 三 轴 剪切 试 验 和 现 场 强 夯

浅谈强夯法处理道路软土路基

浅谈强夯法处理道路软土路基

浅谈强夯法处理道路软土路基作者:李明刘儒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2014年第10期摘要:城市道路施工中对于软土路基进行处理是保证道路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环节。

文章就道路施工中常见强夯方法进行相应的阐述。

关键词:强夯;加固深度;施工方法强夯法在国际上称动力压实法或称动力固结法,这种方法是反复将夯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冲击和振动能量,将地基土夯实,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改善地基性能。

强夯法处理地基是20世纪60年代末由法国梅那技术公司首先创用的。

我国于1978年开始先后在天津新港、河北廊坊、山西白羊墅等地进行强夯法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接着强夯法迅速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

一、强夯法适用范围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二、加固深度由于地质条件不同,施工前应进行试夯,以便确定符合实际的夯击遍数、各夯击点每遍夯击数及最后的控制下沉量。

强夯加固的效果可通过现场标准贯入、静力触探等原位试验。

强夯法对地基有效加固深度H可按下面公式进行计算。

三、施工方法(一)根据现场施工确定的试夯参数。

提出强夯试验施工方案,选定合适的区域进行现场试夯,并对试夯场地进行测试。

与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夯效果,确定工程采用的最终各项强夯参数,然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面积施工。

(二)试夯设计。

(1)确定有效加固深度及单位夯击能。

锤重:锤重8~40t。

落距:6~30m。

点距: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

停夯标准:最后两击平均沉夯量不大于下列数值,当单击夯击能小于4000 KN·m时为50mm;当单击夯击能4000~6000 KN·m时为100mm,当单击夯击能大于6000 KN·m时为200mm。

满夯点距:锤印搭接(1/4)d。

夯击遍数:点夯2遍,满夯1遍。

(2)强夯前先放出道路界线,夯点布设依以下几点为原则:①强夯范围大于路基范围,每侧超出道路红线不宜小于3m。

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技术

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技术

[] 常士骠 , 工程 地质 手册 ( 三 版 )M] 中 国建筑 工业 出版社 , 1 等. 第 r .
19. 9 2
- I] 林 在 贯, 岩土 工程 手册 ( 一 版 ) M7 中 国建 筑工 业 出版社 , 2 等. 第 I .
l 9 9 4.
桩周土体不仅发生侧 向位移, 同时还发生竖 向位移和土粒挤 入碎 石桩 体 孔 隙 , 这样 设计 的桩 间距 更符 合 实 际情 况 ; 振 碎 干
维普资讯
20 0 6矩
第2 期
肖 鹏: 湿陷性黄土地基强夯处理施工技术
T 。 - , 上 . 。▲ ● × 二 ×
() 3 每遗夯击次数 、 击遍 数及 间歇时 间 : 了确 定每遍 夯 夯 为 击次数 , 我们在施工现场选取 了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了数次夯
中图分 类号 : TU42 3 文献标 识码 : 7. 1 B
湿 陷性 黄 土 地 基 强 夯 处 理 施 工技 术
肖 鹏
( 中铁 十一局集 团二公司, 湖北 十堰C 1 禹( 阎( ) 0 标段内共有七段路基处于湿陷性黄土地段 , 按设计要求需要 强夯处理。通过对
度 经验公式为 :
H= a
2 强夯施工的原理和主要参数的确定
21 强夯施工原理 .
强夯法是通过 机械 将 8 0 的重锤(  ̄3 t 最高可达 20) 吊至 0 t起
式中: H——加 固深 度 , m#
、 一 锤重 ,N! Ⅳ L k h ——落距 , m;
8 0  ̄2m的高度( 最高可达 4m) 自由落下, 0 后 对地基施加强烈的
o r
修正 系数 , 一般为 0 3 -0 5本 段取 0 4 . 5- . ,  ̄ .。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强夯法处理应用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强夯法处理应用

基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中强夯法处理应用姚祥磊(河南五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摘要由于湿陷性黄土在一定的压力或自重压力下,受到水浸湿之后,会严重破坏到其土体结构,从而降低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因此,如果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工程质量,那么就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处理。

目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主要包括强夯法、换填法、挤密桩以及预浸水处理等。

在这些方法中,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强夯法。

关键词湿陷性影响强夯技术施工方案设计中图分类号:TU472文献标识码:A强夯技术是持续将夯锤升到相对的高度后,直接砸击地面给地基土以超强的砸击和地基颤动能量,进而压缩了地面土层的原有空隙,土颗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并减小或消除土体湿陷性的一种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也是目前处理湿陷性黄土最为常用和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

本文阐述了湿陷性黄土的机理和影响湿陷性黄土的因素,并根据工程实例,判断其地基土的湿陷性等级,并对其采用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设计,最后对其进行质量检验。

1黄土湿陷的机理及方案选择(1)将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孔隙特征与黄土的湿陷机理结合起来研究,这样就能揭示黄土的工程性质的本质特征:黄土结构比较疏松,还有多孔性,特别是结构性孔隙是黄土湿陷性的第一空间条件,也可以称为第一层次原因;黄土中不抗水颗粒之间的联结,是湿陷性的第一重要条件,也可以称为第二层次原因;黄土中不抗水颗粒之间的联结主要是粘土中的水-胶的联结,以及可溶盐及溶液中离子的种类、浓度都会对湿陷性造成影响。

(2)湿陷性黄土地基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垫层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水法等。

本工程湿陷性地基土分布于整个拟建场地,需要整体处理,周边建筑物及居民距场区距离较远,采用挖隔振沟措施可消除强夯振动的影响。

综合考虑,本工程采用强夯法进行消除湿陷性处理,该方法施工周期短,施工质量易于控制,施工费用较低。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是用起重机械(起重机或起重机配三角架、龙门架)将8——40t夯锤起吊到6——25m高度后,自由落下,给地基以强大的冲击能量的夯击,使土中出现冲击波和冲击应力,迫使土体孔隙压缩,土体局部液化,在夯击点周围产生裂隙,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孔隙水和气体逸出,使土粒重新排列,经时效压密达到固结,从而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其压缩性的一种有效地基加固方法。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分析应用Abstract: The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also known as dynamic consolidation method, with a tripod, crane (crane or crane gantry) 8 - 40t hammer lifting to 6 - 25m height of free fall to the foundationpowerful impact energy tamping the soil of the shock wave and the impact of stress, forcing the compression of soil porosity, soil partial liquefaction, tamping around the cracks to form a drainage channel, the pore water and gas escape.soil particles rearrange compacted to achieve consolidation, aging, thereby enhancing th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and reduce the compression of an effective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Key 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collapsible loess; analytical applications1工程概况山西省山阴至平鲁(晋蒙界)高速公路第二合同段起讫里程为K165+060~K177+050,全长11.99km。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试验研究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的试验研究

2 2 湿 陷程度 的试验研 究 .
路基土 的湿 陷程度 是通过 湿 陷系数试 验获得 的。本试 验方
法 是将环刀 中的土体试样保持在 天然湿度下 , 分级加 压至规定压

() 2
如——第 i 土的湿陷性 系数 ; 层 力 , 沉降稳定后 浸水 , 待 直至 湿陷稳 定。在试验 段 内分层 取土样 式 中: 测得各层 土体的湿陷系数 如表 3 示。 所
过室 内击实黄 土试样 的力学性质试 验和强夯现 场试验 , 就强夯后 黄土湿陷的根本原 因是 由于 黄土所 具有的特殊 结构体 系造成的 , 黄土的工程力 学性质 以及强 夯作用效 果进 行试 验研究。 这种 结构体系是 由集粒 和碎 屑组成 的骨 架颗粒 相互 连接 形成一
1 路基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
1 8 8. J
表 2 路基土化学成 分含量 表 取土深度
10 1 1 .~ . 1 5~1 6 . .
p H值
77 . 77 .
总盐量
m /g g k
20 9 40 0
C2 a
m /g gk
3 3 9 2 17 2

1 4 1 8
 ̄ D 3 , -
且湿陷性黄 土厚度大 于 3m)从而确定路基黄土为非 自重 Ⅱ级湿 ,
陷性黄 土。

湿陷 性系 数
1 . 01 . O 1 . 8 1 . 21 . 81 . 2 0 0O 00 00 00 00 07 6 5 3 1 1
维普资讯
第 3 2卷 第 1 8期 20 06 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HANX I ARCHI TECTURE
VoI3 . 2 No. 8 1

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强夯法

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强夯法

条件下的有效加固深度 , 供查用 。
() 2 夯击点布置
固区: 加固区下面冲击波逐渐衰减 。 不足以使土产生
夯点布设 采用 正方 形插 挡 法 , 夯点 最 大间距
维普资讯
第2 期
彭 飞: 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强夯法
・ 3・ 2
因素 , 如夯距太小 , 会使产生 的裂 隙重新又被闭合。 夯击三遍后 , 还应以低能量( 单击夯击能的 12 / / 一l
3 满夯一遍 , ) 锤印搭接。最后 , 平整夯坑, 用压路机
深度计算公式一般采用 经修正 的梅那 ( ea ) M nr 公 d
式计算 : 、 h l , 中: 为有效加 固深度 H= , /O 式 / M H
( ) M为夯锤 自重 ( N , 为 落距 ( , 为考虑 m , k )h m)
性黄土就是破坏其微结构 , 使微结构在遇水前就 已
经崩塌 , 减少其孔隙。
强夯 法是 法 国梅 那 ( nr) 术 公 司 于 16 Mead 技 99
了不 同土类的修正 系数 , 于湿 陷性黄土一般 的取 对 值为 0 4 0 6 。可见, .5~ .0 公式 的 M 就是单击夯击 h
能( N・ 。本设计 的单击夯击 能取用 10 k k m) 00 N・
1 前 言
湿 陷性黄 土是 目前 公路 建设 中经 常遇 到 的一 种
塑性变形, 地基并未产生加固作用 , 称为弹性 区, 即 原状 土 区 。
3 强夯 法处理 湿 陷性 黄 土地基 的 工程 实例
不 良工程地质现象 , 如果处理不好 , 就会造成公路路 基沉降变形、 路面开裂和构造物的破坏 , 严重影响工 程质量和行车安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有很多方 法, 其中强夯法因其具有效果显著 、 设备 简单 、 工 施

强夯法处理铜黄公路湿软性黄土路基技术研究

强夯法处理铜黄公路湿软性黄土路基技术研究
维普资讯
第3 3卷 第 2 7年 9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 TURE
、 3 1 3NO 2 .7 S p 2 0 e . 0 7
文 章 编 号 :0 96 2 (0 72 3 00 1 0 —8 5 20 )700 —2
质量控制是 可行 的。
时间 / d
l0 0 20 0 30 0 40 0 50 60 0 0 7 1
大于 9 %的要求 。因此 , 0 在试验段 大面积强夯施 工 中, 8击进 按
行强夯压实。 对该 土层 强 夯 压 实 施 工 完 成 后 , 于冬 季 停 工 , 4个 月 后 由 约
形成 , 地表下黄土层厚约 4 0m左右 , 下为卵砾 层及基 岩。土 . 其 体松散不均 匀, 分层 明显 。
平, 在局部范 围按 8击 ,0击 ,2击 及 1 1 1 4击进行 强夯 压实试 验 ,
每种击 数的夯位为 5个 , 1 。由强夯压 实完成后 的压实度 约 5 测试结果表明 , 对虚填方 2 5m厚的黄土层 , 10t . 在 0 - m夯击功能
地 基进 行 了强 夯 处 理 。如 图 1 示 , 出 了 强 夯 处 理 后 地 基 的沉 层的平均 压实度已达到 9 %的要求l 所 给 0 1 。 ~ 降 曲线 。由测试结果 可见 , 强夯 处理后 , 地基土 的承载力显著 提 3 虚填 2 0m路 堤的强夯压 实测试结 果。针对按 2 5m虚 ) . .
强夯 法处 理铜 黄公 路 湿软 性 黄 土路 基 技术 研 究
于永超

刘倍 利
要: 主要针对铜黄公路湿软性黄土路基采用强夯法进行试验研 究, 对原地基强夯压实 、 填方路堤强夯压实、 验段 路 试

强夯法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

强夯法施工处理湿陷性黄土

结 构物 有很 大 的破 坏 性 ,故 对 湿 陷 性 黄 土 不 管 地 基 承 载 力是 务 面标 高 、夯 坑 回填 方 式 和 夯 后 标 高 等 。
否 能达 到容 许 承 载 力 , 只要 属 于 湿 陷 性 黄 土 都 应 对 地 基 进 行
(2)对 施 工 范 围 内 的 管 线进 行 调 查核 实 和 迁 改 ,在 强 夯 区
2.3.1 确 定 施 工 参 数 (1)机 械 设 备 的 确 定
本 工 程 采 用带 有 自动 脱 钩 装 置 的 履 带 式 强夯 机 。夯 锤 重
试 验段 ,通 过 试 验 取 得 相 关 施 工 技 术 及 控 制 指 标 ,为施 工提 供 23.5T.夯 锤 半 径 为 1.25m。 夯 锤 中对 称 设 置 3个上 下 贯 通 的
条 线 路 按 照 设 计 要 求 , 路 基 基 底 采 用 强 夯 处 理 。 夯 击 能 层 进 行 碾 压 。由 于强 夯 的机 械 一般 都 是 采 用 履 带 式 起 重 机 ,故
3000kN·m,处理 宽度 为路 堤 两侧 坡 脚 外 2m;原 地 面 以 下 有 效 加 固 深 度 不 小 于 6m。
这 种 现 象称 为湿 陷 。 湿 陷 变形 是 由 于地 基 被 水 浸 湿 而 引起 的 行 检 测 ,并 与 夯 前 测 试 数 据 进 行 对 比 ,检 验 强 夯 效 果 ,确 定 工
一 种 附 加 变形 ,一 般 是 局 部 产 生 和 突 然 发 生 ,而 且 不 均 匀 ,对 程 采 用 的 各 项 强 夯参 数 。并根 据 试夯 时所 得 的 夯 沉 量 .确 定起
交通环 保
LOW CARB0N WOR工D 201 ?

强夯法在G218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G218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中的应用

质 量 检测 等方 面 对湿 陷 性黄土 路基 的处 理进 行 详
细 阐述 。
关 键词 :强夯 法 ;湿 陷性黄 土 ;路 基 ;动 力触 探
中图分 类号 :U412.366
文献标 识 码 :B
强夯法是通过重锤 的 以接 近 自由落体 的形 式下落 冲 击路基土 ,使 其在 冲击 能量的作用下 被压缩 ,降低 土 体孑L隙率 ,排 除多余水分 ,以达到提高路 基承载力 的 目的 。
用于施工 。项 目在施 工中对不 同路 段 的湿 陷性 黄土
收 稿 日期 :2017— 10—25 作者简 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李 永 刚(1983一 ),男 ,新 疆 维吾 尔 自治 区乌 鲁 木 齐人 ,工程 师。
路基 进行 试夯 ,通 过对 数 据 分 析后 确 定 施 工 参 数 : (1)夯 击 能 量 :挖 方 和 填 方 区 域 采 用 点 夯 夯 击 能 分 别 为 2 000 kN ·m 和 3 000 kN ·m,满 夯 夯 击 能 为

50 一
山 东交 通 科 技
2018年第 1期
1 000 kN ·m。 (2)夯 点 布 置 :根 据 设 计 图 纸 ,夯 点 采用正方形 布置 ,各 夯点之 间的距离 为 4 m,选择 夯 锤直径为 2.5 m。(3)夯击遍数及单点夯 击次数 ,按 现场试夯得到 的试验数据确定 。场施工 中还应满足 最后两击 的平均 夯沉 量不 大于 50 mm、夯 坑周 围不 能有较大 隆起 和起 锤 困难 等要 求 。(4)满 夯 :满夯 锤 印搭接面积应不 小于 1/2锤 印。(5)夯 点施 工顺 序 :强夯施工应 自路基两侧 向中心施 工 ,且保证 路基 坡 脚外至少有一排夯点 。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技术发表时间:2014-09-18T15:25:15.57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张雷[导读] 在19世纪,由法国工程师孟德尔首先提出一种用来加固地基的方法,并命名为强夯法。

张雷德州市公路管理局工程处山东德州 253000摘要:湿陷性黄土有着自身的缺陷性,作为路基,它的的抗压性和抗冻性都不行,因此为了增加路基的抗压性和抗冻性,一般选择用强夯法来解决问题。

本文通过对强夯法处理地基的简介,对目前强夯法加固机理的探究,总结了强夯法的相关知识,并给出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今后的研究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强夯法;黄土地基;加固机理1.关于强夯法来源简介在19世纪,由法国工程师孟德尔首先提出一种用来加固地基的方法,并命名为强夯法。

在强夯法提出之后,第一次实际应用的是在法国的滨海工程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一般的使用中,强夯法就是利用电力起重设备将重力锤抬起到一个较高的高度,再将重锤自由释放,重力锤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对被击中的地基土施加巨大的冲击作用力,用这样的方法提高被加固的地基土体强度或用来降低被加固土体的压缩性。

目前的地基处理方法较多,但是其他地基处理方法与强夯法相比,效果就不够明显。

我国第一次使用强夯法是在19世纪80年代,在当时的天津新港三号公路修建过程中进行了强夯试验,通过第一次的尝试试验,获取了很多重要的实验数据,而且本次应用十分成功,在随后的工程中,都纷纷效仿该方法,使得强夯法在各地区建造中得到了迅速的扩大。

到现在为止,全国的很多重大项目上都在使用强夯法实践,这些应用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改进,也形成了一套适合本国地质条件的强夯技术,强夯法目前是我国加工技术的根本方法。

在孟德尔首次提出强夯法的时候,强夯法主要适用于砂土、碎石土等这类非粘性土地基的较小范围内,当前我国在粘性和非粘性土的地基中,强夯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

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阐述了强夯法的含义及强夯法加固机理,探讨了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和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强夯法;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应用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逐步加大,高速公路建设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通车里程逐年增加,但东西部发展并不平衡,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中约有60%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

随着我国经济战略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的高等级公路也将加快修建步伐,由于中西部地区分布着广阔的黄土地貌,而黄土特别是湿陷性黄土具有很强的湿陷性,作为公路路基,容易引起路基垂直方向的局部塌陷和不均匀沉降,从而造成路面结构层断裂、裂缝,严重时还会导致路基大面积塌陷及桥梁等构造物基础的变形破坏,影响到公路的使用功能,缩短公路的使用寿命。

因此,探讨湿陷性黄土作为高速公路路基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夯法的含义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Dynamic ConsolidationMethod)或动力压实法(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是1969年法国Menard技术公司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

该方法是反复将重锤(一般为10t~40t)提到高处使其自由落下(一般落距为10m~40m),给地基土以强大的冲击力和振动,达到提高土的强度、增大压实度、改善土的振动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等目的,从而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强夯法开始时仅用于处理砂土和碎石地基,后来由于施工方法的改进和排水条件的改善,逐步应用到细粒土地基施工中。

强夯法由于具有加固效果好、适用土类广、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节省劳力、施工期短、节约材料和施工费用低等优点,在工程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因此,强夯法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工民建、公路路基、铁路路基、机场跑道、码头等地基处理工程中。

二、强夯法加固机理对于非饱和土, 强夯法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在于夯锤巨大的夯击能量所产生的振动波和动应力在土中传播, 使土颗粒破碎或产生瞬间的相对运动, 从而使孔隙中的水及其气体迅速排出和压缩, 孔隙体积减少,形成较密实的结构。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含密植树根坝基施工工法(2)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含密植树根坝基施工工法(2)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含密植树根坝基施工工法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含密植树根坝基施工工法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工程技术问题。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过程中,强夯法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并在处理后进行含密植树的根坝基施工的工法。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和根坝基施工这两个方面。

对于湿陷性黄土,强夯法可以通过夯击排空作用,改变其微观结构,从而增加土体的稠密度和强度,改善工程地基的承载性能。

而对于根坝基施工,通过采用含密植树,可以提高坝体地基的稳定性,同时增加植物的覆土层,有助于控制坝体表层的侵蚀。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并且在根坝基施工中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在选择施工地点时,需要考虑湿陷性黄土的分布情况、地层稳定性以及坝体设计要求等因素。

四、工艺原理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夯击排空作用、土体结构改善和强度提高等方面。

首先,通过夯击排空作用可以将水分排出土体,提高土体的稠密度。

其次,夯击可以改变土体的微观结构,使土体颗粒之间发生重新排列,进而增加了土体的稠密度和强度。

最后,通过强夯的作用,土体内部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高了土体的排水性能和抗剪强度。

五、施工工艺施工工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勘察与设计、准备工作、夯实处理、含密植树等。

在勘察与设计阶段,需要对施工地点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设计工作。

在准备工作阶段,需要清理施工现场并搭建相应的施工设施。

夯实处理阶段是整个工法的核心,通过夯击机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夯击处理。

在含密植树阶段,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根坝基施工,同时在坝体上进行植树工作。

六、劳动组织劳动组织应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需要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严格按照工艺要求,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七、机具设备该工法需要使用的机具设备主要包括夯击机、挖掘机、护坡机、栽植机等。

其中夯击机是核心设备,用于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夯实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27-0300-02强夯法处理铜黄公路湿软性黄土路基技术研究收稿日期:2007-04-18作者简介:于永超(1980-),男,助理工程师,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江苏连云港 222004刘倍利(1982-),男,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陕西西安 710064于永超 刘倍利摘 要:主要针对铜黄公路湿软性黄土路基采用强夯法进行试验研究,对原地基强夯压实、填方路堤强夯压实、试验段路基整体强度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强夯法处理铜黄公路湿软性黄土路基可以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湿软性黄土,强夯法,路基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1 铜黄公路试验段概况铜黄公路沿线湿软性黄土连续性差,层厚薄,容易受山前洪水及沟区河流涨水的影响,性质状态不稳定。

地基土含水量较大,压缩性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湿陷性。

如何对该种地基进行处理更经济、更合理,值得探索。

为此,文中针对铜黄公路K 111+230~K111+375路段湿软性黄土路基开展了试验研究。

该试验段为漆水河支流阶地,地基土由山前洪积及河流淤积形成,地表下黄土层厚约4.0m 左右,其下为卵砾层及基岩。

土体松散不均匀,分层明显。

试验段路基填土高度为4.3m ~5.83m 。

为了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对地基采用强夯法进行了处理。

同时,为了研究采用强夯法对黄土路堤夯实处理的可行性,对路基标高1.0m 以下填方采用强夯法进行夯实。

2 铜黄公路现场试验结果2.1 原地基测试结果针对铜黄公路K 111+230~K 111+375路段黄土地基压缩性高,并具有明显湿陷性的情况,在试夯基础上,按每个夯位8击,对地基进行了强夯处理。

如图1所示,给出了强夯处理后地基的沉降曲线。

由测试结果可见,强夯处理后,地基土的承载力显著提高,地基沉降量小。

这表明,对该试验段地基,按平均夯沉量大于50cm ,每夯点最后两击的平均贯入度小于5.0cm 进行强夯处理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2.2 填方路堤强夯压实测试结果1)虚填1.5m 路堤的强夯压实测试结果。

在原地基上虚填黄土料1.5m 厚,顶面用推土机整平。

然后在局部范围按4击,6击,8击及10击进行强夯压实试验,每种击数的夯位为5个,约15m 2。

虚填方的压实度平均值为75.1%。

由强夯压实完成后的压实度测试结果可见,对于虚填1.5m 厚的黄土路堤,按6击强夯压实已接近满足压实度大于90%的要求,底部土体压实度大于89.4%,此时的平均夯沉量为42cm 。

若按8击强夯压实则压实度已大于90%的要求,平均夯沉量为45cm 。

按10击强夯压实,压实度较8击情况变化不明显,平均夯沉量的变化不大。

因此,在试验段大面积强夯施工中,按每个夯位6击进行,夯后将表面拍平,经测试,压实土层的平均压实度大于92%,满足要求[1,2]。

2)虚填2.5m 路堤的强夯压实测试结果。

在1.5m 虚填方强夯压实施工完成后,又虚填2.5m 厚黄土料。

经用推土机整平,在局部范围按8击,10击,12击及14击进行强夯压实试验,每种击数的夯位为5个,约15m 2。

由强夯压实完成后的压实度测试结果表明,对虚填方2.5m 厚的黄土层,在100t -m 夯击功能下,按8击~14击进行强夯压实,压实度均达不到大于90%的要求。

对于按14击强夯的情况,表面下1.0m 范围压实土层的压实度可达到90%的要求,其下土体压实度均较小。

为此,针对已按10击强夯压实的土层,再进行每个夯位14击强夯压实,同时按8击两遍夯及6击两遍夯进行试验,表明土层压实度已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表面1.0m 以下土体压实度仍达不到90%的要求。

由两遍强夯后的压实度测试结果表明:对虚填方2.5m 的黄土层,按100t -m 功能进行强夯压实,效果差,因此,在试验段大面积强夯施工中,按14击两遍进行强夯压实。

测试结果表明,压实土层的平均压实度已达到90%的要求[1,2]。

3)虚填2.0m 路堤的强夯压实测试结果。

针对按2.5m 虚填方强夯压实不成功的情况,在其上层按2.0m 虚填黄土料。

首先按8击进行强夯压实试验,表明压实土层平均压实度可以满足大于90%的要求。

因此,在试验段大面积强夯施工中,按8击进行强夯压实。

对该土层强夯压实施工完成后,由于冬季停工,约4个月后复工。

其间,由于下暴雨,山前洪水冲入路基,形成积水浸泡,复工后,对路基表层约0.5m 湿软土层进行清理。

在清理后的路基表面,按正常的路基碾压施工,直至达到路基标高。

各土层压实度测试结果见表1。

表1 路基上部分层碾压填方体的压实度测试结果%深度/cm检测位置K111+235K111+240K111+285K111+290K111+335K111+3400~3091939395—8530~60—909290908960~9086919389—8690~1208789838685—120~150888576908188150~1808580—858782180~21086—85838881210~24085—73828381240~27076868486—92270~3008778878995902.3 试验段路基整体强度试验结果·300·第33卷第27期2007年9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 RE Vol .33No .27Sep . 2007 文章编号:1009-6825(2007)27-0301-02注浆技术在路基沉陷加固治理工程中的应用收稿日期:2007-04-03作者简介:罗元斌(1969-),男,硕士,工程师,广东省凡口铅锌矿深孔钻探队,广东韶关 512325罗元斌摘 要:根据路基沉陷工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采用了注浆技术对其进行加固治理,介绍了该注浆技术方案的设计及其注浆施工工艺,并对注浆效果检测进行了评论,对类似工程的加固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注浆技术,路基沉陷,加固治理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建设中有时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填方路基的出现。

由于路基土体未达到设计密实度、含水量大或路基地基未经过处理存在软弱下卧层等施工因素的影响,有些公路在投入运营不久其局部地方会发生路面沉陷、路堤滑移等病害,从而威胁到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

注浆技术因其具有工期短、占地面积小、见效快、施工设备和工艺简单、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对环境影响小等许多优点,已在许多路基病害的加固治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工程概况国道106线某段于1999年建成通车,该段为一临河高填方路段,长度100m ,高18m ,临河面设置路肩衡重式圬工挡土墙。

经过两年多的正常使用后,该路段出现路基严重沉陷,最大沉降达到10cm 以上;路面纵缝开裂、错台;部分挡土墙坍塌,部分胀鼓、倾斜等现象。

在分析路基沉陷原因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根据经济、安全、可靠的整治原则,并结合当地地质条件,该工程经优选后确定采用对已经坍塌的挡土墙实施重建,对大部分路基沉陷及挡土墙胀鼓、倾斜路段采用注浆法进行加固处理的整治方案。

根据工程以前的竣工资料可知,该高填方路基下层距路槽5m 以下为填石或土石混填,上层为天然砂砾填筑。

2.3.1 路基顶面弯沉测试结果由试验段路基顶面弯沉测试值及按规范方法换算得出的回弹模表明,路基顶面弯沉值及回弹模量满足规范要求[2]。

2.3.2 路堤及地基的静力触探试验在路基填至设计标高后约一年左右,开始铺筑路面基层前,对路堤及地基进行了静力触探测试,共有9个触探孔,每孔探至基岩上部砂砾层处。

静力触探试验表明:1)在路顶以下1.5m 处存在约0.5m 厚的相对软夹层。

这是由于路基填至相应标高后,由于暴雨淤积,浸泡软化形成。

施工中虽对软弱土体进行了清理,但其下黄土压实体的强度仍受到一定影响。

2)路堤填方中静探曲线沿深度呈波浪状变化,表明各分层强夯压实体界面处压实度较低。

3)地基顶面以下静探曲线沿深度逐渐减小,2.5m 以下地基静探值接近天然地基。

这反映了强夯处理地基的有效深度约为2.5m 。

3 结语1)对铜黄公路K 111+230~K 111+375路段原地基强夯处理后,地基土的承载力显著提高,地基沉降量小。

对该试验段地基,按平均夯沉量大于50cm ,每夯点最后两击的平均贯入度小于5.0cm 进行强夯处理质量控制是可行的。

2)由试验结果可见,对于虚填1.5m 厚的黄土路堤,按6击强夯压实已接近满足压实度大于90%的要求,底部土体压实度大于89.4%,此时的平均夯沉量为42cm 。

若按8击强夯压实则压实度已大于90%的要求,平均夯沉量为45cm 。

按10击强夯压实,压实度较8击情况变化不明显,平均夯沉量的变化不大。

因此,在试验段大面积强夯施工中,按每个夯位6击进行,夯后将表面拍平,经测试,压实土层的平均压实度大于92%,满足要求。

3)测试结果表明,对虚填方2.5m 厚的黄土层,在100t ·m 夯击功能下,按8击~14击进行强夯压实,压实度均达不到大于90%的要求。

4)测试结果表明,对虚填方2.0m 厚的黄土层,在100t ·m 夯击功能下,按8击进行强夯压实,平均压实度可以满足大于90%的要求。

5)经强夯处理过路基顶面弯沉值及回弹模量满足规范要求。

6)由静力触探试验表明各分层强夯压实体界面处压实度较低,强夯处理地基的有效深度约为2.5m 左右。

参考文献:[1]JT J 033-9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S ].[2]JT J 013-9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3]刘宇峰,陈开圣.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 ].山西建筑,2005,31(1):71-72.The technical stu dy on managing the wet -soft loessbasement of Tonghuang road by using the strong tamping methodYU Yong -chao LIU Bei -liA bstract :T his paper mainly make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we tness and softness loess bed of T onghuang highway with the dynamic consol -idation ,and analyse the results of the dynamic conso lidation compaction of the original bed ,dynamic co nsolidation compaction of the embank -ment and the integral intensity of the test section .So we can reach the co nclusion tha t it can sa tisfy the ruquirements to use dy namic consolida -tio n dealing with the wetness and sof tness loess bed of T ong huang highway .Key words :w etness and softness loess ,dynamic co nsolidation ,bed·301· 第33卷第27期2007年9月 山西建筑S HANXI ARCHITECT URE Vol .33No .27Sep .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