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生长温度: 20-50º C, 最适42º C (2)代时:8分钟 (3)血平板: 双层溶血环(内 -θ,外-α)
蛋黄琼脂平板:
菌落周围乳白色 浑浊圈 ( α毒素所致)
生化反应 (Biochemistry reaction)
(1)可分解多种常见糖类,产 酸、产气 (2)庖肉培养基:产生大量气体 (3)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
形态染色:
G+ 0.5-1.7×218μm细长杆状 有芽胞,呈鼓 槌状, 有周身鞭毛,
(二)体外培养(culture in vitro)
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呈薄膜 状生长物,β微 溶血
破伤风梭菌
(三)抵抗力(resistance) 芽胞的抵抗力很强: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能耐煮沸1小时 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 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0.1μg
1mg--2亿只 Human being mice
肉毒梭菌(C.botulinum)
细菌 毒素前体
肠道中的 胰蛋白酶
细菌产生 的蛋白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肉毒毒素
重链 S S 轻链
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进入 细胞,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肌麻痹, 咽部肌肉麻痹,膈肌麻痹。
(1)食物中毒 (2)婴儿肉毒中毒 (3)创伤感染中毒
紧急预防和治疗 1.早期足量TAT;皮试 2.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分型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一)形态学(morphology)
+菌,粗大 G
杆菌 0.6-2.4× 3-19μm
荚膜
芽胞
体外培养(culture in vitro)
局 部 伤 口 的
厌 氧 微 环 境
破伤风梭菌
(一)感染条件:局部厌氧微环境
窄而深的伤口;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 同时伴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
(1)破伤风溶素 (tetanolysin) (2)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
化学本质及特点:蛋白质(150kDa)
由于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 却不足以引起免疫,故患过破 伤风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防
治:
防(prevention): 1.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清创 2.人工自动免疫: 白百破三联疫苗,DPT 类毒素→儿童、军人、野外 工作者
3.人工被动免疫: 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不耐热:65℃,30min
易被蛋白酶破坏
化学结构: 菌体外:重链(B链)和轻链(A 链),以二硫键相连;
易感细胞
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
抗原性: 强,可制成类毒素。
tetanospasmin
运动神经元
阻止抑制性神 经介质的释放
运动神经元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Renshaw 细胞 屈 肌 伸 肌
致病机制
厌氧性细菌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 才能生长的细菌。
分
类:
厌氧芽胞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ira) §1.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um)
破伤风梭菌(C. tetani)*
细 菌
小鼠或 家兔
5-10min
37℃温育 6~8h
“泡沫肝”
脏器内有 大量气泡
防 治 (prevention & treatment) (1)及时扩创、清创和切除 感染及坏死组织 (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多价抗毒素 (4)高压氧仓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分型: 毒素型 A、B、C、D、E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 ↓
存在于外环境、人和动物肠道
10余种外毒素: 1.主要毒素:α(卵磷脂酶) β、ε、ι 2.次要毒素:δ、θ、κ、λ、 μ、ν 3.其它:肠毒素,神经氨酸酶
(1)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 淋巴液 血液 脊髓前角 脑干
破伤风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阻止抑制性神 经介质释放
骨骼肌强 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 时强烈收缩
“角弓反张”
牛“角弓反张”
“脐带风”
“角弓反张”
破伤风梭菌 免疫性(immunity):
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的作用; 抗毒素不能阻断细胞内毒素轻链 的毒性作用;
病原菌:主要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 潜伏期:8~48小时 致病机制:多种毒素分解糖类产气产酸 表现:剧烈胀痛、水气夹杂、组织坏 死、毒血症、休克、死亡
(2)食物中毒
坏死 性蜂 窝织 炎
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y diagnosis 1.伤口深部取材染色镜检:
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
2.标本接种于厌氧培养基 3.动物实验
梭 菌 属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肉毒梭菌(C. botulinum)*
艰难梭菌(C. difficile)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二)培养 (三)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感染条件 (二)致病物质及 三、防治原则 致病机制 (三)所致疾病 (四)免疫性
(一)破伤风梭菌形态与结构
(一)形态学(morphology)
肉毒梭菌 (C. botulinum)
(1)G+短粗杆菌
0.9×4-6μm
肉毒梭菌(C.botulinum)
(2) 芽 胞 呈 汤 匙 状 或网球拍状
(3) 鞭毛无荚膜
(4)培养:严格厌氧
肉 毒 毒 素
(1)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素
(2)是一种神经毒素,抑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 碱的释放,弛缓型麻痹。
Six week old infant with botulism, which is evident as a marked loss of muscle tone,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of the head and neck (PHIL, CDC)
Ducks displaying the characteristic flaccid paralysis caused by the disease
本
章
要
点
1、掌握破伤风杆菌的致病物质,防治原则 2、理解产气荚膜杆菌的汹涌发酵,主要毒素, 所致疾病 3、理解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4、理解艰难梭菌所致疾病。
蛋黄琼脂平板:
菌落周围乳白色 浑浊圈 ( α毒素所致)
生化反应 (Biochemistry reaction)
(1)可分解多种常见糖类,产 酸、产气 (2)庖肉培养基:产生大量气体 (3)牛奶培养基:“汹涌发酵”
形态染色:
G+ 0.5-1.7×218μm细长杆状 有芽胞,呈鼓 槌状, 有周身鞭毛,
(二)体外培养(culture in vitro)
专性厌氧, 血平板上呈薄膜 状生长物,β微 溶血
破伤风梭菌
(三)抵抗力(resistance) 芽胞的抵抗力很强:
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能耐煮沸1小时 在适宜条件下可出芽形成 繁殖体,产生外毒素。
0.1μg
1mg--2亿只 Human being mice
肉毒梭菌(C.botulinum)
细菌 毒素前体
肠道中的 胰蛋白酶
细菌产生 的蛋白酶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肉毒毒素
重链 S S 轻链
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进入 细胞,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肌麻痹, 咽部肌肉麻痹,膈肌麻痹。
(1)食物中毒 (2)婴儿肉毒中毒 (3)创伤感染中毒
紧急预防和治疗 1.早期足量TAT;皮试 2.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结构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分型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一)形态学(morphology)
+菌,粗大 G
杆菌 0.6-2.4× 3-19μm
荚膜
芽胞
体外培养(culture in vitro)
局 部 伤 口 的
厌 氧 微 环 境
破伤风梭菌
(一)感染条件:局部厌氧微环境
窄而深的伤口;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 同时伴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
(1)破伤风溶素 (tetanolysin) (2)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
化学本质及特点:蛋白质(150kDa)
由于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 却不足以引起免疫,故患过破 伤风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力
防
治:
防(prevention): 1.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清创 2.人工自动免疫: 白百破三联疫苗,DPT 类毒素→儿童、军人、野外 工作者
3.人工被动免疫: 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TAT)
不耐热:65℃,30min
易被蛋白酶破坏
化学结构: 菌体外:重链(B链)和轻链(A 链),以二硫键相连;
易感细胞
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
抗原性: 强,可制成类毒素。
tetanospasmin
运动神经元
阻止抑制性神 经介质的释放
运动神经元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
Renshaw 细胞 屈 肌 伸 肌
致病机制
厌氧性细菌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 才能生长的细菌。
分
类:
厌氧芽胞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ira) §1.厌氧芽胞梭菌属**
(Clostridum)
破伤风梭菌(C. tetani)*
细 菌
小鼠或 家兔
5-10min
37℃温育 6~8h
“泡沫肝”
脏器内有 大量气泡
防 治 (prevention & treatment) (1)及时扩创、清创和切除 感染及坏死组织 (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多价抗毒素 (4)高压氧仓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pathogenicity) (一)致病物质 (二)所致疾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四、防治原则
“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分型: 毒素型 A、B、C、D、E 对人致病的主要为A型 ↓
存在于外环境、人和动物肠道
10余种外毒素: 1.主要毒素:α(卵磷脂酶) β、ε、ι 2.次要毒素:δ、θ、κ、λ、 μ、ν 3.其它:肠毒素,神经氨酸酶
(1)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 淋巴液 血液 脊髓前角 脑干
破伤风
苦笑面容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阻止抑制性神 经介质释放
骨骼肌强 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 时强烈收缩
“角弓反张”
牛“角弓反张”
“脐带风”
“角弓反张”
破伤风梭菌 免疫性(immunity):
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的作用; 抗毒素不能阻断细胞内毒素轻链 的毒性作用;
病原菌:主要是A型产气荚膜梭菌 潜伏期:8~48小时 致病机制:多种毒素分解糖类产气产酸 表现:剧烈胀痛、水气夹杂、组织坏 死、毒血症、休克、死亡
(2)食物中毒
坏死 性蜂 窝织 炎
微生物学检查 Microbiology diagnosis 1.伤口深部取材染色镜检:
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
2.标本接种于厌氧培养基 3.动物实验
梭 菌 属
产气荚膜梭菌(C. perfringens)* 肉毒梭菌(C. botulinum)*
艰难梭菌(C. difficile)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二)培养 (三)抵抗力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感染条件 (二)致病物质及 三、防治原则 致病机制 (三)所致疾病 (四)免疫性
(一)破伤风梭菌形态与结构
(一)形态学(morphology)
肉毒梭菌 (C. botulinum)
(1)G+短粗杆菌
0.9×4-6μm
肉毒梭菌(C.botulinum)
(2) 芽 胞 呈 汤 匙 状 或网球拍状
(3) 鞭毛无荚膜
(4)培养:严格厌氧
肉 毒 毒 素
(1)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素
(2)是一种神经毒素,抑制 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 碱的释放,弛缓型麻痹。
Six week old infant with botulism, which is evident as a marked loss of muscle tone, especially in the region of the head and neck (PHIL, CDC)
Ducks displaying the characteristic flaccid paralysis caused by the disease
本
章
要
点
1、掌握破伤风杆菌的致病物质,防治原则 2、理解产气荚膜杆菌的汹涌发酵,主要毒素, 所致疾病 3、理解肉毒梭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4、理解艰难梭菌所致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