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 文件

合集下载

第14章 实验20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第14章 实验20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3)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另一位同学重复了上述实验,实验操作和数 据处理均正确。环境温度分别为T1、T2,且T1>T2。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 中,可能正确反映相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是___A_C__(选填选项的字母)。
A
B
C
D
[解析](1)为保证气体的温度不变,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故 A 正 确;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以保证气体的质量不变,故 B 正确; 实验中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体积,不用测出气体质量,故 C 错误。
[解析](1)在柱塞上涂油防止漏气,以保证气体质量不变;缓慢地 推、拉柱塞,以保证在体积改变时温度不变。
(2)游标卡尺是20分度,读数为20 mm+0×0.05 mm=20.00 mm。 (3)因为研究的等温下压强与体积的关系,而圆柱体注射器的横截面 积是一样的,只需要研究压强与封闭空气柱长度即可,所以不一定要测 量空气柱的横截面积;图像中的各点位于过原点的同一条直线上,根据
2.(2023·海南高三阶段检测)如图所示,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探究气 体等温变化的规律,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注射器内用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将注射器、压强传感 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逐一连接起来;
②移动活塞至某一位置,记录此时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1和由 计算机显示的气体压强p1;
③重复上述步骤②,多次测量并记录; ④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相应图像,分析得出结论。 (1)关于本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A_B___(填选项前的 字母)。 A.移动活塞时应缓慢一些 B.封闭气体的注射器应密封良好 C.必须测出注射器内封闭气体的质量
四、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组装实验器材。
2.注射器两端有柱塞和橡胶塞,管内密封一段空气柱,这段空气 柱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近似认为空气柱的质 量和温度不变。

实验二十 水中微量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实验二十  水中微量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

实验二十水中微量铁的测定—邻菲啰啉分光光度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如何选择吸光光度分析的实验条件;2.掌握用吸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原理及方法;3.掌握分光光度计和吸量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铁的吸光光度法所用的显色剂较多,有邻二氮菲(又称邻菲啰啉,菲绕林)及其衍生物、磺基水杨酸、硫氰酸盐、5-Br-PADAP等。

其中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的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干扰容易消除,因而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在pH为2~9的溶液中,Fe2+与邻二氮菲(Phen)生成稳定的橘红色络合物Fe(Phen)32+:其中lgβ3=21.3,摩尔吸光系数ε508=1.1×104 L·mol-1·cm-1。

当铁为+3价时,可用盐酸羟胺还原:Cu2+、Co2+、Ni2+、Cd2+、Hg2+、Mn2+、Zn2+等离子也能与Phen 生成稳定络合物,在少量情况下,不影响Fe2+的测定,量大时可用EDTA隐蔽或预先分离。

吸光光度法的实验条件,如测量波长,溶液酸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温度、溶剂以及共存离子干扰及其消除等,都是通过实验来确定的。

本实验在测定试样中铁含量之前,先做部分条件试验,以便初学者掌握确定实验条件的方法。

条件试验的简单方法是:变动某实验条件,固定其余条件,测得一系列吸光度值,绘制吸光度-某实验条件的曲线,根据曲线确定某实验条件的适宜值或适宜范围。

三、仪器与药品1.分光光度计,pH计,50mL容量瓶8个(或比色管8支)2.100 μg·mL-1铁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8634 g 分析纯 NH4Fe(SO4)2·12H2O于200mL烧杯中,加入20mL 6mol·L-1 HCl溶液和少量水,溶解后转移至1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3.邻二氮菲 1.5 g·L-1。

(新配制);4.盐酸羟胺100 g·L-1(用时配制)。

5.NaAc 1mol·L-1。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二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二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二十《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1.小华为了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速度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实验甲: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实验乙: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弧形轨道分别从A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1)要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应选用__________图.(填“甲”或“乙”)(2)甲、乙两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实验中,利用_____来比较物体的动能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为___法.(4)写出下面两个图分别可以用来探究哪个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甲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速度一定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利用木块被碰撞后移动的距离长短转换法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惯性定律的实验2.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小红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关系,如果小车速度保持不变,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填“同一”、“不同”)高度下滑,目的是_____。

通过比较_____,可以比较小车具有的动能。

(2)小磊认为去掉木块,利用粗糙且足够长的木板,通过比较小车在木板上运动的距离也能比较小车动能的大小,即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的动能越大。

于是小磊通过在小车上加砝码来改变质量,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实验情形,据此她得出在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与质量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该结论是_____的。

(“正确”或“错误”)(3)小磊在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如图丙所示,利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弹簧压缩相同程度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

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高分子物理-实验20-22

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高分子物理-实验20-22
实验二十 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体积排除色谱法测定聚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原理, 2.初步掌握 Waters 150-C 凝胶渗透色谱仪的操作技术, 3.测定聚苯乙烯的分子量分布。
二、实验原理 分子量是聚合物试样的最基础数据之一,从聚合反应的概率观点来看,要生成分子量很大
的分子量。间接法则是利用淋出体积与分子量的关系,将测出的淋出体积根据标定曲线换算成
分子量。本实验采用间接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图 1 所示的就是 SEC 工作框图。记录仪上
得到的 SEC 谱图如图 2 所示,纵坐标表示洗提液与纯溶剂的折光指数的差值 Δn ,在极稀溶液
中它正比于洗提液的相对浓度 Δc ,横坐标表示保留体积VR ,它表征分子尺寸的大小,与分子
( ) ( ) 3
积。由 Flory 特性粘数理论: [η]∝
h2
2
,则 [η]M

h2
[ ] 3 2
, η M 具有体积的量纲。因此
M
[ ]η M 可以代表溶液中高分子的流体力学体积。不同类型的高聚物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以
[η]M 对VR 作图,所得的标定线应该是重合的, lg([η]M ) ~ VR 的作图就是普适标定曲线。通
量 M 有关,然后再利用VR 与 M 之间的关系,将 SEC 谱图的横坐标VR 转换成分子量 M 或分 子量的对数 log M 。
4
ΔnD (105)
6
5
a
4
b
3
2
1
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VR (毫升 )
图 2 SEC 色谱图
表示VR 与 M 之间关系的图线就是 SEC 标定曲线,通常用分子量的对数( lg M )对保留体 积 (VR )作图来表示,如图 3 所示,它是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测定一组已知分子量的窄分布标 准样品的 SEC 谱图,然后将各峰值位置的保留体积VR 和相应样品的 lg M 作图而得到的。对

二十个趣味科学小实验

二十个趣味科学小实验

二十个趣味科学小实验一,瓶内吹气球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操作: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

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流程: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5 、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说明: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延伸:小朋友,请你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气球吸起来?三,会吸水的杯子思考:用玻璃杯罩住燃烧中的蜡烛,烛火熄灭后,杯子内有什么变化呢?材料:玻璃杯(比蜡烛高)1个、蜡烛1支、平底盘子1个、打火机1个、水若干操作:1. 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

2. 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

3. 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4. 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讲解:1. 玻璃杯里的空气(氧气)被消耗光后,烛火就熄灭了。

2. 烛火熄灭后,杯子里的水位会渐渐上升。

创造:你能用排空的容器自动收集其它溶液吗?四,会吃鸡蛋的瓶子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操作:1、熟蛋剥去蛋壳。

20实验二十 洛埃镜干涉

20实验二十 洛埃镜干涉

实验二十 洛埃镜干涉Experiment 20 Lloyd ’s mirror Interference洛埃镜实验是历史上用来证实光存在干涉现象,从而明确光具有波动性的著名实验之一。

该实验原理简单,既可观测干涉条纹,又可验证半波损失,是大学物理光学实验中一个理想的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experimental purpose观察洛埃镜干涉现象及测量光波波长实验原理experimental principle洛埃提出一种更简单的获得干涉现象的装置。

普通平面镜MN 构成的反射镜,缝光源与反射镜面平行。

来自缝光源的光向反射镜掠入射(入射角接近90度),再从反射镜反射射向屏幕AA 。

狭缝光源S 发出的一部分光波直接射向屏幕DD 。

另一部分反射光与直接从S 射来的光是从同波前分出的,所以是相干的,因此在两部分光的重叠区域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从观察者看来,两束相干光分别来自S 和'S ,'S 是光源S 在反射镜中的虚像。

洛埃镜实验不仅显现出光的干涉现象,更重要的是它还揭示了光在介质表面反射时的位相变化。

图1 洛埃镜 从图1中看出,两相干光波在幕上的重叠区是在P 和P ′之间。

将屏幕向平面镜方向移动,使之与镜右端N 点紧密接触(A ′A ′的位置)。

从几何路程上看,光源S 直射到N 点的光程与S ′射到N 点的光程相等,预料N 点应为亮点,但实际上N 点却是暗点(干涉极小),这说明两相干光在N 处的光振动具有相反的相位,这是因为光在掠入射条件下,在镜面上反射时要产生数值为π的相位突变abrupt phase change ,这种相位突变相当于光波少走或多走了半个波长的光程,故称为半波损失half-wave-lost 。

这样,使得幕上本来是亮条纹的地方变成了暗条1r 2r纹。

(2)半波损失产生的原因:(电磁理论)当光从光速较大(折射率较小)的介质射向光速较小(折射率较大)的介质时,反射光的相位较之入射光的相位发生了π跃变,这就相当于反射光与入射光之间有了λ/2的光程差。

实验二十次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比表面积测定

实验二十次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比表面积测定

实验二十 次甲基蓝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比表面积测定一、目的要求1. 用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2. 了解溶液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的基本原理及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比表面是指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表面积,其数值与分散粒子大小有关。

测定固体比表面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BET 低温吸附法、电子显微镜法和气相色谱法,但它们都需要复杂的仪器装置或较长的实验时间。

而溶液吸附法则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本实验用次甲基蓝水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的比表面。

此法虽然误差较大,但比较实用。

活性炭对次甲基蓝的吸附,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是单分子层吸附,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等温式。

根据朗格缪尔单分子层吸附理论,当次甲基蓝与活性炭达到吸附饱和后,吸附与脱附处于动态平衡,这时次甲基蓝分子铺满整个活性炭粒子表面而不留下空位。

此时吸附剂活性炭的比表面可按下式计算:()6001045.2⨯⨯-=W GC C S (1)式中,S 0为比表面(m 2·kg -1);C 0为原始溶液的浓度;C 为平衡溶液的浓度;G 为溶液的加入量(kg);W 为吸附剂试样质量(kg);2.45×106是1kg 次甲基蓝可覆盖活性炭样品的面积(m 2·kg -1)。

本实验溶液浓度的测量是借助于分光光度计来完成的,根据光吸收定律,当入射光为一定波长的单色光时,某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中有色物质的浓度及溶液的厚度成正比,即:A =KCL 。

式中,A 为吸光度;K 为常数;C 为溶液浓度;L 为液层厚度。

实验首先测定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次甲基蓝溶液的吸光度,绘出A —C 工作曲线,然后测定次甲基蓝原始溶液及平衡溶液的吸光度,再在A—C曲线上查得对应的浓度值,代入(1)式计算比表面。

三、预习要求1.认真预习实验讲义,写出预习报告;2. 姓名、学号、班级、同组姓名;3. 预习报告完整、整洁、编页码;4. 简要的实验目的、原理、主要仪器设备、药品、装置图、实验步骤;5. 原始数据记录表(设计合理,用直尺划表格);6. 提问(原理、方法、提示和思考问题等)。

20.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20.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

实验二十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一. 实验目的1.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采用光电传感器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通过本实验了解和掌握转速测量的基本方法。

二. 实验原理直接测量电机转速的方法很多,可以采用各种光电传感器,也可以采用霍尔元件。

本实验采用光电传感器来测量电机的转速。

由于光电测量方法灵活多样,可测参数众多,一般情况下又具有非接触、高精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和相应快等优点,加之激光光源、光栅、光学码盘、ccd器件、光导纤维等的相继出现和成功应用,使得光电传感器在检测和控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电传感器在工业上的应用可归纳为吸收式、遮光式、反射式、辐射式四种基本形式。

图20.1说明了这四种形式的工作方式。

图20.1 光电传感器的工作方式直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结构见图20.2。

它由开孔圆盘、光源、光敏元件及缝隙板等组成。

开孔圆盘的输入轴与被测轴相连接,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开孔圆盘和缝隙板照射到光敏元件上被光敏元件所接收,将光信号转为电信号输出。

开孔圆盘上有许多小孔,开孔圆盘旋转一周,光敏元件输出的电脉冲个数等于圆盘的开孔数,因此,可通过测量光敏元件输出的脉冲频率,得知被测转速,即n=f/n式中:n - 转速f - 脉冲频率n - 圆盘开孔数。

图20.2直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图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见图20.3,主要由被测旋转部件、反光片(或反光贴纸)、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组成,在可以进行精确定位的情况下,在被测部件上对称安装多个反光片或反光贴纸会取得较好的测量效果。

在本实验中,由于测试距离近且测试要求不高,仅在被测部件上只安装了一片反光贴纸,因此,当旋转部件上的反光贴纸通过光电传感器前时,光电传感器的输出就会跳变一次。

通过测出这个跳变频率f,就可知道转速n。

n=f如果在被测部件上对称安装多个反光片或反光贴纸,那么,n=f/n。

n-反光片或反光贴纸的数量。

图20.3 反射式光电转速传感器的结构图三. 实验仪器和设备1. 计算机n台2. drvi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1套3. 并口数据采集仪(ldaq-epp2)1台4. 开关电源(ldy-a)1台5. 光电转速传感器(lhyf-12-a)1套6. 转子/振动实验台(lzs-a)/(lzd-a) 1 台四. 实验步骤及内容1. 光电传感器转速测量实验结构示意图如图20.5所示,按图示结构连接实验设备,其中光电转速传感器接入数据采集仪5通道。

实验20 迈克耳孙干涉仪

实验20 迈克耳孙干涉仪
4.测定空气折射率时,松开阀门后,为什么干涉环数会变化?
数据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记录所用测量仪器的仪器误差:
2.列出数据记录表格:
教师签字:
月日
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报告
姓名
实验班号
实验号
实验二十迈克耳孙干涉仪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及仪器介绍:
1.画出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光路原理图,并写出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简述利用迈克耳孙干涉仪如何求波长。
实验内容及步骤:
1.如何判断干涉条纹为严格的等倾干涉条纹?
2.如何判断干涉条纹为严格的等厚干涉条纹?
3.如何测量钠黄光双线的波长差?

催化实验_2010.12.14

催化实验_2010.12.14

实验二十催化表征在能源利用中的应用一、概述随着能源环境领域与材料、催化等学科的深入交叉,催化剂在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污染物高效脱除、新能源开发以及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转化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开展催化剂在能源利用过程中的催化作用及催化机理的基础研究已逐渐成为前沿学术热点。

催化剂[1]是催化反应工程和工艺的核心。

研究催化剂就是为了揭示和寻找其内在的规律,以便制备出活性高、选择性好和寿命长的优良催化剂,而对催化剂的表征则是揭示这些内在规律的主要实施方案和途径。

利用近代物理方法和实验技术对催化剂材料的表面及体相结构进行分析,预测催化剂性质(宏观和微观性质),探讨催化反应进行的过程,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了催化剂材料的宏观性质、微观结构与催化特性之间的关系。

因此,通过催化剂表征能够使人们对催化作用的本质有进一步了解,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上升为规律,从特殊性上升到普遍性。

由于能源环境领域的学生对催化领域比较陌生,首先针对催化表征所涉及的相关术语作以简单描述,以便能更容易理解。

催化剂[2],最早定义催化剂的是德国化学家W.Ostwald(1853-1932),他认为“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改变一个化学反应速度,而不存在与产物中的物质”。

而现代对催化剂定义是:“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消耗的化学物质”。

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对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应。

1976年,IUPAC(国际纯粹及应用化学协会)公布的催化作用的定义:“催化作用是一种化学作用,是靠用量极少而本身不被消耗的一种叫做催化剂的外加物质来加速化学反应的现象”[3]。

综合以上催化剂概念和催化作用加以引申,概括催化的三个特性。

(1)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

(2)催化作用通过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反应速度。

(3)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即特定催化剂只能催化加速特定反应。

实验二十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实验二十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叶绿素的含量与植物光合作用及氮素营养有密切的关系,在科学施肥、育种及植物病理研究上常有测定的需要。

方法Ⅰ一、目的掌握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叶绿素与其他显色物质一样,在溶液中如液层厚度不变则其吸光度与它的浓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

已知叶绿素a 、b在652 nm波长处有相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

因此,在此波长下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 、b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1. 材料:菠菜叶;芥菜叶或其他植物叶片。

2. 仪器设备:电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漏斗;25ml容量瓶;剪刀;滤纸;玻棒等。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

四、实验步骤1. 叶绿素的提取称取植物鲜叶0.20g(可视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减用量),剪碎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碳酸钙粉和石英砂及3~5ml95﹪乙醇研成匀浆,再加约10ml 95﹪乙醇稀释研磨后,用滤纸过滤入25ml 容量瓶中,然后用95﹪乙醇滴洗研磨及滤纸至无绿色为止,最后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叶绿素提取液。

2. 测定取光径为1cm的比色杯,倒入叶绿素提取液距杯口1cm处,以95﹪乙醇为空白对照,在652 nm波长下读取吸光度(A)值。

五、计算将测得的吸光度A652值代入公式(1), 即可求得提取液中叶绿素浓度。

所得结果再代入公式(2),即可得出样品中叶绿素含量(mg ·g-1Fw)。

A652C ( mg .ml-1 ) = ———— (1)34.5公式中:C —叶绿素(a 和b )的总浓度( mg ·ml-1 )A652—表示在652nm 波长下测得叶绿素提取液的吸光度34.5为叶绿素a和b混合溶液在652nm波长的比吸收系数(比色杯光径为1cm, 样品浓度为1g·L-1时的吸光度)。

C(mg.ml-1)×提取液总量(ml)叶绿素含量(mg .g-1Fw)= ———————————————— (2)样品鲜重(g)方法Ⅱ一、目的掌握叶绿素a、b含量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二十: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

实验二十: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

实验二十:主族金属(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实验目的〕1.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2.试验并比较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3.练习焰色反应并熟悉使用金属钠、钾的安全措施。

〔实验原理〕主族金属包括ⅠA、ⅡA、p区位于硼到砹梯形连线的左下方元素。

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表现在:其单质在能量不高时,易参加化学反应,易呈现低的正氧化态,并形成离子键化合物;标准电极电势是有较负的数值,氧化物的水合物显碱性,或两性偏碱性。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位于ⅠA和ⅡA族,在同一族中金属活泼性由上而下逐渐增强;在同一周期中从左至右逐渐减弱。

例如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都易和氧化合。

碱金属在室温下能迅速地与空气中的氧反应。

钠、钾在空气中稍微加热即可燃烧生成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碱土金属活泼性略差,室温下这些金属表面会缓慢生成氧化膜。

加热燃烧时除可生成正常氧化物外,还可生成氮化物。

碱金属盐类最大的特点是易溶于水。

少数盐难溶于水:① Li+的难溶盐:LiF,Li2CO3,Li3PO4② K+的难溶盐:K2Na[Co(NO2)6]六亚硝酸根合钴(Ⅲ)酸钠钾(亮黄色);K[B(C6H5)4]四苯基硼酸钠(白色);KHC4H4O6酒石酸氢钾(白色)③ Na+的难溶盐:NaAc·ZnAc2·3UO2Ac2·9H2O醋酸铀酰锌钠(淡黄色);Na[Sb(OH)6]碱土金属盐类的重要特征是它们的难溶性,除氯化物、硝酸盐、硫酸镁、铬酸镁、铬酸钙易溶于水外,其余碳酸盐、硫酸盐、草酸盐、铬酸盐皆难溶。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它可溶于过量的碱生成[Al(OH)4]-。

Al3+还能与一些配体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如[AlF6]3-,[Al(C2O4)3]3-和[Al(EDTA)]-等。

锡、铅的氢氧化物都是两性的。

它们的酸碱性递变规律为:酸性增强Sn(OH)4Pb(OH)4 碱性增强Sn(OH)2Pb(OH)2砷、锑、铋的氧化值为+3的氢氧化物有H3AsO3,Sb(OH)3和Bi(OH)3,它们的酸性依次减弱,碱性依次增强。

专题二十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解部分)

专题二十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讲解部分)

栏目索引
3.从安全性方面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化学实验从安全角度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如下: (1)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止液体倒吸; (2)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 前先① 验纯 等); (3)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再停氢”,白磷切割宜在② 水 中进行等); (4)污染性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有粉末状物质参加的反应,要注意防止导 气管堵塞。
答案 (1)平衡压强 直形冷凝管 (2)在b和f中加水,水浸没导管a和e末端 (3)①CD ②不受影响 ③充分吸收HF气体,防止其挥发损失
(4) 0.057(c1V1-c2V2 )
m
(5)寻找最佳实验条件
栏目索引
栏目索引
实践探究
1.综合实验题注重考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整个实验过程的把握,从而对 实验进行评价。考查内容通常为仪器名称、实验步骤、操作方法、化学 方程式的推断与书写、物质检验(有干扰)、滴定原理和计算等。 例1 (2019广东广州一模,26)二氧化钒(VO2)是一种新型热敏材料。+4价 的钒化合物在弱酸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实验室以V2O5为原料合成用于制 备VO2的氧钒(Ⅳ)碱式碳酸铵晶体,过程如下:
溶液V2 mL,则氟化稀土样品中氟的质量分数为

(5)用样品进行实验前,需要用0.084 g氟化钠代替样品进行实验,改变条件
(高氯酸用量、反应温度、蒸馏时间),测量并计算出氟元素质量,重复多
次。该操作的目的是

解题导引 一是要巧审题,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实验原理可从题给 的化学情境并结合元素及其化合物等有关知识获取。二是要想过程,理清 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把握各步实验操作的要点。三是要看准图,分析各实 验装置的作用。四是要细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实验二十 迈克尔逊干涉仪 思考题答案

实验二十 迈克尔逊干涉仪 思考题答案

专业学号姓名
六思考题
1.调节迈克尔逊干涉仪时看到的亮点为什么是两排而不是两个?两排亮点是怎样形成的? 答:因为该实验用到两个玻璃板,即分光板和补偿板,而这两个玻璃板有4个面,激光光纤作为点光源发出的光惊4个面发射后应形成4个虚象,经两个反光镜后再次成像,所以是两排光点,每排有若干虚光点
2.调节激光的干涉条纹时,如已确使针孔板的主光点重合,但条纹并未出现,试分析可能产生的原因。

答:两排主光点是点光源经玻璃板和反光镜两次成像后的像,所以只有对应的主光点对齐,才能出现干涉条纹。

实验二十 单子叶植物的观察

实验二十 单子叶植物的观察

实验二十单子叶植物的观察按照克朗奎斯特系统,单子叶植物有5个亚纲:洚泻亚纲、棕榈亚纲、鸭跖草亚纲、姜亚纲和百合亚纲,其中以鸭跖草亚纲和百合亚纲的种类最多。

一、实验目的掌握泽泻科、棕榈科、禾本科、姜科、百合科和兰科植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特征。

二、器材和试剂1.植物材料小麦、水稻、百合属、葱、白芨的花;泽泻科、棕榈科、禾本科、姜科、百合科和兰科各科重要种类的标本。

2.实验器材解剖器、放大镜及实体镜。

三、操作步骤单子叶植物中主要观察泽泻科、棕榈科、禾本科、姜科、百合科和兰科,其中以禾本科和百合科为重点。

1.泽泻科(Alismataceae)(选做)标本观察:①泽泻[Alisma orientale(Sam.)Juzep.]注意观察叶片形状,花序类型,花两性还是单性,花被、雄蕊及心皮的数目,花托是否隆起,果实类型。

②慈姑观察时注意与泽泻比较。

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2.禾本科(Poaceae,Gramineae)(1)代表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小穗及花的解剖观察:取一麦穗观察,注意穗轴是什么形状,每一节上生有几个小穗,小穗是否具柄;取一小穗观察:最外2片是颖片,靠下一个是第一颖,较上一个是第二颖,观察两颖片之间包含有几朵花;从小穗中下部取一朵花进行观察:外面较大的1片是外稃,注意外稃上有几条脉,内稃较小,膜质透明,上有几条脉?外稃的基部有2个白色被毛的鳞被(浆片),在外稃和内稃之间包含有3个雄蕊和1个雌蕊,雌蕊具2条羽毛状花柱。

再在小穗的最上端取一朵退化花观察:只可见外稃和内稃,元雄蕊和雌蕊。

绘图:小麦一朵两性花的解剖图,注明外稃、内稃、浆片、雄蕊和雌蕊。

标本观察:注意茎上的节和节间,叶片和叶脉的形状,叶鞘、叶舌和叶耳。

(2)其他种类观察高粱(Sorghum vulgare Pers.)观察具实心的秆;圆锥花序,小穗成对着生于穗轴节上,能育小穗无柄,不育小穗具柄,这种一个发育、一个不发育的成对小穗叫异性对。

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实验20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探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是蛋白质的实验方法思

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实验20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探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是蛋白质的实验方法思

【典例示范】 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 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 (1)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 注射有关物质。 (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3)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杂合”噬菌体的 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子代表现型 与甲种一致
序号 甲的DNA+乙的 1 蛋白质 2 乙的DNA+甲的 3 蛋白质 4
与乙种一致
与甲种一致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答案:B 解析:DNA是这两种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决定噬菌体的遗传性状。 甲的 DNA+乙的蛋白质组成的 “杂合”噬菌体,其子代表现型与 甲种一致;乙的 DNA+甲的蛋白质组成的 “杂合 ”噬菌体,其子 代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注射的 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 (有无禽流感病 毒产生) 如果_____ 如果_____
如果_____ 如果_____
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 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第一组
第二组
解析:由实验目的分析,该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禽流感病毒的核酸,观察该病 毒能否再繁殖出新的个体,从而确定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由给出的实验 材料分析将禽流感病毒提取物分别用DNA酶、RNA酶处理,再分别注射到活鸡 胚细胞中,进行培养后,检测鸡胚细胞中是否有病毒产生。 答案: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二十) 探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毒的成分简单:只有蛋白质和核酸。若探究蛋白质和核酸谁是遗传物质——设 法将两者分开,单独侵染宿主细胞,看能否增殖或个体是否出现患病症状即可 证明;若探究某种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则借助酶水解法,观察 能否增殖即可证明。

实验20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版)

实验20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解析版)
(5)根据表格最后一组数据,由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规律,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
R滑= ﹣R3= ﹣25Ω=12.5Ω,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可能是B;
(6)具体操作: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电流表选择合适的量程,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A端,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18A。
②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调至B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0.30A。
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保护电路;②使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
3、该实验中利用多个不同阻值电阻测出多组不同的数据,其目的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4、更换大电阻后如何滑动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大,滑动变阻器分担的电压变大,保证定值电阻上分的的电压不变。
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10Ω改接成2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即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右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V;
(4)由表中数据可知,电阻增大为原来的几倍,通过的电流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即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③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20Ω,在①中,待测电阻与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串联,由串联电阻的规律,
R串=20Ω+Rx,
在②中为待测电阻的简单电路,根据欧姆定律,电源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故有:
= ,解得:Rx=30Ω。
故答案为:(1)如上所示;(2)断路;(3)0.2;2;右;(4)反比;(5)B;(6)30。
【解析】
(1)滑动变阻器左接线柱与电压表正接线柱之间的连线有误,应改接到电压表负接柱,如图所示:

实验二十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实验二十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实验二十 用稳恒电流场模拟静电场在工程技术上,常常需要知道电极系统的电场分布情况,以便研究电子或带电质点在该电场中的运动规律。

例如,为了研究电子束在示波管中的聚焦和偏转,这就需要知道示波管中电极电场的分布情况。

在电子管中,需要研究引入新的电极后对电子运动的影响,也要知道电场的分布。

一般来说,为了求出电场的分布,可以用解析法和模拟实验法。

但只有在少数几种简单情况下,电场分布才能用解析法求得。

对于一般的或较复杂的电极系统通常都用模拟实验法加以测定。

模拟实验法的缺点是精度不高,但对于一般工程设计来说,已能满足要求。

一 实验目的(1)了解模拟实验法的适用条件。

(2)对于给定的电极,能用模拟法求出其电场分布。

二 实验原理电场强度E 是一个矢量。

因此,在电场的计算或测试中往往是先研究电位的分布情况,因为电位是标量。

我们可以先测得等位面,再根据电力线与等位面处处正交的特点,作出电力线,整个电场的分布就可以用几何图形清楚地表示出来了。

有了电位U 值的分布,由:-=E ▽U (1)便可求出E 的大小和方向,整个电场就算确定了。

但实验上想利用磁电式电压表直接测定静电场的电位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磁电式电表都需要有电流通过才能偏转,而静电场是无电流的。

再则任何磁电式电表的内阻都远小于空气或真空的电阻,若在静电场中引入电表,势必使电场发生严重畸变;同时,电表或其它探测器置于电场中,要引起静电感应,使原场源电荷的分布发生变化。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有些测量在实际情况下难于进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模拟实际情况而进行测量,这种方法称为“模拟法”。

模拟法要求两个类比的物理现象遵从的物理规律具有相同的数学表达式。

从电磁学理论知道,电解质中的稳恒电流场与介质(或真空)中的静电场之间就具有这种相似性。

因为对于导电媒质中的稳恒电流场,电荷在导电媒质内的分布与时间无关,其电荷守恒定律的积分形式为⎪⎩⎪⎨⎧=⋅=⋅⎰⎰⎰0d 0d sLs j L j (在电源以外区域)而对于电介质内的静电场,在无源区域内,下列方程式同时成立。

实验二十-日本血吸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实验二十-日本血吸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

实验二十日本血吸虫病实验室诊断技术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重点防治疾病之一。

它严重威胁着疫区人和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我国,本病严重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13个省、市、自治区。

家畜如牛、羊、猪感染日本血吸虫后,不仅祸害自身,更重要的是作为人体血吸虫病的主要保虫宿主,为传播本病起了重要作用.大量调查研究表明,家畜是血吸虫病流行最主要的传染源和污染源。

控制传染源是综合防治疫病、扑灭疫情的重要环节,而控制传染源的前提是确诊传染源.因此,应用灵敏、快速、经济的诊断方法确诊传染源,己成为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监测、以及控制其流行和扑灭疫情必需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减少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浪费.当前对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方法已有大量的报道,根据本科教学的需要,下面介绍几种本科阶段应该掌握或者需要了解的实验室常用的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方法。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熟悉日本血吸虫卵和毛蚴的形态特征。

2。

掌握血吸虫病虫卵检查方法.3.掌握血吸虫病毛蚴孵化方法。

4.了解血吸虫病的几种常见的血清学(免疫学)诊断方法。

二、实验器材(一)病原学诊断1.直接涂片法。

(1)检验材料:新鲜动物粪便;(2)试剂:50%甘油水溶液或普通水;(3)器材:载玻片、滴管、盖玻片、显微镜.2.沉淀法。

(1)检验材料:新鲜动物粪便;(2)试剂:普通水;(3)器材:专用乳白色塑料粪杯、竹筷、铜筛、滴管、金属环、载玻片、显微镜(普通离心机)。

3.浮集法。

(1)检验材料:新鲜动物粪便;(2)试剂:普通水、饱和食盐水、33%的硫酸锌溶液;(3)器材:专用乳白色塑料粪杯、竹筷、铜筛(60目/英寸)、滴管、金属环、载玻片、显微镜。

4.毛蚴孵化法。

(1)检验材料:新鲜动物粪便;(2)试剂:pH约6.8—7。

2,温度约20-30℃的灭菌自来水(脱氯处理);(3)器械:专用乳白色塑料粪杯、竹筷、铜筛(40目/英寸)、尼龙筛网兜(260目/英寸)、塑料袋、长颈烧瓶(或三角瓶)(500ml)、脱脂棉、天平、温箱。

(整理)实验20 电子和场讲义

(整理)实验20 电子和场讲义

实验二十电子和场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运动是在近代科学技术应用的许多领域中都经常遇到的一种物理现象。

在下面的实验中,主要研究电子在各种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在这个实验中,把电子看作是遵从牛顿运动定律的经典粒子。

因为在下面实验中,电子的运动速度总是远小于光速(3.00×108m/s),所以不必考虑相对论效应,而且由于实验中电子运动的空间范围远比原子的尺度要大,也可不必考虑量子效应。

【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管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研究静电场对电子的加速作用。

2.定量分析电子束在横向匀强电场作用下的偏转情况。

3.定量分析电子束在横向磁场作用下的偏转(选作)。

4.定量分析电子束在纵向磁场作用下螺旋运动,测定荷质比。

【实验仪器】EF——4S型电子和场实验仪、螺线管、磁场线圈、高压万用表。

【实验原理】实验中采用的电子示波管型号是8SJ45J,就是示波器中的示波管。

通常用在雷达中。

它的工作原理与电视显像管非常相似,这种管子又名阴极射线管(CRT)或电子束示波管。

它是阴极射线示波器中的主要部件,在近代科学技术许多领域中都要用到,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电子器件。

利用电子示波管来研究电子的运动规律非常方便,我们研究示波管中电子的运动也有助于了解示波器的工作原理。

电子示波管的结构如图20-1所示。

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图20-1 小型示波管的结构(1)电子枪,它的作用是发射电子,把它加速到一定速度并聚成一细束;(2)偏转系统,由两对平板电极构成。

一对上下放置的Y轴偏转板(或称垂直偏转板),一对左右放置的X轴偏转板(或称水平偏转板);(3)荧光屏,用以显示电子束打在示波管端面的位置。

以上这几部分都密封在一只玻璃壳之中。

玻璃壳内抽成高真空,以免电子穿越整个管长时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故管内的残余气压不超过10-6个标准大气压。

电子枪的内部构造如图20-2所示。

电子源是阴极,图中用字母K表示。

它是一只金属圆柱筒,里面装有加热用的灯丝,两者之间用陶瓷套管绝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十文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文件流的打开、读/写与关闭。

2. 掌握文件的随机访问方法。

3. 学会使用构造函数打开文件来创建对象,使用析构函数撤销对象并存入文件。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一个应用程序,包括数据输入、存盘、读盘、操作数据后存储。

通过随机数函数rand()产生20个整数,逐个将这些数以二进制方式写入文件file.dat 中。

然后读出这些数,在内存中对它们进行增序排序,再将排序后的数以文本方式逐个写入file.out文件中。

[程序]
用C++的文件流进行文件管理,用流类的函数进行文件读写。

#include < cstdlib> //可以不写
#include < fstream>
#include <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n=20;
void sort(int [],int);
int main(){
fstream dat, out; //定义文件流对象
int i,a[n],b[n];
dat.open("file.dat",ios::out|ios::in|ios::binary);//为读写打开二进制文件
if(!dat){ //文件不存在
dat.clear(0); //清状态字
dat.open("file.dat",ios::out|ios::binary);//文件不存在,建立二进制文件
dat.close();
dat.open("file.dat",ios::out|ios::in|ios::binary);//为读写打开二进制文件
if(!dat){
cout<<"cannot open file\n"; return -1;
} }
for(i=0;i< n;i++)
{ a[i]=rand();
dat.write((char*)&a[i],sizeof(int));//将二十个数写入文件
}//因打开时,文件指针在头部,所以是刷新
dat.seekg(0);//将文件指针移至文件头
for(i=0;i< n;i++)
{ dat.read((char*)&b[i],sizeof(int));//读出二十个数
}
sort(b,n); //调用排序函数
for(i=0;i< n;i++)
{ cout<< b[i]<<'\t';
if(i%5==4) cout<<'\n';
}
cout<< endl;
out.open("file.out",ios::out); //为输出打开文本文件
if(!out)
{ cout<<"cannot open file\n"; return -1; } for(i=0;i< n;i++)
{ //将排序后数据写入文本文件
out<< b[i]<<'\t';
if(i%5==4)
out<<'\n'; }
out<< endl;
out.close(); //关闭文件
dat.close();
return 0; }
void sort(int x[],int m)
{ //排序函数 int i,j,k,t;
for(i=0;i< m-1;i++)
{ k=i;
for(j=i+1;j< m;j++)
if(x[j]< x[k])
k=j;
if(k!=i)
{ t=x[i];x[i]=x[k];x[k]=t;
}
}
}
【要求】
(1). 读懂该程序,并运行记录下程序的执行结果。

(2). 将此程序改造为一个类a[20],b[20]为私有数据成员;在构造函数中用随机数发生器为a[ ]赋值,并打开两个文件;在析构函数中关闭文件;将其余各操作定义为成员函数。

2、两个文件中各有若干个以递增次序排列的实数,编写一个程序将这两个文件中的数统一排序后写入到一个新的文件中。

并检验新文件数据是否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