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望洞庭》赏析
《望洞庭》古诗鉴赏
《望洞庭》古诗鉴赏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望洞庭》全文古诗如下: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前言)《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翻译)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赏析)《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及赏析-5068儿童网
刘禹锡《望洞庭》原文、译文及赏析 - 5068儿童网《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作品,这首诗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可以看出作者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作者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古诗吧。
《望洞庭》原文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色一作:山水翠)译文及注释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3.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4.山水色:也作“山水翠”。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5.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望洞庭(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洞庭唐代: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山水翠一作:山水色)标签写景、小学古诗、山水、景点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
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古诗解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早年没有读过这首诗,选入教材以后,也只是一般性地浏览,没有很好地琢磨。
真的引起我对它的注意,是这次在徐州听民主路小学刘杰老师的课。
归纳一下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第一、湖光秋月两相和的和,是读第二声,还是读第四声?查《现代汉语词典》,和字的读音一共有四种,但与这一语境的意思相关的读音有两种:一是读hé。
二是读hè。
细细揣摩,我以为:此处之和还是读作第二声(hé)为妥。
其理由有三:一、从和的字义来看,它最初是相应或谐的意思。
许慎的《说文解字》有云:和,相应也。
《广雅·释古三》也说:和:谐也。
后来,引申为和睦、协调。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强调:古唱和字不读去声。
由此不难发现:和字最初的意思是由声音相应而来的。
它应读作hé,在古代,即便是唱和的意思,也不能读为去声。
如今的第四声读法是后来随着字义地不断延伸与扩大,分化出来的。
再从和字的现代解释看,此处之和也不应读作hè。
《现代汉语词典》认定:当和字读作hè时,一是指和谐地跟着唱;二是指依照别人的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
但不管哪种解释,都有跟从与依照的意味。
联系诗句湖光秋月两相和。
如果将和字读作hè,解为跟从与依照,那就与诗句的意思不合了。
二、从此诗的格律来看,此诗当为首句入韵。
我们知道,按照诗词格律的规定,七绝的格律类型大体有四。
其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其二:⊙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望洞庭全诗的意思
望洞庭全诗的意思
《望洞庭》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
全文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意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望洞庭》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望洞庭体裁:诗题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者:名字:刘禹锡年代:唐代描述: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治今河北定县)。
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授监察御史。
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
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世称刘宾客。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
《竹枝词》、《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有《刘梦得文集》。
翻译: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原文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赏析二:思想内容《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赏析三:艺术特色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古诗词】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古诗词】望洞庭全文意思及诗意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下面整理了《望洞庭》全诗意思及诗意,供参考。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遥望美丽洞庭
的湖光山色。
真的令人浮想联翩。
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
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全诗选择了月夜遥望
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显示出惊人的艺术功力。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
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
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望洞庭古诗全解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全诗如下: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其中,“洞庭”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洞庭湖,这里是该湖的景观描绘。
全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读:
描绘洞庭湖的景色:首句“独怜幽草涧边生”描绘了湖边长满青草的景象,隐约可见一条深涧。
第二句“上有黄鹂深树鸣”则表现了一种美好的意境,黄鹂高挂在深树之间,清脆悦耳的歌声萦绕在整个湖面上。
描绘春天的气息:第三句“春潮带雨晚来急”表现了春天的气息,春潮带来了雨水,夜晚的湖面波涛汹涌。
这种气息带来了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感觉。
描绘人的孤独:最后一句“野渡无人舟自横”表现了一种孤独的情感,这里没有人舟来往,只有一艘孤独的船自在波涛中横渡。
综合来看,《望洞庭》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洞庭湖,通过描写湖面上的景色和春天的气息,反映出作者的感受和思考,也借此表现了一种孤独和沉思的情感。
该诗蕴含了浓厚的山水意境和丰富的感性情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刘禹锡望洞庭的诗意]望洞庭刘禹锡
[刘禹锡望洞庭的诗意]望洞庭刘禹锡望洞庭刘禹锡一:《望洞庭》刘禹锡唐诗赏析《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公元824年)秋,刘禹锡被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一次,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
望洞庭的全文意思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描绘了洞庭湖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全诗共四十八句,以七言绝句为组成。
以下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解释,并在标题中心扩展下进行描述。
第一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诗人以洞庭湖秋天的景色为开篇,湖光指的是湖水的光亮,秋月指的是秋天的月亮。
这句表达了湖光和秋月相映成趣的美景。
第二句:“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指的是湖水的面底,镜未磨表示湖面没有波澜,非常平静。
这句表达了湖面如镜的静谧景象。
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遥望指的是远远望去,洞庭山水色指的是洞庭湖周围的山水景色。
这句表达了诗人远望洞庭湖的山水美景。
第四句:“白银盘里一青螺”,白银盘指的是湖水,一青螺表示湖中的一只螺。
这句以比喻的方式形容湖水的清澈透明。
第五句:“众里寻他千百度”,众里指的是在众多的湖水中寻找,他指的是湖中的一只螺,千百度表示寻找的次数。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湖水中不断地寻找那只螺的决心和努力。
第六句:“蓦然回首已百年”,蓦然回首表示忽然回过头来,已百年表示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寻找螺的过程中,时光已经过去了一百年。
第七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指的是大漠中的孤烟直上,长河落日圆指的是长河中夕阳的圆形。
这句以对比的方式形容了大漠和长河的壮丽景色。
第八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萧瑟秋风指的是凄凉的秋风,今又是表示现在又是秋风萧瑟的季节。
这句表达了秋风的凄凉和季节的变迁。
第九句:“换了人间”,换了指的是改变了,人间指的是人世间。
这句表示了人世间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
第十句:“四月十一日,望湖城外桃花盛开”,四月十一日指的是某个具体的日期,望湖城外桃花盛开表示湖城外的桃花在这个时候盛开。
这句描绘了湖城外桃花盛开的美景。
接下来的几句继续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
最后一句:“湖光澹澹春水平”,湖光澹澹表示湖水的光亮柔和,春水平指的是春天湖水的平静。
望洞庭古诗解释
望洞庭古诗解释《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原文如下:原文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注释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湖光与秋月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通过对比湖水和月亮的平静与明净,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潭面无风镜未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宁静无波的状态,如同未经打磨的一面镜子一般。
而后两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通过遥望远处的洞庭湖景色,表达了一种向往之情。
"白银盘里一青螺"则是一幅精致的画面,把握住了自然界中细微而生动的生命瞬间,这里的“青螺”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湖光秋月和洞庭山水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向往。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望洞庭赏析 刘禹锡
望洞庭赏析刘禹锡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赏析一]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
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赏析二]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表现出天水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
望洞庭的古诗赏析知识点
望洞庭的古诗赏析知识点《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眺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相互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模糊不清,犹如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安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意思:洞庭湖的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湖面安静似乎铜镜没有打磨。
远望洞庭湖的君山和湖水,好像白银盘中托着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远眺洞庭湖山水青翠如墨,好像雪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简析这是诗人眺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
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安静、和谐的境地。
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
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
而且,好像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
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漫蒙的湖面犹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镜未磨三字非常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静温顺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模糊美。
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方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
由于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方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相互衬托,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致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
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珍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非凡的气度和它所寄予的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全文解释
《望洞庭》是唐朝刘禹锡的诗作。
全文如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古诗全文意思
望洞庭古诗全文意思《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这首诗的标题“望洞庭”表明诗人是在眺望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
诗中提到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描绘了湖面在秋夜月光下的平静和美丽,这种平静和美丽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湖面的宁静。
没有风的湖面就像一面未经打磨的镜子,反射出湖水和月光的美丽。
这种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湖面的平滑和光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诗则从远处描绘了洞庭湖及其周边的景色。
诗人把湖面比作白银盘,把山峦比作青螺,形象地描绘出了湖面和山峦在月色下的形象。
这种比喻不仅富有诗意,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优美之感。
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将洞庭湖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这首诗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尽管诗人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并不平静,但他的心境却能在这首诗中得到体现,展现出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望洞庭》是一首富有诗意和美感的作品,它不仅描绘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也表现出诗人高雅的情致和壮阔不凡的气度。
这首诗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之作。
刘禹锡《望洞庭》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望洞庭刘禹锡(唐代)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公元824年(唐穆宗长庆四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赏析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望洞庭》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古诗简介《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望洞庭》载于《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
此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拭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青青的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白银:一作“白云”。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鉴赏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
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
虽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
近景美妙、别致;远景迷潆、奇丽。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
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
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令人美不胜收。
其用词也极精到。
首句描写澄彻空明的湖水与素月青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
望洞庭诗词解析
望洞庭诗词解析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原文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诗人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湖光秋月两相和”,诗人用“湖光”和“秋月”来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湖光和秋月相互映照,形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诗人用“无风”和“镜未磨”来形容洞庭湖的水面。
水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风浪,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遥望洞庭山水翠”,诗人用“遥望”和“翠”来形容洞庭山水的景色。
从远处看去,洞庭山水青翠欲滴,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用“白银盘”和“青螺”来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湖水清澈如银,湖中的山峰则像是一颗青螺,形象生动,给人一种宁静、秀美的感觉。
整首诗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
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秋夜月光下的洞庭风光与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
刘禹锡《望洞庭》赏析:秋夜月光下的洞庭风光与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宽广豁达的胸怀。
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赏析:作品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及注释译文洞庭湖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皓月银辉之下,青翠的君山与清澈的洞庭水浑然一体,看过去就像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注释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和谐。
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山水翠:也作“山水色”。
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创作背景《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
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作品赏析1、首句:“湖光秋月两相和”诗人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湖光与秋月交相辉映的和谐画面。
月光洒在湖面上,与湖水相互融合,形成了一幅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景象。
这里的“和”字用得极为工炼,不仅表现了水天一色、玉字无尘的融和画面,还传达出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和韵律。
2、次句:“漂面无风镜未磨”.此句用镜子的比喻来形容夜晚湖面的平静。
由于湖面无风,水面平静如镜,但又不是那种经过精心打磨的明镜而是略带朦胧,如同未磨的铜镜。
这种比喻既形象又贴切,生动地表现了洞庭湖在月光下的宁静与朦胧美,3、第三、四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两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最为人称道的妙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注释
洞庭湖: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湖光:湖面的波光。
两:指湖光和秋月。
和(hé):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潭面:指湖面。
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洞庭山。
译文
[译诗、诗意]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
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秋夜,月光下的洞庭湖水清澈空明,与明朗的月色交相辉映。
湖面风平浪静,波光闪动,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远远望去,湖中翠绿的洞庭山,多像白色银盘中一只小巧玲珑的青螺呀。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lóu hāo)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雪
[唐]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牛头马面九牛一毛虎背熊腰虎头蛇尾牛头马面九牛二虎之力牛头不对
胆小如鼠放虎归山为虎作伥羊入虎口狼吞虎咽照猫画虎兔死狐悲
一唱一和一呼百应一干二净一举两得一落千丈一模一样一暴十寒一日千里
一五一十一心一意两面三刀三长两短三番五次三三两两三头六臂三心二意
三言两语四分五裂四面八方四通八达四平八稳五光十色五湖四海五花八门
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颠八倒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八面玲珑九死一生九牛一毛十马九稳十全十美百发百中百孔千疮百战百胜百依百顺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丝万缕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真万确千锤百炼千方百计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千钧一发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篇一律万水千山万无一失
万众一心万紫千红万死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