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课件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B
11
B
12
பைடு நூலகம்
2、第二个称雄世界的经济中心-----英国 (18-19世纪)
B
13
B
14
英国成为18-19世纪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
• 1、 16-17世纪,英西海战和三次英荷海战的胜利,英 国把西班牙和“海上马车夫”赶下了世界贸易的舞台, 赢得的海上贸易的大国地位,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奠定 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革命的动力。
B
17
3、世界经济中心开始由英国向美国转移。
(1)原因:
①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设备陈旧,资本 家把大量资本投往国外,不愿用于更新设备和采用 新技术。
②英国广阔市场,对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缺乏应有 的积极性,造成生产率低下。
③美德工业迅猛发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使英国逐 渐失去“世界工场”地位。
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社会生产力迅速 提高,国际分工、国际交换逐渐发展,宗主国和 殖民地的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 本主义经济进入自由竞争时期。
B
5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电力为代表的第二次科 技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钢铁、化 学、机械、汽车制造、电力等重工业得到了迅速 的发展,世界工业结构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 变。
美国、日本、德国
说明
经济上的多极化 经济上的单极化 政治上的双极 当代经济强国
2022/3/22
B
7
1、第一个称雄世界的世界经济中心 ---荷兰 (17世纪)
B
8
荷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的原因:
(1)地理大发现使开拓远洋贸易成为可能
(2)技术的革新增强竞争力:技术的革新,彼得 大帝两次到荷兰学习造船技术。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单元复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单元复习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
1.战争过程
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
1914.7.28—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23年9月—
马恩河战役(德国—英法)
1923年年初—
凡尔登战役(德国—法国)
1923年—— 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对德宣战
❶苏俄退出战争
1923年——
❷奥匈帝国投降
❸德国投降()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
兴中会 1894年
中国第
美国夏威 夷檀香山
孙中山
一种革 命团队
标语:振兴中华 宗旨:
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创建和众政府
同盟会 1923年
全国性旳 日本东京 孙中山 统一旳革
命组织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建民国, 平均地权
②活动 ▪宣传革命思想——《民报》 ▪发动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1923年4月 地点:广州 人物:黄兴 成果:失败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旳情况下,任何维护清王朝统 治旳改良道路都是行不通旳!!!
只有经过革命建立新旳政体,才有可能挽救民族危机!!!
武昌起义与
中华民国旳创建
WUCHANGQIYIYU ZHONGHUAMINGUODECHUANGJIAN
一、武昌起义
1.导火线: 保路运动 ①清政府将铁路收归国有 ②清政府将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列强
②复辟帝制
❶时间:1923年1月1日 ❷国号:中华帝国 ❸年号:洪宪
③护国运动
❶发动地点: 云南—昆明 ❷领导者: 蔡锷 ❸目旳: 反对洪宪帝制,维护中华民国
一、北洋政府3
④成果:❶1923年3月22日—
❷1923年6月6日—
被迫撤消帝制 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优质课件
权国家。

夫联邦解体。第二年,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退
推进新课
9.11事件


退
推进新课
“9•11”事件: 自 主 学 习 概况: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 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 地五角大楼,导致世贸双塔大楼倒塌,三千多人死亡
或失踪,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图签署文件,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同时宣布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的阿拉木

退
推进新课
苏联解体的影响:
苏联解体直接导致了两极格局的瓦解和雅尔塔体系的
自 崩溃,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主 认识: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这一伟大运动的终 苏联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以 学 结,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习 北约为工具积极进行东扩。
退
推进新课
东欧剧变的原因:
历史根源:照搬苏联模式,长期受制于苏联。 内部原因:由于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自 政治上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与法制,脱离群众,导致政治危机。 主 学 外部原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西方国家的“和平 演变”等政策的推行。 习
直接原因:在危机面前,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在国内、国际压力下, 宣布实施“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承认反对派的合法存在,通 过大选,最终失去政权。
苏联的解体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使社 会主义发展面临更大的困难。


退
推进新课
合 如何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 作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 论和实践发展不够成熟。 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才能逐 原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商品经济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走上资本 教 步完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应该同各国的实际相结合,绝不 主义道路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相对薄弱。 应拘泥于惟一的苏联模式。 师 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仅说明苏联模式受挫,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形式,它的巩固要比历 读 史上任何革命都要困难得多,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 的失败。相反,国际社会主义应从中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 向发展。 资本主义势力多方面的敌视、围剿、遏制和颠覆,对社会主义国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七)·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格局。

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的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

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由于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了。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大变化,对20世纪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欧洲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削弱,但仍企图支配世界;美国和日本崛起,也要分享世界霸权。

因此,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它们在欧洲和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建立:①时间:1919年1月-1922年;②构成:凡尔赛体系由凡尔赛和约和对奥、保、匈、土的和约构成;华盛顿体系由《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构成2、建立过程(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1919年初,巴黎和会召开,美、英、法三大国操纵了会议,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①列强参加会议的各自目的国别主要目的美国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会议,企图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英国英国希望保持海上绝对优势,维护庞大的殖民帝国,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要求德国支付战争赔款;为了防止法国势力过分膨胀,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实际是“势力均衡”政策)法国法国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要求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

意大利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日本企图使它战时从德国手中夺取的太平洋岛屿和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合法化②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由于列强各自的目的不同,因此,在相关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斗争。

巴黎和会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和世界霸权问题,所以,矛盾斗争主要发生在英法美三国之间。

第56讲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第56讲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2、日本的崛起
一位美国老兵的回忆录 二战结束后,我被派到日
本。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第一 眼看到这块土地时的情景,满 街都是爆炸后残留下来的残砖 碎瓦,一片满目苍夷,人们的 眼神里除了绝望就是愤怒,所 有的工业设备几乎都被炸毁 了……
1978年,我回到美国,儿 子开着他的丰田汽车把我接回 家。家里用的是索尼的照相机、 松下的空调……
国家 标志着第三世界登上 众多 国际政治舞台(兴起)
政治 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 大国 力越来越突出
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20C60-80S)
1、欧共体的形成 1)原因
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现实原因:二战使西欧的衰落; 政治因素: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
思想因素: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
三、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20C90S初以来)
1、世界形势: 2、目前格局(局面): 3、加强的表现:
4、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有利于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外因: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二、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20C80S末90S初)
1、苏联解体
2、东欧剧变
①原因:
②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 家。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 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 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 的统一。
——1971年尼克松的一次演讲
日本的发展对国际格局产生了 什么影响?
2、日本的崛起
3)影响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PPT课件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PPT课件

.
18
.
19
雅尔塔会议
目的 为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时间地点 1945·2,苏联雅尔塔
参与者 美国的罗斯福、英国的丘吉尔、苏 联的斯大林(二战的三巨头)
内容
1军事占领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 2战后成立“联合国”;
3德国投降后,苏联对日作战
.
20
重大战役与战争的结束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1943)二战的转折点
加快。 ❖ ③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
个重要表现。
.
30
❖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1)利: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平等参与 国际竞争。
❖ (2)弊: ①造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拉大。 ②有些跨国公司不公平的行为,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 (2)实质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 张提供了方便。
7
❖ 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 (1)凡尔赛体系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
序。
❖ (2)华盛顿体系影响: 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
.
34
某校九年级(2)班小鹏同学,对所学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 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 确的是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 等特点 ②英国、法国没有遭受到经济危机 的打击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发生经 济危机的根源 ④经济危机引发了美国、苏联 的政治危机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郭吴新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

在这40多年中,发生了近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空前加剧,世界经济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单极格局进一步演变成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多极格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政治矛盾极度尖锐化,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大战。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巨大变化首先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迅速开展。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继工业革命即第一次技术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近代物理学、化学等的发展,包括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和电磁学的建立,以及门捷列夫化学原素周期率的提出,为这次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炼钢、电力、化工和石油采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

1856—1877年,贝赛麦炼钢法、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和托马斯炼钢法相继问世,为机械工业等提供了比铁质量更优的、品种日多的金属材料,使整个工业生产进入了“钢铁时代”。

德国人西门子先后发明自激式发电机(1866年)和电动机(1878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照明系统(1870年)和大型直流发电机(1880年),法国人德普勒又成功地进行了高压直流输电实验(1882年),这些成就开辟了电能运用及电力工业的新纪元。

恩格斯和列宁对此有很高评价。

恩格斯指出:“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循环完成了。

”¹列宁则称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º另一重要的新能源是石油,1859年美国第一口油井钻探成功, 1906年俄国铺通了第一条输油管,这些标志着石油的开采和输送进入新时代,并为内燃机、汽车、拖拉机、飞机等的发明采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20世纪20年代世界关系格局

20世纪20年代世界关系格局

20年代协约世界史上近代以来的国际关系格局(1)维也纳体系:是指由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后,由维也纳会议总协议而形成的19世纪前半期欧洲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

“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是维持维也纳体系的工具。

维也纳体系暂时构建了大国在欧洲的均势,在欧洲诸强国大体势均力敌的基础上,英国在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再次控制了欧洲。

该体系不仅恢复了被革命推翻的欧洲君主的封建统治,而且企图从政治、军事、外交上来防止和镇压新的资产阶级革命,使欧洲的历史出现了严重的倒退,维也纳体系只顾大国利益,把从拿破仑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民族又置于战胜国的民族压迫之下,压制和扼杀民族解放运动。

维也纳体系强加给欧洲的反动政治局面是历史的逆流,是欧洲封建专制君主企图使用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

维也纳体系瓦解的原因在于该体系下存在着三组矛盾: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欧洲大国之间矛盾。

其瓦解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神圣同盟”的破裂使该体系开始瓦解;第二阶段,19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革命、改革和独立运动,使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封建统治秩序被打破,该体系所规定的欧洲版图陆续被破坏,体系名存实亡;第三阶段,经过1848年欧洲革命和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尤其是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使该体系彻底瓦解。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初期协约国以实力为基础重新确立的瓜分世界的体系。

这一体系是在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起来的,维护它的国际机构是国际联盟。

它最终使一战前英国独霸世界的局面让位于英美、美日激烈竞争的格局,该体系的确立,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东西方的矛盾,但又充满着新的矛盾。

该体系在20世纪20年代作出了局部调整,主要是针对当时国际关系的两个焦点:即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

道威斯计划的制定,使德国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经济束缚,成为其经济复兴的起点;洛迦诺公约的制定,使德国由被制裁转为被扶持,成为其政治复兴的起点。

中考历史专题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中考历史专题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含义
二战后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 大集团间既非和平又非战争的对峙竞 争状态
目的
美国冷 战政策 的具体
表现
政 治
经济 军事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 —冷战开始标志
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主干知识整合 中考目标引擎 二、二战后的政治格局—两极格局
• 谈一谈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看法?
评价: •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统治世界的
新秩序,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
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思考:既然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不能长期维持, 那么是如何瓦解的呢?
欧洲: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 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1938年吞并奥地利;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中考专题复习 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世界格局”的含义:是指在世界政 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 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 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结构或战略 态势。
2、“极”的含义:指的是综合国力强, 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9年1月
C. 雅尔塔体系
D.多极化趋势发展
一、仔细观察下面三幅示意图,它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国
英 德



俄罗斯
欧盟
法意
中国 日本
图一
图二
图三
1、一图战一;反映凡的尔是赛哪一-场华战盛争顿爆发体前系剑拔弩张的气氛?战争
结束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局应是对多以改反什?234、、、处 各 各革极 经 对两么图图世时理 国国化 济 霸开极二三界候国应较趋建权放反反政格结映映治家和量,势设主局束的了格的关平的为义加;是政局?系 共实中。强二 治 的19战格演的 处质国心9以局变根 ,综1,际后的给年本 加合增交形发我苏成展们出 强国流强了趋哪联发 交力综;怎势些解点 流的合坚样如启体的何示是 合较持国世 ? ?国作量力和界中家。;;平格国局政利坚崛?府益持起这该;,种如格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导学课件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导学课件全套

入战争的狂热中。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场积累
· 特别提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 展不平衡。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巴尔干半岛 , 2.列强争夺的焦点:位于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__________ 火药桶 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也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__________” 。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奥匈帝国举行
塞尔维亚 军事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这一挑衅激怒了____________
的爱国者,他们秘密筹划暗杀事件。6月28日,发生了萨拉热窝
事件。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4.进程
奥匈帝国 1914 (1)爆发:______________ 于__________ 年7月28日向塞尔维亚宣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考场积累· Nhomakorabea别提示·
凡尔登战役运用了大炮、飞艇和飞机,并首次使用了毒气弹。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掠夺 侵略 5.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列强的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 非正义 战争,是____________ 的战争。
6.影响:这次大战在欧洲爆发,迅速扩展到非洲、亚洲和太平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考场积累
·易错易混·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性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间为重新瓜分世界形
成的非正义的军事同盟,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
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一课 世界的格局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促使战争爆发的因素

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课件

版权所有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版权所有
革命先行者
“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 从孙中山开始的。” 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孙中山:在众多革命者中,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翠 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孙中山,成为 版权所有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积极意义:改良社会经济,同情劳动人民.
版权所有 局限性——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结合孙中山的这段话,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 中国局势。可以从政治方面,也可以从经济领域,还可以 从思想文化领域,等等。
政治方面: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侵华加剧,民 族危机加重。 经济方面:列强争夺筑路权,掠夺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 倾销商品等 思想文化方面: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一些革 命性组织建立等 版权所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中华民国(核心内容) (政治革命)
积极意义: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有利民主政治 的发展. 局限性——资产阶级民权,不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生主义——通过平均地权的方法使国民摆脱贫困, 核心是解决土地问题(补充和发展) (社会革命)
②领导人: 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③性质:同盟会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④革命纲领:誓词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 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进一 步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简称“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宣传革命的理论和 ⑤活动: 版权所有 主张,另一方面频频发动武装起义。
面对当时的中国局势,也有革命者发出“要 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 的呐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呐喊? 面对列强瓜分世界、抢占殖民地的世界格局、 面对腐朽不堪的清政府和历次改良运动的失 败,民众是没有任何民主权利的。通过这种 呐喊,表达了在20世纪初民族危机特别严重、 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革命者一种异常 急迫的心情。

三次世界格局

三次世界格局

【专题四】20世纪国际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是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力量在一定时期同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20世纪初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等阶段。

国际体系的大变化也反应了国际关系中心舞台的几经转移。

一、三次演变:★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按照战后力量对比制裁战败国,重新瓜分世界,划分欧、亚政治版图,调整在欧洲、亚太地区而建立的新的国际秩序。

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实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政治和争霸战争的产物,是协约国分赃的产物。

5、存在矛盾:法德(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矛盾,英法争夺欧洲霸权的矛盾,美日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美英争夺世界霸权的矛盾(为一战后初期世界最主要的矛盾)6、评价:①它维持了战后和平,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推进了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②该体系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它没有消除列强之间的矛盾。

随着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战胜国分赃不均的矛盾,以及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的命运。

★二战后的国际格局: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90年代初)1、形成背景:是二战以来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很大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英法等国衰弱,德日意为战败国;苏联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

2、形成:雅尔塔会议形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初见端倪;1949年成立的和1955年成立的标志着和对抗的两极格局形成。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经济评论1997年第3期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郭吴新 从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史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时期。

在这40多年中,发生了近代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并最终形成了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空前加剧,世界经济从19世纪中叶的英国单极格局进一步演变成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多极格局,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政治矛盾极度尖锐化,终于导致了第一次大战。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巨大变化首先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迅速开展。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继工业革命即第一次技术革命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又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

近代物理学、化学等的发展,包括经典热力学理论体系和电磁学的建立,以及门捷列夫化学原素周期率的提出,为这次技术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以炼钢、电力、化工和石油采用为主要标志的技术革命。

1856—1877年,贝赛麦炼钢法、马丁的平炉炼钢法和托马斯炼钢法相继问世,为机械工业等提供了比铁质量更优的、品种日多的金属材料,使整个工业生产进入了“钢铁时代”。

德国人西门子先后发明自激式发电机(1866年)和电动机(1878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照明系统(1870年)和大型直流发电机(1880年),法国人德普勒又成功地进行了高压直流输电实验(1882年),这些成就开辟了电能运用及电力工业的新纪元。

恩格斯和列宁对此有很高评价。

恩格斯指出:“蒸汽机教我们把热能变成机械运动,而电的利用将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使一切形式的能——热、机械运动、电、磁、光——互相转化,并在工业中加以利用。

循环完成了。

”¹列宁则称电力工业是“最能代表最新的技术成就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的一个工业部门。

”º另一重要的新能源是石油,1859年美国第一口油井钻探成功, 1906年俄国铺通了第一条输油管,这些标志着石油的开采和输送进入新时代,并为内燃机、汽车、拖拉机、飞机等的发明采用创造了前提条件。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是怎样的

• 【12】金重远。20世纪的世界——百年历史 回溯[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14
谢谢观赏!
垄断表现形式
• 卡特尔: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瓜分销售市场 建立的垄断同盟。 • 辛迪加:生产同类商品的企业为统一销售商品 和采购原料建立的垄断同盟。 • 托拉斯:由许多生产同类商品或产品有密切联 系的企业合并组成的大垄断企业。 • 康采恩:以实力最雄厚的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而 形成的多部门的垄断集团。 • 原因在各国的表现:由于各国的社会经济和历 史条件不同,垄断组织发展的程度和形式也有 所不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垄断 的客观必然性
• • • • 1、有利于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 2、有利于资本的集中和输出。 3、有利于形成聚集的经济效果。 4、有利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企业家 群体。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具有 一定的创新精神,能够进行各种冒险活动,善 于进行技术和制度的创新.
垄断优点
• 垄断组织产生后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 展。 • 垄断组织形成后, 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资金 更加雄厚, 生产的盲目性减少, 经营管理得到 改善, 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科学技术的研 究也更有组织、有计划, 新的研究成果更加 迅速用于生产之中。
垄断缺点
• ( 1) 经济方面,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发展和增强, 资本主义各国的垄断资本家通过控制某部门生产进 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为自己攫取了更高额的利 润。 • ( 2 ) 政治生活, 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了垄断 组织的代表者。 • ( 3 ) 对外方面, 垄断组织的形成推动了殖民扩张, 它 们要求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及原料供应地, 也要求扩 大资本输出地。因此, 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 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

世界政治格局 PPT课件 图文
3、基本原则和宗旨: 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 4、影响: ①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
政治舞台。 ②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 务的局面。
点击学点二、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一、苏联解体
【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指人们超越国家界限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它主要包括 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关系。国际关系既是学术领域的,也是公共政策 领域的。
【“三个世界”的理论】
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 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 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 也是第三世界。”从而明确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1974年4 月,邓小平在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第一次向世界全面阐述了毛泽 东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他还宣布:“中国现在不是,将来也不做 超级大国。”这一战略思想,对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加强在世 界政治格局中的国际地位,争取第二世界国家共同反霸,发展对外关系,具有 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马歇尔计划问题上,教材认为西方国家企图用该计划拉拢东欧,但遭到拒 绝。下述材料引用当事人的说法,似有不同。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或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冒险和混 乱。我们的政策的目的应该是恢复世界上行之有效的经济制度,从而使自由 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出现。任何图谋阻挠别国复兴的政府
点击学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①美国的扶植
1、原因: ②日本战后改革 ③利用国家政权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重视科技和教育:高科技的发展道路
2、表现: 1956—1972年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 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 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5)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 对强权政治。 (6)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 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5.东欧剧变的最主要教训 A A.社会主义道路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B.要进行改革开放,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要时时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D.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
思考
新的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什么?
“现在,旧的世界 格局已经打破, 新的格局尚未形 成,世界处于新 旧格局交替的动 荡时期。 江泽民
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
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 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 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 比局面。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2、含义: 3、表现: (1)东欧剧变:
(2)苏联解体: 4、影响:
苏联的解体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北约东扩,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 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 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 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 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 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 的困难。
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 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备竞赛中各国军事实力总体变化 陆海军总数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美国 34,000 39,000 96,000 127,000 英国 367,000 420,000 624,000 571,000 法国 543,000 542,000 715,000 769,000 德国 426,000 504,000 524,000 694,000 俄国 791,000 677,000 1,162,000 1,285,000 意大利 216,000 284,000 225,000 322,000 1914年 164,000 523,000 910,000 891,000 1,352,000 345,000
世界格局:指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各种基本
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作用,不断斗争、分 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力量 结构或战略态势。
析前因
· 以上事物是哪次工业革命的发明? · 其影响如何?
第二次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猛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些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走上对 外扩张之路,参与对世界的瓜分。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为列强瓜分非洲提供了技术保障;
列强瓜分世界的根本原因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程度不一致,主要呈现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 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本质特征 —— 即垄断(独占) 的资本主义 美 日本 德国
国 ——对内控制本国的政治经济生活,
——对外积极发动侵略扩张战争。
19世纪末,美国为夺 取西班牙属地古巴、 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发 动了美西战争。
19世纪末, 针对列强掀 起了瓜分中 国的狂潮, 美国提出了 “门户开放, 利益均沾” 的对华政策。
(2)表现:德国和英国的海军竞赛引人注目,德国 向海上强国英国发起挑战,成为第二海军强国
从图示中可以得知,陆 海军人数增长较快的是哪个 国家?
俄国、法国和德国
你如何理解书中对欧 洲军备竞赛的描述?结合 相关材料,说明上述国家 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 书中将欧洲军备竞赛视为一种对他国施加政治压力的 手段,认为其根本动机是推动地域扩张,为人口增长和工 业发展寻找出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经济发展迅 速,赶上并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但殖民地 却基本被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因此德国同英、法 等国矛盾激化,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实际上, 上述各国疯狂扩充军备的目的是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世

日本
日本与俄国在中国东北 和朝鲜展开激烈争夺。 20世纪初,在日俄战争 中,打败俄国,后吞并 朝鲜
日本为称霸世界,在1894年 悍然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 争——甲午中日战争
1899年,德国外长在议会 中的演说:”我们不能容忍外 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 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 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 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 们的道路。……我们在全世界 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
看表现
(1)要求“阳光下的地盘”指的什么? 争夺殖民地 (2)漫画中德国水兵在英国水兵面前挑 衅地挥舞着德国国旗。德国凭什么这么 牛?
(3)除了德国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还有哪些国家有类似的要求。 美国: 日本: (4)德国为了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做了哪些准备。 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 展开军备竞赛,极力拉拢 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 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 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 国同盟。 在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皮洛夫
2.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三国同盟:德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
影响: 造成国际关系的极度紧张, 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1913年英、德、法、美工业产量、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表 项 目 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排名 英 3 1 德 2 4 法 美 4 1 2 5
英、法、德、美、日本等国家对世界进行了瓜分。英国殖民地最多。
2.说说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扩展
非洲在短期内几乎被列强瓜分殆尽的原因
列强经济的发展要求占有更多的殖民地, 当时亚洲基 本上已被瓜分完毕,美国不许其他国家涉足拉丁美洲, 非洲便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
非洲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苏伊士运河的开通进一步 提高了非洲的战略地位,也便利了列强的入侵)。 西方国家的探险家此时已基本完成对非洲内陆地区的地理探 险活动,为殖民者进一步深入非洲提供了可能;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影响:这两大军事集团的扩军备战,造成国际关系
的极度紧张,整个欧洲笼罩在战争阴云下。板书小结20 Fra bibliotek纪初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生产力的发展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 发展的不平衡(根本原因) 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参与瓜分世界 20 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1.军备竞赛
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加剧 (矛盾的实质:争夺霸权、瓜分世界)
上述两则材料透露出德国有什么 样的诉求?为什么?
我们不能只有陆 地,没有海洋
德皇威廉二世
暴露了德国要重新瓜分殖民地 、 争夺世界霸权的野心。
德国
结 果
为了获得更多的殖民地,列强之间进行了 疯狂的争夺。到 20 世纪初,世界基本上被列强 瓜分完毕,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
1.瓜分世界的是哪些列强?哪个国家占有的殖民地最多?
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
军备竞赛:指和平时期敌对国家或潜在敌对 国家互为假想敌、在军事装备方面展开的质 量和数量上的竞赛。各国之间为了应对未来 可能发生的战争,竞相扩充军备,增强军事 实力。
(1)原因:在瓜分世界和夺取霸权的过程中,欧洲列 强的矛盾日益尖锐,彼此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
欧洲列强展开军备竞赛
(3) 特点: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被应用到武器研制上, 新式具有巨大杀伤力的武器不断被发明
1872年至1912年军费支出增长 国家 英国 法国 德国 增长率
俄罗斯 奥匈帝 意大利 国
175% 140% 340% 260% 170% 180%
影响:令各国之猜疑加 剧,令各国皆自以为可 以在军事冲突中压倒对 方,拒绝让步 ,加大战 争爆发的可能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