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精选五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add72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4.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精选五篇]第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双学位、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二级类:电气信息类工学)(专业代码:080605)(英文名称:Computer Science and T echnology)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应用知识,基本具备本领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践技能,并具备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教学、研究和系统开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了解与信息产业相关的法规;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动态;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招生专业范围已完成了本科第一学年学习任务的理工科学生。
四、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五、主要课程计算机引论、C++语言、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系统结构、数据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及应用、.NET开发基础、.NET实例开发、Linux操作系统、软件工程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C/C++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训、毕业设计。
七、课程体系及学时学分比例:1.计划教学总学分:210学分,其中:必修课:92.5学分;自修课:47学分;学分互认:70.5学分。
八、本科双学位、双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进程表。
见附表。
2012 年5月第二篇: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6d6d2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4.png)
中国科大计算机培养方案
标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概述
一、引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该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计算机科技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
1. 基础课程:包括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以及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等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旨在构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2. 专业课程: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核心专业课程,使学生全面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作机制。
3. 研究方向课程:根据学生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设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多个研究方向的高级课程,以满足不同领域的深度学习需求。
4.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科研项目等,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创新能力培养
中国科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者自主进行科研探索。
同时,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各类编程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国际化视野
中国科大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有深度合作,提供丰富的海外交流和联合培养项目,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就业指导
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企业参观、招聘会等服务,助力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生涯。
总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以其全面的课程设置、创新的教学方式、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国际化的视野,致力于培养出能够引领未来的计算机科技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e1707b92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c4.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摘要: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简介二、培养目标与要求1.知识技能方面2.素质与能力方面三、培养方案与实践1.课程设置2.实践教学3.产学研结合四、毕业生发展方向1.就业领域2.深造方向3.创新创业正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及研究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我国高校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
首先,在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编程语言、算法设计与分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等。
其次,在素质与能力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这包括要求学生参加各类实践课程,提高动手能力;参加科技竞赛,锻炼创新思维;参加课外活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为实现这些培养目标,高校制定了一系列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如实验课、实习、课程设计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专业技能。
此外,产学研结合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实习、毕业设计等途径,了解企业需求,培养自身竞争力。
毕业生发展方向多样,可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各个领域就业,如软件开发、硬件研发、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
同时,可以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90e252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2.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摘要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重要的科学技术学科,它贯穿于社会信
息的重要支撑,其发展在不断走向深入中。
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
特殊性,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背景,论述了加强师资和就业培养,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的科研研究,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构建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
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资培养;就业培养;教学方法;科研
研究
Abstract
一、师资培养
1、招聘和培养高水平师资力量。
积极引进具有深厚学术造诣的、具
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优秀师资力量,既让师资团队素质更优,也能满足企业
实习和毕业实践的需求。
2、定期举办专业讲座,邀请行业大咖或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讲,为本专业的师资培养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视野,也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3、强化继续教育,不断更新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
学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33bc6d9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3.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培养计划一、前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培养计划旨在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内容,以适应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本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开发、教学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1. 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等。
2. 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等。
3. 核心课程:程序设计基础(C/C++)、数据库原理与SQL语言、软件工程、数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等。
4. 选修课程:Web开发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移动计算与物联网、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
三、培养目标本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学生应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1. 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实践项目和学术交流,提高综合素质。
2.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注重考查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竞赛,以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五、实践教学环节1. 实验课程:安排实验课时,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实践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企业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运作方式,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经验。
六、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1. 师资力量: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本科)
![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本科)](https://img.taocdn.com/s3/m/1959a34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0.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一、基本学制:四年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知识背景,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地实践应用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能从事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应用和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能力。
本专业是软硬兼顾,略偏重于软件的宽口径专业,毕业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基本能力;4.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技术;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专业外文阅读能力;6.了解与计算机相关的法律、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8.具有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教学环节1、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学位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C与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算法与数据结构、离散数学、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软件工程、数值分析、编译原理。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程序设计语言编程实践、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微型计算机技术课程设计、组成原理课程设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五、毕业规定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要求,应获得最低总学分为205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26学分,实践教学35学分,选修课(含公共选修课12学分)44学分;课外学分10学分。
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3篇
![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385b10a0116c175e0e4885.png)
计算机专业培养计划3篇(641字)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心,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工程性开发与实现、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后服务、在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的工程型和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基本训练,培养学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工具,熟悉计算机系统结构,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维护能力。
2.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并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3.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实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5.了解计算机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特别是了解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的新发展。
6.具备外文科技资料阅读、翻译与交流能力。
三、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程序设计基础、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离散数学、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图形学、嵌入式系统原理、软件开发技术等。
五、学制和学分学制四年,完成学分183(含课外学6分)。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篇二: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2442字)一、培养目标计算机大类本科专业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四个本科专业,是浙江省高校中最早开设本科层次专业教育的学校之一。
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计算机类人才,XX年起实行大类招生与培养。
在该大类各专业培养上,要求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机理论基础、计算机软硬件开发技术、工程实践方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技能训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9d8ce9c3d5bbfd0a7956734f.png)
春季 2 8
秋季 3 分。建议在前三年内
3
48
秋季 5 修完。
2
32
春季 2
3
48
秋季 5
3
48
春季 6
3
48
春季 6
3
48
春季 6
3
48
秋季 5
2
32
春季 4
4
64
秋季 5
2
32
春季 6
2
32
春季 6
3
48
春季 6
3
48
春季 6
3
48
春季 6
2
32
秋季 5
2
32
秋季 5
4 A-4,B-3
3 A-4,B-3 A-4,B-3
64 64/48
48 64/48 64/48
秋季 1 春季 2 秋季 3 秋季 3 春季 4
本专业重要基础 课程。每年开设一次, 建议在前两年内学 完。
A-4,B-3 64/48 春季 4
27/23 432/400
2
32
春季 4
每年开设一次。要
3
48
2
32
秋季 7
3
48
春季 2
2
32
秋季 3
实 121510 认识实习
践 环
121511 综合实习
节 121501 毕业实习 (
必 121502 毕业设计
修
)
学分小计 学分小计
58
880
0.5 0.5 周 秋季 1
认识实习须在前两
5
5 周 秋季 7 年内完成,其余环节
2
2 周 春季 8 在至少修完基础课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3d833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34.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80901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培养目标及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开发和应用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1.德育方面热爱祖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全局观念、法治观念和吃苦精神、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
2.智育方面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计算机研究与应用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与教学研究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及基本软硬件操作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文献检索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3)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5)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3.体育、美育及其他方面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掌握体育运动的基础知识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修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9a0ed066bd97f192279e9c2.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学制:四年起用年级:2014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计算思维、系统思维和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能力的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计算机应用研究、开发及相关技术管理等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遵循计算机领域行业标准的前提下,能够主动发挥创新意识,独立或合作完成复杂软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任务。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能够综合运用系统化、工程化、模块化、层次化等思想,考虑社会、法律、安全等多种非技术因素,完成计算机特定软硬件系统的设计、项目技术方案的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撰写。
2.具有完成计算机软硬件项目或单元模块的研发、测试、维护、评价等工作的能力。
3.具有辩证思维、计算思维和决策意识,能够不断学习并灵活运用计算机行业内的现代工具,分析并解决复杂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具备多学科团队合作、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
5. 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 能够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前瞻性。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与人文社科的基础知识,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技术应用和软件开发方面的思维、操作技能训练,具有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的基本能力和教学科研的初步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工程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2.具有运用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自然科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3.针对实际工程问题,能够选择、使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测试技术,对实际工程问题进行设计、模拟或实现;4.针对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实际工程问题,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知识进行抽象、分析,为系统方案设计提供依据;5.针对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能够利用文献、网络等信息资源,设计系统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https://img.taocdn.com/s3/m/a71a3bc6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1.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Undergraduate Program for Specialty in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Undergraduate Experimental Program for Exemplary Engineer Education)一'培养目标I. Educational Objectives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理论基础,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不仅具有扎实、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工程研究人才。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较强的英语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可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硕士学位。
This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duce the individuals with thorough theoretical grounding,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ve capacity in the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discipline, including information retriev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Students with good command of English, humanistic quality and practical engineering ability can be prepared for any professional role they might choose —research, design, development, management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research institutes,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ions and other community groups, and pursue their advanced degree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ther related fields and cross subjects.二、基本规格要求II. Skills Profile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信息学科所需的数理基础;2.掌握信息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了解信息学科、计算机学科的发展动态;4.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5.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的能力;6.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理论、软件项目管理及政策法规等知识和方法,完成软硬件项目组织及管理的能力,特别是项目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团队合作能力;7.具有良好的中外文交流沟通、文档撰写、环境适应和知识更新能力;8.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职业、社会、环境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b9431fb5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e.png)
2024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本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计算机程序设计、计算机软件开发、计算机系统维护和管理等技术能力,具备较强的科
学研究能力,能适应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复杂新需求,能胜任计算机科学技
术及其相关领域的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中层专门人才。
专业培养内容
1、基础科学学科
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网络编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
与项目管理、计算机系统结构、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嵌
入式系统开发等。
2、专业实践学科
专业实践学科的内容以计算机科学专业专业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主,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计算机网络安全实验、计
算机软件工程实验、计算机结构实验等,以及公共课程的实践技能和创新
能力实践。
3、公共基础课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3fd26c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d.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处理的学科,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问题并推动社会进步。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学生发展等方面内容。
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 离散数学:该课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为后续计算机科学课程打下基础。
- 数据结构与算法:学生学习各种数据结构和算法,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编程语言原理与设计:该课程介绍主流编程语言的设计原理和编译原理,并进行实际编程练习。
2. 专业课程:- 计算机网络: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了解互联网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 数据库系统:该课程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管理和分析能力。
- 软件工程:学生学习软件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等流程。
3. 选修课程:- 人工智能:该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算法,培养学生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领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 网络安全:学生学习网络安全的攻防技术,了解网络安全威胁和防护策略。
- 分布式系统:该课程介绍分布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在大规模系统开发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二、实践教学除了理论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参加以下实践教学活动:1. 实验课程:学生通过实验课程进行编程实践和系统设计,巩固并应用所学知识。
2. 实习实训: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实训活动,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课程设计:学生完成课程设计项目,锻炼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科研项目:学生参与科研项目,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学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计划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培养,还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
1. 学术交流与竞赛:学生鼓励参加学术会议和竞赛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提高学术水平。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培养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719d1457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3.png)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包括以下方面,但具体目标可能会因不同学校或课程而有所不同:
1.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编程、数据结构、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等。
2.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软件开发与工程: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和工程实践,包括软件设计、测试、维护和团队协作,以便他们能够设计和构建高质量的软件系统。
4.硬件与系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和系统原理,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等,以便他们能够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方式。
5.数据科学与分析:培养学生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包括大数据、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
6.计算机安全:使学生理解计算机安全原则和技术,以保护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免受威胁。
7.项目管理:培养学生具备项目管理技能,以有效管理和领导软件开发项目。
8.伦理与社会责任:教育学生了解计算机伦理和社会责任,鼓励他们在计算机应用中考虑伦理问题。
9.跨学科合作: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以解决现实世界问题。
10.持续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学习和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不断发展和演进。
11.沟通与表达:培养学生有效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以便他们能够与同事和非技术人员合作。
总的来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具备技术、问题解决和社会责任等多方面的能力,以满足不断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需求。
这些目标可以根据不同学校和课程的要求和重点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
一、学位、学制
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
本专业培养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深入了解计算机科学理论,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系统开发设计与维护基本技能与方法;毕业后可以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计算机应用领域的系统设计、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工作。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以及知识的更新都十分迅速,因此,本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和应用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理论、硬件和软件的综合知识等。
专业知识包括硬件与软件系统理论和技术、专业新概念、新技术动向等。
应用领域知识包括工程性知识、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等。
人文社科知识则涉及到管理、经济、法律、军事和文学艺术等知识。
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即:
(1)分析能力,如学习、抽象、分析、推理、综合、描述、论证等方面的基础能力。
(2)动手能力,如掌握技能、技巧、实践、编程、操作、设计、应用等能力。
(3)创新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创新、创造等能力。
(4)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活动能力,中文和外文的表达、交际、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社会活动能力。
四、主要课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与分析。
五、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互联网新技术、计算机图形学。
六、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比例
七、实践环节
八、考试课程总表
九、毕业合格标准
学生应完成本专业培养计划所要求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各门成绩达到合格,学分满足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通过,同时达到学校对本科毕业生提出的德、智、体诸方面的要求方可毕业。
院长签字:2015年07月
十、课程体系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