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瓷的不可仿及价值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青花瓷的不可仿及价值体现

元青花瓷的不可仿及价值体现

(史爱平)

近些年元青花瓷仿品不少,低仿、高仿、精仿等等,但效果并非像宣传,总做不到位,让越来越清楚元青花瓷是如何一回事的收藏者们洞悉入骨。一再地证明了元青花瓷的不可仿。这得益于以下诸方面:

一、出现的突然性。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说,元青花瓷一出现即是大树一棵,前世不明,后世无续。这种文化存灭形成的突然性反差使后世无法消化模仿。

我们知道,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简单的青花瓷,所用颜料色泽比较晦暗,为当时某种国产颜料,不如元代后使用过的石子青。更无法企及元代中后期从元大国西部进入内地的苏勃尼青料或回青料(按现今情况称为进口料)。元青花瓷其颜料完全是自成一派,很难看到承袭之痕迹。因此单从颜料上看,唐宋时期的青花即使对后来有些影响也是有限的(仅局限在蓝颜色的启发上)。谈到消失,元青花瓷的工艺特征只坚持到明早期,明宣德后便无踪影了。

由于民族性格的殊异、原材料的绝版、画风的变异取舍,特别是朝代更替的政治态度,导致元青花瓷这一绝品在历史上嘎然而止,在明清两代连仿造都未出现,即明清两代是没有元青花瓷仿品的,形成一个极为特殊的近600年的历史空白区。这个空白区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晚期。也就是说,中国乃至世界到1985年时,还很少有人知道元青花瓷,更别说大量仿制了。1952年后,美国人波普博士确定了元青花瓷的存在,才导致国内上海进行了这方面的微弱宣传,到七十年代才有上海极少量人的论文发表。至八十年代中后期景德镇开始仿制元青花大盘,后又陆续仿制其它不同造型器物。当时仿制的大盘看起来似乎不错,而且被认为能乱真。但时至今日,当人们逐渐摸清元青花瓷的本质特征时,才发现元青花

瓷是不可仿造的,没有给后世留下可乘之机。重新审视仿造的这些“乱真”器物顶多可以称之为现代工艺精品,即做得比较细致而已,和真品相比差距太大。至于后来在九十年代前后以及2000年后又仿出的一些梅瓶及罐类,在今天看来更是破绽百出。

二、时代特征的唯一性。包括:

1、颜料的唯一性。元代使用的颜料(钴料)分进口、国产等。这两种料早就绝迹,没有仿制的可能,因此具有唯一性。说到这里,对元代到底使用何种颜料,至2010年已出现不同意见,比如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通过机检测试认为元青花所用颜料(钴料)不论粗细,都是进口钴料,没有国产料,以前的观念希望得到纠正。但问题真是这么简单吗?恐怕未必(刚见此结果时曾为之一掁,但很快被众多明者所质疑)。比如在解释元青花发色不同上,到底是原料的异地原因,还是本身原因?其本质何在?还有,进口料本身就十分贵重稀缺,能全部慷慨用来做各种不同层次需要的器物吗?而且精品器物和一般器物的呈色相差十分明显,比如结晶斑有黑有褐有灰,比如晕、散、流均不一样,说明料的本质不仅仅是元素量上的不同,而还有结构上的不同。即除了物理、化学

角度外,一定还有历史变化深层次结构上的内因,而这内因有多少把握被掌握进行可靠区分,而这正是试验中无法给以清楚答案的。比如麻仓土本质上也是高岭土,其成份和现在的高岭土没什么太大差别,单从化验看,两者不能看出什么明显差异,可做出的胎就是不一样,能说两者是一回事吗?再举例,中国人、外国人的头发有黑有黄,从化验看,恐怕不会有什么明显差别,而能说都是一国人吗?再有,取料化验,是何处窑址?何地出土?何种器物根据?有何代表性?都值得深思。

还有,从历史看,元代版图之大已包括现在地中海北岸西亚一带,当时原料应该都称为国产料才对,但目前不能这么说了。因此,现在只说元代青花颜料从西部来的为进口,东部产的为国产。而在实践认识中,这几年研究者们基本看清了元青花存在明显不同的地域表现,至于某些仪器检测只能做参考。因此,元代使用哪些钴料其实已经取得了共识及大多数人的认可。只不过元代料加工普遍较粗,不论何种料都比明清时代粗,最粗的为苏勃尼青料。苏勃尼青料为元青花颜料中最漂亮的天然钴料,其来源于西亚伊朗德黑兰南400公里的格哈默沙山区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北部遥远的萨马拉矿区。如果按一般的化学分析,这种苏料含锰量低,和国

产料含锰量高形成相反表现。其料烧制后在釉层展现最独特的唯一性:

(1)、色之浓艳,略含紫意,颗粒之粗极具特色。

(2)、凝聚斑和晕、散、流现象独特。凝聚斑现象要比结晶斑(铁斑)现象重要得多,结晶斑或没有,但凝聚斑却不能没有。所谓凝聚斑,为颜料色素在烧制过程中聚集形成的黑斑,分布在蓝色图纹中。这些黑斑均由更小的一个个小米粒般的珠状黑点组成。并成串向某方向延伸或任意弥漫聚集,或延伸成条状,或组成更大的圆斑状。又因这些珠状的小黑点周边发晕或发散,或带有下淌现象:其晕似洇,其散似弥漫,其流似淌,被称晕、散、流现象。珠状小黑点串成的条状称为条形流散,圆斑状称为斑状流散。有的流散甚至于图纹底沿形成如锯齿状或冰挂态展现。

(3)、向釉外表涨出感。即凝聚斑形成的流散向釉层上部浮冒(黑斑向上漂)。而浅淡的蓝留在底部。

苏勃尼青料稀缺贵重,对于大多数非精品或一般性器物来说,均掺入国产料使用是正常而普遍之事。当然这也会使苏勃尼青料降低蓝艳或紫意转向带有黑或灰黑的基调(这时应注意同纯国产料区分)。

(苏勃尼青料正常发色趋青蓝,其串珠状凝聚斑明显,颜料颗粒显粗,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标本,包头藏友提供)

(苏勃尼青料正常发色趋青蓝,其串珠状凝聚斑明显,颜料颗粒显粗,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标本,包头藏友提供)

(苏勃尼青料正常发色趋青蓝,其串珠状凝聚斑明显,颜料颗粒显粗,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标本,包头藏友提供)

(苏勃尼青料正常发色趋青蓝,其串珠状凝聚斑明显,颜料颗粒显粗,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罐标本,包头藏友提供)

(苏勃尼青料因烧制气氛差异青蓝色变为正蓝色,其串珠状凝聚斑明显,颜料颗粒显粗。出土元青花瓷片,包头藏友提供)

(苏勃尼青料因烧制气氛差异较大,变为灰黑蓝色,其串珠状凝聚斑明显,颜料颗粒显粗,极须注意与相同发色的国产料区分,国产料无串珠现象。明洪武时期鱼藻纹罐标本,广州藏友提供)

(苏勃尼青料混入少量国产石子青料,发色趋正蓝或灰蓝,其串珠状凝聚斑效应仍有,但已弱。颜料颗粒略粗。须注意和相同发色的纯国产料区别。纯国产料无串珠。元青花瓷葫芦瓶标本,包头藏友提供)

(苏勃尼青料混入少量国产石子青料,发色趋正蓝或灰蓝,其串珠状凝聚斑效应仍有,但已弱。颜料颗粒略粗。须注意和相同发色的纯国产料区别。纯国产料无串珠。元青花瓷三足炉标本。包头藏友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