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分数分配表1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卷体型及分值分布

中考历史卷体型及分值分布

中考
中考历史和政治部分共同组成文综试卷。

共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其中历史部分大概60分,需要时间大概60分钟)
一客观选择题 12个(2*9+3*3=27)
二主观问答题三道半(27-29 30前两问)(基本为40分左右)
三整体分析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历史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热点,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新角度,突出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试题具有明显的探究性、综合性、时代性。

试卷形式多样,包含了图片、表格、史料、地图等形式,难易程度适中,考查角度新颖,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

知识点考查全面。

四题型分析(2015年中考卷为例)
中考历史卷面满分为60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非选择题分为两大类,读图说史题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选择题部分11题-21题,共11道,共计24分,中国史5道,世界史4道,综合题2道。

非选择题部分共计三道大题,共45分,其中30题(1)题是历史题(2)(3)(4)是政治题。

其中中国史29题12分,世界史27、28题共计15分,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比例相当。

2015中考涉及知识点有: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新航路开辟、苏联经济建设、二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美苏争霸、明治维新,几乎涵盖了中考的重要章节,有重点也有非重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全面。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分析
背景
这份文档旨在对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以帮助了
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发现需要改进的方面。

数据概览
在本次期中考试中,共有XXX名学生参加了历史科目的考试。

成绩分布
下图展示了学生在历史期中考试中的成绩分布情况:
![成绩分布图](link_to_image)
根据成绩分布图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XX-XX
分之间,呈现出XX的趋势。

成绩分析
高分学生
在本次考试中,约有X%的学生取得了优秀成绩(大于XX 分)。

他们在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方面表现出色。

值得表扬的是,有X名学生取得了满分成绩。

低分学生
然而,约有X%的学生取得了低于合格线的成绩。

他们在历史
学科方面存在一些困难,需加强研究和复。

研究建议
针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提出以下研究建议:
- 对于高分学生,可以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研究状态,挑
战更高层次的知识和技能;
- 对于低分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补充教学和个别辅导,帮助
他们理解历史概念和提高研究策略。

总结
通过对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成绩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大部分学生在历史考试中表现良好,但仍有一部分学生需要
进一步提高;
- 针对不同分数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研究策略和辅导措施,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研究成绩。

本文档仅为成绩分析,不包括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且不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 完 -。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初一_七年级

初一历史期中试卷分析初一_七年级

初中
考试分析表(学科)
秋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历史学科老师彭云
一、概况
二、主要成绩经验
2、试卷对选择题注重基本知识的考查,考查的面比较广。

(1)选择题部分:第1、5、7、11、12、13、14题只有少数人出现错误,可见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

(2)简答题部分:注重与时政相联系,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抽象出知识点并认真规范答题,得分率比较高。

(3)分析说明题部分:主要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得分率还可以,只有少数同学出现较大错误。

3、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取得满分的好成绩。

4、平时能把集体备课和团结协作落到实处,真正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

三、主要存在问题
虽然整体情况还行,但从试卷的分析当中还是总结出很多失误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1)选择题部分:第2、6、8、14题,是平时练习中已经做过的题,但是失分率还是比较高;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全面。

(3)分析说明题部分:有些学生看不清题意,最简单的问题也出现失分,如第16题的第4小问,学生答题出现错误,可见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完全;对于曾经做过的题不能保证较高的得分率,换个形式考查知识时学生就容易犯错误。

四、改进措施预设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教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进行改进:
1、从教师方面:对于平时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一定要及时解决,并注重学生的反馈情况,分析习题要注意
学生的理解情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注意并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等。

2、从家长方面:同样家长也要提高对历史学科的重视,并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平时作业时要做好
监督工作等。

七年历史试卷分析表

七年历史试卷分析表

试卷分析
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
年级7 学科历史任课教师
参考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主体分析
本次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试题题型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

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

非选择题包括识图作答;材料分析;问题探究题试卷总的来说,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探究能力。

题量适宜,难易程度适中,知识点多而灵活,与生活实际中的问题结合紧密。

这样有助于指导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减少死记硬背现象;有助于学生逐渐总结出历史学习的方法。

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2.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不强
3.分析材料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改进措施
1、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总体来说,试卷中涉及的主要是基础知识,学生
只有基础知识掌握好了,历史成绩才能有所提高。

2、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

3、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好的答题习惯。

学生对许多问题考虑不全面、不注意卷面的整洁、错别字等,还没有养成好的答题习惯。

而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保证好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质量分析一、考试成绩基本情况七年级参加考试22人,及格19人,其中80分以上8人,70—79分5人,60—69分6人,不及格3人,平均70.6%,合格率86.4%,优良率36.4%,学困率9.09%,极差率4.55%。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1、历史的题型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2、试卷的基本特点:(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

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只有个别题目稍难点。

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

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两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优秀率62%,及格率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优秀率71%,及格率为83%。

两个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优秀率差距较大,对于七年级来说,一班的优秀率太低,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学情分析1、优点(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

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

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判断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1)基本功不扎实。

书写不公正、不规范,错别字多。

如:“曲辕犁”写成“曲辕梨”,把“南宋”写成“宋朝”。

(2)同类知识混淆不清。

学生对同类知识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

如:把“吴道子”写成“阎立本”,把“李白”写成“白居易”。

(3)读图、地点类的知识掌握不到位。

2010年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

2010年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

2010年上学期期终调研考试七年级历史成绩统计与试卷分析一、成绩统计:单位序号参考人数人平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60分及以上)良好率(70分及以上)优秀率(85分及以上)1 147 68.2 92 14 85 44.2 7.52 106 82 92 31 92% 75% 61%3 56 58 80 15 36﹪5﹪04 73 48.15 81 16 28.77% 8.22% 05 58842159%6 350 63.25 94 18 68.13 37 19.57 766 58 89 13 50.9% 24.6% 1.5%8 40 51 86 52 12 5 29 71 75 95 30 88% 70% 42%10 12 68.5 87 51 66.7% 20% 25%11 14964922681.88%14.09%2.7%12 30 62.3 87 34 85% 65.2% 16%(以上数据抄自各单位报送资料)二、试卷分析:1、答卷分析本试卷满分100分,从学生答题情况看,选择题部分这次考试没有人得满分,考的较好的也只是在30分以上,最高分是38分,主要失分在第3、9、10、17、19、20题等。

判断题难度最小,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能拿一半以上的分数,其中还有不少同学能拿满分。

15分的材料题,多数学生能得到8到12分的分数,难度适中。

问答题一直是学生们的弱项,学生们总是存在审题不清,不知如何表达出来,或分析能力差,不知应该答什么,得分率相对较低。

25分的题很多学生只能拿8到15分,最好的也只有18分。

总之本次试卷难度较大,我校全年级没有一个上90分,最好的成绩也只有88分。

上80分的只有10%,及格率是52%。

2、改进教学设想纵观整张试卷和学生的实际考试成绩可以看出,以前那种只靠死记硬背的方式掌握知识的方法已经过时,现在的教学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学习,并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011一1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1一1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2011一1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中考试考生共有373人,其中90分以上的18人,占4.8%;80-89分的25人,占6.7%;70-79分的31人,占8.3%;40-69分的179人,占43.8%;39分以下的120人,占32.17%。

最高分101分,最低分0分。

二、试题分析本份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的同时增加了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此份试卷分两个层次,第一部分的选择题比较简单,大都是考查较简单的知识点,且在平时的练习中接触过,但有些题干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学生需认真审题才可以作出答案,而非选择题的小题设计就有一定的难度。

本试题注重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如选择题中的2、3、8、15、17小题,非选择题的第22、23题,学生若只是死记课本知识是难以作答的,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

三、试卷分析(1)选择题本试题满分60分,学生得分主要在45分左右。

容易出错的有2、5、6、8、17、19小题,这些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

如第17小题:“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①‘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③‘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

’④‘苏湖熟,天下足’。

从题目中我们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个是长江流域,既是我国的南方;一是南方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应该是在宋朝时期,所以题中问的是,表示宋朝时期南方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选项是哪些?而①讲的是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②讲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经济繁荣状况,而③讲的是北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依靠东南地区,④讲的是宋朝时期苏州和湖州成为国家的主要粮食基地。

通过分析就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③④,所以这道题有相当大的难度。

(2)材料分析题总共两道材料分析题,共30分。

21试题满分16分,学生得分在8—12分之间,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不够,没有把材料和所学知识很好地联系在一起,有些学生并没有看清问题就乱答,如:第1小题要求写三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建立的政权,有些学生只写三个民族的名称,有些学生只写政权的名字,有一小部分学生还填上汉族人建立的宋朝,形成答非所问的现象。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转眼间学期已过半,相信大家又学习了不少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期中考试即将到来,又到了检验大家的时候了。

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期中试卷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一、选择题:40分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元谋人D.蓝田人2.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取得的重大进步是:( )A.直立行走B.制造和使用工具C.学会使用天然火D.学会人工取火3.哪一聚落房屋复原图:( )A.山顶洞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4.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 )A.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B.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C.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D.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会制造彩陶5.下列各项属于黄帝的贡献的是:( )A.改进农具,教人农耕B.尝遍百草,发明医药C.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D.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B.舜C.大禹D.黄帝和炎帝7.反映了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A.黄帝B.尧C.舜D.炎帝8.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B.西周C.东周D.商朝9.下列关于西周经济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B.各级贵族可以转让和买卖土地C.普遍使用人工灌溉D.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10.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B.郡县制C.分封制D.行省制11.夏商西周国家统治人民的手段有:( )①分封制②军队③刑法④礼仪教化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2.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 楚庄王B. 宋襄公C. 齐桓公D. 晋文公13.关于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儒家的代表人物B.主张“兼爱”“非攻”C.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D.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14.“合纵”“连横”发生在:( )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夏朝D.西周15.我国铁制工具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16.战国时期,首开变法之风的是:( )A.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B.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C.邹忌在齐国进行改革D.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17.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D.陶器上的符号18.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B.纹饰华丽,工艺高超,体现了庄严凝重的风格C.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0多千克D.象征着商朝灿烂辉煌的文明19.孔子的言论被弟子整理在:( )A.《春秋》B.《论语》C.《诗经》D.《尚书》20.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B.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C.内江之水通过“飞沙堰”引人支流,灌溉农田D.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16分21. 观察彩陶,回答问题:(1)该彩陶名称是?出土于哪里? 2分(2)盆内的神秘图案都由几何图形构成,说明了什么?盆中的图案又都与鱼有关,又说明了什么?4分22.识别人物,回答问题:10分(1)人物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3分(2)简述他在思想、政治及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和成就。

七年级历史1期中考试考总结分析

七年级历史1期中考试考总结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总结分析
一、试卷分析:
1、试卷的基本情况:
考试时间为5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题型包括单选题75分,材料分析题25分。

2、试卷所涉及的教材内容:
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分布于七年级历史1至10课。

3、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

试题立足于课本基础,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

(2)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偏题、怪题,题目以升中考试题类型来设计,难易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理解能力。

二、从考试结果来看:本次考试平均分是25.71,和上次月考相比几乎没有变化;及格率和低分率分别是百分之37和百分之25,上次的都是百分之32,相比有一点点的进步;认真学习的学生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

存在问题:有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上课不够专心,没有理解老师上课所讲知识;错别字多、答非所问、答题不规范,卷面成绩优秀率不高,中下层面学生比例大,低分率偏高:总体反映出目前七年级学生历史的核心素养欠缺,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
1,培养学生学习本科目的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上好每一堂课。

2,继续做好重点基础知识的归纳,让学生有充足的课堂时间去记忆,培养学生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课后加强复习。

3,重视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对历史材料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理解题目要求的能力。

4,教学练习中要培养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

目前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要教会学生找关键词,同时要抓准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

5,加强学生的答题技巧培养,规范学生的答题。

2019年11月12日。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

仁德一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检测七年级历史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二)试卷情况分析本次考试是寻甸县期中检测,总分100分,内容包括两大部分:选择题50分,材料分析题50分。

试卷结构、题型、知识点分布均符合中考标准。

1.优点(1)此次考试内容覆盖全面,涉及到七年级上册教材1—10课。

教材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都有题目,考察要点也符合课程标准要求。

(2)主要考察以基础知识为主,没有出现难度较大的考察题目。

同时在考察过程中,有关于历史学科的历史思维训练题目,对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较大意义。

(3)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整合教材知识,以专题式的材料分析题考察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也通过专题考察凸显层次。

2.不足:本套试题从内容设置、难易题目分布来看,是比较好的,但有部分题目考察过于细致,如第6题、第26题第四小题,学生做答有一定难度。

建议:考试题目应该以中考为参照,注意知识点的选择,从开始紧抓重点,为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主次做准备,另外,材料分析题,可以更加整合,以专题形式突出重点。

二、检测情况分析1.总体情况2.分数段统计3.分数分布直方图4.各班成绩情况统计班级应考实考总分平均分及格人数及格率30以下80以上优秀后进优秀率后进率2101 442484.562.11 28 0.7 1 2 4 5 0.1 0.1252102 442503.562.58 25 0.62 1 5 8 7 0.2 0.1752103 38382472.565.06 25 0.65 2 10 14 6 0.361 0.152106 3939249263.8974422 0.5 0 8 12 70.3076920.1794872110 41412526.561.62195250.6097562 3 9 40.2195120.097561三、得失分情况此次检测,2101、2102、2103、2106、2110五个教学班80分以上共有28人,30分以下的仅有3个,选择题得分率75.22%,材料题得分率51.23%。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娄烦县育才中学冯海英一试题结构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鈡,满分为100分,共有四个版块,第一版块是单项选择题,第二板块是简答题,第三是材料解析题,第四为探究题。

其中选择题占30分,共15个小题,简答题为两个大题,占16分,以释图为主。

材料解析题占30分,为两个大题,探究题占24分,为四个大题。

二试题特征分析本试题容易题约占50%,中档题占30%,稍难题占20%;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的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适当也涉及了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设问跨度小,对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较浅的层面上。

从总体上说,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渗透德育。

以新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紧跟时代脉搏,设问巧妙,立意高远。

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人文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三、学生考试情况1、本次参考人:全年级有408人,及格人数:336人,校均分71,优秀数为75人,优良数为127人。

总体来分析成绩较好。

四学生学情分析1.读题不细心,审题能力不强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

如选择题第4,8,10题,如第10小题,有的学生审题不仔细,把“不正确”看成“正确”,张冠李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简答题的第16 ,是考查工艺精美的青铜器,平均每班有5人答的是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探究题关键是不会审题,任务一,分不清文化成就属于那种类别,任务二也分不清那句名言是教育成就,那句是思想主张。

2、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善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嗦或不完整。

人教版初一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人教版初一历史期中测试质量分析

初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考试范围:第 1-10课2、考试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 25题*2分=50分(2)非选择题分材料分析题(26、27题,共32分)、探究实践题(28题,18分)知识点分布十课都有涉猎,重点考察了诸子百家中的儒家学说、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商鞅变法、西周分封制以及大泽乡起义等,知识点考查重点突出,能够准确反映出师生的教与学。

二、卷面分析1、一分三率分析综上分析,本次考试成绩不算高,平均分、优秀率有待提高。

2、失分原因分析(一)学生出错题目及分析第7题,考察的是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由于复习时我没有过多强调第一单元的复习以及部分学生掌握不扎实导致错误率较高。

第12题考察的是时间段的掌握情况,同学们似乎未掌握整体概括的能力,导致此题21位同学出错,失分。

第19题考查的是对名言警句的理解,部分同学未能准确作答。

第21题考察的是御史大夫的监察作用,部分同学知识点没记住,部分同学未认真读题,导致出错率较高。

第22题考察的是秦长城的疆域,由于课上未着重强调导致出错率较高。

(二)非选择题分析第26题第1问考察的是知识点识记,未拿满分的20人,其中部分同学由于马虎、错字、缺点等问题失分。

第3小题第一问失分较高,考察的是商鞅变法,但是部分学生答题不精准,甚至不会分析材料导致失分。

第2、4题相对得分率还好,知识点多次强调记忆,有一定效果。

27题第1小题第2问错误率高,未仔细分析题目,答非所问,考察的是郡县制,实际上答中央集权制度的较多。

其余几问得分率较高,知识点识记准确。

第2、3小题得分率较高,课上都着重强调记忆过,效果挺好。

28题考察的是儒家经典,其中第1、3、4问得分率较高,对孔子的记忆深刻。

第2小题得满分2人,全错7人,剩余都是部分得分,此题失分率最高,由于课上练习不到位或学生未理解透彻、错别字等原因导致失分。

三、改进措施1、继续监督学生夯实基础知识,背诵知识点,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周南中学下学期初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答题卷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周南中学下学期初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答题卷和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下学期初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开卷)命题人:周成久审题人:注意:本试卷共七道大题,请把所有各题答案都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其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卷表格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2.山顶洞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A.170万年B.70~20万年C.30000年D.5000~6000年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是否会制造工具B.是否会使用火C.是否有语言D.是否过群居生活4.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5.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粟C.小麦D.大豆6.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B.氏族公社的形成C.原始农业的发展D.学会了建造房屋的技术7.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是A.炎帝和黄帝B.炎帝和蚩尤C.黄帝和蚩尤D.黄帝和尧舜8.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A.炎帝B.黄帝C.尧D.禹9.我国原始社会结束于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10.“禅让”的传说发生在A.黄帝、炎帝时期B.黄帝、尧、舜、禹时期C.尧、舜、禹时期D.禹、启时期11.我国出现青铜器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B.夏朝C.商朝D.西周12.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位于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13.夏、商、西周的主要经济部门是A.青铜铸造业B.农业C.手工业D.商业14.包含了两个社会历史时期的政权是A.夏B.商C.西周D.东周1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宋襄公16.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17.铁农具在我国开始使用是在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18.我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奴隶主和奴隶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C.地主阶级和奴隶D.奴隶主和农民阶级19.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20.下列人物中,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的是A.老子B.孔子C.屈原D.司马迁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及评分参考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及评分参考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校际联考七年级历史学科试卷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1、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因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附近而得名B.北京人会打制简单的石器C.北京人还保留一定的猿类特征D.北京人已经会人工取火2、寒假期间,小明实地参观了一处原始人类遗址,下面是他拍下的两张照片,据此推断这个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半坡遗址C. 北京人遗址D. 河姆渡遗址3、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是()A.面食B.小米粥C.米饭D.玉米4、下列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禹传位给伯益B.禹传子,家天下C.禹传位给桀D.启打败有扈氏5、距今四五千年前,不同的地域文化在漫长岁月中,逐渐融合为以哪一民族为中心的文化共同()A、哈萨克族B、蒙古族C、华夏族D、满族6、传说中,是哪位人物创造了文字()A、蚩尤B、嫘祖C、仓颉D、黄帝7、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A.夏-商-东周-西周B.夏-西周-东周-商C.夏-商-西周-东周D.商-夏-西周-东周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秦朝B、夏朝C、商朝D、汉朝9、我国第一个有文字出土证实的王朝是()A、秦朝B、夏朝C、商朝D、汉朝10、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原因是A、商朝建立时定都于殷B、名叫殷的商王规定的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D、“殷”字吉利1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评价正确的是①给当时的社会带来种种灾难②在争霸的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③为国家的统一创造了条件④不利于国家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2、春秋五霸中,最早进行称霸的诸侯王是()A、齐桓公B、宋襄公C、秦穆公D、楚庄王13、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的是()A、齐国B、秦国C、韩国D、楚国14、关于都江堰说法正确的是()A、都江堰只有有防洪,没有蓄水灌溉功能B、都江堰主要整治的是黄河水的泛滥C、都江堰的修建对成都平原影响不大D、都江堰的修建者是李冰父子15、夏令营的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A、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B、青铜器代替石器C、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奴隶获得了自由16、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性格各异:小刚得到老师夸奖后做事更努力;小强喜欢老师给他定个目标,然后完成;小勇独立性很强,自己设计任务,自己完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试卷分析XXX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试试卷共100分,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连线题和材料分析题,基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一二单元。

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注重了双基,强调了综合运用能力。

选择题正确率为70%,其中重点班的34、35题相对成绩较好,普通班的36、37、38题较差。

60分占总人数的40%,总体不理想。

从考试当中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体现,反思原因应该是后期的复巩固不到位。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比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学生的答题情况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审题不仔细、研究方法过死、态度不端正。

其中,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为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审题不仔细导致选择题错误;研究方法过死和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难以理解和解决;态度不端正表现为字迹马虎潦草、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等综合素养差的问题。

为了改进学生的研究状况,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备好一堂课,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导学案,讲解重点难点;强化基础知识训练,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多参与实例分析,增强解题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审题意识,解题思路要注意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答题方法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学会更加广度和更加深度地进行答题。

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从而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交流、多合作,让他们在互相影响XXX进步。

改写:为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改进研究方式。

这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型、合作自主研究来实现。

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他们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初一期中历史成绩分析史玉霞

初一期中历史成绩分析史玉霞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学科成绩分析本次考试,试卷还是很符合我们学校的教学实际的,不管是从试卷的难易程度,还是从试卷的适应范围,还是切合中考题型等方面,都是质量不错的。

但本次考试的历史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细,有重点,感觉整体很好,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试的试卷:一、历史考试成绩分析。

本次历史期中考试1.1班和1.4班优秀分别是3人和2人,及格分别为15人和16人。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卷,最高分47分。

从总体上看,要求识记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掌握得不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内容相对较弱。

从题目上看,选择题的准确率不高,材料题中22、23、24由于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导致写不出完整通顺的答案。

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在基础不扎实,对课本知识生疏,或不能熟练运用,相当一部分后进生表现尤为突出、历史语言表达不规范、不准确。

2、审题不仔细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

如相当部分选择题的错误,纯粹属于审题不细心所造成的。

3、平时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过死,灵活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

尤其表现在对课本上的一些变式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死搬硬套,照猫画虎,因而得分率较低。

4、态度不端正。

表现在字迹马虎潦草,随意性大,写错的地方乱涂鸦,卷面不整洁,书写不工整,错别字太多,综合素养差。

试卷中部分学生答题态度不认真,没有做到最基本的字体工整。

二、改进建议:针对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来的问题,我觉得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1、认真备好一堂课。

备课时要把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精心编制和设计导学案。

认真上好一堂课,做到有效教学。

学生明白的不多讲,重点难点,重点把握,重点讲解。

做到讲练结合,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练习,或其自己去寻找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

2、强化基础知识训练。

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误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018-2019学年下重庆市綦江中学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及评分标准

2018-2019学年下重庆市綦江中学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及评分标准

2018-2019学年下重庆市綦江中学七年级期中历史试卷命题人:审题人: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D.唐玄宗2.下列关于曲辕犁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播种的工具 B.是耕作工具C.是灌溉工具 D.是收割工具3.据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农业生产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C.对外贸易活跃 D.经济重心南移4.唐朝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时代,下列能够说明唐朝在官员选拔方面开放的是()A.八股取士B.世袭制 C.实行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5.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6.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年代,唐诗风格各样,题材广泛,展示了广阔的生活画卷。

下列诗句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康俱丰实7.从如图的图表中分析出与下列哪些事例无关()A.隋文帝的励精图治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8.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B.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D.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9.如图能反映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状况的是()A. B.C.10.“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精忠报国”、“还我河山”等词语与下列哪位英雄有关( )A .郑成功B .韩世忠C .戚继光D .岳飞11.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考历史卷体型及分值分布

中考历史卷体型及分值分布

中考
中考历史和政治部分共同组成文综试卷。

共计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大概60分,需要时间大概60分钟)
一客观选择题 12个(2*9+3*3=27)
二主观问答题三道半(27—29 30前两问)(基本为40分左右)
三整体分析
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立足历史学科知识,联系社会热点,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设置新角度,突出能力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试题具有明显的探究性、综合性、时代性.
试卷形式多样,包含了图片、表格、史料、地图等形式,难易程度适中,考查角度新颖,突出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体现了开卷考试的特点。

知识点考查全面.
四题型分析(2015年中考卷为例)
中考历史卷面满分为60分,主要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非选择题分为两大类,读图说史题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选择题部分11题—21题,共11道,共计24分,中国史5道,世界史4道,综合题2道。

非选择题部分共计三道大题,共45分,其中30题(1)题是历史题(2)(3)(4)是政治题。

其中中国史29题12分,世界史27、28题共计15分,世界史和中国史的比例相当。

2015中考涉及知识点有: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解放
战争、新航路开辟、苏联经济建设、二战、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美苏争霸、明治维新,几乎涵盖了中考的重要章节,有重点也有非重点知识点的考查,较为全面。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初一历史期中考试总结1本次期中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安排及比例基本根据中考模式。

非选择题20道20分,占40%。

由于本次考试为闭卷形式,非选择题依据中招试卷结构中的五道题削减为四道大题,分值仍为30分,占60%。

本次考察七班级下册1-12课内容,主要考察繁华与开放的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进展两单元中我国古代由隋朝至元朝的进展历程。

本次考试中班级最高分49,最低分3分。

其中,班级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班级2844%12%一班2845%8.3%二班3054%26%三班2750%5.5%四班2842%11%本次考试发觉同学答题中出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初三较为相同的有以下几点:(1)对基础学问的把握不精确、不坚固:题中消失的历史大事、人物贡献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初一第一单元中有涉及许多的人物,比如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涉及他们在位期间的称谓问题分别对应“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之治”,其实很简单记,但是由于前三课的内容比较集中,同学就把这些学问点搞混。

(2)缺乏对学问的理解熟悉:许多同学存在错误的熟悉,以为历史只要死记硬背就行。

其实不然,大多数同学可怕碰见考察时间的题,就是由于在死记硬背的状况下,很难将学问点进行串联,造成学问的分段记忆。

在这种状况下,将各个大事对号入座当然很难。

并且,这种记忆方法,很难将考察综合力量的题拿下。

(3)审题不认真、不仔细:初一试卷中22题的第2问,在以前练习的时候消失过,但是进行了些微的更改将考察作品的部分删除,但是部分同学不审题,完全靠印象写答案,将“三吏”、“三别”写上。

可见其考试过程中极其不仔细。

(4)答题过程中书写不仔细:部分成果比较偏后的同学,在考试过程中,态度不仔细,非选择题部分仅写几个字,字体潦草、卷面也不干净。

也有部分同学答题的时候马虎、马虎,消失添字、漏字的现象。

比如“吏”与“史”两字多次强调,但是在试卷中仍是有许多的同学写错,“安吏之乱”、“诗吏”一大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