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组织行为学

合集下载

公共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一章:公共组织行为学概论公共组织:公共组织是以社会公共事物为管理对象,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

公共组织以管理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通过行驶公共权利来管理公共事物并承担相应的公共责任,花费公共财政,推动公共伦理,提供公共物品或公共服务,不以赢利为目的。

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

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

公共组织的特点:1:公共组织以管理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为基本职责2:不以赢利为目的3:公共组织通过行驶公共权利管理公共事物4:公共组织的活动必须依法进行并受到高度监督5:公共组织的政治性倾向及其行为的强制性和权威性6:公共组织的目标不易计量及其责任的多元化公共组织的思想基础:1: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2:以法约尔为代表的行政组织理论(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3:以韦伯为代表的行政性组织理论(又称为官僚主义,三种社会权力:传统权力、魅力权力、法定权力)4: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人是社会人而非经济人)5:以巴斯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6:以卡斯特、罗森茨威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7:以莫尔斯、洛西为代表的权变理论8:詹姆斯·布坎南所创建的公共选择理论9: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提出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第二章:个体行为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经典条件反射学习论(俄国的巴甫洛夫学说)2:桑代克的试误说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霍夫斯泰德文化理论:四个重要的维度:个体注意与集体主义、权力差距、不确定性规避、男性化和女性化第三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知觉:是直接作用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知觉特点: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社会知觉:含义:社会知觉是人或人际的知觉,它包括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知觉,也包括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体、群体对群体的,以及对个人间关系和群体间关系的知觉。

公共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公共组织内部行为和决策过程的学科,是对公共组织行为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学科领域。

它涵盖了公共组织的结构、领导、组织文化、员工行为等方面,旨在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涵盖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以及其他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

一、公共组织行为的特点公共组织行为与私人组织行为相比,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首先,公共组织通常面临着多样化的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市民、利益团体等,这使得公共组织的行为受到了不同利益的制约和影响。

其次,公共组织的目标通常是公共利益,而非私人利益,这使得公共组织的决策过程和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性和公众监督性。

此外,公共组织的制度和规则也往往比私人组织更加复杂和严格,这给公共组织的行为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

二、公共组织行为的影响因素公共组织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组织结构是公共组织行为的基础,它决定了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决策流程等方面。

组织文化是影响公共组织行为的重要因素,它包括了组织的价值观、信仰、行为规范等,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激励作用。

领导是公共组织行为的关键因素,领导者的能力和行为风格对组织内部的凝聚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公共组织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如政策改变、经济变化等。

三、公共组织行为的挑战与应对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公共组织面临着各种挑战。

首先,公共组织常常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和约束,需要在政策变化的情况下灵活应对。

其次,公共组织面临着不断增长的任务和责任,需要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

另外,公共组织还需要应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舆论压力,保持组织形象和声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公共组织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优化决策流程,提高响应能力和执行效率。

其次,培养良好的组织文化,强调公共利益导向,树立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此外,公共组织还可以加强领导力的培养,建立高效的领导团队,推动组织改革与创新。

公共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公共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1、组织的含义:具有一致性目标的人们依照一定的原则所构建起来的相互协作并具有一定边界的社会群体。

2、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特点:(1)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承担特定功能的群体。

(2)组织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构建的(3)组织的本质是一个相互协作的关系体系(4)组织是有边界的。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秩序、制度规范4、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1)法制权威性(2)层次性(3)公益性5、公共组织行为的基本属性;个体性、整体性、公益性、公共性。

第二章知觉、归因与公共组织管理1、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

2、社会知觉的特点(1)社会知觉是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2)社会知觉遵循图形—背景原则(3)社会知觉需运用图式。

3、社会知觉偏差及其管理启示:(1)首因效应管理启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应该在第一印象的基础上长期、反复地考察一个人,这样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认识。

(2)近因效应管理启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进行宣传教育时,要让自己的观点在最后得到重复和强调,使员工加深印象,形成符合管理者需要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以使员工在日后的工作中形成正确的社会知觉。

(3)刻板效应管理启示:管理者应抛弃陈旧的、古板的观念,以公正合理的视角去管理人。

应该与不同的群体成员进行长期、深入、一对一的交往。

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对某类人的消极刻板印象,以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管理绩效。

(4)晕轮效应管理启示:作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时必须防止晕轮效应的出现。

不能由一点便论及全部。

认识员工,切记狂热;要注重内涵品质,不要注重外表;要持发展的观点,不要僵化、静止;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去捕捉现象背后的本质。

(5)期望效应管理启示:管理者如果对员工给予积极的期望,确认员工有较大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给予员工以鼓励和帮助,那么员工就有可能因管理者的所作所为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工作更加努力,工作绩效就会很快得到提高。

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

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

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涵盖政府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的运作和管理的学科。

它研究机构内部的行为和决策,以期提高效率和效能。

本文将探讨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其理论和原则来提升管理实践。

公共管理旨在提高公共服务的交付效率和质量。

它关注政府机构的运作和决策,以期满足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公共管理通过制定政策和管理机构来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管理者在公共管理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他们需要有效地组织和协调资源,使公共机构能够高效地满足公众需求。

组织行为学则是研究个体和组织内部行为的学科。

它关注员工的动机、决策过程以及组织结构对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优化组织内部的协作和效率,使员工能够充分发挥其潜力。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原理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员工,从而提高整体组织绩效。

公共管理和组织行为学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组织的有效运作。

管理者需要学习组织行为学的原理来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组织文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

例如,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提供适当的激励,管理者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另外,了解员工的个人差异和行为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分配任务和资源,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还可以应用于创新和改革管理。

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和改革是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管理者需要善于引导创新思维和实践,以使组织能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

通过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管理者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持和资源,鼓励员工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

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改善组织的绩效评估和决策制定。

通过收集和分析组织内部的数据,管理者可以评估组织的运作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此外,组织行为学的方法还可以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准确和明智的决策,避免盲目和基于偏见的决策。

总而言之,公共管理与组织行为学对于提高管理实践的效果至关重要。

它们提供了一套理论和原则,帮助管理者理解和应对组织内部的行为和决策。

公共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
地位的思想 (3) 人才流动的思想 (4) 利用外国智力的思想
社会公平理论
在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 B .Denhardt) 所著的《公共组织理论》一书中指出“公平 包括平等感和正义感,具体地说,公平的重 点就在于去纠正现存社会价值与政治价值分 配过程中的不平衡。”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是指在公共部门中工作的 具有劳动能力的各类人员的总和,是整个社 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部门人力 资源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公职人员、事业单位 人员、公共企业从业人员和民间组织企业人 员 等四个部分。
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关注三个层次的问题:
微观层次——关注的是组织内部的人力 资源管理效率问题; 中观层次——关注的是某一行业或地区 如何通过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谋求优势 的问题; 宏观层次——关注的是在国际竞争中如 何通过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管理谋求国 际竞争优势的问题。
人力资源宏观管理
开幕式
“人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包括体力、智力、知
识、技能四个部分。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具有

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人力资源的含义
1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 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总和。
2人力资源是指劳动力资源,即一个国家 和地区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3)、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被西方学术界认为是 “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他对人力资源 理论的贡献,突出表现在对人力资源的微观经济分析上。
4) 、爱德华•丹尼森《人力资本经济分析方法》也对经济 学中人力资本革命的重大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源要素作用进 行了精确的计量分析。

公共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与组织行为学
年份
公共组织行为学 任浩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
教学内容设计 1、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管理模型
(1)、经济人和统御管理模型 (2)、社会人和参与管理模型 (3)、自我实现人与自治管理模式 (4)、复杂文化人与权变软管理模式 (5)、当代中国公共组织管理模型的思考
2、微观组织行为操作设计
(1)、公务人员层面的组织行为 (2)、公共部门层面的组织行为 (3)、公共组织层面的组织行为
3、宏观组织行为实务研究
(1)、中国组织行为现状分析 (2)、宏观组织行为战略设计 (3)、宏观管理模型与组织设计 (4)、宏观组织行为的技术研究
第二讲:
组织行为与公共组织 管理模式构建
一、经济人假设与任务管理模型
1、经济人假设
⑴、经济人的人性设计 人就是追求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
理性动物。 ⑵、经济人假设的主要理论观点
习得的心理定 势。
(2)、态度改变的技术研究
劝导者
传递的信息
目标 对象
影响力 影可 响信 度度
冲击力
抵抗力
周 围 情 况 一致力
① 提高改变者的影响力
权威性:
身份
声誉
实验:
反感某诗
威望
威信
评语
艾略特 93.1%
青年女教师 11.1%
积累 年龄
经验
专家
传统社会 现代社会
教育程度 训练水平
1)形成法
改变自己的投入;改变自己的所得 扭曲对自己的认知;扭曲对他人的认知 改变参考对象;改变目前的工作
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2、态度改变理论
(1)、态度及其态度的功能
态度是主 体对客体,包 括自身所持有 的系统化的、 稳定的、内在 反应倾向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四讲组织中的决策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四讲组织中的决策

第四讲组织中的决策我们关注的是集体决策,人类的正确或错误的决策如何做出,灾难性的后果如何发生,人类聚集在一起是为了达成单个个人无法达成的东西。

一、决策的定义和分类1.定义决策(decision-making),就是指管理者通过分析各种备选方案,对面临的机会或威胁做出反应,做出关于特定的组织目标和行动方案的决定。

2.分类1)机会反应型决策/威胁反应型决策有的决策是被动的。

2)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管理者可以通过制定规则来指导所有的程序性决策行为。

与组织日常运作有关的绝大多数决策都是程序性决策。

人不喜欢不确定,人也不喜欢非常确定性。

人类社会的大多数决策是program,对于个人和企业也是。

中国与外国的区别在于精密性程度不一样。

3.管理者对于某一行动是否会带来所预期的结果并不能确定,甚至在更为模糊的情况下,管理者对于其希望实现的目标都不明确。

很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形成预测不确定事件的规则。

4.在没有规则可供遵循的情况下,管理者该如何做出决策呢?Learning by doing 一个决策者能力的高下决定于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的判断力。

西方政府非常强调稳定性,强调制度对个人的约束。

管理学的观点强调能力,这个事换个人就不行了。

二、经典决策模型1.经典决策模型一定要记住文献对话,把自己的研究摆脱对策性的研究。

不完整的,有缺陷的,起点是经典决策模型。

1)不仅要选出方案,还有列出影响。

2)隐含的假定:信息完备,无不对称对自己的偏好非常了解3)最理想,最大化的状态下进行决策三、行政管理决策模型马奇和西蒙发展出了行政管理决策模型(administrative model),来解释为什么决策是一种具有内在不确定性的、充满风险的过程;管理者极少依据经典决策模型所描述的方式进行实际决策。

观察行为本身,很多管理行为并不是按人们期待的最佳状态1)有限理性:西蒙最杰出的贡献。

Bounded rationality.人的决策能力受到认知决策的约束。

运用公共组织行为学的专业知识,分析我国组织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

运用公共组织行为学的专业知识,分析我国组织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

运用公共组织行为学的专业知识,分析我国组织管理中的现象与问题
公共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公共组织(政府机构、非营利组织等)的管理及其内部成员的行为。

在我国,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也存在一些现象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权力过于集中:我国的公共组织普遍存在着事权、财权和人事权集中在一些高层领导手中的现象,这种权力过于集中会导致领导者对下属的决策和行动进行强制性干预,而下属则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公共组织的效率和效果。

二、繁琐的程序和文化禁锢:在我国的公共组织中,常常存在着繁琐的程序和相对严格的规章制度,而这些程序和规章制度又往往是为了防范腐败和不法行为而设置的。

然而,过度的程序和规章制度可能成为制约公共组织适应变化和快速反应的阻碍,进而影响组织绩效。

三、形式化过度:在我国的公共组织中,往往存在一种强调形式化、形式主义的态势,类似于“有法可依,全靠执行”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公共组织管理的影响。

这种形式化过度可能会导致过度依赖程序和规章制度来统一管理,而忽略了对组织内心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进而导致组织的职责履行不到位,效率低下。

四、缺乏激励机制:公共组织中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还比较薄弱,一些公务员虽然工作较稳定,但长期面对相对单调的工作环境容易缺乏动力和积极性,进而也会影响在工作中的效率和绩效。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公共组织的管理需要经常实行机制创新、程序和文化“去繁从简”、对员工更加考核绩效、完善内外部激励机制以及提高员工的行为自主性和独立性,以提高公共组织的效率和适应力。

孙萍公共组织行为学的课程目标

孙萍公共组织行为学的课程目标

孙萍公共组织行为学的课程目标摘要:一、课程背景二、课程目标三、课程内容四、课程教学方法五、课程评价方式正文:一、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共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共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正日益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关注。

公共组织行为学以公共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中人的行为、心理和互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组织效率和目标实现。

在这个背景下,孙萍教授开设了公共组织行为学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组织的运作机制,提升公共管理能力和领导力。

二、课程目标孙萍教授的公共组织行为学课程旨在实现以下三个目标:1.培养学生对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具备运用公共组织行为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公共组织的认识,提高学生在公共组织中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为学生从事公共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在面对公共管理领域的新问题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包括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公共组织的特点和分类等。

2.公共组织中人的行为和心理,包括个体行为、团体行为、决策和领导等方面。

3.公共组织的运作机制,包括组织结构、沟通、协作、决策和权力分配等方面。

4.公共组织的管理和改革,包括组织文化的作用、组织变革和创新等方面。

5.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包括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四、课程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孙萍教授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教授讲解公共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公共组织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公共组织的运作机制和问题解决方法。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实操演练: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在公共组织中的实践能力。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版课件第5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
15
5.2.4 群体凝聚力
1.群体凝聚力的含义 所谓群体凝聚力,就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其愿意留在 群体内的力量。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 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它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 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高的群 体,群体成员相互吸引,沟通良好,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自觉维护群体利益和荣誉,共同接受群体的目标,并相互 帮助,以实现群体目标。凝聚力低的群体犹如一盘散沙, 成员之间钩心斗角,互不信任,这对于实现群体目标是极 为不利的。
11
2.群体规范的形成
群体规范形成实验
美国心理学家谢里夫(Sherif)于1963年做了一个经典的群体规范的形成实验,揭示了 群体规范形成的过程。实验中,他让被试独自坐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盯着一个固定 的光点看。由于视错觉的作用,这个光点看起来像在轻轻地移动。然后,被试被要求 报告他们所估计的光点的移动距离。这样每个被试都建立了自己的估计值。下一步, 把这些被试全部集中到这个暗室中,让他们重新估计光点的移动距离。这一次,成员 可以互相讨论。一段时间后,被试的估计开始向一个外显的群体规范集中,群体的规 范代替了每个人的个人意见。最后,每个被试又一次被单独测试,这时被试都没有坚 持原来的估计,也没有建立新的估计,而是一致保持群体规范。
群体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如果把组织看作一个系统, 那么群体就是构成这个系统的一个个子系统,个体则是群体或组织的最基本构成要素。 假如组织是一个完整的人体,那么群体就是人体的各个器官或系统,个体便是细胞了。 因此,对于群体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研究,同个体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一样,都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群体发展的内部规律和影响群体活动效率的因素已成为公共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掌握群体的含义、分类 ●了解群体的构成和发展阶段 ●掌握群体规范的含义及其形成 ●了解群体压力的含义及其形成与发展 ●掌握从众行为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 ●了解从众行为的实验研究 ●掌握群体凝聚力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掌握团队的含义及其建设 ●了解团队的类型

《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编版)

《公共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笔记(精编版)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绪论1、组织:在群体基础上形成,由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组建起来的一个社会结构单元。

2、公共组织: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供给公共产品、维护公共秩序、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

包括权力性公共组织和非权力性公共组织。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物质要素(人员、经费、物质设备)(2)精神要素(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组织文化、运行程序、制度规范)4、公共组织的特点(基本属性):法制权威性、层次性、公益性。

5、公共组织的类型: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机关组织、事业单位组织、非政府公共组织6、公共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7、公共组织行为学: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8、研究目的:解释、预测、引导、控制。

9、学科性质: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

第二章知觉、归因1、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恒常性5、社会知觉: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的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

6、社会知觉的特点:1.一个寻找意义的过程 2.遵循图形——背景原则 3.需运用图式7、社会知觉的类型7.1自我知觉: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1)自我概念的形成:他人的反馈、反射性的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2)自我概念的作用:促进管理者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展示自我,施加对员工的有效管理,协调好人际关系;有关自我概念的知识也会促使管理者学会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我,改正缺点,取得进步。

(1)自尊的建构:生活中的成败经验、社会比较得来的信息、自己内部标准(2)自尊的作用:个体行为的重要动力,是身心健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7.2他人知觉:通过对他人外在行为表现及特征的观察,对其内在情绪、态度、动机、人格等心理状态和特征的知觉。

7.3.人际知觉: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包括对自己与他人关系及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公共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

1.[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双因素理论中的保健因素的是()。

A.技术监管系统B.工资C.个人发展的可能性D.工作环境正确答案:——C——2.[单选题] ()领导的重心是搞好福利服务。

A.独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混合制正确答案:——C——3.[单选题] ()领导的重心是以下属为中心,侧重于协调人际关系。

A.独裁型B.民主型C.放任型D.混合制正确答案:——B——4.[单选题] “约哈里窗户”的理论告诉我们()。

A.认真分析和研究对方的信息B.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C.对事不对人D.不要太在意最初的报价正确答案:————B5.[单选题] 接近-回避型冲突又叫()。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C6.[单选题] 接近-接近型冲突又叫()。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正确答案:————A7.[单选题] ()最强调非正式沟通的保密性。

A.单线式沟通网络B.流言蜚语式沟通网络C.偶然式沟通D.聚焦式沟通网络正确答案:————A8.[单选题] ()是有信息汇集点与传播中心的控制型网络。

A.链式沟通网络B.环式沟通网络C.全渠道式沟通网络D.轮式沟通网络正确答案:————D9.[单选题] ()相当于组织中的垂直沟通系统,是一个纵向的沟通网络。

A.链式沟通网络B.环式沟通网络C.全渠道式沟通网络D.轮式沟通网络正确答案:————A10.[单选题] ()表示每个人与其他人都可以自由沟通,并无中心人物。

A.链式沟通网络B.环式沟通网络C.全渠道式沟通网络D.轮式沟通网络正确答案:————C11.[单选题] 下达命令属于()。

A.正式沟通B.单向沟通C.双向沟通D.非正式沟通正确答案:————B12.[单选题] ()通常存在于陌生人之间,是一种短暂的、不稳定的关系。

A.情感关系B.工具关系C.混合关系正确答案:————B13.[单选题] 研究表明,群体规模在()人时最佳。

公共组织行为学

公共组织行为学

一、人格的内涵和内容人格,也叫个性,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統,它主要包含气质和性格两方面的内容。

1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稳定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独特的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评价的意义。

任何一种气质类型的人都既可以成为品德高尚、有益社会的人,也可以称为懂得败坏、有害社会的人。

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能在不同的实践领域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的人。

2性格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一种与社会最为密切相关的特征。

个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食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所谓态度。

是个体对社会、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一种心理倾向,它对事物的评价、好恶和趋避等方面。

性格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形成的,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性格具有好坏之分,能够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二、晕论效应的启示晕轮效应是指知觉主体往往倾向于依据某一方面的知觉印象,来对知觉客体的全部特征作出评价。

是将某一方面的突出印象主观的扩大至全部,从而遮蔽了对知觉客体的其他方面特征的知觉。

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以偏概全。

作为公共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时必须防止晕论效应的出现,不能由一点便论及全部。

认识员工,切忌狂热;要注重内涵品质,不要重视外表;要持发展的观点,不要僵化、静止;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去捕捉现象背后的本质。

三、领导者授权的要求1按责授权。

要求下属履行职责必须授予相应的权力。

只有按责授权,才能避免权大于责造成权利滥用、授权失控,又避免权大于责事事请示,压抑创新。

2适度授权。

领导授权应该以组织目标为依据,围绕组织目标有限度授权。

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书籍内容

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书籍内容

公共管理相关的经典书籍内容公共管理是指政府和其他公共组织对公民和社会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在这个领域中,有许多经典的书籍涵盖了公共管理理论、实践和案例研究。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公共管理书籍: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邓小平同志主编。

该书系统介绍了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包括公共管理的概念、原则、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

2.《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著作,由Eugene Bardach撰写。

该书介绍了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了解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

3.《公共组织行为学》《公共组织行为学》由林文翰编写,介绍了公共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

该书涵盖了公共组织的结构、领导、决策、沟通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解和改善公共组织的运作非常有价值。

4.《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由张五常教授主编。

该书系统介绍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包括公共管理的概念、原则、组织管理、政策制定等内容。

5.《行政学》《行政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教材,由李宗仁教授主编。

该书介绍了行政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包括行政组织、行政行为、行政决策等方面的内容。

6.《公共危机管理》《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著作,由Ian Mitroff和Gus Anagnos合著。

该书介绍了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案例研究,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应对和管理公共危机。

7.《公共治理》《公共治理》由蔡宗鹰编写,介绍了公共治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该书涵盖了公共治理的概念、原则、机制、方法等内容,对于理解和推动公共治理非常有价值。

8.《社会政策分析》《社会政策分析》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著作,由Richard G. Lipsey和Kenneth I. Carlaw合著。

该书介绍了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工具,帮助读者了解社会政策制定和评估的过程。

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要看的书

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要看的书

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要看的书导言公共管理是一门涵盖政府、非营利组织和公共服务部门的管理学科,致力于提升公共部门的运营效能和公共事务的治理能力。

对于在职研究生来说,了解并深入学习公共管理领域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公共管理在职研究生推荐几本必读的书籍,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

1.《公共管理概论》作者:李晓月本书是公共管理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公共管理学科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概念。

通过对公共管理的历史演进和理论体系的阐述,读者能够建立起对公共管理学科的整体认知和基本理解。

2.《公共组织行为学》作者:林达、王蕾公共管理领域的核心研究之一是公共组织行为学,它关注的是政府和非营利组织内部的行为特征和规律。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公共组织的结构与设计、组织文化与变革、个体与集体行为等方面内容,可以帮助在职研究生深入理解公共组织内部运作的机制和问题。

3.《公共政策分析》作者:路宇一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公共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这本书详细解释了公共政策的概念、制定流程和评估方法,并提供了一系列实际案例供读者参考。

通过学习这本书,研究生们可以了解到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和研究方法,提升自己在公共决策领域的能力。

4.《行政管理学导论》作者:李炳青行政管理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分支,研究关于政府机构和公共组织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包括行政组织、领导与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

阅读本书可以帮助在职研究生全面了解行政管理领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5.《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作者:刘辉、陈琪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是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支柱,对于研究生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本书细致地介绍了公共财政的基本概念、预算制度和预算管理的过程。

通过学习本书,研究生们能够获得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方面的核心知识和实践技巧,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体心理特性与公共组织管理1、个体心理特性: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经常出现的心理特征。

主要内容包括能力和人格,人格的核心内容是气质和性格。

2、个体心理特性的特点:1)独特性与共性2)稳定性与可变性3)生物制约性和社会制约性3、能力: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能力表现在所有活动中,并在活动中得以发展。

能力影响活动效果,是人们成功地完成一项活动所必备的。

4、能力的种类:智力、情商、创造能力、体质能力5、能力的个别差异:1)能力发展水平差异2)能力结构差异3)能力表现早晚差异6、人格:也叫个性,是指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整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7、人格的结构:1)气质2)性格8、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

它只给人们的言行涂上独特的色彩,但不能决定人的社会价值,也不直接具有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

气质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任何气质类型的人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能在不同的实践领域中取得成就,也可能成为平庸的人。

9、性格:是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它是一种与社会最为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

个体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所采取的言行上。

10、人格理论1)特质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美国。

主要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和卡特尔。

(特质是指人的稳定的、经常表现的行为方式。

它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独具的特质。

卡特尔受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对人格特质进行分析,把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指从外部行为能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指那些相互联系而相同原因为基础的特质。

2)气质类型说:起源于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后来罗马医生盖伦确定了气质的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解释了气质的生理基础,他提出人的大脑有两个基本活动过程,即兴奋过程和抑郁过程。

这两个过程三个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表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及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气质类型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胆汁质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安静型粘液质弱、、抑制型抑郁质3)职业人格理论:霍兰德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一个六种人格类型与职业的匹配关系理论。

类型包括: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常规型、企业型、艺术型。

这一理论指出,当人格类型与职业相匹配时,会产生最高的满意度和最低的流动率。

对于公共组织来说,各级管理者应是社会型和企业型的,基层员工应是常规型的。

人格类型职业范例现实型:偏好需要技能和力量、协调性的体力活动机械师、钻井工人、装配线工人、农场主研究型:偏好需要思考、组织、理解的活动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等与科学研究相关的工作、新闻记者社会型:偏好能够提高和帮助别人的活动社会工作者、教师、官员、心理咨询师常规型:偏好规范有序、清楚明确的活动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纳、档案管理员企业型:偏好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和获得权利的言语活动法官、房地产经纪人、公共关系专家、小企业主艺术型:偏好那些需要创造性的、模糊的、无规则的活动画家、音乐家、作家、室内装饰师第四章群体行为与公共组织管理1、群体: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与共同怒表的集合体。

作为一个群体,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往行为2)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3)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4)群体中的成员彼此意识到他们同属一群2、群体类型:1)按群体是否实际存在——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2)按群体的作用和影响——参照群体和一般群体3)按建立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3、非正式群体特点:1)自发性和不稳定性2)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3)非正式群体凝聚力较强4、群体的作用:1)对组织:a、群体能够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b、群体是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对象和载体2)对个体:a、群体满足个体的安全的需要b、群体满足个体的归属需要c、群体满足个体受尊重的需要d、群体满足个体成就的需要群体上述两个作用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当上级组织交付的任务完成的越圆满,下级单位工作的效率越高时,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就越能得到满足;群体成员的心理需要就越得到满足,其工作积极性就越高涨,组织任务就完成得越好。

5、群体的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终止阶段6、群体规范:指群体所确定的行为准则,每一个成员都必须遵守。

它是统一成员行为和观念的一系列标准体系。

7、群体规范的作用:1)维系群体的作用2)认识标准化的作用3)行为矫正的作用4)惰性作用8、群体压力:9、从众行为:指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采取与大家一致的行为。

10、从众的种类:真从众和权益从众11、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个体因素:a、行为参照b、偏离的恐惧c、性别差异d、个性特征2)群体因素:a、群体的一致性b、群体成员的地位和成就c、群体接纳个体的程度3)文化差异12、群体凝聚力:是一种吸引群体成员,使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力量。

群体凝聚力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

它既包括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有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13、影响群体凝聚力的的因素第五章人际关系与公共组织管理1、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

它关注的是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行和协调性的程度,其构成成分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2、黄国广的人际关系分类:1)情感关系2)工具关系3)混合关系3、人际关系的发展4、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这种请按上的相互吸引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特征,人际吸引力越强,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越容易引以为知己,人际关系越好;反之,人际吸引力越弱,交往双方心理距离越远,越容易彼此戒备,相互疏远,人际关系就会恶化。

5、人际沟通:指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的过程。

发出信息的人或群体叫作信息的发送者,信息所到达的人或群体叫作信息的接受者。

人际沟通的过程好奥苏包括:发送者、接受者、信息及其编码和解码、通道、反馈、障碍、背景6、人际沟通的作用:1)获取信息2)增进了解3)促进身心健康4)传递组织文化7、人际沟通的类型:1)按人际沟通所使用的符号系统——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2)按沟通渠道的正式与否——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3)按照信息沟通的方向和发送者的地位是否相互转变——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8、人际沟通网络(简单看)9、怎样改善沟通第六章冲突与公共组织管理1、冲突:是指一方感知到另一方对自己的利益产生了消极影响或者将要产生消极影响的过程。

冲突包含三个要素:1)冲突双方存在利益上的对立,并意识到了这种对立2)冲突双方认为对方将要损害自己的利益或者已经损害了自己的利益3)冲突双方认为对方将要采取损害自己利益的的实际行动或者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2、冲突的影响:1)积极影响:a、冲突使问题明朗化,促进问题解决b、冲突能够促进变革和创新c、冲突带来更好的决策d、冲突使得冲突双方更好的相互了解e、冲突能增强群体凝聚力2)消极影响:a、冲突会给人带来消极的情绪b、冲突会妨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协调c、冲突会导致管理者的领导风格从民主参与型转向专制型d、冲突会增加冲突双方产生消极刻板印象的倾向3、冲突产生的原因:1)组织因素:a、对稀缺资源的竞争b、职责或权限的不清晰c、组织变革2)群体因素:a、部门或群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b、部门或群体目标上的不相容3)个体因素:a、人的本性b、价值观的不同c、归因的差异d、沟通的障碍e、个性偏差f、知觉偏见4、冲突的过程:冲突潜伏阶段—冲突知觉阶段—冲突感受阶段—冲突外显阶段—结果阶段5、冲突的分类:1)按内容——认知冲突、目标冲突、权力冲突、情绪冲突2)按作用——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3)按层次——个体(接近—接近、回避—回避、接近—回避)个体之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第七章公共组织领导1、公共组织领导:是领导者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组织和管理公共事物所进行的活动的总称。

可理解为1)领导是特定组织2)公共组织领导是一种活动过程,这一活动过程包括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检查、总结等内容3)公共组织领导的目标是动员一切力量,实现组织的特定管理目标4)公共组织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有领导者、被领导者及所处的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而构成2、公共组织领导的特征:权威性、综合性、动态性、服务性、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3、公共领导的分类:1)按层次划分——中央领导和地方领导2)按横向功能划分——计划领导、财务领导、人事领导、机关内部事务领导3)按性质划分——政治领导、一般权限领导、专门权限领导4)按运用权利的方式划分——独裁型/集权型、分权型/民主型、放任型/俱乐部型5)按权力行使主体划分——首长制、委员会制、混合制4、公共组织领导作用:1)领导是管理协调统一的保证2)领导是公共组织管理运行过程的核心3)领导是关系到公共组织管理成败的关键5、领导职位包含职务和责任6、职务由事决定,职权是由职位衍生的,职权是法律赋予一定职位的,职位的性质决定了职权的性质。

职权大小与职位高低是对应的,职位的高低、职权的大小都与领导个人因素无关。

7、公共组织领导者个人的素质结构包括德(政治品德素质)、才(能力素质)、学(知识素质)、识(心理素质)、体(身体素质)。

8、领导班子素质结构9、领导方式:1)按领导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以事为重心、以人为重心、人事并重型2)按领导者作用于被领导者的方式——强制命令式、疏导说服式、激发鼓励式、榜样示范式第八章激励与公共组织管理1、激励:在公共组织行为学中,我们将它界定为通过管理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激发员工实现一定的目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激励要求管理者在公共组织管理实践中,必须处理好刺激变量、机体变量和反映变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激励的过程:为满足的需要—紧张—内驱力—行为—满足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和诱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解释的。

3、激励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