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doc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含答案)(一)一、单选题(每题 3 分,共30 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教学过程B. 学习过程C. 评价过程D. 反思过程答案:B2. 苛勒在研究黑猩猩的学习时所采用的实验方法是()A. 迷箱实验B. 迷津实验C. 叠箱实验D. “三山实验”答案:C3.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相似的单词不能加以正确区分的现象属于()A. 分化B. 泛化C. 消退D. 遗忘答案:B4.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 能力B. 技能C. 兴趣D. 刺激—反应联结答案:D5.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斯金纳B. 布鲁纳C. 奥苏贝尔D. 桑代克答案:C6. 个体能用语言直接陈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A. 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 陈述性知识D. 程序性知识答案:C7. 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
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的学习主要属于()A. 言语信息学习B. 智慧技能学习C. 认知策略学习D. 态度学习答案:A8. 学生为了自己在班级中的成绩排名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学习动机主要属于()A. 内部动机B. 外部动机C. 认知性动机D. 交往性动机答案:B9.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A. 正迁移B. 横向迁移C. 特殊成分迁移D. 非特殊成分迁移答案:D10. 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A. 联结阶段B. 认知阶段C. 自动化阶段D. 熟练阶段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 5 分,共25 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的心理活动B. 学的心理活动C. 教与学的互动机制D. 学生的差异心理E. 教师的心理答案:ABCDE2. 下列属于认知派学习理论的是()A. 格式塔的顿悟学习理论B.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C.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D.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E.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案:ABCDE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A. 问题的特征B. 已有的知识经验C. 定势与功能固着D. 原型启发E. 情绪与动机答案:ABCDE4. 知识学习的类型包括()A. 符号学习B. 概念学习C. 命题学习D. 上位学习E. 下位学习答案:ABC5.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E. 道德信念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 分,共20 分)1. 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简答题·论述题·补充题(附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大题汇总一、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怎样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答:例如,一名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我们就可以应用智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症结。
当然,阅读困难也可能与个人的生活经验有关,如父母离异、对儿童漠不关心或期望过高致使学习动机受挫,或者与教师关系不和、教学方法不当等致使儿童失去学习兴趣等。
教师可以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任务是双重的,即:理论任务与应用任务。
理论任务:如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遵循怎样的规律?学习迁移的机制何在?态度与品德形成的机制与条件是什么?课堂环境对学生学习及人格的发展究竟有何影响作用?对以上问题的研究至今没有统一结论,因此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探索这些理论问题的答案,使教育心理学更加完善。
应用任务:教育心理学需要用理论不断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教育工作者只有不断发现、把握和正确运用教与学互动的心理活动规律,才能使自己的工作更富有成效。
4、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答:教育心理学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整理1.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2.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5.健康人格的建构(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6.自我同一性主要有一下方面的内容(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7.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2)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8.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取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9.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10.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的学习11.我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12.桑代克的学习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3.普雷马克原理(祖母规则)14.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强化与消退15.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16.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1)学生必须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17.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1)重视对关系的了解(2)重视结构和顿悟的作用(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18.发现学习的特点(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部动机(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知存储19.学习动机的种类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20.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认为,个人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21.行为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

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教育媒介教育媒介是指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4.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指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育媒介对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
5.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的全球化(7)教育的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6. 教育的民主化(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即教育要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平等的教育权利,包括入学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2)师生关系的民主化;(3)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4)最后追求教育的自由化;7.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内在动力。
8. 教育学研究的价值一、宏观角度的研究价值(1)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二、微观角度的研究意义(1)有利于构建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3)有利于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4)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5)有利于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9.白板说洛克在他的《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10. 教育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与教育的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二、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技术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11. 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就是校园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12.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老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13. 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1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平衡的(2)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教育心理学40道简答题

1、简述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实践中: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简述学与教的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指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效果和价值进行评估?并于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和反思?以达到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调节3、什么是心理发展?学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1. 连续性与阶段性2. 定向性与顺序性3. 不平衡性 4. 差异性4、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观对于教育的启示。
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个体的一般知识水平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不能把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看成是固定不变的或不受教育影响的。
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4、简述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含义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水平(D1)另一种是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D2)。
两者之间的差距(D2-D1)叫最近发展区教育含义: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心理上的个别差异,指个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包括认知方面的个别差异与人格方面的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心理依据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任何教育影响的效果都以落在什么样的“心理基地”上为转移。
高中教育心理学简答题电子档

47、简述迁移的种类。
48、简述迁移的作用。
49、简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50、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51、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
52、简述如何进行促进迁移的教学。
53、简述知识的类型。
54、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55、简述知识学习的过程。
56、简述知识学习的作用。
92、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93、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94、述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
95、简述心理健康的概念(内涵)。
96、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97、简述中学生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98、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99、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00、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7、简述少年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27、述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28、简述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
29、简述认知学习的有关理论。
30、简述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31、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教学观。3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描述)(2)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解释)(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第二章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1)连续性与阶段性(量的积累体现连续性,质的飞跃体现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是不可逾越的)(3)不平衡性(个体不同,水平不同,个体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发展)(4)差异性(个体发展基本一致,但发展的速度、水平千差万别)3、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11-15①半成熟、半幼稚特点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交杂③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出现了反思思维④对立性与批判性有所发展,但仍有主观性与片面性⑤随意性增强,独立意识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2)青年初期14-18①心理特征接近成熟②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转理论型,出现辩证思维③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主导地位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出现分裂⑤意志水平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特点(1)感知运算阶段(0-2感觉和动作分化,看镜子中的自己,出现了客体永恒)(2)前运算阶段(2-7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大家看到世界和自己一样“三山实验”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3)具体运算阶段(7-11出现守恒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以上具有抽象逻辑思维)5、最近发展区定义及教育意义维果斯基提出:指儿童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现有解决问题水平之间差距。
对教学启发是:教学不应该只看到儿童现有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潜在的水平,把潜在水平变成现实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
6、中学生观察的发展特点(1)观察事物的自觉性逐步增强(2)准确性不断提高(3)概括性明显发展(4)方法不断提高7、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增强(2)意义记忆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较快发展8、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1)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1婴儿期,任务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3幼儿期,任务自主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儿童早期)(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儿童晚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整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自我,并形成一致的感觉,一种知道未来目标的感觉)(6)亲密感对孤独感(18-24青年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24-65成人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期(65以上)10、如何建构健康人格?(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11、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论自己(2)帮助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体验(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12、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3)运用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程序教学)13、性格特征差异有哪些: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14、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15、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1)人类学习是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2)人的学习以语言为中介(3)人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16、加涅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核心成分)、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17、联结学习论在学习中的运用(1)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2)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与强化)(3)程序教学18、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实质及条件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建立非实质性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附答案)1.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具体的:(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学生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人的心理发展总是从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就是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心理就会取代旧的特征而处于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连续发展的。
(2)定向性与顺序性:人的心理发展会有个别差异,但总是按照一定的方向和顺序发展,表现为发展的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人的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和不同方面发展的起止时间、成熟程度等都有不同的进程和速率,表现为发展的不平衡性的特征。
(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均不相同,表现为差异性的特征。
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注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遵循学习的量力性原则;抓关键期,及时而教,适时而教。
(2)教育对心理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生心理的发展依赖于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方向;教育可以延缓和加速学生心理发展的进程;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教育能够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4.简述学生学习的内涵。
(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过程,是掌握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是在社会活动中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过程。
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人类学习与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点。
(1)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2)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习内容:以系统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4)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多重目的性;(5)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教育现象B. 学习过程C. 教师行为D. 学生心理答案:B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到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3. 以下哪个是维果茨基提出的理论?A. 自我效能理论B.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C. 社会文化理论D. 行为主义理论答案:C二、填空题1. 教育心理学中的________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答案:学习2. 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三、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描述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的“自我概念”。
答案:卡尔·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的“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身的认知和评价,包括个体认为自己是谁、有什么特质、以及如何与他人和环境相互作用。
自我概念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情感。
四、论述题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其次,应用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机;再次,运用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后,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结束语:通过本套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和应用,为实际教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教育心理学1.简述迁移的种类。
答:(1)正迁移与负迁移。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2.在形象的直观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答:首先应提供明确的观察目标,提出确切的观察指导,提出合理的观察顺序。
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词加以描述以检查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
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与形象的结合方法。
3.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有什么特点?答:操作的整合即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1)动作品质。
动作可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但当外界条件发展变化时,动作的这些特点都有所降低(2)动作结构。
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于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
(3)动作控制。
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肌肉运动感觉变得较清晰、准确,并成为动作执行的主要调节器。
(4)动作效能。
疲劳感、紧张感降低,心理能量的不必要的消耗减少,但没有完全消除。
4.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1)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2)对任务的认识;(3)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二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埃里克森的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2.简述意义学习的条件。
(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应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2、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答: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3、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
答: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答: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5、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答: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答: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1、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答:连续性与阶段性、顺序性与定向性、不平衡性、差异性2、学生学习的特点答:1、以系统学习间接知识经验为主,2、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3、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要学习知识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4、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答:一、建构主义的知识观: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准确表征,不是最终的答案,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强调知识的动态性,二、建构主义的学习观: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3、学习的情景性,三、建构主义的学生观:1、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2、学生具有差异性,启示: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告诉我们,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具有动态性,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3、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告诉我们,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4、学习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答: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率,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升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动机水平与行为效率呈倒U型曲线,动机水平应随任务难易程度变化,任务较容易时,动机水平较高时,效果较好。
其他为中等水平强度5、学习动机的激发答: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控制作业的难度,3、表达明确期望,提供及时反馈,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6、学习策略的训练答:1、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生成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2、注重对元认知的监控和调节的训练,有效运用教学反馈,提供足够多的时间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答:1、学习材料的共同要素和相似性,2、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程度,3、学习情境的相似性,4、学习的定式和态度,5、认知结构的特征,6、学习策略的水平8、如何实现为迁移而教答:1、注重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2、改进教材的呈现方式,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程度,4、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9、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答:1、问题情境,2、定式与功能固着,3、已有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情绪与动机10、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答: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11、创造力的培养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2、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教育学心理学重点简答题

一、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二、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三、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
五、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六、教师如何备好课?教师备好课应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1)钻研教材。
包括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阅读有关参考书。
(1分)(2)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作出准确的预见。
(1分)(3)设计教法。
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考虑如何把教材传授给学生,其中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确定教法等问题。
(1分)在做好上述三项工作基础上,要编制出三个计划是:(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1分)(2)课题(单元)计划。
(1分)(3)课时计划(教案)。
(1分)七、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1.5分)(2)精深的专业知识.(1.5分)(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1。
5分)(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1。
5分)八、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思想品德修养?(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分)(2)对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1分)(3)热爱学生;(1分)(4)集体协作的精神;(1分)(5)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2分)九、我国学校德育应遵循哪些原则?(1)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2)从学生实际出发原则;(3)知行统一原则;(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6)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7)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8)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正确回答出6个原则,给满分;少于6个原则,每少正确回答1个原则,扣1分。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集锦(考场专用)

答:现代社会发展客观上不断提高对中小学教师本身水平的要求:现代社会发展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社会对教师能力和作风提出了全新的富有时代色彩的要求。
19.简述目标编写的ABCD模式。3
答: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有必要在这三要素的基础上加上对教学对象的描述。这样,就构成了一个ABCD结构模式:(1)应明确教学对象(A,即Audience);(2)应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即Behaviour);(3)应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即Conditions);(4)应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D即Degree)。
26.简述皮亚杰的儿童心理认知发展论的教育意义。4
答:①心理及教育测验专家能根据皮亚杰的研究结果编制新的智力测验。②课程专家应根据皮亚杰的发现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③教师可以依皮亚杰的理论配合教学与学生的智能。
27.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其理论。4
答: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要经历八个心理社会性发展的阶段:①信任对不信任,0—1岁。②自主对羞怯、怀疑,2—3岁。③主动对内疚,4—5岁。④勤奋对自卑,6—11岁。⑤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⑥亲密和团结对孤立,成年初期。⑦创造性对自我决定,成年初期。⑧完善对厌恶和绝望,老年期。
20.简述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3
答:(1)对象与行为的表述。(2)条件的表述;(3)标准的表述。21.简述布鲁姆关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分类标准。3、5
答:布鲁姆认为,为协助教师教学和进行评价,必须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他采用科学分类的方法,分析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教学目标后将其分为认知、情意和心因动作三大类。(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审。(2)情意领域教学目标:接受、反应、组织、评估、组织、价值的性格化。(3)心因动作领域教学目标:整个身体的运动、协调细致的动作、非言语交流、言语行为。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教育过程D. 心理发展过程答案:A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 弗洛伊德B. 皮亚杰C. 斯金纳D. 布鲁纳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动机的分类不包括以下哪项?A. 内在动机B. 外在动机C. 社会动机D. 认知动机答案:C5. 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教育应该促进儿童的哪种发展?A. 自我发展B. 社会发展C. 认知发展D. 情感发展答案:C6. 学习策略中的元认知策略不包括以下哪项?A. 计划B. 监控C. 调节D. 复述答案:D7. 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下哪项不是观察学习的过程?A. 注意B. 保持C. 再现D. 反馈答案:D8. 教育心理学中,自我效能感的概念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班杜拉B. 维果茨基C. 弗洛伊德D. 皮亚杰答案:A9. 教育心理学认为,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以下哪项?A. 个体差异B. 学习环境C. 学习材料D. 学习者的年龄答案:D10. 教育心理学中,学习迁移的类型不包括以下哪项?A. 正迁移B. 负迁移C. 横向迁移D. 纵向迁移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学生心理D. 教师心理答案:ABCD2. 教育心理学中,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包括哪些?A. 个体差异B. 学习环境C. 学习材料D. 学习动机答案:ABCD3. 教育心理学认为,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哪些?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社会策略D. 情感策略答案:ABCD4. 根据教育心理学,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学习动机?A. 成就动机B. 自我效能感C. 目标设置D. 反馈答案:ABCD5. 教育心理学中,以下哪些理论涉及到学习迁移?A. 认知结构理论B. 社会文化理论C. 信息加工理论D. 联结主义理论答案:A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简答题汇总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各要素分解探究学生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差异)、个体差异(智力、经验、兴趣)教师关键的主导作用,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学风格等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内容既要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要求,但也要遵循学习和人的身心发展所揭示的特点和规律,并以学与教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总述对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分述帮助教师准确了解问题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情况总述苏格拉底我不是给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柏拉图强调心灵活动,强调知识是天赋的亚里士多德知识是感觉经验的结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19世纪末,教育心理学才得以独立,逐渐发展起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创建20世纪20年代初创,教育心理学受到心理测量学的影响。
夸美纽斯捷克人;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依照自然本性裴斯泰洛瑞士人;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教师研究学生本性赫尔巴特德国人;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提出了“四段教学法” 卡普捷列夫俄国人;1877年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冯特德国人;1879年在德国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梅伊曼德国人;一切教育都应根据儿童的发展来实施桑代克美国人;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扩充为教育心理学大纲(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勾画和建立教育心理学的框架和体系。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由此产生。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教与学的发展时期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
40年代,随着弗洛伊德的理论的流传,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注意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关于儿童个性、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问题也进入该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信息论思想及相关的成果影响教育心理学。
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鲁宾斯坦主张在儿童具体活动中去研究心理现象在我国,1908年出现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教育实用心理学,由房东岳翻译。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内容日趋集中,显示其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70年代,奥苏泊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完善20世纪80年代,随着皮亚杰、维果茨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东西方的教育心理学的鸿沟被打破维特罗克认为人类学习是一个生成或意义建构的过程,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及技术。
布鲁纳1994年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成果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6、心理发展的含义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一从时间跨度第二从内容上讲,心理发展主要表现为认知发展和社会性与人格发展第三从性质上讲,心理发展可以是积极的变化,表现为心理机能的改善第四从影响因素上讲,心理发展是天性与教养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五心理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7、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特征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具有不平衡性具有个体差异性8、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主要是初中阶段(11、1214、15岁)青年初期主要是高中阶段(14、1517、18岁)9、少年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型,抽象思维占主导,开始出现反思思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也有所发展。
青年初期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10、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学习准备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美国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关键期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奥地利洛伦兹的“鹅的认母”实验,把无需强化的,在一定时期容易形成的反应叫做“印刻” 现象。
23岁是计数能力、学习口头语言第一关键期;2岁半3岁半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4岁形成知觉的关键期;5岁左右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关键期。
11、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创立皮亚杰观点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引出“图式”概念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图式的变化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实现的语言是认知发展的副产品,个体的发展是从个体化到社会化的过程认知发展的4个不同质的主要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出生到2岁,出现客体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岁到7岁,出现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直觉思维表现出集中化、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化倾向;出现泛灵论倾向具体运算阶段7岁到11岁,获得守恒概念,具有分类和序列能力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15岁,分析归纳概括,提出检验假设,命题间的关系维果斯基(前苏联)的认知发展观维果斯基的观点强调社会文化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借助于语言符号不断内化语言是认知发展的工具,个体的发展是从社会化到个体化的过程提出“最近发展区”在有成人帮助和独立解决问题之间的水平差异“唯一好的学习是先于发展的学习”,学习先于发展并促进发展12、中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特点观察发展的特点自觉性、持久性、精确度、概括性、方法完善记忆发展的特点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记忆(具体形象记忆初中发展、高中消退)思维发展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初一主导、初二关键)13、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美国的精神分析医生和心理学家)婴儿期01岁,形成信任感幼儿期13岁,形成自主性儿童早期36岁,发展主动性儿童晚期612岁,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青少年期1218岁,发展建立自我同一性青年期1824岁,形成亲密感成人期24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1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方式(人类性格的工厂)专制、威信、放任、忽视学校教育同辈群体15、健康人格的建构(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统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统合16、自我意识的含义是个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17、自我意识的分类从形式上看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知、情、意)从内容上看生理的我、社会的我、心理的我18、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儿童大约从两三岁左右开始出现自我评价;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出现了“假想的观众”和“个人的虚构”两种认知歪曲。
19、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通过别人评价过度到自我评价从外部行为评价过渡到对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评价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经验尊重学生独立性,建立自尊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提高自我控制力(通过实践;教授策略和方法)20、中学生的认知差异认知方式差异认知能力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21、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赫尔曼威特金冲动型和沉思型杰罗姆卡根整体性与序列性戈登帕斯克22、认知能力差异智力及其测量工具是量表;最早的智力量表是1905年法国比奈和西蒙编制的,后经斯坦福大学的推孟修订闻名,因此该量表被称为斯坦福比奈量表。
智力的差异(先天和后天因素共同造成)个体差异量和质的不同(85115中等;大于130超常;低于70智力障碍)质的差异指个人智力构成成分的差异,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由7种构成智力的差异也表现在成熟时间的差异群体差异包括智力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种族差异等男女智力总体水平大致相等,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大于女性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视觉、听觉、抽象、形象)23、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创设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布卢姆提出了“掌握学习” 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24、性格的特征差异(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态度特征对待现实态度理智特征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征情绪特征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意志特征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个人特点25、性格的类型差异机能类型说19世纪英国的培因根据智力、情感和意志将人格分为理智型、情绪性、意志型向性说1913年瑞士的荣格将性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独立顺从说奥地利的阿德勒将性格划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26、性格的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心理学发展的里程碑1974年,美国的麦考比和杰克林出版了性别差异心理学27、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28、广义的学习(学习的心理实质)有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第一学习引起的是学习者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某种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习得的第三学习所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29、人类的学习(区别于动物)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的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一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第二人类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第三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语言为中介来实现的30、学生的学习的特点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在较短时间内积累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以此来充实自己。
第一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第二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第三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31、学习的一般分类加涅的著作学习的条件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学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动作技能学习、态度的学习我国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32、联结学习理论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即联结,心即时人的联结系统)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巴甫洛夫(俄国)的经典条件作用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通常取决于新旧刺激的相似程度辨别即分化,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斯金纳(美行为主义)的操作条件作用基本规律个体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特定刺激)和操作性行为(自发)强化正强化(积极)和负强化(消极)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无强化过程惩罚不是负强化,是一种抑制行为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是直接体现操作条件学习思想和强化原理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