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3 第2单元 第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训练2】►如图A、B、C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的海拔 高度内,山坡A、森林B、海洋C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 布状况。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在-200~3 800 m范围内,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 的差异,温度是影响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 B.A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说明群落具 有垂直结构 C.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这说明 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D.影响B处植物出现明显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2.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 名称
互 利 共 生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 系图
特点
相互依存,彼此 有利。如果彼此分 开,则双方或者一方 不能独立生存。数量 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加,同时减 少,呈现出“同生共 死”的同步性变化
举例
地衣; 大 豆与根 瘤菌
蛔虫与
人;菟
对寄主有害,对寄
丝子与
生生物有利。如果

大豆;
分开,则寄生生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 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互利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 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亦随着增多(减 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 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答案 (1)③ ② ① ④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最 后趋于稳定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
答案:①各种生物种群 ②全部 ③微生物 ④物种 ⑤丰富度 ⑥体表 ⑦彼此有利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一 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一 2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2.实验流程: (1)提出问题:不同区域土壤中,物种丰富度相同吗? (2)制订计划:包括步骤、时间、地点、内容、方法、备注等。 (3)实施计划:
①准备:制作 取样器 ,记录调查地点的地形和环境的主要情况。 ②取样:选取取样地点,用 取样器 取土壤样本,并标明取样地点、时间等。 ③采集:从土壤样本中采集小动物。 ④观察和分类:对采集的小动物分类并做好记录。 ⑤统计和分析:设计数据收集的统计表,分析所收集的数据。 (4)得出结论: ①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 不同 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 不同 的。 ②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 越长 ,物种越多,群落结 构也 越复杂 。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③高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
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 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 同,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如图)。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Ø 考点4 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随着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为例): 地衣阶段
灌木阶段
3.群落演替中两种类型的不同点: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自然因素源自经历时间较短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高考有我,前程无忧
4.群落演替的特征: (1)方向: 一定的方向性 。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 增加 。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 复杂 ,物种多样性 增加 。 5.群落演替的原因: (1) 环境 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解析:病毒 V 与水稻之间为寄生关系,青蛙数量的 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故青蛙以稻飞虱为 食,青蛙与稻飞虱之间为捕食关系,A 项正确。
答案:A
5.(2012· 全国卷)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 土壤微生物等生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A.田鼠和杂草 B.豌豆和杂草 C.豌豆和其根中的根瘤菌 D.细菌和其细胞内的噬菌体 )
解析:从柱状图中可知,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多, 甲与丙数量下降,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与丙。在捕 食者为 0 时,甲与丙数量较多,乙较少,在捕食者较 多时,甲与丙数量减少,乙相对较多,说明三种蝌蚪 的竞争关系可能受捕食者影响。无捕食者的池塘中, 甲蝌蚪数量呈“S”型增长。
答案:D
7.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 (或 饲养 ) 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4.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 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 方向 是能预见的或可预测的 能量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结构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自然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的结 稳定 果,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然演替是不可 性 逆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 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 竞争关系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由图可知,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 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 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不是捕食关系;图丙 中实验初期,两个种群的个体数量都较少,故种内互助 和竞争并存,随着种群 X 个体数量的增加,其种内斗争 加剧。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人教版 高考 生物一轮复习教案---必修3第2单元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1.巨尾桉具有速生、高产的特点。

某地区将天然林全部砍伐烧毁,大量单一种植巨尾桉,对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增加C.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环境D.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高解析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A错误;天然林替换成巨尾桉林后物种丰富度减少,B错误;在巨尾桉林中混种其他林木增加了物种丰富度,增强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利于改善该地区的环境,C正确;巨尾桉林比天然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D错误。

答案C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B.任何区域初生演替的结果都是形成森林C.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D.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解析种群没有垂直分层现象;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森林;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答案D3.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数字1到8的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下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

请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群落种1种2种3种4种5种6种7种8甲924001111乙025*********丙06510103200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C.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D.在生物群落丙中,各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解析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生物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动,其抵抗力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分析群落丙的种群中物种数目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型,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关系。

答案C4.关于群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形成树林,该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解析任何一个群落都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名师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2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名师精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4.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和 方向 进行。
(2)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 等(举一例)。 (3)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填湖造地 等(举一例)。
1.(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 变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 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二、群落的演替 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 另一个群落 代 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特 点
时间长,演替缓慢
时间短 ,演替快速
实 在 沙丘 、火山岩、 在 火灾过后 的草原、弃耕
例 冰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3.写出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裸岩阶段→ 地衣 阶段→ 苔藓植物 阶段→草本植物阶 段→ 灌木 阶段→森林阶段。
【解析】 火灾后,该地区存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故火灾后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据表信息,树龄>5年, 赤杨的个体数最多,因此优势度指标最高;树龄1~2年,栎树的 个体数最多,从年龄组成来看属于增长型,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 扰,若干年后,栎树的优势度指标最高。(3)略。(4)生物进化的实 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引入前, A%= AA%+1/2Aa%= 51%+19%=70%,a%=30%;引入后5年,A%=AA%+ 1/2Aa%=57%+13%=70%,a%=30%;引入后8年,A%= AA%+1/2Aa%=61%+9%=70%,a%=30%。这几年种群基 因频率未发生改变,据此判断该物种未发生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新人教版必修3
(×) 提示:群落演替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后就不会随时 间的延长而继续加剧。
课件ppt
4.(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改编)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 动物分层现象较为简单。(×)
提示: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较为复杂。
课件ppt
5.(2013·福建高考)在退化林地上形成的自然恢复林属于 初生演替。(×)
课件ppt
【解析】 根据坐标图中横、纵坐标轴的含义可知,图
示不能说明甲、乙、丙之间是否存在捕食关系,A 项错。据
图可知,甲与乙、乙与丙具有相同的食物来源,故甲与乙、
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没有相同的食物来源,但
可能会在生存空间或其他生活资源方面存在竞争,B 项错。
取食范围越广,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就越强,数量就越稳定,
课件ppt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青蛙以稻飞虱为食,二者属 于捕食关系,A 正确;水稻和青蛙不是竞争关系,B 错误; 植物病毒 V 与水稻是寄生关系,C、D 错误。
【答案】 A
课件ppt
2.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种群生物对同种食物不同大 小个体的捕食比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课件ppt
A.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乙以甲为食、丙以乙为食 B.甲与乙、乙与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甲与丙之间不 存在竞争关系 C.某地区仅有该种类食物存在时,乙种群最可能保持 数量的基本稳定 D.图示捕食状况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不再发生 变化
少,后增加者后 蛙与
减少”的不同步 昆虫
性变化
2.几种曲线的辨析 (1)三种易混的种间关系曲线辨析: ① 互利共生 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 ② 捕食曲线——不同步变化的此消彼长 (不会导致某种 生物灭绝)。 ③ 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 降甚至降为 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 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 围。

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总复习 3-2-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3.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_光__照__强__度__、地形、土__壤__湿__度__和盐碱 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因素,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的__种__群__,同一地段上种群 密度也有差别,常呈_镶__嵌___分布
知识点三 群落的演替
1.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_另__一__个__群__落___代替的过程
外延 天然基因交流并拥有 间因存在“生殖隔
一个共同基因库 离”而无法进行天
然基因交流
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 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
区 特 度,年龄组成、性别比 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
别 征 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结构和水平结构)、演替
都影响种群密度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 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 联系 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结构的 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 稳定的统一整体
想一想:群落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群落的基本特征有:①物种的丰富度,②优势种,③ 种间关系,④空间结构等。
知识点二 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指群落中__各__个__生__物__种__群__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
2.垂直结构 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_分__层___现象 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阳__光____,山上山下和南北地 区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温__度____,植被东西分布不 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____ 影响森林中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_食__物_____和_栖__息__空__间___
2.物种组成 (1)丰富度:群落中_物__种___数目的多少 (2)特点:不同群落的_丰__富__度___不同 (3)探究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PPT课件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一轮复习PPT课件

密 组 比 率 率 组 种结

度 成例 、、成 构

死迁

亡出
率率
第3页/共38页
2.群落的物种组成
-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的数目的多少
a.热带→两极:物种丰富度减小。 b.海拔高度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 c.随水深增加:物种丰富度减小。
常用统计方法:
个体大,种 群数量有限
记名计算法
第9页/共38页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AB
互利共生 ++ 寄生 +-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竞争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捕食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羊与草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第10页/共38页
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
种内斗争
第11页/共38页
第21页/共38页
➢界定“南北半球植物分布”、“高山植被分布” 与“群落垂直结构”
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与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区 别:高山植被的垂直分布是由于随海拔高度升 高,温度下降明显,从而导致不同海拔高度植 被分布不同,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 草甸→苔原。这种状况与地球南(北)半球随纬 度升高植被分布的原理相同,属于植物的地带 型分布,不是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 事实上,无论是高山还是南北半球,在每一个 自然区域地段,均具自然群落,而每一个群落 都有各自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如下表所示:
人类活动
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沙丘和冰川 泥上发生的演替
弃耕农田和火 灾后的草原上发 生的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集合”不是简单机械聚集,而是通过生物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在长期自然选择与进化中形成稳定的,彼此相适应的有机体】种群是群落的基本单位,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2)特征:物种组成、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优势种、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的群落物种的组成不同(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的数目越多,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3)丰富度变化情况:从赤道到两极丰富度下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随水深度的增加丰富度减少(4)丰富度大小比较:平原<山地草地<林地远离大陆的岛屿<大陆附近的岛屿群落间的过渡地带>非过渡地带拓展:两个或多个群落间过渡地带,即群落交错区,如海陆交界的潮间带、河口湾,森林与草地或农田交界的地带,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常常比相邻群落中多,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5)影响群落物种丰富度的生态因素有多种,如光、温度、水、无机盐等,在某些条件下通常有一种因素起主导作用(6)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不同。

优势种:指对群落影响最大的种群3.群落的种间关系(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身体或器官)为食的现象。

注意:同种生物的成体以幼体为食,不是捕食关系,而是种内斗争。

捕食不只是动物之间,动物以草为食,亦是捕食关系。

特点:被捕食者与捕食者之间不同步变化“此消彼长”,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被捕食者不会被(捕食者)淘汰,即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

捕食关系曲线:数量上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被捕食者】,后增加者后减少【捕食者】”的不同步性变化(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①)。

坐标曲线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定:①从最高点判断,捕食者数量少,被捕食者数量多;②从变化趋势看,先达到波峰的为被捕食者,后达到波峰的为捕食者,即被捕食者变化在先,捕食者变化在后。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二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4)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2012·海南卷 T24-D)( × )
(5)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2011·安徽卷 T6-C)( √ )
(6)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2011·海南卷 T24-C)( √ ) (7)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
高寒
热带季 常绿阔 叶混交 针阔混 针叶林 灌丛
雨林 叶林

交林
草甸
蝶类
种数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
[2013·海南卷 T29-(4)]( √ )
(3)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2012·广东卷 T4-A)( × )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2012·全国卷 T4-D)( × ) (5)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2012·海南卷 T17-B)( × )
(6)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2.判断下列有关群落演替叙述的正误
(1)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2)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2014·江苏卷 T5-C)( × ) (2013·福建卷 T3-D)( × )
(3)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2012·海南卷 T17-D)( √ )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教案—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教案—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考生物复习必修三教案—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情研读·备考定位考点展示核心素养自主回顾·素养储备基础梳理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1)概念要点①同一时间;②一定区域;③各种生物种群。

(2)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不同群落的丰富度不同。

3.种间关系(连线)[深化拓展]图示解读四种种间关系“你死我活”或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①A 图垂直方向为群落的垂直结构a .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b .决定因素⎩⎪⎨⎪⎧植物:阳光、温度等动物:栖息环境和食物植物分层决定动物分层②B 图水平方向为群落的水平结构a .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

b .决定因素⎩⎪⎨⎪⎧环境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以及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因素: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于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 )(2)捕食关系对维持种群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3)群落中两个物种之间可能存在一种以上的种间关系( √ )(4)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6)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7)玉米田中玉米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分层现象( × )(8)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 延伸探究1.某种植物病毒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名师课件(必修3)

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2单元 种群和群落 第2讲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名师课件(必修3)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 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答案】C
【解析】丰富度是指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对于 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 征,A错误;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 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错误;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 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 法进行调查,D错误。
(5)“苗多欺草 ,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 ()
(6)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 化。(2014年江苏)( )
(7)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2013年福建)( ) (8)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 度进行。( ) 【答案】(1)√ (2)√ (3)× (4)√ (5)√ (6)× (7)× (8)√
经历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和火灾后的 草原上发生的演替
考查群落结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
A.该图中所有的植物构成生物群落 B.决定植物分层的主要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地 形、湿度、盐碱度等 C.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动物没有分层 现象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 起伏造成的 【答案】D
群落的种间关系
关系 名称
互利 共生
数量关系 图
能量关系 图
特点
举例
数时呈死量增现”上加出的两,同“种同步同生时性生物减变共同小化,地豆瘤衣与菌,根大
寄生 ——
对宿主有害,对寄生 蛔虫与
生物有利,如果分 人,噬菌
开,则寄生生物难以 体与被
独立生存,而宿主会 侵染的

高中生物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课件(37张)

高中生物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群落的结构课件(37张)

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 物呈垂直分布主要是受温度制约的。
高山草甸

针叶林

落叶阔叶林 海拔

常绿阔叶林
热带雨林 低
低 温度

思考讨论:
(1)引起植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光照强度
(2)引起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食物、栖息场所等
(3)群落的垂直结构出现分层现象的 意义是什么?
使生物群落在单位面积上能容纳更多 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提高了群落利用 环境资源(如阳光、空间、营养物质 等)的能力。
关系一般特征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实例 地衣、根瘤
蛔虫和人
竞争 --
彼此抑制
水稻和稗草
捕食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羊与草 狼与羊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判断下列各图表示的种间关系各是什么?
个 捕食 体 数
A

竞争
A

B

B
时间 1
2 时间
个 体 数
A 生
B物 数
互利共生 量
寄生
B 寄生虫
A 宿主(寄主)
3 时间
时间 4
练习
1、唯一能为丝兰传粉的丝兰蛾,以丝兰的花蜜为食,
雌蛾只有把卵产在丝兰子房内,幼虫才能发育。丝兰
蛾与丝兰的关系( ) A
A. 共生 B.竞争 C. 寄生 D. 捕食
2、 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
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
学上称( A )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下图展示了在池塘水面、水中、水底生活的多种生物。 1、这个池塘中有哪 些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2014·山西联考)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土壤中的小动物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与物种数目呈正相关 C.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
性越高
D.群落演替的原因在于群落内部变化,不受外界因素的 影响
考情考点探究
课前基础回扣
方法警示探究 方法技巧警示
核心考点突破
课时作业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考情考点探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考纲要求 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群落的演替Ⅰ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
三年考情
2014新课标、江苏,2013海
2.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盐碱度和湿度等因素 的影响,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生物种群。 3.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
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 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种群内的不同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群
落的研究范围则是种间关系。 (3)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 比例等特征;群落是生物种群组合成的更高层次的群体,具有 物种多样性、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等基本特征。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二、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过程 (1) 群 落 演 替 的 概 念 :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 一 个 群 落 被 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 另一个群落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________ 地衣
捕 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 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 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和草; 狼与兔; 青蛙与昆 虫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人类的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何影响?
[提示] 行。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2014·北师大附中)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代替
藓类植物,接着灌木又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 A.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繁殖能力较强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 A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内物种之间的关系。病毒传播路径是
水稻→稻飞虱→水稻,青蛙是肉食性动物,它减少了病毒在水 稻间的传播,可推断出青蛙吃掉了部分稻飞虱,才出现这样的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植物丰富度低 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答案 D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解析
考查了群落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群落演替的概
念。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森林的结构恢复 属于次生演替,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越来越完善,物种丰
答案
C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的概念理解和标志重捕法的使用以及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种群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 有个体的集合,A正确;标志重捕法是用来估算动物种群密度 的方法,可用来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洪泽湖不同区 域的生物分布不同,是群落的水平结构;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 阶段后,只是说明群落内的物种和数量达到相对平衡,群落内 物种组成仍可变化。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生物学
南,2012福建、新课标全国卷
2014江苏、安徽,2013福建、
海南 2014江苏、安徽,2013福建、
丰富度的研究Ⅰ
广东卷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2014· 新课标Ⅰ, 6) 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食
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 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效应,因此青蛙和稻飞虱之间是捕食关系。水稻和青蛙并不利
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 的关系,与青蛙之间不存在这种关系。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2.(2014· 江苏,5)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 的是 .. (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 化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 群落的水平结构
阶段→________ 苔藓 阶段→草本植物阶段→________ 灌木 阶段→森林阶 段。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2.演替的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时间短 ,演替快速 ________ 火灾过后 的草原、弃 在__________ 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特点
必修三
寄生

蛔虫与 人;菟丝 子与大 豆;噬菌 体与被侵 染的细菌
生物与环境
第二单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竞 争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 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 活”的“同步性变化”, 如图a;生存能力相同, 则如图b 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 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
牛与羊; 农作物与 杂草;大 草履虫与 双小核草 履虫
B.演替各环节中最先进入者寿命较短
C.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高等 D.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答案 D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2.生物群落甲、乙、丙含有数字 1到8的物种,每个物种
的密度不同,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个/m2)。请指出下列 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缓慢 时间长,演替________
沙丘 、火山岩、冰 在________ 实例 川泥上发生的演替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1.雌螳螂在交配后将雄螳螂吃掉,是捕食吗?
[提示]
不是捕食,捕食必须发生在不同物种生物个体之
间,而雌雄螳螂属同一物种。 2.在光裸的岩地上,为什么地衣首先定居? [提示] 因为地衣植物可以分泌地衣酸,将岩石分解变成 土壤,其它生物才能定居生存。
群落 种群1 种群2 种群3 种群4 种群5 种群6 种群7 种群8 甲 92 4 0 0 1 1 1 1


0
0
25
65
20
20
20
10
20
3
5
2
0
0
0
0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A.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群 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乙 B.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且危害程度逐渐增强时,这些 群落中受影响最大的是甲 C .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 2 、 4 、 6 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竞争 D .在生物群落丙中,物种 2 、 4 、 6 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捕食 答案 C 解析 生物群落是由若干个种群组成的有机结构,群落中 物种的种类越多,个体间数量分布越合理,越有利于能量流 动,其稳定性越大,反之则越小,因此, A、 B 选项正确。分 析群落丙中物种 2、 4、 6的数目可知,其基本呈现数量金字塔 型,则最可能的关系是捕食。
②丰富度:群落中____________________ 数目的多少。 物种
③两种统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目测估汁法。 记名计算法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2.种间关系(连线)
种间关系
①捕食 ②竞争
实例
a.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 b.狼和兔
答案
D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解析
土壤中的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正确;群落
中物种数目越多,物种丰富度越大,B正确;生物群落的营养 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
高, C正确;群落演替受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 D
错误。
必修三
的重要概念,日常学习中要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必修三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生物
3 . (2013· 福建, 3) 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
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 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 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 226种。下列 叙述错误的是( )
③寄生
④互利共生
c.根瘤菌与大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