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然气富集成藏的地质因素
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
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摘要】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成藏地质条件对于勘探和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页岩气资源概述、成藏重要性和研究背景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页岩气形成的地质条件、赋存状态、成藏主控因素、储集特征和成藏模式。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揭示了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展望。
本文旨在为页岩气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页岩气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关键词】页岩气资源、成藏地质条件、页岩气赋存、主控因素、储集特征、成藏模式、研究方向、应用前景、地质条件重要性、页岩气成藏。
1. 引言1.1 页岩气资源概述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常规能源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页岩气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
页岩气是一种以页岩为主要产出岩石的油气资源,其开发主要通过水平钻井和压裂技术进行。
页岩气资源分布广泛,且储量巨大,被认为是未来能源产业的重要补充。
与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相比,页岩气资源不仅开发成本低,而且能够提供更加清洁的能源。
页岩气资源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页岩气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将会越来越重要。
1.2 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性页岩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对于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页岩气成藏的重要性在于其具有丰富的储量和广泛的分布区域,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
随着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逐渐枯竭,页岩气成为一种重要的替代能源,可以有效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页岩气的开发利用也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能源自给率和国家竞争力。
深入研究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探索其储集规律和成藏模式,对于实现页岩气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探讨页岩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1.3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自从20世纪美国页岩气开发热潮开始以来,全球范围内页岩气勘探开发活动逐渐兴起。
成都凹陷上侏罗统蓬莱镇组天然气运移特征与富集主控因素
发育 的多套渗透 性砂体进行 立体 式高效运移。勘 探开发成果分 析表 明: 发 育气源 断层是成都 凹陷蓬 莱镇 组成藏 的必要条件 ; 气源
断层与储层 的合理配置 、 砂岩 的储集性好坏进 一步影 响天 然气富集程度 , 储层下倾 方 向与气源 断层相接或 与之邻近、 砂岩物性好 的 地 区天然气 富集程度高 。天然 气在 气源 断层 与储 层合 理配置带 内的有利储层 中最为 富集 的部署 思想, 大大提高 了钻获 高产井和工
g a s — b e a in r g s a n d s t o n e s a r e w i d e l y d i s t i r b u t e d i n t h e P e n g l a i z h e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h a v e g r e a t h e t e r o g e n e i t y, t h u s s t u d y o f t h e
( 1 . S I N O P E C S o u t h w e s t O i ie f l l d C o m p a n y , C h e n g d u , S i c h u a n 6 1 0 0 8 1 , C h i n a ; 2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O i l — G a s R e s e r v o i r G e o l o g y&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fT o e c h n o l o g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 C h i n a )
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内容:1.1 概述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是石油地质学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对于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可以揭示油气成藏的原因和过程,为勘探人员提供找矿的依据。
而富集规律的研究,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油气在地下富集的规律和特点,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对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进行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首先,在概述部分,我们将对文章的结构和目的进行简要说明。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分别讨论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的相关内容。
在油气成藏模式的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断块构造型和盆地构造型两种常见的油气成藏模式,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成因。
在富集规律的部分,我们将重点探讨地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以及地质构造与油气富集规律之间的关系。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的重要性,并探讨它们在实际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石油勘探开发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促进油气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首先,概述介绍了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接着,文章结构部分说明了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最后,目的部分明确了本文的目标和意图,即通过对油气成藏模式与富集规律的研究,揭示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油气成藏模式和富集规律两个部分。
油气成藏模式部分详细介绍了断块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和盆地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
在断块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中,探讨了断块构造对油气形成和富集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在盆地构造型油气成藏模式中,分析了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不同地质条件下油气的成藏模式及控制因素。
在富集规律部分,探讨了地层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以及地质构造与油气富集规律两个方面。
中东波斯湾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
中东波斯湾盆地油气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021085 吴昌进一、区域构造背景波斯湾盆地为发育于阿拉伯板块之上的大型沉积盆地,西与阿拉伯地盾相邻,地层剥蚀线构成了其西部边界,阿拉伯板块的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边界线构成了盆地边界,盆地面积约3×106km2盆地内前寒武系—新近系沉积厚达1317 km,其中前寒武系—石炭系以碎屑岩为主,二叠系—第三系以碳酸盐岩为主。
波斯湾盆地是世界上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按不同估计,这里埋藏了全球可采石油储量的55%~68%和超过40%的天然气储量。
盆地位于属于两个不同的岩石圈板块———非洲和欧亚板块的伊朗大陆地块与阿拉伯地盾的接触处。
在中生代和新生代的交接期它们的碰撞导致形成了扎格罗斯造山褶皱带和在它前面的巨大美索不达米亚山凹陷,后者属波斯湾盆地的组成部分。
在显生代和大部分时间内,这个盆地属于古老冈瓦纳被动边缘的组分,后者在古生代向古特提斯海开放,而在中生代则向新特提斯海开放。
稳定的凹陷再加上极佳的地形—气候条件促使在该处形成了极厚的沉积层透镜体(达12~13km以上),它主要由碳酸盐岩和蒸发岩组成。
在剖面的不同层位,存在着富含有机质的沉积层,后者能生成液态和气态的烃类。
二、油气地质特征波斯湾盆地发育多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烃源岩由页岩、泥岩、泥灰岩和泥质灰岩组成,盆地不同构造单元发育的主力烃源岩层不同。
阿拉伯板块分为阿拉伯地盾和波斯湾盆地,后者又细分出7个次级构造单元。
扎格罗斯次盆地发育7套烃源岩层:前寒武系-下寒武统霍尔木兹(Hormuz)岩系、下志留统贾赫库姆(Gahkum)组、中侏罗统萨金鲁( Sargelu)组、下-中白垩统盖鲁(Garau)组、中白垩统卡兹杜米(Kazhdumi)组、上白垩统古尔帕( Gurpi)组和古新统帕卜德赫( Pabdeh)组。
其中,以卡兹杜米组为主的4套中生界烃源岩层为该次盆地重要的烃源岩层。
阿曼次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层:前寒武系-下寒武统侯格夫(Hugh)群(包括Buah/Shuram组和Ara组烃源岩)、上侏罗统图韦克(Tuwaiq)组和中白垩统纳提赫(Natih)组。
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3、凝析气藏的形成条件与分布
(1)形成条件 1) 在烃类物系中,气体的数量必须胜过
液体的数量,才能为液相反溶提供条件。 2)油气藏埋藏深,地层温度介于烃类物
系的临界温度和临界凝结温度之间,当地层 压力超过该温度的露点压力。 (2)分布
第四节 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一、天然气藏形成机理
• 天然气成藏过程的特殊性 • 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 深盆气藏形成机理 • 天然气水合物 • 煤层气
一、天然气成藏过程的特殊性
1、天然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及水溶气析出成藏 水溶气析出的地质条件
(1)地层抬升 (2)含气地层水上升 (3)地层水矿化度增高
开产方式:水平井+压裂
一、天然气成藏过程的特殊性
2、天然气通过盖层扩散 扩散系数
3、天然气藏形成与保存的动态过程 较大规模的油气藏形成需要4个条件:
(1)充沛的气源 (2)生气高峰出现的地质年代新 (3)良好的盖层条件 (4)生气高峰期比较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
二、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1、凝析气藏的概念 液态的油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反而蒸发 为气体,而当压力降低以后又凝结为液态 石油。气藏的形成与原油中气油比高,富 含轻烃组分
2、凝析气藏的相态特征
(1)临界温度与临界压力
烃类纯物质的相态:温度一 定,随压力增加,体积缩小, 达露点A后,压力不变而体积继 续缩小,直到泡点B后,压力增 大体积变化甚微,露点A为开始 液化的点,泡点B为完全液化的 点,A-B为气液两相共存区段, 其对应的压力为饱和蒸汽压, 大小取决与温度,温度升高, A-B线段逐渐缩小,T P C
天然气持续充注 天然气不断散失 饱气带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
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是指煤层气在地质环境下形成富集和保存的规律。
煤层气是一种天然气,在煤炭矿井中富集而成,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
煤层气的形成、富集和保存受到地质构造、煤层特性、气体来源和运移等因素的控制。
根据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特点,可以将中国的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质构造控制法则:地质构造是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煤层气资源的分布中,大部分都分布在古近系地层,随着地质历史的演化和构造变化,煤层气的富集和保存也受到了不同的控制。
比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主要富集在向阳坡和背风坡的下部,沿断裂带较为富集;而川西南地区的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下凹区和向东倾斜的断块带内。
二、煤层特性控制法则:煤层物性是影响煤层气形成、富集和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孔隙度、渗透率等。
不同类型的煤层气田,其物性特点亦不尽相同。
例如,北部地区的煤层气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而华南地区的煤层气则相对较为粘稠,导致开采难度较大。
三、气源和运移控制法则:煤层气的气源主要来自于煤层中的天然气、生物气等,在煤层中运移和富集后形成煤层气。
不同气源的煤层气,其成藏规律也有所不同。
例如,华北地区的煤层气以天然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气源控制;而四川盆地的煤层气以生物气为主,成藏主要受到热演化和构造运动的控制。
以上是中国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的一些基本介绍,其中的细节和相关数据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的分布特征及富集规律盆地基本概况,油气分布特征,构造特征、储层类型、烃源岩特征、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由于其具有与我国东、西部明显不同的地质构造背景,因而有着独特的油气聚集规律和分布特征。
主要表现在:①古生界以海相或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烃源岩分布面积较广,且较稳定;②古生界以生气为主,而中生界以生油为主,油、气生成高峰时期趋于一致;③盆地主体部分地层平缓(地层倾角< 1°,构造简单,并少见断裂,储集岩物性较差,因此油气以短距离运移为主,而油藏以自生自储岩性----地层圈闭为主。
根据含油气系统的基本研究方法,结合鄂尔多斯盆地的地质特征,该盆地含油气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定源(烃源岩评价→定时(生烃高峰或关键时刻→定灶(生烃中心或生油洼陷→定向(油气运移方向→定位(油气运聚单元,下面根据这一原则,对鄂尔多斯盆地含油气系统予以初步分析。
烃源岩基本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存在J2,T3,C-P,O2四套烃源岩,其中几湖相泥岩和C一P系煤系泥岩是两套主要的烃源岩。
1.下古生界气源岩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残余有机质丰度一般在0.12 %-0.33 %之间,平均为0.21% -0.22 % 。
泥岩、泥灰岩烃源岩主要产于中奥陶统平凉组和上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桌子山组及乌拉力克组,分布于中央古隆起西缘或南缘。
泥岩有机碳含量一般为0.4%-0.5 % ;泥灰岩残余有机碳含量大多在0.2%-0.5 % ,最高达1.11 %。
干酪根镜检、干酪根碳同位素及轻烃组成等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原始有机质类型为海相腐泥型生烃母质,即以Ⅰ-Ⅱ1型干酪根为主。
有机质成熟度大多已进人高成熟阶段,故以生气为主。
2.上古生界烃源岩石炭一二叠系气源岩主要是一套海陆过渡相及陆相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下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下二叠统山西组,总体上分布较广。
煤主要分布于太原组和山西组。
超深层油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其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超深层油气藏石油地质特征及其成藏主控因素分析摘要:鉴于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差异,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确定超深层的油气层藏确定为6公里以上埋深。
在对其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圈闭等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相对于普通烃源岩,其烃源岩成熟较晚,成熟度较高。
在其形成过程中,不仅受到温度和时间的控制,而且还受到压力的影响。
储集层岩性以次生孔隙度为主,年龄较大,以碳酸盐岩岩性为主,相关占比约为33%;盖层以盐岩和泥质岩为主;圈闭类型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珊瑚礁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
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超深层油气藏地质特征以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针对我国超深层油气藏的开发,应重点关注低地温区、超高压系统次生孔、裂缝发育区、海相碳酸盐岩区、盐下地层及东海深水区等区域。
关键词:高温高压;超级深度;油气藏;石油地质1超深层油气藏成藏条件1.1构造环境(carbon)目前,国际上的超深层油气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依赖于板块界面的被动陆缘盆地,另一种是与活动陆缘有关的陆缘盆地。
主要有裂谷盆地、被动陆缘盆地及前陆盆地[1]。
在前陆盆地内,主要是前渊构造区为主的超深层油气层分布。
这两类盆地是超深层油气藏发育最有利区,其原因在于:(1)储层厚度大,具备了超深层烃源岩的物源条件;(2)常伴随着异常的高压力,影响了烃类的产生与排放,使生油窗深度变小;(3)盆地深层易发育大量的裂隙、断裂,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特性,对排烃、油气富集起到了促进作用;(4)由裂谷、前陆两大盆地构成的构造圈闭,油气藏条件较好;1.2石油地质特征1.2.1烃源岩相对于常规烃源岩而言,超深层烃源岩的生烃主控因素除温度、时间之外,更多的是压力;超深层烃源岩因其埋藏深度大而具有较高的成熟性,其成熟性往往比其他地区要高。
在超深层的储集层中,储集层的温度已经超过了以干酪根生油理论所定义的“液态窗”。
近年来,大量的勘探工作表明,该温度范围内的烃类物质已突破了该极限,例如北海部分储集层可达165-175摄氏度。
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
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 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和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说明本表需在指导教师和有关领导审查批准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说明课题的来源(自拟题目或指导教师承担的科研任务)、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若课题因故变动时,应向指导教师提出申请,提交题目变动论证报告。
学士学位论文题目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学生孟健指导教师何葵教授年级2007级专业资源勘察工程系别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3月大庆油田油气藏形成的地质背景分析孟健摘要: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史的了解,为更好的理解地质地质构造对油气的聚集、分布规律的影响,从而得到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油气产生。
研究该地区地质构造发展史,在构造发育过程中的,其控制了烃源岩及储层裂缝等成藏要素的发育程度,从而影响油气运聚和油水分布规律。
通过该油气资源的腹部状况,提出该地区的主导构造类型并对与其相识的构造类型判断其油气存储情况。
关键词:构造成因;油气形成;理论研究;大庆一、区域地质概况(一)在地质构造上,大庆位于松辽盆地的中央拗陷区。
盆地周围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老爷岭、千山、努鲁儿虎山环抱。
约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后期,形成了松嫩大湖。
在中生代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湖水中和湖的周围繁衍了大量生物、介形虫和鱼类。
这些中生代生物的繁衍和死亡,积累了大量的生油物质。
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新生代的第四纪,松嫩大湖因地势抬升和松花江、嫩江两大水系带来大量泥沙的淤积而消失。
盆地内的地史沉积物厚达 6 000米,地表的现代沉积物1 400米。
大量有机物质在这样厚的沉积层下,由于高温、高压和封闭缺氧等条件生成了丰富的石油。
经过以后的大地构造运动,发生褶皱和断裂,又逐渐形成了石油聚储的条件。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机理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机理苏里格气田是上、下古生界含气层系叠合发育区,天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条件较好。
气源岩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的含煤地层,天然气为高成熟裂解气,苏里格气田处于就近运移的指向带上,条件非常利于天然气富集,并且地质构造没有对天然气构成影响,砂体的储集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很强,有一定的规律。
成藏条件皆成大型化发育,源储紧密接触是大型化成藏的基础。
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的重要条件是源灶埋藏期规模储蓄能量,抬升规模排气。
它表现为岩性气藏集群式成藏,总体规模大。
一、成藏基本条件苏里格气田气藏压力为低压原因是埋藏深及沉淀配置、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苏里格气田经历了气藏压力逐渐降低的演化过程。
1、气源岩与储集层苏里格气田属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天然气。
来源比较单一。
苏里格气田与附近的烃源岩生气强度分布于18@108-40@108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处于生气高峰期具备形成中型气田的烃源岩条件。
下石盒子组底部的盒砂体和山西组上部的山砂体构成了苏里格气田主力层。
中粒层、含砾层石英砂岩构成了盒山段储层,储层空间以各种类型次生溶孔为主。
2、盖层100米以上的稳定的河漫湖相泥质岩构成了上古气藏的区域盖层。
覆泥岩及上倾方向致密泥岩为藏的直接盖层及侧向提供了良好的封堵条件,形成了较强的封盖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盖层。
苏里格气田大型岩性气藏体系的基础地质条件的形成得益于丰富的烃源岩、近南北展布的带状砂岩体、广厚的区域盖层以及分流间湾、支间洼地、河漫相泥岩等致密砂岩的遮挡。
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1.生、排烃特征受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连续沉降沉积特征的影响,苏里格及邻区的烃源岩热演化为连续过程。
烃源岩在快速埋藏期溫度达到80-90e(Ro-0.6%-0.8%开始生气,整个侏罗纪时期由于沉降缓慢,烃源岩未达到生气高峰,生成的天然气较少;而在快速埋藏期恰好与热异常事件相对应。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已进入高成熟阶段,气田进入生、排气高峰期,从烃源岩生气的整个过程看,均有天然气的生成与排出,生气期主要在K1时期。
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以及成藏的控制因素
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以及成藏的控制因素摘要: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天然气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然气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燃气,它与其他燃气存在一定的区别,天然气气藏具有其独有的特征,为了对天然气形成及储藏等因素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本文以某地区为例对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成藏控制因素分析天然气是一种清洁型能源,符合我国环保理念,因此在人们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在很大意义上提供了我国国民生活质量。
基于天然气强大的功能性及优势,现今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在这一形势下建立天然气气藏,为人们储藏并提供充足的天然气刻不容缓。
一、延长探区实际概况本文在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及成藏控制因素分析中之所以选取该地区为例,是因为该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气气藏条件,符合天然气气藏对地质的基本要求。
该地区分属盆地,盆地周围是广为辽阔的区域,具有多处适合天然气气藏聚集的区域。
二、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该地区地域辽阔,具备丰富的天然气气藏地理优势,为了对延长探区天然气气藏特征,本文选取该地区三处适合建设天然气气藏的区域,以下是对这三处地质特征的具体分析:1.目的层沉积相特征该地区目的层沉积相经历了古地理格局及近岸碎屑湖盆、陆表海的演变历史,根据平面沉积相带及纵向沉积序列的分布状况可将目的层划分为五大体系,分别是海岸沉积体系、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湖泊沉积体系。
1.1海岸沉积体系。
海岸沉积体系在整个目的层沉积相中比较发育,该体系的区域分布主要包括泻湖一障壁岛及潮坪两个亚相,泻湖一障壁岛沉积与潮坪沉积微相是由障壁海岸沉积延安南泥湾一带发育而成。
1.2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
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是由台地亚相沉积发育形成,在沉积发育的过程中可见到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微相类型主要有生物灰岩微相、生物碎屑灰岩微相、泥晶灰岩微相。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
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页岩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日益受到全球。
我国对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也给予了高度重视。
四川盆地作为我国页岩气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备受。
本文将围绕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展开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四川省和重庆市,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气产区。
盆地内地形复杂,山脉、丘陵和高原等地貌交错分布。
四川盆地的形成始于2亿年前的三叠纪,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
四川盆地内的地层结构复杂,由志留纪到第三纪地层均有发育。
其中,志留纪和二叠纪地层为页岩气的主要储层。
这些地层在沉积环境中处于适宜的古地理和古气候条件,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四川盆地的气源条件十分优越,其中古生物化石和有机质是页岩气形成的主要来源。
在适宜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这些有机质会发生降解和裂解,形成大量的页岩气。
同时,四川盆地的煤系地层也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四川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对页岩气的形成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
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岩石类型,包括砂岩、泥岩和灰岩等。
这些岩石类型为页岩气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页岩中的多种矿物成分也对页岩气的生成和储集产生影响。
储层物性是影响页岩气成藏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川盆地内的页岩储层具有较好的物性条件,包括高渗透率、高孔隙度和低含水饱和度等特征。
这些特征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和开采。
本文从四川盆地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出发,对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具备了志留纪和二叠纪地层发育、优越的气源条件、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以及良好的储层物性等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为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提供了良好的地质环境。
但是,针对不同地区的具体条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为页岩气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页岩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备受。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致密气富集主控因素
天 然 气 工 业Natural Gas Industry 第41卷第4期2021年4月· 30 ·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致密气富集主控因素李剑1,2 张春林1,2 姜福杰3,4 裴煜3,4 王静怡3,4 王夕榕3,4 张嘉琪3,41.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3.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4.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摘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勘探成效显著,较之于下二叠统山西组和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八段,上石炭统本溪组致密气的勘探潜力更大,但对于后者天然气成藏机理的认识却相对不足、致密气富集的主控因素不清,给油气勘探评价选区造成了困难。
为了给该盆地本溪组致密砂岩气的勘探提供依据和参考,在统计分析本溪组165口井测试结果、总结气水分布特征和气井产能变化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致密砂岩气富集的主控因素,探讨了本溪组致密砂岩气的成藏机理,进而预测了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有利区。
研究结果表明:①本溪组致密砂岩气层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相带和潮坪砂坝相带上,埋深在2 800 m左右;②气井产能与煤层厚度、砂体厚度及渗透率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性不强;③烃源岩排烃强度与储层孔隙度耦合关系、储层储能系数和超压分布为气层分布的主控地质因素,其中烃源岩排烃强度与储层孔隙度耦合关系控制着致密气的分布范围,储能系数控制着致密气的富集层位,而超压分布则控制着致密气的富集程度。
结论认为,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致密砂岩气富集有利区主要位于生气强度大于3×108 m3/km2的潮控三角洲与浅海过渡带以及浅海砂坝区。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致密砂岩气;富集机理;主控因素;有利区预测;沉积相带;生气强度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21.04.004Main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enrichment ofUpper Carboniferous Benxi Formation tight gas in the Ordos Basin LI Jian1,2, ZHANG Chunlin1,2, JIANG Fujie3,4, PEI Yu3,4, WANG Jingyi3,4, WANG Xirong3,4, ZHANG Jiaqi3,4 (1. 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Langfang, Hebei 065007, China;2. CNPC Key Laboratory of Gas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angfang, Hebei 065007, China;3.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 Beijing 102249, China;4.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China)Natural Gas Industry, Vol.41, No.4, p.30-40, 4/25/2021. (ISSN 1000-0976; In Chinese)Abstract:The exploration achievement of Upper Paleozoic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e Ordos Basin is remarkable, and compared with the Lower Permian Shanxi Formation and the eighth Member of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of Middle Permian, the Benxi Formation of Upper Carboniferous is greater in tight gas exploration potential, but its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are not understood sufficiently and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ight gas enrichment are not determined clearly, which brings about difficulty to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evaluation and area selec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 exploration of Benxi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 gas in the Ordos Basin, this paper carries out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the test results of 165 wells in Benxi Formation and summarizes gas and water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as well productivit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n this basis,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ight sandstone gas enrichment are studied by combining geological analysis,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ally,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accumulation mechanisms in Benxi Form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tight sandstone gas enrichment are predicted. And the following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First, in plane, the Benxi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delta front branch channel facies belt and tidal flat sand bar facies belt, and the burial depth is about 2 800 m. Second, gas well productivity is in a certain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al bed thickness, sand body thickness and permeability, but the correlation is not strong. Third, there is a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ydrocarbon expulsion intensity of source rocks and the reservoir poros-ity. Reservoir energy storage coefficient and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are the main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gas reservoirs. Among them,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ydrocarbon expulsion intensity of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 porosity con-trols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ight gas, energy storage coefficient controls the enrichment horizon of tight gas and overpressure distribu-tion controls the enrichment degree of tight gas. In conclusion, the favorable areas for the enrichment of Benxi Formation tight gas in the Ordos Basin are mainly located in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e tidal delta and the shallow sea and the neritic sand bar area with a gas generation intensity greater than 3×108 m3/km2.Keywords: Ordos Basin; Upper Carboniferous Benxi Formation; Tight sandstone gas; Enrichment mechanism; Main controlling factor; Favorable area prediction; Sedimentary facies belt; Gas generation intensity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气田成藏机制、富集规律与勘探新领域”(编号:2016ZX05007-003)、“致密气资源潜力评价、富集规律与有利区带评选”(编号:2016ZX05047-001-001),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大中型天然气田(区)勘探关键技术及目标评价”(编号:2019B-06)。
金家-乐安地区地层油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金家 -乐安地区地层油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摘要:金家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的金家鼻状构造带西部,乐安油田位于柳桥鼻状构造带上,根据金家-乐安油田地层油藏的特征,结合油气成藏要素的研究,主要从构造脊、盖层岩性及质量、砂体厚度和断层活动性对金家-乐安地区地层油藏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家地区;乐安地区;成藏主控因素金家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的金家鼻状构造带西部,馆陶组覆盖在下伏地层之上,呈不整合接触。
主要发现的地层油藏为沙一段、沙二段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乐安油田位于柳桥鼻状构造带上,是一个以馆陶组底部超覆油藏为主的亿吨级油田,乐安油田可分为三个区,石村断层的上升盘东南为东区,下降盘为南区,乐安油田西部的草13井区及周边为西区。
金家-乐安地区地层油藏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主要为构造脊、砂体厚度、盖层岩性及质量、断层活动性。
1 构造脊古流体势的大小主要受控于古构造面的起伏形态,流体势的高势区一般在构造低部位;流体势的低势区一般在构造高部。
在以输导体系格架为宏观控制背景下,石油天然气的运聚与成藏主要受控于构造脊。
石油与天然气在输导层中的运移一般是汇聚流,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步骤:第一阶段是油气在浮力的作用下垂直向输导层的顶部进行运移;第二阶段是油气沿着输导层的顶界面向临近的构造高部位进行侧向运移;第三阶段为油气沿着输导层由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进行脊运移。
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鼻状构造发育,采用盆地模拟技术,根据研究区现今鼻状构造的分布,对古构造脊进行了恢复,揭示了鼻状构造的演化特征。
共完成了沙二段、沙三上亚段、沙三中亚段顶面在“24.4Ma~14Ma~6Ma~2Ma-现今”等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埋深图,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区古构造面的演变分析,追踪古构造脊线。
(1)沙三中亚段顶面演化沙三中亚段发育三角洲砂体,分布广泛,连通性好,是研究区重要的油气输导层。
24.4Ma时期,研究区已形成三条古构造脊:分别位于南坡的西部樊4~通47一线,中部纯95~博9一线,东部通4西南部一线;14Ma~6.0Ma时期,古构造脊继续向南延伸;2.0Ma明化镇组沉积中后期,来自洼陷的油气沿着古构造脊向金家、乐安地区运移,在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现今的构造脊与古构造脊相比位置变化不大,东、西部构造脊向南延伸,樊4~通47一线构造脊发生了明显地向西偏移。
藏北羌塘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探讨
藏北羌塘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探讨的报告,800字
藏北羌塘盆地的成油气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层建造、储层特征、控制油气运动性及成藏机制等四个主要方面。
本文首先从地层建造方面分析,藏北羌塘盆地位于西藏西北部,地下层序多为前三叠世至中生代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等。
地层建造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奥陶系、泥盆系既有孔隙砂岩储层,又有可气化的超压焦糖系油气。
再次,研究表明藏北羌塘盆地的储层特征多集中在深层,且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油气地球化学特征等具有良好的差异化和选择性。
储层特征对油气的富集、成藏及开采也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控制油气运动性的地质因素也非常重要,其中地层构造、岩性及胶结性特征、断裂活动程度等均可综合影响油气运动性,从而控制盆地内油气流动路径和成藏范围。
最后,藏北羌塘盆地的油气成藏机制主要受地质年代、构造、油气富集区、构造活动、复杂地层、断层系统等因素控制。
压力梯度开发、渗流增加、聚集成片、侵蚀断裂、烃源岩排出等都是推动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藏北羌塘盆地成油气地质条件主要有地层建、储层特征、油气运动性及成藏机制等四个因素。
在考察藏北羌塘盆地这样一个油气勘探发现区时,不仅需要研究这些地质因素,还应该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分析影响油气成藏的多种地质因素,把握好勘探方向,全面深入的了解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
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
评价区带
55% 23% 22%
80%
8%
12%
待
膏岩盖层是最重 要的盖层类型
全 球 80%以 上 油气区 带以泥页岩盖层为主,但 其石油探明储量仅占世界 22% ; 而 不 到 8% 以 盐 岩 盖 层为主的区带拥有世界 55% 的 石 油 探 明 储 量 ; 其 余 12% 的 盐 岩 和 页 岩 复 合 盖 层 区 带 拥 有 世 界 23% 的 石油储量。盐岩盖层具有 更有效的封闭性。
动力浓度差由气体分子热运动引起运动的方向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烃源岩储集层气藏内气藏外形式分子状态很小的孔隙就可以通过实测扩散剖面?从源岩向上浓度变小?与分子大小有关2扩散系数扩散系数与分子大小有关温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介质对扩散系数的影响样号12345678岩性扩散系数107cm2s988575257876866235010051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泥岩泥岩岩盐甲烷在岩盐和膏盐中的扩散系数要比在泥岩中小100倍孔隙对扩散有影响?孔隙结构deffdfluid孔隙度例如准噶尔腹部彩25井盖层实测数据拟合关系d4x108z7x1010?理论基础fick第一和第二定律?扩散模型半无限空间介质模型单层模型多层生储盖组合模型3浓度分布场和扩散量计算1半无限空间介质模型?边界条件扩散介质无限厚初始浓度一定源的初始浓度不变扩散损失瞬间得到补偿充分远处浓度为0数学表达utd?2u2xut0c0ux0clux0扩散量qt2clc0d?t2单层模型c0lcl3多重生储盖组合模型物质连续性方程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四川盆地磨14井天然气扩散数值模拟结果4天然气从源岩到储层的扩散运移基于单层扩散模式储层浓度浓度变化初期储层中甲烷在烃类的相对含量高随着时间推移甲烷的相对含量逐渐减低
3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因素和过程
1, 2 1, 2
710069; 2. 西北大学 地质学系 , 西安
710069)
摘要: 在查阅大量页岩气研究文献的基础上 , 考虑到页岩气藏的独 特性 , 结合与其 它页岩气藏的横 向对比 , 重点 剖析并初 步总结 了影响美国 Fort Wort h 盆地密西西比系 Barnet t 页岩气富集与高产的地质 因素 , 提出了相 应的地质 过程概念 模型 , 以期 对即将 到来的中国页岩气的评价、 勘探与开发有些许启示。分析认为 , 在 诸多影响因素中 , 热成熟度、 造成页 岩易压裂 性因素的 存在以 及二者的有效匹配 , 是页岩气能否富集与高产的最重要的因素 , 其地质过程可归纳为 3 个阶段 , 即低熟微裂缝开启生物 气逸散阶 段、 高熟微裂缝胶结裂解气富集阶段、 压裂微裂缝开启页岩气高产阶段。 关键词 : 热成熟度 ; 超压 ; 富集 ; 裂缝 ; 页岩气 中图分类号 : T E122. 3 文献标识码 : A
表 1 美国 5 套页岩气系统的地质 、 地球化学和储层参数部分数据 [ 1] Table 1 Partial data of the f ive shale gas system s ge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reservoir parameter in America[1]
2
页岩气富集的地质因素
从富集程度来看, 通过重点剖析 Fort Wort h 盆地
Barnett 页岩气藏, 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因素。 2. 1 较高的热演化程度 从美国 5 大页岩系统的对比来看, Barnet t 页 岩产气量最大 , 但其 T OC 值与 Ohio 页岩相 差不 大, 远较 Ant rim 页岩 和 New Albany 页 岩小, 较 L ew is 页岩 大; 页 岩厚 度与 New Albany 页岩 接 近, 较其它页岩小; 热演化指标 R o 值除较 Lew is 页 岩小外, 较其它页岩大, 说明其热演化程度较高( 表 1) 。可见 , 热演化程度高是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 之一。Z hao H ank 等 也认为 Barnet t 页岩气能 够勘探与开发的首要因素是热成熟度 , 其次为厚度 和有机碳含量。事实上 , 从 8 个取心、 岩屑和露头 样品的分析计算来看 , Barnet t 页岩原始总有机碳 ( T OC o ) 平均值为 6. 41% , 其中有 95% 来源于 ∃ 型 干酪根, 5% 来自于 %型干酪根 , 有机质丰度并不 低, 高热演化程度下的 15~ 60 m 的页岩有效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天然气富集成藏的主要地质因素论文提要天然气(Natural Gas)是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经过亿万年的高温和高压等作用而形成的可燃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热值高、燃烧稳定、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
其利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了能用于炊事外,还可广泛作为发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玻璃陶瓷、汽车、集中空调的燃料或原料。
因而初步总结出我国气藏形成和富集的主要地质因素,对今后天然气勘探及开发工作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是从以下七个主要地质因素来展开论述的。
其间,天然气藏形成与富集的基本条件包括:一定规模的气源岩、一定厚度的储层、区域盖层、古隆起和早期圈闭的作用;充分条件包括:断层与不整合面的改善作用、二次生气、脱溶(脱附)作用。
正文一、一定规模的气源岩气源岩的规模和生产潜力无疑是天然气藏形成和富集的基本地质条件,气藏的富集程度除与气源岩规模和生产潜力密切相关外,还与气源岩和储层相互接触关系有关。
(一)气源岩的规模和生产潜力最关键的是,气源层系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相当高的生气潜力。
一定的生气强度是较大气田形成的先决条件,因为只有当生气量大于水溶气量(当与油伴生时,还要考虑油的溶解气量)、岩石吸附气量和散失气三者之和时,才有可能形成天然气的聚集。
国内外的勘探实践表明,大气田总是分布在生气强度相当大的范围内。
如前苏联西西伯利亚盆地,大气田分布于生气强度大于30ⅹ108m3/km2范围内,而特大气田绝大部分集中在生气强度大于40ⅹ108m3/km2区域。
再如,我国渤海湾盆地的东濮凹陷,储量较大的文留气藏和白庙气田都分布在生气强度大于60ⅹ108m3/km2范围内①(图1,见下页)。
(二)气源岩与储层的接触关系气源岩与储层的接触关系直接涉及到气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能否有效地运移到储层的问题,一般气源岩与储层直接接触比不相接触的富气作用大。
从我国已发现的油气田中可划分出内接式、紧接式和跨越式三种类型。
1.内接式储层呈“透镜体”被包在气源岩中,源岩生成的天然气能充分向储气层运聚。
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的涩北二号气田、台南气田属这种类型。
2.紧接式按照气源岩与储层的空间关系又可进一步分为上储式、下储式和测储式三种亚类。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气源岩与储层紧靠,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可以就近运进储层。
我国已知的天然气藏大多属于此类。
①戴金星等主编.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中国石油出版社,1996,35-37.图13.跨越式气源岩与储层之间相隔一定距离,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经过较长距离进入储层。
属此类者有渤海湾盆地的文留气藏(石炭一二叠系的煤成气跨越中生界在下第三系沙四段砂岩中储集)、塔里木盆地的柯克亚气田(侏罗系生成的天然气跨越白垩系一下第三系在上第三系砂岩中储集)等。
(三)气源岩对气藏区域分布的控制作用天然气和石油相比,长距离运移的可能性更大,但生气中心控制天然气藏分布的现象常见,尤其在陆相沉积盆地中更为普遍。
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气藏围绕生气中心呈环状分布最为典型(图1-02)。
该区徐家围子断陷沉积的侏罗纪煤系所生成的天然气沿断层垂直向上运移,并遇不整合面作一定横向运移,在断陷周边的古构造、基岩潜山、披覆构造、断块等圈闭中聚集成藏。
二、较好的储层天然气的分子小,活动能力强,它对储层物性的要求不如石油那样高。
但是,要形成工业性聚集,特别是形成大中型气田,较好的储层也是基本条件之一;而且,工业性气藏也有一定的储层物性下限值。
据对世界上144个大气田的统计表明,砂岩储层为73个,占64%,碳酸盐岩储层为41个,占36%。
据储量计,砂岩储层气田和碳酸盐岩储层气田分别占62.7%和37.3%。
在我国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中,砂岩和碳酸盐分别占44.1%和54.8%。
(一)砂岩储层我国发现的较大气田中,砂岩储层达到54%,储层的厚度最小20m,最大290m,一般为70~150m。
下表一列出了世界部分大气田砂岩储层厚度和孔隙度数据,可以看出,这些大气田储层物性普遍较好,孔隙度多在15%~35%,储层的厚度普遍大于100m。
表一.世界部分大气田砂岩储层厚度和孔隙率数据表②②戴金星等主编.中国天然气地质学【M】.中国石油出版社,1996,40-42.(二)碳酸盐岩储层在我国已发现的较大气田中,至少有11个碳酸盐岩储层,占46%。
与世界油气田相比,我国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度偏低,多在3%~6%,渗透率一般大于2ⅹ10-3%μm2。
裂缝发育程度及其与孔、洞的组合关系对气藏的含气丰度和气井产能关系非常密切。
三、良好的区域盖层天然气不仅通过大的裂缝和连通孔隙以渗透形式发生运移和散失,而且能以扩散方式运移和散失。
由于扩散方式会破坏天然气藏。
良好的区域盖层对于大型气藏的形成就显的至关重要。
(一)盖层的评价1.盖层的厚度及区域稳定性。
泥质岩、膏盐岩和致密碳酸盐岩都能当盖层,关键是要有一定的厚度和横向上稳定分布。
2.埋深和成岩的阶段。
一般而言,盖层岩层随埋藏深度增大及压实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加强,孔渗性降低,封闭性增强。
但是,泥质岩会因压实、脱水作用,塑性变差,脆性变大,易产生微裂纹而使封闭性变差;石膏盖层当埋深1000m后,会因温度增高失去结晶水变成硬石膏,从而急剧降低其可塑性并产生裂缝,使它的封闭性变差。
3.断裂破坏作用。
断裂,特别是张性断裂对盖层封闭性的破坏性很大,在评价圈闭的盖层条件时,对圈闭范围内是否有断裂以及断裂的性质和规模都要认真分析。
(二)盖层封闭的相对性从气藏形成动平衡的原理和盖层封闭能力本身都可说明盖层的封闭能力具有相对性。
从动平衡的观点来看,任何岩类组成的盖层都不能完全把天然气封闭起来,而绝对不发生散失,天然气藏只能是存在于散失量小于供气量的动平衡状态之中。
一般而言,盖层的封闭机制包括毛细血管封闭、压力封闭和浓度封闭三种。
当盖层不具高压异常时,盖层封闭的能力主要决定于毛细血管力,而盖层的毛细血管力具有相对性,即盖层能否封闭天然气主要取决于盖层的毛细血管力大于储层压力,而与盖层毛细血管的绝对大小无直接关系。
盖层封闭的相对性还表现在储、盖层的相互转化上。
在地质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储层经压实和成岩变化,渗透性变差,可以转变为盖层;反过来,有些早期渗透性低的盖层,后经构造变动产生裂缝或后期溶蚀作用增大孔隙而转变为储层。
四、古隆起或早期圈闭天然气要形成大规模的工业聚集,充足的气源固然是一个基本条件,但至关重要的是圈闭形成期与主要生气期的相互配置关系,古隆起和早期圈闭是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我国已发现的较大气田中至少有8个与古隆起有关,如福成寨、双家坝、大池干、卧龙河等气田;而其余的16个左右则全是早期圈闭。
如此,古隆起或者早期圈闭对研究天然气富集成藏因素的意义可想而知。
五、断层和不整合面的富集作用断层和不整合面对天然气聚集具有破坏和富集的双重作用,此地只阐述其富集作用的积极一面,它们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遮挡形成圈闭、改善储层性能和作为天然气通道等三个方面。
(一)遮挡形成圈闭断层起遮挡封闭的基本条件,一是断层两侧要有一定的断距,是一侧的储层和另一侧的非渗透层对接;二是断层面本身具封闭性。
断层封堵作用的机理主要有下列几点:1.断层的应力愈合作用。
断层面上覆地层重量的应力使断层带裂缝体变形,导致断面与裂缝闭合,从而造成断层具封闭作用。
断面闭合的程度决定于断面压力的大小,当其大于断面岩体的变形强度时,断层是封闭的,反之则断面呈开启状。
断层埋深越大,断层倾角越小,断面压力越大,断面易闭合;断面上岩石变形强度小(如盐岩、石膏或泥页岩),断面易于闭合。
2.断面裂缝成岩胶结或充填作用,它可分割断层两侧的渗透层从而使断层具有封堵能力;当断裂带破裂时为扩容泄压带,形成地下水的汇流带,因而易形成沿断层的成岩胶结致密带,这在碳酸盐岩地层中最为常见。
3.断层面泥质岩类的涂抹作用。
在沙泥岩互层剖面中,由于断层错动,塑性较强的泥质岩类地层可以在较硬的砂岩断面上涂抹上泥质薄膜形成封堵。
通常条件下,短距大,涂抹层数多,涂抹层厚,涂抹封堵作用就强。
一般逆断层的涂抹作用比正断层强。
断层的涂抹作用也可造成泥岩细小颗粒因挤压而进入断面的储层孔隙中,阻塞孔喉形成封堵。
4.断层粒化作用。
在一些胶结比较疏松的砂岩中,由于断层的搓动形成颗粒的破碎以及石英增生体的破裂,造成颗粒粒度的降低和颗粒的重新排列,使断面处砂岩的孔渗性降低,为断层面封堵创造了条件。
(二)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断层和不整合面在改善储层储集性能方面的作用很突出。
断层对储层的改善作用主要在于与断层相伴生的构造裂缝增加了储集空间和渗透性。
不整合面改善储层的作用主要是沉积间断期淡水淋滤溶蚀作用。
这种作用普遍存在于与不整合面有关的碳酸盐岩储层中,碎屑岩储层中也有表现。
(三)提供天然气运移通道断面与不整合面在天然气运聚、形成较大气田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
但断面与不整合面二者在天然气运移通道上是有差别的。
一般讲,断层主要起垂向运移的通道作用,而不整合面主要作为横向运移的通道。
断层运移通道,在天然气富集方面的突出作用有两点:1.将多层源岩生成的天然气串通,在有利的储盖组合圈闭中形成储量规模和丰度较大的气藏。
2.为深部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垂向长距离运移提供通道,使其跨地层时代于上部地层中形成“跨越式”天然气聚集。
不整合面运移通道的富集作用在于把“远源天然气”,特别是生气凹陷中心的天然气联通起来,作较长距离的侧向运移,在适宜的圈闭中聚集成藏。
如我国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古油藏和现今油气藏的形成,不整合面运移通道作用就很突出。
六、二次生气作用地层中有机质随埋藏深度加大、热演化程度增进发生的油气生成过程,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一次性连续完成的。
而是随着构造升降和沉积作用变化呈现出阶段性。
当后一次沉降沉积作用超过前一次的幅度时,随着埋藏深度和热演化程度增进,有机质就会发生再次成烃,即所谓的二次成烃作用。
其实,这种作用并不限于一次,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会发生三次、甚至多次成烃作用。
二次生气作用对气藏的形成和富集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前期生成的天然气因地层抬升大量散失的情况下,作用尤为突出。
七、天然气的脱溶、脱附作用天然气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包括水溶气、油溶气、岩石吸附气和游离气等四种状态。
有机质生成的天然气,只有当生气量大于水溶气量、油溶气量、吸附气量和散失量而有一定的游离气量时,才能在适当地质条件下运聚成工业性的天然气藏。
反之,地层中无游离气存在,一般情况下就不会有游离气藏的形成;但是,水溶气、油溶气和岩石吸附气在特殊地质过程中,如后期地层抬升或流体沿地层上倾方向运移,可以通过脱溶作用和脱附作用使一部分天然气游离出来并在有利圈闭中聚集成藏。
天然气在水中的溶解系数和在岩层中的吸附系数与压力、温度、水的性质、岩石矿物成分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诸因素中,压力的作用最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