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教育学《第六章 课程》知识点重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六章课程第一节课程的概念与意义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所有学科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教学科目简称学科: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科学中选择基本事实、基本概念与原则,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据以上分析:课程是由一定的与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
从育人目标的角度,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一)课程方案课程方案也称为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件,教育学研究的课程方案主要是我国的普通小学与中学的课程方案,它是指国家的教育目的与方针的知道下,为实现各级基础教育的目标,由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顺序、学时分配及其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政策性文件。
(二)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指在一定课程理论指导下,依据培养目标和课程方案以纲要形式编制关于教学科目内容、教学实施建议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三)教科书教科书亦称课本,他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教学规范用书。
二、课程的设置我国周六艺→春秋六经→宋四书西方三艺→七艺→夸美纽斯泛智的百科全书式课程→洛克健全身体课程···(二)课程理论的发展斯宾塞提出课程问题学科学最有价值→杜威《儿童与课程》现代课程理论→博比特《课程》第一本课程专著→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奠基石课程编制过程的四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实施、评价结果(三)课程发展上论争的几个主要问题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学科课程: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的教学科目。
亦称分科课程最早的分科课程:孔子将文化典籍分为四科、古希腊“三艺”课程学科课程的特点:重视成人生活的分析及其对儿童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需要所作准备的要求,有明确的目的与目标;能够按照人类整理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逻辑系统,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预先选定课程及内容、编制好教材,便于师生分科而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并强调课程与教材内在的伦理精神价值和智能训练价值,对学生的发展有潜在的定向的质量要求。
课程资源定义
课程资源开发编辑本段什么是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冈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
本事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
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
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什性资源两大类。
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力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日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利网络化资源。
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
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
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
天水甘谷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冲刺强化试卷
天水甘谷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冲刺强化试卷一、单选题1.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
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阶段。
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感受答案::B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问”等。
2.王老师在历史课上讲到民族英雄岳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岳飞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深深的感染。
王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教学原则()A.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A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过程中,结合内在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3.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D.道德行为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A.常规管理B.目标管理C.平行管理D.民主管理答案::C解析::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5.卡特尔将基于人的先天禀赋、与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关联更密切、较少受到后天文化教育影响的智力称为( )。
A.经验智力B.情境智力C.晶体智力D.流体智力答案::D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把智力的构成区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
受教育文化影响较少。
晶体智力是指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46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教育学)-试卷46(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根据课程内容的学科综合程度,可将课程分为( )。
A.研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B.综合课程分科课程√C.必修课程选修课程D.显性课程隐性课程解析:解析:根据课程内容的学科综合程度,课程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根据课程任务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根据课程计划中对课程实施的要求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的表现形式,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2.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是( )。
A.校本课程B.必修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解析:解析: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
3.根据资源的( ),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A.功能特点B.存在形态C.存在方式√D.空间分布解析:解析:从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来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
从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来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从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来区分,课程资源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故本题应选C。
4.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A.均衡性B.综合性C.单一性√D.选择性解析: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主要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三方面;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综合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更好地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一、丰富和拓展教材资源长期以来,教材一直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这一重要概念,并不是要抛弃教材,削弱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事实上,教材一直是我们的重要课程资源,我们常称“教材”为“课本”、“教本”,其意就是“要以教材为本”。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更多关注的是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
要结合本地实际、教师的特点和风格、学生的现状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教师就是“教教材”的旧课程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等方式,使教材这一文本资源的课程价值升值,使教材的作用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二、开发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学科教材提供的是学科知识,而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就闽东地区而言,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民间风俗、辉煌的建设成就、感人的英雄事迹等都可以与相关的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促使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教师的知识等;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生物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兴趣呢?在本次国培学习过程中,认真收看了谭家蓉老师所做的“初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及利用”讲座,对课程资源及课程资源的开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现联系生物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充分开发与利用生物学新教材资源。
教材——生物课程资源的核心,重要但并非唯一的课程资源。
教材是生物教学的主要依据。
提倡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并不意味着可以将教科书束之高阁,它仍然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新教材更加注重显现出现代教育新理念。
在内容选择、编排设计等方面不再像过去那样过分追求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而是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新教材大量增加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物与文学、科学家的故事等方面的内容,突出生物教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物科技发展。
新教材注重图文并茂,增加了可读性和生动性。
新教材贯彻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注重让学生自己动脑,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身体验,动手实践、思考探究等活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积极主动的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扩展,使课程标准和教材成为支持教学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束缚教师和学生发展绳索。
2、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
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是除教科书以外的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完成生物课程的重要保障,可利用的学校课程资源有生物实验室及相应仪器设备、生物类图书及报刊、生物教学软件、生物教学挂图、投影仪、音像资料等。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河间市米各庄小学刘翠英继教号:8412501000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出来。
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因为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程度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
然而,广大中小学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在职培训,都很少接触到课程资源的概念,更不用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了。
即使在教育理论界,对于课程资源的研究也仅仅是刚刚起步,成熟的成果并不多见。
所以,课程资源的建设问题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框架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资源概念,指的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属于素材性课程资源。
条件性资源的特点则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比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条件性课程资源。
当然,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更多的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两者并没有截然的界线。
现实中的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着课程的素材.也包含着课程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络、人力和环境等资源就是如此。
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凡是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
教育学第六章课后练习题
教育学第六章课程1、什么是课程?简述课程的内涵。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的综合以及他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
内涵:(1)课程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课程规定了各门学科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课程的类型有哪些?按设计形式: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按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按课程任务: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按课程的制定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
4、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
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西方是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博比特 "活动分析法"拉尓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编制课程四步骤: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现代课程理论:学科中心、学生中心、社会改造课程理论。
5、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化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课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课程计划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组成.6、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以教育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2)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3)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4)以课堂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各项活动。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50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中学部分)-50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11.00)1.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______ 。
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科尔伯格D.夸美纽斯解析:形式教育论的倡导者是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他被称为“形式教育之父”。
形式教育论认为学校教育的任务和作用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官能心理学是它的依据。
这种主张强调学科和智力训练之间的必然联系,但过分注重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有可能使学校教育脱离社会生活。
2.杜威是______ 的代表。
A.学科中心课程论B.儿童中心课程论√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解析:儿童中心课程又称活动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为基础,以儿童的兴趣、需要、问题等为中心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解决问题。
儿童中心课程论以杜威为代表。
3.注重学生探究态度和能力的培养的课程类型是______ 。
A.研究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C.基础型课程D.实践型课程解析:研究型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研究专题(课题、主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该类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故本题选A。
4.用于考察被试个体差异,衡量被试相对水平,并且以选拔为目的的测验是______ 。
A.常模参照测验√B.标准参照测验C.目标参照测验D.团体参照测验解析:常模参照测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把被试同常模比较,从而判断被试在所属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常用于选拔。
标准参照测验又称目标参照测验,是一种精心编制的,在一定的行为领域上按照具体的行为标准水平对被试的测验结果做出直接解释的测验。
它为人们提供了有关被试是否达到某种行为标准水平或要求的信息。
故本题应选A。
5.将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这是______ 。
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泛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如生态环境、人文景观、国际互联网络、教师的知识等。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典型的如教材、学科知识等。
课程资源有不同的分类方式。
按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区分,可分为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区分,可分为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按课程资源的存在形态区分,可分为物质形态的课程资源和精神形态的课程资源。
按课程的开发利用程度区分,可分为待开发的潜在资源、已被开发且已利用的资源、被开发但未被利用的资源和已被开发但无法利用的资源。
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对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
比如,可以开展社会调查,跟踪社会发展动向,具备专业知识、技能,有效参与社会生活;观察学生日常活动,反思个人工作历程,寻找有效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研究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特征,了解其所需知识和技能;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数据管理库等。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词解释考研真题及参考答案(2010——2015)非官方,非标准答案,仅供参考!2010年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30分)1、语文(10年、14年、15年考察):“语文”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中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
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指通过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去养成听说读写的能力,以适应社会生活中听说读写的需要。
语文不是语言文学,也不是语言文章,而是语言的运用。
建国以前亦把语文称为“国文”或“国语”,1949年叶圣陶主持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工作,将新中国实施听说读写教育的学科正式定名为“语文”。
2、模块:“模块”原本是外来词,其基本内涵是在一个系统内若干个彼此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
教育学意义上的模块理论最早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福多提出。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试行)》将模块解释为:“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其基本特点是(1)综合性。
每一模块以特定主题为核心,所有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设置。
(2)相对独立性。
它以科目内相对独立的内容为基础,围绕特定内容,对学生经验与社会生活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
(3)相对开放性。
它改造了原有课程内容组织的梯状序列。
课程内容得以纵横沟通,相互连结。
(4)灵活性。
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教学要求,在每一组模块系列中选择从任何一个模块开始学习。
具有一定独立性,完整性同时又有一定联系的部分。
“模块”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打破学科界限壁垒,更好的适应工业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
3、语文课程资源(10年、11年考察):是指能够转化为语文课程和服务于语文课程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是广泛的,形式是多样的。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等等。
自然风光、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课程——(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
”广义指所有学科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
(2)一般说来课程至少有两层含义:在广义上,课程指的是一切有规定数量和内容的工作或学习进程;而在狭义上课程则专指学校课程,其基本含义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及其进程.【常见的课程定义有六种类型:教学科目、教学活动、预期学习结果、社会文化再生产、社会改造、学习经验】2、教学-—教学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学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过程;教学将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以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在完成认识对象、揭示规律和指导实践的任务过程中,实现改进课程质量、促进有效教学和提升学习结果,使学生获得幸福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试论述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的学科.它的发展,始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终于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它以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具体阐述如下:1.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是指反映到语文教育工作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2。
语文课程与教学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属分类:(1)有语文课程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内容、语文课程资源,等等;(2)有语文教学方面的问题,如: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等;(3)有侧重理论方面的问题,如: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目标、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等等;(4)有侧重实践方面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设计的优化、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等等。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对课程资源的正确理解1 “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
目前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形式下,我们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即广义的课程资源观念,因此可以说: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课程资源。
2 课程资源的分类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其中素材性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
例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课程资源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但它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
比如那些直接决定着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所、设施和环境以及人们对课程的认知状况等因素。
如果按照课程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同,可以将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所谓校内课程资源,就是处在学校范围之内的课程资源;而校外的课程资源则是指超过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观点是:要最大限度的利用校内的课程资源;还要加强对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帮助学生与学校以外的环境建立联系,重视建立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的转化机制。
从技术层面来看,信息化的课程资源应运而生,包括校园内部的信息源和学校外部的网络资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打破学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分界线,从而使很大一部分课程资源,尤其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广泛交流与共享成为可能,使学校内外的课程资源的相互转化不仅成为可能,而且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
二、我国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课程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应该受到重视。
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的理解为教材。
诚然,教科书、参考书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主要的课程资源,这种情况是适宜的,而且直到现在,我们一直将它们作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伊犁教师笔试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
伊犁教师笔试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通常把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称为()A.课程标准B.课程结构C.课程评价D.课程资源答案::D解析::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条件性课程资源)。
题干描述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的含义。
2.古人说:“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人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这种德育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B.品德评价法C.情感陶冶法D.品德修养法答案::C解析::情感陶冶法强调的是环境对学生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题干所说。
3.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人们对于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已经在观念上有了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
这种预期的结果或理想的形象,就是我们所说的()。
A.教育目标B.教育目的C.教学目标D.教学大纲答案::B解析::题干是对教育目的的另一种描述。
4.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 )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
A.个体心理特征B.群体心理特征C.个体行为特征D.群体行为特征答案::A解析::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5.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
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暗适应现象。
暗适应是感觉适应的一种,暗适应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感受性逐渐升高即感觉阈限逐渐下降的过程。
6.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B.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C.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D.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答案::C解析::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渭南韩城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渭南韩城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卷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学习过程就是尝试猎误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哪种学习理论(。
) .A.行为主义B.认知主义C.人本主义D.建构主义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流派中,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渐进的、盲目的、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因此题干是行为主义流派的观点。
2.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内部学习动机的是()。
A.获得表扬B.获得高分C.获得好名次D.获得解答答案::D解析::前三者是外部的学习动机,获得解答是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因此是内部的学习动机。
3.列提纲属于(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复述策略D.监控策略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列提纲属于组织策略。
4.小娜是她们班的班长。
她带领着班委会的成员维护班级的纪律,组织各种团体活动。
大家都觉得自己在这个班级里像是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任课老师都说她们班的班委是整个年级最好的。
此时的班级处于( )。
A.初建期B.形成期C.成熟期D.完成期答案::B解析::处于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这一时期是班主任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班干部开始发挥核心作用,凝聚力开始显现,大多数学生在班集体中获得了归属感。
同学之间彼此开始熟悉,并产生了一定的人际关系,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交往也形成了各种小团体或小交际圈。
5.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答案::A解析::做笔记是一种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把握精髓的浓缩书本信息的方法。
应属于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
故选A。
6.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
A.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本答案::B解析::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活动等的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
中小学网上课程资源的分类体系
中小学网上课程资源的分类体系及开发建议The Class System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K-12 on-Line CurriculumResource朱亚莉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2000研E-mail:zhuyali109@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小学网上课程资源是中小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本文首先在分析课程资源定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资源的分类体系。
然后,结合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将课程资源的分类体系映射到网络学习空间,得出了中小学网上课程资源的分类体系。
最后,针对每一类网上课程资源,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课程资源网上课程资源分类体系开发建议1 引言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课程资源的重要性日益显露出来。
没有丰富和适当的课程资源,再好的课程改革理念也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态,无法转变为教育成果。
然而,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工作上,当前人们对课程资源的研究还都处于起步阶段,成熟的成果不多。
网络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为人们构造了一个崭新的虚拟空间,未来人的生活与此息息相关。
如何让网络服务于中小学的课程改革,使中小学生熟悉网络生活的规则?对中小学网上课程资源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分类体系2.1 课程资源的定义什么是课程资源?对此人们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当今,关于课程资源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有:“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现在,我们应从广义的角度看待课程资源”。
(吴刚平)①“学习资源指支持学习的资源,它包括支持系统、教学材料与环境。
”(AECT)②“教学资源是指那些可以提供给学习者使用、能帮助和促进他们学习的信息、技术和环境。
钦州灵山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
钦州灵山县教师公开招聘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试模拟测试题一、单选题1.当有机体做出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惩罚的概念。
当有机体做出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为惩罚。
故本题选C。
2.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
A.形式训练说B.相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C解析::贾德在“水下击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经验类化说。
3.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答案::D解析::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它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
4.李老师经常担心自己班的学生会不喜欢她,这表明她处在教师专业发展的( )。
A.关注生存阶段B.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自我阶段答案::A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
5.特级教师周老师的班级是全校纪律最好的班级,在教务会议上周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他的管理模式,他总是先对班级进行一个总体的管理,通过班集体再去影响每一个同学,反过来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来影响整个班集体。
这种管理模式属于( )。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B解析::平行管理的提出者为马卡连柯,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各种资源。
只有那些进入课程并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一、如何丰富心理健康教材资源
教材一直是主要课程资源,甚至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新课改提出课程资源概念,并不是要抛弃教材,削弱教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我们常称“教材”为“课本”,其意就是“要以教材为本”。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应更多关注的是把它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来使用。
要结合本校实际、教师的特点和风格、学生的现状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摒弃以往“教教材”的理念,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使用方法的完善以及开发补充教材等方式,使教材课程价值升值。
1.加工教材,完善内容
教材从出版到修改再版有一个周期。
现实中教材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情况比较突出,与思想品德课相似。
这就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应树立大教材观,确立“用教材教”甚至“用自己开发的教材教”的全新理念,善于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进行适当的补充或调整。
例如,可以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生的能力水平与发展需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增删;根据学生的需求对教材进行结构重组和优化组合等等。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加工与再创作,使教材内容结构化、问题化、综合化、生活化和更优化,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2.变革方法,用活教材
使教材变为教师引领学生思维“起飞”的“平台”,变为师生对话的引子、案例和话题。
这就需要教师寓理于例,把概念、原理融入新鲜事例,通过师生对话与活动创生新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例如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形成正确的认识,达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二、开发心理健康校本课程
学生的需要多种多样,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就需要开发校本课程。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开阔信息视野,拓展思维方式,真正发挥课程资源的促进作用。
三、广泛开发心理健康资源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在课程资源中处于重要地位,即人力资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
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个人所具备的知识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的范围、程度和效能。
教师要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营养,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提升开发、积累和利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挥好学生这一人力资源的作用。
为此,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要建立一种以师生个性全面交往为基础的新型师生关系;(2)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另外,人力资源还包括家长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社会、家庭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性工作,我们有必要尽可能多地把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各方面人士的力量整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四、创造心理健康实践资源
心理健康也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可以选择的实践资源。
在教学中要改变原来那种只重结论而不重过程的做法,放手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主动求知、快乐求知。
教师要树立“社会即课堂”的大课堂教学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社会实践。
基于以上几点,我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1、熟悉教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教材上的知识点在要求上有何不同,有无相互借鉴之处,教师要了然于心;这样,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浅显的故事,教师会让一年级的学生听的津津有味、、、、、、
2、例子在身边:随时观察高年级的学生表现,让低年级的学生说一说看法;让高年级的学生说一说低年级的学生心理健康的预防与有效治疗、、、、、、
3、现身说法:让有效的学习方法、控制自己情绪的小窍门、与家人沟通的小尝试、与教师和谐相处的小秘密等等在学生的介绍、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讲述中给小听众以启迪。
4、家访中传知识:针对学生的实际,在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其家长准备一些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灵活应用,解决一些问题学生的学习顽疾。
5、编写心理健康小档案:既有教师所撰写的,更有学生自己为自己画的像,为其他学生把的脉、、、、、让学生将心理健康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转变教师角色:不在用苛求的目光对待学生,而是思考学生的行为背后究竟有什么需求,有什么心理期待;想一想如何处理才能最有效的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才能对其他学生有最多的帮助、、、、、
这些素材,都将是校本课程的鲜活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