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视野下的玄言诗研究

合集下载

何为玄言诗——兼论当下玄言诗研究存在的问题

何为玄言诗——兼论当下玄言诗研究存在的问题

时 文 宗,自此 作 者 悉 体 之 , 义 熙 中 谢 混 至
始 改 。[[ 。 ’1n ’] ]
以及与其他诗歌体裁的关系等多个方面。文字数
量 之 巨 大 , 及 内容 之 丰 富 , 不 说 前 人 无 法 想 涉 且 象, 即是 我们今 人也 是始 料不 及 的 。那 么 , 如何 看 待 这一现 象 呢 ?笔 者 认 为 , 这些 探 讨 确 实 给 我 们 玄 言诗 的研究 提 供 了很 大 帮助 , 是 另 一 方 面 我 但 们 也应 看到 , 在玄 言诗 的最 根本 问题 上 , 即究 竟 也
自上世 纪 8 代 以来 , 界对 玄 言诗 的研 究 O年 学

归不异也。正始中, 王弼、 何晏好庄 老玄胜之谈 ,
而 世遂 贵焉 , 过 江佛 理 尤 盛 。故 郭 璞 五 言 始会 至
直 高热 不退 , 关 玄 言诗 的探 讨 也 迅 速 发 展 成 有
为魏晋文学研究 的亮点之一 。这些探讨或以单篇
20 0 9年 1 月 1 第 4 卷第 6 1 期
云 南 师范 大学 学报 ( 哲学 社会科 学 版 )
No .,2 0 v 0 9
Vo. 1N o 6 14 .
何 为 玄 言 诗
— —
兼论 当下玄言诗研 究存在 的问题
江云 岷 韩 国 良 ,
(. 1云南 民族大学 学报 编辑 部 , 云南 昆明 60 3 ;. 阳师范学 院 文学 院 , 5012南 河南 南 阳 4 3 6 ) 7 0 1

南朝 人对 于 玄言诗 所 作的描 述
左称盛。因谈余气 , 流成文体 , 以世极迪遭, 是 而 辞 意 夷 泰 。诗 必 柱 下 之 旨 归 , 乃 漆 园 之 义 赋 疏 。[[” 又《 ”。 ] 明诗 》“ 始 明道 , 杂 仙 心 。何 :正 诗

东晋诗人阮籍玄言诗窥探论文

东晋诗人阮籍玄言诗窥探论文

东晋诗人阮籍玄言诗窥探内容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在动荡离乱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而这一时期的文学,却繁华奇葩争奇斗艳,诗歌是这一时期最辉煌灿烂的文学形式。

佛教、道教的传播使得儒学逐渐衰微,而以老庄思想为主题的玄学崛起。

文学也有传统的言志转向抒情,开始重视内心的自由和性情的闲适。

阮籍作为一名士继承并发展了玄言诗,成为东晋时期玄言诗的代表人物之一。

[关键词]阮籍玄言诗政治斗争遥深“玄言”在古代并非特指玄言诗,而多指以老庄玄学为主要内容的玄学清淡,亦称“清言”,如:“(王)衍既有剩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

妙善玄言,唯谈《老》,《坐》为事……。

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

”○1复如史称晋简文帝“清虚寡欲,尤善玄言”。

○2“玄言”一词除指佛教义理外,还专指道教,文言甚至特指那些虚无文语。

作为正规意义上的玄言诗则是在文学兴起之后才出现得。

正始时期,玄学形成,何晏、王弼诸人倡本无子前,()阮诸人振自然于后,一时风从逐相流传。

如果说何晏诗歌之表现玄言还只是初露端倪,那么()康和阮籍的诗歌则很明显了。

正所谓“正始明道,诗杂仙心”。

正始作家不多,成就最高的是阮籍,阮籍的玄言诗较何晏、王弼更加注重个人的内心精神和纯粹自我意识,他高倡“越各教而且自然”的思想主张,其诗自在耳目之内、请寄八荒之表,这一风格的形成是综合多个因素而出现的结果。

下面就阮籍的玄言诗发展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历史背景:(1)社会背景(2)阮籍自身(3)士人心态(一)社会背景魏晋时期,由于传统阶级的残酷压榨和不宜时局的举措使得社会矛盾诸日深刻化和尖锐化。

社会分崩,百姓涂炭,酿成战乱频繁的惨剧。

东汉黄中起义,一方面埋葬了腐朽的东汉传统政权,另一方面也使社会陷入更深重的灾难中。

在传统阶级内部,军阀混战,豪强兼并。

“生灵板荡,关洛荒芜”,正是当时景象的真实写照,西晋灭吴(公元280年),结束了三国分立的局面,但仅仅十余年就爆发了“八王之乱”。

使中国长期陷入混乱局面,在这样的浩劫下,长安等文化中的频遭毁灭,人口锐减,城郭荒芜。

鉴赏魏晋时代玄言诗的审美趣味

鉴赏魏晋时代玄言诗的审美趣味

鉴赏魏晋时代玄言诗的审美趣味本文作者:发表文章360论文网网址:/摘要:禅宗与玄学的相互阐发既促进了佛教的中国化,又反过来借佛教而使玄学思想更期其深入人心,从而成为传统知识分子的深层心理结构,也成为中国艺术的内在血脉。

从司空图、严羽、王士祯、王国维,这条血脉贯通于中国历史。

成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审美意识的重要线索。

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

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

玄言诗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行于东晋。

自魏晋以后,社会动荡不安,士大夫托意玄虚以求全身远祸。

到了西晋后期,这种风气,逐步影响到诗歌创作。

尤其是东晋时代,更因佛教的盛行,使玄学与佛教逐步结合,许多诗人都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玄理的领悟。

关键词:诗歌玄言诗何晏的玄学思辩上承先秦时代的有无之辩。

老子就曾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里把“无”作为世界的本原提出来解决的是宇宙论的问题,因而仍是一种自然哲学。

不过“无”范畴的抽象性质使其超越了以“气”、“水”等具体物质元素为世界本原的学说,其用意已在概括事物的一般性,因而为一种本体论的哲学奠定了基础。

接着老子用“道”来展开“无”的内涵,认为“道”具有“为天下母”的特征,且无声无形,独立存在,运行无息,这就使无与有、道与万物处于分离状态,从而无法解决前者向后者转化的问题,这就为后来的“有无之辩”埋下了种子。

庄子显然也把道归结为天地万物之先的本原性的存在,由此必然得出“贵无”的结论。

何晏的思想与此一脉相承:“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

“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在也。

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恃以免身。

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见《晋书·王衍传》所引《无为论》)。

就无与有之间的本末、源流关系而言,这只是在阐述老庄,而未有过之。

但认为贤者与不肖皆能恃无而“成德”、“免身”,则暴露出何晏思想的内在旨趣,即意在寻求理想的人格本体。

浅析陶渊明诗歌的玄言成分

浅析陶渊明诗歌的玄言成分

摘要:玄言诗植根于盛行于东晋时期的玄学。

玄学是以老庄思想为研究中心的哲学思潮,追求的是人格与精神上的优雅与从容。

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当时的士人没有选择老庄那种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精神上的修养。

玄言诗正是在玄学思潮与当时士人心态的背景下产生的。

玄言诗以玄理入诗,严重脱离现实,显得枯燥乏味,在东晋之时已备受诟病。

稍后的陶渊明结束了淡乎寡味的玄言诗,开创了平淡自然的新诗风。

在他的诗中,依然有着玄言成分,但是与之前说教式的玄言诗不同的是,陶渊明将枯燥的玄理无形地融入诗中,平淡中见警策,使玄理呈现出新的风采。

关键词:陶渊明;诗歌;玄言作者简介:王立阳,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政编码 116081)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18)05-0087-03一、独特个性造就隐逸情怀,隐逸情怀成就玄言思想陶渊明的玄学思想大部分蕴含在他的隐逸诗中,他自身特有的性格以及归隐情怀造就了他的田园诗以及诗中的玄学思想。

陶渊明在《命子》中谈到过自己的家族渊源,并赞颂自己先人的高尚品德,“於穆仁考,淡焉虚止。

寄迹风云,冥兹愠喜”是自己的父亲。

他的祖父是曾作过武昌太守的陶茂,陶渊明赞扬他“肃矣我祖,慎终如始。

直方二台,惠和千里”,陶渊明的曾祖父是有名的东晋名臣陶侃,官拜八州都督,封长沙郡公,陶侃其人品格高尚,名望很高,“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功遂辞鬼,临宠不忒”,陶渊明很以自己的家族为傲,从曾祖父到父亲都保持了淡薄不以名利为念的高尚品质,不论从遗传还是家风,陶渊明自然而然地继承了这种特质,为他日后的归隐奠定了基础。

陶渊明少时所受到的教育是儒家思想,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中“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而儒家正是提倡“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在陶渊明看来,自己身处的社会正是无道之时,也就是自己应该归隐之时。

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东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以玄言诗为代表,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东晋玄言诗进行研究,探讨其创作背景、诗歌风格、思想内涵等问题。

一、东晋玄言诗的创作背景东晋玄言诗的诞生与东晋时期的政治、文化环境密切相关。

东晋时期,南北朝的分裂已经开始,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对生命、自然、宇宙等问题的思考日益深入。

同时,佛教、道教等宗教在中国传播,晋代的道家哲学和佛教思想也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东晋时期还涌现出一批才华横溢的诗人,如谢灵运、陶渊明、陶潜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这些诗人的作品多以田园生活、山水风光、自然景观为题材,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生命哲学。

二、东晋玄言诗的诗歌风格东晋玄言诗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它强调意境的营造,注重表达内心感受。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意象丰富、形象生动。

东晋玄言诗中的意象多以自然景观为主,如山、水、花、鸟等,这些意象具有浓郁的生命气息,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

2. 语言简练、意蕴深远。

东晋玄言诗的语言简练明快,不拘泥于形式,注重表达内在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它的意蕴深远,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感悟。

3. 音韵和谐、节奏明快。

东晋玄言诗的音韵和谐,节奏明快,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感。

这种音乐性的诗歌表现方式,使得东晋玄言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东晋玄言诗的思想内涵东晋玄言诗的思想内涵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唯心主义思想。

东晋玄言诗的诗人主张“心即是佛”,强调心灵的重要性,认为人的心灵是至高无上的存在。

2. 唯物主义思想。

东晋玄言诗的诗人也强调物质世界的重要性,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的重要依托,需要珍惜和保护。

3. 人生哲学思想。

东晋玄言诗的诗人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美好和幸福,需要通过自我修养和人际关系的建立来实现。

浅谈玄言诗——精选推荐

浅谈玄言诗——精选推荐

浅谈玄言诗摘要:玄言诗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它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都与当时的时代分不开的。

玄言诗在当时的文坛风靡了一百余年,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本文从玄言诗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几方面来谈谈对玄言诗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玄言诗玄学文学思潮定义影响玄言诗受精于老庄,形成于正始时期,壮盛于东晋,晋、宋之交,玄言渐渐消退。

玄言诗风行文坛逾百年,其影响也不容小觑,玄言诗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一种都饱受争议,但这并没有降低它的价值。

本文主要就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玄言诗的一些认识。

一、玄言诗的定义“玄言诗”这一名称是朱自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为萧望卿《陶渊明批评》所作的序提到: “陶诗显然接受了玄言诗的影响。

玄言诗虽然抄袭《老》、《庄》, 落了套头, 但用的似乎正是‘比较接近说话的语言’”①朱自清《诗言志辨》说: “东晋有‘玄言诗’, 抄袭《老》、《庄》文句, 专一歌咏人生义理。

”②他又在《经典常谈·诗第十二》中说: “郭璞是东晋初的人。

跟着就流行了一派玄言诗。

孙绰、许询是领袖。

他们作诗, 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 所以钟嵘说像‘道德论’”③所以,在朱自清先生看来,玄言诗是抄袭或融化老庄文句的诗, 是抽象说理的诗。

对玄言诗的定义真可谓是众说纷纭,罗宗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就这样写到:“可以说,玄言诗的写作,乃是生活中谈玄、谈佛理的一种方式。

以往把玄言诗完全归之于老、庄是不确的。

自刘勰论江左文风,说过‘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之后,论者便一直把东晋玄言诗的内容归于论老、庄义理。

其实,其时之玄言诗,不仅谈老、庄,也谈佛。

似乎应该这样理解:玄言,就是深奥之言。

玄言诗,是指那些抽象谈论义理的诗,它不只是一个老、庄玄言①《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上)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②《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上)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3页③《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下)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94页的概念。

浅谈玄言诗的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

浅谈玄言诗的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

浅谈玄言诗的审美情趣与人性光辉【摘要】:玄言诗是以玄学思维方式来表现玄理的诗,以论玄谈佛作为玄言诗的主要内容特征,它和玄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兴盛的时间不长,真正风靡诗坛只几十年时间,加之历来认为缺乏艺术性,评价不高,因此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不高。

但是玄言诗人通过玄言诗抒发了自己对宇宙和生命意识的思考,有其鲜明的时代审美情趣,闪耀着夺目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玄言诗; 审美情趣; 人性光辉玄言诗,是以玄学思维方式来表现玄理的诗,它以诗的形式广泛探讨了宇宙、社会、人生的种种哲理,其中尤其对万物的本体依据表现了浓厚的兴趣。

它和玄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以谈玄论道、表现玄学人生观和生活情趣为旨归的诗歌,自产生之后就受到人们的诟病。

又由于受到沈约、钟嵘等人对玄言诗的评价的影响,后代的评论者没有给予玄言诗足够的重视,评价往往不高。

虽然玄言诗存在的历史并不长,但它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作用却不容忽视。

魏晋玄言诗研究的文艺观源于儒家,”儒家对于文学的态度,是要依据原道宗经的正统,不要偏于个人的艺术的路上去??因此儒家主张文学里要表现伦理道德,要发生劝导讽喻的实际功用。

所以他们排斥非现实的事迹,虚美的辞藻,和个人的空想与情感”。

[1]玄言诗是在社会动乱政治黑暗的情况下产生的,是诗人们远祸全身,寄怀畅想的自由精神世界的产物,其中洋溢着脱离现实不干时务的老庄之道,崇尚闲适淡然,自然违背刘、钟”政化贵文”的要求。

从西晋末永嘉到东晋末的义熙,近一百一十年,是玄言诗大盛的阶段。

当时玄言诗统治了整个诗坛,几乎到了无人不作,无人不写的地步。

这自有它兴盛的原因,那就是不同以往的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蕴涵其中的诗人的人性光辉。

1. 玄言诗的审美情趣在玄言诗出现之前,诗歌玄理的本质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们还是尊崇传统的”诗言志”,而是玄言诗最先集中而深刻地探讨了生死、荣辱、出处等人生观的问题,使诗歌关注的重点由家事国事天下事等外在大宇宙向个人内心的小宇宙转变,站在哲理的高度来体察人生的一切忧患悲苦、荣辱聚散,对人生问题的探讨就显得深刻而达观。

浅谈玄言诗

浅谈玄言诗

浅谈玄言诗摘要:玄言诗是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产物,它的产生、发展直至消亡都与当时的时代分不开的。

玄言诗在当时的文坛风靡了一百余年,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本文从玄言诗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这几方面来谈谈对玄言诗的一些浅显的认识。

关键词:玄言诗玄学文学思潮定义影响玄言诗受精于老庄,形成于正始时期,壮盛于东晋,晋、宋之交,玄言渐渐消退。

玄言诗风行文坛逾百年,其影响也不容小觑,玄言诗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一种都饱受争议,但这并没有降低它的价值。

本文主要就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玄言诗的一些认识。

一、玄言诗的定义“玄言诗”这一名称是朱自清先生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为萧望卿《陶渊明批评》所作的序提到: “陶诗显然接受了玄言诗的影响。

玄言诗虽然抄袭《老》、《庄》, 落了套头, 但用的似乎正是‘比较接近说话的语言’”①朱自清《诗言志辨》说: “东晋有‘玄言诗’, 抄袭《老》、《庄》文句, 专一歌咏人生义理。

”②他又在《经典常谈·诗第十二》中说: “郭璞是东晋初的人。

跟着就流行了一派玄言诗。

孙绰、许询是领袖。

他们作诗, 只是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 所以钟嵘说像‘道德论’”③所以,在朱自清先生看来,玄言诗是抄袭或融化老庄文句的诗, 是抽象说理的诗。

对玄言诗的定义真可谓是众说纷纭,罗宗强先生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就这样写到:“可以说,玄言诗的写作,乃是生活中谈玄、谈佛理的一种方式。

以往把玄言诗完全归之于老、庄是不确的。

自刘勰论江左文风,说过‘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之后,论者便一直把东晋玄言诗的内容归于论老、庄义理。

其实,其时之玄言诗,不仅谈老、庄,也谈佛。

似乎应该这样理解:玄言,就是深奥之言。

玄言诗,是指那些抽象谈论义理的诗,它不只是一个老、庄玄言①《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上)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90页②《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上)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3页③《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 下) ,朱自清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694页的概念。

玄言诗的类型研究

玄言诗的类型研究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玄言诗的类型研究王蕾 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摘 要:具有浓厚说理特征的魏晋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它不同于任何一个时期的诗歌。

这种思辨的理趣也体现了魏晋文人生气、自然的性情以及对宇宙的深情。

由于与占统治地位的儒家诗教观相背离,玄言诗的价值一直被忽略。

本文主要从纯粹谈玄、以景悟理、以景体玄三个类型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玄言诗的价值及意义。

关键词:玄言诗;类型;以景悟理作者简介:王蕾(1994-),女,汉族,河南信阳人,青海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54-02为了掌握和更好地研究玄言诗,首先对玄言诗的概念进行一个溯源。

“玄”字最早出现在《老子》首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书中也有与“玄”有关的概念,比如:“玄鉴”、“玄通”、“玄德等。

可见“玄”在《老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庄子》对“玄”也十分重视,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玄”的思想。

而玄言诗就是以谈“三玄”为核心的诗歌,或是宣扬道家思想的诗歌。

老庄的思想注重抽象思辨,而魏晋文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承接了这种哲学的思想并且发展,后人于是将这一哲学思潮称之为“玄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认为玄言诗“率多浮浅”,“溺乎玄风,嗤笑拘务之志,崇盛忘之谈”,玄言诗沉溺在老庄玄学的风气之中,讥笑入世从政的抱负,崇尚脱离世俗的清谈。

刘勰是从社会教化的角度来批评的。

钟嵘从审美的角度认为玄言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诗品序》)。

钟嵘所极力推崇的是“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诗品序》)。

虽然他们对玄言诗的评价不高,但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不管好与坏玄言诗也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的,本文通过分析归纳把玄言诗分为纯粹谈玄、以景悟理、以景体玄三个类型依次来说明其意义及影响。

一、纯粹谈玄所谓纯粹谈玄,就是在诗歌创作中对《易》、《老》、《庄》“ 三玄”中的思想(或佛教义理、道教教义)或术语、概念加以简单援引或陈述。

“玄言诗”的特点

“玄言诗”的特点

“玄言诗”的特点
“玄言诗”曾统治晋代诗坛一百余年,它的本质特征是“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直接用玄学的词语写诗。

用诗的形式阐扬玄理,把诗写得如同玄学学术论文。

如孙绰的《答许询》诗:“遗荣荣在。

外身身全。

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散以玄风,涤以清川。

或步崇基,或恬蒙园。

道足匈怀,神栖浩然。


诗中所宣扬的尽是道家不竞之求、全身保性、超然物外的玄理。

几乎没有生动形象的诗味。

正如钟嵘《诗品》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爱及江表。

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所谓“理过其辞”就是一味说理,缺乏优美的词采和生动的形象。

这是因为玄学家主张“得意忘象”、“得象忘言”,反对必要的润色和修饰,所以在写诗时会轻视文采和形象。

所谓“淡乎寡味”就是缺乏真挚、深沉和强烈的感情,引不起读者的感动和共鸣。

这又是因为玄学家主张恬淡虚静,不为外物动心,以这种精神状态写诗,其诗自然就淡薄无味,缺乏形象了。

玄言诗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影响却相当深远,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玄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环。

其为诗歌说理所积累的正反面经验尤其值得注意。

玄言诗的抒情方式研究

玄言诗的抒情方式研究
对后世诗歌创作风格的影响
玄言诗抒情方式对后世诗歌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使诗歌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意象的塑造,更加追求语 言的简练和意蕴的深远。
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
01
传承传统文化
02
探索现代诗歌表达
玄言诗抒情方式在现代诗歌中的应用 ,使诗歌在表现现代生活和情感的同 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和艺术精髓, 弘扬了民族文化自信。
氛围渲染
玄言诗的意象抒情也常常通过氛围渲染的 手法来实现。诗人通过描绘一种特定的氛 围或情境,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 者在感受氛围或情境的同时,也能感受到 诗人的情感。
04
玄言诗抒情方式的特点与 效果
玄言诗抒情方式的特点
01
抽象与具象的结合
02
平淡与内敛的表达
03
对道家思想的融入
玄言诗在抒情过程中,将抽象的 情感与具象的景物相结合,使情 感得到更好的表达。
玄言诗以表达玄学思想为核心,具有深沉、抽象、哲理等特点。
玄言诗在形式上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其中古体诗数量较多,代表作品 包括《庄子》、《老子》、《列子》等。
近体诗则讲究格律、对仗、用典等技巧,代表作品有陶渊明的《饮酒》、谢灵运 的《登池上楼》等。
03
玄言诗的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玄言诗的直接抒情常常通过直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情绪 和愿望来实现。这种方式往往直接、明确、简洁,给读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
寓情于景
玄言诗的直接抒情有时也会通过描绘景物来抒发情感。诗人 在描绘自然景物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 在感受景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间接抒情
借物言志
玄言诗的间接抒情常常通过借物言志的手 法来实现。诗人通过描绘某种事物或景象 ,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情感或思想。 这种方式含蓄、内敛,给读者留下广阔的 想象空间。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东晋玄言诗若干问题研究 》
2023-11-01
目 录
• 东晋玄言诗的背景与特点 • 东晋玄言诗的内容与形式 • 东晋玄言诗的思想与文化内涵 • 东晋玄言诗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 东晋玄言诗的历史局限与不足 • 总结与展望
01
东晋玄言诗的背景与特点
背景介绍
社会政治背景
东晋时期,社会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尽管仍有政治斗争和战 乱,但这一时期的文化和艺术发展仍取得了重要成就。
表现手法独特
玄言诗在表现手法上具有独特性,如通过象征、隐 喻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对后世的影响
开启新的诗歌流派
玄言诗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开启了中 国文学史上新的诗歌流派。
成为后世借鉴的范本
玄言诗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成为后世诗人借鉴的范本,影响了众多文学作 品的创作。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承上启下
玄言诗在东晋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继承了汉魏古诗的传统,又为后世诗歌创作的发展打下了基 础。
反映时代精神
玄言诗反映了东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情感,是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窗口。
05
东晋玄言诗的历史局限与 不足
历史局限
玄言诗是东晋时期的文学流派,其历史局限主要表现在其受时代和地域的限制。玄言诗的创作以当时 的士族文化为基础,而士族文化在当时的社会中处于相对封闭和保守的状态,这使得玄言诗在内容和 形式上缺乏创新和突破。
味。
在艺术表现方面,玄言诗往往追求形式的工整和音韵的和谐,而忽视了 诗歌内在的意境和神韵。这使得玄言诗在艺术表现上显得相对平淡和机 械。
与其他文学流派的比较
与其他文学流派相比,玄言诗 的特点在于其强调内心的体验 和思想的深度。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东晋玄言诗》体现着宋代无可比拟的器重清雅之风。

以质量精粹为主,诗情之所以被唱咏而多被收录于古老诗典,是源自其独特的特点。

1、节奏和声调特殊:东晋玄言诗拍打节奏安排特殊,一般采取“入拍”方式,也就是在前两句诗停顿的后面加上一句,共同组成三句,这样的拍打结构形成了朗朗上口的诗句,也为诗增加了神秘的韵味。

声调上,也采用不同的抑扬顿挫,突出抒情的婉约感觉,从而营造出更加情调成熟的玄言诗。

2、语言虚实古雅:东晋玄言诗语法接近汉语,一般用四言及以八言为多,犹为生动。

文字淡雅,词语中多有比喻手法,更有情诗笔力,知不多言,壮不宣怒,抒情而不奢华,淡而不凡,神形而非神色的虚实古雅。

3、主旨鲜明:东晋玄言诗的主旨鲜明,所表现的主题往往饱含哲思,语言精辟,寓意宏大,富于细腻沉稳的精神境界,隐秘而崇文,淡泊而有渊博。

一般带有宁静自得,凝聚睿智豁达,且文句抒怀开放,勾勒文章气韵,很容易受到读者的宠爱。

玄言诗的类型及评价

玄言诗的类型及评价

玄言诗的类型及评价
玄言诗是一种融合抒情和抽象象征表征的诗体,使用玄秘莫测、神秘辛辣的描写,加之理性推理及意象比喻,使诗句蕴藉着种种隐喻,表达其真实的意义。

在类似的古龙文(乃至整个诗歌文体)中,玄言通过若隐若现的叙述,把文意藏在象征词汇之中,着墨特别克制,把思想巧妙地包裹在其中,让读者可以深入其中挖掘玄机,会意诗意,充分发掘蕴藉于之间的真谛。

诗歌文体,玄言之间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其精炼的文笔和凝练的语句。

唐朝的张
炎杰尔曹,其《五柳先生传》中所写的就是一类最具有代表性的玄言诗,其文笔犹如利剑,细腻地揭示着人道中的人生百态,而语言所书写的却是一种矛盾的结合,一种犹如烟雾缭绕的虚无和实体层次,让人不禁叹为观止。

玄言诗融合了多种表达模式并融汇贯通,让人们感受到矛盾的吸引力,既有极
具传情性的感性情愫,又具有无形中的情境影响,以及在隐秘中扑朔迷离的象征主义。

它不仅把多个方面牢牢地结合在一起,更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里程碑给刻画出来,即使处在不同角们,却也会有一种共鸣的感觉。

总之,玄言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含蓄内敛,文笔的熟稔,情节的透彻与启迪,以及关于人生哲学的矛盾表达。

在沉淀了这种神秘欲望的灵魂弘扬的同时,它把文学的情节层次划分得极为清晰明了,借以感染,且动人心魄,同时也具备较强的可解释性。

从佛教文学角度看玄言诗之意义略说

从佛教文学角度看玄言诗之意义略说

从佛教文学角度看玄言诗之意义略说一、辟径:丰富玄言诗的研究形式玄言诗盛行于东晋,强调玄学与义理。

它们的诞生和发展是诗歌长河中一朵浪花,旋即消逝在众浪推挤的激战中。

然众多玄言诗在东晋破土而出,成为风靡文人雅士界的写诗形式,这其中必然有其扎根依据和现实价值。

然而,一方面因玄言诗所存不多,寥若星辰。

另一方面,因其产生于社会动荡而非属正统的魏晋南北朝,常为人们所詬病。

同时因彼时文人的评价多呈贬斥之意,奠定了玄言诗长期被排挤被忽略的历史命运。

其中钟嵘的评论最具影响:“理过其辞,淡乎寡味”、“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指出玄言诗缺乏情感,尽敷陈玄学义理。

在此背景下,针对玄言诗之起源与盛行缘由,学界或归因于玄学之盛行,或归于东晋文人愈发重视诗歌理性内容的审美需求,都强调了清谈在玄言诗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

然而各位批评家所谈只不过一笔带过,并未深入构建出玄言诗产生发展的完整框架。

陈允吉先生另辟蹊径,从佛教传入角度探析有关玄言诗所存疑惑,启人心智。

其创新观点在于从诗歌体裁更改与借鉴的视角,解读了佛偈与东晋玄言诗的关系。

陈允吉先生认为东晋翻译的天1/ 4竺说理佛偈,完全可以充当许询、孙绰等人“理过其辞”篇章的蓝本,对玄言诗的成熟分娩具有关键、直接的作用。

其具备包容性的视角阐释了佛教文化传入的影响性,为研究东晋时期玄言诗提供了新视角。

二、探微:萌发遗情去累的审美观照佛偈,是纯用韵文形式宣说的发言,梵语音译为“伽陀”。

陈允吉先生在《东晋玄学诗与佛偈》一文中如是归纳:“佛偈为古印度诗歌推广到佛教领域而与佛理互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阐扬哲理和道德观念的宗教格言。

”其特点明显,在形式上具有规范性。

往往四句组成一个诗节,几乎每句都有相同的八个音节,整体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它们的存在意义在于宣说佛教思想,因此其往往以佛理和哲学概念等相对理性的形式表达,从而在表达上欠缺抒情性与形象性。

但与此同时,它也打破了诗人思维与诗歌表达的定势,为遗情去累的审美观照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玄言诗的深度——读杨合林的《玄言诗研究》

玄言诗的深度——读杨合林的《玄言诗研究》

玄言诗的深度——读杨合林的《玄言诗研究》作者:何书岚来源:《云梦学刊》 2013年第2期何书岚(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阜阳 236041)玄言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它以魏晋玄学思潮为文化背景,以玄学旨趣为精神依归,与秦汉以来的儒家文学大异其趣,但发展二百年后又融入正统文学史大潮。

传统文学史对玄言诗有过较严厉的批评,因为它出现在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阶段,却“辞意夷泰”,寄言玄远,似无关世局。

近代以来,对玄言诗的研究体现出与传统批评标准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玄言诗开始“成为了堂堂正正的研究对象”[1](P19),对其评价亦相应有所改变。

近年,国内出版了数种专以玄言诗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其中杨合林的新著《玄言诗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简称杨著)对玄言诗的是非得失诸问题做了较为详尽而深入的探讨,为学界提供了一幅更为明晰、生动而逼真的玄言诗新形象。

一玄言诗的诸种问题,与魏晋时代以及此一时代所涌现的各种玄学人物有关。

自东汉末期以来,战乱频仍的社会状况严重摧毁了士人的儒家精神传统,曹操更是通过一系列政令推动了这一进程。

如建安八年,曹操发布《庚申令》,明确表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十五年令:“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十九年令:“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

”二十二年令举“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皆见《三国志·武帝纪》及裴注)。

这些政令措施,无不尚功利而贱德行。

曹操之用意在于获取功能之士的辅助以达成其政治野心。

杨著引述陈寅恪论曹操“必先摧破其劲敌士大夫阶级精神上之堡垒,即汉代传统之儒家思想,然后可以成功”[1](P141),可谓切当。

这个“精神堡垒”安顿了两汉数百年士人的身心性命,一旦摧破,士人即面临一个价值标准混乱而无所依归的局面。

史载建安十九年曹操命华歆搜捕汉献帝之伏后,“后闭户匿壁中,歆坏户发壁,牵后出。

帝时与御史大夫郗虑坐,后被发徒跣,过执帝手曰:‘不能复相活邪?’帝白:‘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时也。

东晋时期玄言诗的出现

东晋时期玄言诗的出现

东晋时期玄言诗的出现东晋玄言诗(论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要了解玄言诗在东晋的发展,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玄言诗。

当我们看到“玄”时,我们往往会想到幻想,这是指玄理,即哲学,以及玄言诗,即含有哲学说教的诗歌。

具体来说,主要是阐述起东晋玄言诗(论东晋玄言诗的发展)要了解玄言诗在东晋的发展,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玄言诗。

当我们看到“玄”时,我们往往会想到幻想,这是指玄理,即哲学,以及玄言诗,即含有哲学说教的诗歌。

具体来说,主要是阐述起源于中国东晋,也盛行于东晋的庄子思想和佛教哲学。

这些玄言诗除了哲学思想外,还常常涉及其他方面,包括人与自然等。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认为玄言诗的盛行促进了后来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和形成。

玄言诗的本质玄言诗始于东晋咸康年间,流行约六七十年。

除王等名人外,一些僧人和圣人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其中孙绰、支遁是著名的古典玄学派诗人。

细看玄言诗的发展时期,它流行的时间短,其实和它所追求的风格有关系。

不被后人推崇的——的含义难以理解,晦涩难懂,过于追求哲学说教,使其逐渐被田园诗歌所取代。

其实放宽玄言诗的要求和定义,追根溯源,其实可以追溯到汉代。

能找到的第一本是仲长统的《见志诗》,在诗歌中融合了庄子的思想,后面的基本都是对庄子思想的完整描述。

玄言诗初现晋武帝咸宁人郭璞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玄言诗的特点。

除了郭璞,西晋惠帝宇瞻、温峤、梅涛的诗歌也能大体概括玄言诗的早期特征。

354通过谈论玄学,表达了人对事物的冷漠,对事物的不关心,对做事的感受。

早在郭璞时期,他的《清诫》等作品,就被宋檀道鸾视为玄言诗的开端,是“以道言韵”。

虽然他的《游仙诗十四首》首诗中的大部分与传统诗歌相同,但庄子的玄理哲学已经可以在他的诗歌中找到。

像“漆园有傲官,蔡家有易妻”,或者“萧傲留世,耽于独处;明道的游仙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游仙诗,如“游仙中有妙象”。

李善在《诗《游仙诗》中对郭璞的诗《文选》进行了尖锐的评论。

他认为神仙应该是独立的,超脱于自然,与人和山水融为一体,但郭璞的游仙诗并没有完全超脱。

玄言诗诗人与作品分析

玄言诗诗人与作品分析

孙绰、许询与玄言诗
一、玄言诗渊源:魏晋玄学及清谈之风兴盛,东晋政局及由此形成的士人心态。

玄言诗的兴盛,是尚清谈、尚清静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美相混合的产物。

二、心隐与适意: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

东晋玄言诗代表人物是孙绰和许询。

玄释合流,是东晋孙、许等人玄言诗的重要特点,也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新义为众人接受。

东晋士人追求“心隐”,只求适意。

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谈和诗酒风流。

三、玄言诗的特点:
(一)钟嵘《诗品序》:“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二)释道安的弟子慧远及其道友、文友始以佛理入诗,如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在写山水游乐的同时,抒发佛理。

四、东晋玄言诗艺术价值不高,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如谢灵运山水诗,白居易诸人说理诗,宋明理学家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 要的诗 歌现 象和文体 形式 ,相较 于中 国古典文 学研 究的
人文 学 ,就 是 关于人 文的 学 问 。在西 方 ,对人文 学有 很 多说法 ,比较 典型 的一种 说法 是 : 文学 是一 门无 关实 人 用 的学 问,它包括哲学 、历史 、语言 学 、艺术学等等 。这只 是 一个略 显智 慧的具 有遮诠 性和 外延式 的说 法 。遮 诠性 ,
之意 。从这 个意 义上说 ,人文 学就 是觉悟 和践行 的贯通 之 学 。从人文学的 贯通性 视野考察玄 言诗 研究 ,我们 将易于 理 解 为何玄言 诗在 中国古典 学人和近 代学人那 里备受轻 视
外, 《 经》 、 《 诗 楚辞》等研究也 同样备 受关注 , 而魏 晋玄 言诗研 究却 尚 于无人问津阶 段 。 处 当然 , 这既与国内对魏晋
第2 3卷第 1 期
VOL.3 2 NO. 1
广 东外语外 贸大学学报
J OURNAL GUANGDONG OF UN I VERSI TY OF FOREI 20 2
人 文学视野下的 玄言诗研 究
何光顺 ( 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 ・ 州 ・ 14 0 广 502 )
关键 词 :玄 言诗 ;人 文 学 ;贯通
中 图 分 类 号 :1 - 2 0 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2(0 ) 1 0 6 — 7 2 0 6 2 1 0 — 0 7 0 6 2 计 约有 5 7篇 ;又根据 《 5 中国知网・ 中国博硕 士论文全 文数 据库》的相关统计 ,以 “ 玄言诗 ”为直接或相关选题的硕士 论 文有 2 8篇 ,博士 论文 3篇 。显 然 ,魏 晋玄言诗作 为一种
内容提 要 :从人 文 学 的贯通 性视 野看 ,玄言诗 在 中 国文 学的历 史脉 络 中 " 不可 忽视 的 重要 3是 - 环 ,玄 言诗 的独特 思 维方 式 当更 能体 现 中国人 文之 特性 ,玄 言诗作 家蹈虚 务玄 的超 越精 神也 当

能弥补 中国人 文过 于务 实之 蔽 ,玄 言诗 世 界 的 多维性也 颇 能体 现 文学现 象背后 的人 丈学语 境 ,玄 言诗 与它种 诗体 关联 性 的分 析 ,也可 见 出人 文 学方法 的 实际运 用 。传统 的 玄言诗 研 究成 果在 更融 通 的人 文 学视 野 观 照下 ,就难 免显 出其 琐碎 、窄 陋,从 而有 待 更深 层 的整合 和 突破 。
就是指 从人文学 “ 不是什 么”讲 起 ,外延式 ,就是指 当说 人
热 点如 《 诗经》 、 《 楚辞》 、 《 乐府》等研 究成果 以数万计 数十万计的汗牛充栋 的情况而 言,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 在海
文学 “ 是什 么”时 , 只是指 出了人 文学所包括的学科 。 也
然 而 ,这 个略显 笼统 而又智 慧的说 法却 也确实指 出了人 文 学最核心的精神在于 “ 贯通 ”。在古汉语里 , “ ”的本意 学 就 是觉悟 。觉悟的要害乃在于从知性落于行事的贯通 。 《 论 语》首 章即云 “ 学而 时习”,即有从 “ ”到 “ ”的贯通 知 行
玄言诗研 究尚未 引起充分重视有关 ,同时也和该领域尚缺 乏 极具份量的学术成果有很大关系 。然而 ,从更深层说 ,这种 状况的造成仍旧是和 中国古代文学界不能 从一种人文学的贯 通性视野出发以跳脱学科疆域的拘限有很大关系 。 从人文 学的贯通 性视野 看 ,魏 晋玄言 诗的研 究是 否具 有价值 ,魏晋玄言诗的历史地位如何 ,我们 以为都不能仅仅 根据玄言诗盛极而衰 中的流弊 ,或玄 言诗作家轻视俗务远离
乃至忽略 ,因为传统之学偏 于道 德讽谏和 实用功利而不能贯 通 ,故玄言诗因其非道德非功利化而被打入另册 ; 近代之学
偏于工具理性和学科 分家 而不能贯通 ,故 玄言诗 因其文学性
现实 , 或玄言诗作品的文学艺术性较弱 , 就轻易贬低或否定
这种文体长期存在的合理性 ,并由此导致 对玄言诗所具有的
独特的思维方式及其带给 中国文学的积极影响的漠视 。值得
不够纯粹而被边缘化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 到 2 0世纪 8 O年代 中期 ,在此前都可视为玄言诗研究的沉寂期 。
2 0世纪 8 0年代 中期 以来 ,玄言诗研究则取得 了一定程
欣慰 的是 ,自上 世纪 8 0年代 中期 以来 ,这种完全 无视玄言 诗历史存在的消极和片面态度很 大程度上得到了扭转 ,不少 学者从具体 问题 、 具体现象 、 具体作 家和具体文本人手分析 探讨玄 言诗 的义界 、题材 、 旨 、流变 、思维 方式 、艺术价 主 值、 创作 心态 、社会经济和政治文化背景 。以下将分五个部
( GDUF 2 12 0 2 S 1 . - l )子 项 目 “ 史 通 义 ” 研 究 成 果 。 文
作 者 简介 :何 光顺 ,文 学博 士 ,广 东外语 外 贸 大学 中 国语 言 文化 学 院副教授 ,外 国文 学文化 研 究 中心研 究 员;研 究方 向:先 唐 文 学、比较 文 学 、基 督教 思 想与 中 国文化 。
度进展 。如其艺术价值 、历 史地位都在经历着一个重新评价
的过程 。 但相较其它诗体 ,玄言诗的研究仍显得远远不足 。
根据 权威 的 《 中国知网・ 中国期刊全 文数据 库》输入 “ 玄言
诗 ”关 键词 的统计 ,从 1 8 9 0年 .0 0年 7月,相 关论 文总 21
收 稿 日 期:2 l . 7 1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系 教 育 部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响 寻 踪 —— 魏 晋 玄 言 诗 研 0 10 . 3 玄 究 ” ( C7 0 6) 及 广 东 省 “ l 1 YJ 5 2 0 1 2 1工 程 ” 三 期 项 目 “比 较 视 野 的 文 学 通 化 研 究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