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自动厚度控制鲁棒预测模型与控制策略

合集下载

热轧带钢厚度精度控制技术的优化

热轧带钢厚度精度控制技术的优化

热轧带钢厚度精度控制技术的优化郭勇,刘小军,何斌(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摘要:分析了八钢1750热轧机组生产高精度厚度要求的带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厚度精度的原因,通过对设 定模型,以及厚度自动控制(A G C)程序的完善和优化,提升了产品的厚度精度,满足了市场需求。

关键词:模型;AGC;自学习;尾部补偿中图分类号:TG335.i l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224(2016)04—0029—03Improve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Thickness Accuracyof Hot Rolled StripGUO Yong,LIU Xiao-jun,HE Bin(Xinjiang Bayi Iron&Steel Co.,Ltd)Abstr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existing problems during high-precision thickness strip steel production,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affecting the thickness accuracy.Through optimization of setting model and the automatic gauge control(AGC)program,and to improve the thickness precision,and to meet the market demand.Key words:model;AGC;self-learning;tail compensation1前言随着钢铁市场的不断发展,用户对钢铁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提供给用户的热轧带钢产品,厚度有时会出现“合标不合用”的现象,即满足国家标准,但不能满足用户使用要求。

国标只是一个基准,适应客户需求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热轧板带厚度控制

热轧板带厚度控制

板带厚度控制一、概述热轧带钢厚度精度一直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目标,随着市场对板带钢厚度精度要求的提高,板带的厚度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影响板带厚度的因素热带厚度精度可分为:一批同规格带钢的厚度异板差和每一条带钢的厚度的同板差。

为此可将厚度精度分解为带钢头部厚差和带钢全长厚度偏差。

影响头部厚差的因素:1、设定模型精度不高(主要是温降模型和轧制加模型的精度)2、带坯在厚度方向上存在温度差,所测表面温度与带坯实际平均温度有差异。

3、带坯头部低温段过长。

影响带钢全长厚度偏差的因素可分为两类:1、由带钢本身工艺参数波动造成,这包括来料头尾温度不均,来料厚度不幸免以及化学成份偏析等。

2、由轧机参数变动造成,这包括支撑辊偏心,轧辊热膨胀,轧辊磨损以及油膜轴承、油膜厚度变化等。

从厚差分布特征来看,产生厚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头尾温差。

2、钢坯表面的低温段。

3、活套起套过猛,对带钢产生冲击,使颈部厚度变薄。

4、咬钢时由于速度设定不协调加上初态速降造成钢套过大,起套并投入高度控制后,由于纠偏过快造成带钢拉钢,这一松一紧使厚度减速薄,宽度拉窄。

5、温度随机波动造成轧制力以及厚度波动。

6、现代带钢热连轧机都采用低速咬钢,等带钢进入郑取机后再同步加速至高度的办法进行轧制。

在轧辊转速变动较大时,将使油膜轴承厚度发生变化而使实际辊缝变小,影响轧件厚度。

7、轧辊偏心(椭圆度)将直接使实际辊缝产生高频周期变化。

三、自动厚度控制(AGC)P-H图是分析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一个有效工具,通过该图可以分析轧制过程中造成厚差的各种原因,说明轧制过程中的调整原则。

如图1所示,说明了来料原差影响及AGC控制,图2说明了来料硬度变动(变形搞力变动)的影响及AGC控制。

为了消除此厚差,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厚度控制方案:1、移动压下。

如图所示,如原来轧制力为P,轧制厚度为R,当入口厚度或硬度(虚线)时,轧制力变为P`轧出厚度变为h`,为消去δh,需移动压下δs。

热轧带钢厚度精度的提升及控制技术优化

热轧带钢厚度精度的提升及控制技术优化

热轧带钢厚度精度的提升及控制技术优化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39)摘要:为提升厚度精度控制,产线通过对影响厚度精度的异常波动进行分析,然后融入分段控制理念,将带钢全长厚度通过AGC自动调整,实现了降低不同区域厚度波动幅度的目标,通过不断的优化调整,厚度标准差控制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关键词:厚度; AGC;厚度波动Improvement of Thickness Accuracy of Hot Rolled Strip andoptimization of control technologyWANG Ming-xin LI Mei-hua(Hot rolling plant of Meishan IRON&STEEL CO.,Nanjing 210039)Abstract: To improve the thickness accuracy control, theproduction line analyzes the abnormal fluctuations that affect the thickness accuracy, then the concept of subsection control is integrated, the full length thickness of strip steel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by AGC, the target of reducing thickness fluctuationamplitude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realized,. Through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the control ability of thickness standard deviation has been improved continuously.Key words: Thickness; AGC; Thickness fluctuation1 前言随着现场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升级,目前绝大部分热轧带钢的厚度尺寸超差问题已经得到解决,而随着下游用户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及产能过剩的客观条件,用户对厚度精度要求也越来越苛刻,通常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带钢长度方向上的厚度一致性和局部厚度波动大,这两个问题对用户的焊接工艺、成材率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影响较大,并且规格越薄要求越严格。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定义与起源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是一种工业控制算法,主要用于预测和补偿系统中的延迟和偏差。该策略由美国 人W.C.Smith在1957年提出,因此被命名为史密斯预估器。
应用领域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许多工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钢铁、化工、制药、食品加工等。在厚规格轧制 中,该策略也被广泛采用。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原理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 中的应用
2023-11-10
目录
• 引言 •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 • 厚规格轧制过程分析 •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02
03
工业4.0的发展要求轧制过程更加高 效、精准和节能,以满足市场对高质 量产品的需求。
研究方法
首先对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将其与厚规格轧制过程的特性相结合,设计适用于该场景的预测控制 器。其次,通过实验验证所设计的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实验 结果对控制器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生产环境。
02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概述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特点
优点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优点在于其对系统模 型的精确性和实时性要求较低,同时具有较 好的抗干扰能力和适应能力。此外,该策略 还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的振荡和不稳定。
缺点
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的缺点主要在于其结构 复杂,需要较高的计算成本。此外,由于该 策略依赖于精确的系统模型,因此如果模型 不准确,控制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开展更多实验研究,验证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工业生产提供更为可 靠的指导。

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建模与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热连轧是现代钢铁生产中重要的工艺之一,它具有高效、节能、高品质的特点。

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热连轧生产线的大规模、高速度、高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在连轧厚度控制方面进行研究,不仅能提高热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质量,而且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建立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对其进行优化,以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通过对热连轧生产线的分析,阐述其厚度控制的原理和基本组成。

2、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通过对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进行建模,分析其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得出数学模型。

3、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参数识别根据实际生产中的数据,通过参数识别,得到数学模型的参数。

4、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根据数学模型和参数识别结果,设计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

5、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结合控制策略,对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进行优化研究,以达到提高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的目的。

四、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和优化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同时,本文的研究结果将能够提高热连轧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为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对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

同时,本文将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验证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并进行优化研究。

六、研究预期结果本文的预期结果包括:1、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参数识别结果。

3、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

4、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结果。

七、论文结构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第二章: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第三章: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构建第四章: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参数识别第五章: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设计第六章: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优化研究第七章:研究结论和展望。

板带轧机自动厚度控制模型的研究

板带轧机自动厚度控制模型的研究

点1.45

作者简介:张伟,男,1971年生。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 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液伺服控制技术、轧机板厚控制。 王蓝群,男,1938年生。燕山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孙孟辉,男,1981年生。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 时间t/s
Mills for Con—
Forth
Progress[C]//The
on
Fluid Power Transmis—
and Control(ISFP’03).Wuhan,2003:1-9.
[3]吴晓明,王益群,韩晓娟,等.Hc一400冷轧机液压
图8 动态设定型AGC系统
辊缝微调控制的研究[J].东北重型机械学院学报,
一2PLA—m1之半+F。
(6)
伺服阀的流量方程为 r厂百————————一
sign(p s—PL)ca“z
-F。一mz警+c ̄l鲁怕zz
zV>o z。<o (3)
(7)
V√寺I
p。l
ps一九I
式中,m。、/Tt,、m。分别为机架上部(包括上部立柱、横梁、 液压缸活塞)的上支撑辊、上工作辊以及整个机架下辊系 (包括下工作辊、下支撑辊、下部立柱、横梁等)的等效总 质量;z。为机架下辊系质心位移;C。、C。分别为整个机架上 辊系、机架下辊系的等效阻尼;^。、女,分别为整个机架上 辊系、机架下辊系的等效刚度;F。为轧制力。
1996,20(4):305—309.
仍以钢卷162438 00的数据进行分析,在原 板带厚度上加以0.2mm阶跃扰动,不同轧件塑 性系数Q和轧机模数M对液压压下AGC系统 响应如图9所示。
口1.50
[4]张伟,王益群,高英杰.板带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的建模 与仿真EJ].液压与气动,2004(1):45—49. (编辑郭伟)

热轧带钢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热轧带钢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热轧带钢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提要:厚度精度是热轧带钢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本文综合运用了厚度自动控制的典型模型以及补偿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文章对于冶金带钢轧制宽度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厚度控制;监控AGC;补偿措施1.概述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是英国钢铁协会于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发明的,该方法称之谓BIRAAGC。

之后日本、德国、美国等发明了测厚计型AGC,称之谓GMAGC。

BISRAAGC控制模型中只有轧机参数M,没有轧件参数Q,从理论上讲是不完备的。

采用传统轧制力预报模型计算,最大偏差多在20%以上,所以传统的常规的数学模型不能提供足够精确的近似值。

即使采用自适应技术,利用实测数据重新计算模型参数,但由于模型本身结构的限制,也难于适应实际生产过程。

目前,板厚自动控制技术(AGC)已日益成熟,纵向厚差的控制精度基本得到了解决。

现代控制理论及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轧制过程中的厚度控制。

己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和经济效益。

2厚差产生原因分析(1)轧机机械及液压装置的干扰因素。

轧机机械装置本身的缺点及某个参数的变化将会使轧机的刚度及空载下的辊缝产生人们所不希望的一些变化,从而影响出口带钢的厚度,表现为轧辊直径及宽度的变化、轧辊磨损、轧辊偏心、轧辊热胀冷缩、轧辊轴承油膜厚度、压下螺丝及附件、液压缸及附件、轧机牌坊、轧机震动等。

(2)轧机控制系统的干扰因素。

轧制速度、带钢张力、弯辊、辊缝、轧制力、厚度监控器等系统的控制品质也是造成带钢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3)轧件的干扰因素。

来料厚度、来料宽度、来料硬度、来料断面、来料平直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成品厚度。

3热轧带钢AGC控制方式的综合研究与运用3.1 GMAGCGM(厚度计)方式AGC即为轧制力反馈AGC,简称GMAGC。

对于带钢热连轧机精轧机组,除入口和出口处设置有测厚仪外,其他各机架的出口处无法装设测厚仪,因此采用间接测厚AGC系统。

热轧板带横向和纵向厚度综合控制系统LQG控制

热轧板带横向和纵向厚度综合控制系统LQG控制
a c s n h o to r cso fta s e s n n i dn l hc n s sf l p o e t h t— n e ,a d t ec n r lp e iino rn v rea d l gt ia ik e swa u l i r v d wi t ei e o u t y m h n g a e o to y tm 。p o iig an w n fe tv eh d frt ec n r l f r n v rea d ln i dn l r td c n r ls s e r vd n e a d ef ciem t o o h o to a s e s n o gt ia o t u t ik e s hc n s.
第3卷 第 6 7 期 21年 1 01 2月




大学ຫໍສະໝຸດ 学报 Vo 7 L3 No 6 . De . 0 1 e 2 1
J u n l fL n h uUnv ri fTe h oo y o r a a z o iest o c n lg o y
文章编号 :1 7—1 6 2 1 ) 6 0 30 6 359 (0 0 - 7-5 1 0
wa a re u t o t r a lb sc r id o twih s fwa eM ta .Th i lt n rs l h we h tt i o to t o o l fe — esmu a i e u ts o dt a hsc n r l o me h d c u de fc t ey s p r s h n l e c fr l re c n rct ,t ik e sd va in o a mae ila d o h rd su b i l u p e st ei f n e o o l c e tii v u e y h c n s e ito fr w tra n t e it r —

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厚度波动问题的控制技术

热轧带钢轧制过程中的厚度波动问题的控制技术

计建造的生产线 ,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 , 纯机装备水平较低 ,产品质量达不到设 计要求,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技术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太钢 1459mm 热连轧机和梅 钢 1422mm 热连轧机是购买日本 20 世纪 60 年代的二手设备。经过较全面的现 代化技术改造后,这几套老轧机有条件生产规定的产品品种和规格,能满足用户对 产品质量提高的要求。 带钢的质量指标有很多,而它的厚度精度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质指标,它直 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在生产中保证带钢的厚度精度具有重要 的意义。在实际使用中,不仅需要带钢产品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同时需要厚度在 全长上的均匀性。 造成带钢厚度偏差的原因有多种,例如轧件温度的变化、入口厚度的变化、材 质的变化、钢种的化学成分的变化、油膜轴承油膜厚度的变化等,都会使带钢的 轧出厚度发生变化。同时,轧制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生产过程,影响参数众 多,系统条件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而且轧制的速度也是变化的。 热轧带钢厚度控制技术经历了由粗糖到精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20 世纪 30 年代以前,近代轧制理论还正在处于孕育萌生时期。20 世纪 30~60 年代, 轧机的发展表现为常规自动调整阶段。 该阶段中轧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为轧机的 厚度控制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自动调节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并逐步应用于轧制过 程,使轧机的控制步入了常规模拟式调节的自动控制阶段;20 世纪 60~80 年代,来 到了计算机控制阶段的发展时期 ;60 年代中期出现了热连轧机发展的鼎盛时 期;60 年代后期,逐步过渡到以计算机设定和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的阶段 ,并将这 种控制方式大量应用于热连轧机 ;70 年代起,液压厚度控制技术的应用使带钢厚 度控制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 20 世纪 80 年代到现在,厚度控制向着大型化、 高速 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成为厚度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这一阶段已将带钢厚度控 制的全过程融入进了计算机网络控制的过程自动化级和基础自动化级。 而在此期 间热连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有了更为明确的只能分配:管理控制系统级、 生产控制系统级、 过程控制级及基础自动化级。过程控制是热轧过程控制系统的 核心。 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用来控制工艺流程的主要数学模型几乎都集中在过程控 制系统中。 热轧带钢精轧区的过程自动化级包括原始数据的输入、轧件数据跟踪、在线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控制 第九章 热轧带钢厚度计算机自动控制

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控制 第九章 热轧带钢厚度计算机自动控制

第九章热轧带钢厚度计算机自动控制9.1自动厚度控制9.1.1热轧带钢产生厚差的原因带钢厚差主要决定于精轧机组。

为了更好地消除带钢厚差,需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针对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对策。

同一批规格的产品其厚度变化如图9.1所示。

带钢的厚差可分为两类:1.头部厚度偏差(偏离额定值——BB线)如图中的AA。

和CCo线。

造成同一批料的厚度分散即板厚偏差的主要原因是,精轧机组空载辊缝设置当以及同一批料的精轧来料参数(来料厚度H,宽度B,精轧入口温度t F0)有所波动时未能相应调整辊缝S0i。

这种偏差采用计算机设定后可大为缩小(精轧辊缝一速度预设定模型的重要任务之一即为缩小此种厚度偏差)。

2.同板厚差(带卷纵向度差)主要是一块料的头尾参数变动(如温度),使轧制压力P 发生变化,从而在S0i不变的情况下使带钢头尾厚度发生了变化(如图9.1中BB’曲线)。

图9.1带钢厚度变化的图示从厚差分布特征来看,产生厚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头尾温差,这主要是由于粗轧末架出口速度一般比精轧机组入口速度要高,因而造成了带钢头部和尾部在空气中停留时间不同,其原因可解释如下(图9.2)图9.2 生头尾温降的原因设头部由粗轧末架R 5运动到精轧机组F 1所需时间为τH ,尾部由R 5到F 1所需时间为τT ,则可列出下述等式:头部以v RC 速度由粗轧机组末架轧出,在尾部未轧出前头部一直保持此轧速前进,当尾部离开R 5则轧件根据中间辊道速度运动,设中间辊道的平均速度为v E ,则:ERC H v l L v l-+=τ (9-1) 式中l ——轧件长度;L ——R 5到F 1的距离。

尾部在一离开R 5后先以v E 速度前进,一旦当头部咬人F 1后尾部将以精轧人口速度运动,因此:F E T v l v l L +-=τ (9-2) 由此知尾部和头部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差为:)1(0RCF H T v l v l -=-=∆τττ (9-3) 当RC F v v =0时,0=∆τ。

热轧板带厚度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

热轧板带厚度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

热轧板带厚度自动控制原理和方法摘要: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是热连轧精轧机组自动控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热轧高精度轧制的重要手段。

本文阐述了厚度控制技术的意义,分析了板带钢厚度波动的原因,概述了带钢厚度控制原理,总结出精轧机组中厚度自动控制策略。

关键词:热连轧;液压AGC;厚度自动控制0 引言板带材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板带钢来说,在所有尺寸精度指标中,厚度精度指标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它关系着钢铁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户对板带钢厚度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厚度自动控制是实现厚度精度、提高带钢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可获得板带钢纵向厚度的均匀性,它主要取决于精轧机组。

1 板带钢厚度波动的原因根据弹性方程:,式中:h——轧出厚度,mm;——辊缝,mm;——轧制力,N;——轧机的总刚度,N/mm,可见轧机轧出的带钢厚度取决于轧机辊缝开口大小和轧机弹跳量,因此凡是会改变轧机空载辊缝和轧制力大小的因素都会影响到轧出的带钢厚度。

1.1影响轧机空载辊缝的主要因素轧机空载辊缝的变化主要受轧机机械设备和液压装置方面干扰因素的影响,包括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热膨胀、磨损、轧辊制造工艺带来的偏心以及轧辊油膜轴承厚度的变化。

轧辊自身的椭圆度和偏心会造成带钢厚度的周期性波动,轧辊磨损和热膨胀分别使得轧机实际空载辊缝增大和减小。

这些都是在压下螺钉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使实际辊缝发生变化,造成板带钢厚度波动。

1.2影响轧制力的主要因素轧制力变化主要受轧件方面及轧制工艺方面原因影响。

轧件方面原因主要是由于上游机架未能消除的厚度偏差导致的来料厚度波动、加热温度不均匀和轧制过程中温降不一致导致的轧件温度的波动。

轧制工艺条件因素主要为轧制前后张力的变化、轧制速度的变化、摩擦因素的波动。

连轧机组穿带过程的头部张力建立过程和上游机架抛钢后尾部失张对带钢头部厚度有明显影响,轧制过程中张力变化也会影响带钢其他部位厚度,在热轧过程中,为了防止堆钢和减少带钢窜辊,通常采用恒定小张力轧制。

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

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

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引言带钢热连轧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方法,用于将宽度较大的钢坯通过一系列辊道进行塑性变形,最终得到所需的带钢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模型与控制起着关键作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设备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方法,并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带钢热连轧模型带钢热连轧模型是描述带钢在连轧过程中力学行为和变形规律的数学模型。

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压下力模型压下力是指压下辊对带钢施加的垂直压力,它直接影响到带钢的变形和塑性流动。

压下力模型可以通过分析辊道几何形状、材料特性以及工艺参数等因素来建立。

常用的压下力模型包括基于弹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方法等。

温度场模型温度场是指带钢在连轧过程中的温度分布情况,它对带钢的塑性变形和组织结构起着重要影响。

温度场模型可以通过考虑带钢的传热、传质和相变等过程来建立。

常用的温度场模型包括基于热传导方程和热力学原理等。

变形行为模型变形行为是指带钢在连轧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规律,包括应力、应变和流动规律等。

变形行为模型可以通过考虑带钢的材料本构关系、摩擦特性和辊道几何形状等因素来建立。

常用的变形行为模型包括基于弹塑性理论和流体力学原理等。

带钢热连轧控制带钢热连轧控制是指通过调节工艺参数和辊道状态,实现对带钢连轧过程的精确控制。

它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常用的带钢热连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几种:轧制力控制轧制力控制是通过调节辊道间隙、辊道形状和压下力等参数,实现对带钢轧制力的控制。

它可以保证带钢的正常变形和塑性流动,并避免过大或过小的轧制力对设备和产品造成损伤。

常用的轧制力控制方法包括模型预测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模糊控制等。

温度控制温度控制是通过调节加热设备、冷却设备和工艺参数等,实现对带钢温度的控制。

它可以保证带钢在连轧过程中的合理温度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产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常用的温度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模型预测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

热轧厚度控制系统

热轧厚度控制系统
2012/7/23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8
(4)张力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原理:由测厚仪直接测得带钢轧出厚度偏差,改变
张力系统的张力设定值,以改变轧制压力,或直接改变轧制
速度来控制带钢轧出厚度。
特点
张力法只用于调节小厚度偏差的情 况,作为精调。
2012/7/23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9
福欣特殊钢有限公司
热轧厚度控制系统
一、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二、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型式
报告人:楊朝琪 福欣技术处
2012/7/23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1
一、 厚度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通过测厚仪或传感器(如辊缝仪和压头等)对带钢实 际轧出厚度连续地进行测量,并根据实测值与给定值相 比较后的偏差信号,借助于控制回路和装置或计算机的 功能程序,改变压下位置、张力或轧制速度,把板带厚 度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干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6
前馈式厚度自动控制
控制原理:测厚仪安装在轧机入口侧,测量出其入 口厚度H,并与给定厚度值H0相比较,当有厚度偏差ΔH时,
便预先估计出可能产生的轧出厚度偏差Δh,确定为消除
此Δh值所需的辊缝调节量ΔS ,当执行机构完成调节时, 检测点正好到达辊缝处,厚差消失。 特点 超前的控制手段 用来控制入口厚度波动引起的轧出厚度波动
2012/7/23
福欣特殊鋼專案組組內教育訓練
7
(3)厚度计式厚度自动控制系统
控制原理:实际的辊缝值由辊缝仪检测,经自整角
机将信号送给编码器,由编码器将模拟量变为数字量,

热轧窄带钢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

热轧窄带钢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

冶金动力2015年第4期自动化序号投用AGC 的轧机预设成品厚度/mm 实测厚度偏差/μm厚度偏差率/%1无237 1.852F 6230 1.503F 5~F 6227 1.354F 4~F 6226 1.285F 3~F 6225 1.266F 2~F 6225 1.267F 1~F 62251.261引言莱钢620mm 带钢线有8架粗轧机和8架精轧机,压下系统均为电动压下自动位置控制方式,压靠过程为人工调零,厚度控制方式为开环控制,实际轧出厚度无法自动获得。

成品厚度尺寸范围为1.8~7.8mm ,平均偏差为±0.20mm ,通条差在0.15~0.20mm 之间。

产品厚度精度亟需提高。

2技术方案厚度自动控制(Automatic Gauge control ,简称AGC )是指控制系统根据轧制设备运行状况、外界扰动和带钢厚度的波动,按照控制模型算法,自动调整轧机的辊缝值、轧制压力和轧制速度等参数,把厚度控制在设定的偏差范围内。

AGC 系统一般采用液压压下机构,具有响应快、精度高等优点。

带钢的厚度精度取决于精轧机组的控制精度,而装备液压AGC 系统的轧机的数量决定着精轧机组的控制精度。

某热轧带钢线精轧机组有6架轧机,经粗轧后来料厚度为(27±2.7)mm ,偏差率为10%,从精轧机组最末轧机F6向上游依次投入液压AGC ,测得成品厚度偏差见表1。

表1实验数据实验证明,与其他方案相比,F4~F6后三架轧机投入液压AGC 能有效地提高带钢厚度精度,且相对投资较少。

因此确定方案为用前四架(F1~F4)实现电动压下位置闭环控制,后三架(F5~F7)采用液压自动厚度控制模式,并且增加F1~F4轧制力和压下位置的检测回路,实现电动压下闭环控制。

3数学模型热连轧厚度自动控制的最基本方法是压力AGC ,各国方式有所不同,最优的是我国发明的动态设定型AGC ,简称DAGC 。

DAGC 的核心是通过实时热轧窄带钢厚度自动控制系统的改造李加祥,高紫文,于德荣(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机械动力部,山东莱芜271104)【摘要】在精轧机组后三架轧机上,用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替代传统的电动压下位置控制系统,引入压力AGC 控制方式,以监控AGC 作为辅助,大幅提高带钢厚度的控制精度。

中厚板轧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

中厚板轧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

中厚板轧机自动厚度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研究张弋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自动化二部,湖北武汉430223[摘要]中厚板轧机液压厚度控制系统是一个具有抗扰性的控制系统,但系统响应速度过慢,轧机出口有较大厚度偏差。

基于传递函数理论,建立了液压A G C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对带有常规P I D控制器和模糊自校正PI D控制器的厚度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模糊自校正PI D控制器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系统具有更强的鲁棒性。

中厚板轧机;厚度自动控制;模糊自校正PI D控制器;鲁棒性TG333.7B1006-6764(2012)02-0071-03R es ear ch on R obus t nes s of T hi cknes s A ut om at i c C ont r ol Sys t em of Pl at e M i l lZH ANG Y i2012年第3期总第151期@@[1]周汝成著.轧钢生产技术工艺疑难问题解答与处理[M].北京: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6.9.@@[2]李华德著.交流调速控制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32012-01-05作者简介:徐立群(1967-),女,安徽省安庆市人,大专学历,工程师,现从事冶金自动化控制工作。

@@[1]丁修堃.轧制过程自动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107-111.@@[2]丁修堃,张殿华,王贞祥等.高精度板带钢厚度控制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156-163.@@[3]王君,王国栋.各种压力A G C模型的分析与评价[J].轧钢,2001, 18(5):43-46.@@[4]张飞,童朝南,陈建中.轧机液压位置控制系统[J].冶金设备,2004,(4):7-11.@@[5]耿瑞.基于M A T LA B的自适应模糊PI D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J].信息技术,2007,(1):43-46.2011-09-27作者简介:张弋(1980-),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大学本科学历,现从事冶金系统电气自动化设计和研发工作。

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英文名称:Module and Control in Hotstrip Mill课程编号:2040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0 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适用专业:自动化、自动化(试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带钢热连轧的模型与控制》课程是自动化、自动化(试点)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冶金工程(自动化方向)等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对实际控制对象的分析与研究,使学生们能很好地理解控制理论,并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能使得学生们很快积累工程控制技术经验,来指导实际工作。

是一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课程。

其直接面向冶金生产过程,而冶金自动化的难点在于轧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板带热连轧生产工艺及计算机控制基础基本要求:要求了解带钢热连轧生产工艺的发展、热轧机电设备的发展,带钢热连轧计算机系统的功能及轧制概念。

2、板带热连轧AGC控制系统了解厚度控制原理及实际在线控制方案选择,难点在于硬度前馈控制策略的实现及基于弹跳方程的压力AGC应用上。

3、先进控制技术在监控AGC上的应用基本要求:监控AGC概念、系统组成、作用、优缺点,单神经元自适应PID 控制算法,RBF-PID控制算法。

重点: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实现。

难点:神经网络初始权值的给定及非线性过程线性化处理。

4、快速监控FMN基本要求:快速监控FMN的概念、作用、意义。

重点:快速监控FMN的算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中应用并能利于板形控制及尽快投入绝对AGC。

5、纯滞后系统的Smith控制策略基本要求:纯滞后系统的Smith控制策略物理意义,应用场合及条件。

重点:如何提高被控对象厚度模型精度。

难点:如何在实际中应用,为消除高频干扰影响如何确定低通滤波器。

6、板形控制理论与板形控制模型基本要求:板形控制理论基础与板形凸度、平直度概念。

精编【战略管理】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精编【战略管理】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战略管理】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史密斯预估控制策略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摘要热轧带钢厚度精度一直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主要目标。

正因如此,厚度设定模型(AGC)曾是热轧带钢自动化首先实现的功能。

AGC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对带钢全长进行厚度控制以保证带钢的厚度精度及其百分比。

消除板厚差的主要方法是采用自动厚度控制(Automatic Gauge Control ,简称AGC)系统。

轧机出口板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出口AGC系统的性能。

由于实际轧制过程的复杂性、控制对象的非线性、时变性,单纯的AGC控制系统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在大多数过程控制过程系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时间滞后的工艺过程,Smith预估补偿控制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但Smith控制方法的前提是必须确切地知道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精确的预估模型。

本文正是应用Smith预估控制策略来消除纯滞后的影响,并对怎样获得精确的被控对象数学模型进行认真分析研究。

本文将纯滞后系统的Smith预估控制算法应用到厚规格成品轧制中,大大改善了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

通过对实践的分析发现其出口使用的Smith-AGC系统对改善系统超调,减小滞后对厚度控制的影响都有较好的效果。

在应用中Smith-AGC系统与PI控制形成很好的配合,这样才能发挥各自优点使其对厚规格轧制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厚度自动控制;厚度模型;Smith预估器;数字PID控制目录摘要 (I)1.绪论 (1)1.1课题背景 (1)1.2课题特点及技术路线 (1)1.3课题研究意义 (2)1.4国内外研究现状 (3)2.数字PID控制与SMITH控制系统 (4)2.1PID控制原理 (4)2.2数字PID控制算法 (5)2.2.1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5)2.2.2 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7)2.3S MITH预估控制器 (8)2.3.1 Smith预估补偿原理 (9)2.3.2 纯滞后系统的Smith控制算法 (11)2.3.3 改进型Smith预估补偿方案 (13)3.热连轧AGC系统与厚度模型的控制 (14)3.1热连轧概述 (14)3.2AGC控制系统 (14)3.2.1 反馈AGC (14)3.2.2 监控AGC (15)3.3厚度模型与控制 (19)3.3.1 概述 (19)3.3.2 影响厚度精度因素 (19)3.3.3 精轧设定所涉及的模型 (20)4.SMITH预估控制在厚规格轧制中的应用 (27)结论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附录A (外文文献) (33)附录B (中文译文) (40)附录C (其它) (47)1绪论1.1课题背景本课题是以鞍钢1700热轧为研究对象使用先进的控制策略,力争做到控制算法上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使其能在1700精轧机组上有所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动从上一机架流入到下一机架. 如果对本机架进 行H∞ 鲁棒控制, 则本机架的扰动可以得到有效抑 制, 但是, 轧件在机架间通过时由于温降等引起的 模型不确定性就难会影响到后一机架的厚度控制精 度, 为此, 这里采用基于H∞ 滤波器的鲁棒控制, 把扰 动输入到估计误差的传递函数的H∞ 范数作为滤波 器的性能指标, 通过使这一性能指标小于某个给定 的值来进行AGC的鲁棒控制.
2.3
问题的 描述(Description of question)
图 2 加上前馈的GM-AGC系统原理图 Fig. 2 Schematics of GM-AGC system with FF-AGC
根据上述分析, 传统的AGC控制尽管作了很多 改进, 但其基本控制机理还是经典控制理论. 变刚 度AGC控制把系统中的扰动因素归结为刚度的变 化, 使得其数学模型有了非线性的性质, 从控制论上 接近于鲁棒控制, 也就是说, 变刚度AGC与鲁棒控制 在一定程度上是同一的. 为了从根本上抑制轧制系 统中的扰动, 必须引入新的控制方式, 从式(1)可知, 只要F/CP 以最大的可能逼近系统, 则控制精度就能 得到根本提高, 这样, AGC控制问题就成为F/CP 的 逼近问题. 本文中, 对于F 的逼近, 引入MPC预测控
(1.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 自动化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3;
2. 北京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3; 3. 东芝三菱电机工业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100098) 摘要: 研究了热轧带钢自动厚度控制(AGC)鲁棒预测模型与控制问题.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AGC动态鲁棒预测模 型, 并给出了对应的控制策略. 首先通过弹跳方程, 分析了传统AGC控制模型的局限, 讨论了变刚度AGC与鲁棒控 制的联系; 其次, 针对轧机机架间传递的扰动, 在AGC的前馈部分, 引入H∞ 滤波器, 使得轧件在输送过程中传递的 不确定性得到了有效的抑制. 同时, 利用预测控制(MPC)预测机理, 对轧制力进行动态预测, 使得轧制条件迅速优化; 最后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自动厚度控制; 鲁棒控制; 预测控制; 热轧带钢; H∞ 滤波器 中图分类号: TP273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010−03−22; 收修改稿日期: 2010−06−18.
控制精度受到很大限制, 因为从本质上说, 厚度控制 系统是非线性的[2,3] . 基于H∞ 的鲁棒控制近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这是因为这种理论模型充分考虑了系统中未建模扰 动及其他的不确定性因素, 并对这些因素进行了有 效的抑制[4,5] . 本文把鲁棒控制机理引入到AGC控制 中, 充分考虑机架与机架间的作用, 建立了基于FFAGC的H∞ 滤波器模型, 对通过轧件传输的不确定 性进行了有效地抑制. 同时引入预测控制(MPC)机 理[6] , 使得轧制力不断在线优化, 从而逼近真实的轧 制力模型.
1 引 言 (Introduction)
厚度精度是带钢热连轧的重要质量指标, 自动厚 度控制(automatic gauge control, AGC)系统作为热连 轧精轧机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提高带钢厚度 精度以及带钢整体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 热 连轧机组轧制系统采用的厚度控制方式主要是厚度 计式AGC(即GM-AGC), 它通过弹跳方程来间接控 制每个机架的轧制厚度. 对于GM-AGC间接测厚引 起的测量精度低的缺点,一般通过前馈AGC(即FFAGC)来进行补偿. 这种GM-AGC加上FF-AGC的组 合控制方式, 构成了当前热连轧厚度控制系统的基 础[1] . 此外, 还有其他一些AGC控制方式, 但从本质 上来说, 它们都属于经典控制理论体系的范畴, 即它 们都是建立在精确数学模型基础之上的. 由于轧制 过程分布着大量的随机不确定性摄动, 传统AGC的
图 1 厚度计式AGC系统原理图 Fig.1 Schematics of GM-AGC system
d h = h2 − h1 =
F 2 − F1 . CP
(4)
图 中: Q 是 轧 件 塑 性 系 数, G(s) 为 压 下 系 统 CP + Q (APC)的传递函数, dF 为轧制力变化量, 是 CP 轧机压下补偿.
第6期
杨斌虎等: 热轧带钢自动厚度控制鲁棒预测模型与控制策略
8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制机理; 对于CP 的逼近, 则通过引入鲁棒控制机理 来实现.
3
AGC的 鲁 棒 预 测 模 型 与 控 制 策 略 (Robust predictive model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AGC)
基于H∞ 的鲁棒控制对于系统中由于外部干扰 与未建模误差引起的不确定性具有很好的抑制作 用, 对于AGC的H∞ 控制[8] , 首要任务是进行系统的 不确定性表示, 根据上面的讨论可知, 对于AGC的控 制可以集中为对轧机刚度的控制, 也就是说, 影响厚 度控制精度的因素是通过轧机刚度来起作用的, 因 此, AGC鲁棒控制的不确定性表示可以通过轧机刚 度来表达, 采用加法不确定性表示的AGC鲁棒控制 系统图如图3所示.
2
问 题的 描 述 (Description of question)
2.1 基 于 弹 跳 方 程 的 GM-AGC 控 制 (GM-AGC control based spring equation)
弹跳方程反映了轧件出口时厚度变化的基本规
800
控 制 理 论 与 应 用
第 28 卷
律, 一般表达如下:
为消除此厚差, 设k 为轧辊位置补偿系数, 则轧辊液 压缸所产生的轧辊位置修正量 dx为 dF dx = −k . (5) CP 这样, 带钢出口厚度偏差变为
dh = dh − d x = dF
CP /(1 − k )
=
dF
C
.
(6)
根据上式, 改变k , 就可以改变C , 也达到了变刚 度AGC控制的目的. 此时, 式(1)定义的刚度CP 为标 称刚度系数, 式(6)中的C 为实时刚度系数. 变刚度 AGC把影响厚度的因素归结成刚度的变化, 从而使 得弹跳方程非线性化, 极大的提高了厚度控制精度, 可是, 这种控制方式仅仅把已知扰动因素归结到刚 度的变化中, 对于轧制过程中的未知扰动或未建模 扰动并没有加以考虑, 这就是传统AGC的主要局限 之处.
第 28 卷第 6 期 2011 年 6 月
文章编号: 1000−8152(2011)06−0799−06
控 制 理 论 与 应 用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
Vol. 28 No. 6 Jun. 2011
热轧带钢自动厚度控制鲁棒预测模型与控制策略
杨斌虎1 , 杨卫东2 , 曲 蕾3
2.2 GM-AGC 的 改 进 与 传 统 AGC 的 局 限 (Improvement of GM-AGC and limit of traditional AGC)
不论是利用测厚仪还是通过“厚度计”来检测 厚度, 都避免不了控制过程的传递滞后或者过渡过 程滞后, 厚度控制精度的提高受到很大的限制, 特别 是当来料厚度波动较大时, 这种限制尤为明显, 为 了克服这个缺点, 在GM-AGC基础上所做的一个改 进就是引入前馈信号, 这种改进方式充分利用了轧 制过程中信号在机架间的流动, 把上一机架压力作 为“厚度计”, 在带钢未进入本机架之前测算出入 口厚度, 并与给定厚度比较, 当有厚度偏差 dH 存在 时, 在预定时间内, 提前调整压下机构, 以便保证得 到需要的出口厚度[7] . 其基本的系统结构如图2所 示.
Abstract: A novel dynamic robust predictive-model-control strategy for the automatic gauge control(AGC) is proposed for the hot strip mill.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AGC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pring equation;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ble stiffness AGC and the robust control is considered. An H-infinity filter is introduced into the forward-feedback loop of AGC to reject the disturbances caused by stand-vibrations in conveying strips. Meanwhile, the rolling force i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prediction property of predictive-model-control(MPC) for optimizing the rolling condition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feasi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Key words: automatic gauge control; robust control; predictive control; hot strip mill; H-infinity filter
图中: dHi−1 为利用上机架测算的厚度偏差, t1 是 利用上机架测算对应的滞后时间常数. 虽然GM-AGC考虑了轧机压下效率问题, 并且引 入了轧件塑性系数[7] , 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AGC系 统的动态响应性能, FF-AGC又可以提前对引起厚 度的偏差进行抑制, 厚度控制精度有了一些提高, 但是厚度控制精度的提高还是有很大局限, 因为它 们所依赖的控制模型是线性轧机弹跳方程, 即认为 式(1)中, S0 , F 是变化的, 从而使得h变化. 事实上, CP 是变化的, 设轧制条件为S0 , F1 , CP , 来料厚度 为H0 的情况下, 出口厚度为 F1 . (2) h1 = S0 + dS = S0 + CP 当来料厚度变为H1 时, 轧制条件变为S0 , F2 , CP , 则 有 F2 . (3) h2 = S0 + dS = S0 + CP 厚度偏差 dh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