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区控制测量作业与习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82°29′00″
1
C:138°42′30″(连接角)
DB1 = 123.45 m 各边长: D12 = 200.16 m
D2C = 145.58 m
5.下图为一大地四边形,试对该大地四边形作近似平差,并计算各边长及三角 点的坐标(利用表 6-5-1、6-5-2 及 6-5-3 进行计算)。
已知数据如下: 基线长角度 AB=123.456m,B 点坐 标 XB=500.000m, YB=500.000m,假定 BC 边坐标方位角αBC=00°00′00″;各角观测 值如见表 6-5-1。
A.仪器高
B.初算高差
C.觇标高(中丝读数) D.尺间隔
11.三等水准测量为削弱水准仪和转点下沉的影响,分别采用( )的观测方法。
A.后前前后、往返 B.往返、后前前后
C.后后前前、往返 D.两次同向、后后前前
12.一附合导线观测 5 个右角,方位角闭合差 fα=-20″,则右角改正数为
( )。
A.-20″ B.+20″ C.+4″ D.-4″
角度的精度是( )。
A. ∠A 比∠B 高; B. ∠A 比∠B 低; C. 相等。
5.附合导线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的不同点是( )。
A.角度闭合差计算与调整、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
B.坐标方位角计算、角度闭合差计算;
C.坐标增量计算、坐标方位角计算;
D.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坐标增量计算。
6.导线测量中,若有一边长测错,则全长闭和差的方向与错误边长的方向
6.如图是两端有基线的独立二级小 三 角 锁 , 已 知 基 线 D0=424.100m , D4=195.705m,AB 边 坐标方位角 αAB=35°00′00″,A 点坐 标 xA=1000.00m ,
43
yA=1000.00m,各观测角如下表所示,试做近似平差,并计算各小三角点的坐标。(计 算表见 6-6-1~2)
1
2
3
首次 改正数
(″) 4
b1
c1
Ⅰ
a1
Σ
91 52 44 57 25 22 30 42 06
f1
b2
c2
Ⅱ
a2
Σ
64 59 20 61 38 48 53 21 43
F2
b3
c3
Ⅲ
a3
Σ
41 33 10 77 53 31 60 33 22
f3
b4
c4
Ⅳ
a4
Σ
62 20 08 74 10 07 43 29 43
5 题大地四边形坐标计算表
表 6-5-3
点 号
平差后 右角
坐标方位角 边长
坐标增量
° ′ ″ ° ′ ″ (m) Δx(m)
Δy(m)
坐标 X(m) Y(m)
B
00°00′00″
500.000 500.000
C
D
A
B
500.000 500.000
C
73
班级:
姓名:
日期:
三角形 角号
观测角
编号
(° ′ ″)
合 差
fβ =
改 正
f β容 = ±40 n =
数 计 算
改正数δ β
=−
fβ n
=
71
坐 标
fx =
增 量
fy =
闭 合 差
δx
=
− fx ∑D
Di
=
计 算
δx
=
− fx ∑D
Di
=
导 线
fD =
f
2 x
+
f
2 y
草
相
对=
闭 合 差
K = fD = ∑D
计
图
算
班级:
姓名:
日期:
角度 编号
a1 b1 Σ a2 b2 Σ a3 b3 Σ a4 b4 Σ 总和
《工程测量》第六章小地区控制测量作业与习题
一、选择题
1.小地区控制测量中导线的主要布置形式有( )。
①视距导线
②附合导线 ③闭合导线
④平板仪导线 ⑤支导线 ⑥测距仪导线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2.若九边形各内角观测值的中误差为±20″,容许误差为中误差的两倍,则九边
形角度闭合差的限差为( )。
测值、起终边的坐标方位角及起终
点坐标如下(计算表 6-4):
N
N
αAB=127°20′30″ αCD=24°26′45″ XB=3509.58, YB=2675.89 XC=3536.06, YC=2990.80 各左角: B:231°02′30″(连接角)
αAB
A B
αCD
D
C 2
1:64°52′00″
A.±40″; B.±120″; C.±90″。
3.丈量了两段距离,最后结果分别是 l1=814.53m±0.05m,l2=540.60m±0.05m, 则该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 )。
A.l1 比 l2 高; B.l1 比 l2 低; C.相等。 4.观测了两个角度,其结果分别是∠A=146°50′±15″,∠B=25°41′±15″,则该两个
数 计 算
改正数δ β
=−
fβ n
=
69
坐 标
fx =
增 量
fy =
闭 合 差
δx
=
− fx ∑D
Di
=
计 算
δx
=
− fx ∑D
Di
=
班级:
导 线
fD =
f
2 x
+
f
2 y
草
相
对=
闭 合 差
K = fD = ∑D
计
图
算
姓名:
日期:
点 观测角β 改
号
(右)
正
°′″ 数
″
B
A 102 29 00
1 190 12 00
B 89 33 48
C 73 00 12
D 107 48 30
A 89 36 30
B
改正后角值 °′″
坐标方位角 α
°′″
40 48 00
1 题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距离 D (m)
78.16 129.34
80.18 105.22
坐标增量及改正数(m)
∆x
δx
∆y δ y
改正后坐标增量 (m)
∆′x ∆′y
( )。
A.垂直; B.平行; C.无关。
7.导线测量外业包括踏勘选点埋设标志、边长丈量、转折角测量和( )测量。
A.定向 B.连接边和连接角
C.高差 D.定位
8.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方法是将闭合差按与导线长度成( )的关系求
得改正数,以改正有关的坐标增量。
A.正比例并同号 B.反比例并反号
C.正比例并反号 D.反比例并同号
闭 合 差
K = fD = ∑D
计
图
算
班级:
姓名:
70
日期:
点 观测角β 改
号
(左)
正
°′″ 数
″
改正后角值 °′″
坐标方位角 α
°′″
4 题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距离 D (m)
坐标增量及改正数(m)
∆x
δx
∆y δ y
改正后坐标增量 (m)
∆′x ∆′y
(表 6-4)
坐
标
(m)
X
Y
Σ
角
度 闭
∑ β理 =
(表 6-1)
坐
标
(m)
X
Y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Σ
角
度 闭
∑ β理 =
合 差
fβ =
改 正
f β容 = ±40 n =
数 计 算
改正数δ β
=−
fβ n
=
坐 标
fx =
增 量
fy =
闭 合 差
δx
=
− fx ∑D
Di
=
计 算
δx
=
− fx ∑D
Di
=
班级:
导 线
fD =
−vb′′
=
∑ (cot
W边 a′ +
cot
b′)
ρ
草 图
值
=
班级:Fra Baidu bibliotek
姓名:
72
日期:
5 题大地四边形边长计算表
表 6-5-2
三角形编号 ΔABC ΔBCD ΔDAC
角度编号
a1 b1+a2
b2 Σ a2 b2+a3 b3 Σ a4 b3+a4 b4 Σ
平差后角值 °′″
对应边长 m
123.456
123.456
9.边长 DMN=73.469m,方位角αMN=115°18′12,则ΔXMN 与ΔYMN 分别为 ( )。
A.+31.401m, +66.420m B.+31.401m,66.420m
41
C.-31.401m, +66.420m D.-66.420m,+31.401m
10.三角高程测量中,高差计算公式 h = D tanα + i − v ,式中 v 为( )。
42
三、计算题
1.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见表,试计算导线点的坐标。(见表 6-1)
2.闭合导线各内角观测值见表,试计算闭合导线各点的坐标,并画出草图(点
号按顺时针编排)。(见表 6-2)
3.附合导线各已知点坐标及导线观测右角值见表 6-3,试对该导线平差并计算
各导线点坐标。
4.一附合导线如图,以 AB→CD 为推进方向,观测的是左角,已知各左角观
7.下图为前方交会示意图,已知数据如表,求待定点 P 的坐标。
坐标 A B C
观测角 1 2
X(米) 3646.35 3873.96 4538.45
α 64°03′30″ 55°30′36″
Y(米) 1054.54 1772.68 1982.57
β 59°46′40″ 72°44′47″
8.已知后方交会定点的下列数据,求待定点 P 的坐标(如图)。
302.490 139.710 491.040 686.320
Σ
角
度 闭
∑ β理 =
合 差
fβ =
改 正
fβ容 = ±40 n =
数 计 算
改正数δ β
=
fβ n
=
坐 标
fx =
增 量
fy =
闭 合 差
δx
=
− fx ∑D
Di
=
计 算
δx
=
− fx ∑D
Di
=
导 线
fD =
f
2 x
+
f
2 y
草
相
对=
α=92°12′28″ β=55°30′10″ γ=127°13′30″
坐标 X(米) Y(米) A 68961.78 55065.35 B 72784.12 52676.47 C 71880.36 50177.26
D 66740.13 51314.95
44
点 观测角β 改
号
(右)
正
°′″ 数
″
A
5 题 大地四边形近似平差计算表
第一次
改正后的角 第一次改正 第一次改正后
值
后角的正弦 角的余切
( ° ′ ″)
第二 次改 正值 (″)
第二次 改正后的角值 ( ° ′ ″)
表 6-5-1
第二次改正后 角的正弦
360 00 00
第
一次 改 正
W边
=
∏ sin b′ ∏ sin a′
−1 =
v′a′
=
第 一次 改 正 值
角度观测值
第一次改正值(″)
-f1/8
± f2 /4 ± f3 /4
Σ
43 14 19 39 38 36
48 43 15 48 23 18
43 08 48 39 44 39
43 55 42 53 10 33
f1 = ∑ a + ∑ b − 360° =
f 2 = (a1 + b1 ) − (a3 + b3 ) = f3 = (a2 + b2 ) − (a4 + b4 ) =
三角形 编号
a1 Ⅰ b1
c1 a2 Ⅱ b2 c2
观测角值 °′″ 30 42 06 91 52 44 57 25 22 53 21 43 64 59 20 61 38 48
三角形 编号
a3 Ⅲ b3
c3 a4 Ⅳ b4 c4
观测角值 °′″ 60 33 22 41 33 10 77 53 31 43 29 43 62 20 08 74 10 07
f4
距离 D (m)
155.55 25.77
123.68 76.57 111.09
坐标增量及改正数(m)
∆x
δx
∆y δ y
改正后坐标增量 (m)
∆′x ∆′y
(表 6-2)
坐
标
(m)
X
Y
600.00 600.00
600.00 600.00
Σ
角
度 闭
∑ β理 =
合 差
fβ =
改 正
f β容 = ±40 n =
二、简答题
1.控制测量的作用是什么?建立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国家平面及高程控制网是怎样布设的? 3.如何建立小区测图控制网?在什么情况下建立小地区的独立控制网?图根控 制有哪些形式? 4.铁路大比例尺测图控制有什么特点? 5.布设导线有哪几种形式?对导线点布设有哪些基本要求? 6.导线测量有哪些外业、内业工作?为什么导线点要与高级控制点联测?联测 的方法有哪些? 7.依据测距方法的不同,导线可以分为哪些形式? 8.导线计算的目的是什么?计算内容和步骤有哪些? 9.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计算有哪些异同点? 10.如何检查导线测量中的错误? 11.测量平差的目的是什么?三角网严密平差与简易平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角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何处? 12.三、四等水准测量与五等水准比较,在应用范围、观测方法、技术指标及 所用仪器方面有哪些差别? 13.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时,采用什么观测方法来抵消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的影 响? 13.三角高程控制适用于什么条件?其优缺点如何? 14.光电三角高程有什么优点? 16.影响三角高程精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减弱其影响?
f
2 x
+
f
2 y
相
对=
闭 合 差
K = fD = ∑D
计
算
草 N
A 图
B C
D
姓名:
日期:
68
点 观测角β 改
号
(右)
正
°′″ 数
″
1
2 156 00 45
3 88 58 00
4 95 23 30
5 139 05 00
1 60 33 15
改正后角值 °′″
坐标方位角 α
°′″
143 07 15
2 题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2 180 48 00
C 79 13 00
D
改正后角值 °′″
坐标方位角 α
°′″
3 题 附合导线坐标计算表
距离 D (m)
坐标增量及改正数(m)
∆x
δx
∆y δ y
改正后坐标增量 (m)
∆′x ∆′y
107.310 81.460 85.260
(表 6-3)
坐
标
(m)
X
Y
123.920 869.570 55.690 256.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