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转向投影系统和用于HDR显示设备的属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转向投影系统和用于HDR显示设备的属性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张雪方捷新.211.,
编译①
中影巴可(北京)电子有限公司陈凡
【摘要】本文首先总结了光转向放映机在影院应用的最新进展,然后根据新放映机和现有显示特征提出增加两项简单的显示属性:最大平均亮度和峰值(彩色)原色亮度,以便更好地 预测H D R显示器的内容可再现性。
为检验新属性的应用效果,将新属性在商用H D R电视系 统上进行了专业内容测试,发现新属性可以更好地預测某一像素值是否在显示能力范围内。
【关键词】光转向投影系统高动态范围最大平均亮度(M AL)峰值原色亮度(PPL)
在图像放映和显示过程中,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 icR ange,HD R)和广色域(W ideColour G am ut,WCG)像素呈现显著增加了可指定的光量和色值。
H D R图像可以呈现各类可感知阴影和高光细节,而W C G技术增加了可以呈现的可见色量。
这些新的标准像素呈现远远超出了传统显示技术的能力,因此,人们引人了光转向放映机、双调幅(DAM)或自发光器件(如D IE D)等H D R显示 装置。
虽然峰值亮度级依赖于(亮)图像要素的大小这一概念对于数字影院领域还较为新颖,但是具有相同特征的显示技术(如D IE D、IE D、L C D和等 离子电视)却早已进人家庭影视领域,直视I E D电视墙在赛事、广告和建筑市场也较为普遍。
1光转向投影技术
随着家用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影院需要在呈现图像质量方面保持竞争优势。
虽然高帧率和高空间分辨率是当今放映机的共同特征,但即使是最先进的放映机也要依赖光衰减作为成像模型,即在像 素基础上对光进行过滤,以降低全屏白场(Full ScreenW hite,FSW)发出光的亮度。
图形统计数据表明,H D R内容在受控收视环境下可以达到低平均图像强度。
此前关于H D R的研究工作大多将高对比度和高峰值亮度作为基本感知属性,强调二者在提高图像真实性方面的重要性,但这种低效的光利用率使得现有的投影技术无法实现有意义的高峰
值亮度级。
近期,行业内引进了一种新型的电影放映机,其依靠光转向技术,如利用相位调制器扭曲人射光的波前,并将光线从暗区转向亮区进而成像。
其中
小要素的峰值亮度可远远超过F S W场亮度;彩色 要素的亮度与白色要素的形成方式相同,彩色图像
细节可在高亮度下重现,从而得到比以前更广的色域范围。
此外,因光转向放映机对光源功率的消耗降低,提供了额外的经济和环境优势。
图1为利用LC oS显示技术调制器的光转向系统基本结构示例,在该光转向系统中,准直扩束激光束发出的光经折射镜到唯相位调制器(Phase—O nlyLC oSSLM)折射出去,逐像素相位推延,到
偏光束分离器(PolarizingB eam Splitter)会产生转向效果,同时可利用图像暗区发出的光创建高亮度要素,降低黑电平。
最大峰值亮度主要取决于图像的平均(光)功率,而不是F S W亮度。
现代显示设备中同样体现了峰值亮度与平均功率之间的关系,
这种设备只在需要的部位产生光,以增加高于全屏 白场亮度的亮区要素。
图
i
光转向放映机结构系统示意图(仅单色通道)
2.HDR 显示设备的显示属性
显示属性是显示设备的能力特征。
传统属性包 括对比度、峰值亮度(P
U
、黑电平和色域覆盖率。
这些属性虽然重要,但不足以描述光转向投影系统 的特征。
光转向放映机和O
IE D 电视等现代显示设备可
为有限的像素数实现更高的峰值亮度值,该像素数 取决于可在像平面上分布的最大可用光分配,而光 线分配直接与最大有效功率有关。
对于光转向投影 系统,应准确确定光线分配要素,以便配色师充分 利用放映机的全部显示能力。
对于电视系统,分布 式独立分级内容可能会超过很多电视系统的功率分 配,因此需要剪裁。
0.01 0.1 1 10 100 1000
周围亮度,单位:尼特(lo g io 大小)
图
2 H D R 电视各周围亮度值和光斑大小的实测PL (单位:c d /m 2)
图2通过绘制周围图像光线水平变化或白斑大 小变化时商用H D R 电视的相应P L 水平来解释这一 剪裁效果(“LXX ”是指光斑所覆盖图像的百分
比)。
当光斑变大或周围亮度提高时,
P L 覆盖率向 全屏白场亮度逐渐接近。
图2说明,单凭P L 属性 不能预测H D R 显示系统的显示能力。
传统显示设备具有的传统属性不能精确描述现 代
H D R 技术的扩展功能。
为了使当今内容生产流
程中各类设备具有一致的色彩再现能力,描述现代 放映机和显示属性的模型需要与H D R 标准和可用 元数据一起更新。
无论是在影院还是家庭中,精确
的显示描述都有利于预测哪些像素值可以再现,以 及在哪些情况下应该进行色调或色域映射的进一步 处理,以最大化H D R 内容的视觉质量。
为了更好地描述功率分配的特征,本文提出最 大平均光线(M AL )属性,该属性是指可在所有像 素中分配的光功率数值。
虽然这一属性是受光转向
投影系统直接启发而提出的,但是
H D R 商用电视
可从该属性中大大受益。
事实上,可以从图2绘制 的数据中,利用
L 100曲线(白色光斑覆盖100%图
像大小)或者通过计算白色光斑及其周围产生光线 的平均值来推算M A L 。
MAL = A …*P L …+ (i —A …)*L s ⑴
其中A …表示白色光斑的归一化面积,PL …和 L s 分别表示光斑及其周围区域的测量亮度。
表1 P L 和MAL 属性(单位:cd /m 2)
光斑
O L ED 电视光转向放映机
尺寸
PL MAL PL MAL L 257821291796113L 5045 6120453114L 75
224
118
227
128
表1给出了在光转向投影原型和商用H D R 电
视上测得的不同光斑大小的P
L 与M A L 之间的关
系。
对于小光斑和类似M A L ,光转向放映机可以 达到较高的P L 值。
除了功率分配,显示设备的原色发光效率还会 影响饱和色彩的峰值亮度,要达到相同的亮度值,
o
o
o
o
o o o o 8
6 4 2s U U I A o l o u s c E n l
>l e o d
50
100
150
200
250
灰色代码值
图
3
每个颜色通道的实测最高亮度和预期最高亮度
因此,本文提出了峰值原色亮度(PPL )属性,
与仅启用单一原色时达到的峰值亮度相对应。
图3 为商用H D R 电视每个原色的期望峰值亮度和实测 峰值亮度。
期望亮度对应基于显示设备原色发光效
蓝色发光器比绿色发光器需要更大的功率。
换句话 说,即使是在满功率条件下,饱和色彩所能达到的 峰值亮度值也不相同。
这一限制条件适用于任何显 示技术,因为它与不同波长下人类视觉系统的光视 效能有关。
对于饱和色彩,光转向技术比其他HDR 显示技术所能达到的亮度级高得多,从而避免了这 一限制。
虽然光转向技术的亮度级高得多,但是仍 需定义和理解这些亮度级,以便色彩设计师有效利 用这一扩展色域。
率的每个原色对白场通道的影响(P 3原色)。
红色 和绿色的期望峰值亮度与实测峰值亮度之间的差值 约为67%,蓝色的期望峰值亮度与实测峰值亮度之 间的差值约为57%。
该差值意味着预期在显示设备 能力内的高饱和色彩将被剪裁成较低亮度值以维持 饱和,或者减少饱和度以保留亮度值。
图4说明了 饱和与P P L 之间的这种平衡关系,其中一种原色始 终完全启用,另外两种原色同时增加。
表2给出了 光转向放映原型机和商用H
D R 电视的P P L 属性。
与P L 类似,光转向原型机也可以达到较高的PPL
值。
表2
光转向放映机和
商用HDR 电视的PPL (单位:cd /m 2)
O L ED 电视
光转向放映机
原色PPL 实测值
PPL
预期值
PPL
实测值
PPL
预期值
红色119. 7178.8527471绿色3 65. 3540. 210丄61217蓝色
35. 6
61. 9
78.5
106
3.使用属性预测剪裁
新提出的属性旨在更好地预测显示系统的完整 性能。
对于影院应用,显示特性是预测高端投影系 统(例如光转向放映机)的分级考量是否可以直接 用于较低性能投影系统的重要指标,如果不能,应 另行对低端投影系统进行分级。
了解投影系统的全 部性能也能够让色彩设计师更加充分地利用投影系 统的全部潜能。
对于电视应用,可以利用显示特征 预测将被剪裁的像素。
由于电视类型多样,针对各 显示性能重新分级考量很不现实,因此检测剪裁像 素可有助于指导剪裁过程,达到最佳主观质量。
虽 然提出的属性是专为光转向投影系统设计的,但同 时也适用于大多数H D R 显示技术。
为验证这一观 点,专业技术人员利用传统属性和新提出的属性比
较了商用
H D R 电视上显示的两帧H D R 的裁剪预
测。
该两帧均针对H D R 电视,在性能高于测试显
示设备的参考显示设备上进行了分级。
第一帧达到的峰值亮度稍高于显示设备的性能 (782 cd/m 2),但是平均亮度级远远高于MAL (见
l u 10101010'10'
(u l c o
u i o p 6〇| U |
s l u )>
3o U B U !u i n
_l p 9J n (n c o (D 2
0.2
0.4 0.6 0.8 1
Saturation of blue pixels
图
6亮度为35. 6c d /m 2以上的蓝色像素的饱和度和亮度值
图
7
《少年派》的剪裁像素预测:映射色调(左)、仅使用
P L 预测的剪裁像素(中)和使用P I L 预测的剪裁像素(右)
4结论
光转向技术为电影放映带来更高的亮度性能。
然而,如果不能准确描述这些亮度和颜色的特征, 色彩设计师将无法充分利用这些新性能。
为此,本 文提出两个新属性,以便更好地描述光转向性能的 特征。
最大平均亮度(M A L )描述了界定当前大多 数H D R 显示技术的功率分配,峰值原色亮度
(P P L )更准确地描述了色彩饱和值能够达到的亮度
级。
这两种属性虽然简单,但可以更好地表示HDR 显示技术中使用的成像模型,从而提供更好的显示 设备特征描述。
对于电视应用,这种特征描述有助
备和技术具有依赖性,而且我们认为该模型的通用 性不足以纳人本论文范围。
最后,图7所示为使用 两种预测方法得到的受影响像素的比例差。
表4
《少年派》一帧的统计数据、剪栽像素预测
和蓝色的期望和实测PPL
版本最局亮度
平均亮度级
剪裁比例
原版224.0220. 650%期望蓝色PPL 81. 0217. 4511 25%实测蓝色PPL
81. 02
12. 18
20%
表3中的“原版”一行)。
因为传统属性可以检测到 高于峰值亮度的亮度值,所以测试人员将亮度剪裁 成782 cd /m 2 (见表3中的“仅剪裁P L ” 一行) 然后使用M A L 属性模拟像素剪裁(见表3中的 “剪裁P L +M A L ” 一行)。
模拟中,假设对图片平 均亮度级影响最大的像素将逐渐减少直至达到
M A L 。
结果表明,仅使用P L 预测得到的剪裁像素
比例(0.31%)远远低于使用P L 和M A L 二者预测 得到的剪裁像素比例(26. 3%)。
显示设备可以有不 同的专有解决方案,用以处理光的功率分布。
图5 为使用两种预测方法得到的受影响像素的比例差, 与仅将高亮标示为剪裁的传统方法相反,新提出的 属性可以识别受剪裁影响的大多数区域。
表
3
《死侍》一帧的统计数据和
根据显示属性确定的预计剪栽像素
版本最局亮度
平均亮度级
剪裁比例
原版822.48180.370%仅剪裁PL 782180.360. 31%剪裁P L +M A L
345.16
141
26. 3%
图
5《死侍》的剪裁像素预测:映射色调(左)、仅使用PL
预测的剪裁像素(中)、使用P L 和M A L 预测的剪裁像素(右)
第二测试帧的统计数据低于显示设备
P L 和
MAL (表4
中的“原版”一行)。
然而,大量饱和
蓝色像素的亮度值高于蓝色的假设和实测峰值原色 亮度。
图6为根据亮度值在35. 6 cd /m 2 (显示设备 的实测蓝色峰值亮度)以上的所有蓝色像素的饱和 度绘制的亮度值分布。
大量高度饱和像素高于该亮 度阈值。
图4表明,饱和度值达到0. 8以上后,最 高亮度基本没有变化。
假设显示设备可以达到期望 蓝色峰值亮度,预期仅有11.25%的总像素会被剪 裁。
然而,如以实测蓝色峰值亮度值为准,这一比 例会上升到20%。
注意,这一预测方法非常保守, 而且更多的剪裁像素是使用假设各饱和度值达到峰 值亮度的模型 预 测 得 到的 。
然 而, 该模 型 对显 示设
于预测需剪裁哪些像素值,因此,可以在商用电视中嵌人这种专有技术,从而提高剪裁像素的主观质量。
同时,经过专业H D R内容以及在商用H D R电视上的测量,论证了所提出两个属性的主要有效性,ACES输出设备转换(ODT)类标准可从所提出的两种属性中大获裨益。
注释
①本文正文译自G erw inD am berg、Ronan Boitard、Anders Ball- estad、W olfgangH eidrich 在2017年8月发表于《S I D Syniposiuni D ig esto fT ech n icalP ap ers》的文章《L ig h tS teerin g P r(jectio n S y s- tem s and A ttributes for HDR Displays》,并根据文章结构及阅读习惯进行了内容修改、整理。
参考文献
[丄]R. Boitard,M. T. Pourazad,P. Nasiopoulos,and J. Slevinsky,“Demystifying high — dynamic — range technology s A new evolution in digital m edia,’’ I EEE Consum er Electronics M agazine,vol. 4,no. 4,pp. 72—86,Oct 2015.
[2] H. Seetzen,W. H eidrich,W. Stuerzlinger,G. W ard,L.A. W hitehead,M. T rentacoste,A. G hosh,and A. Vorozcovs,“ High dynamic range display system s,” ACM Transactions onG raph- ics,v l23,no. 3,pp. 760,Aug. 2004.
[3] B. G effroy,P. le R o y,C. P ra t,“Organic light —em itting diode ((le d)technology s M aterials,devices and display technolo
g ies.” Polym er International,vo.. 55,no. 6,pp. 572—582,2006.
[4] G. D am berg,J. G regson,and W. H eidrich,,4High brightness HDR projection using dynamic freeform lensing.” ACM Transactions onG-raphics (T O G),vo.. 35,no. 3,pp. 24,2016.
[5] P. H an h art,P. K orshunov,T. Ebrahim i,Y. T hom as,and H. Hoffmann. Subjective Quality Evaluation of High Dynamic Range Video and Display for Future TV. SM PTE Motion imaging Journal,v(l, 124,no. 4,pp. 1—6,2015.
[6] E. R einhard,W. H eidrich,P. Debevec,S. P attanaik,G. W ard,and K. M yszkowski,High Dynamic Range Im aging,2nd Edition s Acquisition,Display,and Im age— Based Lighting,Morgan K a u fm a n n Publishers Inc. San Francisco, C A,U S A,2010.
[7]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Television Engineers,RP —431—2s D—Cinema Quality Reference Projector and Environm ent,v l10607,the Society of Motion Pi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A p.. 2011.
(上接第53页)原本是“闪烁、忽闪”的意思,因早期电影放映机存在较为明显的闪烁现象,所以得了个诨名“flicker”(忽闪)。
第二个“flicker”的意思应该很明确,就是“闪烁”的意思。
该书的中文译本将其译作“闪亮”,
意思是对的,不过,注意到原文采用了一词叠用的
方式,自有其语言上的特殊韵味,翻译的时候也不
妨采取一词叠用的方式,将这个动词译作“忽闪”
(仍作动词使用)更好。
最后看“life”。
实际上是看“into life”应该怎 样翻译。
如前所说,书的中文译本将其译作“(闪
亮)人生”,可是笔者阅读了该段文章,却看不到有
关人生的论述,觉得原来的翻译跑偏了。
遗憾的是,笔者在词典中也没有查到“into life”现成的解释或译法,不过笔者查到了与其相近的一个短语“ome
to life”。
笔者以为,“into life”的意思应该就是“ome to life”的意思,即“(仿佛活着)开始动起 来”(参看《牛津高阶英汉双语词典》中的“life”词条中的“come to life”款)。
综上所述,笔者建议将“The‘flickers,flicker into life”译作:
“忽闪”一忽闪,画面动起来
这里的第一个“忽闪”是加了引号的,显然不仅包含字面的意思,再加上两个“忽闪”的叠用,便设置了悬念。
后面再跟一句“画面动起来”,有助 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五、结束语
题前导引语因其精炼,所以在翻译上更需下足功夫。
本文所举的例子,涉及了一些具体名词的考证,的确很繁琐。
然而,翻译工作是没有捷径的,任何细节上的疏忽,都可能导致理解上的偏离,影 响翻译的准确性。
另外,如同一般性的翻译一样,译者中文的水平,对译文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们不仅要学好英文,更应不断提高我们的中文文字水平,才能使译文真正做到“信达雅”。
♦:♦
参考文献
[]李铭.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发明与兴衰(上)[].现代电影
技术,2013,(11).
[]李铭.电影发明中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下)[] .现代电影技术,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