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谈“填鸭式”教学现状及整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谈“填鸭式”教学现状及整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37-02

新课程改革步履走完十年,也取得很多的成就,但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填鸭式”模式还是一块顽疾。笔者走进一些课堂还是看到教师作主,学生随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是“传话筒”,学生是教师的“视听器”。面对这种教学模式重复性多,耗费性大,效果低微。本文试图就“填鸭式”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倡导教师自省、自查和自纠,在教改实践中自我提高,自我超越。

1“填鸭式”教学现状及成因

“填鸭式”教学模式,是五十年代初期,中国教育借鉴和推广苏联的凯洛夫的“七步教学法”:背景简介→课文题解→划分段落→内容串解→概括中心→分析写特→作业训练。教师普遍掌握“七步式教学法”之后,出现“两种依赖”:依赖《教参》,照本宣科;学生变成“视听器”之后,就更加依赖教师,不积极参与,不积极探究,更不会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就是“教参→教师→学生”的“单向”流程。为了应试,教师产生“三种担心”:担心漏讲而“面面俱到”;担心讲不透而反复讲,就“一言堂”和“满堂灌”;担心学生考不好而采取”题海战术”,结果是事倍功半。其次,是教师出现“四种不敢”:备课不敢脱离《教参》,写不成“学案”;施教不敢处理教材,避免不了教学重复,杜绝不了耗费;不敢违抗各种形

式性的检查,抄书下载教案,应负过关;课后不敢自省,怕露马脚,文人相轻,宁愿“永不跑步永不摔跤”。

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些教师,又因缺乏后天的学习和“充电”而知识老化,功底单薄;也因缺乏新的借鉴和积累,没有新的点子和方法;使课堂千篇一律,课堂便是“面面俱到”而频频出现“一言堂”和“满堂灌”的课堂模式。

2“填鸭式”教学模式的整改尝试

2.1学会三种剖析,纠正教学弊端。学会剖析课堂结构:每一堂课都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构成“十”字型结构。“纵向”是“教”的内容及程序;“横向”是“学”的空间及过程。四十五分钟就象一块固定的铁板,“纵向”越长越宽,“横向”就越短越小;全是“纵向”就没有“横向”。新课程下的课堂倡导“纵”少“横”多。也就是学生参与、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较多。教师能处理好“纵”与“横”之间关系,课堂会变得活跃起来。学会剖析学生学习心理:任何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的心理都要经历五个阶梯:信息级→理解级→辨析级→记忆级→迁移级。这五个阶梯是学生进行一次科学动脑的全过程,这过程需要一定的时空间,“填鸭式”的教学恰巧剥夺了学生动脑思维的这块“自留地”。教师传授的知识最多只能输送到学生大脑皮层中的信息级和理解级,极少数天赋很高的学生可能达到达到图灵机辨析级和记忆级;相当多的学生因“厌学”之后连信息级都达不到。没有经历辨析级,就没有完全的理解,就形不成记忆,更谈不上应用与迁移;没有应

用和迁移,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无法上升为能力。这就是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当时懂,但课后就忘记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学习心理的五个阶梯的脑科学问题。

学会剖析课文、教参、教师和学生的辨证关系:教学流程就是从教材到学生的运行过程。作个通俗易懂的比喻,一篇优美的课文就象一头大肥猪;《教参》就象技术高明的屠户,杀掉大肥猪摆在肉摊上,五脏六腑俱全,肥瘦软硬一清二楚;教师就象聪明的肉贩子,根据两头市场的供有和需求,决定自己的“买”与“卖”;学生就象千万个消费者,根据自己的体质和胃口,今天吃肝,明天吃肚,后天吃排骨,天长地久,样样吃到。“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就是教师和学生都变成了屠户,每次都是“买全猪”和“吃全猪”,自然出现“卖不落”和“吃不消”的恶果。教师弄清几种关系后,才能找到教学的切入口,这是关键所在。

2.2完成二种反思,寻找新的理念。深刻的教学反思实际上是一场剧痛的反省,就象是胃镜,透视病纹,挑出自己的丑陋。只有反省,才能去伪存真,才能推陈出新。

一思是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是否都有理论作指导?理念先于行动,好的理念才有好的行为。教学实践中,“知其然”者甚多,但“知其所以然”者甚少。没有理论作为指导的教学,只是一种盲从的教学行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就象一只蚕,从出生进入二龄、三龄、四龄,再从五龄之后才到画茧作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做到从“理论→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理念与

实践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二思是对每次教学的“得”与“失”是否习惯地自我反省?没有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整的教学实践,再多轮合,也只是在原地上跑了一圈。只有养成反省的习惯,才能不断地积累“长处”,消除“短处”,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

2.3进行三种尝试,转变课堂模式。一是“挖他山之石造好我屋”。一个人的能耐都是有限的,关键在于通过学习刊物上的论文和借鉴名家的经验,把别人的“绝招”化成自己的能力。教学效果不好的老师,加上受别人气就更加痛苦。相反,教学效果长期较好的老师,肯定有他独特的“绝招”。“绝招”多的教师就不辛苦,或许还是轻松、潇洒、自如。但“绝招”不是天生固有的,必须来自善于不断学习、不断地借鉴和不断积累。功到自然成,一旦形成独特的风格,又加上满脑子的点子和“绝招”,教学自然轻松自如,效果自然令人刮目相看。

二是弄清学习知识点,让“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达到统一。推行每种教学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教师担心“应试教育”。其实教学改革和应试教育两者并非矛盾,关键是教师在备课设计中,把教材的教学重点、考试知识点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统一起来,让教学任务,既离不开课标的要求,又符合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去教学,学生成绩绝对不成后顾之忧。

三是学会“寓教学于乐”。一粒药丸本来是苦的,但药剂师裹上一层糖衣之后,小孩也乐意吞食。学生的学习本身是繁重的负担,

长期疲劳谁都会产生厌倦,加上因学生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兴趣易消逝的年龄心理特征,聪明的教师必须注重“寓教于乐”,或把枯燥无味的知识渗透到生动有趣的故事和事例中去;或是用磁性的语言吸引学生教师用自己的激情和人格魅力打动学生……让学生乐学与会学。

总之,当教改实践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教改要求已经不再是上级的号令,而是教师日常教学的自我需求;当所有知识的自学方法被学生掌握和运用,学生就会自学,教师就自然轻松,“填鸭式”教学也自然从课堂中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