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准化第八要素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
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
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
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
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
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
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
新版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pdf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5.1.2.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按照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使用台账。
安全标准化第八要素(职业危害)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讲座
【考核内容】 ▲ 8.2.6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标准条文】1.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 的从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2.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条文解释】本条有二点要求:(1)上岗前必须对 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2)不得安排有职业 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讲座
【考核内容】 ▲ 8.2.5定期检测、设置告知、存入档案 【标准条文】1.定期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2.在检测点设置告知牌,告知检测结果;3.将检测结果 存入职业卫生档案;4.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结 果不符合标准规定,要进行整改。 【条文解释】本条有三点要求:(1)对作业场所进行职 业危害因素检测;(2)在检测点设置标识牌予以告知; (3)存入职业卫生档案。 【评审方法】查文件:1.职业危害监测制度;2.职业危害 监测报告及职业卫生档案、整改计划。 询问:抽查从业人员对检测结果了解情况。 查看现场:检测点设置及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讲座
【标准化要求】
8.2.4企业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 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 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 区,定期检查,并记录。 8.2.5企业应严格执行生产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 检测管理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测,在检 测点设置告知牌,告知检测结果,并将结果存入 职业卫生档案。 8.2.6企业不得安排上岗前未经职业健康检查的从 业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 职业禁忌的从业人员从事禁忌作业。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讲座
8.3.1提供护肤品和器具, 监督佩戴
8.3劳动用品保护
安全标准化8要素
安全标准化8要素安全标准化是指在生产、经营、科研等活动中,为了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统一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制定的强制性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安全标准化8要素是指在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时需要注意的8个方面,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8个要素。
第一要素是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企业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
第二要素是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安全标准化的依据,企业需要根据国家相关的标准规范,制定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标准和规范,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标准规范的要求。
第三要素是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四要素是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企业需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安全设备的购置和维护、安全生产工艺的改进等,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第五要素是培训教育。
培训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企业需要加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
第六要素是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准备工作,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岗位的应急责任,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
第七要素是监测评估。
监测评估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评估体系,对安全生产活动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第八要素是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原则,企业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推动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综上所述,安全标准化8要素是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时需要重点关注的8个方面,企业需要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体系、技术措施、培训教育、应急预案、监测评估和持续改进等方面做好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活动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保障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安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5.1.2.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全标准化8要素
安全标准化8要素安全标准化是指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中,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安全标准,以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
在安全标准化中,有8个重要的要素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重视。
第一要素,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法律依据。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依法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法规,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活秩序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第二要素,标准规范。
标准规范是安全标准化的核心,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技术支撑。
各行业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确保生产和生活中的各项安全措施得到科学有效的实施。
第三要素,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安全标准化的重点,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管理手段。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和生活的组织、领导、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全面实施。
第四要素,安全技术。
安全技术是安全标准化的保障,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技术手段。
各行业要加强安全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安全生产和生活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提高安全生产和生活的技术水平。
第五要素,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安全标准化的基础,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人才培养。
各单位要加强安全教育,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技能,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活的人员素质。
第六要素,安全监测。
安全监测是安全标准化的监督,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监测手段。
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监测体系,加强安全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全面监测。
第七要素,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安全标准化的应急措施,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应急保障。
各单位要制定健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应急保障。
第八要素,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安全标准化的评估,它是保障安全生产和生活的评估手段。
各单位要加强安全评价工作,开展安全评价活动,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确保安全生产和生活的全面评估。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5.1.2.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八大要素
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八大要素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1.2机构和职责5.1.2.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加、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鉴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订正)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施设施管理(设施设施建设、设施设施查收、设施设施运转、设施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施设施拆掉、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见告、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议论、警示标记)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鉴别、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改正管理)、重要危险源鉴别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查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知和报送)、展望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营救组织、应急方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质、应急演练、应急营救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办理、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检查和办理、管理8、连续改进:绩效评定、连续改进5、中心要求5.1 目标职责目标企业应依据自己安全生产实质,拟定文件化的整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整体生产经营目标。
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依据相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装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依据相关规定装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合性、履职状况进行按期评估和督查核查。
企业应为全员参加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立必需的条件。
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依据相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花费,并建立使用台账。
安全标准化第八要素(职业危害)
02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
识别方法与步骤
01
危害源识别
通过现场观察、员工访谈、历史 数据分析等方式,识别工作场所 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源。
暴露评估
02
03
危害程度评估
评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可能接触 到的危害源的程度、频率和持续 时间。
结合危害源的性质和员工暴露情 况,评估职业危害可能对员工健 康造成的影响程度。
安全标准化第八要素(职业危害)
目录
• 职业危害概述 • 职业危害识别与评估 •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 职业危害监测与报告 • 应急响应与处置 • 职业危害持续改进
01 职业危害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危害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 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分类
职业危害可分为化学性危害(如有毒物质、粉尘等)、物理性危害(如噪声、 振动、高温等)、生物性危害(如细菌、病毒等)以及心理性危害等。
危害程度与影响
危害程度
职业危害的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如 接触时间、接触浓度、个体差异等。 长期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导致职业 病的发生。
影响
职业危害不仅影响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还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下降、产品质 量下降等不良后果,甚至造成社会问 题。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风险矩阵图中不同区域的风险大小,将职业 危害风险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等级。
3
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职业危害,制定相应的风险 控制措施,如工程控制、操作控制、个人防护等。
03 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工程技术措施
采用先进工艺
使用低毒、低害、无污染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从 源头上减少职业危害。
安全标准化8要素
安全标准化8要素安全标准化是指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安全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各类安全活动,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安全生产。
而安全标准化的8要素则是在实施安全标准化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8个方面,下面我们来逐一分析这些要素。
第一要素,安全政策和目标。
安全政策和目标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安全管理的方向和目标。
企业需要明确安全政策和目标,将其贯穿于整个安全管理体系中,并不断加以完善和提升。
第二要素,组织结构、职责、权利和义务。
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
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需要清楚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做到各司其职,形成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
第三要素,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各类安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第四要素,安全培训和教育。
安全培训和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要途径,企业需要制定系统的安全培训计划,不断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
第五要素,安全监督和检查。
安全监督和检查是保障安全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督和检查机制,加强对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六要素,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
事故应急预案和演练是企业应对突发安全事件的重要保障,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第七要素,安全技术措施和设施。
安全技术措施和设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和设施,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第八要素,安全绩效评价和持续改进。
安全绩效评价和持续改进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动力,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安全绩效评价体系,不断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总结来说,安全标准化的8要素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完整体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八大要素
1、目标职责:目标、机构和职责(机构设置、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投入、安全文化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2、制度化管理:法律标准识别、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文档管理(记录管理、评估、修订)3、教育培训:教育管理、人员教育培训(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外来人员)4、现场管理:设备设施管理(设备设施建设、设备设施验收、设备设施运行、设备设施检维修、检测检验、设备设施拆除、报废)、作业安全(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作业行为、岗位达标、相关方)、职业健康(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安全风险控制、变更管理)、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隐患治理、验收与评估、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预测预警6、应急管理(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应急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应急处置、应急评估7、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8、持续改进:绩效评定、持续改进5、核心要求5.1目标职责5。
1.1目标企业应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文件化的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目标,并纳入企业总体生产经营目标。
5。
1。
2机构和职责5。
1。
2。
1机构设置企业应落实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并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配备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建立健全从管理机构到基层班组的管理网络。
5.1。
2.2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5.1.3全员参与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并对职责的适宜性、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考核。
企业应为全员参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
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目录八要素
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目录八要素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化生产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因为工业安全问题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越来愈多。
人们逐渐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对于安全生产的监管和管理。
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企业。
本文将阐述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目录中的八要素。
一、安全生产重点管理企业应着重对与工作流程、工作环境、作业指导书等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问题进行管理,确保员工在生产过程中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
二、应急救援管理应急管理计划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方面。
在应急管理计划中需要确定应急预案、人员组织架构、应急装备等内容。
企业应具备紧急处理的能力,以便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处置降低危害。
三、安全宣传教育管理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习,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建立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心。
四、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企业应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法》进行操作和管理,建立设备安全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五、危化品安全管理企业应进行危化品的专业管理,确定危险源控制措施并实施,确保危化品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
六、消防安全管理企业应定期组织消防演习,检查、维护消防设备并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建立消防安全档案,确保员工在火灾等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恰当的进行应急处理。
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企业应根据职业危害评价结果,建立职业健康档案,实施各项职业健康保障措施,确保员工健康安全。
八、安监管理企业应配合政府安监部门开展安全检查工作,加强内部安全检查和安全问题整改,确保企业生产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结言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目录的八要素提供企业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从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企业应遵守安全管理规定,加强安全管理,落实生产安全责任,确保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八大要素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八大要素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与安全生产的有机结合,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率。
2、制度化管理2.1法律标准识别企业应识别与其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
2.2规章制度企业应制定健全各类规章制度,明确各级部门和从业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并加强规章制度的宣传和培训。
2.3操作规程企业应制定健全各类操作规程,明确各项作业的操作流程和安全要求,并加强操作规程的培训和考核。
2.4文档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文档管理制度,包括记录管理、评估和修订,确保文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教育培训3.1教育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包括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效果评估等,确保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3.2人员教育培训企业应加强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外来人员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教育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4、现场管理4.1设备设施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设施建设、验收、运行、检维修、检测检验、拆除和报废等,确保设备设施的安全可靠。
4.2作业安全企业应加强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的管理,规范作业行为,确保岗位达标和相关方的安全。
4.3职业健康企业应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基本要求、职业病危害告知、项目申报、检测与评价、警示标志等,确保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
5、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5.1安全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辨识、评估、控制和变更管理等,确保安全风险的有效管控。
5.2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企业应识别和管理重大危险源,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管控和防范。
5.3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治理和整改,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的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制度。
5.4预测预警企业应加强对安全风险的预测预警,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控和防范。
6、应急管理6.1应急准备企业应建立健全应急救援组织和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装备和物资,并开展应急演练和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