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课件全套PPT课件
(1)概念 非脂溶性或脂溶解度小的物质,在膜 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 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2)分类
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机 体 的 内 环 境 第三节 生 理 功 能 的 调 节 第四节 体 内 的 控 制 系 统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任务与学习方法
(一)概念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 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 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疾病情况下,身体发生的变化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整体水平: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极其分布 体液:体内含有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 fluid)。 分布:细胞内液:约2/3,占体重40%。
(2)特点
①扩散速率高 ②无饱和性
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④不需消耗能量 ⑤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用扩散通量(mol or mol数/min.cm2)表示。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 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①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②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1)经通道的易化扩散
[Na+]o > [Na+]i
[K+]i >[K+]o 转运的物质:各种带电离子
(2)经载体的易化扩散
转运的物质:葡萄糖(GL)、氨基酸(AA)等小分子亲水物质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二节 机 体 的 内 环 境 第三节 生 理 功 能 的 调 节 第四节 体 内 的 控 制 系 统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生理学的概念、任务与学习方法
(一)概念 生理学(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 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 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疾病情况下,身体发生的变化
二、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一)整体水平: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二)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极其分布 体液:体内含有的液体,称为体液(body fluid)。 分布:细胞内液:约2/3,占体重40%。
(2)特点
①扩散速率高 ②无饱和性
③不依靠特殊膜蛋白质的“帮助”
④不需消耗能量 ⑤扩散量与浓度梯度、温度和膜通透性呈正相关, 用扩散通量(mol or mol数/min.cm2)表示。
(3)转运的物质
O2、CO2、NH3 、N2 、尿素、乙醚、乙醇、类固 醇类激素等少数几种。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生理学 PPT课件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注:膀胱内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
(二)人体与外环境
外环境:机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例如:外界、大气环境。 人体与外环境之间存在两方面的关系: 1.人的活动对外环境的影响; 2.外环境对人的作用。 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自然环境的影响按性质可以分为: 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例如:气温、 气压、光照等。 2.社会环境是影响人体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 面,包括: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机体正 常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 (二)任务 : 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 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
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
《生理学》绪论【生理教研室】 ppt课件
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control system)
反馈控制系统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负反馈 作用 减弱受控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 增强受控部分的活动
意义 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使某一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 完成
e.g.
降压反射等大部分调节过程
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
体内的控制系统
前馈信息
控制部分
(神经中枢、内分泌细胞)
监测装置 控制指令
干扰信息
受控部分
(效应器细胞、靶细胞)
机能活动
比较器 (调定点)
反馈信息
监测装置(感 受器)
反馈控制系统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正环境
稳态
恢 复 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 (负反馈控制系统)
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neuro-regulation)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机制:载体蛋白分子内部 的变构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定义: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借助膜蛋白的 介导,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 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要点:
对象:较小分子物质 逆浓度梯度 消耗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ATP 需要离子泵或转运体的介导
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 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反馈控制系统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负反馈 作用 减弱受控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 增强受控部分的活动
意义 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使某一生理活动不断加强,迅速 完成
e.g.
降压反射等大部分调节过程
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
体内的控制系统
前馈信息
控制部分
(神经中枢、内分泌细胞)
监测装置 控制指令
干扰信息
受控部分
(效应器细胞、靶细胞)
机能活动
比较器 (调定点)
反馈信息
监测装置(感 受器)
反馈控制系统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负反馈 (negative feedback) 正环境
稳态
恢 复 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 (负反馈控制系统)
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 (neuro-regulation) 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饱和现象 竞争性抑制 机制:载体蛋白分子内部 的变构
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
定义: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借助膜蛋白的 介导,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 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要点:
对象:较小分子物质 逆浓度梯度 消耗能量,直接或间接来自于ATP 需要离子泵或转运体的介导
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 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生理学 PPT课件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体内存在着数以千计的 各种控制系统。学者们应用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 法来认识和分析机体各种功能的调节。 从控制论的观点分析,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
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 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 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部分 指 令
正 反 馈 信 息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机能活动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负 反 馈 信 息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 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所有稳态调节如 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等),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 射、排便反射、排卵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大量失血 出现的“恶性循环”)。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
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
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
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包括两个过程:1.同化作用: 2.异化作用:
(二)兴奋性 (Excitability)
刺激(stimulus):引起机体反应的 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response):机体接受刺激产 生的功能变化。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 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由相对静止变 为活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 强的过程。 抑制(inhibition): 由活动转为相 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的过程。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 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兴奋性(excitability):组织细胞接 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 力或特性 。
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三大类。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个开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动不 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二)反馈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个闭环系统,即受控部分的活 动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双向性(分:正反馈、负反馈)
控部分 指 令
正 反 馈 信 息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机能活动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负 反 馈 信 息 控制特点: ①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破 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 ②正常机体中有大量的负反馈机制(所有稳态调节如 压力感受性反射,体温调节等),正反馈机制很少(排尿反 射、排便反射、排卵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大量失血 出现的“恶性循环”)。
三、生命的基本特征
(一)新陈代谢(Metabolism)
生物体不断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摄取
营养物质以合成自身的物质,同时不断分解自身衰
老退化物质,并将其分解产物排出体外的自我更新
过程称为新陈代谢。 包括两个过程:1.同化作用: 2.异化作用:
(二)兴奋性 (Excitability)
刺激(stimulus):引起机体反应的 内外环境变化。 反应(response):机体接受刺激产 生的功能变化。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 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由相对静止变 为活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由弱变 强的过程。 抑制(inhibition): 由活动转为相 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的过程。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 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兴奋性(excitability):组织细胞接 受刺激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 力或特性 。
生理学绪论ppt
●听、录与习、记的关系: 对知识的学习,课前适
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真 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往往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及其组成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 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正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负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机能活动
负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 正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同。
1.负反馈
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
2.正反馈 愈演愈烈,产生“滚雪球”效应。
控制特①点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
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 稳态。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体
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 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 体作为一个整体。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 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 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等等。
(二)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在整体是 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 活动而实现的。
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 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 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
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真 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往往 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一)体液及其组成
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为体液。 分布: 细胞内液:约2/3,约占体重40%。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正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负反馈信息
机能活动 机能活动
负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反; 正反馈:反馈作用与原效应作用相同。
1.负反馈
负反馈控制都有一个调定点。
2.正反馈 愈演愈烈,产生“滚雪球”效应。
控制特①点正:反馈不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稳态,而是
破坏原先的平衡状态。负反馈是维持系统的平衡或 稳态。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体
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 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 体作为一个整体。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 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 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他器官的影响 等等。
(二)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在整体是 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 活动而实现的。
生理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 正常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 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 生理学的任务 二、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 新陈代谢 二、 兴奋性 三、 生殖
一、新陈代谢
定义: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 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 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兴奋性定义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 特性
刺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 1、刺激强度 2、作用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
强
肌肉注射时应做到“二快一慢”,为什么?
度
进针快、出针
快、推药慢
强度-时间曲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间
刺激强度的表示方法
通常根据刺激能否引起反应区分为: 1、阈刺激 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
应的最小刺激。(此刺激的强度 即称为阈强度)
2、阈上刺激 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3、阈下刺激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①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②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 应。
③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④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阈强度 4、内环境 5、反射 6、反馈
二、问答题 1、何谓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试述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条件。 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
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 生理学的任务 二、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 新陈代谢 二、 兴奋性 三、 生殖
一、新陈代谢
定义: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 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 程。 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过程
兴奋性定义
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 特性
刺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 1、刺激强度 2、作用时间 3、强度—时间变化率
强
肌肉注射时应做到“二快一慢”,为什么?
度
进针快、出针
快、推药慢
强度-时间曲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间
刺激强度的表示方法
通常根据刺激能否引起反应区分为: 1、阈刺激 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
应的最小刺激。(此刺激的强度 即称为阈强度)
2、阈上刺激 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3、阈下刺激 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第四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①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
②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 应。
③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④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胎头下降
宫颈牵张
胎儿娩出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新陈代谢 2、兴奋性 3、阈强度 4、内环境 5、反射 6、反馈
二、问答题 1、何谓机体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2、试述刺激引起细胞兴奋的条件。 3、试述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何谓负反馈、正反馈?各有何生理意义?
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绪论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 (reflex arc)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传出神经Βιβλιοθήκη 神经调节特点:较迅速、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概念: 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分泌的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
径作用于靶器官或细胞,调节其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 如激素→靶细胞受体
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方式。
3、整体水平 心血管系统与呼吸系统活动的协调
第二节 机体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约占体重40% 血浆 约占体重 5%
组织液 约占体重 15%
其它:少量淋巴液、脑脊液等
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
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类型: 1. 全身性体液调节
2. 局部性体液调节
特点: 缓慢、持久、弥散
神经-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Autoregulation
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 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 非自动控制系统(开环系统)
控制部分不受受控部分的影响 单向控制
三、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n 动物实验
急 性 ( acute) 实 验 和 慢 性 ( chronic) 实 验 在 体 ( in vivo) 实 验 和 离 体 ( in vitro) 实 验
n 人体实验
n 其他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细胞和分子水平 如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器官和系统水平 如心脏射血机制
生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
血流阻力和血压
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管径和血液黏度等因素相关。血压是指血液在 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03
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心血管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缩力增 强、外周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产生相反效应。
平滑肌收缩机制
依赖于细胞内Ca2+浓度 的变化
03
血液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浆占55%,血 细胞占45%。
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等 。
血液的理化特性
相对密度、粘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 氧化碳,具有变形能力和 渗透脆性。
安全。
04
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 每收缩一次和舒张一次,分别构成心房或心室收缩期和舒 张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可分为左心室泵血和右心室泵血。左心室泵血时,血液被 泵入主动脉,进而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右心室泵血时 ,血液被泵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组成
脂质双层、膜蛋白、糖类 等
细胞膜特性
选择透过性、流动性、不 对称性等
细胞膜功能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细 胞识别、能量转换等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
03 经通道易化扩散
离子通道、水通道等介导
血流阻力与血管的长度、管径和血液黏度等因素相关。血压是指血液在 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03
微循环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
质交换的场所。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心血管活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缩力增 强、外周血管收缩;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产生相反效应。
平滑肌收缩机制
依赖于细胞内Ca2+浓度 的变化
03
血液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血液的组成
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和血细胞,其中血浆占55%,血 细胞占45%。
水、蛋白质、糖类、脂类、无机盐等 。
血液的理化特性
相对密度、粘度、渗透压、酸碱度等 。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 氧化碳,具有变形能力和 渗透脆性。
安全。
04
循环系统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动周期
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 每收缩一次和舒张一次,分别构成心房或心室收缩期和舒 张期。
心脏的泵血过程
可分为左心室泵血和右心室泵血。左心室泵血时,血液被 泵入主动脉,进而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右心室泵血时 ,血液被泵入肺动脉,进行气体交换。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组成
脂质双层、膜蛋白、糖类 等
细胞膜特性
选择透过性、流动性、不 对称性等
细胞膜功能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细 胞识别、能量转换等
细胞的物质转运功能
01 单纯扩散
脂溶性物质顺浓度差转运
03 经通道易化扩散
离子通道、水通道等介导
生理学人卫版第1章ppt课件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完整人体可划分为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若干 系 统,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各系 统 由若干器官相互联结而形成,如循环系统由心脏、 血管构成,呼吸系统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 和 肺所构成,而消化系统则由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和大肠所组成。各器官又由不同的组织和细 胞 所组成。因此,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全面研究,大 致 可分为三个水平。
(一)器官和系统水平
人体对生理党的研究最早是从器官和系统水平开始的 ,并获得和积累了大量的生理学基本知识。这一水平的研究主 要是从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如心脏的射血、肺的呼吸、小肠的消化和吸收、肾的尿生成 等。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有利于把复杂的整体化整为零, 从而更加方便也更加准确地把握整个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 进行这地水平的研究可应用多种方法包括急性和慢性动物实 验,但更多采用急性动物实验的方法,急性动物实验法既可 进行在体实验,也可进行离体实验。这一水平的研究及其所 获知识和理论称为器官生理学(organ physiology)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 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 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 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 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 研究手段。
(二)细胞和分子水平
细胞是组成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及 其亚微结构又由多种生物大分子组成。所以细胞和分子水平的 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如,骨骼 肌收缩时的肌丝滑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上通道蛋白通透性 的改变和离子的跨膜移动;细胞在不同环境因素刺激下基因表 达的改变等。这一水平的研究一般采用离体实验的方法,所获 得的知识和理论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和普通生 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生理学人卫版.ppt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人体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它 以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为基础,同时又是药理学、病 理学等后续课程和临床各课程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 的作用。对医护人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 知识,就不能正确认识疾病,不仅如此,在他们认识 和处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中,生理学 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也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重要的 研究手段。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 生理学( physiology )是研究生物体 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的一门科学。
(二)生理学的任务: 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 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 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要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 (2)离体实验
从一个类似于体内的人工环境中, 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观察它们的功能活动及影响因素。
优点:可以严格控制细胞的环境条件,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使实验条件简单 化,便于分析有关因素对离体器官、组 织或细胞的功能影响。
1.稳态的概念:内环境的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含义: ①指细胞外液的理、化因素在一定水平上是恒定的。 ②指这个恒定状态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平衡, 在微小波动中保持相对恒定。 3.稳态的实现:整体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 系统的活动而实现的。 4.稳态的意义:维持细胞、器官、系统乃至整体的正常 功能及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 生疾病。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physiology) 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第三节 人体与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ppt课件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定义: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物体正 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 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生物体
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但为了叙述方便,常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 阐述其功能,在理解其各水平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注 意各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还应 非常重视各功能活动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听、录与习、记的关系:对知识的学习,•课前适
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 真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 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 公元前300-400年
解剖、生理 古希腊 Galen
《心与血的运动》 1628年(英国) Harvey
迅速发展
19世纪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1926年ຫໍສະໝຸດ 多水平纵深发展 近二三十年
Harvey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是从17世纪开
缺陷动物,……)
实验进程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离体实验(in vitro)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生理学实验 以动物实验为主
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客观观察 和分析,以获得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定义: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物体正 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细菌生理学、植 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体生理学等。
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 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生物体
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但为了叙述方便,常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水平 阐述其功能,在理解其各水平的功能的基础上,•应注 意各水平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还应 非常重视各功能活动发生的条件和影响它们的因素。
●听、录与习、记的关系:对知识的学习,•课前适
当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和作必要的听课笔记,•尤其认 真听课是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地、有计划地复习,• 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 公元前300-400年
解剖、生理 古希腊 Galen
《心与血的运动》 1628年(英国) Harvey
迅速发展
19世纪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1926年ຫໍສະໝຸດ 多水平纵深发展 近二三十年
Harvey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是从17世纪开
缺陷动物,……)
实验进程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离体实验(in vitro)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生理学实验 以动物实验为主
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客观观察 和分析,以获得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
绪论生理学任务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1、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
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页/共26页
2、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人体及 其各组成部分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研究任务: (1)有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过程中,器官、 细 胞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影 响因 素;(2)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 作用。
第20页/共26页
(二)反馈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反馈信息(正、负)
活动
1、控制方式:双向性(闭合回路) 2、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信息反 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第21页/共26页
3、反馈的分类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
第23页/共26页
3、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 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 可能出现的偏差。
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活动
第24页/共26页
前馈控制系统作用特点: 1、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 动更加准确。 2、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
第11页/共26页ຫໍສະໝຸດ (二)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1、生理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2、稳态的实现
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是通过各器官系统的 共同参与和协调实现的。
第12页/共26页
稳态的实现
细胞 内液
CO2 组织液 CO2
1、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
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2页/共26页
2、人体生理学(human physiology):人体及 其各组成部分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3、研究任务: (1)有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过程中,器官、 细 胞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影 响因 素;(2)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 联系和 作用。
第20页/共26页
(二)反馈控制系统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反馈信息(正、负)
活动
1、控制方式:双向性(闭合回路) 2、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信息反 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第21页/共26页
3、反馈的分类
(1)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
第23页/共26页
3、前馈控制系统 (feed-forward)
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 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 可能出现的偏差。
前馈信息
控制部分 指 令 受控部分
活动
第24页/共26页
前馈控制系统作用特点: 1、前馈机制可更快地对活动进行控制,使活 动更加准确。 2、有些条件反射也可认为是一种前馈控制。
第11页/共26页ຫໍສະໝຸດ (二)稳态的维持和生理意义
1、生理意义:维持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破坏内环境稳定,机体将发生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2、稳态的实现
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是通过各器官系统的 共同参与和协调实现的。
第12页/共26页
稳态的实现
细胞 内液
CO2 组织液 CO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的。英国医生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用动 物活体实验的方法,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血液循环的途 径和规律,被公认为近代生理学的奠基人,为现代生理 学 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 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创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医学 、生理学、心理学甚至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 实验进程 –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 离体实验(in vitro) • 在体实验(in vivo) –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 生理学实验 以动物实验为主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崖苦作舟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掌握内容: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及意义;
熟悉内容: 生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定义: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 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细 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 体生理学等。
1939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1871—1945)在内环境恒 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稳态”的概念。
我国近代生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26年中国生理学会 的成立。
林可胜(1897-1969)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和中 国生理学会的奠基人,又是我国消化生理学的 先驱。
蔡翘(1897-1990)也是我国近代生理学的奠 基人之一,他还是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是 我国近代第一位用中国语言和文字讲授生理学 和编写生理学教材的人。
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 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生物体
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
2、研究对象:正常生物体(organism):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3、研究任务:
(1)有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过程中,器官、 细 胞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影 响因 素;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机体内各器官或系统的生理活动功能, 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功能 2.功能原理 3.功能的评价 4.特点 5.调节或影响
3、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 公元前300-400年
解剖、生理 古希腊 Galen
《心与血的运动》 1628年(英国) Harvey
迅速发展
19世纪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1926年
多水平纵深发展 近二三十年
Harvey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是从17世纪开
(2)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以解剖学和组织学为基础,同 时又是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 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的重要 基础。只有了解正常的生命活动现象,才能知道异常的生命活动 现象——即疾病,如体温和发热,血压与高血压。 (对医务人 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就不能 正确认识疾病)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 胆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 内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冯德培、王志均等,都为我国生理学的发展 做出过杰出贡献。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急性实验
在体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2、人体实验(临床观察)
生理学实验分类
• 实验对象 – 人体实验(血压,心跳,心电图,脑电图,CT,核磁, 血糖,血常规,凝血实验,……) – 动物实验(正常动物,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基因 缺陷动物,……)
– 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客观观察 和分析,以获得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
尊重实验动物! 救救实验动物!
?
器官与细胞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整体水平:
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以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 在各种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各器官各系统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
20世纪初,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1849~1936) 研究了大脑的功能,创建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对医学 、生理学、心理学甚至哲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 实验进程 – 急性实验(acute experiment) • 离体实验(in vitro) • 在体实验(in vivo) –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
• 如研究动物的胃液分泌,采用假饲的实验方法
• 生理学实验 以动物实验为主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崖苦作舟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掌握内容: 内环境、稳态及意义; 反馈、正反馈、负反馈及意义;
熟悉内容: 生理学研究方法、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 生理学简介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一)、生理学的研究内容
1、定义:生理学是生物学的分支,是研究生 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细 菌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人 体生理学等。
1939年美国生理学家坎农(1871—1945)在内环境恒 定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稳态”的概念。
我国近代生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26年中国生理学会 的成立。
林可胜(1897-1969)是我国近代生理学和中 国生理学会的奠基人,又是我国消化生理学的 先驱。
蔡翘(1897-1990)也是我国近代生理学的奠 基人之一,他还是我国著名的医学教育家,是 我国近代第一位用中国语言和文字讲授生理学 和编写生理学教材的人。
生命活动是指整个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 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
生物体
自然界中有生命物体的总称,包括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
2、研究对象:正常生物体(organism):动物 、植物和微生物
3、研究任务:
(1)有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过程中,器官、 细 胞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影 响因 素;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器官和系统水平 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机体内各器官或系统的生理活动功能, 活动规律以及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1.功能 2.功能原理 3.功能的评价 4.特点 5.调节或影响
3、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发展简史
《黄帝内经》 公元前300-400年
解剖、生理 古希腊 Galen
《心与血的运动》 1628年(英国) Harvey
迅速发展
19世纪
中国生理学会成立 1926年
多水平纵深发展 近二三十年
Harvey
生理学发展简史 以科学实验研究为特征的近代生理学是从17世纪开
(2)各个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以解剖学和组织学为基础,同 时又是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内 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的重要 基础。只有了解正常的生命活动现象,才能知道异常的生命活动 现象——即疾病,如体温和发热,血压与高血压。 (对医务人 员来说,不具备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就不能 正确认识疾病)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 胆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 内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冯德培、王志均等,都为我国生理学的发展 做出过杰出贡献。
(二)、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动物实验
急性实验
在体实验
慢性实验
离体实验
2、人体实验(临床观察)
生理学实验分类
• 实验对象 – 人体实验(血压,心跳,心电图,脑电图,CT,核磁, 血糖,血常规,凝血实验,……) – 动物实验(正常动物,各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基因 缺陷动物,……)
– 在人工创造的一定条件下,对生命现象进行客观观察 和分析,以获得生理学知识的一种研究手段。
尊重实验动物! 救救实验动物!
?
器官与细胞实验
(三)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整体水平:
活体解剖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以完整机体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 在各种条件下,完整机体的各器官各系统 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协调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