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数(word版有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实数。单元测试题精选(Word版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六章 实数。单元测试题精选(Word版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

单元测试题精选(Word版附答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6章《实数》单元测试题精选完成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评卷人: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该选项的标号填入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A A C D C B B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11.m = 3.n = 1.(m+n)^5 = 243.12.(1) 0.000 521 7 (2) 0.002 284.13.3.14.x = 8.三、解答题(共90分)15.1) x = ±5/3;2) x = 3/5.16.1.17.a = 9.b = -8.3a+b的算术平方根为 5.18.已知 $m=\lfloor 313\rfloor$。

$n=0.13$,求 $m-n$ 的值。

19.如图,计划围一个面积为 $50\text{ m}^2$ 的长方形场地,一边靠旧墙(墙长为 $10$ m),另外三边用篱笆围成,并且它的长与宽之比为 $5:2$。

讨论方案时,XXX说:“我们不可能围成满足要求的长方形场地。

”小军说:“面积和长宽比例是确定的,肯定可以围得出来。

”请你判断谁的说法正确,为什么?解:设长为 $5x$,宽为 $2x$,则面积为 $10x^2$,另一条边长为 $10-5x$,由题意得 $10x^2=(10-5x)\times2x$,解得$x=1$,长为 $5$,宽为 $2$,可以围成满足要求的长方形场地,小军的说法正确。

20.若 $x+3+(y-3)^2=3$,则 $(xy)^{\frac{2015}{3}}$ 等于多少?解:移项得 $(y-3)^2=3-x-3=-x$,所以 $xy=\frac{3-x}{y-3}$,将其代入 $(xy)^{\frac{2015}{3}}$ 得 $\left(\frac{3-x}{y-3}\right)^{\frac{2015}{3}}$,根据乘方的运算法则,得$\left(\frac{3-x}{y-3}\right)^{671}$。

(完整word版)《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实数》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课题:第六章“实数”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教科书教学年级: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章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和立方根,并通过开平方和开立方运算认识一些不同于有理数的数,在此基础上引入无理数,使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充到实数。

随着数的范围的扩充,数的运算也有了新的发展。

在实数范围内,不仅能进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而且对0和任意正数能进行开平方运算,对任意实数能进行开立方运算.在平方根、立方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实数体系。

本章教材在初中数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进行其他内容学习的理论基础和运算基础(如一元二次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函数、二次根式等).同时,在理论的运算中也常用开方运算,故务必要学好。

二.学情分析本章包括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无理数、实数等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加、减、乘、除、乘方五种运算,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具备了学习数的开方和学习无理数的条件,大部分学生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有较强的欲望,但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对有理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对无理数的学习信心不足,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教学中要注意及时引导。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2。

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3。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后,一些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并会进行简单的实数运算。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用类比的方法探寻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运算及表示方法,并能自己总结出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异同。

(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单选题1、集合A={−1,0,1,2,3},B={0,2,4},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A.{0,2}B.{−1,1,3,4}C.{−1,0,2,4}D.{−1,0,1,2,3,4}答案:B分析:求∁(A∪B)(A∩B)得解.解: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A∪B)(A∩B)={−1,1,3,4}.故选:B2、已知集合A={x|1x>1},则∁R A=()A.{x|x<1}B.{x|x≤0或x≥1}C.{x|x<0}∪{x|x>1}D.{x|1≤x}答案:B分析:先解不等式,求出集合A,再求出集合A的补集由1x >1,得1−xx>0,x(1−x)>0,解得0<x<1,所以A={x|0<x<1},所以∁R A={x|x≤0或x≥1}故选:B3、设集合U={1,2,3,4,5,6},A={1,3,6},B={2,3,4},则A∩(∁U B)=()A.{3}B.{1,6}C.{5,6}D.{1,3}答案:B分析:根据交集、补集的定义可求A∩(∁U B).由题设可得∁U B={1,5,6},故A∩(∁U B)={1,6},故选:B.4、设集合A={1,2},B={2,4,6},则A∪B=()A.{2}B.{1,2}C.{2,4,6}D.{1,2,4,6}答案:D分析:利用并集的定义可得正确的选项.A∪B={1,2,4,6},故选:D.5、若集合A={1,m2},集合B={2,4},若A∪B={1,2,4},则实数m的取值集合为()A.{−√2,√2}B.{2,√2}C.{−2,2}D.{−2,2,−√2,√2}答案:D分析:由题中条件可得m2=2或m2=4,解方程即可.因为A={1,m2},B={2,4},A∪B={1,2,4},所以m2=2或m2=4,解得m=±√2或m=±2,所以实数m的取值集合为{−2,2,−√2,√2}.故选:D.6、已知集合P={x|x=2k−1,k∈N∗}和集合M={x|x=a⊕b,a∈P,b∈P},若M⊆P,则M中的运算“⊕”是()A.加法B.除法C.乘法D.减法答案:C分析:用特殊值,根据四则运算检验.若a=3,b=1,则a+b=4∉P,a−b=2∉P,ba =13∉P,因此排除ABD.故选:C.7、设集合M={x|0<x<4},N={x|13≤x≤5},则M∩N=()A.{x|0<x≤13}B.{x|13≤x<4}C.{x|4≤x<5}D.{x|0<x≤5}答案:B分析:根据交集定义运算即可因为M={x|0<x<4},N={x|13≤x≤5},所以M∩N={x|13≤x<4},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属基础题,在高考中要求不高,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基本概念即可求解.8、集合A={0,1,2}的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A.5B.6C.7D.8答案:B分析:根据真子集的定义即可求解.由题意可知,集合A的非空真子集为{0},{1},{2},{0,1},{0,2},{1,2},共6个.故选:B.9、已知集合M={−1,0,1,2,3,4},N={1,3,5},P=M∩N,则P的真子集共有()A.2个B.3个C.4个D.8个答案:B分析:根据交集运算得集合P,再根据集合P中的元素个数,确定其真子集个数即可.解:∵M={−1,0,1,2,3,4},N={1,3,5}∴P={1,3},P的真子集是{1},{3},∅共3个.故选:B.10、设集合A={−1,0,1,2},B={1,2},C={x|x=ab,a∈A,b∈B},则集合C中元素的个数为()A.5B.6C.7D.8答案:B分析:分别在集合A,B中取a,b,由此可求得x所有可能的取值,进而得到结果.当a=−1,b=1时,ab=−1;当a=−1,b=2时,ab=−2;当a=0,b=1或2时,ab=0;当a=1,b=1时,ab=1;当a=1,b=2或a=2,b=1时,ab=2;当a=2,b=2时,ab=4;∴C={−2,−1,0,1,2,4},故C中元素的个数为6个.故选:B.多选题11、对任意A,B⊆R,记A⊕B={x|x∈A∪B,x∉A∩B},并称A⊕B为集合A,B的对称差.例如,若A={1,2,3},B={2,3,4},则A⊕B={1,4},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若A,B⊆R且A⊕B=B,则A=∅B.若A,B⊆R且A⊕B=∅,则A=BC.若A,B⊆R且A⊕B⊆A,则A⊆BD.存在A,B⊆R,使得A⊕B=∁R A⊕∁R BE.存在A,B⊆R,使得A⊕B≠B⊕A答案:ABD解析:根据新定义判断.根据定义A⊕B=[(∁R A)∩B]∪[A∩(∁R B)],A.若A⊕B=B,则∁R A∩B=B,A∩∁R B=∅,∁R A∩B=B⇒B⊆∁R A,A∩∁R B=∅⇒A⊆B,∴A=∅,A正确;B.若A⊕B=∅,则∁R A∩B=∅,A∩∁R B=∅,A∩B=A=B,B正确;C. 若A⊕B⊆A,则∁R A∩B=∅,A∩∁R B⊆A,则B⊆A,C错;D.A=B时,A⊕B=∅,(∁R A)⊕(∁R B)=∅=A⊕B,D正确;E.由定义,A⊕B=[(∁R A)∩B]∪[A∩(∁R B)]=B⊕A,E错.故选:ABD.小提示:本题考查新定义,解题关键是新定义的理解,把新定义转化为集合的交并补运算.12、(多选)下列命题的否定中,是全称量词命题且为真命题的是()<0B.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A.∃x∈R,x2−x+14C.∃x∈R,x2+2x+2=0D.至少有一个实数x,使x3+1=0答案:AC分析:AC.原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原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B. 原命题为全称量词命题,其否定为存在量词命题. 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 原命题的否定不是真命题,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A.原命题的否定为:∀x∈R,x2−x+14≥0,是全称量词命题;因为x2−x+14=(x−12)2≥0,所以原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B. 原命题为全称量词命题,其否定为存在量词命题. 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 原命题为存在量词命题,所以其否定为全称量词命题,对于方程x2+2x+2=0,Δ=22−8=−4<0,所以x2+2x+2>0,所以原命题为假命题,即其否定为真命题,所以该选项符合题意;.D. 原命题的否定为: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3+1≠0,如x=−1时,x3+1=0,所以原命题的否定不是真命题,所以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C13、下列条件中,为“关于x的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有()A.0≤m<4B.0<m<2C.1<m<4D.−1<m<6答案:BC分析:对m讨论:m=0;m>0,Δ<0;m<0,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解不等式可得m的取值范围,再由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即可.因为关于x的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当m=0时,原不等式即为1>0恒成立;当m>0时,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可得Δ<0,即m2−4m<0,解得:0<m<4.当m<0时,y=mx2−mx+1的图象开口向下,原不等式不恒成立,综上:m的取值范围为:[0,4).所以“关于x的不等式mx2−mx+1>0对∀x∈R恒成立”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的有0<m<2或1<m<4.故选:BC.14、对于集合M,N,我们把属于集合M但不属于集合N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M与N的“差集”,记作M−N,即M−N={x|x∈M,且x∉N};把集合M与N中所有不属于M∩N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作集合M与N的“对称差集”,记作MΔN,即MΔN={x|x∈M∪N,且x∉M∩N}.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有()A.若M−N=M,则M∩N=∅B.若M−N=∅,则M=NC.MΔN=(M∪N)−(M∩N)D.MΔN=(M−N)∪(N−M)答案:ACD分析:根据集合的新定义得到A正确,当M⊆N时,M−N=∅,B错误,根据定义知C正确,画出集合图形知D正确,得到答案.若M−N=M,则M∩N=∅,A正确;当M⊆N时,M−N=∅,B错误;MΔN={x|x∈M∪N,且x∉M∩N}=(M∪N)−(M∩N),C正确;MΔN和(M−N)∪(N−M)均表示集合中阴影部分,D正确.故选:ACD.15、设A={a1,a2,a3},B={x|x⊆A},则()A.A=B B.A∈B C.∅∈B D.A⊆B答案:BC分析:根据题意先用列举法表示出集合B,然后直接判断即可.依题意集合B的元素为集合A的子集,所以B={∅,{a1},{a2},{a3},{a1,a2},{a1,a3},{a2,a3},{a1,a2,a3}}所以A∈B,∅∈B,所以AD错误,BC正确.故选:BC16、(多选)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x>4”是“x<5”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B.“三角形为正三角形”是“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有实数根”的充要条件是“Δ=b2−4ac≥0”D.若集合A⊆B,则“x∈A”是“x∈B”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答案:AC分析:从“x>4”与“x<5”互相不能推出,得到A正确;正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正三角形,故B错误;由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知,C正确;D选项可举出反例.故选:AC17、设集合M={x|a<x<3+a},N={x|x<2或x>4},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若a<−1,则M⊆N B.若a>4,则M⊆NC.若M∪N=R,则1<a<2D.若M∩N≠∅,则1<a<2答案:ABC解析:根据集合包含的定义即可判断AB;根据交集并集结果求出参数范围可判断CD.对于A,若a<−1,则3+a<2,则M⊆N,故A正确;对于B,若a>4,则显然任意x∈M,则x>4,则x∈N,故M⊆N,故B正确;对于C,若M∪N=R,则{a<23+a>4,解得1<a<2,故C正确;对于D,若M∩N=∅,则{a≥23+a≤4,不等式无解,则若M∩N≠∅,a∈R,故D错误.故选:ABC.18、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是()A.∅={0}B.由实数x,-x,|x|,√x2,−√x3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2个元素C.集合{x|x2−2x+1=0}中只有一个元素D.集合{x∈N|5x∈N}是有限集答案:BCD分析:根据集合的定义和性质逐项判断可得答案.对于A,空集不含任何元素,集合{0}有一个元素0,所以∅={0}不正确;对于B,由于√x2=|x|,−√x33=−x,且在x,-x,|x|中,当x>0时,|x|=x,当x<0时,|x|=−x,当x=0时,|x|=x=−x=0,三者中至少有两个相等,所以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该集合中最多含2个元素,故B正确;对于C,{x|x2−2x+1=0}={1},故该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故C正确;∈N}={1,5}是有限集,故D正确.对于D,集合{x∈N|5x故选:BCD.19、(多选题)已知集合A={x|x2−2x=0},则有()A.∅⊆A B.−2∈A C.{0,2}⊆A D.A⊆{y|y<3}答案:ACD分析:先化简集合A={0,2},再对每一个选项分析判断得解.由题得集合A={0,2},由于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故A正确:因为A={0,2},所以CD正确,B错误.故选ACD.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化简,考查集合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20、已知集合M={2,4},集合M⊆N{1,2,3,4,5},则集合N可以是()A.{2,4}B.{2,3,4}C.{1,2,3,4}D.{1,2,3,4,5}答案:ABC分析: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逐一检验四个选项的正误即可得正确选项.因为集合M={2,4},对于A:N={2,4}满足M⊆N{1,2,3,4,5},所以选项A符合题意;对于B:N={2,3,4}满足M⊆N{1,2,3,4,5},所以选项B符合题意;对于C:N={1,2,3,4}满足M⊆N{1,2,3,4,5},所以选项C符合题意;对于D:N={1,2,3,4,5}不是{1,2,3,4,5}的真子集,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填空题21、已知集合A={−1,3,0},B={3,m2},若B⊆A,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__.答案:0分析:解方程m2=0即得解.解:因为B⊆A,所以m2=−1(舍去)或m2=0,所以m=0.所以答案是:0∈Z},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则A=__________.22、已知集合A={x∈Z∣32−x答案:{−1,1,3,5}分析:根据集合的描述法即可求解.∵A={x∈Z∣3∈Z},2−x∴A={−1,1,3,5}所以答案是:{−1,1,3,5}23、已知p:x>a是q:2<x<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2]分析:根据充分性和必要性,求得参数a的取值范围,即可求得结果.因为p:x>a是q:2<x<3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集合(2,3)为集合(a,+∞)的真子集,故只需a≤2.所以答案是:(−∞,2].。

(完整word版)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相互证明

(完整word版)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相互证明

实数完备性基本定理的相互证明(30个)一.确界原理1.确界原理证明单调有界定理证 不妨设{}n a 为有上界的单调递增数列.由确界原理,数列{}n a 有上确界,令{}n a sup a =,下面证明:lim n n a a →∞=.对任意的0ε>,由上确界的定义,存在数列{}n a 中某一项N a ,使得:N a a ε->. 由于{}n a 单调递增,故对任意的n N >,有:n N a a a ε-<<.另一方面,由于a 是{}n a 的一个上界,故对任意的正整数n 都有:n a a a ε≤<+. 所以任意的n N >,有:n a a a εε-<<+,即:n a a ε-<.由极限的定义,lim n n a a →∞=.同理可证单调递减有下界的数列必有极限,且其极限即为它的下确界.2.确界原理证明区间套定理证明:设[]{},n n a b 是一个闭区间套. 令数集{}n S a =.由于任一n b 都是数列{}n a 的上界,由确界原理,数集S 有上确界,设supS ξ=. 下证ξ属于每个闭区间[](),1,2,3,n n a b n =显然,()1,2,3,n a n ξ≤=,故只需证明对任意正整数n ,都有n b ξ≤.事实上,对任意正整数n ,n b 都是S 的上界,而上确界是最小上界,故必有n b ξ≤. 所以存在实数ξ,使得[](),1,2,3,n n a b n ξ∈=下证唯一性,假设还有另外一点ξ',也满足[](),1,2,3,n n a b n ξ'∈=.则()0n n b a n ξξ'-<-→→∞,故有:ξξ'=.唯一性得证. 3.确界原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证明:欲证闭区间[],a b 的任一开覆盖H 都有有限的子覆盖. 令[]{}|,S x a x H a x b =<≤能被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显然S 有上界.又H 覆盖闭区间[],a b ,所以,存在一个开区间(),H αβ∈,覆盖住了a .取(),x a β∈,则[],a x 显然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1个),x S ∈,从而S 非空.由确界原理,令supS ξ=.先证明b ξ=.用反证法,若b ξ≠,则a b ξ<<.由H 覆盖闭区间[],a b ,一定存在开区间()11,H αβ∈,覆盖住了ξ.取12,x x ,使:11211,x x x S αξβ<<<<∈ ,则[]1,a x 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把()11,αβ加进去,就得到[]2,a x 也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即2x S ∈,这与supS ξ=矛盾,故b ξ=.最后证明b S ∈.设开区间()22,H αβ∈,覆盖住了b .由b supS =,故存在y 使得:2y b α<≤且y S ∈.则[],a y 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把()22,αβ加进去,就得到[],a b 也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 4.确界原理证明聚点定理证明:设S 有界无限点集,则由确界原理令inf S ξ=.若ξ是S 的一个聚点,则命题已经成立,下面设ξ不是S 的聚点.令 ){}|,T x x S ξ=⎡⎣中只包含中有限个元素.因为ξ不是S 的聚点,所以存在00ε>,使得()()000;,U ξεξεξε=-+只包含S 中有限个数,故0T ξε+∈,从而T 非空. 又S 有界,所以S 的所有上界就是T 的上界,故T 有上确界,令sup T η=. 下面证明η是S 的一个聚点.对任意的0ε>,S ηε+∉,故),ξηε+⎡⎣包含S 中无穷多个元素.由上确界的定义,存在(],ληεη∈-,使得S λ∈,故),ξλ⎡⎣中只包含S 中有限多个元素.从而我们得知)(),;U ληεηε+⊂⎡⎣中包含了S 中无穷多个元素,由聚点的定义,η是S 的一个聚点.5.确界原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 证明:必要性:若lim n n x x →∞=,则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2n x x ε-<.于是对一切,m n N >,有22m n m n x x x x x x εεε-≤-+-<+=.充分性:现假设{}n x 满足对任意的0ε>,存在N ,对一切正整数,n m N >,有n m x x ε-<.令数集{}{}|,n n S x x x x x n =≥∀中只有有限项小于或,明显数列{}n x 的下界都属于S ,并且{}n x 的上界就是S 的上界.由确界存在定理,令sup S ξ=.对条件给定的0ε>和N ,S ξε+∉,故(),ξε-∞+包含{}n x 中无穷多项.由上确界的定义,存在(],λξεξ∈-,使得S λ∈,故(),λ-∞中只包含S 中有限多个元素.从而我们得知)()(),;,U ληεηεηεηε+⊂=-+⎡⎣中包含了S 中无穷多个元素,设()(),1,2,3,k n x U k ξε∈=则对任意正整数n N >,总存在某个k n N >,故有:2k k n n n n x x x x ξξεεε-≤-+-≤+=.从而lim n n x ξ→∞=.二.单调有界定理6.单调有界定理证明确界定理证明:我们不妨证明非空有上界的数集S必有上确界.设{}|T r r S =为数集的有理数上界.明显T 是一个可数集,所以假设:{}12,,,,n T r r r =.令{}1min n i i nx r ≤≤=.则得单调递减有下界的数列,由单调有界定理得,令lim n n x ξ→∞= 先证ξ是上界.任取s S ∈,有n n s r x ≤≤,由极限的保序性,s ξ≤.其次对于任意的0ε>,取一个有理数(),r ξεξ∈-,它明显不是S 的上界,否则lim n n x r ξξ→∞=≤<产生矛盾!故存在s S ∈,使得s ξε>-,我们证明了ξ是数集S 上确界.7.单调有界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若[]{},n n a b 是一个区间套,则{}n a 为单调递增有上界的数列,由单调有界定理, 令lim n n a ξ→∞=,并且容易得到()1,2,3,n a n ξ≤=.同理,单调递减有下界的数列{}n b 也有极限,并按区间套的条件有:()lim lim 0n n n n n n b a b a ξξ→∞→∞=+-=+=⎡⎤⎣⎦,并且容易得到()1,2,3,n b n ξ≥=.所以[](),1,2,3,n n a b n ξ∈=下证唯一性,假设还有另外一点ξ',也满足[](),1,2,3,n n a b n ξ'∈=.则()0n n b a n ξξ'-<-→→∞,故有:ξξ'=.唯一性得证.8.单调有界定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设[]{}|,,T r a r H r r b =∈≤可以被的开区间有限开覆盖,且.容易得到T 中包含无穷多个元素,并且T 是一个可数集,所以假设:{}12,,,,n T r r r =.令{}1max n i i nx r ≤≤=.则得单调递增有上界的数列,由单调有界定理得,令lim n n x ξ→∞=.先证明b ξ=.用反证法,若b ξ≠,则a b ξ<<.由H 覆盖闭区间[],a b ,一定存在开区间()11,H αβ∈,覆盖住了ξ.取,i j x r y =,使:11i j x r y αξβ<=<<< ,则[]1,a x 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把()11,αβ加进去,就得到[],a y 也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即y S ∈,这与supS ξ=矛盾,故b ξ=.最后证明b S ∈.设开区间()22,H αβ∈,覆盖住了b .由b supS =,故存在k l x r =使得:2k l x r b α<=≤.则[],l a r 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把()22,αβ加进去,就得到[],a b 也能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覆盖. 9.单调有界定理证明聚点定理证明:设S 是一有界无限点集,在S 中选取一个单调{}n a ,下证数列{}n a 有聚点.(1)如果在{}n a 的任意一项之后,总存在最大的项,设1a 后的最大项是1n a ,1n a 后的最大项是2n a ,且显然()2121n n a a n n ≤>; 一般地,将k n a 后的最大项记为1k n a +,则有:()11,2,3,k k n n a a k +≤=.这样,就得到了{}n a 的一个单调递减子列{}k n a .(2)如果(1)不成立 则从某一项开始,任何一项都不是最大的,不妨设从第一项起,每一项都不是最大项.于是,取11n a a =,因1n a 不是最大项,所以必存在另一项()2121n n a a n n >>又因为2n a 也不是最大项,所以又有:()3232n n a a n n >> ,这样一直做下去,就得到了{}n a 的一个单调递增子列{}k n a .综上所述,总可以在S 中可以选取一个单调数列{}k n a ,利用单调有界定理,{}k n a 收敛,极限就是S 的一个聚点.10.单调有界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 证明:必要性:若lim n n x x →∞=,则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2n x x ε-<.于是对一切,m n N >,有22m n m n x x x x x x εεε-≤-+-<+=.充分性:现假设{}n x 满足对任意的0ε>,存在N ,对一切正整数,n m N >,有n m x x ε-<.先证明柯西数列是有界的.取01ε=,故存在某个正整数0N ,对一切n ,有011n N x x +-<,即011n N a a +≤+.故{}n x 有界.参考9的做法,可知数列{}n a 有一个单调子列{}k n a ,由单调有界定理,{}k n a 收敛,令lim k n k x ξ→∞=.则对任意正整数n N >,总存在某个()k k n n N >,使得k n x ξε-<,故有:2k k n n n n x x x x ξξεεε-≤-+-≤+=..从而lim n n x ξ→∞=.三.区间套定理11.区间套定理证明确界原理证明:仅证明非空有上界的数集S 必有上确界取一个闭区间[],a b ,使得[],a b 包含S 中的元素,并且b 为S 的上界.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若2a b +为数集S 的上界,则取[]11,,2a b a b a +⎡⎤=⎢⎥⎣⎦,否则取[]11,,2a b a b b +⎡⎤=⎢⎥⎣⎦.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若112a b +为数集S 的上界,则取[]11221,,2a b a b a +⎡⎤=⎢⎥⎣⎦,否则取[]11221,,2a b a b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 由区间套定理的得存在ξ属于所有的闭区间[](),1,2,3,n n a b n =并且每个闭区间[],n n a b 都包含S 中的元素,并且右端点n b 为S 的上界.由于对任意s S ∈,有n s b ≤,所有由极限的保序性,lim n n s b ξ→∞≤=,从而ξ是数集S 的上界.最后,对于任意0ε>,存在n ,使得0n n b a ε<-<.由闭区间套的选取,[],n n a b 包含了S 中某个元素s ,从而有n n s a b εξε≥>->-.故ξ是数集S 的上确界. 12. 区间套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定理设{}n x 是单调有界数列,不妨设其为单调递增且有上界取一个闭区间[],a b ,使得[],a b 包含{}n x 中的项,并且b 为{}n x 的上界.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若2a b +为{}n x 的上界,则取[]11,,2a b a b a +⎡⎤=⎢⎥⎣⎦,否则取[]11,,2a b a b b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若112a b +为{}n x 的上界,则取[]11221,,2a b a b a +⎡⎤=⎢⎥⎣⎦,否则取[]11221,,2a b a b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 由区间套定理的得存在ξ属于所有的闭区间[](),1,2,3,n n a b n =并且每个闭区间[],n n a b 都包含{}n x 中的项,并且右端点n b 为{}n x 的上界.下面证明lim n n x ξ→∞=.对任意的0ε>,存在n ,使得0n n b a ε<-<.由闭区间套的选取,[],n n a b 包含了{}n x 中某一项N x ,从而有N n n x a b εξε≥>->-.由于{}n x 单调递增,故对任意的n N >,有:N n x x ξε-<<. 又n n n x b a εξε<<+<+,故有n x ξεξε-<<+,即n x ξε-<. 13. 区间套定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若闭区间[],a b 可以被H 中的开区间无限开覆盖.下面证明闭区间[],a b 可以被H 有限开覆盖.用反证法,若闭区间[],a b 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设它为[]11,a b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设它为[]22,a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 由区间套定理的得存在ξ属于所有的闭区间[](),1,2,3,n n a b n =.显然[],a b ξ∈,考虑H 中覆盖ξ的开区间(),αβ,取{}0min ,δξαβξ<<--.由于lim lim n n n n a b ξ→∞→∞==,所以存在N ,对一切正整数n N >,有,n n a b ξξδ--<,故此时[]()(),;,n n a b U ξδαβ⊂⊂.从而[](),n n a b n N >可以被H 中的一个开区间(),αβ覆盖,产生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闭区间[],a b 可以被H 有限开覆盖. 14. 区间套定理证明聚点定理证明:已知点集S 是有界无限点集.设[],S a b ⊂.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设它为[]11,a b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设它为[]22,a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每个闭区间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由区间套定理的得存在ξ属于所有的闭区间[](),1,2,3,n n a b n =.下证ξ是点集S 的一个聚点.因为lim lim n n n n a b ξ→∞→∞==,故对任意的0ε>,必定存在一个N ,对一切正整数n N >,有,n n a b ξξε--<,从而[]()(),;n n a b U n N ξε⊂>.又每个闭区间[],n n a b 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故();U ξε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由聚点的定义,ξ是点集S 的一个聚点.15. 区间套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 必要性:若lim n n x x →∞=,则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2n x x ε-<.于是对一切,m n N >,有22m n m n x x x x x x εεε-≤-+-<+=.充分性:现假设{}n x 满足对任意的0ε>,存在N ,对一切正整数,n m N >,有n m x x ε-<.先证明柯西数列是有界的.取01ε=,故存在某个正整数0N ,对一切n ,有011n N x x +-<,即011n N a a +≤+.故{}n x 有界.取一个闭区间[],a b ,使得[],a b 包含所有{}n x 中的项.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包含了{}n x 中无穷多项,设它为[]11,a b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包含了{}n x 中无穷多项,设它为[]22,a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并且每个闭区间[],n n a b 都包含{}n x 中无穷多项.由区间套定理的得存在ξ属于所有的闭区间[](),1,2,3,n n a b n =现在取一个子列{}k n x ,满足[](),1,2,3,k n k k x a b k ∈=.因为lim lim n n n n a b ξ→∞→∞==和夹逼定理,lim kn k x ξ→∞=.则对任意正整数n N >,总存在某个()k k n n N >,使得k n x ξε-<,故有:2k k n n n n x x x x ξξεεε-≤-+-≤+=..从而lim n n x ξ→∞=.四.有限覆盖定理16.有限覆盖定理证明确界原理证明:不妨设S 为非空有上界的数集,我们证明S 有上确界. 设b 为S 的一个上界,下面用反证法来证明S 一定存在上确界.假设S 不存在上确界,取a S ∈.对任一[],x a b ∈,依下述方法确定一个相应的邻域(开区间)()();,x x x x U U x x x δδδ==-+.(1)若x 不是S 的上界,则至少存在一点x S '∈,使x x '>,这时取x x x δ'=-.(2)若x 是S 的上界,由假设S 不存在上确界,故有0x δ>,使得](,x x x δδ- 中不包含S 中的点.此时取(),x x x U x x δδ=-+,可知它也不包含S 中的点.于是我们得到了[],a b 的一个开覆盖:()[]{},|,x x x H U x x x a b δδ==-+∈ 根据有限覆盖定理,[],a b 可以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1inx i U =覆盖.很明显(1)的开区间右端点属于S ,(2)的开区间中不包含S 中的点.显然a 所属的开区间是属于(1)的,b 所属的开区间是属于(2)的,所以至少有一个(1)中的开区间与某个(2)中的开区间相交,这是不可能的.17.有限覆盖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定理证明:设{}n x 是单调有界数列,不妨设其为单调递增且有上界.任取b 为{}n x 的一个上界以及{}n x 中某项t x ,构造出闭区间[],t x b ,对任意的[],t x x b ∈,依下述方法确定一个相应的邻域(开区间)()();,x x x x U U x x x δδδ==-+.(1) 若x 不是{}n x 的上界,则{}n x 中至少存在一项i x ,使i x x >,这时取x x x δ'=-.(2) 若x 是{}n x 的上界,由假设{}n x 发散,故不会收敛到x .即有存在某个00ε>,对任何正整数N ,存在n N >,使得()()000;,n x U x x x εεε∉=-+.由于{}n x 递增,有上界x ,所以{}n x 中的所有项均不落在()()000;,U x x x εεε=-+中.此时取0x δε=.于是我们得到了[],t x b 的一个开覆盖:()[]{},|,x x x t H U x x x x b δδ==-+∈. 根据有限覆盖定理,[],t x b 可以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1inx i U =覆盖.很明显(1)的开区间右端点属于{}n x ,(2)的开区间中不包含{}n x 中的项.显然t x 所属的开区间是属于(1)的,b 所属的开区间是属于(2)的,所以至少有一个(1)中的开区间与某个(2)中的开区间相交,这是不可能的.18. 有限覆盖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 证明:用反证法.假设[]{}(),1,2,3,n n a b n =没有公共点,则对任意一点[]11,x a b ∈,它都不会是[]{}(),1,2,3,nna b n =的公共点,从而存在正整数xn,使得,x x n n x a b ⎡⎤∉⎣⎦.故总存在一个开区间(),x x x U x x δδ=-+,使得:(),,xnx x n nx x a b δδ⎡⎤-+⋂=∅⎣⎦,于是我们得到了[]11,a b 的一个开覆盖:()[]{}11,|,x x x H U x x x a b δδ==-+∈.根据有限覆盖定理,[]11,a b 可以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1i kx i U =覆盖.注意到闭区间套之间的包含关系,则所有{}1ikx i U =一定和某个最小的闭区间001,,i i k n n n n i a b a b =⎡⎤⎡⎤=⎣⎦⎣⎦无交.从而:[]{}0000001111,,,,i ik k n n x n n x n n i i a b a b U a b Ua b ==⎧⎫⎡⎤⎡⎤⎡⎤⋂⊂⋂=⋂=∅⎨⎬⎣⎦⎣⎦⎣⎦⎩⎭.产生矛盾!19. 有限覆盖定理证明聚点定理证明:设点集S 是有界无限点集.设[],S a b ⊂.用反证法,假设S 没有聚点.利用聚点定义,对任意的[],x a b ∈,存在一个领域(),x x x U x x δδ=-+,使得x U 中只包含点集S 中有限个点.这样得到了[],a b 的一个开覆盖:()[]{},|,x x x H U x x x a b δδ==-+∈.根据有限覆盖定理,[],a b 可以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1inx i U =覆盖. 由于每个x U 中只包含点集S 中有限个点,所以[]1,i n x i a b U =⊂也只包含了S 中有限个点,这与S 是无限点集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S 有聚点. 20. 有限覆盖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 证明:必要性:若lim n n x x →∞=,则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2n x x ε-<.于是对一切,m n N >,有22m n m n x x x x x x εεε-≤-+-<+=.充分性:(使用反证法)现假设{}n x 满足对任意的0ε>,存在N ,对一切正整数,n m N >,有n m x x ε-<. 先证明柯西数列是有界的.取01ε=,故存在某个正整数0N ,对一切n ,有011n N x x +-<,即011n N a a +≤+.故{}n x 有界.假设{}[],n x a b ⊂.若{}n x 发散,则对任意的[],x a b ∈,可以找到一个(),x x x U x x δδ=-+,使得{}n x 中只有有限项落在()0;U x ε中.否则对任何0δ>,(),x x δδ-+中均包含{}n x 中无限项,则可以证明{}n x 收敛.这样得到了[],a b 的一个开覆盖:()[]{},|,x x x H U x x x a b δδ==-+∈.根据有限覆盖定理,[],a b 可以被H 中有限个开区间{}1i nx i U =覆盖. 所以[]1,i n x i a b U =⊂也只包含了{}n x 中的有限项,矛盾!故假设不成立,{}n x 收敛.五.聚点定理21.聚点定理证明确界原理证明:仅证明非空有上界的数集S 必有上确界.取一个闭区间[],a b ,使得[],a b 包含S 中的元素,并且b 为S 的上界.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若2a b +为数集S 的上界,则取[]11,,2a b a b a +⎡⎤=⎢⎥⎣⎦,否则取[]11,,2a b a b b +⎡⎤=⎢⎥⎣⎦.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若112a b +为数集S 的上界,则取[]11221,,2a b a b a +⎡⎤=⎢⎥⎣⎦,否则取[]11221,,2a b a b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 由于{}n b 明显有界,所有它有聚点ξ.对任意0,s S ε>∈,设()();,k b U ξεξεξε∈=-+,则k s b ξε≤<+.由ε的任意性,s ξ≤,故ξ是S 的一个上界.其次,对任意0ε>,取()();,k a U ξεξεξε∈=-+,设s S ∈包含于闭区间[],k k a b ,则k s a ξε≥>-.从而我们证明了ξ是S 的一个上确界. 22.聚点定理证明单调有界定理证明:设{}n x 是单调有界数列,则它一定存在聚点ξ.下证:lim n n x ξ→∞=.对任意的0ε>,由聚点的定义,()(),,U ξεξεξε=-+中包含{}n x 中的无穷多项,设{}()(),,kn x U ξεξεξε⊂=-+.则取1N n =,对一切正整数1n N n >=,假设k n n <.利用{}n x 是单调的,nx介于1n x 与k n x 之间,所以由()1,,k n n x x U ξε∈,可知(),n x U ξε∈,从而由极限的定义,lim n n x ξ→∞=23.聚点定理证明区间套定理证明:设{}{}n n S a b =⋃,则S 是有界无限点集 由聚点定理得数集S 聚点ξ.若存在一个某个正整数0n ,使得00,n n a b ξ⎡⎤∉⎣⎦,不妨假设00n n a b ξ<<.取00n b εξ=-,则对一切0n n >,有00n n n a b b ξε<≤=-.于是()()000;,U ξεξεξε=-+中只包含S 中有限个点,这与ξ是数集S 的聚点矛盾!故[](),1,2,3,n n a b n ξ∈=下证唯一性,假设还有另外一点ξ',也满足[](),1,2,3,n n a b n ξ'∈=.则()0n n b a n ξξ'-<-→→∞,故有:ξξ'=.唯一性得证.24.聚点定理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证明:若闭区间[],a b 可以被H 中的开区间无限开覆盖.下面证明闭区间[],a b 可以被H 有限开覆盖.用反证法,若闭区间[],a b 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设它为[]11,a b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设它为[]22,a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并且[](),1,2,3n n a b =均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显然,{}n a 是有界的,故它存在聚点ξ.明显[],a b ξ∈.考虑H 覆盖中覆盖住ξ的开区间(),αβ.取{}min ,εξαβξ<--,则在()();,U ξεξεξε=-+中包含了{}n a 中的无穷多项,设{}()();,kn a U ξεξεξε⊂=-+.又()02n n nb aba n --=→→+∞ 于是存在某个0k n ,使得0k k n n b a βξε-<--故0n a ξεα>->;()00n n b a βξεξεβξεβ<+--<++--=. 故[]00,,n n a b αβ⎡⎤⊂⎣⎦.这与[](),1,2,3n n a b =均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闭区间[],a b 可以被H 有限开覆盖.25.聚点定理证明Cauchy 收敛准则 证明:必要性:若lim n n x x →∞=,则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2n x x ε-<.于是对一切,m n N >,有22m n m n x x x x x x εεε-≤-+-<+=.充分性:现假设{}n x 满足对任意的0ε>,存在N ,对一切正整数,n m N >,有n m x x ε-<.先证明柯西数列是有界的.取01ε=,故存在某个正整数0N ,对一切n ,有011n N x x +-<,即011n N a a +≤+.故{}n x 有界.故它存在聚点,设为ξ.对条件中的0ε>,由聚点的定义,假设{}()();,k n x U ξεξεξε⊂=-+ 则对任意正整数n N >,总存在某个()k k n n N >,使得k n x ξε-<,故有:2k k n n n n x x x x ξξεεε-≤-+-≤+=..从而lim n n x ξ→∞=.六.Cauchy 收敛准则26. Cauchy 收敛准则证明确界原理证明: 设S 为非空有上界数集.由实数的阿基米德性,对任何正数α,存在整数k α ,使得k ααλα=为S 的上界,而()1k ααλαα-=-不是S 的上界, 即存在S α'∈使得()1k ααα'>- 分别取()11,2,3,n n α==,则对每一个正整数n ,存在相应的n λ,使得nλ为S 的上界,而1n nλ-不是S 的上界,故存在S α'∈,使得1n nαλ'>-又对正整数m ,m λ是S 的上界,故有m λα'≥.所以1m n n λαλ'≥>-,即有1m n m λλ-<.同理有1m n nλλ-<,于是得到11min ,m n m n λλ⎧⎫-<⎨⎬⎩⎭.于是,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使得当,m n N >时有m n λλε-<. 由柯西收敛准则,数列{}n λ收敛.记lim n n λλ→∞=现在证明λ就是S 的上确界.首先,对任何S α∈和正整数n ,有n αλ≤,有极限的保序性,lim n n αλλ→∞≤=,故λ是S 的上界其次,对于任意的0δ>,存在充分的的正整数n ,使得12n δ<并且2n δλλ>-. 由于1n n λ-不是S 的上界,所以存在S α'∈,并且1n n αλ'>-.于是122n n δδαλλλδ'>->--=-.故λ就是S 的上确界. 27. Cauchy 收敛准则证明单调有界定理证明:设{}n x 是单调有界数列,不妨假设{}n x 单调递增有上界.若{}n x 发散,则又柯西收敛准则,存在00ε>,对一切正整数N ,存在m n N >>,使得0m n m n x x x x ε-=-≥.于是容易得到{}n x 的子列{}k n x ,使得10k k n n x x ε+-≥.进而()101k n n x x k ε>+-故()k n x k →+∞→∞,这与{}n x 是有界数列矛盾!所有假设不成立,即{}n x 收敛. 28. Cauchy 收敛准则证明区间套定理证明:设[]{},n n a b 为闭区间套.因为lim 0n n n a b →∞-=,所以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n n n n a b b a ε-=-<从而对任意的m n N >>,m n m n n n a a a a b a ε-=-<-<;m n n m n n b b b b b a ε-=-<-<,由柯西收敛准则,{}{},n n a b 均收敛,而且是同一极限,设lim lim n n n n a b ξ→∞→∞==.由于{}n a 单调递增,{}n b 单调递减,由极限的保序性, 所以[](),1,2,3,n n a b n ξ∈=下证唯一性,假设还有另外一点ξ',也满足[](),1,2,3,n n a b n ξ'∈=.则()0n n b a n ξξ'-<-→→∞,故有:ξξ'=.唯一性得证.29.Cauchy 收敛准则证明有限覆盖定理证明:若闭区间[],a b 可以被H 中的开区间无限开覆盖.下面证明闭区间[],a b 可以被H 有限开覆盖.用反证法,若闭区间[],a b 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设它为[]11,a b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设它为[]22,a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并且[](),1,2,3n n a b =均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因为lim lim02n n nn n b aa b →∞→∞--==,所以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n n n n a b b a ε-=-<从而对任意的m n N >>,m n m n n n a a a a b a ε-=-<-<;m n n m n n b b b b b a ε-=-<-<,由柯西收敛准则,{}{},n n a b 均收敛,而且是同一极限,设lim lim n n n n a b ξ→∞→∞==.由于{}n a 单调递增,{}n b 单调递减,由极限的保序性, 所以[](),1,2,3,n n a b n ξ∈=.考虑H 覆盖中覆盖住ξ的开区间(),αβ.取{}min ,εξαβξ<--,则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n n a b ξξε--<.即有[]()(),;,n n a b U ξεαβ⊂⊂.这与[](),1,2,3n n a b =均不能被H 有限开覆盖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闭区间[],a b 可以被H 有限开覆盖.30. Cauchy 收敛准则证明聚点定理证明:已知点集S 是有界无限点集.设[],S a b ⊂.将闭区间[],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2a b a +⎡⎤⎢⎥⎣⎦与,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设它为[]11,a b ;再将闭区间[]11,a b 等分为两个闭区间111,2a b a +⎡⎤⎢⎥⎣⎦与111,2a b b +⎡⎤⎢⎥⎣⎦.其中必有一个区间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设它为[]22,a b .不断进行下去,这样得到了一个闭区间套[]{},n n a b ,每个闭区间包含了点集S 中无穷多个元素. 因为lim lim02n n nn n b aa b →∞→∞--==,所以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有n n n n a b b a ε-=-<从而对任意的m n N >>,m n m n n n a a a a b a ε-=-<-<;m n n m n n b b b b b a ε-=-<-<,由柯西收敛准则,{}{},n n a b 均收敛,而且是同一极限,设lim lim n n n n a b ξ→∞→∞==.下证ξ是S 的一个聚点.对任意的0ε>,存在正整数N ,对一切n N >,,n n a b ξξε--<.即有[]()(),;,n n a b U ξεξεξε⊂=-+.故()();,U ξεξεξε=-+中包含了S 中无穷多个元素,由聚点的定义,ξ是S 的一个聚点.。

《实数》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冀教版 (4)

《实数》word教案 (公开课获奖)2022冀教版 (4)
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教学难点
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电脑显示一个魔方 师:你们喜欢玩魔方吗?这是由 8 个同样大小的单位立方体组成的魔方,这 8 个小立 方体可以重新排列,组成魔方表面的各种不同的美丽图案。现在要做一个体积为 8cm3 的立 方体魔方,它的棱要取多少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思考后回答。 师:体积为 27 cm3 和体积为 1000 cm3 的立方体的棱又是要取多少长呢? 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电脑演示:
(1)知识方面:
正有理数
( 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
有理数 { 零
} 可化为分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
}
负无理数
不能化为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2)思维方法:用有理数逼近无理数,求无理数的近似值;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启发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从 2 谈起,我们还可以谈些什么?
( A 组必做, B 组分层要求)
《3.2 实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从感性上认可无理数的存在,并通过探索说出无理数的特征,弄清有理数与无理数 的本质区别,了解并掌握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 一一对应关系。 2.让学生体验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掌握 “逐次逼近法”这 种对数进行分析、猜测、探索的方法 3.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真理的科学精神,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和对立统一、 矛盾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难点:无理数与有理数的本质区别,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福建省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真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真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福建省2021年中考数学试卷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在实数√2,1,0,-1中,最小的数是()2D. √2A. -1B. 0C. 12【答案】A【考点】实数大小的比较,0,−1中,【解析】【解答】解:在实数√2,12为正数大于0,√2,12−1为负数小于0,∴最小的数是:-1.故答案为:A.【分析】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相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2.如图所示的六角螺栓,其俯视图是()A. B.C. D.【答案】A【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解析】【解答】从上面看是一个正六边形,中间是一个圆,故答案为:A.【分析】俯视图:从物体上面所看的平面图形;注意:看到的棱画实线,看不到的棱画虚线,据此判断即可.3.如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量学校A与河对岸工厂B之间的距离,在学校附近选一点C,利用测量仪器测得∠A=60°,∠C=90°,AC=2km.据此,可求得学校与工厂之间的距离AB等于()A. 2kmB. 3kmC. 2√3kmD. 4km【答案】 D【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析】【解答】∵∠A=60°,∠C=90°,AC=2km∴cosA=ACAB ,cos60°=12∴AB=ACcosA =212=4km.故答案为:D.【分析】利用cosA=ACAB即可求出AB.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2a−a=2B. (a−1)2=a2−1C. a6÷a3=a2D. (2a3)2=4a6【答案】 D【考点】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及应用,积的乘方【解析】【解答】解:A:2a−a=(2−1)a=a,故A错误;B:(a−1)2=a2−2a+1,故B错误;C:a6÷a3=a6−3=a3,故C错误;D:(2a3)2=22·(a3)2=4a3×2=4a6.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合并同类项、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除法、积的乘方与幂的乘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判断即可.5.某校为推荐一项作品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对甲、乙、丙、丁四项候选作品进行量化评分,具体成绩(百分制)如表:如果按照创新性占60%,实用性占40%计算总成绩,并根据总成绩择优推荐,那么应推荐的作品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B【考点】加权平均数及其计算【解析】【解答】根据题意,得:甲:90×60%+90×40%=90;乙:95×60%+90×40%=93;丙:90×60%+95×40%=92;丁:90×60%+85×40%=88;故答案为:B【分析】分别求出甲、乙、丙、丁四个作品加权平均数,然后比较即得.6.某市2018年底森林覆盖率为63%.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该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202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68%,如果这两年森林覆盖率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符合题意的方程是()A. 0.63(1+x)=0.68B. 0.63(1+x)2=0.68C. 0.63(1+2x)=0.68D. 0.63(1+2x)2=0.68【答案】B【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百分率问题【解析】【解答】解: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由题意得:0.63(1+x)2=0.68,故答案为:B.【分析】设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2018年底森林覆盖率×(1+平均增长率)2=2020年底森林覆盖率,列出方程即可.7.如图,点F在正五边形ABCDE的内部,△ABF为等边三角形,则∠AFC等于()A. 108°B. 120°C. 126°D. 132°【答案】C【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正多边形的性质【解析】【解答】∵ABCDE是正五边形,∴∠ABC= (5−2)×180°=108°,AB=BC,5∵△ABF为等边三角形,∴∠ABF=∠AFB=60°,AB=BF,∴BF=BC,∠FBC=∠ABC-∠ABF=48°,∴∠BFC= 1(180°−∠FBC)=66°,2∴∠AFC=∠AFB+∠BFC=126°,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求出∠ABC的度数,由正五边形的性质得出AB=BC,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F=∠AFB=60°,AB=BF,从而得出BF=BC,求出∠FBC=∠ABC-∠ABF=48°,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FC的度数,利用∠AFC=∠AFB+∠BFC即得结论.8.如图,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过点(−1,0),则不等式k(x−1)+b>0的解集是()A. x>−2B. x>−1C. x>0D. x>1【答案】C【考点】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组)的综合应用【解析】【解答】解:如图所示,将直线y=kx+b(k>0)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y=k(x−1)+b(k>0),该图象经过原点,由图象可知,在y轴右侧,直线位于x轴上方,即y>0,因此,当x>0时,k(x−1)+b>0,故答案为:C.【分析】将直线y=kx+b(k>0)向右平移1个单位得到y=k(x−1)+b(k>0),且该图象经过原点,由图象可知,当x>0时y=k(x−1)+b(k>0)的图象在x轴上方,据此即得结论.9.如图,AB为⊙O的直径,点P在AB的延长线上,PC,PD与⊙O相切,切点分别为C,D.若AB=6,PC=4,则sin∠CAD等于()A. 35B. 25C. 34D. 45【答案】 D【考点】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切线长定理【解析】【解答】解:连接OC ,CP ,DP 是⊙O 的切线,则∠OCP =90°,∠CAP =∠PAD ,∴∠CAD=2∠CAP ,∵OA=OC∴∠OAC =∠ACO ,∴∠COP =2∠CAO∴∠COP =∠CAD∵ AB =6∴OC=3在Rt △COP 中,OC=3,PC=4∴OP=5.∴ sin ∠CAD = sin ∠COP = 45故答案为:D.【分析】连接OC ,利用切线的性质及切线长定理得出∠OCP =90°,∠CAP =∠PAD ,根据圆周角定理∠COP =2∠CAO ,从而得出∠COP =∠CAD ,在Rt △COP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P , 利用sin ∠CAD = sin ∠COP = PC OP 即得结论.10.二次函数 y =ax 2−2ax +c(a >0) 的图象过 A(−3,y 1),B(−1,y 2),C(2,y 3),D(4,y 4) 四个点,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若 y 1y 2>0 ,则 y 3y 4>0B. 若 y 1y 4>0 ,则 y 2y 3>0C. 若 y 2y 4<0 ,则 y 1y 3<0D. 若 y 3y 4<0 ,则 y 1y 2<0【答案】 C【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2+bx+c 的图象,二次函数y=ax^2+bx+c 的性质【解析】【解答】解:∵二次函数y=ax2−2ax+c(a>0)的对称轴为:x=−b2a =−−2a2a=1,且开口向上,∴距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小,∴y1>y4>y2>y3,A,若y1y2>0,则y3y4>0不一定成立,故答案为:错误,不符合题意;B,若y1y4>0,则y2y3>0不一定成立,故答案为:错误,不符合题意;C,若y2y4<0,所以y1>0,y3<0,则y1y3<0一定成立,故答案为:正确,符合题意;D,若y3y4<0,则y1y2<0不一定成立,故答案为: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且开口向上,可得距离对称轴越近,函数值越小,从而得出y1>y4>y2>y3,据此逐一分析即可.二、填空题(共6题;共6分)11.若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点(1,1),则k的值等于________.【答案】1【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解析】【解答】∵反比例函数y=kx的图象过点(1,1)∴1=k1,即k=1故答案为:1.【分析】将点(1,1)代入y=kx中,即可求出k值.12.写出一个无理数x,使得1<x<4,则x可以是________(只要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x即可)【答案】答案不唯一(如√2,π,1.010010001⋅⋅⋅等)【考点】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析】【解答】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写一个无理数,满足1<x<4即可;所以可以写:①开方开不尽的数:√2,②无限不循环小数,1.010010001……,③含有π的数π2,等.只要写出一个满足条件的x即可.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如√2,π,1.010010001……等)【分析】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对于开方开不尽的数、圆周率π都是无理数;据此写出满足1< x<4的x值即可.13.某校共有1000名学生.为了解学生的中长跑成绩分布情况,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中长跑成绩,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可估计该校中长跑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是________.【答案】270【考点】用样本估计总体【解析】【解答】解:由图知:样本中优秀学生的比例为:27100=27%,∴该校中长跑成绩优秀的学生人数是:1000×27%=270(人)故答案是:270.【分析】利用样本中优秀学生的百分比乘以总人数1000即得结论.14.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B=90°,BD=√3,则点D到AC的距离是________.【答案】√3【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解析】【解答】如图,过D作DE⊥AC,则D到AC的距离为DE∵AD平分∠CAB,∠B=90°,BD=√3,∴DE=BD=√3∴点D到AC的距离为√3.故答案为√3.【分析】过D作DE⊥AC,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E=BD=√3,据此即得结论.15.已知非零实数x,y满足y=xx+1,则x−y+3xyxy的值等于________.【答案】4【考点】代数式求值【解析】【解答】由y=xx+1得:xy+y=x,即x-y=xy∴x−y+3xyxy =xy+3xyxy=4xyxy=4故答案为:4【分析】由y=xx+1可得x-y=xy,然后代入求值即可.1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5,点E,F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点E不与A,B重合,且EF=AB,G是五边形AEFCD内满足GE=GF且∠EGF=90°的点.现给出以下结论:① ∠GEB与∠GFB一定互补;②点G到边AB,BC的距离一定相等;③点G到边AD,DC的距离可能相等;④点G到边AB的距离的最大值为2√2.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答案】①②④【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矩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解析】【解答】∵∠EGF=90°GE=GF∴∠GEF=45°① ∵四边形ABCD是矩形∴∠B=90°∵∠EGF=90°,四边形内角和为360°∴∠GEB+∠GFB=180°∴①正确.②如图:过G作GM⊥AB,GN⊥BC∴∠GME=∠GNF=90°∵∠GEB+∠GFB=180°,∠GEM+∠GEB=180°∴∠GFN=GEM又∵GE=GF△GME≌△GNF(AAS)∴GM=GN即点G到边AB,BC的距离一定相等∴②正确.③如图:过G作GN⊥AD,GM⊥CD∴NG<AB−12EF=2,GM<AD−12EF=3∴NG≥AB−EF×sin45°=4−2√2,GM≥AD−EF×sin45°=5−2√2∴4−2√2≤NG<2,5−2√2<GM<3而∵2<5−2√2所以点G到边AD,DC的距离不可能相等∴③不正确.④如图:当GE⊥AB时,点G到边AB的距离的最大GE=EF×sin45°=4×√22=2√2∴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①②④.【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出∠B=90°,由∠EGF=90°,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即可判断①;过G作GM⊥AB,GN⊥BC,证明△GME≌△GNF(AAS),可得GM=GN,据此判断②;过G作GN⊥AD,GM⊥CD,分别求出GM、GN的长,然后比较即可判断③;当GE⊥AB时,点G到边AB 的距离的最大,可求出GE=EF×sin45°=2√2,据此判断④.三、解答题(共9题;共80分)17.计算:√12+|√3−3|−(13)−1.【答案】解:√12+|√3−3|−(13)−1=2√3+(3−√3)−3=2√3+3−√3−3=√3.【考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实数的绝对值【解析】【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性质、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先进行计算,再进行实数的加减即得.18.如图,在△ABC中,D是边BC上的点,DE⊥AC,DF⊥AB,垂足分别为E,F,且DE=DF,CE=BF.求证:∠B=∠C.【答案】证明:∵DE⊥AC,DF⊥AB,∴ ∠DEC =∠DFB =90° .在 △DEC 和 △DFB 中, {DE =DF,∠DEC =∠DFB,CE =BF,∴ △DEC ≌△DFB , ∴ ∠B =∠C .【考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 )【解析】【分析】 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DEC =∠DFB =90° , 证明△DEC ≌△DFB ,可得∠B =∠C .19.解不等式组: {x ≥3−2x ①x−12−x−36<1②【答案】 解:解不等式 x ≥3−2x , 3x ≥3 , 解得: x ≥1 . 解不等式x−12−x−36<1 ,3x −3−x +3<6 , 解得: x <3 .所以原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1≤x <3 .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析】【分析】先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的规律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即可.20.某公司经营某种农产品,零售一箱该农产品的利润是70元,批发一箱该农产品的利润是40元. (1)已知该公司某月卖出100箱这种农产品共获利润4600元,问:该公司当月零售、批发这种农产品的箱数分别是多少?(2)经营性质规定,该公司零售的数量不能多于总数量的30%.现该公司要经营1000箱这种农产品,问:应如何规划零售和批发的数量,才能使总利润最大?最大总利润是多少? 【答案】 (1)解:设该公司当月零售农产品x 箱,批发农产品y 箱. 依题意,得 {70x +40y =4600,x +y =100, 解得 {x =20,y =80.所以该公司当月零售农产品20箱,批发农产品80箱.(2)解:设该公司零售农产品m 箱,获得总利润w 元.则批发农产品的数量为 (1000−m) 箱, ∵该公司零售的数量不能多于总数量的30% ∴ m ≤300依题意,得 w =70m +40(1000−m)=30m +40000,m ≤300 . 因为 30>0 ,所以w 随着m 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 m =300 时,取得最大值49000元,此时1000−m=700.所以该公司应零售农产品300箱、批发农产品700箱才能使总利润最大,最大总利润是49000元.【考点】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销售问题【解析】【分析】(1)设该公司当月零售农产品x箱,批发农产品y箱.根据“ 该公司某月卖出100箱这种农产品共获利润4600元”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2)设该公司零售农产品m箱,获得总利润w元.则批发农产品的数量为(1000−m)箱,由该公司零售的数量不能多于总数量的30%,求出m的范围,根据总利润=零售利润+批发的利润,列出w关于m 的关系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求解即可.21.如图,在Rt△ABC中,∠ACB=90°.线段EF是由线段AB平移得到的,点F在边BC上,△EFD是以EF为斜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点D恰好在AC的延长线上.(1)求证:∠ADE=∠DFC;(2)求证:CD=BF.【答案】(1)证明: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DF中,∠EDF=90°,∴∠ADE+∠ADF=90°.∵∠ACB=90°,∴∠DFC+∠ADF=∠ACB=90°,∴∠ADE=∠DFC.(2)证明:连接AE.由平移的性质得AE//BF,AE=BF.∴∠EAD=∠ACB=90°,∴∠DCF=180°−∠ACB=90°,∴∠EAD=∠DCF.∵△ED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DF.由(1)得∠ADE=∠DFC,∴△AED≌△CDF,∴AE=CD,∴CD=BF.【考点】平移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解析】【分析】(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DF中,可得∠ADE+∠ADF=90°,由∠ACB=90°可得∠DFC+∠ADF=∠ACB=90°,利用余角的性质即得∠ADE=∠DFC;(2)连接AE,由平移的性质得AE//BF,AE=BF,从而求出∠EAD=∠DCF,在等腰直角三角形EDF中,可得DE=DF,证明△AED≌△CDF,可得AE=CD,由等量代换可得CD=BF ..22.如图,已知线段MN=a,AR⊥AK,垂足为a.(1)求作四边形ABCD,使得点B,D分别在射线AK,AR上,且AB=BC=a,∠ABC=60°,CD//AB;(要求:尺规作图,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设P,Q分别为(1)中四边形ABCD的边AB,CD的中点,求证:直线AD,BC,PQ相交于同一点. 【答案】(1)解:作图如下:四边形ABCD是所求作的四边形;(2)解:设直线BC与AD相交于点S,∵DC//AB,∴△SBA∽△SCD,∴SASD =ABDC设直线PQ与AD相交于点S′,同理S′AS′D =PAQD.∵P,Q分别为AB,CD的中点,∴PA=12AB,QD=12DC∴PAQD =ABDC∴S′AS′D =SASD,∴S′D+ADS′D =SD+ADSD,∴ADS′D =ADSD,∴S′D=SD,∴点S与S′重合,即三条直线AD,BC,PQ相交于同一点.【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图-角【解析】【分析】(1)先截取AB=a,再分别以A/B为圆心,a为半径,两弧交于点C,以点C为顶点作角=∠ABC即可;(2)设直线BC与AD相交于点S,利用平行线可证△SBA∽△SCD,可得SASD =ABDC,设直线PQ与AD相交于点S′,同理S′AS′D =PAQD. 根据线段的中点可得PA=12AB,QD=12DC,可得PAQD=ABDC,从而求出ADS′D=ADSD,即得S′D=SD,继而得出点S与S′重合,据此即得结论.23.“田忌赛马”的故事闪烁着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光芒.该故事的大意是:齐王有上、中、下三匹马A1,B1,C1,田忌也有上、中、下三匹马A2,B2,C2,且这六匹马在比赛中的胜负可用不等式表示如下:A1>A2>B1>B2>C1>C2(注:A>B表示A马与B马比赛,A马获胜).一天,齐王找田忌赛马,约定:每匹马都出场比赛一局,共赛三局,胜两局者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面对劣势,田忌事先了解到齐王三局比赛的“出马”顺序为上马、中马、下马,并采用孙膑的策略:分别用下马、上马、中马与齐王的上马、中马、下马比赛,即借助对阵(C2A1,A2B1,B2C1)获得了整场比赛的胜利,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案例.假设齐王事先不打探田忌的“出马”情况,试回答以下问题:(1)如果田忌事先只打探到齐王首局将出“上马”,他首局应出哪种马才可能获得整场比赛的胜利?并求其获胜的概率;(2)如果田忌事先无法打探到齐王各局的“出马”情况,他是否必败无疑?若是,请说明理由;若不是,请列出田忌获得整场比赛胜利的所有对阵情况,并求其获胜的概率.【答案】(1)解:田忌首局应出“下马”才可能在整场比赛中获胜.此时,比赛的所有可能对阵为:(C2A1,A2B1,B2C1),(C2A1,B2C1,A2B1),(C2A1,B2B1,A2C1),(C2A1,A2C1,B2B1),共四种.其中田忌获胜的对阵有(C2A1,A2B1,B2C1),(C2A1,B2C1,A2B1),共两种,故此时田忌获胜的概率为P1=12.(2)解:不是.齐王的出马顺序为A1,B1,C1时,田忌获胜的对阵是(C2A1,A2B1,B2C1);齐王的出马顺序为A1,C1,B1时,田忌获胜的对阵是(C2A1,B2C1,A2B1);齐王的出马顺序为B1,A1,C1时,田忌获胜的对阵是(A2B1,C2A1,B2C1);齐王的出马顺序为B1,C1,A1时,田忌获胜的对阵是(A2B1,B2C1,C2A1);齐王的出马顺序为C1,A1,B1时,田忌获胜的对阵是(B2C1,C2A1,A2B1);齐王的出马顺序为C1,B1,A1时,田忌获胜的对阵是(B2C1,A2B1,C2A1).综上所述,田忌获胜的所有对阵是(C2A1,A2B1,B2C1),(C2A1,B2C1,A2B1),(A2B1,C2A1,B2C1),(A2B1,B2C1,C2A1),(B2C1,C2A1,A2B1),(B2C1,A2B1,C2A1).齐王的出马顺序为A1,B1,C1时,比赛的所有可能对阵是(A2A1,B2B1,C2C1),(A2A1,C2B1,B2C1),(B2A2,A2B1,C2C1),(B2A1,C2B1,A2C1),(C2A1,A2B1,B2C1),(C2A1,B2B1,A2C1),共6种,同理,齐王的其他各种出马顺序,也都分别有相应的6种可能对阵,所以,此时田忌获胜的概率P2=636=16.【考点】列表法与树状图法【解析】【分析】(1)田忌首局应出“下马”才可能在整场比赛中获胜.然后列出比赛的所有可能对阵有4种,其中田忌获胜的对阵有2种,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2)根据(1)中的一种情况,推出共18种对阵情况,只要(A2B1,C2A1,B2C1)对阵田忌获胜,然后求出概率即可.24.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F为边AB上的两个三等分点,点A关于DE的对称点为A′,AA′的延长线交BC于点G.(1)求证:DE//A′F;(2)求∠GA′B的大小;(3)求证:A′C=2A′B.【答案】(1)证明:设直线DE与AA′相交于点T,∵点A与A′关于DE对称,∴DE垂直平分AA′,即DE⊥AA′,AT=TA′.∵E,F为AB边上的两个三等分点,∴AE=EF,∴ET是△AA′F的中位线,∴ET∥A′F,即DE∥A′F.(2)解:连接FG,∵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AB,∠DAB=∠ABG=90°,∠DAT+∠BAG=90°,∵DE⊥AA′,∴∠DTA=90°,∴∠ADT+∠DAT=90°,∴∠ADT=∠BAG. ∴△DAE≌△ABG,∴AE=BG,又AE=EF=FB,∴FB=BG,∴△F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B=45°.∵DE//A′F,∴A′F⊥AA′,∴∠FA′G=90°.取FG的中点O,连接OA′,OB,在Rt△A′FG和Rt△BFG中,OA′=OF=OG=12FG,OB=OF=OG=12FG,∴OA′=OF=OG=OB,∴点A′,F,B,G都在以FG为直径的⊙O上,∴∠GA′B=∠GFB=45°.(3)证明:设AB=3a,则AD=BC=3a,AF=2a,AE=BF=a. 由(2)得BG=AE=a,∴tan∠BAG=BGAB =a3a=13,即tan∠A′AF=13,∴A′FAA′=13.设A′F=k,则AA′=3k,在Rt△A′AF中,由勾股定理,得AF=√AA′2+A′F2=√10k,∴√10k=2a,k=√10a5,A′F=√10a5.在Rt△ABG中,由勾股定理,得AG=√AB2+BG2=√10a. 又∵AA′=3k=3√10a5,∴A′G=AG−AA′=√10a−3√10a5=2√10a5,∴A′FA′G =√10a52√10a5=12.∵CG=BC−CB=2a,∴BFCG =a2a=12,∴A′FA′G =BFCG=12.由(2)知,∠A′FB+∠A′GB=180°,又∵∠A′GC+∠A′GB=180°,∴∠A′FB=∠A′GC,∴△A′FB∽△A′GC,∴A′BA′C =BFCG=12,∴A′C=2A′B.【考点】正方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析】【分析】(1)设直线DE与AA′相交于点T,根据对称性可得DE⊥AA′,AT=TA′,由E,F为AB边上的两个三等分点,可得ET是△AA′F的中位线,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即得结论;(2)连接FG,证明△DAE≌△ABG,可求出△FBG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GFB=45°,可求出∠FA′G=90°,取FG的中点O,连接OA′,OB,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出OA′=OF=OG=OB,可推出点A′,F,B,G都在以FG为直径的⊙O上,利用圆周角定理即得∠GA′B=∠GFB=45°;(3)设AB=3a,则AD=BC=3a,AF=2a,AE=BF=a,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可求出A′FAA′=13,设A′F=k,则AA′=3k,在Rt△A′AF中,由勾股定理求出AF=√10k,从而求出k=25.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1)若抛物线过点P(0,1),求a+b的最小值;(2)已知点P1(−2,1),P2(2,−1),P3(2,1)中恰有两点在抛物线上.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②设直线l:y=kx+1与抛物线交于M,N两点,点A在直线y=−1上,且∠MAN=90°,过点A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分别交抛物线和于点B,C.求证:△MAB与△MBC的面积相等.【答案】(1)解:因为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以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所以Δ=b2−4ac=0,即b2=4ac.因为抛物线过点P(0,1),所以c=1,所以b2=4a,即a=b24.所以a+b=b24+b=14(b+2)2−1,当b=−2时,a+b取到最小值−1.(2)解:①因为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抛物线上的点只能落在x轴的同侧.又点P1(−2,1),P2(2,−1),P3(2,1)中恰有两点在抛物线的图象上,所以只能是P1(−2,1),P3(2,1)在抛物线的图象上,由对称性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0,所以b=0,即ac=0,因为a≠0,所以c=0.又点P1(−2,1)在抛物线的图象上,所以4a=1,a=14,故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4x2.②由题意设M(x1,y1),N(x2,y2),A(x0,−1),则y1=kx1+1,y2=kx2+1.记直线y=−1为m,分别过M,N作ME⊥m,NF⊥m,垂足分别为E,F,即∠MEA=∠AFN=90°,因为∠MAN=90°,所以∠MAE+∠NAF=90°.又∠MAE+∠EMA=90°,所以∠EMA=∠NAF,所以△AME∽△NAF.所以AENF =MEAF,所以x0−x1y2+1=y1+1x2−x0,即(y1+1)(y2+1)+(x1−x0)(x2−x0)=0.所以(kx1+2)(kx2+2)+(x1−x0)(x2−x0)=0,即(k2+1)x1x2+(2k−x0)(x1+x2)+x02+4=0.①把y=kx+1代入y=14x2,得x2−4kx−4=0,解得x1=2k−2√k2+1,x2=2k+2√k2+1,所以x1+x2=4k,x1x2=−4.②将②代入①,得−4(k2+1)+4k(2k−x0)+x02+4=0,即(x0−2k)2=0,解得x0=2k,即A(2k,−1).所以过点A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为x=2k,将x=2k代入y=14x2,得y=k2,即B(2k,k2),将x=2k代入y=kx+1,得y=2k2+1,即C(2k,2k2+1),所以AB=k2+1,BC=k2+1,因此AB=BC,所以△MAB与△MBC的面积相等.【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y=ax^2+bx+c的性质【解析】【分析】(1)由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可得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即得△=0,可求出b2=4ac,将点P(0,1)代入抛物线解析式中,求出c=1,从而得出a=b24,继而可得a+b=b24+b=14(b+2)2−1,据此即可求出最值;(2)①由抛物线y=ax2+bx+c与x轴只有一个公共点,所以抛物线上的点只能落在x轴的同侧. 又点P1(−2,1),P2(2,−1),P3(2,1)中恰有两点在抛物线的图象上,所以只能是P1(−2,1),P3(2,1)在抛物线的图象上,由对称性可得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0,所以b=0,从而求出c=0,再将点P1(−2,1)代入解析式中求出a值即可;②由题意设M(x1,y1),N(x2,y2),A(x0,−1),则y1=kx1+1,y2=kx2+1.记直线y=−1为m,分别过M,N作ME⊥m,NF⊥m,垂足分别为E,F,先求出过点A且与x轴垂直的直线为x=2k,将x=2k代入y=14x2可求出B(2k,k2),将x=2k代入y=kx+1,可求出C(2k,2k2+1),可得AB=k2+1,BC=k2+1,即得AB=BC,根据等底同高即得结论.。

(完整word版)数值计算方法期末复习答案终结版

(完整word版)数值计算方法期末复习答案终结版

一、 名词解释1.误差:设*x 为准确值x 的一个近似值,称**()e x x x =-为近似值*x 的绝对误差,简称误差。

2.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是近似值的一种表示方法,它既能表示近似值的大小,又能表示其精确程度。

如果近似值*x 的误差限是1102n -⨯,则称*x 准确到小数点后n 位,并从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到这一位的所有数字均称为有效数字。

3.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算法代表着用系统的方法描述解决问题的策略机制。

计算一个数学问题,需要预先设计好由已知数据计算问题结果的运算顺序,这就是算法。

4。

向量范数:设对任意向量n x R ∈,按一定的规则有一实数与之对应,记为||||x ,若||||x 满足 (1)||||0x ≥,且||||0x =当且仅当0x =; (2)对任意实数α,都有||||||x αα=||||x ; (3)对任意,n x y R ∈,都有||||||||||||x y x y +≤+ 则称||||x 为向量x 的范数。

5. 插值法:给出函数()f x 的一些样点值,选定一个便于计算的函数形式,如多项式、分段线性函数及三角多项式等,要求它通过已知样点,由此确定函数()x ϕ作为()f x 的近似的方法。

6相对误差:设*x 为准确值x 的一个近似值,称绝对误差与准确值之比为近似值*x 的相对误差,记为*()r e x ,即**()()r e x e x x=7。

矩阵范数:对任意n 阶方阵A ,按一定的规则有一实数与之对应,记为||||A .若||||A 满足 (1)||||0A ≥,且||||0A =当且仅当0A =; (2)对任意实数α,都有||||||A αα=||||A ;(3)对任意两个n 阶方阵A ,B,都有||||||||||||A B A B +≤+; (4)||||||||AB A =||||B称||||A 为矩阵A 的范数.8. 算子范数:设A 为n 阶方阵,||||•是n R 中的向量范数,则0||||||||||||maxx Ax A x ≠=是一种矩阵范数,称其为由向量范数||||•诱导出的矩阵范数,也称算子范数.9。

中考数学综合模拟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中考数学综合模拟测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数学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1.在实数0,﹣π,,﹣4中,最小的数是()A .0B .﹣πC .D .﹣4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A 4•A 2=A 8B .(2A 3)2=2A 6C .(A B )6÷(A B )2=A 4B 4D .(A +B )(A ﹣B )=A 2+B 23.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揭牌,系全国首个”芯片大学”.已知某种芯片的厚度约为0.00012米,其中”0.00012”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 .12×10﹣4B .1.2×10﹣4C .1.2×10﹣5D .1.2×10﹣34.如图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组成的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A .B .C .D .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一项是()A .9x2﹣1=(3x+1)(3x﹣1)B .4xy+6x=x(4y+6)C .x2﹣2x﹣1=(x﹣1)2D .x2+xy+y2=(x+y)26.每年春秋季节,流感盛行,极具传染性.如果一人得流感,不加干预,经过两轮后共有81人得流感,则每人每轮平均会感染几人?设每人每轮平均感染x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 .(x+1)2=81B .1+x+x2=81C .1+x+(x+1)2=81D .1+(x+1)+(1+x)2=817.如图,将等边△A B C 的顶点B 放在一组平行线的直线B 上,边A B ,A C 分别交直线A 于D ,E 两点,若∠1=40°,则∠2的大小为()A .24°B .22°C .20°D .18°8.莱洛三角形,也称作崭洛三角形或圆弧三角形,它的应用广泛,不仅用于建筑、商品的外包装设计,还用在工业方面.莱洛三角形形状的钻头可钻出正万形内孔,发动机的原件上也有莱洛三角形.如图1,分别以等边△A B C 的顶点小A ,B ,C 为圆心,以A B 长为半径画弧,我们把这三条弧组成的封闭图形就叫做莱洛三角形,如图2,若A B =3,则莱洛三角形的面积为()A .π﹣B .π+C .π﹣D .π﹣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3)、(t,3)、(t,0),点D 是直线y=kx+1与y轴的交点,若点A 关于直线y=kx+1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四边形OA B C 内部(不包括正好落在边上),则t的取值范围为()A .﹣2<t<2B .﹣2<t<2C .﹣2<t<﹣2或2<t<2D .以上答案都不对10.如图,在矩形A B C D 中,A D = A B ,∠B A D 的平分线交B C 于点E.D H⊥A E于点H,连接B H并延长交C D 于点F,连接D E交B F于点O,下列结论:①A D =A E;②∠A ED =∠C ED ;③OE=OD ;④B H=HF;⑤B C ﹣C F=2HE,其中正确的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共4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5分)11.如果抛物线y=A x2+B x+C 在对称轴左侧呈上升趋势,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12.不等式5x+1≥3x﹣5的解集为.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A x2+3A x﹣4A (A 是常数,且A <0),直线A B 过点(0,n)(﹣5<n<5)且垂直于y轴.(1)该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为(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当A =﹣1时,沿直线A B 将该抛物线在直线上方的部分翻折,其余部分不变,得到新图象G,图象G对应的函数记为y2,且当﹣5≤x≤2时,函数y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7,则n的取值范围为.14.如图,∠A OB =45°,点M,N在边OA 上,OM=x,ON=x+2,点P是边OB 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两个,则x的取值范围是.三.解答题(共9小题,满分90分)15.计算:(π﹣2021)0+2﹣3﹣+2C os45°.16.我国古代问题: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这段话的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17.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 B C (格点为网格线的交点).(1)画出△A B C 关于直线l对称的△A 'B 'C ';(2)画出将△A 'B 'C ′绕B '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A ″B 'C ″,且点A ″和点C ″均为格点.18.观察下列等式:①=2+,②=3+,③=4+,④=5+,…(1)请按以上规律写出第⑥个等式:;(2)猜想并写出第n个等式:;并证明猜想的正确性.(3)利用上述规律,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19.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0.(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x1,x2是该方程的两根,且满足两根的平方和等于3,求m的值.20.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 (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B 的纵坐标为﹣6,过点A 作A E⊥x轴于点E,tA n∠A OE=,A E=2.求:(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 OB 的面积.(3)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21.如图,已知△A B C ,以A B 为直径的⊙O分别交A C ,B C 于点D ,E.连接OE,OD ,D E,且ED =EC .(1)求证:点E为B C 的中点.(2)填空:①若A B =6,B C =4,则C D =;②当∠A =°时,四边形OD C E是菱形.22.某校为了解本校学生对自己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随机在校内调查了部分学生,调直结果分为”非常重视”“重视”“比较重视”“不重视”四类,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扇形统计图中,”非常重视”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该校共有学生4000人,请你估计该校对视力保护”比较重视”的学生人数;(3)对视力”非常重视”的4人有A 1,A 2两名男生,其中A 1是七年级学生,A 2是八年级学生;B 1,B 2两名女生,其中B 1是八年级,B 2是九年级.若从中随机抽取两人向全校作视力保护经验交流,请求出恰好抽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概率.23.已知,如图1,Rt△A B C 中,A B =A C ,∠B A C =90°,D 为△A B C 外一点,且∠A D C =90°,E为B C 中点,A F∥B C ,连接EF交A D 于点G,且EF⊥ED 交A C 于点H,A F=1.(1)若=,求EF的长;(2)在(1)的条件下,求C D 的值;(3)如图2,连接B D ,B G,若B D =A C ,求证:B G⊥A D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满分40分)1.在实数0,﹣π,,﹣4中,最小的数是()A .0B .﹣πC .D .﹣4【分析】首先根据负数小于0,0小于正数,然后判断﹣π和﹣4的大小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由于负数小于0,0小于正数,又∵π<4,∴﹣π>﹣4,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大小的比较,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比较实数的大小是解本题的关键.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A 4•A 2=A 8B .(2A 3)2=2A 6C .(A B )6÷(A B )2=A 4B 4D .(A +B )(A ﹣B )=A 2+B 2【分析】分别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以及平方差公式逐一判断即可.【解答】解:A 、A 4•A 2=A 6,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 、(2A 3)2=4A 6,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 、(A B )6÷(A B )2=(A B )2=A 4B 4,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A +B )(A ﹣B )=A 2﹣B 2,故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积的乘方以及完全平方公式,熟记相关公式与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电路大学揭牌,系全国首个”芯片大学”.已知某种芯片的厚度约为0.00012米,其中”0.00012”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A .12×10﹣4B .1.2×10﹣4C .1.2×10﹣5D .1.2×10﹣3【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 ×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0.00012=1.2×10﹣4.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 ×10﹣n,其中1≤|A |<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4.如图是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组成的几何体,它的左视图是()A .B .C .D .【分析】根据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可得答案.【解答】解:从左边看,底层是一个矩形,上层是一个等腰梯形,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从左边看得到的图形是左视图.5.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一项是()A .9x2﹣1=(3x+1)(3x﹣1)B .4xy+6x=x(4y+6)C .x2﹣2x﹣1=(x﹣1)2D .x2+xy+y2=(x+y)2【分析】利用公式法以及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选项A :运用平方差公式得9x2﹣1=(3x+1)(3x﹣1),符合题意;选项B :运用提取公因式法得4xy+6x=2x(2y+3),不符合题意;选项C :x2﹣2x﹣1不能进行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选项D :x2+xy+y2不能进行因式分解,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6.每年春秋季节,流感盛行,极具传染性.如果一人得流感,不加干预,经过两轮后共有81人得流感,则每人每轮平均会感染几人?设每人每轮平均感染x人,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 .(x+1)2=81B .1+x+x2=81C .1+x+(x+1)2=81D .1+(x+1)+(1+x)2=81【分析】设每人每轮平均感染x人,根据经过两轮后共有81人得流感,即可得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此题得解.【解答】解:设每人每轮平均感染x人,∵1人患流感,一个人传染x人,∴第一轮传染x人,此时患病总人数为1+x;∴第二轮传染的人数为(1+x)x,此时患病总人数为1+x+(1+x)x=(1+x)2,∵经过两轮后共有81人得流感,∴可列方程为:(1+x)2=81.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将等边△A B C 的顶点B 放在一组平行线的直线B 上,边A B ,A C 分别交直线A 于D ,E 两点,若∠1=40°,则∠2的大小为()A .24°B .22°C .20°D .18°【分析】过点C 作C F∥A ,则C F∥A ∥B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内角是60°可得∠2的度数.【解答】解:过点C 作C F∥A ,则C F∥A ∥B ,∴∠1=∠A C F=40°,∠2=∠B C F.∵等边三角形A B C 中,∠A C B =60°,∴∠B C F=60°﹣40°=20°,∴∠2=∠B C F=20°.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关键.8.莱洛三角形,也称作崭洛三角形或圆弧三角形,它的应用广泛,不仅用于建筑、商品的外包装设计,还用在工业方面.莱洛三角形形状的钻头可钻出正万形内孔,发动机的原件上也有莱洛三角形.如图1,分别以等边△A B C 的顶点小A ,B ,C 为圆心,以A B 长为半径画弧,我们把这三条弧组成的封闭图形就叫做莱洛三角形,如图2,若A B =3,则莱洛三角形的面积为()A .π﹣B .π+C .π﹣D .π﹣【分析】图中三角形的面积是由三块相同的扇形叠加而成,其面积=三块扇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求出即可.【解答】解:过A 作A D ⊥B C 于D ,∵A B =A C =B C =3,∠B A C =∠A B C =∠A C B =60°,∵A D ⊥B C ,∴B D =C D =,A D = B D =,∴△A B C 的面积为•B C •A D =,S扇形B A C ==π,∴莱洛三角形的面积S=3×π﹣2×=π﹣,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扇形的面积计算,能根据图形得出莱洛三角形的面积=三块扇形的面积相加、再减去两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解此题的关键.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 、B 、C 的坐标分别为(0,3)、(t,3)、(t,0),点D 是直线y=kx+1与y轴的交点,若点A 关于直线y=kx+1的对称点A ′恰好落在四边形OA B C 内部(不包括正好落在边上),则t的取值范围为()A .﹣2<t<2B .﹣2<t<2C .﹣2<t<﹣2或2<t<2D .以上答案都不对【分析】根据条件,可以求得点A 关于直线B D 的对称点E的坐标,再根据E在图形中的位置,得到关于t的方程组【解答】解:∵点B (t,3)在直线y=kx+1上,∴3=kt+1,得到,于是直线B D 的表达式是.于是过点A (0,3)与直线B D 垂直的直线解析式为.联立方程组,解得,则交点M.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可以得到点E,∵点E在长方形A B C O的内部∴,解得或者.本题答案:或者.故选:C .【点评】该题涉及直线垂直时”k”之间的关系;直线的交点坐标与对应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中点坐标公式需要熟悉.计算量较大.10.如图,在矩形A B C D 中,A D = A B ,∠B A D 的平分线交B C 于点E.D H⊥A E于点H,连接B H并延长交C D 于点F,连接D E交B F于点O,下列结论:①A D =A E;②∠A ED =∠C ED ;③OE=OD ;④B H=HF;⑤B C ﹣C F=2HE,其中正确的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①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A B =B E,由勾股定理可得A D =A E= A B ,从而判断出①正确;②由”A A S”可证△A B E和△A HD 全等,则有B E=D H,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A D E =∠A ED =67.5°,求出∠C ED =67.5°,从而判断出②正确;③求出∠A HB =67.5°,∠D HO=∠OD H=22.5°,然后根据等角对等边可得OE=OD =OH,判断出③正确;④求出∠EB H=∠OHD =22.5°,∠A EB =∠HD F=45°,然后利用”角边角”证明△B EH和△HD F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 H=HF,判断出④正确;⑤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D F=HE,然后根据HE=A E﹣A H=B C ﹣C D ,B C ﹣C F=B C ﹣(C D ﹣D F)=2HE,判断出⑤正确.【解答】解:①∵A E平分∠B A D ,∴∠B A E=∠D A E=∠B A D =45°,∵A D ∥B C ,∴∠D A E=∠A EB =45°,∴∠A EB =∠B A E=45°,∴A B =B E,∴A E= A B ,∵A D = A B ,∴A D =A E,故①正确;②在△A B E和△A HD 中,,∴△A B E≌△A HD (A A S),∴B E=D H,∴A B =B E=A H=HD ,∴∠A D E=∠A ED =(180°﹣45°)=67.5°,∴∠C ED =180°﹣45°﹣67.5°=67.5°,∴∠A ED =∠C ED ,故②正确;∵A B =A H,∵∠A HB =(180°﹣45°)=67.5°,∠OHE=∠A HB (对顶角相等),∴∠OHE=67.5°=∠A ED ,∴OE=OH,∵∠D HO=90°﹣67.5°=22.5°,∠OD H=67.5°﹣45°=22.5°,∴∠D HO=∠OD H,∴OH=OD ,∴OE=OD =OH,故③正确;∵∠EB H=90°﹣67.5°=22.5°,∴∠EB H=∠OHD ,在△B EH和△HD F中,,∴△B EH≌△HD F(A SA ),∴B H=HF,HE=D F,故④正确;∵HE=A E﹣A H=B C ﹣C D ,∴B C ﹣C F=B C ﹣(C D ﹣D F)=B C ﹣(C D ﹣HE)=(B C ﹣C D )+HE=HE+HE=2HE.故⑤正确;故选:D .【点评】本题为四边形的综合应用,涉及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记各性质并仔细分析题目条件,根据相等的度数求出相等的角,从而得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或判断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二.填空题(共4小题)11.如果抛物线y=A x2+B x+C 在对称轴左侧呈上升趋势,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0.【分析】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抛物线开口向下,即可求解.【解答】解:∵抛物线y=A x2+B x+C 在对称轴左侧呈上升趋势,∴抛物线开口向下,∴A <0,故答案为A <0.【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项系数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B 和二次项系数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A 与B 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左;当A 与B 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12.不等式5x+1≥3x﹣5的解集为x≥﹣3.【分析】不等式移项,合并,把x系数化为1,即可求出解集.【解答】解:不等式移项得:5x﹣3x≥﹣5﹣1,合并得:2x≥﹣6,解得:x≥﹣3.故答案为:x≥﹣3.【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不等式的解法是解本题的关键.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y1=A x2+3A x﹣4A (A 是常数,且A <0),直线A B 过点(0,n)(﹣5<n<5)且垂直于y轴.(1)该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为﹣ A (用含A 的代数式表示).(2)当A =﹣1时,沿直线A B 将该抛物线在直线上方的部分翻折,其余部分不变,得到新图象G,图象G对应的函数记为y2,且当﹣5≤x≤2时,函数y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7,则n的取值范围为﹣<n<1.【分析】(1)把抛物线y1=A x2+3A x﹣4A 化成顶点式即可求得;(2)先求得顶点M的坐标,然后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得对称点M′的坐标,由题意可知当x=﹣5时y1的值与当x=2时y1的值相等,为y1=﹣6,易得函数y2的最大值为n,若2n﹣≥﹣6,即n≥时,y2的最小值为﹣6,即可得出n﹣(﹣6)<7,即n<1,得到≤n<1;若2n﹣<﹣6,即n<时,y2的最小值为2n﹣,即可得出n﹣(2n﹣)<7,即n>﹣,得到﹣<n<,进而即可得到﹣<n<1.【解答】解:(1)y1=A x2+3A x﹣4A =A (x+3)2﹣ A ,∴该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为﹣ A ,故答案为﹣ A ;(2)当A =﹣1时,y=﹣x2﹣3x+4=﹣(x+)2+,抛物线的顶点M(﹣,),∵直线A B ⊥y轴且过点(0,n)(﹣5<n<5),∴点M关于直线A B 的对称点M′(﹣,2n﹣),∵抛物线y1的对称轴为直线x=﹣,且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5≤x≤2,∴当x=﹣5时y1的值与当x=2时y1的值相等,为y1=﹣22﹣3×2+4=﹣6,由题意易得函数y2的最大值为n,若2n﹣≥﹣6,即n≥时,y2的最小值为﹣6,∵函数y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7,∴n﹣(﹣6)<7,即n<1,∴≤n<1,若2n﹣<﹣6,即n<时,y2的最小值为2n﹣,∵函数y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7,∴n﹣(2n﹣)<7,即n>﹣,∴﹣<n<,综上,﹣<n<1,故答案为﹣<n<1.【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二次函数的最值,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A OB =45°,点M,N在边OA 上,OM=x,ON=x+2,点P是边OB 上的点.若使点P,M,N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P恰好有两个,则x的取值范围是2﹣2≤x≤2或x=2或x=﹣1.【分析】考虑四种特殊位置,求出x的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1中,当△P2MN是等边三角形时满足条件,作P2H⊥OA 于H.在Rt△P2HN中,P2H=NH=,∵∠O=∠HP2O=45°,∴OH=HP2=,∴x=OM=OH﹣MH=﹣1.如图2中,当⊙M与OB 相切于P1,MP1=MN=2时,x=OM=2,此时满足条件;如图3中,如图当⊙M经过点O时,x=OM=2,此时满足条件的点P有2个.如图4中,当⊙N与OB 相切于P1时,x=OM=2﹣2,观察图3和图4可知:当2﹣2<x≤2时,满足条件,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x的值为:2﹣2<x≤2或x=2或x=﹣1,故答案为2﹣2<x≤2或x=2或x=﹣1.【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寻找特殊位置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填空题中的压轴题.三.解答题(共9小题)15.计算:(π﹣2021)0+2﹣3﹣+2C os45°.【分析】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1+﹣2+2×=1+﹣2+=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16.我国古代问题:以绳测井,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四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绳长、井深各几何?这段话的意思是:用绳子量井深,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绳长、井深各几尺?【分析】设绳长是x尺,井深是y尺,根据把绳三折来量,井外余绳四尺,把绳四折来量,井外余绳一尺列方程组即可.【解答】解:设绳长是x尺,井深是y尺,依题意有:,解得:,答:绳长是36尺,井深是8尺.【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网格中,给出了格点△A B C (格点为网格线的交点).(1)画出△A B C 关于直线l对称的△A 'B 'C ';(2)画出将△A 'B 'C ′绕B '点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的△A ″B 'C ″,且点A ″和点C ″均为格点.【分析】(1)分别作出A ,B ,C 的对应点A ′,B ′,C ′即可.(2)将△A ′B ′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即可.【解答】解:(1)如图,△A 'B 'C '即为所求作.(2)如图,△A ″B 'C ″即为所求作.【点评】本题考查作图﹣旋转变换,轴对称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8.观察下列等式:①=2+,②=3+,③=4+,④=5+,…(1)请按以上规律写出第⑥个等式:=7+;(2)猜想并写出第n个等式:=(n+1)+;并证明猜想的正确性.(3)利用上述规律,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4753.【分析】(1)根据分母不变,分子是两个数的平方差可得答案;(2)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第n个等式并计算可进行验证;(3)根据=1,=2,=3…可得原式=1+2+3……+97,进而可得答案.【解答】解:(1)第⑥个式子为:=7+;故答案为:=7+;(2)猜想第n个等式为:=(n+1)+,证明:∵左边===(n+1)+=右边,故答案为:=(n+1)+;(3)原式=1+2+3+…+97==4753.故答案为:4753.【点评】本题考查对规律型问题的理解和有理数的运算能力,找到规律是解题关键.19.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0.(1)求证: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若x1,x2是该方程的两根,且满足两根的平方和等于3,求m的值.【分析】(1)计算判别式的值得到△=4m2+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0,然后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可判断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2m+1,x1x2=m,利用x12+x22=3得到(2m+1)2﹣2×m=3,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1)证明:△=(2m+1)2﹣4m=4m2+1,∵4m2≥0,∴△>0,∴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解:∵x1,x2是该方程的两根,则x1+x2=2m+1,x1x2=m,∵x12+x22=3,∴(x1+x2)2﹣2x1x2=3,∴(2m+1)2﹣2×m=3,解得m=或﹣1.【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 x2+B x+C =0(A ≠0)的根的判别式△=B 2﹣4A C :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也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根与系数的关系.20.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 (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相交于A 、B 两点,且点B 的纵坐标为﹣6,过点A 作A E⊥x轴于点E,tA n∠A OE=,A E=2.求:(1)求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 OB 的面积.(3)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分析】(1)首先根据A E⊥x轴于点E,tA n∠A OE=,A E=2等条件求出A 点的坐标,然后把A 点坐标代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中,求出m的值,再根据B 点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进而求出k,根据两点式即可求出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首先求出一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然后再根据S△A OB =S△OB D +S△A OD 求面积;(3)根据图象即可求得.【解答】解:(1)在Rt△OEA 中:∵tA n∠A OE==,∵A E=2,∴OE=6,∴点A 的坐标为(6,2),∵A 在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上,∴m=6×2=1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y=,设B 点坐标为(A ,﹣6),把(A ,﹣6)代入y=,解得A =﹣2,把A (6,2)和B (﹣2,﹣6)代入y=kx+B 中,∴,解得,∴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4;(2)直线y=x﹣4与y的交点为D ,故D 点坐标为(0,﹣4),∴S△A OB =S△OB D +S△A OD =×4×6+×4×2=12+4=16;(3)观察图象,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2<x<0或x>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交点问题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条件求出A 点的坐标,进而求出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本题难度一般,是一道很不错的试题.21.如图,已知△ABC ,以A B 为直径的⊙O分别交A C ,B C 于点D ,E.连接OE,OD ,D E,且ED =EC .(1)求证:点E为B C 的中点.(2)填空:①若A B =6,B C =4,则C D =;②当∠A =60°时,四边形OD C E是菱形.【分析】(1)连接A E,如图,先证明∠B =∠C 得到△A B C 为等腰三角形,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A EB =90°,即A E⊥B E,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2)①证明△C D E∽△C B A ,利用相似比可求出C D 的长;①当∠A =60°,证明△A OD 和△A B C 、△C D E、△OB D 都为等边三角形,则OD =D C =C E =OE,然后判定四边形OD C E是菱形.【解答】(1)证明:连接A E,如图,∵ED =EC ,∴∠C =∠ED C ,∵∠ED C =∠B ,∴∠B =∠C ,∴△A B C 为等腰三角形,∵A B 为直径,∴∠A EB =90°,即A E⊥B E,∴B E=C E,即点E为B C 的中点;(2)①∵∠D C E=∠B C A ,∠ED C =∠B ,∴△C D E∽△C B A ,∴C D :B C =D E:A B ,即C D :4=2:6,∴C D =;①当∠A =60°,∵OA =OD ,A B =A C ,∴△A OD 和△A B C 都为等边三角形,∴OD =OA ,同理可得△C D E、△OB D 都为等边三角形,∴C D =C E=D E=B E=OB ,∴OD =D C =C E=OE,∴四边形OD C E是菱形.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22.某校为了解本校学生对自己视力保护的重视程度,随机在校内调查了部分学生,调直结果分为”非常重视”“重视”“比较重视”“不重视”四类,并将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扇形统计图中,”非常重视”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为18°,并补全条形统计图;(2)该校共有学生4000人,请你估计该校对视力保护”比较重视”的学生人数;(3)对视力”非常重视”的4人有A 1,A 2两名男生,其中A 1是七年级学生,A 2是八年级学生;B 1,B 2两名女生,其中B 1是八年级,B 2是九年级.若从中随机抽取两人向全校作视力保护经验交流,请求出恰好抽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概率.【分析】(1)先由”不重视”的学生人数和所占百分比求出调查总人数,再由360°乘以”非常重视”的学生所占比例得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求出”重视”的人数,补全条形统计图即可;(2)由该校共有学生人数乘以”比较重视”的学生所占比例即可;(3)画树状图,共有12个等可能的结果,恰好抽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结果有6个,再由概率公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调查的学生人数为16÷20%=80(人),∴”非常重视”所占的圆心角的度数为360°×=18°,故答案为:18°,“重视”的人数为80﹣4﹣36﹣16=24(人),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2)由题意得:4000×=1800(人),即估计该校对视力保护”比较重视”的学生人数为1800人;(3)画树状图如图:共有12个等可能的结果,恰好抽到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的结果有6个,∴恰好抽到同性别学生的概率为=.【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树状图法与列表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也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以及样本估计总体.23.已知,如图1,Rt△A B C 中,A B =A C ,∠B A C =90°,D 为△A B C 外一点,且∠A D C =90°,E为B C 中点,A F∥B C ,连接EF交A D 于点G,且EF⊥ED 交A C 于点H,A F=1.(1)若=,求EF的长;(2)在(1)的条件下,求C D 的值;(3)如图2,连接B D ,B G,若B D =A C ,求证:B G⊥A D .【分析】(1)判断出△A HF∽△C HE,得出比例式,求出C E,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先求出A C =3,再判断出△A EG≌△C ED (A SA ),得出EG=ED ,再判断出△A EF∽△D A C ,得出比例式,即可得出结论;(3)先判断出△B ED ∽△B D C ,得出,进而判断出A G=GD ,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1,连接A E,∵A F∥B C ,∴△A HF∽△C HE,∴,∴A F=1,,∴,∴C E=3,在Rt△A B C 中,A B =A C ,点E是B C 的中点,∴A E= B C =C E,A E⊥B C ,∴C E=3,∵A F∥B C ,∴A E⊥A F,∴∠EA F=90°,根据勾股定理得,EF==;(2)由(1)知,EF=,C E=3,∴B C =2C E=6,∴A C =3,∵∠A EP=∠C D P,∠A PE=∠C PD ,∴∠EA G=∠PC D ,∵∠A EG=∠C ED ,A E=C E,∴△A EG≌△C ED (A SA ),∴EG=ED ,∴∠ED G=45°=∠A C E,∵∠A PC =∠EPD ,∴∠PED =∠C A P,∴∠FEA =∠C A D ,∴△A EF∽△D A C ,∴,∴,∴C D =.(3)如图2,在Rt△A B C 中,A B =A C ,∴,,连接A E,∵,,∴,∵∠EB D =∠D B C ,∴△B ED ∽△B D C ,∴,∴C D = D E=GD ,∵C D =A G,∴A G=GD ,∵B D =A B ,∴B G⊥A D .【点评】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构造出相似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

广东省2021年中考真题数学试卷真题(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广东省2021年中考真题数学试卷真题(word版,含答案与解析)
【详解】解:如下图所示:过C点作y轴垂线,垂足为H,AB与x轴的交点为D,
设A(a,a²),B(b,b²),其中a≠0,b≠0,
∵OA⊥OB,
∴ ,
∴ ,
即 ,

设AB的解析式为: ,代入A(a,a²),
解得: ,
∴ ,
∵ ,即 ,
∴C点在以OD的中点E为圆心,以 为半径的圆上运动,
当CH为圆E的半径时,此时CH的长度最大,
【详解】解:如图:过D作DE⊥AB,垂足为E
∵AB是直径
∴∠ACB=90°
∵∠ABC的角平分线BD
∴DE=DC=1
Rt△DEB和Rt△DCB中
DE=DC、BD=BD
∴Rt△DEB≌Rt△DCB(HL)
∴BE=BC
在Rt△ADE中,AD=AC-DC=3-1=2
AE=
设BE=BC=x,AB=AE+BE=x+
∴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一般地,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零.
6.下列图形是正方体展开图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11种不同情况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只有第2个图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四个图中有3个图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S的最大值为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关键是由已知得出a+b=6,把面积最大值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大值问题.
10.设O为坐标原点,点A、B为抛物线 上的两个动点,且 .连接点A、B,过O作 于点C,则点C到y轴距离的最大值()

北师大版《实数》教学设计word版

北师大版《实数》教学设计word版

教学资源一般是指教师在上课过程中用到的素材内容,一般包括教案、课件、引用内容等,有了教学材料的支持,课堂内容会更加丰富,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在相对有趣的环境下掌握学习内容。

教案是老师们经常需要准备的材料,好的教案能够把知识点融入到具体场景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学习参考一些优秀的教学教案,能够提升教学材料的设计水平,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各个章节的知识点。

为大家整理了优质教学教案等资源案例,方便大家参考学习。

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类,或代数数和超越数两类,或正实数,负实数和零三类。

有理数可以分成整数和分数,而整数可以分为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实数》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北师大版《实数》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实数。

3、了解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运算公式和运算顺序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4、会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会进行实数的简单运算。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器与计算机的应用,形成自觉应用的意识,从而能应用与实数有关的运算。

2、经历作图和观察的过程,掌握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与态度1、感受数系的扩充,通过自主探究,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体验数形结合的优越性,发展学生的类比与归纳能力。

2、学生经历数系扩展的过程,体会到数系的扩展源于社会实际,又为社会实际服务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2、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难点1、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2、能准确无误地进行实数运算。

教学突破通过让学生对比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特点,总结无理数的概念,以加深对无理数的概念的记忆。

同时,让学生动手作图,直观展现实数和数轴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中通过回忆有理数的运算规则过渡到实数的运算,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

(完整word版)2019年中考专题复习第二讲实数的运算(含详细参考答案)

(完整word版)2019年中考专题复习第二讲实数的运算(含详细参考答案)

2019年中考专题复习 第二讲 实数的运算【基础知识回顾】一、实数的运算.1、基本运算:初中阶段我们学习的基本运算有 、 、 、 、 、 和 共六种,运算顺序是先算 ,再算 ,最后算 ,有括号时要先算 ,同一级运算,按照 的顺序依次进行. 2、运算法则: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用较大的 减去较小的 ,任何数同零相加仍得 。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 。

乘法:两数相乘,同号得 ,异号得 ,并把 相乘。

除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 。

乘方:(-a )2n +1= (—a ) 2n=3、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 加法结合律:(a+b )+c= 乘法交换律:ab= 乘法结合律:(ab )c= 分配律: (a+b )c= 二、零指数、负整数指数幂。

0a = (a≠0) a -p= (a≠0)【名师提醒:1、实数的混合运算在中考考查时经常与0指数、负指数、绝对值、锐角三角函数等放在一起,计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性质。

2、注意底数为分数的负指数运算的结果,如:(31)-1= 】三、实数的大小比较:1、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除可以用数轴按照的原则进行比较以外,,还有比较法、比较法等,两个负数大的反而小。

2、如果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非负数都为。

【名师提醒: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有很多,根据题目所给的实数的类型或形可以式灵活选用。

22的大小,可以先确定10和65的取值范围,然后得结论:10+2 65—2。

】【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实数的大小比较。

例1 (2018•福建)在实数|-3|,—2,0,π中,最小的数是()A.|-3| B.-2 C.0 D.π【思路分析】直接利用利用绝对值的性质化简,进而比较大小得出答案.解:在实数|—3|,-2,0,π中,|—3|=3,则-2<0<|-3|<π,故最小的数是:—2.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大小比较以及绝对值,正确掌握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是解题关键.考点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例2 (2018•南京)下列无理数中,与4最接近的是()A B C 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正确得出接近4的无理数是解题关键. 考点三:实数与数轴例3(2018•北京)实数a,b,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正确的结论是( ) A .|a |>4 B .c —b >0 C .ac >0 D .a+c >0【思路分析】本题由图可知,a 、b 、c 绝对值之间的大小关系,从而判断四个选项的对错. 解:∵—4<a <-3,∴|a |<4,∴A 不正确; 又∵a <0,c >0,∴ac <0,∴C 不正确; 又∵a <—3,c <3,∴a+c <0,∴D 不正确; 又∵c >0,b <0,∴c-b >0,∴B 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绝对值及加减计算之间的关系,关键是判断正负. 考点四:实数的混合运算例4 (2018•怀化)计算:0112sin 3022|31|π-︒--+-+()()【思路分析】直接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和负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解答】解:原式=1213122⨯-+-+ =1+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考点五:实数中的规律探索。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试卷命题人:戴丽美 审题人:张伟萍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p :2log 1x <,则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2x < B. 02x << C. 01x << D. 03x <<2. 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196a b+=,则()()19a b ++的最小值是( )A. 8B. 16C. 32D. 363. 已知函数22()lg[(1)(1)1]f x a x a x =-+++的值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5[1,]3B. 5(1,3C. (]5,1(,)3-∞-⋃+∞ D. ()5,1[1,)3-∞- 4. 已知函数()()21,1215,1x a x f x x a x x ⎧+⎪=⎨-++>⎪⎩,…对12,R x x ∀∈,12x x ≠,满足1212()[()()]0x x f x f x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3a <…B. 13a <<C. 512a <<D. 512a <…5. 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满足()()0,(1)(1)f x f x f x f x -+=+=-,且当(1,0)x ∈-时,41()log ()2f x x =--,则172f ⎛⎫= ⎪⎝⎭( )A.12B. 1- C. 12-D. 16.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其对称中心O 平分线段MN ,且2MN BC =,点E 为DC 的中点,则EM EN ⋅=( )A. 3- B. 2- C. 32-D. 12-7. 已知函数()2f x x m =+与函数()11ln 3,22g x x x x ⎛⎫⎡⎤=--∈ ⎪⎢⎥⎣⎦⎝⎭的图象上至少存在一对关于x 轴对称的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5ln 2,24⎡⎤+⎢⎥⎣⎦B. 52ln 2,ln 24⎡⎤-+⎢⎥⎣⎦C. 5ln 2,2ln 24⎡⎤++⎢⎥⎣⎦D. []2ln 2,2-8. 将函数()cos f x x =的图象先向右平移56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ω(0)>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若函数 ()g x 在3(,)22ππ上没有零点,则 ω的取值范围是( )A. 228(0,][,939B. 2(0,]9C. 28(0,][,1]99D. (0,1]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 设函数()sin 22f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B.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2x π=对称C. ()f x 的一个零点为3x π=D. ()f x1+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为()A. 已知()1,2a =r ,()1,1b =r ,且a 与a λb + 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5,3⎛⎫-+∞ ⎪⎝⎭B. 向量()12,3e =-,213,24e ⎛⎫=- ⎪⎝⎭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C. 若//a b ,则a 在b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为ar D. 三个不共线的向量OA ,OB ,OC ,满足AB CA BA CB OA OB AB CA BA CB ⎛⎫⎛⎫⎪ ⎪⋅+=⋅+ ⎪ ⎪⎝⎭⎝⎭0CA BC OC CA BC ⎛⎫ ⎪=⋅+= ⎪⎝⎭,则O 是ABC V 的内心11. 在现代社会中,信号处理是非常关键技术,我们通过每天都在使用的电话或者互联网就能感受到,而信号处理背后的“功臣”就是正弦型函数.()()71sin 2121i i x f x i =-⎡⎤⎣⎦=-∑的图象就可以近似的模拟某种信号的波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函数()f x 为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为πB. 函数()f x 为偶函数C. 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π2x =对称D. 函数()f x 导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712. 设函数()()πsin 05f x x ωω⎛⎫=+> ⎪⎝⎭,已知()f x []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则( )A. ()f x 在()0,2π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B. ()f x 在()0,2π有且仅有2个极小值点C. ()f x 在π0,10⎛⎫⎪⎝⎭单调递增D. ω的取值范围是1229,510⎡⎫⎪⎢⎣⎭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若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1x ,2x ,…,n x 都有()()()12121n n x x x f x f x f x f n n ++⋅⋅⋅+⎛⎫++⋅⋅⋅+≤⎡⎤ ⎪⎣⎦⎝⎭,若函数()sin f x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的最大值是______.14. 在ABC V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21cos cos sin sin sin 4A B C B C -+==,且ABC V的面积为a 的值为________.15. 如图,在ABC V 中,π3BAC ∠=,2AD DB =,P 为CD 上一点,且满足12AP mAC AB =+ ,若ABC V的面积为,则A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的的在16. 若函数()cos sin f x a b x c x =++的图象经过点()0,1和π,4a ⎛⎫- ⎪⎝⎭,且当π0,2x ⎡⎤∈⎢⎥⎣⎦时,()f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函数()ln f x x x ax b =++在()()1,1f 处的切线为2210x y --=.(1)求实数,a b 的值;(2)求()f x 的单调区间.18. 已知函数()2f x x ω=sin cos x x ωω+(0)>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Ⅰ)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Ⅱ)若()f x >,求x 取值的集合.19. 如图,洪泽湖湿地为拓展旅游业务,现准备在湿地内建造一个观景台P ,已知射线AB ,AC 为湿地两边夹角为120°的公路(长度均超过2千米),在两条公路AB ,AC 上分别设立游客接送点M ,N ,从观景台P 到M ,N 建造两条观光线路PM ,PN ,测得2AM =千米,2AN =千米.(1)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60MPN ∠=︒,求两条观光线路PM 与PN 之和的最大值.20. 已知函数()2ln f x x ax a x =-+有两个极值点1x ,2x .(1)求a 的取值范围;(2)证明:()()1212242416ln2f x f x x x +++<.21. 设函数()sin xf x e a x b =++.(Ⅰ)当1a =,[)0,x ∈+∞时,()0f x ≥恒成立,求b 的范围;(Ⅱ)若()f x 在0x =处切线为10x y --=,且方程()2m xf x x-=恰有两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22 已知函数()1sin e xx f x x -=+,ππ,2x ⎛⎫∈- ⎪⎝⎭.(1)求证:()f x 在()ππ,2-上单调递增;(2)当()π,0-时,()sin e cos sin xf x x x k x --⎡⎤⎣⎦≤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的.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数学学科试卷命题人:戴丽美 审题人:张伟萍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p :2log 1x <,则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2x <B. 02x << C. 01x << D. 03x <<【答案】C 【解析】【分析】解出2log 1x <的解集,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其子集,选出即可.【详解】解:由2log 1x <得02x <<,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0,2的子集,C 符合,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断,是基础题.2. 已知正实数a ,b 满足196a b+=,则()()19a b ++的最小值是( )A. 8 B. 16C. 32D. 36【答案】B 【解析】【分析】对196a b+=1≥且96b a ab +=,把()()19a b ++展开得到()()=7919a b ab +++,即可求出最小值.【详解】因为正实数a ,b 满足196a b+=,所以196a b =+≥1≥,当且仅当19=a b 时,即1,33a b ==时取等号.因为196a b+=,所以96b a ab +=,所以()()919=9797916a a b a b b b a +++≥+=+=++.故()()19a b ++的最小值是16.故选:B3. 已知函数22()lg[(1)(1)1]f x a x a x =-+++的值域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5[1,]3B. 5(1,3C. (]5,1(,)3-∞-⋃+∞ D. ()5,1[1,)3-∞- 【答案】A 【解析】【分析】当函数的值域为R 时,命题等价于函数()()22111y a x a x =-+++的值域必须包含区间()0+∞,得解【详解】22()lg[(1)(1)1]f x a x a x =-+++ 的值域为R 令()()22111y a x a x =-+++,则()()22111y a x a x =-+++的值域必须包含区间()0+∞,当210a -=时,则1a =±当1a =时,21y x =+符合题意;当1a =-时,1y =不符合题意;当1a ≠±时,()()222101410a a a ⎧->⎪⎨∆=+--≥⎪⎩,解得513a <≤513a ∴≤≤,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5[1,]3故选:A【点睛】转化命题的等价命题是解题关键.4. 已知函数()()21,1215,1xa x f x x a x x ⎧+⎪=⎨-++>⎪⎩,…对12,R x x ∀∈,12x x ≠,满足1212()[()()]0x x f x f x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3a <…B. 13a <<C. 512a << D. 512a <…【答案】D 【解析】【分析】先判断()f x 是R 上的增函数,列关于实数a 的不等式组,即可求得实数a 的取值范围.【详解】由题意,得()f x 是R 上的增函数,则()11141215a a a a >⎧⎪+⎪⎨⎪+-++⎪⎩……,解得512a <…,故选:D5. 已知定义在R 上函数()f x 满足()()0,(1)(1)f x f x f x f x -+=+=-,且当(1,0)x ∈-时,41()log ()2f x x =--,则172f ⎛⎫= ⎪⎝⎭( )A.12B. 1- C. 12-D.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函数()f x 满足(1)(1)f x f x +=-,得到(2)()f x f x -=,再结合()()0f x f x -+=,得到(4)()f x f x +=,即()f x 的周期为4,然后利用周期结合当(1,0)x ∈-时,41()log ()2f x x =--求解.【详解】因为函数()f x 满足(1)(1)f x f x +=-,所以(2)()f x f x -=,又因为()()0f x f x -+=,所以(2)()f x f x +=-,所以(4)()f x f x +=,又因为(1,0)x ∈-时,41()log ()2f x x =--,则17118222⎛⎫⎛⎫⎛⎫=+=⎪ ⎪ ⎪⎝⎭⎝⎭⎝⎭f f f ,2421og 1111112log 12222log 422⎛⎫ ⎪⎛⎫⎛⎫⎛⎫=--=--=--=-+=- ⎪ ⎪ ⎪ ⎪⎝⎭⎝⎭⎝⎭ ⎪⎝⎭l f .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和周期性的综合应用,还考查了转化求解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6. 如图,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其对称中心O 平分线段MN ,且2MN BC =,点E 为DC 的中点,则EM EN ⋅=( )的A. 3-B. 2-C. 32-D. 12-【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平面向量线性运算、数量积运算求得正确答案.【详解】24,2,1MN BC OM OE ====.()()EM EN EO OM EO ON⋅=+⋅+ ()()22143EO OM EO OM EO OM =+⋅-=-=-=- .故选:A7. 已知函数()2f x x m =+与函数()11ln3,22g x x x x ⎛⎫⎡⎤=--∈ ⎪⎢⎥⎣⎦⎝⎭的图象上至少存在一对关于x 轴对称的点,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A. 5ln 2,24⎡⎤+⎢⎥⎣⎦ B. 52ln 2,ln 24⎡⎤-+⎢⎥⎣⎦C. 5ln 2,2ln 24⎡⎤++⎢⎥⎣⎦D. []2ln 2,2-【答案】D 【解析】【分析】由题可得()()()2ln 3h x f x g x x x x m =+=+-+在1,22⎡⎤⎢⎥⎣⎦有零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进而可得20ln 22m m -≤≤+-,即得.【详解】原问题等价于()()()2ln 3h x f x g x x x x m =+=+-+在1,22⎡⎤⎢⎥⎣⎦有零点,而()()()1123211h x x x x x x'=+-=--,∴()1,1,02x h x ⎛⎫'∈<⎪⎝⎭,()h x 单调递减, (]()1,2,0x h x '∈>,()h x 单调递增,又()()1512,2ln 22,ln 224h m h m h m ⎛⎫=-=-+=--+⎪⎝⎭,由1ln 22>可判断()122h h ⎛⎫> ⎪⎝⎭,因而()h x 的值域为[]2,ln 22m m -+-,又()h x 有零点,有20ln 22m m -≤≤+-,所以[]2ln2,2m ∈-.故选:D.8. 将函数()cos f x x =的图象先向右平移56π个单位长度,再把所得函数图象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1ω(0)>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g x 的图象,若函数 ()g x 在3(,)22ππ上没有零点,则 ω的取值范围是( )A. 228(0,][,939B. 2(0,]9C. 28(0,][,1]99D. (0,1]【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y =Acos (ωx +φ)的图象变换规律,求得g (x )的解析式,根据定义域求出56x πω-的范围,再利用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求得ω的取值范围.【详解】函数()cos f x x =的图象先向右平移56π个单位长度,可得5cos 6y x π⎛⎫=-⎪⎝⎭的图象,再将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ω(0)>ω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5()cos 6g x x πω⎛⎫=-⎪⎝⎭的图象,∴周期2T πω=,若函数()g x 在3(,)22ππ上没有零点,∴ 553526626x ωπππωππω-<-<-,∴ 35526262T ωππωπππω⎛⎫⎛⎫---≤=⎪ ⎪⎝⎭⎝⎭,21ω∴≤,解得01ω<≤,又522635226k k πωππππωπππ⎧-+≤-⎪⎪⎨⎪+≥-⎪⎩,解得3412323k ωω-≤≤-,当k =0时,解2839ω≤≤,当k =-1时,01ω<≤,可得209ω<≤,ω∴∈228(0,][,]939.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y =Acos (ωx +φ)的图象变换及零点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采用数形结合思想,构建不等关系式,求解可得,属于较难题.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9. 设函数()sin 22f x x x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B.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2x π=对称C. ()f x 的一个零点为3x π=D. ()f x1+【答案】ABC 【解析】【分析】先化简,得到()2sin 23f x x π⎛⎫=+⎪⎝⎭,再根据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四个选项一一验证.【详解】函数()sin 222sin 23f x x x x π⎛⎫=+=+⎪⎝⎭.对于A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故A 正确;对于B :2sin 2212123πππf ⎛⎫⎛⎫=⨯+=⎪⎪⎝⎭⎝⎭,所以()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12x π=对称.故B 正确;对于C :2sin 20333πππf ⎛⎫⎛⎫=⨯+=⎪ ⎪⎝⎭⎝⎭,所以3x π=是()f x 的一个零点.故C 正确;对于D :函数()2sin 23f x x π⎛⎫=+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2.故D 错误.故选:ABC1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为()A. 已知()1,2a =r ,()1,1b =r ,且a 与a λb + 的夹角为锐角,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5,3⎛⎫-+∞ ⎪⎝⎭B. 向量()12,3e =-,213,24e ⎛⎫=- ⎪⎝⎭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C. 若//a b ,则a 在b方向上的正射影的数量为ar D. 三个不共线的向量OA ,OB ,OC ,满足AB CA BA CB OA OB AB CA BA CB ⎛⎫⎛⎫ ⎪ ⎪⋅+=⋅+ ⎪ ⎪⎝⎭⎝⎭0CA BC OC CA BC ⎛⎫⎪=⋅+= ⎪⎝⎭,则O 是ABC V 的内心【答案】AC 【解析】【分析】对于A ,由向量的交角为锐角的等价条件为数量积大于0,且两向量不共线,计算即可;对于B ,由124e e = ,可知1e ,2e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对于C ,利用向量投影的定义即可判断;对于D ,由0AB CA OA AB CA ⎛⎫⎪⋅+= ⎪⎝⎭,点O 在角A 的平分线上,同理,点O 在角B 的平分线上,点O 在角C 的平分线上,进而得出点O 是ABC V 的内心.【详解】对于A ,已知()1,2a =r ,()1,1b =r ,且a 与a λb +的夹角为锐角,可得()0a a b λ+>⋅ ,且a 与a λb +不共线,()1,2a λb λλ+=++ ,即有()1220λλ++⨯+>,且()212λλ⨯+≠+,解得53λ>-且0λ≠,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53λ>-且0λ≠,故A 不正确;对于B ,向量,,213,24e ⎛⎫=- ⎪⎝⎭,124e e = ,∴向量1e ,2e不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故B 正确;对于C ,若a b P ,则a 在b上的投影为a ± ,故C 错误;对于D ,AB CA AB CA+ 表示与ABC V 中角A 的外角平分线共线的向量,由0AB CA OA AB CA ⎛⎫⎪⋅+= ⎪⎝⎭,可知OA 垂直于角A 的外角平分线,所以,点O 在角A 的平分线上,同理,点O 在角B 平分线上,点O 在角C 的平分线上,故点O 是ABC V 的内心,D 正确.故选:A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的运算和有关概念,具体包括向量数量积的夹角公式、向量共线的坐标表示和向量投影的定义等知识,属于中档题.11. 在现代社会中,信号处理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我们通过每天都在使用的电话或者互联网就能感受到,而信号处理背后的“功臣”就是正弦型函数.()()71sin 2121i i x f x i =-⎡⎤⎣⎦=-∑的图象就可以近似的模拟某种信号的波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函数()f x 为周期函数,且最小正周期为πB. 函数()f x 为偶函数C. 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π2x =对称D. 函数()f x 的导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7的【答案】CD 【解析】【分析】利用周期的定义可判断A 选项的正误;利用奇偶性的定义可判断B 选项的正误;利用函数的对称性可判断C 选项的正误;求得函数()f x 的导数,求出()f x '的最大值,可判断D 选项的正误.【详解】对于选项A :因为()()()()()7711sin 21πsin 21π21π2121==-+-+-⎡⎤⎡⎤⎣⎦⎣⎦+==--∑∑i i i x i i x f x i i ()()()7711sin π21sin 212121==-+--⎡⎤⎡⎤⎣⎦⎣⎦==-=---∑∑i i i x i x f x i i ,即()()πf x f x +=-,可知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不为π,故A 错误;对于选项B :因为sin y x =为奇函数,所以()sin sin x x =--,所以()()71sin 21sin 3sin 5sin 7sin 9sin11sin13sin 2135791113i i x x x x x x xf x x i =-⎡⎤⎣⎦==++++++-∑也是奇函数,故B 错误;对于选项C :因为()()()()()7711sin 21πsin 21π21π2121==-----⎡⎤⎡⎤⎣⎦⎣⎦-==--∑∑i i i x i i x f x i i ()()()7711sin π21sin 212121==----⎡⎤⎡⎤⎣⎦⎣⎦===--∑∑i i i x i x f x i i ,即()()πf x f x -=,所以函数()y 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π2x =对称,故C 正确;对于选项D :因为()sin 3sin 5sin 7sin 9sin11sin13sin 35791113x x x x x xf x x =++++++,所以()cos cos3cos5cos 7cos9cos11cos13f x x x x x x x x '=++++++,因为cos ,cos3,cos5,cos 7,cos9,cos11,cos13x x x x x x x 的取值范围均为[]1,1-,可知()7'≤f x ,当0x =时,()07f '=,所以()f x '的最大值为7,所以D 正确.故选:CD .12. 设函数()()πsin 05f x x ωω⎛⎫=+> ⎪⎝⎭,已知()f x 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则( )A. ()f x 在()0,2π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B. ()f x 在()0,2π有且仅有2个极小值点C. ()f x 在π0,10⎛⎫⎪⎝⎭单调递增D. ω的取值范围是1229,510⎡⎫⎪⎢⎣⎭【答案】ACD 【解析】【分析】由()f x 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可得265ωπ5π≤+<ππ可求出ω的范围,然后逐个分析判断即可.【详解】因为()()πsin 05f x x ωω⎛⎫=+> ⎪⎝⎭在[]0,2π有且仅有5个零点,如图所示,所以265ωπ5π≤+<ππ,所以1229510ω≤<,所以D 正确,对于AB ,由函数sin y x =在,2π55ωππ⎡⎤+⎢⎥⎣⎦上的图象可知,()f x 在()0,2π有且仅有3个极大值点,有3个或2个极小值点,所以A 正确,B 错误,对于C ,当π0,10x ⎛⎫∈ ⎪⎝⎭时,ππππ,55105x ωω⎛⎫+∈+ ⎪⎝⎭,因为1229510ω≤<,所以π49ππ1051002ωπ+<<,所以πππ,5105ω⎛⎫+ ⎪⎝⎭￿π0,2⎛⎫⎪⎝⎭,所以()f x 在π0,10⎛⎫⎪⎝⎭单调递增,所以C 正确,故选:ACD三、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3. 若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 内的任意1x ,2x ,…,n x 都有()()()12121n n x x x f x f x f x f n n ++⋅⋅⋅+⎛⎫++⋅⋅⋅+≤⎡⎤ ⎪⎣⎦⎝⎭,若函数()sin f x x =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 中,sin sin sin A B C ++的最大值是______.【解析】【分析】根据题设凸函数的性质可得1(sin sin sin )sin(33A B CA B C ++++≤即可求最大值,注意等号成立条件.【详解】由题设知:1(sin sin sin )sin()sin 333A B C A B C π++++≤==,∴sin sin sin A B C ++≤,当且仅当3A B C π===时等号成立.14. 在ABC V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21cos cos sin sin sin 4A B C B C -+==,且ABC V 的面积为a 的值为________.【答案】【解析】【分析】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以及正弦,余弦定理求得角A 的值,再利用正弦定理可得22sin sin sin bc a B C A=,结合ABC V 的面积求出边a 的值.【详解】解:222cos cos sin sin sin A B C B C -+= ,()2221sin 1sin sin sin sin A B C B C ∴---+=,即222sin sin sin sin sin B A C B C -+=,由正弦定理角化边得222b a c bc -+=,2221cos 222b c a bc A bc bc +-∴===,由正弦定理sin sin sin a b c A B C==,22sin sin sin bc a B C A∴=即221sin 43bc a π=,化简得23a bc =,又ABC V的面积为1sin 2ABC S bc A ==V 8bc ∴=224a ∴=解得a =故答案为:15. 如图,在ABC V 中,π3BAC ∠=,2AD DB =,P 为CD 上一点,且满足12AP mAC AB =+ ,若ABC V的面积为,则AP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解析】【分析】用,AC AB表示,CD PD ,利用这两者共线可求m ,求出2AP 后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其最小值.【详解】因为2AD DB =,故23AD AB = ,所以23CD AD AC AB AC =-=- ,而211326PD AD AP AB mAC AB AB mAC =-=--=-,因为CD 与PD 为非零共线向量,故存在实数λ,使得2136AB AC AB mAC λ⎛⎫-=- ⎪⎝⎭,故14,4m λ==,所以1142AP AC AB =+ ,所以2221111+216482AP AC AB AC AB =+⨯⨯⨯⨯,由ABC V的面积为=,故8AC AB ⨯= ,所以22211113164AP AC AB =++≥+= ,当且仅当4,2AC AB ==u u u r u u u r时等号成立.故minAP =,故答案【点睛】思路点睛:与三角形有关的向量问题,如果知道边与夹角的关系,则可以考虑用已知的边所在的向量作为基底向量,其余的向量可以用基地向量来表示,此时模长的计算、向量的数量积等都可以通过基底向量来计算.16. 若函数()cos sin f x a b x c x =++的图象经过点()0,1和π,4a ⎛⎫- ⎪⎝⎭,且当π0,2x ⎡⎤∈⎢⎥⎣⎦时,()f x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答案】0,4⎡+⎣【解析】【分析】先根据()π01,4f f a ⎛⎫=-= ⎪⎝⎭将,b c 转化为a 来表示,由此化简()f x 的解析式,对a 进行分类讨论,根据()f x ≤恒成立列不等式来求得a 的取值范围.【详解】因为()f x 经过点()0,1和π,4a ⎛⎫- ⎪⎝⎭,所以(0)1f a b =+=,π4f a a ⎛⎫-=+= ⎪⎝⎭,可得1b c a ==-,故π()(1)cos (1)sin (1)(sin cos ))sin 4f x a a x a x a a x x a a x ⎛⎫=+-+-=+-+=-+ ⎪⎝⎭.因为π02x ≤≤,所以ππ3π444x ≤+≤πsin 14x ⎛⎫≤+≤ ⎪⎝⎭,为当1a <时,10a ->,可得π1)sin )4a a x a ⎛⎫-≤-+≤- ⎪⎝⎭,所以1())f x a a ≤≤-+,要使()f x ≤≤恒成立,)a a -+≤0a ≥,又1a <,从而01a ≤<;当1a =时,()1[f x =∈;当1a >时,10a -<,所以π1)sin )4a a x a ⎛⎫-≥-+≥- ⎪⎝⎭,所以1())f x a a ≥≥-+,要使()f x ≤≤恒成立,)a a -+≥4a ≤+,又1a >,从而14a <≤+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为04a ≤≤+.故答案为:0,4⎡+⎣【点睛】求解不等式恒成立的问题,主要解题思路是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值来进行求解,如本题中()f x ≤恒成立,就转化为()f x 的值域,也即三角函数的值域来进行求解.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 已知函数()ln f x x x ax b =++在()()1,1f 处的切线为2210x y --=.(1)求实数,a b 的值;(2)求()f x 的单调区间.【答案】(1)012a b =⎧⎪⎨=⎪⎩(2)减区间为1(0,e 增区间为1(,)e +∞【解析】【分析】(1)求出函数的导数,计算f ′(1),f (1)可求出a ,b 的值;(2)求出函数的解析式,求出函数的导数,解关于导函数的不等式,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即可;【详解】(1)依题意可得:122(1)10(1)2f f --==即()ln f x x x ax b=++ '()ln 1f x x a ∴=++又 函数()f x 在(1,(1))f 处的切线为2210x y --=,1(1)2f =(1)111(1)2f a f a b =+=⎧⎪∴⎨=+'=⎪⎩解得:012a b =⎧⎪⎨=⎪⎩(2)由(1)可得:f '(x )=1+lnx ,当10x e ⎛⎤∈ ⎥⎝⎦,时,f '(x )≤0,f (x )单调递减;当1x e ⎛⎫∈+∞ ⎪⎝⎭,时,f '(x )>0,f (x )单调递增,∴()f x 的单调减区间为1(0,),e ()f x 的单调增区间为1e⎛⎫+∞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单调性、最值问题,考查导数的应用,属于基础题.18. 已知函数()2f x x ω=sin cos x x ωω+(0)>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Ⅰ)求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Ⅱ)若()f x >,求x 取值的集合.【答案】(1)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7,,1212k k k Z ππππ⎡⎤++∈⎢⎥⎣⎦;(2)x 取值的集合为5,2424x k x k k Z πππ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Ⅰ)根据二倍角的正弦公式、二倍角的余弦公式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23f x sin x πω⎛⎫==+ ⎪⎝⎭,利用正弦函数的单调性解不等式3222,232k x k πππππ+≤+≤+即可求得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Ⅱ)()f x >,即sin 23x π⎛⎫+> ⎪⎝⎭,由正弦函数的性质得3222,434k x k k Z πππππ+<+<+∈,化简后,写成集合形式即可.试题解析:(Ⅰ) ())21sin cos 1cos2sin22f x x x x x x ωωωωω=+=++-1sin2sin 223x x x πωωω⎛⎫=+=+ ⎪⎝⎭,因为周期为22ππω=,所以1ω=,故()sin 23f x x π⎛⎫=+ ⎪⎝⎭, 由3222,232k x k k Z πππππ+≤+≤+∈,得7,1212k x k k Z ππππ+≤≤+∈,函数()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7,,1212k k k Z ππππ⎡⎤++∈⎢⎥⎣⎦,(Ⅱ)()f x >sin 23x π⎛⎫+> ⎪⎝⎭,由正弦函数得性质得3222,434k x k k Z πππππ+<+<+∈, 解得5222,1212k x k ππππ-+<<+所以5,2424k x k k Z ππππ-+<<+∈,则x 取值的集合为5,2424x k x k k Z ππππ⎧⎫-+<<+∈⎨⎬⎩⎭.19. 如图,洪泽湖湿地为拓展旅游业务,现准备在湿地内建造一个观景台P ,已知射线AB ,AC 为湿地两边夹角为120°的公路(长度均超过2千米),在两条公路AB ,AC 上分别设立游客接送点M ,N ,从观景台P 到M ,N 建造两条观光线路PM ,PN ,测得2AM =千米,2AN =千米.(1)求线段MN 的长度;(2)若60MPN ∠=︒,求两条观光线路PM 与PN 之和的最大值.【答案】(1)千米(2)【解析】【分析】(1)在AMN V 中,利用余弦定理运算求解;(2)在PMN V中,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结合三角恒等变换可得π6PM PN α⎛⎫+=+⎪⎝⎭,进而可得结果.【小问1详解】在AMN V 中,由余弦定理得,2222cos MN AM AN AM AN MAN =+-⋅∠,即222122222122MN ⎛⎫=+-⨯⨯⨯-= ⎪⎝⎭,可得MN =所以线段MN的长度【小问2详解】设2π0,3PMN α⎛⎫∠=∈ ⎪⎝⎭,因为π3MPN ∠=,所以2π3PNM α∠=-,在PMN V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sin sin MN PM PN MPN PNM PMN==∠∠∠,因为sin ∠MN MPN4=,所以24sin 4sin ,4sin 4si π3n PM PNM PN PMN αα⎛⎫=∠==∠= ⎪⎝⎭-,因此4si 2n 4s π3in PM PN αα-⎛⎫+=+ ⎪⎝⎭14sin 4sin 2ααα⎫=++⎪⎭6sin αα=+=π6α⎛⎫+ ⎪⎝⎭,因为2π03α<<,所以6ππ5π66α<+<,所以当ππ62α+=,即π3α=时,PM PN +取到最大值20. 已知函数()2ln f x x ax a x =-+有两个极值点1x ,2x .(1)求a 的取值范围;(2)证明:()()1212242416ln2f x f x x x +++<.【答案】(1)8a >(2)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导,将问题转化为220x ax a -+=在()0,∞+上有两个实数根1x ,2x ,根据二次方程根的分布即可求解,(2)结合1212,22a a x x x x =+=,代入化简式子,将问题转化()2ln 2416ln 242a a g a a a =--++<,利用导数即可求解.【小问1详解】()222a x ax a f x x a x x-+'=-+=,()f x 有两个极值点1x ,2x ,则()0f x '=在()0,∞+上有两个实数根1x ,2x ,所以220x ax a -+=在()0,∞+上有两个实数根1x ,2x ,则21212Δ800202a a a x x a x x ⎧⎪=->⎪⎪=>⎨⎪⎪+=>⎪⎩解得8a >,故a 的取值范围为8a >,【小问2详解】由(1)知1212,22a a x x x x =+=,且8a >,()()2212111222121224242424ln ln f x f x x ax a x x ax a x x x x x +++=-++-+++()()()2121212121212242ln x x x x x x a x x a x x x x =++--+++22ln 24ln 2442242a a a a a a a a a a =--++=--++,令()2ln 24(8)42a a g a a a a =--++>,()ln 22a a g a '=-+,令()()()112ln ,02222a a a h a g a h a a a-''==-+=-+=<在8a >上恒成立,为所以()()ln 22a a h a g a '==-+在8a >单调递减,故()()ln 84ln 4022a a g a g ''=-+<=-+<,因此()g a 在8a >单调递减,故()()81688ln 42416ln 2g a g <=--++=,故()2ln 2416ln 242a a g a a a =--++<,得证.【点睛】方法点睛:利用导数证明或判定不等式问题:1.通常要构造新函数,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最值),从而得出不等关系;2.利用可分离变量,构造新函数,直接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从而判定不等关系;3.适当放缩构造法:根据已知条件适当放缩或利用常见放缩结论,从而判定不等关系;4.构造“形似”函数,变形再构造,对原不等式同解变形,根据相似结构构造辅助函数.21. 设函数()sin xf x e a x b =++.(Ⅰ)当1a =,[)0,x ∈+∞时,()0f x ≥恒成立,求b 的范围;(Ⅱ)若()f x 在0x =处的切线为10x y --=,且方程()2m x f x x -=恰有两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答案】(I )1b ≥-(II )10m e -<<【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将参数值代入得到函数表达式,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得函数最值,使得最小值大于等于0即可;(2)根据切线得到0a =,2b =-,方程22x m x e x --=有两解,可得22x xe x m x -=-,所以x xe m =有两解,令()x g x xe =,研究这个函数的单调性和图像,使得常函数y=m ,和()x g x xe =有两个交点即可.解析:由()sin xf x e a x b =++,当1a =时,得()cos xf x e x '=+.当[)0,x ∈+∞时,[]1,cos 1,1xe x ≥∈-,且当cos 1x =-时,2,x k k N ππ=+∈,此时1x e >.所以()cos 0xf x e x =+>',即()f x 在[)0,+∞上单调递增,所以()()min 01f x f b ==+,由()0f x ≥恒成立,得10b +≥,所以1b ≥-.(2)由()sin xf x e a x b =++得()cos x f x e a x =+',且()01f b =+.由题意得()001f e a '=+=,所以0a =.又()0,1b +在切线10x y --=上.所以0110b ---=.所以2b =-.所以()2xf x e =-.即方程22x m x e x --=有两解,可得22x xe x m x -=-,所以x xe m =.令()x g x xe =,则()()1x g x e x '=+,当(),1x ∈-∞-时,()0g x '<,所以()g x 在(),1-∞-上是减函数.当()1,x ∈-+∞时,()0g x '>,所以()g x 在()1,-+∞上是减函数.所以()()min 11g x g e=-=-.又当x →-∞时,()0g x →;且有()10g e =>.数形结合易知:10m e-<<.点睛:本题中涉及根据函数零点求参数取值,是高考经常涉及的重点问题,(1)利用零点存在的判定定理构建不等式求解;(2)分离参数后转化为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求解,如果涉及由几个零点时,还需考虑函数的图象与参数的交点个数;(3)转化为两熟悉的函数图象的上、下关系问题,从而构建不等式求解.22. 已知函数()1sin e x x f x x -=+,ππ,2x ⎛⎫∈- ⎪⎝⎭.(1)求证:()f x 在()ππ,2-上单调递增;(2)当()π,0-时,()sin e cos sin x f x x x k x --⎡⎤⎣⎦≤恒成立,求k 的取值范围.【答案】(1)证明见解析(2)π12k ≤+【解析】【分析】(1)求出函数()f x 的导数,判断导数在()ππ,2-的取值范围,从而证明()f x 的单调性;(2)由题意可得1cos sin x x k x --≤,分离参数得到 1cos sin x x k x --≤,求出1cos ()sin x x g x x--=导数,判断其单调区间,找出最小值即可.小问1详解】()1sin e x x f x x -=+,ππ,2x ⎛⎫∈- ⎪⎝⎭,()2cos e x x f x x -'=+,由()π,0x ∈-,有22x -≥,11e x >,则22e x x ->,又1cos 1x -≤≤,则()2cos 120e x x f x x -'=+>-+>.当π0,2x ⎛⎫∈ ⎪⎝⎭时,cos 0x ≥,20x ->,所以()2cos 0e xx f x x -'=+> 所以当()ππ,2-时,()0f x ¢>,综上,()f x 在()ππ,2-上单调递增.【小问2详解】()sin e cos sin x f x x x k x --⎡⎤⎣⎦≤.化简得1cos sin x x k x --≤.当()π,0x ∈-时,sin 0x <,所以1cos sin x x k x --≤,设()1cos sin x x g x x--=,()()()221sin sin cos 1cos sin 1cos cos sin sin x x x x x x x x x g x x x +-+='--+-=设()sin 1cos cos h x x x x x =+-+,()()cos cos sin sin 1sin h x x x x x x x x =-+-=-'.()π,0x ∈- ,10x ∴-<,sin 0x <,()0h x '∴>()h x ∴在()π,0-上单调递增,又由π02h ⎛⎫-= ⎪⎝⎭,所以当ππ,2x ⎛⎫∈-- ⎪⎝⎭时,()0h x <,()0g x '<,()g x ∴在ππ,2⎛⎫-- ⎪⎝⎭上单调递减;当π,02x ⎛⎫∈- ⎪⎝⎭时,()0h x ∴>,()0g x '>,()g x ∴在π,02⎛⎫- ⎪⎝⎭上单调递增,所以()min π1ππ21212g x g --⎛⎫=-==+ ⎪-⎝⎭,【故π12k ≤+.【点睛】思路点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在定义域内,若()g x k ≥恒成立,即()min g x k ≥;在定义域内,若()g x k ≤恒成立,即()max g x k ≤.。

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第十二章《实数》word基础练习及答案

上海教育版数学七下第十二章《实数》word基础练习及答案

第十二章《实数》基础练习一、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实数。

2、16的平方根是________,根号25的平方根是__________。

3、2又九分之七的平方根是_______,121分之根号81的平方根是_____4、27的立方根是_____,-125的立方根是_______。

5、0.027立方根是________,1又64分之61的立方根是_______。

6、若X ²等于九分之四,那么X=____,若根号X=九分之四那么X=_______。

7、________的立方根是-6,______的五次方根是-2.8、计算:根号(-5)²=_______, 三次根号(-8)²=_________9、正数a的两个平方根的和是_______,积是________10、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17cm³,则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__________11、根号十的整数部分是________,小数部分是____________.12、已知根号2≈1.414 ,求根号200≈_______,根号0.02约等于________.二、选择题1、在实数根号4,根号3,三分之一,0.3 3循环,π,2.123456……(按自然数增加)三次根号-8中,无理数有()A 、2个B、3个C、4个D、5个2、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的是()A、整数B、有理数C、无理数D、实数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B、两个无理数的积一定是无理数C、两个无理数的商一定是无理数D、一个无理数的相反数不一定是无理数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的偶次方根是1B、负数有一个负的平方根C、正数的N次方根有2个D、0的N次方根=0三、计算题1、负根号负三分之一的平方+三次根号负二十一分之七2、根号-81的绝对值- 三次根号216²3、负根号-5的平方+负根号二的平方-三次根号-84、三次根号135×25四、解答题1、已知a三次方=-8,b的平方=四分之一,求b分之a的值2、若2x+1与3x+4是同一个数的两个不同的平方根,求x的值3、已知:|x-1|+|y+3|=0,求:x2010次方+y的平方的值4、若根号x-3 +根号3-x+2y=4,求y分之x的值五、附加题1、已知P=a+3b-2次根号a+3是a+3的正平方根,Q=a+b+1次根号b-2是b-2的立方根,求P-Q的平方根2、设根号11的小数部分是a,求(6+a)a的值答案:填空1、有理数、无理数2、±4、±根号53、±三分之五、±十一分之三4、3、-55、0.3、四分之五6、±三分之二、八十一分之十六7、-216、-328、5、49、0、-a10、三次根号十七CM 11、3、根号十再减三12、14.14、0.141413、0.5477选择题1、B2、D3、A4、D计算题1、负三分之二2、-273、-14、15解答题1、4、-42、-13、104、二分之三附加题1、±根号32、2。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实数及其运算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1年九年级数学中考复习:实数及其运算练习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21届中考实数及其运算练习卷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比小的数是A. B. 0 C. D.2.数1,,0,中最小的是()A. 1B. 0C.D. —23.下列各数中,比小的数是A. —3B. —1C. 0D. 24.下列各数中最大的负数是A. B. C. —1 D. —35.下列各组数比较大小,判断正确的是A. B. C. D.6.某市有一天的最高气温为,最低气温为,则这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A. B. C. D.7.计算的结果是A. B. C. 1 D. 58.的值是A. B. 1 C. 5 D.9.下列各对数中,数值相等的是A. 与B. 与C. 与D. 与10.的倒数是A. B. C. 2021 D.11.下列各式中结果为负数的是A. B. C. D.12.下列算式中,运算结果为负数..的是A. B. C.—(—3)D.13.九章算术中有注:“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意思是:“今有两数若其意义相反,则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如果高于海平面200米记为米,那么低于海平面300米应记为A. B. C. D.14.数轴上到点的距离为5的点表示的数为A. B. C. 3或 D. 5或15.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B.C. D.16.若a与5互为相反数,则等于A. 0B. 5C. 10D.17.的相反数是A. 0B.C.D. 2018.的倒数等于A. 2020B.—2020C.D.19.已知实数x,y满足,则代数式的值为A. 1B. —1C. 2021D. —202120.在中,已知、都是锐角,,那么的度数为A. B. C. D.21.若将“收入100元”记作“元”,则“支出50元”应记作()A. 元B. 元C. 元D. 元22.的相反数为A. B. 3 C. 0 D. 不能确定23.下列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A. 0B.C.D.24.下列数中,是无理数的是A. B. 0 C. D.25.的相反数是A. 2020B.C.D.26.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 —4B. —3C. —2D. —127.在,,,0,,中,负数的个数有A. 2个B. 3个C. 4个D. 5个28.若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共有(),,,,;A. 2 个B. 3 个C. 4 个D. 5 个29.在有理数、、、中负数有A. 4B. 3C. 2D. 130.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中错误的是()A. B. C. D.31.的平方根是A. 4B.C.D.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是25的算术平方根B. 是64的立方根C. 是的立方根D. 的平方根是33.的平方根是A. B. C. D.二、填空题34.截至2020年11月17日凌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116天,距离地球约63800000千米,请将638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________.35.月球的半径约为1738000m,把1738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6.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网络下载速度可以达到每秒1300000KB以上,正常下载一部高清电影约需1秒.将13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37.科学家们测得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225000000米/秒,数字225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38.截止2020年,世界总人口已接近于76亿人,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39.实验表明,人体内某种细胞的形状可近似地看作球体,它的直径约为,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40.是大气压中直径小于或等于的颗粒物,将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________.41.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新能源的开发迫在眉睫,石墨烯是现在世界上最薄的纳米材料,其理论厚度应是,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________.三、解答题42.计算:.43.计算:.44.计算:.45.计算:;46.计算:.47.计算:48.计算:.49.计算:.50.计算:.51. 计算:(π-3.14)0+(12)-1-|-2|-(-1)2020.52. 计算:|-3|+(-1) 2020×(π-3.14) 0-(−13)−2+tan45°.53.计算: |3-2|+(π-2021)0-(13)-1+3tan30°.54. 计算:2cos45°+(-12)-2+(2020-2)0+|2-2|.55.计算: │-3│+(-tan45°)3×(π-3.14)0-(-12)-3-(3+2)(3-2)56.计算:|-2|+π0-16+327÷3+2cos45°.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先比较数的大小,再得出选项即可.能熟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的内容是解此题的关键.解:A、,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2.【答案】D【解析】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即可得出答案.解:,所以最小的数是.故选D.3.【答案】A【解析】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根据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解答即可.【解答】解:,比小的数是,故选A.4.【答案】A【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即可求出.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本题属于基础题型.特别记住: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解:因为,所以最大的负数是,故选:A.5.【答案】D【解析】解:,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据此判断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6.【答案】A【解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基础题,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然后根据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故选:A.7.【答案】D【解析】根据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进行计算即可得解熟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是解题的关键.解:.故选:D.8.【答案】A【解析】直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答案.解:.故选:A.9.【答案】C【解析】分别求出选项中的每一项,,,,,,,,即可求解.牢固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和乘法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不正确;,,不正确;,,C正确;,,不正确;故选:C.10.【答案】B【解析】求一个数的倒数,掌握求一个整数的倒数就是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是解题的关键.解:的倒数是,故选:B.11.【答案】D【解析】根据相反数、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解析化简即可解答.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解:A、,是正数,故错误;B、,是正数,故错误;C 、,是正数,故错误;D 、,是负数,正确.故选:D.1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涉及的知识点有绝对值的性质、有理数的乘方、相反数,属于基础题,难度较易.将每一项的式子进行化简,然后根据负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是正数;B、,是负数;C、,是正数;D、,是正数,故选B.1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了正数和负数,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根据相反意义的量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高于海平面200米记为米,那么低于海平面300米应记为米.【解答】解:如果高于海平面200米记为米,那么低于海平面300米应记为米.故选:A.14.【答案】C【解析】设未知数,根据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这两点所表示的数的差的绝对值,列方程求解即可.数形结合是常用的方法.解:设这个数为x,由题意得,,或,解得,或.故选:C.15.【答案】C【解析】由数轴知,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计算可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由数轴知,则A选项错误.B.,此选项错误;C.,此选项正确;D.,此选项错误;故选:C.16.【答案】C【解析】根据a与5互为相反数,可得:,据此求出等于多少即可.解:与5互为相反数,,故选:C.17.【答案】B【解析】直接利用零指数幂的性质以及相反数的定义分析得出答案.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解:,则1的相反数是.故选:B.18.【答案】C【解析】根据绝对值性质和倒数的概念求解可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解:,即2020的倒数等于,故选:C.19.【答案】A【解析】直接利用非负数的性质进而得出x,y的值,即可得出答案.正确得出x,y的值是解题关键.解:,,,解得:,,则.故选:B.20.【答案】C【解析】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偶次方的性质得出,,进而得出,,即可得出答案.正确得出,是解题关键.解:,,,,,,,的度数为:.故选:C.21.【答案】B【解析】解:如果将“收入100元”记作“元”,那么“支出50元”应记作“元”,故选:B.22.【答案】B【解析】解:的相反数是3,故选:B.根据相反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23.【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意得:,则最大的数是0,故选:A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无理数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无理数的三种形式:带有根号且开方开不尽的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某些含有兀的数.【解答】解:,0,31是有理数,是无理数.故选D . 25.【答案】A 【解析】解:的相反数是2020,故选:A .26.【答案】C 【解析】首先应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求得,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解:原式.故选:C .27.【答案】C 【解析】先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相反数化简,再根据负数的定义即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先根据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相反数化简.解:,,,,负数有:,,,,负数的个数有4个,故选:C .28.【答案】B 【解析】根据各点在数轴上位置即可得,且,再根据有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判断即可. 解:由题意可知,且, ,故正确;,故错误; ,故错误;,故错误; ,故正确;,故正确.正确的有共3个. 故选:B .29.【答案】B 【解析】先化简题目中的数字即可解答本题. 解:, , , ,有理数、、、中负数有3个,故选:B .3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数轴,数轴上原点左边的点表示负数,右边的点表示正数;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要大.根据数轴表示数的方法得到,数a表示的点比数b表示点离原点远,则;;,.【解答】解:根据题意得,,;;,数a表示的点比数b表示点离原点远,,选项ACD正确,选项B不正确.故选B.31.【答案】D【解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即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则这个数叫a的平方根.注意: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并且它们互为相反数.解:,的平方根为,则的平方根是.故选:D.32.【答案】C【解析】根据立方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定义解答即可.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它们各自的计算方法.解:A、是25的平方根,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4是64的立方根,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的立方根,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16的平方根是,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33.【答案】D【解析】首先根据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求出的值,再根据平方根的定义求2的平方根.注意此题求的是的平方根,而不是4的平方根.注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解:,2的平方根为的平方根为.故选:D.34.【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解答】解:将将638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故答案为.35.【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时,n是负数.【解答】解:.故答案为.36.【答案】【解析】解:将数据1300000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故答案为:.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 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37.【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根据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解答即可.【解答】解:,故答案为:.38.【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绝对值较大的数.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表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根据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的形式,其中,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时,n是负数.可得出答案.【解答】解:76亿,故答案是:.39.【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绝对值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故答案为:.40.【答案】【解析】解:,故答案为:.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41.【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其中,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解答】解:.答案:.42.【答案】解:原式.【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二次根式的运算的有关内容,熟练掌握且区分清楚,才不容易出错.在计算时,需要针对每个考点分别进行计算,然后根据实数的运算法则求得计算结果.43.【答案】解:原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实数的运算,涉及有理数的乘方,绝对值,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有关知识,先将给出的式子进行变形,然后再计算即可.44.【答案】解:原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根据题意先运用法则计算零指数幂和负整数指数幂及利用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计算最后一项,然后合并即可.45.【答案】解:原式【解析】此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原式第一项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化简,第二、三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最后一项利用负整数指数幂法则计算,最后计算加减即可得到结果.46.【答案】解:原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与负整数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掌握法则是解题的关键.第一项根据负整数指数幂的法则计算,第二项根据零指数幂的法则计算,第三项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第四项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然后算乘法,最后算加减即可.47.【答案】解:原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特殊角三角函数的实数运算,考查了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绝对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直接根据特殊角三角函数、绝对值的性质、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的性质化简式子,然后计算可得答案.48.【答案】解:原式.【解析】本题考查代数式的值、负整数指数幂、绝对值、零指数幂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求出负整指数幂,零整指数幂的值,写出角的正弦值,并化简绝对值,然后再加减即可.49.【答案】解:原式.【解析】直接利用绝对值的性质以及负整数指数幂的性质、零指数幂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分别化简得出答案.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50.【答案】解:【解析】首先计算乘方,然后从左向右依次计算,求出算式的值是多少即可.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进行实数运算时,和有理数运算一样,要从高级到低级,即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另外,有理数的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51.原式==1+2-2-1=0.52.原式=3+1×1-9+1=3+1-9+1=4-9+1=-4.53.原式=2-3+1-3+3=0.54.原式=2-2+1+2-2=1.55.原式=3-1×1+8-(9-2)=3-1+8-7=3.56.计算:|-2|+π0-16+327÷3+2cos45°.56.原式=2+1—4+1+1=1.。

2021年春人教版河北省数学中考《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专题复习(Word版附答案)

2021年春人教版河北省数学中考《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专题复习(Word版附答案)

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一、中考题回顾1.(2016·河北中考)点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数分别是a 和b .对于以下结论:甲:b -a <0; 乙:a +b >0;丙:|a |<|b |; 丁:b a >0.其中正确的是( )A .甲乙B .丙丁C .甲丙D .乙丁2.(2017·河北中考)对于实数p ,q ,我们用符号最小{p ,q }表示p ,q 两数中较小的数,如最小{1,2}=1.因此,最小{-2 ,-3 }= ;若最小{(x -1)2,x 2}=1,则x = .3.(2017·河北中考)下列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 )A .(-3)2B .-3÷2C .0×(-2 017)D .2-34.(2016·河北中考)计算:-(-1)=( )A .±1B .-2C .-1D .15.(2015·河北中考)计算:3-2×(-1)=( )A .5B .1C .-1D .66.(2017·河北中考)如图是国际数学日当天淇淇和嘉嘉的微信对话,根据对话内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 .4+4-4 =6B .4+40+40=6C .4+34+4 =6D .4-1÷4 +4=67.(2013·河北中考)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9 =±3B .3-8 =2C .(-2)0=0D .2-1=128.(2016·河北中考)8的立方根为 .9.(2019·河北中考)有个填写运算符号的游戏:在“1 2 6 9”中的每个 内,填入+,-,×,÷中的某一个(可重复使用),然后计算结果.(1)计算:1+2-6-9;(2)若1÷2×6 9=-6,请推算 内的符号;(3)在“1 2 6-9”的 内填入符号后,使计算所得数最小,直接写出这个最小数.10.(2018·河北中考)如图,阶梯图的每个台阶上都标着一个数,从下到上的第1个至第4个台阶上依次标着-5,-2,1,9,且任意相邻四个台阶上数的和都相等.尝试(1)求前4个台阶上数的和是多少?(2)求第5个台阶上的数x是多少?应用求从下到上前31个台阶上数的和;发现试用含k(k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出数“1”所在的台阶数.11.(2017·河北中考)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AB=2,BC=1,如图所示.设点A,B,C所对应数的和是p.(1)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的值;若以C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28,求p.12.(河北中考)利用运算律有时能进行简便计算.请你参考黑板中老师的讲解,用运算律简便计算:(1)999×(-15);(2)999×11845 +999×⎝ ⎛⎭⎪⎫-15 -999×1835 .二、考点解析实数的运算【例1】(1)4的平方根是 ; (2)3-27 的绝对值是 ;(3)|-9|的平方根是 .【例2】(2020·石家庄市模拟)计算: 181+3-27 +(-2)2 +(-1)2 020. 1.(2020·衡阳中考)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2|=2B .4 =±2C .39 =3D .30=12.(2020·邢台市模拟)若4是数a 的平方根.则a = .3.(2020·河北中考样题)若正数m 的平方根为x +1和x -3,则m = .4.计算:|2 -1|+2sin 45°-8 +tan 260°.实数的大小比较【例3】(2020·遵化市模拟)下列实数中最大的是()A.32B.|-5|C.15D.π5.(2020·石家庄市模拟)在-3,-1,1,3四个数中,比2大的数是() A.-3 B.-1C.1 D.3,6.(2020·邢台市一模)若a表示正整数,且15.1<a<332,则a的值是()A.3 B.4 C.15 D.167.(2020·枣庄中考)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1 B.ab>0C.a+b>0 D.1-a>1与数轴有关的运算【例4】(2020·唐山市一模)如图,数轴上A,B,C,D,E五个点表示连续的五个整数a,b,c,d,e,且a+e=0,则下列说法:①点C表示的数是0;②b+d=0;③e=-2;④a+b+c+d+e=0.正确的有()A.都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只有③不正确8.(2020·邯郸丛台区一模)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a+3|+(c-5)2=0.(1)a =________,b =________,c =________;(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 与点C 重合,则点B 与数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3)点A ,B ,C 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 s 过后,若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点B 与点C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 ,则AB =________,BC =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4)请问:3BC -AB 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 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实数的运算及大小比较一、中考题回顾1.(2016·河北中考)点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其对应的数分别是a 和b .对于以下结论:甲:b -a <0; 乙:a +b >0;丙:|a |<|b |; 丁:b a >0.其中正确的是(C )A .甲乙B .丙丁C .甲丙D .乙丁2.(2017·河北中考)对于实数p,q,我们用符号最小{p,q}表示p,q两数中较小的数,如最小{1,2}=1.因此,最小{-2,-3}=-3;若最小{(x-1)2,x2}=1,则x=-1或2.3.(2017·河北中考)下列运算结果为正数的是(A)A.(-3)2B.-3÷2C.0×(-2 017) D.2-34.(2016·河北中考)计算:-(-1)=(D)A.±1 B.-2 C.-1 D.15.(2015·河北中考)计算:3-2×(-1)=(A)A.5 B.1 C.-1 D.66.(2017·河北中考)如图是国际数学日当天淇淇和嘉嘉的微信对话,根据对话内容,下列选项错误的是(D)A.4+4-4=6B.4+40+40=6C .4+34+4 =6D .4-1÷4 +4=67.(2013·河北中考)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D )A .9 =±3B .3-8 =2C .(-2)0=0D .2-1=128.(2016·河北中考)8的立方根为2.9.(2019·河北中考)有个填写运算符号的游戏:在“1 2 6 9”中的每个 内,填入+,-,×,÷中的某一个(可重复使用),然后计算结果.(1)计算:1+2-6-9;(2)若1÷2×6 9=-6,请推算 内的符号;(3)在“1 2 6-9”的 内填入符号后,使计算所得数最小,直接写出这个最小数.解:(1)原式=3-6-9=-12;(2)∵1÷2×6=3,∴3 9=-6. ∴ 内的符号是“-”;(3)-20.10.(2018·河北中考)如图,阶梯图的每个台阶上都标着一个数,从下到上的第1个至第4个台阶上依次标着-5,-2,1,9,且任意相邻四个台阶上数的和都相等.尝试 (1)求前4个台阶上数的和是多少?(2)求第5个台阶上的数x 是多少?应用 求从下到上前31个台阶上数的和;发现试用含k(k为正整数)的式子表示出数“1”所在的台阶数.解:尝试(1)-5-2+1+9=3;(2)由题意,得-5-2+1+9=-2+1+9+x.解得x=-5;应用与(2)同理,得第6个到第8个台阶上的数依次是-2,1,9,可见台阶上的数从下到上按-5,-2,1,9四个数依次循环排列.∵31=7×4+3,∴前31个台阶上数的和为7×3+(-5-2+1)=15;发现4k-1.11.(2017·河北中考)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AB=2,BC=1,如图所示.设点A,B,C所对应数的和是p.(1)若以B为原点,写出点A,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的值;若以C为原点,p 又是多少?(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28,求p.解:(1)若以B为原点,则点A,C分别对应-2,1,∴p=-2+0+1=-1;若以C为原点,则点A,B分别对应-3,-1,∴p=-3-1+0=-4;(2)若原点O在图中数轴上点C的右边,且CO=28,则点A,B,C分别对应-31,-29,-28,∴p =-31-29-28=-88.12.(河北中考)利用运算律有时能进行简便计算.请你参考黑板中老师的讲解,用运算律简便计算:(1)999×(-15);(2)999×11845 +999×⎝ ⎛⎭⎪⎫-15 -999×1835 . 解:(1)原式=(1 000-1)×(-15)=-15 000+15=-14 985;(2)原式=999×⎣⎢⎡⎦⎥⎤11845+⎝ ⎛⎭⎪⎫-15-1835 =999×100=99 900.二、考点解析实数的运算【例1】(1)4的平方根是±2;(2)3-27 的绝对值是3;(3)|-9|的平方根是±3.【例2】(2020·石家庄市模拟)计算:181+3-27+(-2)2+(-1)2 020.1.(2020·衡阳中考)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D) A.-|-2|=2 B.4=±2C.39=3 D.30=12.(2020·邢台市模拟)若4是数a的平方根.则a=16. 3.(2020·河北中考样题)若正数m的平方根为x+1和x-3,则m=4.4.计算:|2-1|+2sin 45°-8+tan260°.解:原式=2-1+2×22-22+(3)2=2-1+2-22+3=2.实数的大小比较【例3】(2020·遵化市模拟)下列实数中最大的是(B)A.32B.|-5|C.15D.π5.(2020·石家庄市模拟)在-3,-1,1,3四个数中,比2大的数是(D) A.-3 B.-1C.1 D.3,6.(2020·邢台市一模)若a表示正整数,且15.1<a<332,则a的值是(B)A.3 B.4 C.15 D.167.(2020·枣庄中考)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a|<1 B.ab>0C.a+b>0 D.1-a>1与数轴有关的运算【例4】(2020·唐山市一模)如图,数轴上A,B,C,D,E五个点表示连续的五个整数a,b,c,d,e,且a+e=0,则下列说法:①点C表示的数是0;②b+d=0;③e=-2;④a+b+c+d+e=0.正确的有(D)A.都正确B.只有①③正确C.只有①②③正确D.只有③不正确8.(2020·邯郸丛台区一模)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B表示数b,点C表示数c,b是最大的负整数,且a,c满足|a+3|+(c-5)2=0.(1)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2)若将数轴折叠,使得点A与点C重合,则点B与数________表示的点重合;(3)点A,B,C开始在数轴上运动,若点A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和点C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假设t s 过后,若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表示为BC,则AB=________,BC=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4)请问:3BC-AB的值是否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解:(1)-3;-1;5;(2)3;[a+c-b=-3+5-(-1)=3.](3)3t+2;t+6;[t s过后,点A表示的数为-t-3,点B表示的数为2t-1,点C表示的数为3t+5,∴AB=(2t-1)-(-t-3)=3t+2,BC=(3t+5)-(2t-1)=t+6.](4)不变.∵AB=3t+2,BC=t+6,∴3BC-AB=3(t+6)-(3t+2)=3t+18-3t-2=16.∴3BC-AB的值为定值16.。

(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部重要知识点

(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部重要知识点

(每日一练)(文末附答案)(Word版含答案)高中数学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全部重要知识点单选题1、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正确的是()∉RA.−1∈N B.0∉N∗C.√3∈Q D.25答案:B分析:由N,N∗,Q,R分别表示的数集,对选项逐一判断即可.−1不属于自然数,故A错误;0不属于正整数,故B正确;√3是无理数,不属于有理数集,故C错误;2属于实数,故D错误.5故选:B.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①∅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④集合{x∣4<x<5}可以用列举法表示A.只有①和④B.只有②和③C.只有②D.以上都对答案:C分析:由集合的表示方法判断①,④;由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判断②,③.解:对于①,由于“0”是元素,而“{0}”表示含0元素的集合,而 ϕ 不含任何元素,所以①不正确;对于②,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知②正确;对于③,根据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知③错误;对于④,由于该集合为无限集、且无明显的规律性,所以不能用列举法表示,所以④不正确.综上可得只有②正确.故选:C.3、设集合A={x|x≥2},B={x|−1<x<3},则A∩B=()A.{x|x≥2}B.{x|x<2}C.{x|2≤x<3}D.{x|−1≤x<2}答案:C分析:根据交集的定义求解即可由题,A∩B={x|2≤x<3}故选:C4、若不等式|x−1|<a成立的充分条件为0<x<4,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a∣a≥3}B.{a∣a≥1}C.{a∣a≤3}D.{a∣a≤1}答案:A分析:由已知中不等式|x−1|<a成立的充分条件是0<x<4,令不等式的解集为A,可得{x|0<x<4}⊆A,可以构造关于a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到答案.解:∵不等式|x−1|<a成立的充分条件是0<x<4,设不等式的解集为A,则{x|0<x<4}⊆A,当a ≤0时,A =∅,不满足要求;当a >0时,A ={x ∣1−a <x <1+a},若{x |0<x <4 }⊆A ,则{1−a ⩽01+a ⩾4,解得a ≥3. 故选:A.5、命题“∀x <0,x 2+ax −1≥0”的否定是( )A .∃x ≥0,x 2+ax −1<0B .∃x ≥0,x 2+ax −1≥0C .∃x <0,x 2+ax −1<0D .∃x <0,x 2+ax −1≥0答案:C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判断即可.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所以“∀x <0,x 2+ax −1≥0”的否定是“∃x <0,x 2+ax −1<0”.故选:C6、集合M ={2,4,6,8,10},N ={x |−1<x <6 },则M ∩N =( )A .{2,4}B .{2,4,6}C .{2,4,6,8}D .{2,4,6,8,10}答案:A分析: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解出.因为M ={2,4,6,8,10},N ={x|−1<x <6},所以M ∩N ={2,4}.故选:A.7、设a ,b 是实数,集合A ={x||x −a |<1,x ∈R },B ={x||x −b|>3,x ∈R },且A ⊆B ,则|a −b |的取值范围为( )A . [0,2]B .[0,4]C .[2,+∞)D .[4,+∞)答案:D分析:解绝对值不等式得到集合A,B,再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得到不等式,解不等式即可得解.集合A={x||x−a|<1,x∈R}={x|a−1<x<a+1},B={x||x−b|>3,x∈R}={x|x<b−3或x>b+3}又A⊆B,所以a+1≤b−3或a−1≥b+3即a−b≤−4或a−b≥4,即|a−b|≥4所以|a−b|的取值范围为[4,+∞)故选:D8、已知集合A={x|x2−3x−4<0},B={−4,1,3,5},则A∩B=()A.{−4,1}B.{1,5}C.{3,5}D.{1,3}答案:D分析:首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求得集合A,之后利用交集中元素的特征求得A∩B,得到结果.由x2−3x−4<0解得−1<x<4,所以A={x|−1<x<4},又因为B={−4,1,3,5},所以A∩B={1,3},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集合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集合,集合的交运算,属于基础题目.9、设a,b∈R,A={1,a},B={−1,−b},若A⊆B,则a−b=()A.−1B.−2C.2D.0答案:D分析: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结合集合的性质求参数a 、b ,即可求a −b .由A ⊆B 知:A =B ,即{a =−1−b =1,得{a =−1b =−1, ∴a −b =0.故选:D.10、命题“∀1≤x ≤2,x 2−a ≤0”为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a ≥4B .a ≥5C .a ≤4D .a ≤5答案:B分析:根据命题是真命题,由∀1≤x ≤2,a ≥x 2恒成立求解.因为命题“∀1≤x ≤2,x 2−a ≤0”是真命题,所以∀1≤x ≤2,a ≥x 2恒成立,所以a ≥4,结合选项,命题是真命题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a ≥5,故选:B多选题11、(多选题)下列各组中M ,P 表示不同集合的是( )A .M ={3,-1},P ={(3,-1)}B .M ={(3,1)},P ={(1,3)}C .M ={y |y =x 2+1,x ∈R},P ={x |x =t 2+1,t ∈R}D .M ={y |y =x 2-1,x ∈R},P ={(x ,y )|y =x 2-1,x ∈R}答案:ABD分析:选项A 中,M 和P 的代表元素不同,是不同的集合;选项B中,(3,1)与(1,3)表示不同的点,故M≠P;选项C中,解出集合M和P.选项D中,M和P的代表元素不同,是不同的集合.选项A中,M是由3,-1两个元素构成的集合,而集合P是由点(3,-1)构成的集合;选项B中,(3,1)与(1,3)表示不同的点,故M≠P;选项C中,M={y|y=x2+1,x∈R}=[1,+∞),P={x|x=t2+1,t∈R}=[1,+∞),故M=P;选项D中,M是二次函数y=x2-1,x∈R的所有因变量组成的集合,而集合P是二次函数y=x2-1,x∈R图象上所有点组成的集合.故选ABD.12、设集合A={x|a−1<x<a+1,x∈R},B={x|1<x<5,x∈R},则下列选项中,满足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A.{a|0⩽a⩽6}B.{a|a⩽2或a⩾4}C.{a|a⩽0}D.{a|a⩾6}答案:CD分析:根据A∩B≠∅可得a−1⩾5或a+1⩽1,解不等式可以得到实数a的取值范围,然后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结果.∵集合A={x|a−1<x<a+1,x∈R},B={x|1<x<5,x∈R},满足A∩B=∅,∴a−1⩾5或a+1⩽1,解得a⩾6或a⩽0,∴实数a的取值范围可以是{a|a⩽0或a⩾6},结合选项可得CD符合.故选:CD.1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3)x+m=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m=3时,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之和为0B.方程无实数根的一个必要条件是m>1C.方程有两个正根的充要条件是0<m≤1D.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m<0答案:BCD分析: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选项A 错误;由题得m >1,m >1是1<m <9的必要条件,所以选项B 正确;由题得0<m ≤1,所以方程有两个正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所以选项C 正确;由题得m <0,所以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m <0,所以选项D 正确.对于选项A ,方程为x 2+3=0,方程没有实数根,所以选项A 错误;对于选项B ,如果方程没有实数根,则Δ=(m −3)2−4m =m 2−10m +9<0,所以1<m <9,m >1是1<m <9的必要条件,所以选项B 正确;对于选项C ,如果方程有两个正根,则{Δ=m 2−10m +9≥0−(m −3)>0m >0,所以0<m ≤1,所以方程有两个正根的充要条件是0<m ≤1,所以选项C 正确;对于选项D ,如果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则{Δ=m 2−10m +9>0m <0,所以m <0,所以方程有一个正根和一个负根的充要条件是m <0,所以选项D 正确.故选:BCD小提示:方法点睛: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常用的方法有:(1)定义法;(2)集合法;(3)转化法.要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方法判断得解.14、(多选)方程x 2=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 ).A .(0,2)B .{(0,2)}C .{0,2}D .{x ∈R |x 2=2x }答案:CD分析:先解方程,然后利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其解集即可由x 2=2x ,解得x =2或0,所以方程x 2=2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x ∈R |x 2=2x }={0,2}.故选:CD15、已知集合A ={1,4,a },B ={1,2,3},若A ∪B ={1,2,3,4},则a 的取值可以是( )A.2B.3C.4D.5答案:AB分析:根据并集的结果可得{1,4,a}{1,2,3,4},即可得到a的取值;解:因为A∪B={1,2,3,4},所以{1,4,a}{1,2,3,4},所以a=2或a=3;故选:AB16、下列命题中,是全称量词命题的有()A.至少有一个x使x2+2x+1=0成立B.对任意的x都有x2+2x+1=0成立C.对任意的x都有x2+2x+1=0不成立D.矩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答案:BCD分析:判断各选项中命题的类型,由此可得出结果.A选项中的命题为特称命题,BCD选项中的命题均为全称命题.故选:BCD.17、已知集合A={x∈R|x2−3x−18<0},B={x∈R|x2+ax+a2−27<0},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A=B,则a=−3B.若A⊆B,则a=−3C.若B=∅,则a≤−6或a≥6D.若B⊊A时,则−6<a≤−3或a≥6答案:ABC分析:求出集合A,根据集合包含关系,集合相等的定义和集合的概念求解判断.A={x∈R|−3<x<6},若A=B,则a=−3,且a2−27=−18,故A正确.a=−3时,A=B,故D不正确.若A⊆B,则(−3)2+a⋅(−3)+a2−27≤0且62+6a+a2−27≤0,解得a=−3,故B正确.当B=∅时,a2−4(a2−27)≤0,解得a≤−6或a≥6,故C正确.故选:ABC.18、1872年德国数学家戴德金从连续性的要求出发,用有理数的“分割”来定义无理数(史称“戴德金分割”),并把实数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基础上,从而结束了无理数被认为“无理”的时代,也结束了数学史上的第一次大危机.将有理数集Q划分为两个非空的子集M与N,且满足M∪N=Q,M∩N=∅,M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小于N中的每一个元素,则称(M,N)为戴德金分割.试判断下列选项中,可能成立的是()A.M={x∈Q|x<0},N={x∈Q|x>0}满足戴德金分割B.M没有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C.M有一个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D.M没有最大元素,N也没有最小元素答案:BD分析:根据集合的定义和题目要求,分析各选项即可.对于选项A,因为M={x∈Q|x<0},N={x∈Q|x>0},M∪N={x∈Q|x≠0}≠Q,故A错误;对于选项B,设M={x∈Q|x<0},N={x∈Q|x≥0},满足戴德金分割,则M中没有最大元素,N有一个最小元素0,故B正确;对于选项C,若M有一个最大元素m,N有一个最小元素n,若m≠n,一定存在k∈(m,n)使M∪N=Q不成立;若m=n,则M∩N=∅不成立,故C错误;对于选项D,设M={x∈Q|x<√2},N={x∈Q|x≥√2},满足戴德金分割,此时M没有最大元素,N也没有最小元素,故D正确.故选:BD.19、集合{1,3,5,7,9}用描述法可表示为()A.{x|x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B.{x|x=2k+1,k∈N,且k≤4}C.{x|x≤9,x∈N∗}D.{x|0≤x≤9,x∈Z}答案:AB分析:利用描述法的定义逐一判断即可.对A,{x|x是不大于9的非负奇数}表示的集合是{1,3,5,7,9},故A正确;对B,{x|x=2k+1,k∈N,且k≤4}表示的集合是{1,3,5,7,9},故B正确;对C,{x|x≤9,x∈N∗}表示的集合是{1,2,3,4,5,6,7,8,9},故C错误;对D,{x|0≤x≤9,x∈Z}表示的集合是{0,1,2,3,4,5,6,7,8,9},故D错误. 故选:AB.20、已知x,y,z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x|+y|y|+z|z|+|xyz|xyz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M B.2∈M C.−4∈M D.4∈M答案:CD分析:讨论x,y,z的正负数分布情况判断对应代数式的值,即可确定集合M,进而确定正确的选项.当x,y,z均为负数时,x|x|+y|y|+z|z|+|xyz|xyz=−4;当x,y,z两负一正时,x|x|+y|y|+z|z|+|xyz|xyz=0;当x,y,z两正一负时,x|x|+y|y|+z|z|+|xyz|xyz=0;当x,y,z均为正数时,x|x|+y|y|+z|z|+|xyz|xyz=4;∴M={−4,0,4},A、B错误,C、D正确.故选:CD填空题21、设集合A={1,2,3,4,5,6},B={4,5,6,7},则满足S⊆A且S∩B≠∅的集合S有________个.答案:56分析:A的子集一共有26=64个,其中不含有元素4,5,6,7的有∅,{1},{2},{3},{1,2},{1,3},{2,3},{1,2,3}共8个,由此能求出满足S⊆A且S∩B≠∅的集合S的个数.集合A={1,2,3,4,5,6},B={4,5,6,7},满足S⊆A且S∩B≠∅的集合S是集合A的子集,且至少含有4,5,6,7四个元素中的一个,A的子集一共有26=64个,其中满足条件的有∅,{1},{2},{3},{1,2},{1,3},{2,3},{1,2,3},共8个,因此满足S⊆A且S∩B≠∅的集合S的个数为64−8=56个所以答案是:56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集合子集的概念,属于基础题.22、已知p:−1<x<3,q:−1<x<m+2,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答案:(1,+∞)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出集合的包含关系,可得出关于实数m的不等式组,由此可解得实数m的取值范围.因为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x|−1<x<3}{x|−1<x<m+2},所以,m+2>3,解得m>1.因此,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1,+∞).所以答案是:(1,+∞).23、设全集U=R,集合A={3,−1},B={m2−2m,−1},且A=B,则实数m=______.答案:3或-1##-1或3分析:根据集合相等得到m2−2m=3,解出m即可得到答案.由题意,m2−2m=3⇒m=3或m=-1. 所以答案是:3或-1.。

2022新高考2卷及答案(word版)

2022新高考2卷及答案(word版)

2022年高考数学 新高考Ⅱ卷注意事项: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A ={-1,1,2,4},B ={x ||x -1|≤1},则A ∩B =A .{-1,2}B .{1,2}C .{1,4}D .{-1,4}【答案】B【解析】B =[0,2],A ∩B ={1,2},故选B .2.(2+2i)(1-2i)=A .-2+4iB .-2-4iC .6+2iD .6-2i【答案】D【解析】(2+2i)(1-2i)=6-2i ,故选D .3.中国的古建筑不仅是挡风遮雨的住处,更是美学和哲学的体现.如图是某古建筑物的剖面图,AA',BB',CC',DD'是桁,DD 1,CC 1,BB 1,AA 1是脊,OD 1,DC 1,CB 1,BA 1是相等的步,相邻桁的脊步的比分别为DD 1OD 1=0.5,CC 1DC 1=k 1,BB 1CB 1=k 2,AA 1BA 1=k 3,若k 1,k 2,k 3是公差为0.1的等差数列,直线OA 的斜率为0.725,则k 3=A .0.75B .0.8C .0.85D .0.9【答案】 D xyO ABCDA 1B 1C 1D 1【解析】k =DD 1+CC 1+BB 1+AA 1OD 1+DC 1+CB 1+BA 1=14(0.5+k 1+k 2+k 3)=0.725,k 1+k 2+k 3=3k 2=2.4,k 2=0.8,k 3=k 2+0.1=0.9,故选D .4.已知向量a =(3,4),b =(1,0),c =a +t b ,若<a ,c >=<b ,c >,则实数t =A .-6B .-5C .5D .6【答案】C【解析】法1:c =(3+t ,4),cos <a ,c >=3(3+t )+4×45×(3+t )2+42,cos <b ,c >=3+t (3+t )2+42,所以3(3+t )+4×45×(3+t )2+42=3+t (3+t )2+42,15+5t =25+3t ,t =5,故选C . 法2:与a 与b 夹角相等的一个向量为(2,1),c =a +t b =(3+t ,4),所以8=3+t ,所以t =5.5.甲乙丙丁戊5名同学站成一排参加文艺汇演,若甲不站在两端,丙和丁相邻的不同排列方式有A .12种B .24种C .36种D .48种【答案】B【解析】N =3×3×2×2=24,故选B .6.若sin(α+β)+cos(α+β)=22cos(α+π4)sin β,则 A .tan(α+β)=-1 B .tan(α+β)=1 C .tan(α-β)=-1 D .tan(α-β)=1 【答案】C【解析】法1:sin(α+β)+cos(α+β)=22cos(α+π4)sin β, 所以sin(α+β)+cos(α+β)=2cos αsin β-2sin αsin β,所以sin(α-β)+cos(α-β)=0,所以tan(α-β)=-1,故选C.sin(α+β)+cos(α+β)=2sin(α+β+π4),所以sin(α+β+π4)=2cos(α+π4)sin β, 法2:sin αcos(β+π4)+cos αsin(β+π4)=2cos(α+π4)sin β,sin(α+π4-β)=0,α+π4-β=k π,α-β=k π-π4(k ∈Z ),tan(α-β)=tan(k π-π4)=-1,故选C . 法3:2cos(α+π4)sin β=sin(α+β+π4)-sin(α+π4-β)=sin(α+β+π4),所以sin(α+π4-β)=0,故α+π4-β=k π,α-β=k π-π4(k ∈Z ),tan(α-β)=tan(k π-π4)=-1,故选C . 法4:令α=0,则sin β+cos β=2sin β,所以sin β=cos β,所以β=k π+π4,所以AD 错误;令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七下数学期中复习专题-实数
一、基础知识
1.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0,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___________,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__,读作“根号a ”,a 叫做______________.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______或________.这就是说,如果x 2
=a ,那么x 叫做a 的________.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____.
3.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_______或________.这就是说,如果x 3
=a ,那么x 叫做a 的________.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无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实数. 6.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7.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8.一个数的立方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是25的平方根 B .25的平方根是-5 C .125的立方根是±5 D .±5是(-5)2的算数平方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是25的平方根
B .25的平方根是-5
C .125的立方根是±5
D .±5是(-5)2的算数平方根
9.估算
11的值在( )
A .1和2之间
B .2和3之间
C .5和6之间
D . 3和4之间
10.已知700.153≈,不用计算器可直接求值的式子是( ) A .350
B .3500
C .35.0
D .3005.0
11.比较大小:43_______7,3;
21-5 0.5 ;33 2
3
12.
=3-2 ;2-1= ;
13.求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有些数可以直接求得,如38=2,有些数则不能直接求得,如39,但可以利用计算器求得,还可以通过一组数的内在联系,运用规律求得,请同学们观察下表: 已知316.2≈1.293,36.21≈2.785,3216≈6运用你发现的规律求321600000=
二、典型例题
例1.若2a -1与-a +2是m 的平方根,求m 的值 ∵(2a -1)+(-a +2)=0 ∴a=-1 ∴9)12(2
=-=a m
例2.已知32-x 和32-y 互为相反数,求x +y 的平方根 ∵32-x +32-y =0 ∴022=-+-y x ∴4=+y x ∴x +y 的平方根为2±
例3.已知│a+2a+b 的立方根 ∵04,01≥+≥-b a ,且它们的和为0
0=且40b +=
∴1,4a b ==- ……4分
例4已知1n m =+,求m n +的平方根
04,0-4≥-≥m m ∵
∴4=m n=5
∴m n +的平方根 是3±
例5.已知32-x 的立方根是5,求x 的平方根是多少? 3
532=-x 64=x x 的平方根是8±
例6求下列各式中x 的值:
(1) (x -1)2=2
(2
8
27
)13
=
-x (
例7将一张面积为2400cm 的正方形纸片,沿着平行于边的方向剪出一个面积是2300cm 的长方形纸片,小明的方案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2:3;小丽的方案是: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是5:6.试问两人的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解:(1)正方形边长cm 20400==
...............3分
(2) 按小明的方案,设长为xcm 3,宽xcm 2,则30023=⋅x x
∵0>x 50=
∴x .............5分
∵20503>,∴长大于正方形的边长,这种方案不可行. ...........7分
按小丽的方案,同理可求,长为cm 106,宽为cm 105 ..........8分
∵106小于20 ∴长小于正方形的边长,这种方案可行. .............10分
例8.(二中2016年七下期中)小明手中有块长方形的硬纸片,如果长减少5 cm ,宽增加4 cm ,就成为一个正方形,并且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 (1) 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
(2) 现小明想用这块长方形的硬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长与宽的比为7:6,面积为378 cm 2的新长方形纸片,试判断小明能否成功,并说明理由
(本题6分)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800 cm 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600 cm 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4∶3,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课后练习
1.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x -1与-2x +2,则x =_______.
2.331x -321x -互为相反数,则x 的值是_____. 2.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3m -4和7-4m ,则这个数是______.
3.解方程:
(1)32x =27 (2)2
3
1-)(x +16=0.
4.已知:x +4的平方根是±3,3x +y -1的立方根是3,求y 2-x 2的值
5.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 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cm 2的长方
形纸片,使它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道能否裁得出来,正在发愁,小明见了说:“别发愁,一定能用一块面积大的纸片裁出一块面积小的纸片 。

”你同意小明的说法吗?小丽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解:设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x cm ,宽为2x cm ,依题意得:………1分
………4分
因此长方形纸片的长为350,
因为50>49 50,即350即长方形纸片的长应该大于21cm ………7分
223230063005050
x x x x x ⋅====
,所以正方形纸片的边长只有20cm,这样长方形纸片的长将大于正方形纸因为40020
片的边长。

答:不能同意小明的说明,小丽不能用这块正方形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长方形纸片。

6.(硚口2014七下期中)列方程解答下面问题。

小画手中有块长方形的硬纸片,其中长BC比宽AB多10cm,长方形的周长是100cm。

(1)求长方形的长和宽;
(2)现小丽想用这块长方形的硬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长与宽的比为5:4,面积为520cm2的新纸片作为他用.试判断小丽能否成功,并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