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使与魔鬼
——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有感在黑暗的理性到来之前,用以丈量童年的是听觉、嗅觉以及视觉——约翰贝哲曼
故事以一群小男孩在大街上自由在在地奔跑拉开序幕。布鲁诺回到家被告知因为爸爸的一纸调令,他们全家要搬到别的地方居住。他带着满腹的不舍与不开心,随同爸爸妈妈姐姐来到了新家,却失望的发现,新家并没有像妈妈所说的那样,有更多的小朋友,有大大的花园,所谓的新家,只是一座豪华的孤门别院,没有邻居,没有城市里的一切。
布鲁诺从他房间的窗户望出去,发现了一座“农场”,那里有很多大人和小孩,只是奇怪的是他们全都穿着“条纹睡衣”。没有一个朋友的布鲁诺非常想和“农场”里的小孩子一起玩,却被妈妈制止,房间窗户也被木条钉死,透不出一丝的光线。无聊至极的小布鲁诺总是想着法儿地找些新花样打发时间。他做了一个秋千,还发现了后院,那是一个“探险”的好去处,只是,后院也被妈妈列为了禁地。
人总是这样,越不让做什么越想做什么,何况布鲁诺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烈的孩子呢?终于有一天他等到了机会,来到后院,爬过小窗户,穿过一片葱绿的丛林。他奔跑着,跳跃着,心灵上的自由与愉悦和自然界新鲜的空气一样,让他开心不已。此时,眼前出现了那片“农场”,发现了一个同样是穿着条纹睡衣的小男孩,他面黄肌瘦,又瘦又小的身子推着手推车,走起来摇摇晃晃地十分吃力。这个孩子叫希姆尔。
经过交谈,他们成了朋友。布鲁诺从此有了牵挂,时常从家里拿一些吃的和玩的,偷偷溜出去找希姆尔,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美好而快乐。有一天布鲁诺在家中碰见希姆尔在擦杯子,时常听身边的人痛斥“犹太人是德国人的敌人”的他此时也分不清敌友,拿点心给饥饿的希姆尔吃,却被凶恶的军官发现。希姆尔说点心是布鲁诺给的,他们俩是朋友,却遭到布鲁诺的否认,害的希姆尔得到一顿暴打。
布鲁诺十分内疚,幸好这是两个纯真的孩子,他们很快和好如初。两人在一起的时候,时常会聊聊彼此的生活、父母,只是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彼此都难以理解,尤其是布鲁诺,天真地以为“农场”是一个很快乐的地方。他一直这么以为,在偷看爸爸他们拍摄的宣传片之后更坚定了“农场是一个不用整日劳作,有很多娱乐活动的,开心的幸福的地方,美好的让人向往”的想法。
妈妈已经知道这个地方真正的作用了,她无法忍受两个孩子继续受到家庭教师、生活环境和那些军官的影响,也无法忍受终日浓浓的烟与糟糕的气味,其实,她是无法忍受这样惨
无人道的屠杀。她要求带着孩子们离开。分别在即,希姆尔说他爸爸找不到了。布鲁诺想到可以在电网下挖个坑钻过去,穿上“条纹睡衣”,一起帮他找爸爸。于是,在他要离开的当天上午,悲剧发生了。他们奔跑着,寻找希姆尔的爸爸,这边妈妈也焦急的寻找着布鲁诺。布鲁诺在营场看见了很多人,却完全不是在影片中讲述的那样。他退却了,胆怯了,想回家了,然而这怎么可能呢?他们被集中起来。而妈妈在后院发现了踪迹,一路追寻,找到了他们挖坑的地方,看见他换下里的衣服,顿时明白了一切。天下起了大雨,世界变成了灰蒙蒙的一片,妈妈焦急地奔跑着,而布鲁诺和希姆尔被赶到一个房间却天真的以为是为了避雨,他们被要求脱衣服却天真的以为是要洗澡。房间的门关上了,父亲和母亲焦急地奔跑,希望能制止惨剧的发生,然而毒气已经放出来了,一切都晚了,所有人都死了。母亲痛彻心底的哭声和父亲空洞的眼神,还有那扇毒气室的大门,众多件“条纹睡衣”成了影片最无声却最有力的注脚!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最悲的事莫过于把最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在众多反映二战题材的影片中,《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是从孩子的角度观照战争对人类与人性的荼毒的,两个小男孩之间单纯美好的友谊却成了葬送生命的屠刀,其实,真正的刽子手是战争,是惨绝人寰的法西斯、希特勒。
千万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实他们不说并不代表他们不知道,一切都被他们看在眼里。奶奶对于爸爸那身嗜血的军装和从事的杀戮工作的厌恶与痛恨,姐姐与那个凶恶的军官之间的暧昧关系,母亲在知晓一切真相后的崩溃与悲伤,爸爸的无动于衷和面无表情,削土豆老头的善良与悲惨,布鲁诺都记在心上。只是他还小,小到没能把这一切联系起来,小到即使看到悲剧在眼前发生却没有意识到真相究竟是什么,小到他根本无法理解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以致于他对即将到来的命运毫不知情。
影片在表现主题的时候,经常将布鲁诺和姐姐的表现、态度作对比,尤其是在面对家教所传授的知识时,姐姐与小男孩的反应截然不同。在问到国家形势的时候姐姐说她经常在爸爸的指导下看报纸,并从那位军官那里了解到一些当下的事态,相比之下,布鲁诺则更多关心探险。家教说他应该远离那些小说,而将眼光更多的投入到当前的时代中来,并推荐他们看《德国年鉴》。之后布鲁诺去地下室找皮球,惊讶地发现那些被丢弃的娃娃,赶紧去和姐姐说,然而姐姐却说:“玩偶是给小女生玩的,现在不是玩那些蠢玩具的时候,正有人为了我们的国家而牺牲。”而不久前姐姐的房间里还摆满了玩偶。能单纯地说姐姐变坏了么?这一切还不都是法西斯思想的浸化与荼毒,这一切还不都是战争的熏陶与异化,这一切的受害者,其实正是姐姐。能单纯地说布鲁诺没有变坏么?8岁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人人都厌恶痛
恨贬斥犹太人的家庭里,生活在一个把犹太人不当人、肆意屠杀的社会中,他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些意识,不自觉地把内心的小邪恶暴露出来,他同样也是这场战争中的受害者。
天使与魔鬼总是一线之隔,布鲁诺是善良的,可是他在面对凶恶的军官的时候却说了谎,害了希姆尔。同样,在那个黑色恐怖的时代,杀戮、血腥、恐怖、硝烟,却依旧有澄澈的友谊和清明的童真,依旧有未泯的人性与珍贵的真诚,依旧有天使一般的布鲁诺,闪着清澈的大眼睛,流露出好奇、喜悦、内疚与幸福,依旧有天使一般的希姆尔,即使生活在冷怖的集中营却依然有颗明媚的心,依然愿意相信这个世界上的感情。影片没有为了突出战争的残酷而一味的美化孩子、丑化军官,相反,它充分尊重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其实,在二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所有参与和被卷入到这场战争中的人,无论是囚犯还是士兵,他们都彻彻底底地输了,就像那个凶恶的军官,在大声叱喝犹太老头的同时,自己也要遭受长官的怀疑,最终被迫上了前线,他在压迫他人的同时本身也在被他人压迫着。
影片最出彩的就是整个情节的安排。从影片一开始轻松、自由地奔跑开始,到压抑、无聊的生活,逐渐接近残酷的现实,最终逃不过命运的戏弄,两个孩子都死了。而观众的心,也随着影片情节的步步推进而起了波澜,内心翻腾的浪越来越激猛,冲突越来越强烈,直至最后,揪在一起,暗自落泪。最终,谁也没有逃离命运翻云覆雨的掌心,莫不是善恶终有报,法西斯的罪孽竟然让两个稚嫩的孩子用生命承担,观众的心实在是受了震撼,久久不能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