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春望教案学案
春望教案学案一、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春望》这首诗,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培养对经典文学的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对自然景观的观察与描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1. 通过文学作品展示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望》全文、教案、课件。
2. 学生准备:课前阅读《春望》全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幅描绘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美好幻想和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样的印象?”“你们热爱春天吗?”等等。
Step 2 导读(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春望》的全文,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和猜想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等等。
Step 3 分析(2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逐句阅读诗歌,解读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教师可以分步骤进行诗歌分析,如对诗歌的字词、句式、节奏等进行分析和解释。
Step 4 理解(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探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教师可以提问:“诗中有哪些景象最吸引你?”“你认为作者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和思考?”等等。
Step 5 创作(2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以《春望》为启发,自由发挥创作一首短诗或文章,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给学生:你认为春天最美的是什么?你认为春天给人们带来了什么?等等。
Step 6 展示(10分钟)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情感。
二、学案任务一:诗词导读1. 阅读《春望》的全文,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背诵并背诵《春望》的前两句,能够理解其意义。
任务二:诗歌分析1. 分析《春望》中的字词和句式,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
春望语文教学教案优秀5篇春望语文教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
2、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4、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难点:1、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2、作者作诗的背景或心境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杜甫诗之沉郁,无不令我们爱不释手,浮想联翩,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诗。
二、整体感知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浑,简直;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2、了解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或心境。
杜甫《春望》背景《新唐书?肃宗纪》载:这年正月,“安庆绪将伊子奇寇睢阳郡,张巡败之”。
二月,“李光粥及安庆绪之众战于太原,败之”,“关西节度兵马使郭英X()及安庆绪战于武功,败缕。
庆绪陷冯翊郡,太守萧贲死亡”,“庆绪将蔡希德寇太原”,“郭子仪及安庆绪战于永丰仓,败之”。
《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载,这年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安守忠将骑二万寇河东,郭子仪击走之”。
整个春季三个月,战争不息。
三、理解诗的意境、内容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
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
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
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杜甫《春望》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杜甫《春望》教案一. 教材分析《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春日长安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和忧虑。
这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满爱国情怀,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优秀篇目。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诗意和情感。
但此诗的意境深邃,内涵丰富,对学生来说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诗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春望》;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春天的景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解、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诗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文、图片、音乐等。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有哪些诗人是描写春天的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今天要学习的诗人杜甫和他的诗《春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春望》,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诗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9篇)
《春望》教学设计(优秀9篇)春望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涵,熟读背诵。
2、深入理解名句,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3、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有感情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忧国忧民情怀。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学习方法:诵读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二、出示目标三、知人论诗四、初读感知五、复读解意六、品读悟情七、拓读识人八、课外练习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知人论诗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代,在盛唐的诗坛,矗立着两座不朽的丰碑,分别是浪漫主义的大师李白和现实主义的大师杜甫。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杜甫,从他的名诗《春望》中,去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屏幕上展示课题,板书课题)一起来看一下学习目标(出示目标,齐读目标)过渡语:学习诗歌首先要了解作者,了解他生活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知人论诗,这是鉴赏诗歌的前提条件。
1、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创作背景过渡语:大家知道,唐朝曾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昌盛的朝代,可是,到了公元755年,唐朝的历史上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军攻入了长安城,在长安城烧杀抢掠,把繁华的长安城糟蹋得几乎成了一片废墟。
安史之乱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
757年,诗人在春天来到长安的街头,目睹长安城满目荒凉的景象,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这首千古绝唱。
《春望》教学设计-教案
《春望》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望》这首诗。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诗人杜甫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春望》的写作背景。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春望》的诗歌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开头、中间和结尾的特点。
2.3 诗歌意象解析解析《春望》中的重要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意义。
3.2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朗读《春望》,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和语气,进行背诵。
3.3 分析与讨论分小组讨论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每组选取一个意象进行分享。
3.4 诗歌解析教师对诗中的难点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义。
3.5 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中情感的理解,讨论诗人的爱国情怀。
第四章:作业设计4.1 抄写《春望》要求学生抄写《春望》,加强记忆和理解。
4.2 写一篇关于《春望》的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春望》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5.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抄写和写作作业的质量。
5.3 学生感受通过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感受。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春望》原文教材,为学生提供准确的阅读材料。
6.2 多媒体资源准备与《春望》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6.3 在线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文章、论坛讨论等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参考。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7.2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春望的小学教案
春望的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这首诗。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中的意境。
(3)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同情心。
(3)培养学生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领会诗的意境和主题。
(3)了解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
(2)与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
(2)了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或音频文件,让学生跟着朗读。
(2)引导学生关注诗的题目《春望》,提问:“春望”是什么意思?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逐句朗读,并解释生字词。
(2)分析诗的意象和意境,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3)讨论诗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3. 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欣赏与诗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加深对诗意境的理解。
(2)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的欣赏和评价。
4. 拓展学习(1)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
(2)引导学生学习其他杜甫的诗作,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内容。
5. 总结与布置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的主题和情感。
(2)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春望》,并写一篇简短的赏析文章。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一、导入活动(10分钟)1.导入新课主题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与春天有关的图片,或者播放一段与春天有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春望》这首诗的主题。
2.课堂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观察,以及春天与诗歌的关系。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诗歌的作用,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和接触到诗歌表达思想的方式。
二、诗歌分析(15分钟)1.诗歌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和《春望》的背景,包括杜甫的时代背景和他对于社会的关切。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键词和概念,例如安史之乱、社会动荡等,引导学生对诗歌背景进行初步的理解。
2.诗歌结构和诗意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春望》的结构和诗义。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关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
三、配套阅读和讨论(30分钟)1.学生阅读其他杜甫的作品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杜甫的作品进行阅读,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讨论,例如杜甫独特的写作风格、他对于社会的关注以及他的文学才华等。
2.学生自主讨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春望》的理解和其他杜甫的作品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来看待和解读杜甫的诗歌,以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四、课堂总结(10分钟)1.学生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首杜甫的作品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对《春望》和其他杜甫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展示他们对杜甫的理解和诗歌欣赏的方法。
2.总结课程重点教师可以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和诗歌的分析。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杜甫和诗歌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以上是一个关于《春望》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时间做出适当调整,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春望》这首诗。
春望教案初中
春望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春望》。
(2)理解诗歌的背景,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 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关注国家民生,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2)简介《春望》的背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春天,杜甫流离失所,居住在成都的草堂。
在这个春天,他看到了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歌的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理解。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的成果,体会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和忧虑。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2)解析诗歌的艺术特色:①韵律:诗歌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韵律和谐,节奏感强。
②意象: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破坏和人民的苦难。
③对比:诗歌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国破”与“山河在”、“城春”与“草木深”,突出了诗人的忧虑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情感。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春望杜甫教案初中
春望杜甫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内容:通过反复阅读和小组讨论,让学生理解《春望》的诗意,掌握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
2. 品味诗歌语言:通过朗读和文本分析,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的抒情技巧。
3. 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赏析诗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了解《春望》的背景,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诗歌语言的品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领会诗人的抒情技巧。
三、教学难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2. 诗歌语言的品味:让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美,理解诗人的抒情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进入诗歌的意境。
2.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
3. 问题探索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 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春望》的兴趣。
2. 朗读(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 文本分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b.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诗文主题,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赏析(1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分析诗人的抒情技巧。
b. 学生自主赏析,体会诗歌的美。
5. 总结(5分钟)a.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1. 背诵《春望》。
2. 写一篇关于《春望》的作文,可以是抒发自己的感悟,也可以是分析诗人的抒情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春望》的诗意,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春望优秀教案(通用7篇)
春望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望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望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背诵课文;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家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情境品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以爱国名言,人民苦难等相关内容导入二、简介背景(安史之乱)、作者杜甫三、朗读感知1、反复朗读。
要求:读准正音、节奏、语气语调。
2、检查朗读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译读。
3、引导学生背诵。
四、研读赏析1、学生通过想象再现形象,把握物境。
①诗歌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这是一幅论陷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论陷,城池残破,山河依旧,乱草丛生,满目凄然。
②颔联写了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花、鸟。
春花盛开,鸟儿和鸣,但诗人在视听上并没有愉悦之情,因他与家人的别离感伤所致。
③让学生想象颈联、尾联的形象及画面。
明确:烽火连天,兵荒马乱,诗人盼望得到家书,可一直都大失所望,由此而焦虑忧愁,满头白头,头发稀疏得不能插簪。
2、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把握情境。
提问①: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明确: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思亲的情感。
提问②:全诗抓住哪些词语和意象来表达心情?明确:国“破”——国家支离破碎草木“深”——更令人满目凄凉、花溅泪,鸟惊心——衬托诗人因国破家亡而产生强烈伤痛的感情。
“抵万金”——表达诗人对妻子儿女及家中亲人的思念。
“搔”——不胜簪:头发稀疏不能插针簪,衰老得快,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五、课堂小结并美读课文板书设计肖联写景心生伤痛颔联抒情离愁别恨借景抒情春望颈联叙事眷家思亲寓情于物尾联描写忧国伤时春望优秀教案篇2【教学要点】1、朗读;2、赏析;3、探究;4、拓展。
春望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春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朗读诗歌,把朗读作为学习诗歌的切入点。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学生:看对联,思考、回答。
对,是杜甫,还记得初一时,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游历了高大雄伟的泰山,欣赏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从中感受到了青年时代的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今天,让我们跟着杜甫去看一看战乱中的长安,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诗人又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二、讲授新课(一)了解作者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唐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有强烈正义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更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后世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作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二)背景链接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中,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被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人困居长安之时。
《春望》教学设计
《春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杜甫的《春望》。
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景观的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学习:《春望》2. 诗歌的鉴赏和欣赏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师生互动: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或讨论一些春天的景色和景象。
2. 导入课文:提问学生关于春天的景色和感受,引出课文《春望》。
二、课文赏析(15分钟)1. 教师朗读《春望》,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表达。
2. 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解释一些生字生词,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杜甫的背景和发表该诗歌的时代背景。
3. 分析诗歌结构和意境,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感受和思考。
三、学生朗读(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读。
2. 全班大合唱,通过学生的合作和表演,让诗歌更加生动。
四、赏析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享对于《春望》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对于诗歌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杜甫通过这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五、写作练习(20分钟)1. 选择一个诗词进行写作。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色或者季节,进行创作。
3. 引导学生注意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鼓励学生多样性表达。
六、课堂总结(10分钟)1. 教师对于学生的朗读和书写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和收获,让学生对于《春望》有个整体的认识。
3. 提醒学生课后背诵和复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评价:根据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来评价他们的表演。
2. 写作评价:根据学生写作内容的情感表达、修辞手法和文字表达来评价学生写作的质量。
3. 综合评价:根据学生对于诗歌赏析和讨论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来评价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教学延伸:1. 培养学生继续观察和欣赏自然景色的能力。
2. 继续学习和鉴赏其他杜甫的诗歌,了解他的艺术风格和时代背景。
杜甫诗三首之《春望》教学设计(详案)[参考]
杜甫诗三首之《春望》教学设计(详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与创作背景,理解《春望》诗的意境、形式和艺术特色。
2.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春望》的意境。
2.分析《春望》的构思,领会其艺术特色。
3.鉴赏《春望》的语言、风格和形式。
2.掌握《春望》的形式、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设计引人瞩目的开场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授法:通过讲解、分析、对比等方法,逐步深化学生对《春望》诗的理解和鉴赏。
3.体验法:通过分组合作,学生现场演绎《春望》诗的内容、情感和形象,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赏析《春望》描绘的自然景观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堂窗外的春天景色,引起学生美好的情感感受。
2.播放《春望》诗的朗诵录音,让学生感受并领略诗歌的作者眼中所见的春景。
3.展示多幅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图片,与学生分享并探讨其中的细节和意象,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春望》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第二步:讲授——了解杜甫及其创作背景1. 介绍杜甫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文化脉络来理解《春望》的诗意。
2.分析《春望》诗的创作背景,揭示作者在时代背景和个人心境下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第三步:分析——逐句逐行分析《春望》的意境和艺术特色2.以诗歌的语言、形象、意境、抒情等方面为基础,逐句逐行分析杜甫的表现手法,领会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思想。
第四步:体验——演绎《春望》的诗情画意2.教师对于学生演绎的情感表达、形象塑造、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点评和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的目的。
第五步:反思——自我评价和学习体会1.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表现和表达能力。
2.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体会和学习策略,并进行自我评价。
《春望》教案优秀10篇
《春望》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春望》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
《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春望》优质课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望》优质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望》优质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掌握相应的生字生词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把握诗歌整体含义。
2、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3、感受诗歌中的爱国主义及诗人忧国忧民悲己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感受诗歌的爱国主义情怀。
难点:读出诗歌的感情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导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现代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一句话,在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诗人艾青借助一个鸟的形象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就在几千年前,同样是在战乱的环境中,同样有一位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对民族的爱。
今天,我们就穿过历史的烟云,回到唐朝,去走进这位诗人,去感知一种苦难,体验一种伤痛。
那就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作者介绍1、出示杜甫画像,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顾有关杜甫的文学常识。
(先请同学们回答杜甫的文学常识)然后老师简要补充介杜甫生平、思想。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安史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是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
前后达八年之久。
这次历史事件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在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诗人得知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后,不顾安危投奔而去,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
杜甫《春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杜甫《春望》教学设计杜甫《春望》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春望》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杜甫《春望》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春望》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2.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
3.把握诗歌的景与情,事与情的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年级我们所学的《登岳阳楼》的写作背景和抒发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
1.关于作者。
他是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2.写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六月攻破潼关,玄宗奔蜀,长安陷落。
七月,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
八月,杜甫从鄜州家中到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捉住,带到长安。
本诗写于肃宗至德二年(757)三月。
三、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抵、搔、浑、溅、簪师补充律诗的押韵问题。
四、听朗诵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语调。
师提示:五言律诗的节奏一般是221式和212式。
五、学生个别朗诵、全班集体朗诵。
六、理解诗意经过反复的朗读,你读懂诗歌的内容了吗?小组交流,参照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1.学生小组交流。
2.说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国破感时恨别抵搔3.小组推举代表说出各句话的意思。
七、再读诗歌,感知诗歌的内容。
1.本文题目为“春望”,作者在春天看到了哪些景物?如:国破山河城春草木花鸟2.看到这样的景色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用原诗或自我归纳的语句回答。
如:恨感搔更短不胜簪家书3.作者通过春望这首诗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如:感时恨别忧国思家八、赏析诗歌参考角度:1.诗歌中精彩的字词句;2.写作手法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纳总结:首联对比反衬寓情于景颔联触景生情承上启下颈联思家迫切引起共鸣尾联细节描写忧思之深九、探究质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一般认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伤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
初中古诗春望教案
教案:初中古诗《春望》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望》。
2. 理解古诗《春望》的主题和意境,领会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朗读和背诵古诗《春望》。
2. 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3.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古诗《春望》的文本和注释。
2. 教师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
2. 教师出示古诗《春望》的题目,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的景象与古诗中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二、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春望》,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停顿。
2. 教师引导学生跟读和背诵古诗《春望》,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
三、理解内容和主题(10分钟)1. 教师逐句解析古诗《春望》,解释生词和难点。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领会作者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四、分析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中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应用和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诗《春望》对现实生活的启示和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春望》的主题和意境。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2. 教师通过学生在分析和应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
3. 教师通过学生在讨论和总结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反思能力。
春望教案学案
春望教案学案引言:《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作品。
作品通过描绘正午时分长安城内外春天景色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不满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本教案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春望》的主题与情感表达,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一、教案: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春望》使学生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社会思潮。
- 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3.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诗歌赏析。
4. 教学流程:- 第一步:导入-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激发学生对《春望》的兴趣。
- 第二步:学习与分析- 学生阅读《春望》,理解诗歌的表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对春天景色的描写。
- 第三步:交流与讨论- 学生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和情感表达,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展开深入思考和讨论。
- 第四步:总结与评价- 教师总结课堂讨论的要点,并给予学生适当的评价和指导。
- 帮助学生归纳出《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并评价诗歌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意义。
5. 教学资源:- 诗歌《春望》的课本材料或复印件。
- 学生的思维导图和作业记录。
二、学案:1.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春望》,了解杜甫的诗歌创作背景和社会思潮。
- 理解并分析《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培养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2. 学习内容与方法:- 学习内容:《春望》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 学习方法:阅读理解、课堂讨论、小组活动。
3. 学习步骤:- 步骤一:导入-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激发学生对《春望》的兴趣。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
《春望》教师课堂教案(10篇)《春望》教师课堂教案 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其中所蕴涵的诗情,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培养读诗兴趣,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及诗的思想内容。
2、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难点】1、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时伤国、忧国思亲的感情。
2、品味诗歌的美点。
【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
加强朗读教学,以读激情,让学生进入诗歌氛围,体会诗歌的意境。
2、问题探索法。
在整体感知诗歌的基础上,重在品味诗歌的精妙之处。
3、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归纳要点,抒发感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文学中,诗歌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从《诗经》到现在,诗歌一刻也没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从小我们就会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可以说,诗歌是伴着我们成长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抽背),领略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那么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另一种风格:杜甫《春望》。
二、学习《春望》(一)请学生介绍杜甫,教师补充。
(课件显示)杜甫,字子美。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历史,故被誉为诗史(李白诗仙),著有《杜工部集》。
我们曾学过他的《登高》(学生回忆),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创作背景。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史叛军攻下当时的都城长安。
作者带着报国之心投奔唐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安史叛军所俘,最终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长安。
此诗就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诗人目睹祖国如此破碎衰败的景象,黯然神伤,这首诗是他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朗读诗歌,把朗读作为学习诗歌的切入点。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猜猜看,下面的对联写谁
草堂传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郭沫若)
学生:看对联,思考、回答。
对,是杜甫,还记得初一时,我们随着诗人一起游历了高大雄伟的泰山,欣赏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从中感受到了青年时代的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今天,让我们跟着杜甫去看一看战乱中的长安,那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诗人又会表达怎样的情感呢
二、讲授新课
(一)了解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唐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怀抱远大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有强烈正义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
由于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所处的时代,更反映了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后世称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代表作品:“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二)背景链接
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中,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
七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鄜(fū)州的羌村,去投奔肃宗。
途中为叛军俘获,被带到长安。
因他官卑职微,未被囚禁。
《春望》写于次年三月,诗人困居长安之时。
(三)朗读诗歌
1.请学生读,读准字音:簪(zān)
2.请学生读,读准节奏。
3.自由朗读,比比谁是背诵小能手。
4.齐读。
(四)合作学习
1.结合注释,师生合作了解诗的内容,不懂之处举手询问。
2.师生交流,师问,生答。
3.小组展示:
(1)师生展示,解释词语。
国:国都。
城:长安城。
烽火:战事。
浑:简直。
(2)师生展示,翻译诗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丛生。
(残破不堪,荒凉破败——忧国)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伤感之时,花仿佛也在流泪;怨恨别离之时,听到鸟的啼叫也会心惊胆战。
(伤感时,我看见花开也要落泪,怨恨离别时听到鸟鸣也会心惊胆战。
)(移情于物,借景抒情,内心伤感——伤时)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乱持续了几个月,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念家)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悲己)
追问:作者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思念家乡,忧国忧民。
)
(五)细读探究
1.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六)自由品读
请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品读,然后和大家分享。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诗人睹物伤怀,见到开放的鲜花,禁不住悲怆落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通常,诗人们往往用春天的繁花似锦、百鸟齐鸣来衬托心情的愉悦和欢畅,可是在这里,花好似在落泪,鸟仿佛受惊骇。
诗人借此用来表现自己的悲伤和愁苦。
学生分析其他诗句,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三、课堂练习
1.首联中描写“城春草木深”的景象有什么用意
融情于景,表现了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突出战乱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或答:“表现出国都战乱之
后的荒凉萧条。
”)
2.从全诗来看,诗人“白头搔更短”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残破(忧国),惦念远方亲人的安危(思家)。
四、课堂小结
得知杜甫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看到春城长安的破败景象,心里涌起许多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愁绪,我们的心不禁也变得沉重起来了,仿佛也看到了诗人眼中杂草丛生、断壁残垣的长安,感受着山河破碎的悲怆,想念着被战火隔断音讯的家人。
诗人抓挠着自己越来越稀疏的白发,此时的心境,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真是——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五、布置作业
诗歌最主要的阅读能力是联想,你从此诗中联想到什么请描绘诗歌画面。
(把自己想象成杜甫,想象他当时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