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资料

合集下载

《长征》简介和概括

《长征》简介和概括

《长征》简介和概括
《长征》这部作品从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了长征的重要意义,是红军长征7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在书中,作家弘扬了长征体现出来的国家统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家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我们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

扩展资料:
一、长征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二、长征由来: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

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三、长征评价: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它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爬雪山是每人发一个辣椒,怕冷的人 就嚼一口。小董怕辣,没带辣椒。小董 刚爬到山半腰,就冷的瑟瑟发抖。队员 一直喊:“同志们千万别坐下,坐下就 起不来啦。到了山腰,小董实在又冷又 累,但还是坚持着,终于到了山顶,小 董看队员们都滚了下去,一滚就是几十 丈,她也一屁股坐了下去,一滚,100 多丈。终于成功的翻越了一座又一座的 雪山。
泸定桥。红军第一军团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国民党军第 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 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珠为突击队长的22名勇士,在 火力掩护下,冒着密集的枪弹,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 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国民党守军放火阻挡,勇士们冲过火 海,进入城街,展开巷战,后续部队迅速跟进,经2小时激 战,红4团占领了泸定县城,控制了泸定桥。保红军主力就靠7只小船从 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 的9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 奉军委命令一直在黔西 绕圈子,时东时西,忽 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 分兵力。5月6日,他们 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 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 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 江。
强渡大渡河
“强渡大渡河”1935年5 月,红军决定迅速抢占大渡河上的
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 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 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 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 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 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 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 怀抱里了。
长征途中,有位女战士叫小董,才13岁
血战湘江

红军的最初计划是从南线突破粤军的封锁,到达 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由于临时中央的领导者 ,在指挥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和突围的时候,犯 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且将各种仪器均随军携 带,导致行军队伍缓慢。红军虽然英勇作战,连续 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但是自己也损失惨重,至突 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 由出发时的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

长征的资料和故事1934年10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中革军委、红军总司令部和总政治部及其直属部队组成第一野战纵队,主力红军组成野战军,开始进行战略转移,拉开万里长征序幕。

中央红军踏上二万五千里漫漫长征路,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同敌人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爬雪山,过草地,付出了巨大牺牲。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初并没有使用“长征”这个名称。

中央红军行动之初,所确定的行动目标是到湘鄂西地区与红2红6军团会合,然后实施反攻,打破国民党军“围剿”,恢复中央苏区。

因此,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是“长途行军与战斗”、“远征”、“转移”或“战略转移”,而在中革军委与红军总部机关所发布的命令、指示中则称之为“西征”、“突围”。

这些名称,一直使用到了1935年5月中央红军经过彝民区。

此时,距离中央红军离开江西中央苏区已经有七个多月的时间了。

扩展资料:长征期间的重大事件介绍:1、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湘江战役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关于长征 的背景资料

关于长征 的背景资料

关于长征的背景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长征的背景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国共内战背景长征发生在国共内战时期,这场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政府军队之间的斗争。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形成了统一战线,但战争结束后,两党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演变为全面内战。

二、国民党政府的围剿战略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围剿战略,意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红军力量。

他们通过集中优势兵力,分割红军势力范围,建立包围圈,以期将红军逐渐消灭。

三、中央红军的困境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下,中央红军陷入了极其困境的境地。

红军受到敌军的严密封锁,被迫转移到贵州、四川等地,但仍然难以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

四、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为了保护红军的生存与发展,中共中央决定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等红军主力组成了中央红军。

五、长征的目标与路线长征的目标是突破敌军的封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红军通过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最终到达陕北的延安。

长征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历时370多天。

六、长征的艰苦与牺牲长征是一次艰苦的行军,红军面临着严寒、饥饿、疾病等困难。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许多战士因为疲劳、伤病或战斗中牺牲。

七、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转折点,它展示了共产党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长征的胜利使红军转移至陕北,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重新组织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八、长征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积累了宝贵的斗争经验,对于党的建设和军队的建设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长征也使红军队伍更加凝聚力,加强了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九、长征的历史地位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的体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里程碑。

总结起来,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部队在国共内战时期进行的一次重大战役。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

关于长征的资料长征的简介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各阶段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的一次著名战役和战略撤退行动。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是有关长征的详细资料:一、长征的背景1. 抗日战争背景:长征发生在抗日战争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战略撤退,以保存实力。

2. 国共内战背景: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国共两党的冲突逐渐演变为全面内战,长征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死存亡之际。

二、长征的起因1. 国民党第五次“围剿”: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进行了第五次“围剿”,红军面临巨大的压力。

2. 湘江战役失败:红军在湘江战役中遭受重大损失,被迫放弃原有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三、长征的路线和行程1. 路线选择:红军领导层经过激烈讨论,最终决定选择西北方向,经过陕甘宁边区,与苏区取得联系。

2. 行程和时间:长征历时两年零六个月,红军行军途经11个省份,跨越18个山脉,总行程达到2万5千多里。

四、长征的艰辛和牺牲1. 自然环境的考验:长征途中,红军面临严酷的自然环境,如高山、河流、草地等,给红军的行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2. 敌人的追击和围剿:红军行军途中,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追击和围剿,红军不得不进行多次战斗和突围。

五、长征的意义和影响1. 保卫中国共产党:长征的成功,保卫了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使中国共产党得以继续领导中国革命。

2. 壮大红军的力量:长征过程中,红军得到了锻炼和壮大,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3. 形成毛泽东军事思想:长征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的重要历程,对日后的中国革命和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六、长征的经典事件1. 井冈山会师:红军主力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会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确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2. 红军长征出发:红军主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长征的历程。

3. 千里跃进黔马:红军在贵州进行了千里跃进的行动,成功突围,避开了敌军的追击。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红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战略转移行动。

这次长征是红军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同时寻求新的革命根据地而进行的。

长征的历程艰辛而艰苦,但也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927年的南昌起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然而,起义失败后,红军被迫转入游击战争阶段。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不断围剿和打击,红军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困难。

1934年,红军在中央苏区遭受了一次严重的挫败,被迫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长征。

长征的总路程约为2.5万千米,历时368天。

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艰苦的山地、草地和河流等各种地形和气候条件。

他们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疾病和敌人的追击。

长征期间,红军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包括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和巧渡金沙江战役等。

这些战斗体现了红军的英勇和顽强精神。

长征的最终目的是寻找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以继续抗日战争。

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许多地区,包括贵州、云南、四川、甘肃等。

最终,红军在1935年到达了陕北的延安,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长征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长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顽强精神。

红军在长征中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坚持不懈地追求革命目标,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种顽强精神激励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取得了成功。

其次,长征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许多地方,与当地群众进行了接触和交流。

他们宣传了共产党的理念和目标,争取了更多的支持者。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长征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战略经验。

红军在长征中学会了灵活应对敌人的追击和围剿,掌握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和策略。

这些经验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长征资料_??????

长征资料_??????

长征资料
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1934年至1936
年间,从江西瑞金起跑,经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西延安的一次伟大战役。

以下
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
1. 长征的背景:长征是中共中央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抵
抗国民党的“围剿”政策的一项重大战略行动。

2. 长征的起因:中共中央认为当时的武装反抗力量已经无
法一次性消灭敌人,决定采取游击战争,打破敌人的封锁,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

3. 长征的路线:长征的主要路线是从江西瑞金出发,途径
四川、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省,最终到达陕
西延安。

4. 长征的艰苦条件:长征的路径经过险峻的山脉、密林、
河流等地形,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敌人的追击,军队
经历了艰苦的长途跋涉。

5. 坚定的意志和艰苦奋斗: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
艰苦的战斗和生活条件,并展现了坚定的意志和无私奉献
的精神。

6. 长征的意义: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使得中国工农红军转移了根据地,保存了战斗力,确立
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以上是一些关于长征的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为了逃离国民党军队的追击,从江西瑞金出发,历经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最终到达陕北的一次伟大远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以下是关于长征的一些相关资料。

一、长征的起因和背景长征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4年,当时中央红军在江西瑞金地区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优势,红军被迫离开了瑞金,开始了长征。

长征的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遭受了严重挫折,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二、长征的路线和过程长征的路线经历了多次变更,最终红军选择了从瑞金出发,经过湖南、贵州、云南等地,最终到达陕北。

这条路线全长约12000公里,跨越了中国的南北和东西方向,是一次极其艰苦的远征。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挑战,不仅要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追击,还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酷条件。

三、长征的意义和影响长征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长征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基础。

其次,长征锻炼了红军的战斗力和顽强意志,使其具备了更强大的战斗力。

最后,长征也吸引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使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得到了提升。

四、长征的启示和教训长征给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和教训。

首先,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在艰苦斗争中才能锻造出真正的革命战士。

其次,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正确的路线和观点,才能赢得胜利。

最后,长征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敌人。

五、长征的纪念和影响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受到了广泛的纪念和影响。

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举办纪念活动、出版相关书籍等,来追忆和纪念这段历史。

长征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

六、长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长征作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长征的成功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和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关长征资料

有关长征资料

有关“长征”的资料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时间】1934~1936年间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地点】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短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红军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系列战略转移和战斗行动。

这次长征是在国共内战爆发后,红军被迫转移基地以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追捕。

长征的起点是从江西瑞金出发,最终目的地是陕北。

红军沿途经历了艰苦的行军、战斗和生活条件,跋涉了约1万2千多公里的山川峡谷,跨越了数座大江大河。

同时,他们还要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和自然环境的挑战,还受到了瘟疫和饥饿的困扰。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进行了多次战斗,包括井冈山战役、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

红军以强大的意志力和战斗素质,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继续前进,最终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长征的意义深远。

首先,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和发展,并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其次,长征使得红军在战略上消除了被敌人包围的危机,保持了红军的生命力。

此外,长征也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视为英勇的斗争和坚定的意志的象征。

总而言之,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事件,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坚持战斗的英勇精神。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曾四次由毛泽东率领突破了国民党的“围剿”。

但由于王明一意孤行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为保存充分的实力,中国红军被迫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10日晚6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和部队共8.6万人,分别自瑞金、鄠都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逃跑),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长汀、全州、桂东、信丰······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离开原有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3年9月至1934年夏,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在中革军委博古等领导人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军事保守主义的战略指导下,屡战失利,苏区日益缩小,形势日趋严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间,中共中央和红军总部悄然从瑞金出发,率领红一、三、五、八、九军团连同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进行战略转移,向湘西进发,开始了悲壮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长征资料

长征资料

长征时间:1934~1936年间。

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为1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原为四川一部分1928年9月国民党中央全会决议西康特别区正式建为行省。

1935年7月成立西康建省委员会。

1939年1月正式成立西康省)、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按现在行政区划为15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重庆、云南、四川、青海、河南、湖北、甘肃、宁夏、陕西。

四渡赤水是长征一次最著名的战役,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战役如:湘江战役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嘉陵江战役、包座战役、攻占腊子口、直罗镇战役等等。

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

比如:《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另一个: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

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

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

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

那么你知道红军长征了多少公里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长征的资料简介,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红军长征多少公里红军长征是12500公里。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即12500公里。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什么重要的会议转折点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长征开始于1934年10月,结束于1936年10月。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摆脱国民党的追击,被迫开始长征。

从瑞金出发,翻雪山、过草地,困难重重,艰险万分,经过14个省,全程约二万五千里,最终于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宣告结束。

红军长征的意义1、通过红军长征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

3、红军长征的胜利,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

4、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固的后方。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

关于长征相关的资料关于长征的资料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避免被敌人全歼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这次长征是在1934年10月开始,历时一年多,纵深约2万多公里,行程途中经历了艰苦的山区、草地、雪地、河流等各种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

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围追堵截和恶劣的自然环境,同时还要保持军队的纪律和战斗力,可谓是一次极具挑战性的战役。

长征开始于江西瑞金,红军主力分为三大纵队,分别是一纵队、二纵队和四纵队。

他们要穿越险峻的井冈山、五岭山脉,进入湖南、贵州等地。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遭受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他们能坚持下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强烈的革命斗志和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长征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根据地,以便重新组织和发展红军的力量。

长征最终的目的地是陕北,那里有广大的农村和群众基础,适合进行游击战争和军事斗争。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不断与敌人进行战斗,同时也积极开展群众工作,争取农民的支持。

这也为红军在陕北建立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过程中,红军还经历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

这是红军为了渡过赤水河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役。

红军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下,通过不断的战斗和渡河,最终成功突围,继续前进。

这次战役展示了红军的英勇和智慧,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长征中,红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持战斗,展示了他们的英勇和忍耐力。

长征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使得红军能够在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

长征的胜利不仅改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也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长征也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象征之一,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总结起来,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转移。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

中国长征有关的资料中国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行动,发生在1934年至1936年间。

该行动的目的是为了摆脱国共内战中的困境,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争取革命的胜利。

长征的过程中,党和红军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但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中国长征的起点是红军在江西瑞金的撤退,由于敌人的围剿,红军被迫离开了江西根据地。

长征开始后,红军面临着严峻的情况,包括艰苦的地形、恶劣的天气和敌人的追击。

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湖南、广西、贵州等地,穿越了雪山、草地、河流等各种地形,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和挫折。

长征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四渡赤水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红军需要跨越赤水河四次,才能突破敌人的封锁。

红军经过顽强的抵抗,最终成功突破敌人的封锁,继续前进。

这场战役是长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红军逐渐走出了困境,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长征的最终目的地是陕北的延安,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据地。

在长征的最后阶段,红军经过了川陕边区、甘肃、宁夏等地,最终到达了延安。

长征的成功不仅使红军得以保存,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

在延安,共产党得以重新组织和发展,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基础。

长征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行动。

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胜利,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长征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

长征精神包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

长征精神鼓舞着中国人民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保持勇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长征精神在中国的抗战和建设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成为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中国长征是一次充满艰辛和困难的伟大行动,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长征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长征的精神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民,鼓舞着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征的资料
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

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

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

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

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曾就长征作过如此精辟的总结。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一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众所周知,从1934年开始到1936年结束的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十四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

时至今日,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昔日腥风血雨刀、枪相见的地方早已恢复安宁,当富足和安康使我们把前辈们的努力只是看作历史书中的一页时,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段历史,去善待并铭记呢?我想真正值得记忆的,能矢志不忘的都已经融汇在我们的民族集体无意识之中,通过我们的基因遗传代代相延。

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纯朴敦厚……,“长征精神”是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一部分吗?或者说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其他部分有什么联系呢?直接查证“长征精神“是不是民族集体无意识中的组成部份,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是找出它和我们民族集体无意识中其他组成部分的联系确是现在就可以作的工作。

惠于中华文明熏陶的华夏儿女,以孔孟之道、儒家学说等为基础的民族精神,除了作为修齐治平的政治理念外,还作为一种传统、一种信念存在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中。

在某些情况下就会自觉不自觉的表现出这种精神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