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测定渣油族组成的研究
渣油分离与组分含量的分析
渣油分离与组分含量的分析作者:黄翊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07期摘要: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原油变劣、变重,轻质油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对于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渣油的利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渣油深度转化也成为炼油厂长期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渣油;转化;组分含量中图分类号:TE65 文献标识码:A最近十几年来,我国重油转化领域已取得许多重大的技术进展,油分离工艺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另外还出现了许多不同工艺联合的组合工艺,为重油转化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加工手段。
为了更好地理解重质石油组分-渣油的物理和化学行为,就要对渣油组分进行分离与分析,进行渣油组分含量的测定,这些研究对开发和优化渣油加工技术、调整工艺条件、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1 渣油转化工艺简介作为原油中最重的馏分,渣油是加氢裂化工艺的重要原料之一。
由于不同油田生产的原油其性质和组成相差甚远,因此,通过对渣油的性质和组成的分析与比较,一方面,为选择适宜的加工途径,生产合适的石油产品提供必要的依据。
另一方面,为加氢裂化、加氢精制等生产过程中所使用催化剂的开发及其工艺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针对该过程所加工的减压渣油及其在不同固定床加氢工艺处理下的生成油,拟进行八组分的分离,然后借助多种现代大型仪器进行密度、粘度、分子量、硫、氮含量等性质的测定,以及原料油及其加氢处理生成油八组分硫、氮含量分布的测定,全面深入地研究渣油原料油及两种加氢工艺处理生成油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比较两种工艺的优缺点,为催化剂级配优化,催化剂选择,工艺流程选择、装置操作条件和原料油的优化,提供依据。
2 渣油分离与组分含量分析实验减压渣油原料油(YL)及其在两种工艺下的加氢处理生成油:工艺A脱金属段生成油(UFRA),脱硫、氮段生成油(VRDSA);工艺B脱金属段生成油(UFRB),脱硫、氮段生成油(VRDSB)。
此外,还有两种工艺加氢处理生成油的混合油(WY)。
渣油族组成(四组分)分析实验步骤表
5
将滤纸装入抽提器,利用2号瓶的滤液回流一个多小时,至流下的液体为无色。
6
将1号瓶加入60ml甲苯,装上带滤纸的抽提器,回流(140℃)约1h,至流下的液体为无色。
7
将2号瓶中的滤液浓缩至10ml左右,留作上柱子分析。
渣油族组成(四组分)分析实验步骤表
步骤
实验内容
1
准备干净的锥形瓶20个,编号(A1-A5,B1-B5,C1-C5,D1-D5),称量并记录编号为1、3、4、5的瓶的重量。
2
称取1g左右的样品装入1号瓶,加入75ml的正庚烷,摇匀,回流半个多小时。温度120℃
3
将回流完的1号瓶放在暗处静置一个小时,沉淀沥青质。
加甲苯—乙醇(1:1)40ml冲洗柱子。
(胶质)
13
加甲苯40ml冲洗柱子。
14
加乙醇40ml冲洗柱子。
15
溶剂全部从柱子流出后,去掉底部的棉花,在柱子上面加水,用双联球加压,用废液瓶将氧化铝接出,最后用水将柱子冲洗干净。
16
将1、3、4、5号瓶中蒸出大部分溶剂,再放在真空烘箱中,在120℃条件下真空干燥一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后称重,计算族组成数据。
8
将柱子中装入氧化铝,加30ml石油醚进行润湿,下面用3号瓶接滴下的液体。
9
柱上面液体全部进入氧化铝后,加入2号瓶中浓缩的滤液,用热的正庚烷清洗2号瓶中的残留物,清洗液也倒入柱中。滤液全部进入氧化铝后,再加少量氧化铝。
10
加石油醚50ml冲洗柱子。(饱和分)
11
加甲苯80ml冲洗柱子。(芳香分)
12
17
关掉所有电源,整理实验台,实验完毕。
NMR波谱解析渣油组分的化学结构
ZSU N a u H ihe g Bo Xu s g W nf ,LI NG ng a Fe xing
( .Fuh nR s rh I s t t o toe m a d P to h mia s u h n 1 3 0 ,C ia 1 s u ee c n t ue f Perlu n er c e c l ,F su 1 0 1 h n ; a i
2 i o i g U i est f Per lu n h mia eh o o y, s u 1 0 1 C ia .L a n n n v ri o toe m a d C e c lT c n lg Fu h n 1 3 0 , h n ) y
Ab t a t H— sr c : NM R n C— ad NM R r s d t e e r h t a b n t pe we e u e o r s a c he c r o y s,e pe i ly ca sfc ton s ca l l s iia i a o a i c r o i f a ton f o r m tc a b n, n r c i s r m r sd . Th pr t ns e i ue e o o wih h mia s f o 6 0— 9 0 n t c e c l hit f . . i H— NM R r s i e o c r e po i ot n r m a i a b n,a t r on t h mia we e a sgn d t o r s nd ng pr o a o tc c r o nd he p ot s wih c e c l s l f2. - 4. r s i e o c r s nd n u tt t d a oma i a bo hito 0- 0 we e a sgn d t or e po i g s bs iu e r tc c r n.Ba e n ”C- sdo NM R, t a bo t he c l s f f 0— 7 e e s i ne o a ur t d c r o he c r ns wih c mi a hit o 1 O w r a sg d t s t a e a b ns,t e a b h c r ons wih t c e c ls f f1 O一 1 r s i ne o p ot n a o tc c r n a d i ne r m a i a b h mi a hit o 2 we e a sg d t r o r ma i a bo n n ra o tc c r on,t 3O he cr a bon t he ia hit o 3 s wih c m c ls f f 1 0— 1 0 we e a sgne o s s iut d a oma i a b nd me g d 5 r s i d t ub tt e r tc c r on a r e a o a i a bo r m tc c r n. The r c i s f a i s a b n y s n e i u fa to we e a c a e b f a ton o v rou c r o t pe i r s d e r c i ns r c l ult d y a c r i g t h i H— c o dn o t er NM R n 。 NM R. The r s l s we t a he s t r t d a bo e c nt a d C— e u t ho d h t t a u a e c r n p r e
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的精密度试验与研究
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薄层色谱法)的精密度试验与研究马宏园党晨霞刘光珍(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技术中心分析评定室,广东茂名,525011)摘要:为了确定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薄层色谱法)的精密度,在5个实验室对10种不同族组成的试样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饱和烃重复性允差为1.47%,再现性允差为3.29%;芳烃重复性允差为1.41%,再现性允差为3.65%;极性化合物的重复性r符合r=0.137ln(x+0.056)+0.402,再现性R符合R=1.228x+0.408。
关键词: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精密度润滑油基础油的化学族组成与许多性质如氧化安定性、粘度指数、倾点等密切相关。
因此,测定基础油的化学族组成不仅可以控制基础油生产质量,对润滑油的研制调配也有重要的意义。
1996年美国石油学会(API)公布了基础油的分类[1],将饱和烃含量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说明化学族组成的重要性。
目前测定基础油化学族组成的方法通常采用硅胶-氧化铝双吸附法,该方法分析时间长(一次测定需8~10h),不能满足生产和科研的快速分析要求,同时要消耗大量有机溶剂如正戊烷、苯等,对环境及分析工作人员造成一定危害[2]。
因此研究开发新的无污染、快速、简便的分析方法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技术中心分析评定室经过四年多的研究,得出利用薄层色谱法测定润滑油基础油的方法。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可代替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
已有根据GB 6379-86《测试方法的精密度——通过实验室间试验确定标准测试方法的重复性和再现性》[3]确定试验方法的精密度报道[4][5]。
本文报道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薄层色谱法)在标准化过程中,依据不同方法确定其精密度的方法。
1 试验的设计1.1 测试方法本工作的测试方法是润滑油基础油化学族组成测定法(薄层色谱法)。
该方法由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技术中心于2003年提出。
薄层色谱-光密度法分离分析原油族组成
c r mao a h n L — p i a e st t o s h o t g p y a d T C o t ld n i me h d .Co a i n s o h t h L — p ia e st t o sr p d r c y mp rs h wst a e T C o t l n i meh d i a i , o t c d y
t i t d ,t p ia e st fe c r u y sdee mi e t h h s su y he o tc d n iy o a h go p tpe wa t r n d wi t e TLC— p i a e st e e tr l h o tc ld n iy d tc o .Th n t e e , h pe c n a e f a h r u wa c lu a e b s d n h r lto s i c r e sa ls e b boh r e t g o e c g o p s a c l td a e o t e e ai n h p u v e t b ih d y t mir — oumn co c l
h g x c ntn s ih wa o e t .
Ke y wor :mir — o u h o t g a y t i a e h o t g a h;o lgo p tp ; o tc e st ds c o c l mn c r mao r ph ; h n ly rc r mao p r i r u y e p ia d n iy l
Ab t a t s r c :Gr u — p e a a in o r d i sp r r d g n rl y u i g amir — o u h o t ga h .I o p t e s p r t f u e o l wa ef me e e a l b sn co c l mn c r ma o r p y n y o c s o y
棒状薄层色谱分析仪检测沥青四组分试验方法研究
中规 定 采 用 的是 “ 解一 吸 附 ” 三 组 分 或 四组 溶 分 的分 析 法 ¨ j 。根 据 我 国 现 行 JJ02 20 T 5- 00 《 公路 工程沥 青及沥 青 混合 料试 验 规 程》 中规 定 的三 组分和 四组分分 析方法 检测 沥青 组分具有 速
度慢 、污染 大 、人为 影 响因素 大 、数 据重现性 差 等缺 点 。棒 状薄层色 谱分 析仪 ( I T C) 可用 于有 机化合 物分 离 和定 量 分 析 ,适 用 于 原 油 四组 分 ( 和烃 、芳 香烃 、胶 质 、沥青 质 ) 和地球 化 学 饱 方 面的分析 ,定 量检 测 沥 青 四组 分 具有 速 度 快 、
20 0 9年 1 2月
石 油 沥 青
P T O E MA P A T E R L U S H L
第2 3卷第 6期
棒状薄层色谱分 析仪检测沥青 四组分试 验方法研 究
邹异红 陈守 明 陈伟三
路翔股份有限公司 ( 州 50 6 ) 广 16 3
摘要
分别使 用岩石 中可溶有机 物及 原油族 组分分析 T C法、 日本雅特 隆公 司企业标 I
起 ,无 统一 的国家标准 ,各 企业根 据 自己经验 进 行 测 试 ,测试 结果往 往差异 较大 ,因此 对不 同测
试方法 进行对 比研究 、找 出 比较准 确测 试 的方 法
非常 必 要 。准 确 、快 速 检 测 出沥 青 的 四组 分 情
作者简介 :邹异红 ,女 ,] 学学 士,20 0 3年毕业 于广西师
品 ;甲苯 :分析纯 ,上海 申翔化 学试 剂有 限公 司
产 品 ;正庚烷 :分 析纯 ,天津市 福晨 化学试 剂厂 产 品 ;正 己烷 :分 析 纯 ,含 量 不 少 于 9 % ,天 7 津 市博迪 化工 有 限公司产 品 。 西太 平洋 石化 沥青 A 9 H一 0号 :大连 西 太平 洋 石油化 工有 限公 司 产 品 ;盘 锦 辽河 沥 青 A 一 H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渣油的族组成
44 mL / min ; air 2 44 mL / min ; air 3 55 mL / min ;
air 喷嘴 0. 04 M Pa ; air 夹带器 0. 09 M Pa 放大器参数 : 10 ×10 - 8 A 走丝速度 : 1 档 ,即 60 mm/ s
第1期
苟爱仙等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渣油的族组成
47
经过试验表明 , 在 SiO 2 分析柱前加 CN - 保护 柱 , 经多阀控制 , 将胶质切换到保护柱内 , 不但准确 地分析了胶质的含量 ,而且有效地保护了分析柱 ,延 长了分析柱的寿命 。经过条件选择 ,试剂 、样品的精 细处理以及梯度淋洗 , 使饱和烃 、芳烃 、胶质得到了 较好的分离 。 4. 3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4. 3. 1 方法的准确度 在天平上称取一定数量的 1 # 渣油样品 ,将过滤后正己烷按要求稀释摇匀 ,待仪器 稳定后分别进样 5 次 ,取其平均值与参照值比较 ,结 果见表 2 。
二氯甲烷
→
F ID - M89 检测器
→计工算作机站
图 1 渣油族组成分析框图
2. 2 检测器结构及原理 F ID - M 89 烃族分析检测器在试验中起重要作
用 , 较好地解决了 HPL C 检测器如紫外或示差检测 器在烃族分析中遇到的定量校正问题和分离过程中 不能使用梯度洗脱技术的问题 , 从而使试验过程简 单快速 。F ID —M 89 烃族分析检测器主要由五个部 分组成 :
通过多次试验发现 ,在最初的 0~1. 5 min 用纯 正己烷冲洗管路系统 ,在 1. 6 min 时 ,改为纯二氯甲 烷 。当芳烃完全从硅胶柱流出后 , 扳动反吹阀使胶 质在 CN - 柱上流出 , 在 17. 1 min 胶质完全流出后 , 改为正己烷冲洗 , 一个样品的分析才能结束 。为使 下一次进样分析准确 , 在反吹状态下先用二氯甲烷 冲洗 15~20 min , 再用正己烷冲洗 10 min , 以达到 再次进样分析的目的 。最佳梯度淋洗条件见表 1 。
棒状薄层色谱
棒状薄层色谱应用及原理
应用:
棒状薄层色谱是山分仪器经过多年研制打造的一款仪器。
本仪器主要针对原油、重油、渣油、蜡油、油浆、润滑油、组分油、色谱固定液、油脂、中药的分析检测。
可快速分析样品中的饱和烃、芳烃、胶质、沥青质。
分析周期快速只需2小时,比传统EC法要节省96%分析时间(EC 法分析一个样品需要48小时)。
棒状薄层色谱全密闭流程,使操作人员不需要接触有毒有害溶剂,极大的保护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使用成本大大降低,使用成本只有传统EC法的1%。
最新型的棒状薄层色谱仪采用了全电子流量控制技术和高精度的数控机械加工工艺,采用大屏幕全中文触摸屏,无论是实验分析数据以及仪器质量都非常可靠。
该仪器主要是对气相色谱难以气化分离,液相色谱难以准确定量的有机化合物进行测定,尤其是对重质油品及大分子的族组成定量分析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石油地质、煤碳化学、精细化工、医药卫生及环境化学等方面。
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分析周期短等特点。
该仪器采用全自动智能运行控制,自动控制再现性好,机械性能稳定可靠。
原理:
将常原油、重油、渣油、蜡油、油浆、润滑油、色谱固定液、油脂等样品,用稀释剂稀释后点到涂有硅胶氧化铝吸附的薄层棒上,挥发溶剂后放入色谱展开槽内,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展开分离;分离后的薄层棒样品进入到检测器中,按一定速度进行扫描检测;得到离子流信号由计算机采集处理;从而得到分析结果。
石油沥青及渣油的组成分析方法分析
石油沥青及渣油的组成分析方法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3T16:37:27.51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作者:冯有恒[导读] 摘要:本文主要对沥青质量进行分析,沥青质量可能是道路铺面性能中的一个相关问题。
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广东佛山市 528500摘要:本文主要对沥青质量进行分析,沥青质量可能是道路铺面性能中的一个相关问题。
使用来自具有相同物理特性的不同生产商的沥青,其组分组成可能存在显着差异。
石油沥青的选择和加工在沥青性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使在市场内,加工和石油沥青来源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沥青组分的变化。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确定石油沥青的种类和生产技术对沥青组分组成的影响,根据原产石油沥青和不同的生产商选择沥青样品。
为了获得有关沥青化学的信息,使用了IATROSCAN MK 6S色谱,结果表明,根据石油沥青类型和工艺,推荐的沥青组分组成可提供更好的沥青质量。
关键词:石油沥青;渣油;组成沥青是一种有机材料,可以说是一种胶体体系,由分散在较低分子量树脂,芳族化合物和饱和物中的高分子量沥青质胶束组成。
沥青的分数组成(沥青,树脂,芳族化合物和饱和酸酯)对沥青的性能影响很大,沥青由于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而广泛用于路面施工领域,这也取决于沥青的分数组成。
沥青,树脂芳烃和饱和烃(通常称为SARA)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确定。
所有方法都基于特定沥青化学基团在溶解度上的差异。
用于确定沥青组分组成的传统方法是柱色谱法,通常称为SARA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需要大量溶剂,时间长等优点,高效液相色谱(HPLC)基于相同的方法。
然而,使用这些传统方法,必须在进行测量之前从沥青中提取沥青质。
新方法基于带有火焰电离检测的薄层色谱(TLC-FID)。
为了分离和定量,正确使用Iatroscan TLC-FID不仅可以提供快速分析和低溶剂消耗量,而且还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准确性。
使用TLC-FID,可以使用各种百分比的溶剂以及不同的计算方法来确定高含量的沥青组分。
用TLC/FID棒薄层色谱测定重质油的族组成方法的研究
的, 但是检测器对 于不同样品的响应差别非常 大,
给准确定 量 带 来 了 很 大 的 困难 。采 用 T C FD法 L/ I
(. 1 抚顺 石化公 司石油 二厂研 究所 , 辽宁抚 顺 1 34 104:
2 天津 乐金渤海 化学有 限公 司 , 津 . 天
30 5 ) 0 47
摘 妻: 建立了快速重质油族组成的薄层色谱/ 氢火焰( L/ ) , 1c 皿 法 用两种展开剂可将试样很好地分离成饱和烃 、 ] 芳烃、
通常所说的重质油是指初馏点大于 30C的馏 0 ̄ 分油 , 一般包括: 常减压渣油 、 焦化蜡油 、 催化油浆 、
催化 回炼油 、 催化 混合 进 料 等 。这些 重质 油 的分子
量较大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构 比较 复 杂 , 且 含 有 硫 、 、 等 杂 原 并 氮 氧
l 实验
1 1 仪 器设 备 .
间长(O ) 而且使用大量的有毒溶剂, 1h , 环境污染严 重, 对操作者的身体损害比较大。后来采用高效液
相色 谱 法 , 用 该 方 法 虽 然 达 到 了快 速 分 离 的 目 使
试样为 > o ℃ 的石 油馏 分 及 各加 工 工艺 过程 3o 中 的重 质 油 。包 括 常减 压 渣 油 、 化蜡 油 、 化油 焦 催
2 L oa C e oLd Taj ,04 7 C ia . G B hi hm C . t,i i 30 5 , hn ) nn
Ab t a t A rp d meh d f ra a y ig t e h d o a b n tp fh a y ol y ti a e h o tg a h i 舳 e in z — sr c : a i to o n lzn y r c r o y o e v i b h n ly rc r mao r p y w t n h e s h i o a t n d tco s i v s g td aifco e a a o fs t rts r ma c n e i n p at e c ud b c e e y i ee trwa n e t ae .S t a tr s p r t n o u ae ,a o t sa d r s a d e h l n o l e a h v d b o i s y i a i n s i i h a so u l v l p n ov n .T e a ay i g rs l o t t o we i o d w t s c lmn e r mao r - t e me n fd e e eo i gs le t h n l zn e ut sme h r n a c r i l o e o ou ho tg a d sf h i d e c lt h f p y h s meh s w l a c r t d r p a a l . h .T i to i el c u ae a e tb e d n e Ke r s: a h o tg a h ;hn ly rc rmao r p y h a i y wo d g s c r mao r p y t a e h o tg a h ; e v ol i y s
棒状薄层色谱法测定催化裂化油浆族组成
7.07 6.95 0. 14 2.01
由表1可见,平行样的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
在0. 14-0. 65,相对误差均小于5%,测量的再现 性好,满足方法对于精密度的要求。 2.5方法准确度
用经典柱色谱法作对比,测试TLC - FID方 法的准确度,结果见表2。
2019年8月
徐婷婷等.棒状薄层色谱法测定催化裂化油浆族组成
45
棒状薄层色谱法测定催化裂化油浆族组成
徐婷婷I,梁立伟J于明钦S王雪$
1.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163714;2,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法(TLC-FID)测定催化裂化油浆族组成,通过对棒状薄层色谱展开 剂、点样量以及展开高度的选择,确定了 TLC -FID分析催化裂化油浆族组成的方法。考察了该方 法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以经典柱色谱法为基准,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相对误差小 于4% ,能满足对催化裂化油浆的族组成的分析要求。棒状薄层色谱法所用试样和溶剂量较小,检 测快速精准。 关键词催化裂化油浆棒状薄层色谱族组成
明显的扩散效应,影响测定结果。 棒状薄层色谱(TLC - FID)作为高效薄层色
谱已逐渐广泛地用于油浆的族组成分析中。棒状 薄层色谱使用直径较小的涂覆了硅胶的石英棒作 为固定相,将薄层色谱分离技术(TLC)和氢火焰 离子化检测器(FID)技术相结合,测试速度显著 提高,降低了试样和溶剂的用量,具有更高的精确 度、灵敏度和重复性。
3.76 4. 14 3.79 4.08 4. 17 3.99 0.20 4.99
催化裂化油浆B/%
饱和桂
芳怪
极性化 合物
27.14 65.84 7.02
27.70 27.13 27.93
棒状薄层色谱法在分析重质油中四组分的应用实践
棒状薄层色谱法在分析重质油中四组分的应用实践新疆阿克苏库车市摘要:文章介绍了棒状薄层色谱法在分析重质油中四组分时,分别从实验原理、样品处理、点样条件、样品检测分析等方面,对其分析过程进行了阐述。
实验结果表明,棒状薄层色谱法具有分离度好、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等特点,适用于重质油中四组分的分析。
该方法的建立和应用,为进一步研究重质油性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重质油质量控制和监督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棒状薄层色谱法;重质油;四组分;分析应用重质油是石油炼制工业中的重要产品,它的主要特点是含蜡量高、易凝固、凝固点低、粘度大,生产成本高,使用范围窄。
重质油的质量对炼油生产和炼制成本有很大的影响。
目前,重质油中各组分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气相色谱法(GC)和核磁共振法(NMR)等。
薄层色谱法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样品用量少、重现性好等优点,在石油化工领域应用广泛,特别是对于分离分析重质油中的正构烷烃和芳烃具有显著效果。
薄层色谱法不仅可以直接测量重质油中四组分的含量,而且还可以测量四组分的分布和相对含量。
棒状薄层色谱是一种新型的薄层色谱分析方法,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采用棒状薄层色谱板作为固定相,既可以直接测量各组分的含量,也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棒状薄层板长度和方向来测定各组分含量。
1.实验原理重质油是原油经过蒸馏而得到的产物,在物理性质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是在化学性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重质油中含有多个组分,每个组分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重质油中存在四组分:饱和烃、芳香烃、胶质、沥青质。
其中饱和烃的含量占总重的65%-80%左右;芳香烃含量占总重的10%-20%左右;胶质和沥青质占总重的5%-10%左右。
对于重质油中的四组分分离,通常采用薄层色谱法,通过制备薄层板和点样操作等步骤,将样品溶液在其中一条平行薄层板上进行点样和显色,得到一条平行薄层板上具有不同颜色斑点的薄层,利用检测器对斑点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重质油中四组分的分离和分析。
减压渣油族组成分析
减压渣油族组成分析李菲菲;王少军;凌凤香;姚秀清;张洁;马波【期刊名称】《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年(卷),期】2004(024)002【摘要】阐述了近10年来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法(SFEF)、色谱法、波谱法、光谱法在减压渣油(VR)族组成分析中的应用.色谱法包括经典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波谱法包括质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光谱法包括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等.对这些方法的分析原理、特长与不足、以及它们在减压渣油分析中的应用领域作综述.得出只有几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才能完成对渣油的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法、色谱法、波谱法、光谱法提供的数据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能对减压渣油的组成、结构进行科学的测定.同时还指出在渣油族组成分析领域,新研究方法的开发,以及现有方法的有机组合和进一步完善是其发展的方向.【总页数】4页(P31-34)【作者】李菲菲;王少军;凌凤香;姚秀清;张洁;马波【作者单位】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辽宁,抚顺,1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2.9【相关文献】1.油品族组成的详细分析和燃油中芳烃的分析 [J], 关亚风;赵景红;刘文民;王涵文2.TLC/FID法快速进行减压渣油族组成分析 [J], 曹宝强;申金林;刘景俊;岳彩鹏3.基于碳数分布和族组成分析的脱沥青油加氢异构反应产物分析及优化利用 [J], 王强;沈本贤;凌昊;李坤;贺产鸿4.兖州煤与大庆减压渣油在共处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Ⅱ.甲苯可溶重质产物族组成和分子量的变化规律 [J], 阎瑞萍;朱继升;杨建丽;刘振宇5.减压渣油氧化过程中族组成变化研究 [J], 介玉台;范耀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用薄层色谱及柱色谱法对潲水油极性组分的研究_黄军
收稿日期:2008-11-27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0540);“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D27B00); 2006年南昌市攻关重点攻关及产业化项目作者简介:黄军(1983-),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油脂精炼与粉末油脂工艺研究。
E-mail:507huangjun@163.com*通讯作者:熊华(1957-),男,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微胶囊技术、食品与油脂加工研究。
E-mail:huaxiong100@yahoo.com.cn利用薄层色谱及柱色谱法对潲水油极性组分的研究黄 军1,熊 华1,*,熊小青2,陈振林3(1.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江西 南昌 330047;2.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3.贺州学院生化系,广西 贺州 542800)摘 要: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柱色谱法(CC)对潲水毛油与市售食用植物油及其精炼油样中的极性成分(PC)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潲水油及其部分精炼油样在薄层色谱上有明显拖尾现象,而食用植物油和精炼油4(脱臭潲水油)则没有,利用柱色谱法分离潲水油的拖尾成分并进行红外分析,结果显示:食用金龙鱼100%玉米油和精炼油4吸收峰值在1746cm-1左右峰形平滑且无分裂,而潲水毛油发生峰分裂,1746cm-1处有较小吸收,在1712cm-1处有一大分裂峰,属于醛、酮类羰基伸缩振动区,潲水毛油峰值在1240~1100cm-1间发生指纹式峰裂分且吸收峰变小并向波数高处偏移,具有更大的弯曲振动频率,增大了整体的极性,其极性化合物百分含量远大于脱臭精炼油和食用金龙鱼100%玉米油,薄板色谱中拖尾组分是它们所不含的醛、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潲水油;薄层色谱;柱色谱;红外光谱Study on Polar Compounds of Hogwash Oil with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and Column ChromatographyHUANG Jun1,XIONG Hua1,*,XIONG Xiao-qing2,CHEN Zhen-lin3(1.Key Laboratory of Food Science, Ministry of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47, China;2.Jiangxi Ag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Detection Center, Nanchang 330047, China;3. Department ofBiochemistry, Hezhou College, Hezhou 542800,China)Abstract :Using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 and column chromatography (CC), the polar compounds (PC) of hogwashoil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edible vegetable oil and refine oil. It was found that the waste hogwash oil and some samples ofrefine oil have obviously tailing phenomenon on the TLC, but edible vegetable oil and refine oil 4 (deordorized oil) do not have,so the CC can be used to separate the tailing compounds of hogwash oil and they can be analyzed with infrared spectroscopy(I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bsorption peaks at 1746cm-1of Jinlongyu edible 100% corn oil and refine oil 4 are smoothing anddo not break up, but the hogwash oil has small absorption peak at 1746cm-1 and have a big broken peak at 1712 cm-1, belongingto the character of aldehyde and ketone compounds. From 1240 to 1100 cm-1, the hogwash oil has fingerprint break,small absorptionand turning to the high repetency. There are more bending vibration frequency and the whole polarity, increases. PC content ofhogwash oil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deordorized oil and edible Jinlongyu edible 100% corn oil. The tailing compounds arealdehyde and ketone compounds that edible vegetable oil and deordorized oil do not have.Key words:hogwash oil;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column chromatography (CC);infrared spectroscopy (IR)中图分类号:TS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8)12-0568-04我国餐饮业每年将产生大量的潲水油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直接废弃既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回收利用大量的废弃潲水油资源,即能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又能很好地保护环境,逐渐被人们、传媒和有关部门所认识和重视。
薄层色谱法测定重整油中组分含量及分析条件的探讨
薄层色谱法测定重整油中组分含量及分析条件的探讨【摘要】本文报道了使用6890N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分析重整原料油及生成油中C6~C9烷烃、环烷烃及芳烃含量的研究与分析条件的改进。
在分析过程中,该方法采用程序升温操作,利用微量注射器进样,将试样导入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分析,通过对色谱图进行定性,按不同烃族类别进行分组处理,采用校正面积归一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采用安捷伦化学工作站进行数据处理,自动化程度高。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成本低,特别适合于生产装置的中间控制分析,在石油化工生产控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薄层色谱;重整原料;重整生成油;烷烃;环烷烃;芳烃1、前言催化重整是以预处理后的精制石脑油馏分为原料,在一定的操作条件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烃分子发生重新排列,发生的反应包括:直链烷烃异构化反应、烷烃的脱氢环化反应、烷烃的加氢裂化反应、六员环烷的脱氢芳构化反应、五员环烷的异构脱氢反应等,这些反应都会使汽油的辛烷值提高,而且烯烃含量少、安定性好,是车用汽油的高辛烷值组分。
在催化重整中,最主要的化学反应是芳构化反应,因此在重整生成油中,苯、甲苯、二甲苯及较大分子的芳烃的含量很高。
为了弄清重整反应进行的程度,就需要准确测定反应前后试样中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含量,以便及时指导生产装置的正常操作。
2、实验仪器及材料2.1仪器安捷伦6890N气相色谱仪及Agilent ChemStation化学工作站;高纯氦气;氢气发生器。
2.2色谱柱13x薄层填充柱,2000mm×2mm i.d.。
2.3 载体101白色载体,40~60目。
2.4样品本公司重整装置进料及重整生成油。
2.5试剂苯(分析纯);甲苯(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配成30g/L 氢氧化钠溶液。
2.6微量注射器安捷伦科技公司生产,Part#5182-9628,1μl。
3、样品的测试过程3.1色谱柱制备取适量的13X分子筛用30g/L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半小时后除去碱液,用蒸馏水反复洗涤,直到用pH试纸检查到中性为止。
薄层色谱_光密度法分离分析原油族组成
The crude oil grouptype analysis with TLCoptical density
WEI Zhifu1,2 , ZOU Yanrong1 * , CAI Yulan1 and TAO Wei3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Organic Geochemistry, Guangzhou Institute of Geo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China; 2. Gran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49, China; 510300, China 510640,
[4]
试剂 1. 1. 1 微型层析柱 、 微型层析柱的规格: 内径 0. 3 ~ 0. 6 mm,长度 下端烧结微孔玻璃砂芯 。 10 ~ 20 cm, 吸附剂: 层析硅胶 ( 80 ~ 100 目 ) 用氯仿抽提 待溶剂挥发后在 105 ~ 110 ℃ 下活化 4 h, 在干 72 h, 燥器中冷却, 装入磨口瓶, 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层析 用中性氧化铝 ( 100 ~ 200 目 ) 经 450 ℃ 活化 4 h, 稍 冷, 移入干燥器冷却, 装入磨口瓶, 置于干燥器中备 用。 试剂及其前处理: 石油醚 ( 30 ~ 60 ℃ ) 、 二氯甲 烷、 三氯甲烷和甲醇均为分析纯 ( AR ) 试剂 。 其中, 石 油醚和二氯甲烷在分液漏斗中用浓硫酸洗涤 3 次以 上, 至硫酸层无色, 对于石油醚, 还要求用 5% 高锰 酸钾溶液洗涤至不褪色 。硫酸用量每次约为待纯化 溶剂体积的 5% 。 然后依次用 1% 碳酸钠溶液和蒸馏 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精馏。分析纯 水分别洗涤 3 次, 甲醇和三氯甲烷直接蒸馏后使用 。 1. 1. 2 样品与柱色谱分离 实验样品分别采自大庆油田海拉尔探区 、塔里 木盆地、胜利油田和珠江口盆地文昌凹陷 。待分离 样品量约 10 mg。 柱色谱分离包括沉淀沥青质及脱 沥青质油的饱和烃、 芳烃、 非烃和沥青的分离, 详细 实验过程参见文献 [ 4 ] 。 1. 2 薄层色谱分离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有效分离 、纯化和鉴定微量 组分的常用方法 。与其他色谱法相比较,具有设备 和操作简单 、 展开时间短 、 检验灵敏度高等优点, 适 用于微量成分的分离和鉴定,在许多领域内得到广 泛应用 [ 6 ] ; 长期以来, 国内外大多采用棒薄层 - 氢火 焰离子化检测 ( TLC / FID ) 对族组成进行定量分析 。 然而 TLC / FID 对重油和焦油沙的分离会产生一系 列的附加问题,由于不同族组分在 FID 上的响应差
薄层色谱氢焰离子检测法测定重质油的族组成
薄层色谱氢焰离子检测法测定重质油的族组成
安文珍
【期刊名称】《河北化工》
【年(卷),期】1994(000)003
【摘要】建立了快速测定重质油组成的TLC/FID法,用3种展开剂可将试样较好地分离为饱和烃、芳烃、胶质和沥青质4个组成。
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得到了各组分的相对校正因子值,使该方法与经典的液固色谱法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该方法精密度高,标准偏差小于3%,比液固色谱法的分析时间大大缩短。
【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安文珍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626.25
【相关文献】
1.用TLC/FID棒薄层色谱测定重质油的族组成方法的研究 [J], 郭志军;张庭良;刘秀清;江勇;田波;管莉萍
2.薄层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分析重质油的族组成 [J], 毕延根;卢燕
3.氢焰离子检测器定量校正因子在生产控制分析中的引用 [J], 魏学军
4.薄层色谱-火焰离子检测技术在重质油族组成分析中的应用 [J], 毕延根
5.TLC/FID法测定重质油的族组成 [J], 林燕生;董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化工检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方荣
谈化工检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方荣发布时间:2022-05-10T05:13:30.231Z 来源:《探索科学》2022年1月下作者:方荣[导读] 平面色谱法包括纸张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方荣 839000摘要:平面色谱法包括纸张色谱法和薄层色谱法。
液相色谱是一种液相色谱,在这种色谱中,在载体板上应用或烧结的细物质用作固定相。
以硅酮为固定相吸附薄层色谱是最常用的方法,与纸质色谱相比,薄层色谱具有分析时间短、分离能力强、检测灵敏度高等特点,自1960年代以来取代了纸质色谱的一部分。
通过薄层色谱仪器,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有了显着提高。
本文探讨了化工测试中的薄层色谱分离技术。
关键词:化工检验;薄层色谱分离技术;探讨分析前言薄层色谱法是分离、纯化和鉴定微量元素的有效手段。
其工作原理是将硅胶或氧化铝等吸附剂涂在玻璃板、塑料或铝基上,形成均匀的薄层。
对待分离样品的溶液进行取样,在薄板底部约1.0cm处有一定数量的毛细管。
溶剂着色后,在与相应比较产品相同的平板上进行着色处理,使用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并进行定性和定量测试。
一、化工检验概述视察是化工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通过化工试剂和专业测试仪器对所有化工生产链进行严格检查,对不合格产品和生产链进行检查,以确保生产效率和化工品质量。
随着化工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对化工品的社会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成功地进行化工检查,化工工业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生产水平。
因此,现阶段解决化工视察问题和优化化工视察方案是提高我国化工生产水平的重要手段。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控制已成为化工行业发展中一个与化工行业长期发展相关的重要问题。
只有确保化工品的质量,化工品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否则,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正在使用的产品可能受到严重损害,其后果无法预料。
以河南尼龙神马化工公司为例,为了加强化工检验质量控制,我们可以发现化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改进,确保产品质量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 负载量分别为 5μg、10μg、15μg、20μg 分离效果图
来 ,计算各组分校正因子的比 。经过对大量样品 的实验发现 ,虽然各组分校正因子的变化很大 ,但 其比值却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可采用校正因子 的比值来进行定量分析 ,以饱和烃为标准 ,相对校 正因子的比值为 :饱和烃∶芳烃∶胶质 = 1∶1. 16∶1. 59 。 2. 5. 3 实际样品测定
将两个样品渣油 4 和渣油 5 进行柱色谱分析 及 TLC/ FID 法分析 。结果列于表 3 。
(3) TLC/ FID 采用微量试样 (几十微克) ,可 快速简便地进行分析 。10 个样品仅需 3 h 。
参考文献
[1 ] 杨翠定. 石油化工分析方法 [ M] .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 社 ,1989
[2 ] 林卓坤. 色谱法[M] . 北京科学出版 ,1982 [3 ] 林乐明. 薄层色谱法[M]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2. 5. 4 精密度考察
以大庆原油 > 500 ℃为试样 ,考察 TLC/ FID 方法的精密度 ,结果为 :饱和烃小于 1. 4 % ,芳烃 小于 1. 4 % ,胶质小于 1. 1 %。根据文献介绍 ,色 谱法分析样品 ,要求其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 3 % ,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结果符合文献要求[1] ,均在 色谱误差范围之内 。
究所 ,1989 [4 ] 杜国华 ,等. TLC/ FID 法测定催化裂化原料油的烃族组
成[J ]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2 , (4) :213 - 215 [5 ] 林燕生等 ,TLC/ FID 法测定重质油的族组成[J ] . 石油炼
制 ,1991 , (2) :41 - 43
Study on the Vacuum Residual Oils Group Composition by Chromatobar
45 8 辽 宁 化 工 2005 年 10 月
图 1 饱和烃 、芳烃 、胶质定性谱图
由于柱色谱法不可能冲洗出色谱纯级的饱和 烃 、芳烃和胶质 ,所以 ,每个组分的谱图都不是单 一的色谱峰 ,还有少量的其它组分 ,但仍然可以明 显的区分出各主要组分 。由图 1 可以看出 ,饱和 烃的保留时间约为 10 s ,是最先分离出来的 ,距离 原点最远 ; 芳烃位于约 23 s 处 ; 距离原点最近的 是胶质 ,约在 44 s 处 。 2. 2 展开剂的选择
测定 :放在 TH - 10 TLC/ FID 分析仪中进行扫 描分析 ,由微处理机得到色谱图和色谱峰面积 。
2 结果与讨论
2. 1 定性分析结果 渣油经柱色谱分离后经 TLC/ FID 分析 ,根据
保留时间进行定性 ,如图 1 。其中 50 s 处为样品 原点 。
收稿日期 : 2005207214 作者简介 : 黄玉秋 (1970 - ) ,女 ,工程师 。
本方法采用表面涂有吸附剂 (硅胶) 的石英 棒 ,将样品展开分离后挥发除去溶剂 ,然后直接通
过氢火焰进行扫描 、检测和定量 。 1. 2 实验步骤
色谱棒的活化 :使用前 ,色谱棒应通过 FID 活 化 ,以除去污染物 ,一般活化 3~5 次 ,即可将污染 物完全除去 。
点样 :取 1μL 样品 ,分 4~5 滴小心地点在薄 层棒的原点处 ,应尽量使样品斑点比较集中 ,原点 直径应在 1 mm 左右 。
用 TLC/ FID 法分析渣油族组成的关键是选 择合适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是根据被分离物 质的极性及其与展开剂的亲和力决定的 。渣油属
于极性混合物 ,所以要求移动相为极性溶剂 ,而固 定相具有非极性 。
为此 ,采用两次展开的方法 ,首先将饱和烃分 离出来 。展开饱和烃使用的展开剂一般选用 C5 ~C7 烷烃 。本文选用正己烷作第一展开剂 ,展开 距离为 9~10 cm。第二展开剂要适宜于芳烃及胶 质的分离 ,因此选择甲苯作为第二展开剂 ,但芳烃 没有充分展开 ,芳烃和胶质有部分重叠 ,分离效果 不好 ,推测可能是甲苯的极性不够 。为了增强极 性 ,需要在第二展开剂中添加少量的极性较强的 溶剂 ,为此添加了少量甲醇 。经多次试验 ,最后确 定甲苯与甲醇之比为 120∶0. 5 时 , TLC/ FID 法与 柱色谱法结果相当 ,适于各族烃类的定量分离 。 2. 3 样品负载量的考察
测定渣油族组成对于了解渣油加工过程中的 有关反应及其特征 ,掌握原料及产品的组成 ,选择 适宜的原料配比 ,调整工艺条件 ,提高装置的处理 能力及产品产率 ,是非常必要的 。近年来 ,随着高 压液相色谱的发展 ,重油组成分析也取得了很大 进步 。但由于缺乏合适的检测器 ,存在着定量难 的问题[1]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烃类各组分具 有良好的检测能力 ,已经广泛应用于气相色谱中 , 而且性能良好 。
可以看出 ,当样品量为 10μg 时 ,峰形对称 , 各组分都能达到基线分离 。 2. 4 TLC/ FID 的扫描速度研究
由于样品中各种有机物的沸点和分解温度不 同 ,根 据 Padllog 的 研 究 , 薄 层 棒 上 的 样 品 通 过 TLC/ FID 的氢火焰扫描时 ,其响应值与两种损失 有关 :一种是挥发损失 ,即易挥发物由于受到氢火 焰温度的影响 ,在进入火焰之前就挥发掉了 ,响应 值降低 ,使测定结果偏低 ;另一种是残留损失 ,即 一些难挥发的物质 ,通过氢火焰后 ,未能挥发而残 留在薄层棒上 ,使响应值降低 ,使测定结果偏低 。 因此 ,扫描速度一方面要保证各组分充分燃烧 ,另 一方面又要保证定量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用不同 的扫描速度对样品进行了考察 ,结果如表 1 所示 。
3 结 论
(1) 用 TLC/ FID 法对渣油族组成进行分析 , 选用正己烷及一定比例甲苯/ 甲醇作为展开剂 ,可 将渣油中的饱和烃 、芳烃 、胶质定量分离 ,方法的 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3 %。
(2) 用样品各组分校正因子比例进行定量 , 可减少因稀释浓度和点样带来的误差 ,提高结果 的可靠性 。
1 实验部分
1. 1 方法原理 在色谱棒薄层吸附色谱中 ,吸附剂一般是极
性的 ,如硅胶 、氧化铝等 。混合物的分离是基于吸 附剂 、被分离物质和展开剂的极性不同而发生的 。 展开剂在色谱棒的毛细管中向前移动 ,点在棒上 的样品就不同程度地随着展开剂的移动而移动 。 但因其极性有差异 ,故不同化合物与吸附剂和展 开剂亲和力不同 ,从而各化合物在色谱棒上移动 距离不一样[2] 。与吸附剂亲和力强的组分留在接 近原点处 ,反之 ,亲和力弱的组分则随着展开剂移 动 ,亲和力愈弱 ,移动距离愈远 ,愈接近展开剂前 沿。
2. 5. 2 各组分校正因子之比的测定 经过对大量样品的分析 ,发现各组分没有固
定的校正因子 。这是由于试样的沸点范围 、平均
分子质量和复杂的化学结构对其校正因子的影响
都很大 ,不能用简单的面积归一化处理色谱数据 。 柱色谱法与 TLC/ FID 法对比结果可以看出 ,两种 方法测定值基本吻合 。故可将这两种方法联系起
46. 0 46. 0 45. 9 46. 0
40 s 15. 0 15. 2 37. 8 37. 0 47. 2 47. 8
2. 5 定量分析结果 2. 5. 1 TLC/ FID 法与经典柱色谱法所得结果的
比较 由于渣油的族组成分析大都采用柱色谱法 , 为此将几种样品的柱色谱法与 TLC/ FID 法分析 结果进行了对比 ,试验结果列于表 2 。
第 34 卷第 10 期 黄玉秋 :薄层色谱法测定渣油族组成的研究 45 9
样品名称
渣油 1 渣油 2 渣油 3
饱和烃 19. 7 14. 0 18. 9
柱色谱法 芳烃 35. 4 32. 4 33. 0
表 2 柱色谱法与 TLC/ FID 法对比结果/ %
可以看出 ,随着扫描速度的加快 ,饱和烃含量 增高 ,胶质含量降低 ;扫描速度减慢时 ,薄层棒移
动速度较慢 ,色谱棒接近而未进入氢火焰的时间
过长 ,造成易挥发的饱和烃组分先挥发掉了 ,使测
定结果偏低 ;而重组分胶质燃烧完全 ,残留损失
小 ,测定结果增大 。因此 ,一般扫描速度选为 30 s
每根棒 ,且与经典柱色谱法所得结果吻合 。
表 1 TLC/ FID 不同扫描速度与响应值关系/ %
测方〗定法
柱色 谱法
饱和烃 17. 2 芳烃 36. 3 胶质 46. 5
25 s 21. 4 21. 0 35. 5 35. 6 43. 1 43. 4
薄层色谱法
30 s
35 s
17. 5 17. 2 17. 0 17. 0
36. 5 36. 8 37. 1 37. 0
表 3 实际样品测定结果
样品名称 渣油 4
渣油 5
组 分 薄层色谱法/ % 柱色谱法 绝对偏差/ %
饱和烃
26. 3
芳烃
44. 3
胶质
29. 4
饱和烃
16. 9
芳
0. 4
44. 0
0. 3
30. 1
- 0. 7
16. 3
0. 6
26. 9
- 0. 5
56. 8
- 0. 1
第 34 卷第 10 期 2005 年 10 月
辽 宁 化 工 Liaoning Chemical Industry
Vol. 34 ,No. 10 October ,2005
薄层色谱法测定渣油族组成的研究
黄玉秋
(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公司 , 辽宁 抚顺 113008)
摘 要 : 以色谱棒薄层色谱法替代薄层板的薄层色谱法 ,对渣油的族组成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溶 剂的精确配比 ,选择了适宜的展开剂 。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 ,考察了样品的负载量 、TLC/ FID 的扫描速 度 ,并与经典柱色谱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完全吻合 。同时 ,测定了各组分的校正因子之比 ,考察了方法的 准确度与精密度 ,并对实际样品进行了测定 。 关 键 词 : 棒状薄层色谱/ 氢焰检测器 ; 渣油 ; 族组成 中图分类号 : TE 62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0935 (2005) 10 045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