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8.6.3 第二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做]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平面 α⊥平面 β,则平面 α 内所有直线都垂直于平面 β.
() (2)若平面 α⊥平面 β,则平面 α 内一定存在直线平行于平面 β.
()
(3)若平面 α 不垂直于平面 β,则平面 α 内一定不存在直线垂
直于平面 β.
()
答案:(1)× (2)√ (3)√
第二课时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从相关定义和基本事实出发,借助长方体, 通过直观感知,了解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垂 直关系.
直观想象
2.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逻辑推理
[问题导入]
预习课本第 159~161 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什么?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实质是什么?
(2)求证:DC⊥BC.
解:(1)DC⊥BE,理由如下: ∵平面 ABC⊥平面 ACD,BE⊥AC 于点 E,平面 ABC∩平面 ACD=AC,BE⊂平面 ABC, ∴BE⊥平面 ACD,又 DC⊂平面 ACD,
∴BE⊥DC.
(2)证明:∵AB⊥平面 BCD, CD⊂平面 BCD, ∴AB⊥CD. ∵BE⊥CD,AB∩BE=B, ∴CD⊥平面 ABC,
(2)因为 A1B1=A1C1,F 为 B1C1 的中点, 所以 A1F⊥B1C1. 因为 CC1⊥平面 A1B1C1,且 A1F⊂平面 A1B1C1, 所以 CC1⊥A1F. 又因为 CC1,B1C1⊂平面 BCC1B1,CC1∩B1C1=C1, 所以 A1F⊥平面 BCC1B1. 由(1)知,AD⊥平面 BCC1B1,所以 A1F∥AD. 又 AD⊂平面 ADE,A1F⊄平面 ADE, 所以直线 A1F∥平面 ADE.
平面与平面垂直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 1] (链接教材第 160 页例 9,例 10)如图,P 是四边形 ABCD 所在平面外 的一点,四边形 ABCD 是∠DAB=60°且 边长为 a 的菱形.△PAD 为正三角形, 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平面 ABCD.若 G 为 AD 边的中点.
求证:平面 PBG⊥平面 PAD.
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综合
[例 2] 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1B1=A1C1,D,E 分别是棱 BC,CC1 上的点(点 D 不同于点 C),且 AD⊥DE,F 为 B1C1 的中点.求证:
(1)平面 ADE⊥平面 BCC1B1; (2)直线 A1F∥平面 ADE.
[证明] (1)因为三棱柱 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 所以 CC1⊥平面 ABC, 又 AD⊂平面 ABC,所以 CC1⊥AD. 又因为 AD⊥DE,CC1,DE⊂平面 BCC1B1,CC1∩DE=E, 所以 AD⊥平面 BCC1B1. 又 AD⊂平面 ADE,所以平面 ADE⊥平面 BCC1B1.
2.平面 α⊥平面 β,α∩β=l,n⊂β,n⊥l,直线 m⊥α,则直线 m 与 n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解析:因为 α⊥β,α∩β=l,n⊂β,n⊥l, 所以 n⊥α.又 m⊥α,所以 m∥n. 答案:平行
[名师点津]
对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理解 (1)定理成立的条件有三个: ①两个平面互相垂直; ②直线在其中一个平面内; ③直线与两平面的交线垂直. (2)定理的实质是由面面垂直得线面垂直,故可用来证明线面 垂直; (3)已知面面垂直时,可以利用此定理转化为线面垂直,再转 化为线线垂直.
[新知初探]
知识点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一直线垂直于
文字语言 这两个平面的交线,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
垂直wk.baidu.com
符号语言
α⊥β,α∩β=l,a⊂α,a⊥l⇒a⊥β
图形语言
[想一想] 如果 α⊥β,则 α 内的直线必垂直于 β 内的无数条直线, 正确吗? 提示:正确.
[证明] ∵四边形 ABCD 是菱形,∠DAB=60°, ∴△ABD 是正三角形. ∵G 为 AD 边的中点,∴BG⊥AD. ∵平面 PAD⊥平面 ABCD,BG⊂平面 ABCD, 平面 PAD∩平面 ABCD=AD, ∴BG⊥平面 PAD. ∵BG⊂平面 PBG, ∴平面 PBG⊥平面 PAD.
垂直关系的转化 在关于垂直问题的论证中要注意线线垂直、线面垂直、 面面垂直的相互转化.每一种垂直的判定都是从某一垂直开 始转向另一垂直,最终达到目的,其转化关系如下:
[跟踪训练] 1.已知平面 ABC⊥平面 ACD,AB⊥平面 BCD,
BE⊥AC 于点 E. (1)判断 DC 与 BE 的关系;
()
A.ME⊥平面 ABCD
B.ME⊂平面 ABCD
C.ME∥平面 ABCD
D.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ME⊂平面 AA1B1B,平面 AA1B1B∩平面 ABCD=AB, 且平面 AA1B1B⊥平面 ABCD,ME⊥AB,∴ME⊥平面 ABCD. 答案:A
2.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CC1, 平面 A1BC1⊥平面 BCC1B1. 证明:平面 AB1C⊥平面 A1BC1. 证明: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 四边形 BCC1B1 为平行四边形, 因为 BC=CC1,所以四边形 BCC1B1 为菱形, 所以 B1C⊥BC1,又平面 A1BC1⊥平面 BCC1B1, 且平面 A1BC1∩平面 BCC1B1=BC1,B1C⊂平面 BCC1B1, 所以 B1C⊥平面 A1BC1, 因为 B1C⊂平面 AB1C,所以平面 AB1C⊥平面 A1BC1.
应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要注意的问题 应用面面垂直性质定理证明相关问题时,一般需要作辅助 线——过其中一个平面内一点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 垂直,然后,进一步转化为线线垂直.
[跟踪训练]
1.已知长方体 ABCD-A1B1C1D1,在平面 AA1B1B 上任取一点 M,
作 ME⊥AB 于点 E,则
又 BC⊂平面 ABC,∴CD⊥BC.
2.如图,在三棱柱 ABC-A1B1C1 中,已知 AB⊥ 侧面 BB1C1C,BB1=2BC=2,∠BCC1=60°. (1)求证:C1B⊥平面 A1B1C1; (2)P 是线段 BB1 上的动点,当平面 C1AP⊥平 面 AA1B1B 时,求线段 B1P 的长. 解:(1)证明:由 AB⊥侧面 BB1C1C,得 AB⊥C1B. 由 BB1=2BC=2,∠BCC1=60°,知∠C1BC=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