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
注意事项:
放4℃保存,在5日内用完,使用前应在37℃培养箱烤干平皿表面水滴。
倾注平皿前应用pH计测pH值是否正确(pH应为7.3)。
pH过低会导致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失效,而青霉素活力增强。
(2) 药敏纸片长期储存应于-20℃,日常使用的小量纸片可放在4℃,但应至于含干燥剂的密封容器内。
使用时从低温取出后,放置平衡到室温后才可打开,用完后应立即将纸片放回冰箱内的密封容器内。
过期纸片不能使用, 应弃去。
(4) 保证质控菌株不变异的简便方法,将新得到的冻干菌株接种含血的M-H平板复活。
然后每株细菌接种10支高层琼脂管,放置冰箱保
存。
每月取出一支,传出细菌供常规用。
待用剩至最后一支,可传种在M-H平板上,再接种一批高层琼脂管备用。
如此可保证原始菌种永不接触抗菌素。
(5)每个平板贴5张纸片,每张纸片间距不少于24mm,纸片中心距平皿边缘不少于15mm。
在菌接种后15分钟内贴完纸片。
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方法:默认分类 2009-05-06 22:37 阅读285 评论0字号:大中小K-B法:1 从孵育了16-24小时的琼脂平板上(血平板),挑出单个菌落,直接用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
2 在15分钟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调好的菌液,在液面上方管壁处旋转并用力挤压几次,以从中挤出过多的菌液。
3 用棉拭子在无菌的M-H培养基表面化线接种,再重复操作两次,每次将平板转动60度,每次接种都应保证接种物均匀分布,最后用棉拭子涂抹平板的边缘。
4 将确定好的药敏纸片分贴到平板表面。
每个纸片都应压一下,以保证与平板表面完全接触。
每个纸片中心间距24mm。
纸片一旦与平板接触,不应再移动。
5 贴完纸片后,应在15分钟内放入35度孵箱。
嗜血杆菌属,链球菌属放入3%-5%的CO2烛缸。
6 孵育24小时以后,测量各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与NCCLS手册比较,作出结果判断。
说明:细菌药敏结果的判断以NCCLS为标准,所以药敏试验的每一步都应严格按照NCCLS操作,否则将失去意义。
链球菌、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除铜绿假单孢菌和不动杆菌外的假单孢菌属不用K-B法.肺炎链球菌胶乳凝集测定法1 在一干净玻片上分别滴两滴生理盐水。
2 从冰箱取出鉴定试剂(Slidex pneumo-kit)于室温。
·3 在其中一滴生理盐水上滴加R1试剂,在另外一滴上滴加R2试剂,用搅拌棒混匀。
4 轻轻晃动玻片2分钟,观察结果。
5 2分钟内,如R1出现凝集为阳性;如R1和R2均未出现凝集为阴性。
注:R3为阳性对照。
药敏纸片的选择1、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头孢噻肟(CTX)头孢唑林(CZ)头孢他定(CAZ)氨苄西林(AM)哌拉西林(PIP)阿米卡星(AN)头孢噻吩(CF)环丙沙星(CIP)头孢呋辛(CXM)庆大霉素(GM)头孢噻肟/棒酸(CTX/CA)头孢他定/克拉维酸(CAZ/CA)羧苄青霉素(CB)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PIP/TZ)亚安培南头孢匹肟(FEP)头孢克罗(CEC)2、铜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妥布霉素(TM)阿米卡星(AN)安曲南(AZT)头孢哌酮(CFP)哌拉西林(PIP)头孢匹肟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头孢他定(CAZ)左旋氧氟沙星(OFL)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OX)青霉素G(P)头孢唑林(CZ)阿米卡星(AN)红霉素(E)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万古霉素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噻吩(CF)4 、肠球菌氨苄西林(AM)万古霉素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M)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5、除肺炎链球菌外链球菌氨苄西林(AM)头孢噻肟(CTX)万古霉素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克林霉素(CM) 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ESBLs的检测MH培养基上贴头孢他定,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棒酸,安曲南。
药敏试验方法及细菌耐药性(药剂科2016.4.20)
4.E-TEST
以纸片扩散法的操作方法获得MIC值的一种药敏试验。 操作上有纸片扩散法的优点,结果准确性可与稀释法媲美。 缺点:昂贵
结果
五、药敏结果的判读
MIC值或抑菌环直径 药物的临界浓度(CLSI、EUCAST、FDA) 比较
临界浓度:又叫折点(breakpoint)。即根据抗菌药物 抑制细菌生长所需要的MIC结合常用剂量时在人体内 所能达到的血药浓度划分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敏感 和耐药的界限。
贴纸片:手工,纸片分配器 孵育:(35±2)℃,空气或CO2
纸片扩散法
结果
纸片扩散法的特点
简便,便宜,不同层 次实验室均可正规操 作,是目前推荐的临 床试验室使用方法。 检测的是抑菌环直径 (mm)
2.肉汤稀释法
药液的准备:
256μg/ml 128 64 32 …… 0.25 0.125 0.06 13个梯度
氨
苄
阿
莫
抗菌药物
盛京医院2015年统计数据
2015 年 分 离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对 抗 菌 药 物 的 耐 药 率
100 80 耐 药 率 % 60 40 20 0
19.5 15.9 5.2 19 18.6 15.9 25 0 0 0 0.3 24 0 90.9 75
G
林
素
星
星
因
胺
素
平
29.3 21.9 26.6 20.6 8.3 35.3 35.5 36 11.7 98.3 97.9 98.4 93.4 97.4
15.8
14.5
苄 氨 氨
哌 苄
西
拉
哌
抗菌药物
盛京医院2015年统计数据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定量
药敏试验实验报告定量引言药敏试验是用来测试不同细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验旨在了解药敏试验的原理,以及通过药敏试验来确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细菌杀灭浓度(MBC)。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不同药物的抗生素片剂- 丁氏琼脂平板- 数量相同的细菌培养物- 滴定架- 移液枪- 特定体积的加样针管实验步骤1. 将丁氏琼脂平板均匀铺平在实验台上。
2. 取一定体积的细菌培养物,将其均匀涂抹在丁氏琼脂平板上。
3. 将不同的抗生素片剂按一定浓度顺序放入一列小孔中,并按要求标记。
4. 将实验室培养的细菌可生长落入称量瓶中,根据实验需要取一定体积的细菌培养物。
5. 将从选择培养物中取出的细菌盘均匀涂抹于琼脂平板上。
6. 将标有抗生素的纸片粘贴到琼脂平板上。
7. 按照抗生素的浓度梯度顺序涂于琼脂平板上。
8. 将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放入孵化器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
9. 观察细菌在不同抗生素浓度下的生长情况。
数据处理和分析1. 根据观察结果,确定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2. 计算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细菌杀灭浓度(MBC)。
结果与讨论经过药敏试验,我们观察到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有所差异。
以细菌菌落的生长情况为判断标准,我们确定了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通过数据的分析,我们计算得到了每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细菌杀灭浓度(MBC)。
这些数据对于医生在治疗患者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关键。
药敏试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医生可以选择最佳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不过,药敏试验的结果也可能受到实验条件、培养物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药敏试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药敏试验
判定标准
清晰无细菌生长的试管对应的药物浓度为该药
的MIC;
以MIC前2支试管液体涂培养基
培养 菌落少于5个的试管对应的药物浓度为该 药的MBC。
试 材
试管、移液管、营养琼脂和营养肉汤
方 法
(1)制备药液、菌液、培养基; (2)向第1支试管中加入0.9mL营养肉汤、其 余各试管中加入0.5mL; (3)向第1支试管中加0.1mL药液 取0.5mL 加到第2支试管中……至13支试管,取0.5mL涂 平板 向1-14试管中各加0.5mL菌液 培养。
耐药:直径<10mm液、牛津杯、钢管放置器、陶瓦盖 步 骤 (1)制备菌液:106-7 (2)制备药液:1280μg/mL (3)制备培养基 (4)涂菌液 (5)放置牛津杯 (6)加菌液 (7)盖陶瓦盖 (8)培养 (9)量直径
三、液体试管二倍稀释法
药敏实验
一、药敏纸片法
试 材
培养皿、培养基、菌种(病料)、药敏片、 培养箱
方 法
(1)制备药敏片 (2)制备培养基:营养琼脂、营养肉汤 (3)涂菌:菌液105 CFU (4)贴药敏片 (5)培养:37℃ 24小时 (6)量直径:
判定标准
敏感:直径>15mm
中度敏感: 10~15mm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药敏试验误差来源及控制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合理设置对照组
在药敏试验中,应设置对照组以排除干扰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药敏试验对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药敏试验的局限性
试验条件限制
对于一些低浓度药物或间歇性发作的病原体,药敏试验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
检测灵敏度不高
药敏试验只能检测药物对病原体是否敏感,无法预测患者使用药物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
应用范围
操作步骤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需要对细菌基因进行提取、扩增和测序等操作,然后根据测序结果分析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定义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是一种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检测细菌基因序列的变化,判断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应用范围
分子生物学药敏试验适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耐药菌感染等。
微生物耐药性的传播方式
微生物耐药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如基因突变、质粒传递、细胞重组等。
要点三
抗生素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抗生素的抗菌谱是指其能够抗菌的微生物种类范围,而抗菌活性则是指抗生素对特定微生物的抑菌或杀菌能力。
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包括抗生素泵出机制、药物靶点改变机制、药物修饰机制等。
药敏试验的实验方法
药敏试验的种类及方法
03
常规药敏试验
定义
常规药敏试验是一种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经典方法,通过在体外培养基上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物稀释、细菌培养和结果观察等步骤。
应用范围
常规药敏试验适用于各种需要进行抗菌治疗的感染性疾病。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
药敏试验操作方法药敏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某种药物对细菌的敏感性或抗性。
下面是药敏试验的一般操作方法:1. 菌株的培养与准备:首先,选择要测试的细菌株。
常用的菌株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将菌株从冻存状态中转移到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然后选取单个菌落进行继续培养。
2. 制备药物浓度梯度:为了测试细菌对不同浓度药物的敏感性,需要制备一系列药物浓度梯度。
可以选择常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利福平等。
根据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确定所需药物的最高浓度。
3. 制备洗涤液:制备1倍洗涤液,一般使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
如要进行中药药敏试验,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提取液。
4. 制备菌悬液:从培养得到的菌落中选择单个菌落,接种到含有洗涤液的试管或培养皿中。
使用比例约为1:100(菌悬液:洗涤液),均匀混合。
5. 药物与细菌接触:将制备好的菌悬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使用定量器将一定量的药物滴在琼脂平板上。
确定滴药量时应根据具体药物的MIC进行调整。
6. 培养与观察结果:将涂有菌悬液和药物的琼脂平板进行孵育,时间和温度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菌株要求进行调整。
观察培养后的平板上是否出现菌落生长,以及菌落的数量和形态特征。
7. 结果解读与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菌的抑菌效果,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可以根据菌落的出现与否、数量的多少和生长的形态特征来判断细菌是否对药物敏感。
总结:药敏试验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评估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或抗性。
操作时需要注意菌株的选择和培养方法、药物浓度的制备、菌悬液的制备和药物与细菌的接触方法,以及培养和观察结果等。
通过药敏试验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感染病情。
kb纸片法药敏实验名词解释
kb纸片法药敏实验名词解释
KB纸片法是一种常见的药敏实验方法,用于测试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这项实验通常用于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领域。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解释这些名词。
首先,KB纸片法是指Kirby-Bauer纸片法,是一种半定量的抗生素敏感试验方法。
在这个方法中,细菌培养物被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在表面放置含有不同抗生素的纸片。
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如果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它们就不会在靠近含有该抗生素的纸片的区域生长,形成所谓的抑制圈。
通过测量这些抑制圈的直径,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其次,药敏实验是指药物敏感性试验,用于评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对抗生素或其他药物的敏感性。
这项实验对于选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最佳药物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哪种药物对特定的病原体最有效。
综上所述,KB纸片法药敏实验是一种通过测量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的方法,它在临床医学和微生物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希望这些解释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名词。
药敏试验方案
1抗菌药物筛选1.1 菌液的制备将菌株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分别挑取单个特征菌落接种于灭菌肉汤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过夜培养。
取过夜培养的菌悬液100 μL加入到900μL的肉汤培养基中,依次进行稀释,然后选取适当的浓度涂板,每个浓度三个平行。
选取平板上菌落数目在30~300之间的进行计数,最后用肉汤或无菌生理盐水配成浓度为5个×107-8CFU/mL的菌液作初筛用。
1.2 琼脂扩散法 (K-B) 抑菌试验用无菌棉签将浓度为5个×107-8CFU/mL的标准菌液均匀涂布于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反复几次,每次将平板旋转60度,最后沿周边绕两圈,保证涂均匀。
然后用直径为6mm的无菌圆形玻璃管打孔,将供试药物浓度为100mg/ml的药液加入孔中,加满为止,不得溢出。
再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箱中培养24h,取出观察,用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
每次实验前用大肠杆菌ATCC25922进行质量控制,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阳性药物的选择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公布的标准。
1.3 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抑菌圈直径d小于等于6 为-;d小于等于10为+;d小于等于16为++;d小于等于26为+++;d大于26为++++ 。
一般认为++以上具有抑菌活性。
2 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2.1 菌悬液的制备将细菌菌液接种到麦康凯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37℃震荡培养24 h。
分别挑取单个特征菌落接种于灭菌肉汤培养基中,置37℃恒温箱中过夜培养。
取过夜培养的菌悬液100 μL加入到900μL的肉汤培养基中,依次进行稀释,然后选取适当的浓度涂板,每个浓度三个平行。
选取平板上菌落数目在30~300之间的进行计数,最后用肉汤稀释菌悬液至含菌落数105 ~106 CFU/mL后备用。
2.2 MIC和MBC测定将1mL的2倍终浓度的药物放到第1管,采用二倍稀释法将药液从第1管到第10分别稀释。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微生物对抗生素或药物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对微生物无效的药物,从而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的抗生素或药物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微生物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首先需要培养待测微生物,使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生长状态。
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加入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通常会采用双倍稀释法或梯度法来确定不同浓度的药物。
接着将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与微生物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浓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的结果通常会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表示,MIC是指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MIC的结果,可以将药物分为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和仅具有抑菌作用两种类型。
对于临床治疗来说,通常会选择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MIC外,药敏试验还可以通过观察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曲线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活性。
杀菌曲线可以反映出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速度和效果,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药物的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药敏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了解药敏试验的原理和结果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临床上药物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药敏试验也为药物研发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推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药敏实验的方法有哪些
药敏实验的方法有哪些
药敏实验是研究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的方法,常用的药敏实验方法包括:
1. 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消毒纸片施加在含菌培养基表面,观察菌落周围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2. 微量稀释法:在含有不同浓度抗生素的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观察最小抑菌浓度,即该抗生素能够抑制该菌株的最低有效浓度。
3. 气溶胶化验法:将含有不同抗生素的气溶胶喷洒在含菌培养基中,观察菌落周围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
4. 坦能法:将不同抗生素与抑菌剂混合,制成坦能板后进行药敏实验,以检测革兰氏阴性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5. 自动化微生物分析系统:采用自动化设备对不同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进行测试,具有高效、精确、快速等优点。
药敏实验报告
药敏实验报告药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药敏实验,了解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二、实验原理:药敏实验主要是通过将不同抗生素涂布在含有培养基的平板上,观察不同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常用的实验方法有,纸片扩散法、落法等。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所需的培养基制备好,将抗生素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
2.接种细菌:用接种环沾取待测试的细菌悬液,均匀涂布在培养基上。
3.放置纸片:将含有抗生素的纸片均匀地放置在培养基上。
4.培养:将试管倒置盖在平板上,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在37°C下培养24小时。
5.观察结果: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状况,例如菌落的大小、形态等。
四、实验结果:根据观察结果,在平板上能够观察到不同的菌落,根据菌落的大小、形态等可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对于敏感的细菌来说,抗生素会抑制其生长,菌落较小,或无法生长。
而对于耐药细菌来说,由于其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菌落会较大,生长繁盛。
五、讨论与分析:本实验通过药敏实验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可以用于指导临床上的抗生素治疗。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不同的细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结果只是一种辅助参考的方法,最终的抗生素选择还需要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判断。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了药敏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如何评价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药敏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临床抗生素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实验结果只是一种参考,具体的抗生素治疗还需要根据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
七、参考文献:无。
药敏试验
≤13 14~22 ≥23
≥8
≤0.5
GEN 庆大霉素 10IU
≤12 13~14 ≥15
≥8
≤4
(五)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解释
“敏感”(susceptible,S):表示测试菌可被测 定药物常规剂量给药后在体内达到的血药浓度 所抑制;
“耐药”(resistant,R):表示测试菌不能被在 体内感染部位可能达到的抗菌药物浓度所抑制, 临床治疗无效。
二、稀释法:琼脂稀释法
将药物混匀于琼脂培养基中,配制含不同 浓度药物平板,使用多头接种器接种细 菌,经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 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药物浓度测 得MIC。
MIC:稀释法所测得的某抗菌药物能抑制 被检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浓度
琼脂稀释法具体实验步骤:
1. 抗菌药物储备液的配制:将各种抗菌药物制备 成琼脂稀释法试验需要的药物浓度。
标卡尺量取抑菌圈直径。 根据NCCLS标准,作出 “敏感”、“耐药”和 “中介”的判断。
几种抗生素抑菌环解释标准及相应的最低抑菌浓度
代号 抗生素
纸片 含药量
抑菌环直径(mm)
耐药
中介
敏感
相应的MIC(μg/ml)
耐药
敏感
P-G 青霉素G 10IU
≤20 2素
15IU
一、纸片扩散法
(一)试验原理 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 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 物吸收琼脂中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 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 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 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 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 相关关系,即抑菌圈愈大,MIC值愈小。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在规定时间内观察细菌在药敏纸片周围的生长情 况。
结果记录
记录每个药敏纸片对应的抑菌圈直径或是否生长 。
结果解释
根据记录的结果,参照药敏试验标准解释敏感、 耐药等结果。
04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耐药性解读
耐药性
01
是指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药物不敏感,即药物不能有效杀死
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耐药性的分类
缺点
成本较高,需要使用特定的E型试纸和细胞培养液。
03
药敏试验操作流程
试验前的准备
确定试验菌种
根据感染类型、临床诊断等选 择合适的试验菌种。
准备培养基
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支持细 菌生长。
准备药敏纸片
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药敏纸片 。
菌液制备
收集菌株
从感染部位或血液等样本中收 集菌株。
纯化培养
将菌株在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培养 ,确保无杂菌污染。
01 02
定义
纸片扩散法是一种常用的药敏试验方法,通过在琼脂平板上放置含有 抗菌药物的纸片,让细菌与药物接触,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药 物的抗菌效果。
优点
操作简单、成本低、易于标准化。
03
缺点
由于不同菌种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可能需要调整纸片的放置位置和
时间。
稀释法
定义
稀释法是通过将细菌与不 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接触,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以 判断药物的抗菌效果。
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达托霉素较为敏感,但对β-内酰胺类 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磺胺类抗生素等不敏感。
案例三:万古霉素敏感性的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万古霉素是一种糖肽类抗生素,常用 于治疗MRSA感染和耐甲氧西林凝固 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等严重细菌感染
药敏试验方法
药敏试验方法:K-B法:1 从孵育了16-24小时的琼脂平板上(血平板),挑出单个菌落,直接用生理盐水制成0.5麦氏单位。
2 在15分钟内,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调好的菌液,在液面上方管壁处旋转并用力挤压几次,以从中挤出过多的菌液。
3 用棉拭子在无菌的M-H培养基表面化线接种,再重复操作两次,每次将平板转动60度,每次接种都应保证接种物均匀分布,最后用棉拭子涂抹平板的边缘。
4 将确定好的药敏纸片分贴到平板表面。
每个纸片都应压一下,以保证与平板表面完全接触。
每个纸片中心间距24mm。
纸片一旦与平板接触,不应再移动。
5 贴完纸片后,应在15分钟内放入35度孵箱。
嗜血杆菌属,链球菌属放入3%-5%的CO2烛缸。
6 孵育24小时以后,测量各药敏纸片抑菌圈直径,与NCCLS手册比较,作出结果判断。
说明:细菌药敏结果的判断以NCCLS为标准,所以药敏试验的每一步都应严格按照NCCLS操作,否则将失去意义。
链球菌、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除铜绿假单孢菌和不动杆菌外的假单孢菌属不用K-B法.肺炎链球菌胶乳凝集测定法1. 在一干净玻片上分别滴两滴生理盐水。
2. 从冰箱取出鉴定试剂(Slidex pneumo-kit)于室温。
3. 在其中一滴生理盐水上滴加R1试剂,在另外一滴上滴加R2试剂,用搅拌棒混匀。
4. 轻轻晃动玻片2分钟,观察结果。
5. 2分钟内,如R1出现凝集为阳性;如R1和R2均未出现凝集为阴性。
注:R3为阳性对照。
药敏纸片的选择1、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头孢噻肟(CTX)头孢唑林(CZ)头孢他定(CAZ)氨苄西林(AM)哌拉西林(PIP)阿米卡星(AN)头孢噻吩(CF)环丙沙星(CIP)头孢呋辛(CXM)庆大霉素(GM)头孢噻肟/棒酸(CTX/CA)头孢他定/克拉维酸(CAZ/CA)羧苄青霉素(CB)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PIP/TZ)亚安培南头孢匹肟(FEP)头孢克罗(CEC)2、铜绿假单孢菌/不动杆菌妥布霉素(TM)阿米卡星(AN)安曲南(AZT)头孢哌酮(CFP)哌拉西林(PIP)头孢匹肟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头孢他定(CAZ)左旋氧氟沙星(OFL)亚安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OX)青霉素G(P)头孢唑林(CZ)阿米卡星(AN)红霉素(E)头孢噻肟(CTX)环丙沙星(CIP)万古霉素奥格门丁(AMX/CA)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噻吩(CF)4 、肠球菌氨苄西林(AM)万古霉素环丙沙星(CIP)庆大霉素(GM)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5、除肺炎链球菌外链球菌氨苄西林(AM)头孢噻肟(CTX)万古霉素红霉素(E)氧氟沙星(OFL)克林霉素(CM)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大肠杆菌ESBLs的检测MH培养基上贴头孢他定,头孢他定/克拉维酸,头孢噻肟/棒酸,安曲南。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用于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其主要原理是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来判断该药物对细菌的效果。
药敏试验通常使用盘扩散法(Kirby-Bauer法)或瓶内稀释法(Broth dilution法)进行。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原理。
盘扩散法是一种常用且简单的方法,它通过将不同抗生素药物浸润到纸盘或平板上,在培养基上进行细菌的培养。
当药物扩散到纸盘周围后,药物会与培养基中的细菌发生反应。
如果细菌对药物敏感,其周围形成抑制圈(即无菌圈),反之则不会。
通过测量抑制圈的直径,可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瓶内稀释法需要在含有不同药物浓度的试管中培养细菌。
首先将细菌悬浮液加入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试管中,然后将试管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可以根据试管中细菌的浑浊程度来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如果细菌在低浓度药物中生长较少或不生长,说明细菌对该药物敏感;反之,如果细菌在高浓度药物中仍有较好的生长,说明细菌对该药物耐药。
总的来说,药敏试验通过观察细菌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其对抗生素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这一实验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来对抗细菌感染。
药敏试验
影响药敏结果的因素
一、培养基: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倾注
平板时,厚度合适(约5-6mm),不可太薄,且培养基 内应尽量避免有抗菌药物的拮抗物质,如钙、镁离子。 二、细菌接种量:细菌接种量应恒定,如太多,抑菌圈 变小。 三、药物浓度: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抑菌试验的 结果,需精确配制。
和肉汤稀释法(抗生素梯度稀释)
3. 抗生素浓度梯度法-E 试 验(E-test)
3
二、实验原理
将含有一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或药片,
平贴于已接种被检细菌的琼脂培养基上,纸 片或药片中的药物即呈梯度向周围扩散,敏 感菌株在纸片或药片的周围生长受到抑制, 而形成抑菌圈。根据抑菌圈的大小,可判断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四、培养时间:一般在37℃下培养18-24小时。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
1、实验材料
分离培养的细菌、平板,药敏纸片
2、实验器材 超净工作台、分光光度计、量尺或游标卡尺
6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倒平板:固体培养基的准备
(二)细菌纯培养及菌悬液的制备
确定细菌的浓度:将细菌离心沉淀后用无菌PBS
稀释至OD值为0.2左右(细菌OD600吸光度在0.有哪几种? 2、影响药敏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11
③倒置在28℃培养箱中培养24h观察结果。
④用尺量包括纸片直径在内的抑菌环最大直径,判
定结果(敏感、中度敏感、耐药)。
8
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毫米)
20以上
敏感度
极敏
15-20
10-14 10以下 0
高敏
中敏 低敏 不敏
* 具体对于不同的菌株,及不同的抗生素纸 片需参照NCCLs的标准或者CLSI标准。
药敏试验方法简介
02
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可用于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帮助医生和研究人员了解和预防耐药性的发展。
02
药敏试验方法种类
利用抗菌药物在琼脂平板上扩散,从而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纸片扩散法
原理
将细菌接种在平板上,贴上含不同浓度抗菌药物的纸片,静置一定时间后测量抑菌圈大小。
方法
广泛应用于临床细菌药敏试验,简单易行。
03
药敏试验操作流程
细菌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出单一菌落,纯化后再进行鉴定。
接种方法
使用无菌棉签或针头将细菌接种到培养基表面,确保细菌均匀分布。
细菌培养与接种
药敏纸片放置
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培养基上,纸片之间需留有间隔。
结果观察
将培养皿放入35°C恒温箱中培养24-48小时,观察每个药敏纸片抑菌圈的大小。
标准化阶段
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自动化药敏试验和高通量药敏试验逐渐成为主流,可快速、准确地检测细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
自动化与高通量阶段
03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药敏试验可用于评估新药的抗菌效果和比较不同药物之间的效果。
药敏试验的应用场景
01
感染性疾病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的疾病,如肺炎、尿路感染等,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应用
通过稀释抗菌药物,在不同浓度下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判断药物的抑菌或杀菌效果。
原理
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方法
该方法更适用于定量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
应用
稀释法
E-test法
原理
结合纸片扩散法和稀释法,利用琼脂平板上的梯度浓度来检测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纸片扩散法
该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
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稀释法
稀释法药敏试验可用于定量测试抗菌药物对某一细菌的体外活性,分为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
实验时,抗菌药物的浓度通常经过倍比(lg2)稀释,能抑制待测菌肉眼可见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成为最小抑菌浓度(MIC),一个特定抗菌药物的测试浓度范围应该包含能够检测细菌的解释性折点(敏感、中介和耐药)的浓度,同时也应该包含质控参考菌株的MIC.
2.1 琼脂稀释法首先制备含抗菌药物的琼脂稀释平板。
再接种待测菌株,然后是结果判读。
2.2 肉汤稀释法
三、抗生素浓度梯度法
四、自动化仪器法
一、实验材料
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可去生化试剂店购买,做不同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如做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可选择普通营养琼脂或麦糠凯培养基。
做沙门氏菌可选择血清培养基。
药敏试纸:购买或自制(详见实验准备)
细菌:待做药敏试验的细菌
仪器:接种环、酒精灯、打孔器、牛津杯、移液器、滴头
二、实验准备
2.1 药敏片的准备:购买或自制
2.1.1 制备方法:取新华1号定性滤纸,用打孔机打成6毫米直径的圆形小纸片。
取圆纸片50片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以单层牛皮纸包扎。
经15磅15-20分钟高压消毒后,放在37℃温箱或烘箱中数天,使完全干燥。
2.1.2 抗菌药纸片制作:在上述含有50片纸片的青霉素瓶内加入药液0.25毫升,并翻动纸片,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翻动纸片时不能将纸片捣烂。
同时在瓶口上记录药物名称,放37℃温箱内过夜,干燥后即密盖,如有条件可真空干燥。
切勿受潮,置阴暗干燥处存放,有效期3-6个月。
2.2 药液的制备(用于商品药的试验):按商品药的使用治疗量的比例配制药液;如商品药百病消按其说明量治疗量0.01%饮水,可按这个比例配制药液,可取10毫克加入10毫升的水中混匀。
此稀释液即为用于做药敏试验的药液。
三、实验操作方法
3.1 药敏片法
3.1.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
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3.1.2 将镊子于酒精灯火焰灭菌后略停,取药敏片贴到平皿培养基表面。
为了使药敏片与培养基紧密相贴,可用镊子轻按几下药敏片。
为了使能准确的观察结果,要求药敏片能有规律的分布于平皿培养基上;一般可在平皿中央贴一片,外周可等距离贴若干片(外周一般可贴七片),每种药敏片的名称要记住。
3.1.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2 牛津杯法
3.2.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
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
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
3.2.2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内径6nm、外径8nm、高10nm的圆形小管,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轻轻加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并在小管处标记各种药物名称。
每个平板可放4-6支小管。
待分钟后,分别向各小管中滴加一定数量的各种药液,勿使其外溢。
置37℃培养8-18小时,观察结果。
3.2.3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3.3 打孔法:
该法较简单,成本低,易操作,比较适用于商品药物的检测。
3.3.1 在“超净台”中,用经(酒精灯)火焰灭菌的接种环挑取适量细菌培养物,以划线方式将细菌涂布到平皿培养基上。
具体方式;用灭菌接种环取适量细菌分别在平皿边缘相对四点涂菌,以每点开始划线涂菌至平皿的1/2。
然后,找到第二点划线至平皿的1/2,依次划线,直至细菌均匀密布于平皿。
(另:可挑取待试细菌于少量生理盐水中制成细菌混悬液,用灭菌棉拭子将待检细菌混悬液涂布于平皿培养基表面。
要求涂布均匀致密。
)
3.3.2 以无菌操作将灭菌的不锈钢小管(外径为4毫米、孔径与孔距均为3毫米,管的两端要光滑,也可用玻璃管、瓷管),放置在培养基上打孔,将孔中的培养基用针头挑出,并以火焰封底,使培养基能充分的与平皿融合(以防药液渗漏,影响结果)。
3.3.3 加样:按不同药液加样,样品加至满而不溢为止。
3.3.4 将平皿培养基置于37℃温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效果。
在涂有细菌的琼脂平板上,抗菌药物在琼脂内向四周扩散,其浓度呈梯度递减,因此在纸片周围一定距离内的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过夜培养后形成一个抑菌圈,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敏感性越大,反之越小,若无抑菌圈,则说明该菌对此药具有耐药性。
其直径大小与药物浓度、划线细菌浓度有直接关系。
一、药敏实验的结果,应按抑菌圈直径大小作为判定敏感度高低的标准。
表1 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
抑菌圈直径(毫米)敏感度
20以上极敏
15~20 高敏
10~14 中敏
10以下低敏
0 不敏
二、药物敏感实验判定标准参考表1,多黏菌素抑菌圈;在9毫米以上为高敏,6—9
毫米为低敏,无抑菌圈为不敏。
一、培养基:应根据试验菌的营养需要进行配制。
倾注平板时,厚度合适(约5-6mm),不可太薄,一般90mm直径的培养皿,倾注培养基18-20ml为宜。
培养基内应尽量避免有抗菌药物的拮抗物质,如钙、镁离子能减低氨基糖苷类的抗菌活性,胸腺嘧啶核苷和对氨苯甲酸(PABA)能拮抗磺胺药和TMP的活性。
二、细菌接种量:细菌接种量应恒定,如太多,抑菌圈变小,能产酶的菌株更可破坏药物的抗菌活性。
三、药物浓度:药物的浓度和总量直接影响抑菌试验的结果,需精确配制。
商品药应严格按照其推荐治疗量配制。
四、培养时间:一般培养温度和时间为37℃ 8-18小时,有些抗菌药扩散慢如多粘菌素,可将已放好抗菌药的平板培养基,先置4℃冰箱内2~4小时,使抗菌药预扩散,然后再放37℃温箱中培养,可以推迟细菌的生长,而得到较大的抑菌圈。
药物敏感实验后,应选择高敏药物进行治疗,也可选用两种药物协助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
在选择高敏药物时应考虑药物的吸收途径,因为我们药敏实验是药液直接和细菌接触,而在给禽用药的时候,必须通过机体的吸收才能使药物达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在给禽用药时,高敏药物一定要配合适宜的给药方法,这样才会达到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