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人类活动
1、工程建设:不合理的工程建设活动会破坏黄土地质结构,改变自然环境, 导致滑坡的发生。例如,基础开挖、爆破、堆载等。
2、农业活动: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如灌溉、施肥等,会使黄土变得更加松散, 降低其抗剪强度,从而诱发滑坡。
3、过度开采:过度开采地下水或其他资源,会导致黄土地面沉降,从而诱发 滑坡。
诱发因素
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自 然因素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
1、降雨:降雨是黄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雨水渗入黄土中,会使土体 变得更加松散,降低其抗剪强度,从而增加滑坡的风险。
2、地震:地震产生的地震波会使黄土土体产生裂缝,改变土体的应力状态, 从而诱发滑坡。
3、风化侵蚀:黄土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土体逐渐变得松散,失去原有 的稳定性,易产生滑坡。
3、监测预警:建立和完善黄土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 的滑坡风险。
结论
黄土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其诱发因素多样,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两个方面。了解黄土滑坡的形成机理是预防和控制滑坡的关键。本次演示通过 对黄土滑坡的诱发因素和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希 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然而,对于黄土滑坡的研究仍需深入,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更加深入的机理研究、更精确的预测模型以及更加实用 的防治方法。
3、智能方法:主要包括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利用大量的 数据,通过训练和学习,自动化地发现降雨诱发滑坡的规律和模式,从而实现 对滑坡的准确预测和评估。
案例分析
以某地区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该地区在连续降雨后发生了滑坡。通过调查和 测量,得到了以下数据:降雨量、地形、土质等情况。同时收集了该地区历史 上发生的滑坡数据,建立数据库,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训练和学习,最后实 现了对该地区滑坡的准确预测和评估。通过数据、图像和图表展示了分析结果, 显示出该地区在连续降雨后发生滑坡的风险增加。
例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
例析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稳定性前言:边坡稳定性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涉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和计算科学等多种学科交叉,一直是岩土工程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1]。
土质边坡开挖引起土体卸荷,引起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坡体为适应这种变化,将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与破坏,出现滑坡等灾害情况。
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因边坡失稳导致的重大人员伤亡、巨大经济损失、工程建设受阻等事件的的发生,需要对边坡的稳定性做出正确的预测和评价,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工程处理措施。
本文结合某市地区边坡实际情况,对该边坡所处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裂隙发育特征、水文条件等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工程地质要素進行系统分析,采用瑞典条分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可以为类似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和治理提供借鉴。
1.工程地质条件1.1 工程概况某市地区边坡呈近北东(NE40°)走向,倾向近东向(E100°),边坡宽约50m,高3~15m,总长约540m(见图1)。
1.2 地形地貌边坡地貌类型为丘陵区,危险边坡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东部比较陡峭,西部较为平缓。
东区边坡的下部坡脚为出露的岩石,西部坡脚为土坡。
1.3 地层岩性根据详细勘察报告,危险边坡发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砂岩、泥质粉砂岩风化层,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①植物土层黄褐色,松散,稍湿,主要为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局部含较多砂粒,局部含少量的植物根茎及有机质,主要分布于边坡表层。
图1 边坡平面图②全风化砂岩层黄褐色,风化剧烈,岩芯呈坚硬土状,含较多砂砾,遇水软化溃散,局部含有黑色的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及煤屑。
③强风化岩层该层依据岩性的不同分为两个亚层即强风化砂岩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层。
强风化砂岩:黄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局部土夹碎块状,局部夹泥质粉砂岩风化残余,局部含中风化岩块,遇水软化溃散,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该层分布广泛,厚度变化较大,总体较厚,主要位于边坡的中心位置。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黑色,局部紫红色,风化强烈,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土夹碎块状,局部见有煤屑,局部含中风化岩块,岩芯遇水软化。
碎石土滑坡稳定性与治理效果分析
碎石土滑坡稳定性与治理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3-27T06:07:14.760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1月第1期作者:高波[导读] 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为掌握碎石土滑坡治理前后稳定性变化趋势,需制定一种高效的治理效果评估办法。
高波四川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八三大队摘要:滑坡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
为掌握碎石土滑坡治理前后稳定性变化趋势,需制定一种高效的治理效果评估办法。
本文以某碎石土滑坡群为例,经分析其形成机制、各种条件可靠性系数与治理前后变形速度,评估了滑坡治理成效。
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排道阻塞是引起碎石土滑坡的内因;降水渗透引起碎石土滑坡可靠性系数急剧下降,加快滑坡变形,引起碎石土滑坡失稳;防止滑坡地面降水渗透可以大大提升碎石土滑坡可靠性。
关键词:碎石土滑坡;可靠性;治理效果1、引言滑坡是全球出现率最大、影响最广、最难预测的地质灾害,其受到各种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出现的边坡变形情况,其变形解体损坏过程繁琐。
而碎石土滑坡属于岩石滑坡与土质滑坡间的独特结构,主要出现在山前斜坡平缓处,属于人工杂填土、残坡积物、崩塌以及古滑坡堆积物等构成的土体松散体。
这种松散体受降水、地震或是人工扰动等影响会出现变形并逐步发展,最后引起滑坡,从而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
因为碎石土松散体的独特性导致碎石土滑坡可靠性分析评估与治理时比较困难,为精准评估对碎石土滑坡可靠性并提出可行性滑坡治理策略。
2、工程概况某滑坡群包含I~V号滑坡体,滑体构成成分是碎石粉质黏土,I号滑坡体已展开了专项治理,而II、II、V号滑坡体依旧处在蠕滑变形过程。
II 号滑坡体冠高为408.73 m,趾高为306.37 m,相对高差大概102 m,滑坡体平均坡度大概在10°~30°范围内,滑坡纵长511 米,面积大概16.7万m2,滑体均厚是13.8 m,总体积大概228.92万m2,统一确定是大型中层土质牵引式滑;II号滑体冠高为420.24 m,趾高为313.078m,相对高差大概107 m,平均坡度处于15°~30°,滑坡纵长为350 米,面积大概3.4万m2,滑体均厚是13.26 m,总体积大概44.98万m3,整体确定是中型中层土质推移式滑坡; V号滑坡体冠高为338.145m,趾高为252.789m,相对高差大概是85 m,平坡为20°~45°,滑坡纵长为216 米,面积大概5.9万m2,滑体均厚是4.85m,体积大概28.7万m3,确定是中型浅层土质牵引式滑坡。
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及稳定性评价方法
水源枯竭
河水漏失 泉水干涸
天然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О
人为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Δ
工程地质条件
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物有关的地质条件的综合 • 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 地质构造 • 地形地貌 • 水文地质 • 工程动力地质作用 • 天然建筑材料
东嚷口滑坡治理工程全景
格构锚固工程
兴山县金乐滑坡治理工程
施 工 前
施 工 后
秭归县白水河与巴东县赵树岭滑坡专业监测
白水河滑坡专业监测
赵树岭滑坡滑坡专业监测
兴山县鹰嘴岩滑坡与巴东县红石梁滑坡搬迁避让工程
鹰嘴岩滑坡
红石梁滑坡
地质灾害治理与市政工程相结合
地质灾害治理与地方文化相结合
地质灾害治理与环境美化相协调
工程措施
长 早 演 参 相 多数 防 期过 期 化 数 互 场据 治 安程 识 机 裂 作 信挖 效 全控 别 理 化 用 息掘 果 性制
内容
数
因
三峡库区滑坡
据
素 地质灾害研究学术观
采 集
研究方法
理现 模 现 数 数 论场 型 场 值 据 分试 试 监 模 挖 析验 验 测 拟 掘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
三维激光扫描仪 SNMR 微震 土壤水势、水分、基质吸力仪 全自动气象要素装备 地下水位计 钻孔倾斜仪 土压力盒 钢筋计 光纤传感器
科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缺乏学术思想指导下的矩阵式时空数据 (2)不同类型滑坡形成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3)滑坡岩土体原位试验成果偏少 (4)滑坡-防治结构体系作用机理研究起步较晚 (5)滑坡防治工程立体监测网与多场监测成果较少 (6)滑坡地质灾害数据资料的信息化程度低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
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分析滑坡是在一定的内因、外因等地质环境条件和其它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气候及迳流条件、其它因素。
就本滑坡隐患体而言,各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下:①地质条件岩土体的本身特性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岩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软弱结构面存在与否及其强度、结构面特别是主要结构面的产状、结构面的组合关系、结构面的结合情况、渗透性、与临空面的相对关系;对土质边坡来说主要包括土体强度、软硬接触面的渗透性。
滑坡隐患体及边坡出露的地层为泥盆系佘田桥组,岩性为砂岩,受地形地貌、构造侵蚀、剥蚀及风化作用影响,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变化较大;原始地形较平缓的人工切坡坡面及坡顶局部地段第四系及土状风化物厚度大。
第四系坡残积土其孔隙性大且含较多碎石,抗剪强度较低,坡度较陡时其自稳性差;中上部基岩埋藏多较浅且表部风化较强烈;整个山体岩体裂隙发育,地层及裂隙产状较杂乱(图2-1),地层产状多近坡向或与坡向小角度斜交,岩体呈碎裂结构、电阻较高,结构面结合多数差~较差,易产生松动变形。
②地形地貌因素勘查区属中低山地貌,高差较大,山脊地形坡度较陡(坡度25~30°),两侧地形陡峻(坡度40~45°),但从调查情况来看,沟谷处及外围天然斜坡未见有滑坡现象,天然条件下斜坡是稳定的;但切坡以后,山体前缘产生高陡临空面,所形成的上缓下陡地形不利于斜坡的稳定。
③人类活动因素人类工程活动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在自然条件下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岩土体应力进行重新分布,斜坡产生变形,当岩土体中应力无法平衡时,边坡将发生失稳破坏。
就本区而言,切坡产生高陡地形,形成临空面,产生滑坡隐患的主要因素就是人类工程活动—切坡。
④气候因素勘查区多年(1971~1998年)平均降雨量为1885mm,降雨量最多的1997年为2516mm,降雨量最少的1978年为1407mm。
3~8月平均降雨量为1334.7mm,尤以5、6月为甚,降雨量达508.6mm。
滑坡稳定性的机理分析
滑坡稳定性的机理分析一、前言:滑坡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并对各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
加拿大、美国、智利和巴西是美洲地区滑坡分布较多的国家:美国每年由滑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亿美元;加拿大境内的十二条铁路线上,每年针对滑坡的防治经费就已超过500万美元;早期的巴拿马运河两岸的滑坡也是世界闻名。
1893年在印度的Garhwal曾发生过人类历史上一次罕见的滑坡。
当时,滑下的土体形成一个长约3km,宽约l.5km,高约295m的天然坝,且在一年后,放出大约100万m3的水,冲毁下游城市和村庄。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在众多的自然灾害中,滑坡占有一定的比重。
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史书上就有“山崩堵江”、“地移掩村”的记载。
在历次大地震和洪水暴雨的灾害记述中,也都可以发现滑坡灾害的事例。
建国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大规模工程的不断扩建,各种滑坡事故愈来愈多,给国民经济建设事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我国有新老滑坡约30万处,其中灾害性滑坡约1.5万处,受到滑坡灾害威胁和可能受到滑坡威胁的地区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4%,每年因各种滑坡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元以上。
特别是今年的甘肃舟曲”8?7”特大泥石流灾害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
在我国,滑坡类型相对齐全,按滑动面与岩体结构面之间的关系可划分为:(1)顺层滑坡、(2)切层滑坡;按滑坡体厚度可划分为:(1)浅层滑坡(厚度仅数米)、(2)中层滑坡(厚度为数米到20米左右)、(3)深层滑坡(厚度在20米以上);按坡体组成成分可划分为:(1)岩质滑坡、(2)土质滑坡;按滑坡成因又可划分为:(1)自然滑坡、(2)露采滑坡、(3)路堑滑坡、(4)库岸滑坡。
尤其是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水利水电建设的迅速发展,水库库岸滑坡频繁发生并酿成多次严重灾害。
要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首先要明确滑坡稳定性破坏机理和滑坡稳定性评价因素。
合理确定这些评价因素的主次,是滑坡稳定性机理分析的关键。
210979072_河北省某滑坡形成机制与分析评价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 12月下226河北省某滑坡形成机制与分析评价冯学远,张志强,朱鸣一(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河北 保定 071051)摘 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强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了许多滑坡地质灾害的形成,研究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和治理措施一直是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学者的研究主题。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某滑坡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人类工程活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准确得出本次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在分析滑坡地质灾害成因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内滑坡体的发育特征、场地条件,针对其成灾特点提出了削坡减载、格构护坡等防治措施建议,达到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从而为同类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一些经验和参考。
关键词:滑坡;影响因素;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P64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24-0226-3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nalysis of a landslide in hebei provinceFENG Xue-yuan, ZHANG Zhi-qiang, ZHU Ming-yi(519 Brigade of North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Bureau,Baoding 071051,China)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tense human activities have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many landslid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the study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of landslide geological disasters has been the research topic of many engineering technicians and researchers.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meteorological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landform, stratum structur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a landslide in Hebei Provinc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accurately obtain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ccurrence of the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lide body and site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nd in view of its disaster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slope cutting and load reduction, lattice slope protection, etc, The purpose of eliminating the hidden danger of geological hazards is achieved, thus providing som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imilar landslide geological hazards.Keywords: landslide; Influencing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收稿日期:2022-10作者简介:冯学远,男,生于1990年,满族,天津宝坻人,本科,水工环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生态修复等。
某滑坡的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
某滑坡的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结合具体案例,笔者介绍了某滑坡地貌形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条件,分析了滑坡的基本特征,从地形地貌条件、岩土体性质、气象水文因素、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机制,并给出了滑坡防治方案。
标签:滑坡变形特征成因机制稳定性1.1地形地貌某滑坡地貌单元为环湖丘陵地貌,地势整体西高东低,地形自然坡度下缓上陡,中下部山体地形坡度在15°~25°之间、中上部山体地形坡度在25°~40°之间(图1)。
滑坡区山体中下部坡面植被以茶树为主,中上部坡面植被茂盛,主要为松树、杂草、灌木等,总体上滑坡区生态环境较好。
1.2地层岩性1.3地质构造位于断裂带之间,滑坡区内岩层呈单斜构造,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滑坡区的中等风化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多为闭合状,以陡倾角居多。
1.4新构造运动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规定及广东省建设厅发布的[2001]167号文件规定,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区,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区,属震级小、烈度低的稳定区域。
2滑坡的基本特征控滑面主要位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含碎石粉质粘土与强风化石英砂岩结合部位,局部位于第四系残坡积层含碎石粉质粘土中。
3滑坡形成机制探讨(1)地形地貌条件:滑坡体坡面地形自然坡度下缓上陡,中下部山体地形坡度在15°~25°之间、中上部山体地形坡度在25°~40°之间,坡面整体倾向东南,滑坡体前缘陡坎高度达4.0—19.0m,坡度在40°—65°之间,为滑坡变形和滑移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
(2)岩土体性质:滑坡体第四系残坡积层含碎石粉质粘土厚度较大,最大厚度可达13.20m,其底部以粉质粘土为主,呈可塑状,湿,饱和时呈软塑状,工程力学性质差,抗剪强度低,该层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易形成滑面,使坡体失稳。
某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椅 ” 状 ,形 成 后 缘 及 上 、下 游 侧 缘 被 基 岩 陡 坡 围 限 、
前 缘 临 空 的 态 势 ,前 缘 已达 澜 沧 江 边 。 滑 坡 体 厚 度 约 5 0 I X 1 ,体 积 约 4 8 4 0 x 1 0 4 m ,属 于 大 型 滑 坡 。 水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f a i l u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a l a n d s l i d e ma s s i n r e s e r v o i r a r e a o f
水 力 发 电
第3 9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某滑坡戌园讥{ } ; = = 『 分 析 及 稳 定 性 评价
张永 辉 ,郭 松 ,王 永彬
( 中国水 电顾 问集 团北 京 勘 测 设 计研 究 院 ,北 京 1 0 0 0 2 4 )
摘 要 :根 据 澜 沧 江某 水 电站 水 库 岸 坡 滑 坡 的 变 形 破 坏 特 征 及成 因机 制 ,对 滑 坡 稳 定 性 及 其 破 坏 模 式 进 行 了 科 学 分
a h y d r o p o w e r s t a t i o n i n L a n c a n g R i v e r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l a n d s l i d e ma s s a n d i t s f a i l u r e mo d e a r e a n a l y z e d .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土坡稳定性分析
坚硬 1:0.75~1:1.00 1:1.00~1:1.25 硬塑 1:1.00~1:1.25 1:1.25~1:1.50
注:1.表中碎石土的充填物为坚硬或硬塑状态的粘性土。
2.对于砂土或充填物为砂土的碎石土, 其边坡坡度允许值均按自然休止角确定。
土坡稳定性分析
(四)黏性土土坡稳定性分析
圆弧滑动分析法——条分法。
土坡稳定性分析
土的 类别
碎石 土
粘性 土
土质边坡坡度允许值
密实度
坡度允许值(高宽比)
或状态 坡高在5m以内 坡高为5~10m
密实 中密 稍密
1:0.35~1:0.50 1:0.50~1:0.75 1:0.50~1:0.75 1:0.75~1:1.00 1:0.75~1:1.00 1:1.00~1:1.25
N W cos T W sin
无粘性土土坡稳定性分析
T N tan W cos tan
K
抗滑力 滑动力 T TWcos tan W sin
t an t an
从上式看出,只要 土坡就是稳定的。
工程中一般要求K≥1.25~1.30
土坡稳定性分析
(三)土质边坡开挖规定
《规范》规定,在山坡整体稳定的条件下,土质边坡的开挖 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边坡的坡度允许值,应根据当地经验,参照同类土层的 稳定坡度确定。当土质良好且均匀、无不良地质现象、地下 水不丰富时,可按表7.2确定。 (2)土质边坡开挖时,应采取排水措施,边坡的顶部应设置 截水沟。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在坡脚及坡面上积水。 (3)边坡开挖时,应由上往下开挖,依次进行。弃土应分散 处理,不得将弃土堆置在坡顶及坡面上。当必须在坡顶或坡 面上设置弃土转运站时,应进行坡体稳定性验算,严格控制 堆栈的土方量。 (4)边坡开挖后,应立即对边坡进行防护处理。
岩溶区岩土滑坡形成机理与治理分析
岩溶区岩土滑坡形成机理与治理分析摘要:岩溶地区具有复杂的岩体和地理的条件,这对岩溶的地区的工程的建设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岩溶的地区公路典型的滑坡为例,研究了岩溶的地区的岩土的滑坡的形成机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有效评价。
针对类似岩溶地区的岩土滑坡,研究了它的机理并且提出了综合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岩溶地区;岩土的滑坡;机理及治理0引言石灰岩地区复杂岩质土坡频繁发生滑坡,影响着岩的溶地区的高速的公路的建设以及运营。
与其他岩土滑坡相比,岩溶地区的滑坡更为复杂;首先反映在地形地貌,因为岩溶地区大多数为峰林顶,上部石灰岩岩体边坡陡峭,边坡脚部附着有大量的残余边坡。
石质粘土、红粘土、砾石土、岩溶地区边坡经常遇到砾石、半岩石、土石头混在一起的杂质体系。
道路从斜坡底部切下斜坡,导致残余斜坡累积。
应力释放引起滑移;此外,对边坡的岩体实施爆破的施工,这样会导致下部的松散土滑移或者上部岩石松动甚至垮塌;最重要的是岩溶和岩土之间结合的裂缝相互的促进,中浅层会产生许多不利因素。
洞穴、裂隙带、土洞等地质现象为石灰岩和土壤,为滑坡提供了所需的天然的裂隙弱带及岩土的界面,同时也能为降雨提供天然的通道,岩石咋为它提供了天然的裂缝和岩土的界面。
1岩溶区的基本介绍一般情况下,在岩溶区的发育的地区,他们的岩体破碎了,边坡上存在大量的残余边坡和残余砾石,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以典型的岩溶区峰地为我们的研究的针对物品。
是岩溶地区丛地地貌中最典型的溶区地貌。
峰丛特征明显,基部相对高度明显高于峰林高度。
它是岩溶地区地表水垂直渗入地下形成的,峰丛进一步发育形成峰林。
当峰群进一步向深度侵蚀时,一直通到水平的流区,在地下暗河的暴露,进而形成了表层河。
可以大大加强它的侵蚀作用,峰丛从基底进行分割,最终达到相互的分离,进而形成峰林的景观。
地层性质分析。
根据岩体的性质将岩土滑坡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
滑坡地貌以粘土为主,砾石主要成分为石灰岩,下部为砾石土和风化破碎石灰岩。
某土质滑坡复活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滑坡 区内由于耕植 、 路 、 坡建 房等 人类 工程 修 切
活动 , 滑坡 稳定 产 生不 利影 响 ; 对 另外 , 值得 注 意 的
所处 的地 质 环境 条件 , 对该 滑坡 的演化 历 史 及成 因 机 制进行 了详细 的 分析 , 此基 础 上对 该 滑坡 的稳 在 定性 现状进 行评价 , 以此为依 据 , 出相应 的治 理工 提 程措 施 , 确保 滑坡 体 上居 民生命 财产 的安 全具 有 对 重要 的实 际意义 。
第4 8卷第 1 期 21 0 2年 1 月
甘 肃 水 利 水 电 技 术
GA U 1 弧 RE OI NS WA l S J RCE D D SAN HY ROP ( R T 皿旧 L ) Y EC IG
Vo . 8 N . 1 , o1 4
Jn,0 2 a .2 1
关键词 : 牵引式 土质 滑坡 ; 复活机 帝 ; 定性评价 ; 】稳 治理方案
中图分类号 :6 22 P 4 .2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0 5 04 (0 2 0 — 00 0 2 9 — 14 2 1 ) 10 3 — 3
1 前 言
积 层 ( 4 )崩 坡 积 层 ( 4柚) 白垩 系 下 统 苍 溪 组 Qd 、 d Qo 和 d
2 地质 环境条 件
是。 由于修建北 环路 就诱发 水厂 前斜 坡变 形滑 动 . 导 致 水厂 地面 、 体 、 理池 等多 处 出现拉裂 等 变形破 墙 处
坏 迹象 。 3 滑坡 基本特 征
31 形 态特 征及规模 .
滑坡 区为低 山丘陵 区 , 向由北东 向南 西倾 斜 。 坡 由于河 流 的侵蚀 切 割及 地 层岩 性 差异 的影 响 , 北侧 斜 坡 上 部较 坚 硬 的砂 岩 构 成 低 山丘 陵 的 上部 及 陡 岩 , 圈椅 状 出 露 , 程 4 8 5 0m, 呈 高 5 — 0 坡度 3 。 6 。 0~ 0 ,
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从 地貌形态 看 , 坡 呈 陡缓 相 间 的 台阶状 , 前缘 滑 其 向河床 突 出 , 道 向右 弯 曲呈 弧 形 , 脚 高 程 2 1m。 河 坡 25
滑坡体后缘高程 20 ̄30m, 50 00 地形呈槽状 , 坡度3。 4~ 3。 6。滑坡堆积 体顶部 (40 40 高 程 ) 20  ̄25m 为一斜 坡状 台地 , 度 o O, 、 坡 ~1。长 宽约 20 0 m。滑坡体 下部 由于河 水冲刷 、 强烈切割, 以及岸坡再造, 形成较为稳定 的斜坡 地带 , 度 3 。 5, 河 上 游河 岸坡 度 陡峭 。上 游侧 坡 0~4。沿 高程 21  ̄25m 坡度 较缓 , 度 1。 2。表层 堆 积 30 30 坡 5~ O, 有 2 m的粉土及砂砾石层 , ~4 下游侧滑坡堆积体边缘 为沟形地 貌 , 可见 零星残 留 Ⅱ级 阶地 的卵 ( ) 石 。滑 碎 砾 坡前缘坡脚处分布有较多的溶蚀洞穴 , 说明高水位大致 在 22m左右。滑舌部位分布有较多的崩塌物质 , 20 并 见 有软硬 相间 的砂 板岩 巨石和带有 层 问揉 皱 的巨型块 、
曲面, 在纵向上 , 滑床后部为断层影响带所形成的顺坡 向斜坡 , 岩体受 断层影 响形成 的滑床 与断层 产状近 于一 致, 地表浅部以断层对附近地层的切割为界 。滑体中部 在风化 卸荷作用 下 , 部 岩 体呈 强 风化 卸 荷状 , 上层 上 加 间板岩抗 风化能力较低 , 易形成 滑床顶部软 弱面 ( 滑 带)滑床 为顺坡 向倾 斜 的岩 层 面 。前 部滑 床 沿茸 德 断 , 层及基岩面展布 , 断层及其 影响带可能构成部分滑带 。 在横 向上 滑床 呈 宽 浅 的“ 型 , 游 侧 沿 产 状 N4。 U” 上 0~ 5。 S Ow/ w 5。 7。 0~ O 的基 岩层 面 展 布 ; 上 部 迁 就 于 中 N 。 0w/w ( E 6 。 7。 5~1。 s N ) 0~ O的节理 面和部分岩 ( 面所组成的结构面; 层) 下游侧主要追踪产状 N 0~ 4。 5。/ WZ5。 O的节理面等相对软弱结构面展布 。 0 N E 0~7。 滑床的槽状地形与本区山坡和陡崖常沿层面与裂隙等 相对 软弱结 构面 发育是一 致 的。 2 3 滑 坡成 因机 制分析 . 从滑坡 的发育 特征可 以看 出 : 该滑坡 滑动方式 比较 复杂, 前期 以整体推动式基岩滑动为主 ; 后期滑体上部 又堆积了较多的第 四系松散物并发生过多次以牵引式
(完整版)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破坏机理
性,所以开挖坡度往往较陡,土体中本 身存在裂隙、空洞,在开挖卸荷后扩大, 导致坡体局部易出现崩塌破坏。
近有爆破施工。
①开挖深度较大或开挖坡度较陡;②坡内有倾向临空面的软
对于土质边坡来讲,滑坡多产生于
滑 坡
弱层(带)、结构面或层面;③开挖边坡面出现上层滞水面、潜水 面或有泉出露;④有明显的滑移剪切面出露;⑤在不良土质地 区,如软土、膨胀土;⑥在较恶劣的气候下施工,如雨季、寒
30°~55°之间的土坡,这类边坡易发 生整体滑
坡破坏
冬季节。
坍塌产生于易风化的土质边坡和类
土质边坡,尤其在膨胀土边坡或处于冻
坍
胀作用强烈区的边坡,一般发生在坡度
塌
大于20°时,随坡度增大发生坍塌的几
率也越大,在暴雨季节,边坡表层岩土
强度迅速降低,也会促使坍塌破坏发生
我们实际中考虑滑坡的破坏性
2、土质边坡破坏机理 边坡的失稳破坏主要是由于边坡内所受的应力超过岩土体或结构面的强度,从而导致
边坡结构破坏。边坡变形表现为卸荷回弹和蠕变两种主要方式。
破坏 形式
滑 坡 破 坏
崩 塌 破 坏
坍 塌 破 坏
破坏机理
土质边坡发生滑坡破坏根本原因在于边坡沿潜 在滑动面所受到的抗滑力(矩)小于其下滑力(矩),则 边坡将沿潜在滑动面发生滑坡破坏,主要表现为边 坡整体的剪切滑移
土质边坡发生崩塌破坏主要因为开挖引起坡表 岩土体向临空面发生位移,并可能在坡项或体内产 生顺坡面向的裂隙,或其出口为上大下小的楔状体 的楔尖先压碎破坏,上部岩土在失去承托和支顶下 失稳。崩塌破坏主要以张拉破坏为主,形式上主要 表现为岩土体的翻转、滚动、弯曲折断,崩塌体翻 倒时,在空间的方位是随便改变的。
因自重应力超过 岩土体强度而产生张 剪性破坏,由坡顶向 坡内逐渐扩展
粉质黏土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图 2 滑坡主滑面(2-2' 剖面)示意图
为进一步掌握变形特征,再对 4 个监测点的变形速率特 征参数进行统计,得到 XX1 监测点的变形速率为 0.14mm/ 期 ~4.77mm/ 期,平均值为 2.01mm/ 期;XX2 监测点的变形速率为 0.13mm/ 期 ~5.51mm/ 期,平均值为 2.46mm/ 期 ;XX3 监测点 的变形速率为 0.11mm/ 期 ~6.22mm/ 期,平均值为 1.91mm/ 期; XX4 监测点的变形速率为 0.08mm/ 期 ~3.42mm/ 期,平均值为 1.53mm/ 期。对比而言,4 个监测点的变形速率波动范围较大, 加之前述累计变形值已较大,说明此滑坡变形特征显著,开展 其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3.2 稳定性预测分析
3.2.1.4 输出层
在求和层变换基础上,将训练结果进行整合输出,如公
式(5)所示。
zj=Gj/A
(5)
式中 :zj 为变形预测值。
综上所述,通过广义神经网络开展滑坡变形预测,如果滑
坡变形具大速率增加,那么滑坡稳定性趋于减弱;反之,稳定性
增加。
3.2.2 结果分析
在预测过程中,将 27~30 期作为验证集,后续再预测 3 期, 所得预测结果见表 2。根据表 2,从 XX1 监测点到 XX4 监测点, 其预测结果中的相对误差均值依次为 1.98%、2.00%、1.97% 及 2.00%,说明广义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较好,适用于滑坡变形预 测。由表 2 中 31~33 期预测结果可知,滑坡变形具大速率增加 特征,得出滑坡后续稳定性趋于不利,须尽快进行防治处理。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 NO.9(上)
生态与环境工程
粉质黏土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关于滑坡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的分析
关于滑坡成因及其治理措施的分析在地质灾害当中,滑坡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一旦发生了滑坡,就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本文主要就是对滑坡的成因和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以后在分析滑坡的理论以及在治理的过程当中,能够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
标签:滑坡成因治理措施分析滑坡主要就是指部分斜坡面的土地或者是岩体在受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原本具有的一种稳定状态在失重的作用下失去了重心,从而沿着某一个滑动面发生的剪切破坏的运动,这种现象就是滑坡。
在发生滑坡的时候,滑动面可能是岩体当中结构已经比较软弱的面,也可能是受到剪切应力最大破坏的带或面。
如果滑坡的规模比较大的话,那么其在向下滑动的过程当中就比较的缓慢,持续时间比较长。
但是也有的滑坡向下滑动的速度比较的快,滑动的过程也分成滑动破坏和蠕动变形两个阶段;还有一些滑坡在下滑的时候表现得非常的剧烈,下滑的速度也非常的快。
因为滑坡对于工程的建设和交通的影响比较大,而且造成的后果也非常的严重,所以对滑坡产生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的研究非常必要。
1对滑坡成因的分析产生滑坡的主要因素包括了主控因素、次要因素以及诱发因素。
其中主控因素由主要包括了地层的岩性、地质的结构以及地下水的条件;而次要因素就包括了气候的条件和地形地貌;诱发因素主要就包括了地震、降水以及工程建设的活动等。
(1)对主控因素的分析。
首先就是地层的岩性。
只有当组成斜坡上的土体和岩体被各种各样的构造面在进行分离和切割之后,造成不连续的状态时才可能会发生向下的滑动,而在这个时候,因为土体或者岩体已经是处在一种不连续的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为水流进入到斜坡当中提供了非常便利的通道。
所以各个层面、裂隙、节理发育的斜坡是很容易发生滑坡现象的。
在我国西南部的丘陵地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就是山势比较的陡峭,而且山体比较多,在山体当中还分布了很多的沟谷和河流,它们之间相互的切割,这样就形成了很多的滑动所需的足够的切割面和斜坡体,而这些也正是能够发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所以在这些地方经常都会发生滑坡现象。
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以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例
第34卷第2期2020年㊀6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 34ꎬNo 2Jun.ꎬ2020收稿日期:2019-08-20ꎻ改回日期:2019-09-24作者简介:刘定霞(1990-)ꎬ女ꎬ工程师ꎬ土木工程专业ꎬ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ꎮE-mail:420263528@qq com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以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例刘定霞ꎬ张青云ꎬ李占飞ꎬ陈㊀喆(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ʻ三地质队ꎬ四川峨眉山㊀614200)摘㊀要: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瑞典圆弧法㊁Bishop法㊁Janbu法㊁Sarma法和传递系数法ꎬ传递系数法是一种适用于折线形态并考虑土条间作用力的定量评价方法ꎬ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ꎮ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ꎬ2018年8月5日发生滑移时ꎬ滑体沿坡体低洼地势ꎬ滑移至甘洛河ꎬ侵占河道ꎬ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滑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ꎬ并依据滑面形态及滑体㊁滑带土的岩土体力学参数ꎬ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ꎬ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 稳定状态ꎬ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 不稳定状态ꎬ与滑坡的变形特征基本吻合ꎮ由此表明传递系数法适合用于该大型土质滑坡ꎮ关键词:极限平衡法ꎻ传递系数法ꎻ滑坡稳定性分析ꎻ大型土质滑坡ꎻ形成机制中图分类号:P642.22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211(2020)02-0238-05DOI:10.16536/j.cnki.issn.1671-1211.2020.02.013㊀㊀一般滑坡按照体积可分为巨型滑坡㊁特大型滑坡㊁大型滑坡㊁中型滑坡㊁小型滑坡ꎮ土质滑坡按照运动形式可分为推移式滑坡和牵引式滑坡[1]ꎬ牵引式滑坡主要特征为下部先滑使上部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ꎮ一般速度较慢ꎬ多呈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ꎬ横向张性裂隙发育ꎬ表面多呈阶梯状或陡坎状ꎬ常形成沼泽地ꎮ目前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瑞典圆弧法㊁Bishop法㊁Janbu法㊁Sarma法和传递系数法[1-3]ꎬ传递系数法计算的稳定系数略小于其他计算方法的稳定系数ꎮ传递系数法采用二维平面法[3]ꎬ根据滑面位置㊁滑体及滑动面物理力学参数ꎬ计算滑坡的稳定系数ꎬ从而确定滑坡的稳定性ꎮ传递系数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方法适用于折线形态并考虑土条间作用力ꎬ在满足滑动面折线段连接光滑和坡顶不太陡的情况下ꎬ其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接近ꎬ并能得出不同部位的滑坡剩余下滑力ꎮ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ꎬ滑体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ꎬ滑面为岩土接触界面ꎬ呈折线型ꎬ本次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滑坡的稳定性分析ꎮ1㊀区域地质概况1.1㊀地形地貌滑坡区属于侵蚀堆积地貌ꎬ海拔高程1025~1290mꎬ相对高差265mꎬ斜坡总体坡度约15ʎ~30ʎꎬ局部形成陡坎ꎻ总体地势东高西低ꎮ微地貌单元主要为基座阶地ꎬ地形整体呈台阶状ꎬ坡顶缓坡带主要为居民安置区ꎬ坡度5ʎ~15ʎꎻ坡体中部坡度斜坡约为15ʎ~20ʎꎬ呈台阶状ꎬ台阶高一般3~5mꎬ最大可达12mꎬ主要为耕地ꎻ斜坡前缘为甘洛河一级阶地ꎬ坡度0ʎ~15ʎꎮ1.2㊀地层岩性滑坡区及附近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del4)碎石土㊁冲洪积(Qal+pl4)卵石土ꎬ第四系上更新统冰川堆积层(Qglp)碎块石土ꎬ侏罗系下统益门组(J1y)泥质粉砂岩和三叠系白果湾组(T3bg)砂岩ꎮ1.3㊀水文地质条件1.3.1㊀地表水斜坡坡体发育一条冲沟即西西呷沟ꎬ属于甘洛河一级支流ꎬ主要由两条支沟组成ꎬ呈树枝状分布在斜坡坡体ꎬ汇水面积1.83km2ꎬ主沟道长度2.85kmꎬ沟道纵坡降150ɢ~330ɢꎬ滑坡区内纵坡降210ɢ~300ɢꎬ属常年性流水小溪沟ꎮ西西呷沟受大气降雨及居民生活用水补给ꎬ沿地表低洼沟道径流ꎬ最终汇入甘洛河ꎮ西西呷沟暴雨最大流量可达1.5m3/sꎮ1.3.2㊀地下水受区内地层岩性㊁地形地貌及构造的控制ꎬ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ꎮ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性质ꎬ地下水类型分为松散堆积物孔隙水㊁基岩裂隙水两大类ꎮ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除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外ꎬ还接受松散岩类孔隙水下渗补给ꎬ沿着基岩裂隙水向深部运移ꎬ直接向下游河㊁沟排泄ꎮ2㊀滑坡基本特征及形成机制2.1㊀基本特征滑坡平面形态呈 Y 字型ꎬ由7个滑坡体组成ꎬ其中1#㊁2#滑坡体已发生滑塌(图1)ꎮ主要滑动方向243ʎ~329ʎꎬ长度约100~600mꎬ宽度130~320mꎮ滑坡整体面积约18.15ˑ104m2ꎬ滑体厚度3.5~25.1mꎬ平均厚度约13.7mꎬ体积约248.77ˑ104m3ꎬ属于中层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表1)ꎮ图1㊀滑坡全景图Fig 1㊀Landslidepanorama2.2㊀演变过程在2018年汛期ꎬ甘洛县连续遭受强降雨天气ꎬ2018年8月4日凌晨4点甘洛县普昌镇西部村2㊁3㊁4组斜坡土体发生明显变形滑移ꎬ导致该处房屋多处拉裂ꎬ但无明显位移迹象ꎻ通村道路下错2~3mꎬ道路中断ꎻ斜坡体中的梯田内有明显拉裂缝ꎬ并有漏水现象ꎻ在斜坡前缘ꎬ沟道内的水出现浑浊现象ꎮ2018年8月5日该滑坡急剧下滑ꎬ坡体上镇西部村2㊁3㊁4组部分房屋进一步拉裂㊁滑移㊁倒塌ꎬ部分房屋水平位移20~30mꎬ下错10~15mꎬ滑坡体内部分道路滑移20~30mꎬ下错5~15mꎬ耕地受损严重ꎻ滑体顺沟道进入甘洛河ꎬ侵占河道[4]ꎬ滑体水平滑移的距离达530mꎮ2.3㊀形成机制本次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有如下几点:表1㊀滑坡基本特征表Table1㊀Basiccharacteristicsoflandslide滑坡分区编号基本特征1#滑坡体位于斜坡右侧1#支沟处ꎬ平面形态呈 钟 型ꎬ主要滑动方向243ʎꎬ滑坡纵长约480mꎬ宽100~150mꎬ平面面积约6.20ˑ104m2ꎬ平均厚约18.6mꎬ体积约115.04ˑ104m3ꎮ2#滑坡体位于斜坡左侧2#支沟处ꎬ平面形态呈 簸箕 型ꎬ主要滑动方向327ʎꎬ滑坡纵长约200mꎬ宽80~130mꎬ平面面积约2.89ˑ104m2ꎬ平均厚度约12.9mꎬ体积约37.27ˑ104m3ꎻ属中型滑坡ꎮ3#滑坡体滑坡平面形态呈 舌 状ꎬ滑动方向243ʎꎬ长度约234.0mꎬ宽度约117.2mꎬ平面面积约2.8ˑ104m2ꎬ平均厚度约16.7mꎬ滑体体积约46.76ˑ104m3ꎮ4#滑坡体滑坡平面形态呈 舌 状ꎬ滑动方向245ʎꎬ长度约115.2mꎬ宽度约58.7mꎬ平面面积约0.58ˑ104m2ꎬ平均厚度约14.8mꎬ滑体体积约8.58ˑ104m3ꎮ5#滑坡体滑坡平面形态呈 舌 状ꎬ滑动方向329ʎꎬ滑坡体长度约140.7mꎬ宽度约110.4mꎬ平面面积约1.47ˑ104m2ꎬ滑体厚度平均约14.7mꎬ滑体体积约8.18ˑ104m3ꎮ6#滑坡体滑坡平面形态呈 舌 状ꎬ滑动方向307ʎꎬ滑坡体长度约110.0mꎬ宽度约79.0mꎬ平面面积约0.74ˑ104m2ꎬ平均厚度约4.0mꎬ体积约2.96ˑ104m3ꎮ7#滑坡体滑坡平面形态呈 簸箕 状ꎬ为土层内部滑动ꎬ滑动方向270ʎꎬ前缘剪出口为引水渠纵长约50.0mꎬ宽度约45mꎬ面积约2250m2ꎬ平均厚度约5.0mꎬ体积约1.13ˑ104m3ꎮ(1)地形地貌ꎮ滑坡区地形为台阶状ꎬ局部为陡坎ꎬ坡度约10ʎ~35ʎꎬ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地形条件ꎮ(2)地层岩性ꎮ斜坡剪出口处于地层分界处ꎬ分界线上为泥质粉砂岩ꎬ为相对隔水层ꎬ下部为三叠系砂岩ꎬ为透水层ꎬ地下水汇集此处后从岩土界面溢出ꎬ水压力增大ꎬC㊁φ值降低ꎬ斜坡稳定性降低是产生本次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ꎮ(3)大气降水㊁地表水入渗ꎮ滑坡的发生多与降雨的作用有关ꎬ雨季的集中降雨往往形成暴雨灾害ꎬ高强度的降雨量过程常成为诱发滑坡地质灾害的最直接因素ꎮ坡体上水系发育㊁沟水入渗坡体使土体处于饱和状态ꎬ增加坡体自重ꎬ降低土体抗剪强度[5-9]ꎮ(4)地下水ꎮ坡体内存在稳定的地下水位ꎬ形成扬压力ꎬ使土体饱和ꎬ导致土的抗剪强度降低ꎬ坡体的抗滑力减小ꎬ下滑力增加ꎬ稳定性降低[10-11]ꎮ(5)人类工程活动ꎮ滑坡后缘主要人类工程活动为耕地㊁建房㊁修路ꎬ滑坡体上耕地主要为水田ꎻ因居民生产㊁生活人为改变地表水汇集ꎬ滑坡体上部水沟网状布置ꎻ以上水均会沿土孔隙下渗[9]ꎬ使土体饱和ꎬ导致土体抗剪强度降低ꎬ对滑坡体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ꎮ形成机制分析:2018年7月30日 2018年8月4日连续降雨量为80.7mmꎬ受强降雨的影响ꎬ沟道水流量和渗入坡体的水增加ꎬ导致坡体土体自重增加ꎬ抗剪强度降低ꎬ下滑力加大ꎻ地下水位上升ꎬ扬压力增大ꎬ在两沟交汇处的扬压力增加幅度更大ꎬ且对斜坡坡脚的冲刷最大ꎬ是斜坡最薄弱处ꎻ地下水汇集此处后从岩土932第2期刘定霞等: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以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例界面溢出ꎬ最终导致滑坡ꎮ1#㊁2#滑体滑移后在后缘形成陡壁ꎬ进而诱发坡体后缘牵引变形ꎻ已滑塌土体在降雨及地表水影响下处于饱和状态ꎬ形成塑流体ꎬ部分堆积于斜坡低洼处ꎬ部分沿沟道流入甘洛河ꎬ侵占河道ꎬ在甘洛河右岸形成堆积扇[4ꎬ12-13]ꎮ受滑坡影响ꎬ地表水在塑流区分流ꎬ分别从斜坡两侧坡脚排泄ꎬ由于地面坡度较大㊁汛期水流量较大ꎬ地表水对斜坡坡脚冲刷强度加大ꎬ斜坡稳定性降低ꎬ引发两侧斜坡蠕滑变形(3#㊁4#㊁5#)ꎬ滑坡堆积体对坡体产生推力ꎬ导致坡脚引水渠破坏ꎬ形成7#滑坡(图2)ꎮ综上分析ꎬ滑坡的破坏机制为下部土体先滑使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变形滑动ꎬ该滑坡呈上小下大的塔式外貌ꎬ横向张性裂隙发育ꎬ表面呈阶梯状(图3)ꎬ牵引变形区变形速度较慢ꎬ因此该滑坡破坏模式为牵引式破坏模式ꎮ图2㊀滑坡形成分区图Fig 2㊀Zoningmapoflandslideformation1.1#滑坡滑动变形区ꎻ2.1#滑坡牵引变形区ꎻ3.2#滑坡滑动变形区ꎻ4.2#滑坡牵引变形区ꎻ5.3#滑坡ꎻ6.4#滑坡ꎻ7.5#滑坡ꎻ8.6#滑坡ꎻ9.滑坡塑流区ꎻ10.滑坡堆积区ꎮ图3㊀滑坡典型工程地质剖面图Fig 3㊀Typicalengineeringgeologicalprofileoflandslide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ꎻ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ꎻ3.第四系上更新统冰积层ꎻ4.侏罗系下统益门组泥质粉砂岩ꎻ5.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砂岩ꎻ6.潜在滑动面ꎻ7.调查时河流水位ꎻ8.地下水位线ꎻ9.强风化界限ꎮ042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20年㊀3㊀滑坡稳定性分析3.1㊀参数选取滑坡滑体为第四系上更新统冰川堆积层碎块石土ꎻ1#~5#滑坡体滑带为含碎石粉质粘土ꎬ6#滑坡体滑带为可塑 软塑粉质粘土ꎻ滑床为侏罗系下统益门组泥质粉砂岩㊁三叠系白果湾组砂岩ꎮ岩土参数选择见表2ꎮ由于滑带土厚度较小㊁碎石含量高㊁室内试验可靠性较低ꎬ采用试验参数计算滑坡稳定性时ꎬ其结果与实际差距较大ꎬ因此滑坡滑带土的抗剪强度参数需结合反演值[8-9ꎬ14]取值ꎮ表2㊀滑坡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表Table2㊀Recommendedvaluesofphysicalandmechanicalparametersoflandslide土体名称天然重度/(kN m-3)饱和重度/(kN m-3)岩土体抗剪强度天然饱和内摩擦角/(ʎ)凝聚力/kPa内摩擦角/(ʎ)凝聚力/kPa碎块石土(滑体)19.920.425.024.418.820.6粉质粘土(滑带)//13.110.610.35.8含碎石粉质粘土(滑带)//21.818.517.314.8强风化砂岩21.422.0////中风化泥质粉砂岩22.3423.3236.0890//中风化砂岩40.232.942.05950//3.2㊀稳定性计算该滑坡推测的潜在滑面为岩土接触面ꎬ滑面呈折线ꎬ采用传递系数法[3]计算稳定性ꎮ稳定性评价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 2006)ꎬ一般条件下ꎬ滑坡稳定系数Fs=1.05~1.00时ꎬ滑坡处于整体暂时稳定 变形状态ꎻ滑坡稳定系数Fs=1.00~0.95时ꎬ滑坡处于整体变形 滑动状态ꎮ西西呷村滑坡沿岩土界面发生滑动ꎬ滑面呈折线形态ꎬ故稳定计算采用折线型滑动面的传递系数法[5ꎬ7ꎬ15]计算ꎮ选择1#~7#滑坡体的主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ꎬ分别计算各潜在滑面的稳定性系数并评价其稳定性ꎮ本次选定三种工况计算评价滑坡体的稳定性ꎬ各滑坡体稳定性系数及稳定性评价结果见表3ꎮ3.3㊀成果分析根据现场调查ꎬ西西呷滑坡1#~7#滑坡体地表存在表3㊀滑坡稳定性评价表Table3㊀Evaluationtableoflandslidestability滑坡编号滑面编号计算工况稳定性系数(Kf)安全系数(Ks)稳定状态1#滑坡1#滑面2#滑面3#滑面4#滑面5#滑面工况1(天然工况)1.310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15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641.05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278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14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201.05基本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338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21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881.05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381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23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2311.05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362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42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2251.05稳定2#滑坡1#滑面2#滑面工况1(天然工况)1.398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18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2181.05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189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981.05基本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0681.05基本稳定3#滑坡1#滑面2#滑面3#滑面工况1(天然工况)1.249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02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081.05基本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314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15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761.05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244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42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0421.05欠稳定4#滑坡1#滑面2#滑面工况1(天然工况)1.168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00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0701.05基本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207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531.05基本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0551.05基本稳定5#滑坡1#滑面2#滑面工况1(天然工况)1.300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03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671.05稳定工况1(天然工况)1.279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10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401.05基本稳定6#滑坡1#滑面工况1(天然工况)1.636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03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3341.05稳定7#滑坡1#滑面工况1(天然工况)1.2201.15稳定工况2(暴雨工况)1.0071.05欠稳定工况3(地震工况)1.1441.05基本稳定多处拉张㊁下错裂缝ꎬ由于滑带土处于饱和状态ꎬ裂缝仍存在位移变形ꎬ在雨天及雨后加剧变形迹象明显ꎬ目前处于蠕滑变形阶段ꎬ即欠稳定状态ꎬ暴雨等不利因素下可能发生失稳㊁滑移ꎮ传递系数法的计算结果显示ꎬ该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 稳定状态ꎬ暴雨142第2期刘定霞等:大型牵引式土质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以甘洛县西西呷村滑坡为例工况下处于欠稳定 不稳定状态ꎬ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 基本稳定状态ꎬ与滑坡现场变形特征基本吻合ꎬ由此表明传递系数法适合用于该大型土质滑坡ꎮ4㊀结论(1)甘洛县西西呷滑坡的地形地貌特征具有显著的代表性ꎬ如地形坡度较陡ꎬ地下水丰富ꎬ斜坡前缘为冲沟交汇ꎬ岩性分布特征等ꎬ滑坡形成机制的分析及稳定性评价可延伸至甘洛县其余相似区域的斜坡稳定性分析ꎬ以相似的原理对斜坡进行稳定性预判ꎬ可较准确地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ꎬ对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ꎮ(2)在滑带抗剪强度参数选择中ꎬ试验值在滑坡稳定性计算中与滑坡实际情况差距较大ꎬ因此需采用试验值及反演值综合取值ꎮ(3)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稳定性系数ꎬ计算结果显示滑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 稳定状态ꎬ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 不稳定状态ꎬ地震工况下处于欠稳定 基本稳定状态ꎬ总体而言ꎬ滑坡处于欠稳定 不稳定状态ꎮ现场变形特征分析ꎬ目前西西呷滑坡处于蠕滑变形阶段ꎬ即欠稳定状态ꎬ与传递系数法计算结果相近ꎬ表明传递系数法适合用于滑面形态为折线的大型土质滑坡ꎮ参考文献:[1]㊀谭福林ꎬ胡新丽ꎬ张玉明ꎬ等.不同类型滑坡渐进破坏过程与稳定性研究[J].岩土力学ꎬ2016ꎬ37(S2):597-606.[2]㊀陈国华.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对比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ꎬ2006.[3]㊀李玲玲ꎬ王举平ꎬ朱斌.传递系数法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以天水柏林村黄土滑坡为例[J].建筑设计管理ꎬ2015ꎬ32(10):91-93.[4]㊀胡卸文ꎬ黄润秋ꎬ施裕兵ꎬ等.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ꎬ2009ꎬ28(01):181-189. [5]㊀刘志强ꎬ钟湖平ꎬ李应辉ꎬ等.H3滑坡体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勘察科学技术ꎬ2019(1):32-36.[6]㊀罗春雷ꎬ陈锐林ꎬ夏祥忠ꎬ等.基于综合分析法的滑坡稳定性研究与治理效果评价[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17ꎬ27(4):71-76.[7]㊀胡才源ꎬ刘秀伟ꎬ李小玲.四川某滑坡形成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J].山西建筑ꎬ2014ꎬ40(21):98-100.[8]㊀王雪冰ꎬ张春山ꎬ孟华君ꎬ等.强降雨条件下浅层滑坡稳定性分析模型改进[J].科学技术与工程ꎬ2017ꎬ17(31):139-146. [9]㊀刘晓晓ꎬ杨少华ꎬ李巧刚.四川 5 12 地震灾区陈家大院子滑坡形成机理分析与稳定性评价[J].城市地质ꎬ2015ꎬ10(S2):101-106. [10]㊀王晓瑞.黄家湾滑坡工程地质特征分析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ꎬ2018.[11]㊀唐然ꎬ刘宗祥ꎬ邓韧ꎬ等.四川南充龙头山滑坡发育特征与形成演化[J].科学技术与工程ꎬ2018ꎬ18(32):7-13.[12]㊀李俊峰ꎬ陈红旗ꎬ刘红岩.四川王山 抓口寺滑坡成因机制及滑动过程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ꎬ2018ꎬ29(4):30-39. [13]㊀陆远玮.坪寨组滑坡地质灾害的变形机制及稳定性评价[J].西部资源ꎬ2019(4):140-141.[14]㊀陈静瑜.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ꎬ2014.[15]㊀钱玲玲.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J].中国建材科技ꎬ2019ꎬ28(3):18-19.(责任编辑:于继红)FormationMechanismAnalysisandStabilityEvaluationofLargeTractiveSoilLandslideLiuDingxiaꎬZhangQingyunꎬLiZhanfeiꎬChenJie(403GeologicalTeamꎬGeologicalandMineral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BureauꎬEmeishanꎬSichuan㊀614200)Abstract:ThestabilityanalysismethodsoflandslidesmainlyadoptSwedisharcmethodꎬBishopmethodꎬJanbumethodꎬSarmamethodandtransfercoefficientmethodinlimitequilibriummethod.Thetransfercoefficientmethodisaquantita ̄tiveevaluationmethodwhichissuitablefortheformofbrokenlinesandtakesintoaccounttheforcebetweensoilstrips.Theresultsareclosetotheactualsituation.XixigacunlandslideinGanluoCountyisalargetractivesoillandslide.WhenthelandslidehappenedonAugust5ꎬ2018ꎬthelandslideslidedalongthelow ̄lyingslopetoGanluoRiverandoccupiedtherivercourse.Inthispaperꎬthemaininfluencingfactorsandformationmechanismoflandslidewereanalyzedbasedontopographicandgeomorphologicalconditionsandregionalgeologicaldata.Themechanicalparametersofrockandsoilwithsoilareanalyzedandevaluatedbytransfercoefficientmethod.Keywords:limitequilibriummethodꎻtransfercoefficientmethodꎻlandslidestabilityanalysisꎻlarge ̄scalesoilland ̄slideꎻformationmechanism242资源环境与工程㊀2020年㊀。
安徽繁昌滑坡群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 麦莎” 台风的袭击 ,加速 了滑体 的滑动 ,滑坡体
位移 加 大 ,原 开 裂 裂 缝 进 一 步 加 深 、加 宽 ,形 成 错落 塌 陷 带 ,最 宽 处 达 4 左 右 ,深 达 8m,前 5m 级 中层滑 坡体 整体 下滑 。
况 下 ,春 季 的低 温 、梅 汛 期 的暴 雨 洪 涝 、伏 秋 季 的干 旱 和 台 风 等 自然 灾 害 常 有 出现 ,容 易 诱 发 地
质灾 害发 生 。
1 3 地层 岩 性 .
西部局部坍塌变形 ,经 20 05年 4月 2 9日大雨 ,在 滑坡体左侧距线路 中心线 10m处 的二级平 台以 3 下 ,发生 地面 开裂 ,裂 缝 宽 4 m,在 西 滑 坡 的 中 0e
王耀 明 ,赵华宏 ,张 胜 ,赵勇 刚
(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 院 ,安徽 合 肥 2 04 ; 1 30 1 2 .西安市鸿儒岩 土科技 开发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0 7 ) 10 5
摘
要 :安徽 繁昌滑坡群为沿江高速公路施工诱 发的工 程滑坡 ,滑 坡群 形成 主要受 区域地质 构造背 景 、物质 组
收 稿 日期 :2 0 0 7—0 2 2— 8
作者简介 :王耀明( 9 1 , ,安徽滁州人 ,高级工程师 , 16 一) 男 主要从事公路工程方面 的设计和研究.E m i y s i 2 to m - a :w m h @16 l d
.
维普资讯
0 引 言
安徽 繁 昌滑 坡 群 位 于 城 关 镇 上 马 村 境 内 ,地 处沿 江 ( 江 南 岸 ) 陵 区 ,位 于 沿 江 高 速 公 路 长 丘 K 7+80~K 8+30段线 路 左 侧 ,是 一 大 型古 滑 2 3 2 0 坡群 ,高 速公 路 施 工 开 挖 坡 脚 引 起 古 滑 坡 复 活 。 按地 貌形 态 和 滑 坡 后 缘 陡壁 弧 形 延 伸 及 自然 冲沟
震区某特大型高危土质滑坡稳定性分析
滑坡 总体近 扇行展 布 , 轴 向长 为 8 4 0 m, 均 宽约
6 5 0 m, 面积 4 8 4 3 9 2 m , 滑坡物 质组成 主要 为块 、 碎
( Q ) 、 第 四 系更 新 统 冰碛 层 ( Qf g 1 ) 及 三 叠 系 上 统 西康 群侏 窝组 ( T ) 。现 从新 至老 阐述如 下 :
2 6 2 0 m, 高差 3 8 0  ̄5 5 0 m。
向斜 、 仁 寿果坪 复背斜 、 夹金 山复 向斜 。
2 滑坡 基 本 特 征
2 . 1 滑坡形态 特征及 边界范 围
1 . 2 地 层岩性 及地 质构 造
滑坡 区 出 露 地 层 为 第 四 系 全 新 统 冲 洪 积 层
( 1 ) 第 四系全新 统冲 洪积层 ( Q: p 1 ) 主 要 以灰 褐色 的碎石 土 、 粉 质 黏 土夹 块 碎石 为 主, 干燥 , 块 碎石 成分 主要 为变 质砂岩 、 板岩, 块碎 石
石 土及粉质 黏土 , 滑坡体平 均厚 度约 1 0 0 m, 滑坡 为
一
超 深层 滑坡 , 体 积大 于 4 0 0 0万 m。 , 按其 规 模 属 滑坡 S E、 NW 两 侧 以 冲 沟 为 界 , 总 体 走 向 为
般为 5 ~2 0 c m, 多呈 次 棱状一 棱 状 , 碎 石 含 量 约
占总 量 的 7 5 ~8 0 。
( 3 ) 三叠 系上 统西康 群侏 窝组 ( T ) 主要 为灰一 深灰 色薄一 中层一厚 层细粒 变质砂
岩与灰 色薄一 中层变质 粉砂岩 , 含炭 绢云板 岩 , 粉砂
于特大 型滑坡[ 2 ] 。
2 3 5 。 ; 右侧 冲沟外 侧有基 岩 出露 , 滑 坡变 形集 中在 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摘要:平原地区发育的滑坡通常规模较小且稳定性较好。
崔庄乡周湾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西北部,属丘陵区。
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
为了充分认识其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论文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结果显示,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型,在天然和地震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降雨情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
建议采用截排水沟+抗滑桩的方式进行防治。
关键词:土质滑坡;形成机理;变形破坏机制;稳定性分析崔庄乡位于南召县西北部,距南召县城约为6km,滑坡区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有乡村公路经过,总体上交通较为便利。
据野外调查,发现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滑坡为该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土质滑坡之一。
,为了便于分析该地区该类型滑坡灾害的性质,更为有效的防治地质灾害,本文对该滑坡进行了形成机制分析和稳定性评价[1]。
论文运用极限平衡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该滑坡的稳定性[2-10],最后对滑坡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防治方案建议。
1滑坡区地质条件1.1 气象水文条件崔庄乡位于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寒。
年均气温14.8~13℃,为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
县境年平均降雨量851.9mm 左右,历年,1小时、1日最大降雨量分别为89.6 m、328.9 mm。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水主要为降雨条件下,区内冲沟产生的地表径流。
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向坡下沟谷及下伏基岩裂隙排泄。
松散堆积层中孔隙水具有富水性、透水性差的特点,其含水量较小。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在地势低洼处排泄。
但是基岩含有大量泥岩层,故基岩裂隙水的排泄量很小,一般小于0.5L/S。
1.2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工作区地貌类型为丘陵区,滑坡区高程为310~360m,为山地到平原过渡带。
冈峦起伏,整体坡度约为17°,丘陵山顶多为圆状,坡积层发育,坡体局部见基岩出露,坡表植被覆盖较好(图1)。
调查区主要岩性为耕植土(Q4pd)、第四系残坡积物堆积层(Q4el+dl) 、秦岭地层区下白垩统-上侏罗统(J3-K1)。
图1 工作区地形地貌图1.3 地质构造勘察区位于佛爷沟-跑马岭断层下盘,推测距该断层约40m。
外口-跑马岭断层(F2)总体走向280°-290°,向北倾,倾角一般40°-50°,少数可到60°(图2)。
图2 南召县地质构造略图断裂破碎带一般宽约10m,部分地段可达50m以上,断裂北侧为栾川群的片岩、大理岩及侵入栾川群的次火山岩,在崔庄一带为上白垩统红色磨拉石建造;南侧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沉积碎屑岩。
沿主断面分布断层泥,宽数十厘米到数十米,南侧为构造角砾岩。
南侧砂质泥岩受到严重挤压揉皱统呈灰黑色,流劈理发育,并逐渐过渡成断层泥,其流劈理产状与断层泥中流劈理产状一致(图3)。
据此,北部栾川群大理岩、变石英正长斑岩逆冲于上侏罗统-白垩统沉积碎屑岩之上,且在断裂带中残余有早期构造岩,该断裂为两期活动的逆掩断层。
图3 钻孔揭露断层破碎带2滑坡基本特征2.1 滑坡形态及规模该滑坡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组,滑坡总体呈舌形(见图4-1),纵向长约215m,横向宽约90m,主滑方向约为163°,坡体后缘高程约为370m,前缘高程约320m,相对高差约50m,平均坡度约24°,滑体厚度约为5~8m,平均厚度约约6.5m,滑体总方量约12.57×104m³,滑坡区全貌及形态见图4、5。
图4滑坡总体形态全貌图图5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2.2 滑体、滑动面及滑床特征经现场调查及钻探、槽探揭露的地层情况来看,滑坡体物质主要为表层耕植土及含碎石粉质粘土(图6)。
耕植土分布于坡体表层,厚度约为0.3~0.7m,呈黄褐色,结构松散,成分以粉质黏土为主,含少量植物根系及砂泥岩碎屑;粉质粘土呈黄褐色,以粘粒为主,粉粒为次。
粘性较好,韧性中等。
含风化片岩碎屑和碎块,局部含漂石。
(a)耕植土(b)粉质粘土图6 坡体物质滑动面主要分布于粉质粘土与基岩交界面处,滑动面物质主要为碎石粉质粘土,碎屑主要为砂泥岩碎屑,含量约为3%。
该层粉质粘土较上覆土层含水量增大,土层结构混杂,局部可见明显挤压痕迹。
滑床主要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系统(J3- K1)地层,岩性为泥质砂岩、泥岩、中-巨厚层砂岩砂岩和粉砂岩。
表层岩石风化破碎较严重,尤其是泥岩层表现更加明显。
中上部为粉砂岩、砂岩,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岩石质地较软(图7)。
图7滑坡纵剖面示意图2.3 边界特征根据现场调查、地质测绘及综合分析确定该滑坡边界特征如下:后缘边界:滑坡后缘呈圈椅状地貌,见明显滑动下错现象,后部发育陡坎,陡坎高约3.5m,岩性为残坡积粉质粘土。
侧缘边界:坡体侧缘发育有明显负地形,表层土体分布不均,局部见基岩出露,岩层层面产状为52°~55°∠48°~47。
前缘边界:前缘地形相对较陡,基岩出露,作为前缘边界,前缘特征。
底滑边界:该滑坡主要沿粉质粘土与基岩交界面处滑动。
钻孔揭示该滑坡底滑边界位于4.9~8.0m(图8)。
(a) 后缘边界(b) 左侧边界(c) 右侧边界(d) 坡体前缘图8 边界特征3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3.1 变形特征现场走访调查表明,滑坡已发生明显滑动破坏,后缘由于滑动作用形成主滑断壁,滑移距离约为2.5-4m(图9-a);斜坡体后缘陡坎边缘出现拉裂缝,裂缝总体走向为NE84°,长约30m,裂缝一般宽10~15cm,最宽可到25cm,裂缝可见深度为8-10cm,并且裂缝有向深部发展的趋势((图9-b));另据当地村民介绍,在2010年雨季的强降雨作用下,坡体中上部处发育有小规模横向拉张裂缝,裂缝延伸长约10~20m,宽3~5cm,裂缝被封填,勘查期间未发现明显的地表裂缝;斜坡体中部平台已发生明显塌陷,土体局部出现鼓胀现象,变形较为明显((图9-c));此外,坡体前缘民房外房内出现裂缝,房外裂缝宽约3-5cm,使房屋楼梯与主房产生分离(图9-d)。
(a) 坡体滑移(b) 后缘拉裂缝(c) 鼓胀变形(d) 前缘民房开裂图9 变形特征3.2 形成机理分析该滑坡变形破坏机制为蠕滑-拉裂型。
斜坡体在应力长期作用下发生缓慢而持续的变形,同时坡内有一可能发展为破坏面的潜在滑移面,加之斜坡体有着向坡前临空方向产生剪切蠕变的趋势,坡体随着蠕变的发展而不断松弛,其后缘逐渐发育由坡面向深部发展的拉裂,后缘发生下沉进一步挤压前方岩土体产生剪切破坏。
在雨水作用下,岩土体吸水增重,坡体下滑力增大;岩土体遇水软化,抗剪强度降低,抗滑力减小,直至坡体内部形成贯通的剪切滑移面时产生整体滑动破坏。
从微地貌单元来讲,斜坡前缘具有良好临空条件,此条件为该滑坡发生的重要因素。
地层岩性及岩土体结构上,滑移面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与下伏基岩的接触带,结合场区冲沟局部垮塌现象来看,该类岩土体吸水后力学强度较低,因此,场区岩土物质是控制坡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从降雨条件来看,暴雨、持续降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
滑坡区6、7月的月均降水量最大,岩土体饱水增重加大了坡体整体下滑力,同时也增大了孔隙水压力;雨水下渗对滑面起到了软化作用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导致滑带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形成滑动破坏。
因此,降雨是本次滑坡产生的重要诱发因素。
4稳定性评价与防治建议4.1 稳定性评价坡体已出现过整体剪切滑动。
虽然整体滑动使得坡脚应力集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良好的临空条件及力学强度较低坡体物质成分可能导致斜坡产生进一步滑动,据此推断整个坡体在天然情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不会出现整体失稳的现象,在暴雨的作用下局部会出现垮塌,有整体失稳的可能。
采用Geo-slope 软件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定量计算。
滑坡稳定性可划分为四级:稳定系数K>1.15为稳定,1.15≥K>1.05为基本稳定,1.05≥K>1为欠稳定,K<1为不稳定。
本次选取1-1’、2-2’、3-3’剖面,计算了不稳定斜坡在天然、暴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根据反演分析及相关工程经验,综合确定滑带参数,具体见表1表1 滑带参数取值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计算了不稳定斜坡在天然、暴雨、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计算模型见图10,结果见表2。
(a) 1-1’剖面计算模型图(b) 2-2’剖面计算模型图(c) 3-3’剖面计算模型图图10 计算剖面图表2稳定系数计算结果表计算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滑坡稳定性系数为1.128~1.178,总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稳定性系数为0.985~1.047,总体上处于欠稳定状态;地震工况下,稳定系数为1.124~1.160,总体上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4.2 防治措施建议通过现场详细调查,结合该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在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防治方案建议:1号滑坡后缘设置一条截排水沟,前部设置一排抗滑桩或桩板墙,防止滑坡变形进一步加剧。
方案一:截排水沟+抗滑桩由于水是诱发滑坡的重要因素,目前该斜坡雨水直接下渗至坡体内部,防止滑坡的发生应做好滑坡区外围截排水工作,拟在坡体后缘上部宽缓处修筑一条截排水沟,同时滑坡威胁坡体前缘民房,拟在滑坡体上布设一排抗滑桩,防止其进一步下滑。
方案二:截排水沟+桩板墙方案二将方案一的抗滑桩改为桩板墙。
该方案治理效果较方案一相当,但施工工序稍显麻烦。
推荐方案:预计方案一和方案二治理效果均较好,可有效防止滑体变形造成的房屋开裂等,但由于滑坡规模较小,普通抗滑桩即可起到较好的治理效果,方案二施工工序和开挖范围均有所增加,施工期间可能造成滑体变形加剧;同时方案一在经济上优于方案二。
综合考虑推荐方案一。
5结论(1) 滑坡位于崔庄乡周湾村绞坡路组,总体呈舌形,纵向长约215m,横向宽约90m,主滑方向约为163°,后缘高程约为370m,前缘高程约320m,平均坡度约24°,滑体平均厚度约6.5m,滑体总方量约12.57×104m³。
(2) 滑坡已发生明显滑动破坏。
后缘可见出露主滑断壁;滑移距离约2.5-4m;后缘陡坎边缘出现拉裂缝,长约30m,宽10~15cm;可见深度8-10cm;坡体中上部处发育有小规模横向拉张裂缝,裂缝延伸长约10~20m,宽3~5cm;坡体中部平台已发生明显塌陷,局部出现鼓胀现象;前缘民房出现裂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