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每组小朋友的学具袋里都有一些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
当我讲完什么是对称图形时,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去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小朋友们一下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其中有一个组小朋友把图形对折起来,“发现”如果两边完全重合起来,这个图形便是对称图形。
还有一组小朋友把图形从中间剪开,然后去比一比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我紧接着问“你们对折起来的的折痕谁知道叫什么?”有的说叫“对折线”,有的说叫“中间线”,有的说叫“分开线”,我告诉他们这条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什么是对称略称,也学会了怎么去画对称轴。
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折、画、剪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从而也发现了对称图形很美。
尽管这节课我没强调什么是对称图形,但他们能在较充足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进行了实验和探索,经历了发现、概括、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观察、验证、思考、操作及与小伙伴合作,难道这不比多做几道题目更有价值吗?一是结束老师占领讲台的时代,让学生走上讲台过去的讲台似乎是老师在一统天下,今天的孩子们也可以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演讲或展示伙伴们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如果走上讲台,不是被抽查上讲台“演板”做习题,便是受批评作检讨。
事实上,学生是可以走上讲台表现自己的。
例如,我们在做启发式教学时,有的学生受到启发而产生了新的“灵感”,有一种迫切表达观点的强烈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允许他们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进行演讲,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巧用学生名提高学生兴趣学生大多有一种“虚荣感”,更具有探索欲。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摘要:语文教学以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大语文观为指导,以探究发现为手段,变以“教师讲为主”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语文教学主动权自主探究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尤为重要。
”而语文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尝试自主探究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指出:“想让你的雇员、学生、或孩子发展创造性智力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你自己树立成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角色榜样。
”如果老师能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被大大激发。
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时,其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
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如教学《麻雀》一课,我讲到:“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救小麻雀”从而体会了伟大的母爱,随即有一个学生胆怯的说:“课文里并没有说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
”我表扬了这们同学敢于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看法。
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亲子之情。
”二、鼓励学生合作,追求自主探究的研究性我们的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探究型的人才。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摘要: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也对我们在教育领域里创新提出了挑战;新课程改革,究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目标,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领会和把握这一改革的实质,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锐意探索: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呢,我想,第一要义是在课堂上把主动权切切实实地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活”起来,学生的创造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下面就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新课程主动权学法指导学习习惯1.注重学法指导,重视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拥有掌握课堂主动权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体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用所学会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内容,自己会学习,也就拥有了掌握课堂主动权的能力。
比如在执教《我的母亲》一课时,先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反映母亲对作者的“教之严”时,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归纳出来,方法为:找受感动的词句,说自己的体会,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来理解课文。
接下来,学生运用此方法自学描写母亲对作者“爱之慈”的部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师泛泛的讲授,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再如,在讲授《故乡》一课时的学法指导可设计得更独特,在导人新课检查预习之后,直接让学生谈准备用什么方法学习课文,学生边讨论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得出本课学习方法为:给课文分段、理解词句、体会思想、有感情朗读。
然后,就指导学生利用这一方法学习课文内容。
它的成功之处就是方法是学生自己总结的,运用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自然能够增强在课堂在课堂中的主动权。
2.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让学生发挥课堂主动权。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应重视解决语文教学中怎样“放”的问题。
“放”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动权,其基本做法是:围绕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一至二个主要问题,教学是从这几个问题人手放手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论文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写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语文基本功。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写字教学,把它作为低年级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能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时能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与核心内容,写字教学也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能得心应手。
一、感受欣赏,让学生有自主写字的愿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重视起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
对于小学生来说,把他们置身在一种良好的写字环境和氛围中,让他们天天耳濡目染,情感得到净化,兴趣爱好得到生发,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能引领学生产生主动书写,并且写好字的积极愿望。
因此,笔者在指导一年级小学生开始学写字时,就把孩子们学习的教室进行精心布置,不仅张贴了书法名家的画像和他们的写字格言,还请自己曾经教过的中高年级学生写一些优美的硬笔书法作品,制作成几块精美的展板,展示在班级的空白墙壁上。
学生每天走走看看,感受欣赏,同学之间对这些作品交流评论,有几分羡慕,又有几分想比一比的冲动。
可以说,这样的布置不仅令人赏心悦目,还因为这些作品来源于身边的学生之中,更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觉得可亲、可信,比名家真迹更具有积极作用。
汉字是由绘画发展而来的,先民把自然界的图画演变为笔画、文字。
可以说一个个汉字,就像一幅幅图画。
在平时的写字教学中,笔者也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感受欣赏汉字的美。
比如学写“雨”字,雨点点滴滴,淅沥淅沥,在教师引领下,孩子们可以感受汉字神奇的绘画美、意境美。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汉字的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则,又感受汉字的魅力。
在这样的欣赏感悟中,学生会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字,更有写好我们祖国汉字的迫切愿望。
二、练好笔画和部件,让学生有自主写字的基础唐朝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在他的书论里写道:“积其笔画,乃成其字。
”汉字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基本笔画笔笔过硬,才能组配成好字。
一年级写字教学开始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求成,应在认识基本笔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书写指导。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内容和方式由老师安排决定,学生只负责听课、做作业、考试。
这种教育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记忆不深刻等。
因此,我们需要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角和发起者。
那么,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
一、激发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如果没有兴趣,学习也就没有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从内心发起学习的欲望。
具体方法可以是:1、把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
2、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材料,比如文学作品、科普视频、实践经验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度。
3、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和优势,在这个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和目标,让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事情。
二、拓展学习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通过听课、看书、做题等方式来学习。
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容易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我们需要拓展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空间。
具体方法可以是:1、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音视频、动画、游戏等,让学习更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2、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比如实验、观察、调研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
3、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进行学习和交流,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和参考范围。
三、实现个性化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都不同,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只能按照统一的学习要求和要求来学习,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实现个性化学习,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定制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
具体方法可以是:1、采用智能化教育技术,通过学习管理系统和学情分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服务。
2、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势。
3、为学生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和安排,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提高 学生能 力 的路 子是 : 教师 引导 ,提示 规律 、辅导 探索 、放手 实践 、抓住不 放 、反 复训 练 。 培养学 生的识 字能力 。 为 了走 出长 期 以来 老师 “ 扶一 扶” 学生 “ 走一 走 ” ,老师 “ 不 扶 ”学 生 “ 不 走 ” 的识 字 教学误 区。在教 学 中 ,我 注 重培 养训 练学 生 自学字 词的能 力 ,让学 生取 得识字 的主动权: 首 先我 让 同学 们过汉 语 拼音关 ;然后 在新 学期 伊始 专 门上 好 两至 三节 培养 学 生识 字能力 的理 论课 。讲汉 字 的特点 规律 ,讲 自学 汉字 的方 法 ,并 进行具 体辅 导 。学 生完 全养 成 习惯 ,不 仅每 篇课 文 中的生 字学 生完 全 掌握 ,就连 课外 阅读 中发 现 的生字 ,学 生也 主动学 习掌 握 。学 生掌握 了识 字能 力 ,学 习兴趣 高 了 ,看 书 、 作 文的能力 也相应 提高 。 培 养学 生 的阅读能 力 。 培 养 学 生 的 阅读 能 力 ,是 项细 致 、复杂 而艰 巨的教 学任
务。
紧密联 系 阅读联系教 材 ,紧密联 系实 际生 活。 阅读 教学 与作文 教 学有着 密切 的联 系 。每篇 课文 都有是 学 生 的范文 ,在 阅读教 学 中 ,引导学 生学 习作 者是 怎样 同绕 中 心 思 想 ,用 词造 句 、谋 篇布 局 的 ,有 助于提 高学 生 的作 文水平 。 但 这 只是 纸中谈 兵 ,要把 知识 化为 能力非 多写 不可。 我教完 一 篇 有特 色 的课 文 ,就 要求 同学 们进 行一 次小 练 笔 ,运 用所学 到
的方法 。
语 文是工 具 。掌握 工具 必须具 备 能力 ,所 以语文 扩学 必 须在学懂 语 文知识 的前提 下 。以培 养能 力 为重点 。
小学语文教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字去 偏旁” “ 拆部件 ” “ 增 减笔 画 数 ” 等
等,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学生大胆
地 提 出 自己 的见解 , 表达 自己 的感受 ,
《小学语 文 教学大纲 》明确规定 :小
学语 文教学 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识 字 、 看
书 、作 文 的能力 。
1 .培养学生 的识 字能力。 我在低年
级 的识 字 教 学 中是 这 样 做 的 :在学 生 学
习 了基 本字 、 基 本 笔 画 、 笔顺 和 常用 的
偏旁部 首之 后 , 上 课 时我首先解 决生 字
问号 ” 一 。
般来说 ,大部分的伟大发现
都应 归功 于 “ 如何 ” 二 字 。 现代心 理 学
学 中我深深地 领悟 到 , 只有那 种能给学 生 疋 够 自主空 间 的教学 , 只有那 些 倡导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的新 的学 习 方 式 的教 学 ,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 的发展 。
பைடு நூலகம்
三 、 在 小 学语 文 教 学 中培 养 学 生 自学 语 文 的 能 力
诗歌
、
古诗
时
就
,
重
点培
训
学生
的
朗读
及 欣 赏诗 句的 能 力 … … 这 样 常抓 不 懈 ,
积 少成 多 , 学 生 就一 堂课一 堂课地 逐 渐
获得技能 。
古人
说
“
:
授人
以
鱼
,
仅供一
饭 之 需 ;授 人 以 渔 , 则终生 受益 无 穷 。 ”
3 培养学生说话、 写话能力。 我首先
把语文园地 中的看图说话 、写话 内容作为
重点 ,并落实到实处 ,再利用文本训 练学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呼吁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方面探讨如何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才能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授课,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而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意味着要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因为枯燥和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失去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让学生参与到他们感兴趣的学习项目中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习主动权的回归需要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反思和分析自己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的培训,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导读:本文是关于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希望能帮助到您!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魏崇容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毛坪镇中心校(614307)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这一点已不容置疑。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只有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主的学习状态和方式。
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索。
1给足学生探索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的基本保证是给足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有人说每天清晨大街上出现最早的人群是两支队伍。
一是学生,二是民工。
学生从进校开始,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安排得井然有序。
40分钟的课堂教学当然也被辛勤园丁设计好的教学程序所占领。
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高效率地使用单位时间,课堂上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抛出,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布置。
即使是安排讨论、操作、也都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几乎每一分钟都被老师控制着。
在学校,孩子们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在家里,按照家长的旨意做着永远也做不完的课外补充练习题。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程序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孩子们失去了思维自由的时间和空间。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知识的宽松环境,给足时间让他们自由地去发现、去探索。
记得有一次送课下乡,上课的老师所授内容是三年级的“可能性”。
一开课,老师就用有趣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的活动中。
通过游戏,学生明白了:生活中的事物存在一种情形—“可能性”。
接着,老师又举例讲解了另外两种生活情形。
那就是“一定”。
〔如太阳从东边升起(一定),地理每天都在转动(一定)〕。
还有“不可能”〔如:石狮子,会在天上飞(不可能),我从出生到现在没有吃过一点东西(不可能)〕。
老师讲解清晰、透彻。
学生学的清楚、明白。
可是,就在新知探索完之后,老师给学生呈现了这么一道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按题里要求分袋子装东西。
要把学习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要把学习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满足于学生对课本知识和内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放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家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注意一个“导”字,即“导”得有法,又“导”得有效。
突出一个“放”字,即鼓励学生主动思维,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探究课文,使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境界,以此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1. 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参与热情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必须重视唤起学生的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中真正把参与的热情激发起来,去获得知识;训练技能;完善人格。
因此,教师一进课堂,就要进入“引导”角色,与学生平等对话,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上课伊始,我就说:“同学们,老师先请大家欣赏一幅美丽的月下看瓜图。
”在学生睁大眼睛看挂图的时候,我就配乐介绍:“这是一个幽静的夜晚,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中,圆溜溜的大西瓜静静地躺在海边的沙地上。
碧绿的瓜地里,有一位英俊少年……”这样有情有景地处理,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特定的情景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与学习的愿望。
2. 灵活运用方法,增强参与兴趣好奇好胜是学生的一个显著的心理特点。
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为手段,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努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做好“减员”工作,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模式,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各项功能,已成为广大教师最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认为:要科学地揭示语文教学的本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参与状态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过程参与还是全程参与?这是衡量学生主体功能发挥的重要依据。
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构建主体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全员、全程、全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现状透视,诱发对阅读教学模式的再思考长期以来,阅读教学问题较多,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种“无度”、“低效”的状态。
具体表现在两方面:1.学生常常存在许多心理障碍(1)急于求成,阅读教材只求“新”、不求“深”。
(2)过于信赖,遇到难题不理解,只求“师”不求“思”。
(3)过于迷信老师,盲目崇拜,只当忠实“听客”。
(4)厌倦心理,机械模仿,应付了事。
2.教师走不出自己(1)对学生不放心,讲得多。
(2)对学生不放手,牵得多。
“一种答案,一种形式,一种模式”仍占据课堂主导地位。
凡此种种都严重削弱了阅读教学的训练功能。
所以必须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激活主体意识,全员参与强烈的主体意识,是学生自主地投入学习的前提,但它不能自发地产生,需要激活,唤醒。
1.教师要变“教”为“导”。
主体性的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师转换角色,退出主宰课堂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变“教”为“导”。
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2.从学生需要出发,组织教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学习的不同需要,是激活学生主体意识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对参与程度不同的人,要因势利导。
学生中往往有四种情形:主动参与,被动参与,有时参与,基本不参与。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板(四篇)

《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模板《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通过对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对孩子学习主动性的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让孩子建立起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依赖师生之间的单向传授,而忽视了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孩子在这种模式下往往成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这本书则提倡通过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者给出了许多具体的方法和实例,例如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培养思考能力、给予充分发挥的空间等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更加积极,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这本书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灌输知识,而应该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能力。
知识的获取只是教育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育者不能仅仅是知识的传达者,更要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给予帮助和指导,让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再次,这本书提醒我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缺乏兴趣的学习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也难以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
作者提到了一些方法来培养孩子的兴趣,例如让孩子参与到选择学习内容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以致用等等。
这些方法的实施可以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地去学习。
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绩提升,也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
最后,这本书引发了我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思考。
当前的学生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仅仅依靠考试是不够的。
因此,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改变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范文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一书出版了。
此书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掀起了教育改革的风潮。
作者通过探讨现有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一系列让孩子们拥有学习主动权的观点和方法。
我借此机会阅读了这本书,并在实践中尝试了其中一些理念。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的作者在书中详细地分析了现有教育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作者指出,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价,忽视了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学校课程的设置过于刻板,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
同时,家长的期望和社会的压力也使孩子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让孩子们拥有学习主动权的观点和方法。
首先,作者倡导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他们应该成为学习的主导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接收者。
其次,作者鼓励教育者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孩子们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实践。
同时,作者推崇多元评价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其中的观点和方法很有启发性。
于是,我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这些理念。
首先,我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权。
在课程的选择上,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我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我设计了一些项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我也尝试使用多元评价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表现等方式,我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困难,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通过这些实践,我发现学生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加了。
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积极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得到了增长。
语文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维提 了一个 问题 : “ 想象一下假 如这只青蛙 跳出井后会 怎么样? ” 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 习热情 。我们知道 : “ 你 有一 个苹果 , 我有一 很多学生 的回答都很精彩 , 只有一个学 生起来后 回答 : “ 这 只青 蛙 个苹果 , 交换 了各 自还是一 个苹 果 , 但是你有 一种思想 , 我有 一种
师放不下 “ 师道 尊严” 的面子。总认为 自己的学历 、 知识就 比学生 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强, 不能平等地对 待学生 。记得 曾听西 昌学 院贺新宇教授讲 过一 个案 例 : 一个 老师讲 《 井底 之蛙 》 快要 结束 时 , 为 了扩 展学生 的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 学会合 作学 习
让学生 自己解决 自己提 出的问题 ,同时交流同学间 的认识 ,
李镇 西老师告诉学生说 : “ 今天 的课应 该 以学生 为主体 , 你们 说 , 能从 自己最喜欢的科 目开始一天的学 习, 会觉得非常开心 。自
看, 同学们不是坐在舞 台的 中央吗?而李老师则 在舞 台的一边 。 这 己不喜欢的科 目, 因为在放学之前做完就可 以了, 也能够完成。 显然是 意味着应该 突出你们 的作用 。也就 是说 , 你们今天 千万不 放手让学生 自己去学 ,让学生 在学习 中找到学 习的乐趣 , 学 要只是 听李 老师上课 , 而应该是在李 老师的协助 下 自己学 习这 篇 生会从 自学 的过程 中找到属于 自己的学 习方 法 , 学 生不懂的 问题
在教学 中一定要教给学生学 习的方 法 , “ 授之 以鱼 , 不如授之
并且 他要求 学生提 出问题 , 然 后 同学 回答 , 没有 人能 回答 时就 与 以渔 ” , 根据语文学 科的特点 , 教 给学生识字 写字 、 阅读 、 写作 、 口 学生一起讨论 研究 。整个课 堂李老师真正 把学生激活 了 , 学 生的 语交际等方法 , 同时让学生关 注生活 , 在 生活 中去学习语文。 求知欲在一个一个 的问题 中展示 了出来 。如何才能将语文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 呢?我认为要做好 以下几个方 面。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自主性学习是相对于“被动性学习”“机械性学习”而言的,也就是改善传统的教师“灌”学生“记”的模式。
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自己,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主体精神开始。
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自主性和主动权都没有,何谈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这一过程应当在课堂上得到充分落实。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精神的策略很多,这里,略举几例说明,用以指导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克服师源性伤害,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要受到压抑。
教师对学生抱有期望,并且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将期望传给学生,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从而更加信赖教师,给教师以积极的反馈。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精神的首要条件。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带进课堂。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当教师站在讲台上的时候,要时刻不忘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使学生望而生畏。
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教师要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应做到:①把“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
把课堂变成学生好“问”爱“问”的场所。
②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45分钟既是教师教学时间,也是学生的学习时间。
这一段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用多了,学生就用少了。
在传统的教学中“满堂灌”“一言谈”是非常普遍的,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就不可能很好进行,因此教师必须克服和改变这一现象,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夕
/‘
、
教苑 时 空 ・ 教研经纬
以学 生为 主体 , 把 学 习的主 动权 交给 学 生
北 京密云县 第二 小 学( 1 0 1 5 0 0 ) 周 学英
教育 的 目的是促 进人 的发展 。在 我们 的数学 教学 中更 是如 此 , 必 须把学 生的发 展放 在首 位 , 引导 和帮 助学生 建立
数学 学 习应该 是一种 有意义 的 、 有价 值 的活动 。 在这 个 活动 中首 先需 要有 能促使 学生 学 习的 内驱 力 ,学 生有 了学 习的愿望 和需 要 ,才会在 内心 产生 一种 不可抗拒 的 心理 力 量 ,这种 力量会 极大 地推 动学生 积极 主动 地去 参与学 习活 动, 去探 索数 学 。 作 为教 师应该 做 的是对学 生这 种欲 望的激 励 与唤醒 , 并能促 使他 们保 持更长 时 间的学 习热 情 。 为 了满 足学 生 学 习 的需 要 , 达 成他 们 的愿 望 , 在 教学 中 , 耍结 合 学 生 的 年龄 、 心理 特 点 , 联 系他 们 的生 活经 验 , 从 已有 的知 识
经 验 出发 , 精心 设计富 有情 趣的 数学教 学活 动 , 使 学 生 在 周
能很 好地 应用 。 因此 在教 学实践 中 , 笔 者始 终坚持 以学生 为
主, 把 学 习的 主动 权还 给 学生 , 让学 生 眼 、 脑、 口、 手 等 多种
感官 参 与学 习过 程 , 主动 进行 尝试 操 作 、 观 察 思考 、 交流 质 疑等 探索 活动 , 从而 亲 自发现数 学 中的本 质规律 , 探 究 出潜 在的 奥秘 ,因为 学生 自主获 取知 识后 的成功喜 悦是 无法 用
现 。同时 , 也有利 于培 养学 生的创 新思 维和创 新意 识 。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三篇)

2024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心得体会《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批判和对现代教育方法的探讨,作者呼吁家长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让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心得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学习主动权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强调记忆和应试,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动机和能力的发展。
而将学习主动权还给孩子,则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使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掌握学习的节奏和方向。
这样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自主学习,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建立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材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给予孩子充足的自由度和选择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究、尝试和实践。
此外,还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这些方法和策略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家长在发挥教育作用时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首先,不要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要给他们一定的自主空间。
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可以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家长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技能。
另外,家长还要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及时给予帮助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建立起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发展。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自主学习的局限性和探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自主学习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需要一定的自律和管理能力,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近日听了余杭临平一小胡小丽老师的公开课《在家里》,我感受颇深。
胡老师根据教材紧贴学生生活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了多个学习情景,巧妙地融合了各种识字游戏。
整个课堂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兴趣为目的,同时以识字为基点,引导学生寻找词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在互动中,师生通过相互启发,拓展思路,使学生始终处于愉快积极的学习状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与此同时,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如何才能有效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呢?从胡老师的公开课,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在教学时,胡老师以邀请孩子来家里做客为背景,通过播放课件展示自家客厅的摆设(沙发、电视机、茶几……)、使用“这是我家的客厅,小朋友看看客厅里都有什么呀?”的导语引出教学课题,整个教学过程衔接紧密、一气呵成。
客厅的摆设对学生而言是非常熟悉的的,通过在课堂教学中的出现,使学生有回到家的感觉,他们有种踊跃发言的冲动,胡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点、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谁早就认识它?”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又大大激发了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
二、寓游戏于教学,引导快乐学习,主动识字。
一年级小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好动、爱玩、自制力弱,教育学家研究证明,8-9岁的孩子注意力一般只能集中10分钟左右。
胡老师了解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
在教学中,胡老师分发给每桌学生一个的大信封,里边装着相关的词语卡片和一张绘有客厅的图,认读完生字词后,让同桌合作,相互指着卡片认一认,读一读,(师:读的好的夸夸他,不会的帮帮他。
)而后将它们贴到图片相应的事物上。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帮、互学,充分利用了学生资源,有助于培养自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发表时间:2017-01-10T15:05:29.63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7年1月总第215期作者:官平
[导读] 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常州路小学266700
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或弱化,不是个别现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的包办、代替,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多数学生仅仅满足于模仿、记忆,满足于听懂老师的讲解,没有机会或没有兴趣参与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现状,素质教育将只是一句口号,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将受到严重阻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就要求我们,在执行新的课程标准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要越俎代庖,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总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得最好。
如果我们不先去想办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良好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首先就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分数单位时,讲了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小故事。
说唐僧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有一次化回来一个西瓜,孙悟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1/9、1/7、1/5和1/3四份,四个人每人一份,怎么分?八戒抢着说,我来分,我饭量最大,吃得多,所以我吃1/9,师父1/7,沙师弟吃1/5,大师兄饭量最小,就吃1/3吧。
听八戒说完,三个人都笑了。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一个小小的故事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学生们积极思考,相互讨论,迅速进入“角色”。
再如教学用“尝试与列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是这样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的:师:同学们,喜欢吃巧克力吗?生:喜欢。
师:你为什么喜欢吃巧克力呢?生1:巧克力口感好。
生2:吃巧克力可以补充能量。
……师:老师也喜欢吃巧克力。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买巧克力中的数学问题。
生:一种巧克力有4块装和6块装两种不同的包装,王阿姨要买50块巧克力,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买法?以与学生讨论是否爱吃巧克力引出题目,虽然简单,但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要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
尤其是第一学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动作思维开始、以形象思维为主。
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既顺应了他们好奇、好动的天性,使学生真正回到主体地位上,又能丰富他们的感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主动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如教学“7的加减法”时,我让每一个同学拿出课前准备的7颗小石子,每4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把准备的一个小盒子放在课桌上。
然后:由一个同学当主持人,把自己的7颗小石子放到盒子里几颗,剩下的放到盒子外面。
其他同学,根据盒子外的数目,算出盒子里的数目,记录下算式,并且用加法验证。
大家轮流做主持人,要主持的跟别人不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理解了减法的实际意义、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
同时,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有些同学甚至课后自动玩起了“8的加减法、9的加减法”。
再如:在教圆的周长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先准备用硬纸壳剪出大小不同的几个圆,再分给每组同学,然后让同学想办法算出圆的周长,要求每个小组同学都动脑想办法、动手合作。
这时,有的小组用线绳沿圆周长绕一周后,再放在直尺上,量出圆周长。
有的小组在直尺上将圆滚动一周量出周长。
这时我又引导学生量一下圆的直径,看看圆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通过动手动脑学生发现圆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这时我便告诉学生这个三倍多一些就是圆周率。
从而得出求圆周长的公式。
在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参与学习过程,学生才会把被动变为主动,也会探究更多的新知识。
三、合作探究,多向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我们要重视自主参与、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有意识地组织一些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使他们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交往、学会合作,也使他们展示自我、发展个性。
四、激疑启思,自主探索
以往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先传完“道”授完“业”后,再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还有哪些不理解的,教师在进行解答。
这种教学实际上剥夺了学生参与学生学习的权力,学生没有真正的学习主动权。
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质疑问难,引导他们从疑问出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既获取知识,又学会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总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就一定会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