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doc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初中物理第一轮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点梳理:通过对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2. 能力提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为中考做好充分准备。
3. 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力的概念、相互作用、重力、摩擦力、浮力、二力平衡、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等。
2. 热学: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蒸发、沸腾、气压与沸点等。
3. 电学: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串并联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平面镜、透镜、视力矫正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每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
2. 课堂练习:针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自主完成,检测学习效果。
4. 复习总结:每周进行一次复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5. 考试测评:每月进行一次模拟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
2. 实例分析: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及时解答,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家长反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人教版初中物理复习导学案》一、物理学复习概述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对学生的科学素养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为学生打下了日后继续深造物理学的基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物理知识,本导学案将对各个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梳理,帮助同学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复习效果。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在物理学中,运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描述和解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至关重要。
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而速度则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量的变化率。
加速度则是描述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可以通过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得到。
通过实际例题练习,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2. 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量不变的运动,速度保持恒定。
而变速直线运动则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发生变化。
通过例题分析,掌握两种运动状态下物体的运动规律及相关计算方法。
三、力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点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及相互作用的物理量,根据不同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力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弹力等。
力的单位是牛顿,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受力关系的基本原则,分别是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分析,加深对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能量的转化和守恒1.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形状和状态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量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原理。
2.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只要没有外力做功,机械能保持不变。
通过具体例题分析,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压强、浮力和密度1. 压强的概念及测量压强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全套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为初中物理学生提供一轮复的全套教学计划,帮助学生全面回顾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为他们的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二、教学目标1. 复物理基础知识,包括力、能量、电磁学等方面的内容;2. 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兴趣。
三、教学内容1. 力和运动- 力的概念和性质- 运动的描述和力的作用- 牛顿运动定律- 弹簧的力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原理- 运动的描述和图示2. 能量和功- 能量和功的概念- 动能和势能- 能量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 能量转化和能量损耗3. 电学- 电荷和电场- 静电力和电场力- 电流和电阻- 电路和电流的分析- 电能和电功率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清晰简洁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和操作,培养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3. 组织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和思考,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4. 教材练:提供大量教材练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4.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研究态度。
六、教学进度安排七、教材参考- 《初中物理》教材- 相关物理研究资料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合理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中物理导学案培训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培训教案1. 理解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掌握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方法。
2. 学会如何运用导学案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深入探讨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享教学经验和心得。
二、培训内容1. 导学案的概念和作用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它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导学案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明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
(4)提供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技巧。
(5)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 导学案的基本结构和编写方法一个完整的导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2)学习内容:根据学习目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3)学习方法:介绍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4)学习过程:设计具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
(5)学习评价:设置合理的学习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编写导学案的方法如下:(1)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和特点,为编写导学案提供依据。
(2)确定学习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设计学习活动:结合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学习活动。
(4)编写导学案: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整合到导学案中。
3.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1)导入新课: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2)课堂探究:利用导学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巩固拓展:通过导学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拓展,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物理 教案导学案
初中物理教案导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学生需要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反射和直线传播的知识。
但是,光的折射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2)掌握折射率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光的折射原理;(3)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折射定律的内容;(2)折射率的计算方法。
2. 难点:(1)折射定律的应用;(2)折射率的计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眼镜、水杯等,引导学生思考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与实验(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折射定律;(2)学生通过实验总结折射定律的内容;(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折射率。
3. 讲解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 练习与拓展(1)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
初中物理复习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尊重科学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巩固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 难点: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物理教材。
2.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5分钟)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2. 知识梳理(10分钟)2.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重点掌握难点内容。
3. 典题解析(15分钟)3.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分析讲解。
3.2 学生听讲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讨论。
4. 课堂练习(10分钟)4.1 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4.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提供正确答案。
5. 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5.3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请教。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回答问题准确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性等。
3. 考试成绩:学生在单元测试中的成绩。
通过以上复习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物理素养。
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九年级初中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运动与力》▲记一记:1、_______________理想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与运动的观点。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这个定律是牛顿__________出来的▲做一做:1.一个静止的物体,当它所受外力完全消失时,它将会;一个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外力消失时,它将会.2、原来作曲线运动的物体,突然去掉所有外力,物体作________运动。
3.伽俐略对物体的运动研究结果是: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________,物体将永远_________。
4. 正在运动着的物体,若它所受的一切外力都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A. 立即停下来;B. 速度变慢逐渐停止;C. 速度大小不改变但方向改变;D. 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的合成▲记一记:1、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_____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____。
2、求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合力:F=_____方向:______(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合力:F=_______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1、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合力大小为12N,若其中一个分力的大小为15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2.两个力的大小分别是F1=4N,F2=6N,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最大值是。
三、力的平衡▲记一记:1、物体保持______状态时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___。
2、物体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一做: 1、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5×103N的重物,当物体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____;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加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5×103N;当物体以1.5m/s的初速度减速提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5×103N,当物体静止在半空中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_____5×103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
(完整)初中物理导学案全集学海XXX奋勇拼搏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研究】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平日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压强导学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压强导学案课型新授年级九课时 17、18科目物理课题压强学习目标(1)知道压力和压强的定义,理解压强的物理意义。
(2)掌握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掌握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掌握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重点难点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掌握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主讲人备课自主预学情趣导入:明确目标,个性导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无风的天气,汽车在马路上快速驶过以后,马路两边的树叶会随风飘动,如图所示,汽车向左行驶,马路两边的树叶会沿着A、B、C 哪一个方向飘动( )自主预习单:1 / 5一、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_____,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___________与_________之比。
3.公式:_______。
4.单位及换算:1Pa=__N/m2。
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压力不变时,_____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不变时,_____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压力不变,_____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不变,_____压力。
二、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
(2)特点。
①液体内部向_________都有压强;②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③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_____;④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_____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_____,压强越大。
(3)公式:_______。
2.连通器:(1)定义:上端_____,下端连通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装相同的液体,当液体_______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_____的。
(3)应用:水壶的壶嘴与壶身、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锅炉和外面的_______、船闸等。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应用光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水中的鱼看起来比实际位置浅等,引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折射。
3. 知识讲解:讲解光的折射定律,包括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折射定律的内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可以使用玻璃棒、水杯等简单的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5. 应用练习:出示一些与光的折射相关的实际问题,如眼镜的度数与折射率的关系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直观地展示光的折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
4.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课后访谈: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光的折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年级中考一轮复习导学案:32课时圆的有关计算
九年级中考⼀轮复习导学案:32课时圆的有关计算第34课时圆的有关计算【基础知识梳理】1.正多边形的概念:2.⼀般地,若相等,各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如果⼀个多边形有n 条边,那么这个正多边形叫做正n边形。
说明:(1)当n=3时,上述两个条件只满⾜⼀个条件就可以。
(2)当n>3时,多边形必须同时满⾜上述条件的每⼀个条件,才能判定是正多边形。
2、正多边形的对称性(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个正n边形共有n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边形的中⼼。
(2)、正多边形的中⼼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是正多边形的中⼼。
(3)、正多边形的画法先⽤量⾓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3、正多边形的外接圆与内切圆正多边形的外接圆(或内切圆)的圆⼼叫做正多边形的中⼼,外接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半径,内切圆的半径叫做正多边形的边⼼距,正多边形每⼀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叫做正多边形的中⼼⾓。
4、正n边形的有关计算公式正n边形的每个内⾓=。
每⼀个外⾓=5.圆的⾯积为,n°的圆⼼⾓所在的扇形⾯积的计算公式为S扇形=2Rπ?=.6.圆的周长为,n°的圆⼼⾓所对的弧长的计算公式为.7.圆锥的侧⾯积公式:S=rlπ.(其中r为的半径,为的长)圆锥的侧⾯积与之和称为圆锥的全⾯积.【基础诊断】1.(2014?⼴西⽟林市、防城港市,第11题3分)蜂巢的构造⾮常美丽、科学,如图是由7个形状、⼤⼩完全相同的正六边形组成的⽹络,正六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ABC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设定AB边如图所⽰,则△ABC是直⾓三⾓形的个数有()A.4个B.6个C.8个D.10个2、正六边形的两条平⾏边间距离是1,则边长是3 B.3 C.3D33.(2011⼭东聊城)在半径为6cm 的圆中,60o圆⼼⾓所对的弧长为cm.(结果保留π)4、(2012重庆)⼀个扇形的圆⼼⾓为120°,半径为3,(1)求这个扇形的⾯积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π)(2)求⽤这个扇形围成的圆锥的底⾯半径。
电功和电热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十五章 电功和电热一轮复习导学案【基础自测】1.电流做功的特点:电流做功时,把 能转化为 .2.电功计算公式: ;还可用以下公式: .3.电能表是用来直接测量 的仪表,它的计量单位是 .1度= J .4.某电能表上标有“220V 3A ”和“3000R /kW ·h ”的字样,其中“3A ”是指 ,3000R /kW ·h 是指 .5.小明家的电能表在4月底抄表时的示数是在5月底抄表时的 示数是小明家在5月份实际消耗的电能是 kW ·h ,合 J .6.电功率是表示电流 的物理量.计算电功率公式:P = = .7.额定电压(U 额):用电器 的电压.额定功率(P 额):用电器在 下的功率.当U 实> U 额时,则P 实 P 额;灯的亮度 .8.一盏灯标有“220V100W ”字样,则 是220V , 是100W ,灯在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是 ,该灯泡正常工作的电阻是 .如果接在110V 的电路中,则它的实际功率是 .9.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实验原理是 ,该测量方法叫做 。
10.电能表的表面上标有转速为A = “3000R /kW ·h ”表示 . 如果关闭家中的其他所有用电器,只让被测用电器正常工作,用秒表测得在T =0.5h 内电能表的转盘转过N =300R .则电流做功W=N/A = kW ·h;家用电器的额定电功率P=W/T = kW .【互动突破】一、电功的概念及公式【例1】如图所示,R 1=6Ω,R 2=10Ω,R 3=4Ω,电源电压为3V 且保持不变,求下列两种情况下,1min 电流通过R 1所做的功。
(1)当开关S 1、S 2都断开时;(2)当开关S 1、S 2都闭合时。
二、电能表的使用【例2】一只电能表的铭牌上标有3000R/KWh ,当一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工作3分钟时,这个电能表的转盘转了45R ,那么此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为多少?用电器的电功率为多大?三、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例3】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小灯泡上标有“2.5 V”的字样。
物理南方凤凰台一轮复习导学案
物理南方凤凰台一轮复习导学案一、导言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理的知识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南方凤凰台制作的物理一轮复习节目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物理的知识,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内容列表1. 第一讲: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本讲主要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理量、单位和量纲、物理量的测量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第二讲:运动学本讲主要介绍了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3. 第三讲:牛顿定律及其应用本讲主要介绍了牛顿定律及其应用。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和应用,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相关知识。
4. 第四讲: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本讲主要介绍了动能、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包括动能的定义、势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5. 第五讲:功、功率和能量守恒定律本讲主要介绍了功、功率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
包括功的概念、功率的计算方法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第六讲:电学基础本讲主要介绍了电学基础的相关知识。
包括电荷、电场、电势、电流、电阻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
7. 第七讲:磁学基础本讲主要介绍了磁学基础的相关知识。
包括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等物理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安培定律和法拉第定律的应用。
8. 第八讲:电磁学基础本讲主要介绍了电磁学基础的相关知识。
包括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等内容。
9. 第九讲:光学基础本讲主要介绍了光学基础的相关知识。
包括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内容。
10. 第十讲:物态变化与热学基础本讲主要介绍了物态变化与热学基础的相关知识。
包括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内容。
(完整版)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
初三物理第一轮复习课教案第一章声现象(2.24日)一、单元复习目的(一)知识和技能: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三、复习内容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
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传播条件传播形式传播速度: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五、教学课时:0.5课时一、复习引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
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
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
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
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
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
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一轮复习导学案: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如图是甲、乙两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由此可以判断A.R甲=R乙B.R甲<R乙C.R甲>R乙D.无法比较2.如图所示是电阻甲和乙的U—I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电阻值保持10Ω不变B.乙的电阻值保持5Ω不变C.甲、乙并联在电路中,当电源电压为2V时,电路总电流为0.5AD.甲、乙串联在电路中,当电路电流为0.2A时,电源电压为3V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内能为零B.两个物体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50 ℃水的内能一定比10 ℃水的内能多4.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若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电加热器放出的热量,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杯中的液体温度高于乙杯中的液体,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得到()A.两杯液体吸收的热量相等 B.乙杯中的液体是水C.甲杯中液体吸收的热量较多 D.甲杯中液体的比热容较大5.如图为通电电路中一段导线内的电荷分布示意图,●表示带正电的原子核,表示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关于导线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正确的是()A.两种电荷都向左定向移动B.两种电荷都向右定向移动C.●向右做定向移动,向左做定向移动D.●不做定向移动,向左做定向移动6.超导体若能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会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好处。
各国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能够在室温下工作的超导材料,假如科学家已研制出室温下的超导材料,你认为它可作下列哪种用途( ) A.电炉中的电阻丝 B.白炽灯泡的灯丝C.保险丝 D.远距离输电线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增加C.0℃的冰块内能一定为零D.内能不同的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一定会发生热传递8.将图中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C端滑动时,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变小,则变阻器连入电路的接线柱应是A.A和C B.A和B C.B和C D.C和D9.如图是演示点火爆炸的实验装置,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点燃盒内酒精,盒盖会飞出。
物理南方凤凰台一轮复习导学案
物理南方凤凰台一轮复习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掌握物理南方凤凰台的基本概念;
2. 熟练掌握物理南方凤凰台的计算方法;
3. 熟练掌握物理南方凤凰台的应用。
二、学习内容
1. 物理南方凤凰台的基本概念:
物理南方凤凰台是一种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的仪器,它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以及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等信息。
2. 物理南方凤凰台的计算方法:
物理南方凤凰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
(1)直接测量法:通过测量物体的距离,以及物体的大小、
形状、位置等信息,来计算物体的距离。
(2)三角测量法:通过测量三个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物体
的距离。
(3)投影测量法:通过投影物体的形状,来计算物体的距离。
3. 物理南方凤凰台的应用:
物理南方凤凰台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于测量建筑物的
高度、地形的高程、地图的比例尺等。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测量
航空、航天、海洋等领域的物体的距离。
内能复习总结导学案
初中物理导学案九年级班姓名:指导教师:课题:内能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练习】【学习目标】1、复习本章内容2、规范物理术语(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改变内能的方式、比热容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的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要求一、目标导学【分子的热运动】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一般分子的直径只有米。
人们通常用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分子。
2.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
3.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之间。
4.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
【内能】1.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也具有。
物质的分子温度,分子运动得,分子具有的也越大。
2.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也具有,这种势能叫。
3.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
4.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和分子之间的情况有关。
【比热容】1.不同的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
2.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
符号是。
独学1、依据学案中目标导学,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和完成问题。
2、熟悉基础知识。
3、将复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
两人对学检查复习情况,解决独学时遇到的疑难之处。
群学:在独学与对学时没有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讨,组长注意纪律与分工。
流程及学习内容展示、评价要求二、设问释疑设问一:两人对子学1.花开了,为什么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1)猜想:(2)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与这种情况相似,请大家讨论后举例。
答:(3)上述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特征?2.这些味道我们只能闻到,无法看到,但人们可以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这些运动,观察演示实验13.1-2,(1)想一想: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要把空气放在上面的瓶子中,而把二氧化氮气放在下方?如果反过来放,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什么影响?3.给学生展示图13.1-3的液体扩散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声现象一、【自主学习】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
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
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
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______。
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
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
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课堂导学】【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排峰。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
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
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使人丧生。
(1)请你将上面短文A 、B 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2)文中的“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
(3)从短文C 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在左右,声具有。
【拓展变式】通常情况下,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___。
请你列举一个人们利用这种声波的实例:。
【例4】小明正在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每周一歌,歌唱家的歌声通过传到收音机,这歌声对正在专心做作业的小良来说是(乐音/噪声)。
【拓展变式】城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
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A.噪声的产生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D.以上三种均是三、【课堂检测】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加以辨别。
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 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若从玻璃钟罩内抽气,铃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放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D.拨动吉他的琴弦时,琴弦看上去好象变粗了4.人在池塘边的脚步声会吓跑附近水域的鱼,声音传播的主要途径是()A.岸——空气——水——鱼B.空气——水——鱼C.岸——空气——鱼D.岸——水——鱼5.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图中所示的标志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该地有乐队,可以出租B.道路弯曲,注意行车安全C.禁止鸣笛,保持安静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第二章:物态变化一、【自主学习】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一切物体都具有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量程为,分度值是。
2、人们将物质的称为物质的三态。
3、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与有关,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吸热过程是、、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4、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当夜间气温降低时,白天在空气中形成的水蒸气会在夜间较冷的地面、花草、石块等上面成小水珠,这就是露。
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当温度降低时,水蒸气就成小水珠附在这些浮尘上,形成雾。
深秋或冬天的夜晚,当地面温度迅速降到0ºC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就会而形成固态的小冰晶,这就是霜。
5、如图为甲、乙两物质的熔化图像,可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二、【课堂导学】【例题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和。
(2)为节省时间,可采取什么措施?(3)实验中观察什么?(4)水中气泡在沸腾前,沸腾时_ __;水的声音在沸腾前_沸腾时__ _。
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沸腾时,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___ __。
【拓展变式】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点,取了200g的水加热,右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
(1)加热前水的温度19℃,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吸收的(2)热量为J。
(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3)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间过长。
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
(4)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
【例题2】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从图中可看出:海波是_ ____(晶体/非晶体);它的熔点是__ _____;熔化过程用了 _____分钟的时间;在B点海波的状态是____ __;在D点海波的状态是__ ____。
【例题3】0℃冰放在0℃的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水中的冰会不会熔化呢?为什么?【拓展变式】水饺在水中为什么怎么煮都不会变黄变焦呢?【例题4】舞台上常需“烟雾”的效果,它是借助于干冰形成的,试分析“烟雾”的形成【例题5】夏天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硬邦邦的冰棒,常沾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就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如果把冰棒放在装水的茶杯里,过一会儿,茶杯外壁就会“出汗”。
请解释这些现象三、【课堂检测】1、下列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是:(1)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________(2)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刚写的毛笔字一会儿就干了。
(4)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很快又变成了岩石。
(5)人工降雨时,飞机向云层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吸热,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6)夏天,自来水管“出汗”,这是现象。
(7)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室内,镜片会模糊,这是现象。
(8)雾的形成,是现象。
(9)霜的形成,是现象。
(10)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白气”,这是现象。
(11)寒冷的冬天,眉毛上结成小冰晶,这是现象。
(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内表面结成的冰花,这是现象。
2、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第三章:光(第1课时)一、【自主学习】图1 1.光源:自身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___________光源(是/不是) 2.光的颜色:(1)光的色散:太阳光是白色的,将白光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_______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4)光的三原色: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
(5)颜料的三原色: _____________,即这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获得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颜料。
3.人眼看不见的光(1)人眼看不见的光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它们也是“光家族中的成员”只是人们无法感觉到,就象次声波和超声波人们无法听到一样,(2)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红外线,它能使被照的物体________,具有热效应 (3)__________________的不可见光叫紫外线,它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
4.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