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回火工艺研究_杨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3 涡流分布特性与电流透入深度
图 3 表明涡流强度随表面距离变化的关系。涡 流高度集中分布在零件的表面中,且涡流强度随距 离增大而急剧下降,随距离的 e 指数比下降的。实际 应用中,规定 Ir 下降到 Io 的 36. 79% 为电流透入深 度,同时可近似认为涡流只存在于零件表面电流透 入深度的薄 层 中, 而 在 薄 层 以 内 的 心 部 没 有 涡 流。 由于涡流产生的热量与涡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所 以从表面向心部,热量的下降要比涡流下降得更快。 经计算证明,85. 6% 的热量是产生在电流透入深度 内。当感应加热时,零件的外表面温度达到了钢回 火要求的温度,但因时间极短 ( 相当于传统回火时 间的千分之一) ,钢的热传导未能发生,同时感应涡 流强度的梯度大,在整个有效淬火硬化层中不能达到
1. 成分设计
冷轧工作辊用钢属高碳过共析钢,其耐磨性能 与碳化物类型、硬度、分布及含量等因素有关。铬 是轧辊中重要的合金元素,它是较强的碳化物形成 元素,随其含量的不同可形成不同晶体类型的合金 碳化物,Cr 含 量 较 低 时 形 成 M3 C 型 碳 化 物,硬 度 800 ~ 1200HV; Cr 含量较高时,可以形成 M7 C3 型碳 化物,硬度 1300 ~ 1800HV,可显著提高耐磨性; 并 且不同的 Cr /C 比例,所形成的 M7 C3 型碳化物的体 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 地反映控制零件淬火层的感应回火质量。感应回火 加热的特征是感应涡流发热,具有表面趋肤效应和 涡流强度随距离 e 指数减弱,热传导的作用相对弱, 不适当的感应回火工艺,会使感应淬火硬化层在感 应回火后,表面达到工艺的回火要求,但在感应淬 火层的内部,存在回火不充分。因此,必须在感应 回火的控制和检测方式上有功率、加热时间、表面 温度、表面硬度、淬火硬化层硬度梯度的要素。
42
试验工艺如表 4 所示,在第一次感应加热后,空冷 2s,再以第一次功率的 1 /2 感应加热 2s,空冷 2s,喷水 冷却。硬度梯度检验见图 2 中的曲线 3,整个感应淬火 硬化层回火后得到了较均匀的平坦回火硬度曲线。
表 4 回火试验工艺参数及检测结果
回火频率 加热功率 时间 空冷 加热功率 时间 空冷 喷水 表面硬度
/ kHz / kW / s / s / kW / s / s / s HRC
4. 0
28 5 2 15 2 2 2 51. 4
4. 感应回火后的检测方法讨论
本文已阐明了感应回火加热和热传导的方式与 传统回火方式的差异。用传统回火工艺的控制检测 方式,即控制温度和检测表面硬度,不能正确并有效
41
H热 处 理 eat Treatment
表 3 回火试验参数及检测结果
回火频率 / kHz 4. 0 4. 0
回火时间 /s 8 5
回火功率 / kW 28 38
表面温度 /℃ 305 315
表面硬度 HRC 48 46
均匀一致的回火温度,形成感应回火零件表层回火, 而整个淬火硬化层未能充分回火的现象。
提高感应回火功率或回火时间,能不能改善感 应回火的透入深度? 分别对感应回火的时间和功率 参数进行试验 ( 见表 3) 。提高感应回火功率或回火 时间,表面温度升高了,感应回火零件表面硬度下 降。吻合相关资料,在要求的硬度范围内,感应回 火温度比传统回火工艺温度高 50 ~ 60℃ 。对感应淬 火层的硬度梯度分析,45 钢、55 钢的感应淬火后, 表面硬度都一般大于 60HRC,有效硬化层的一半, 达到 58HRC 以上,因此,在该部分的回火温度要求 是基本相同的。而上述工艺,因为感应涡流强度随 距离的急速下降,在硬化层各点上产生的温度,难 以满足此处回火硬度要求。感应回火过程中,由感 应涡流产生的回火所需热量及其热传导,两者要有 产生热量的速度及传导热量的速度平衡,当产生热 量的速度大于传导热量的速度,零件表面持续升温, 超过零件回火要求温度,导致表面硬度降低; 反之, 会导致回火不充分。所以,仅提高感应回火功率或 回火时间,不能达到回火要求。
2. 小试样试验
( 1) 小试样淬火、回火试验 取 20mm × 20mm 普通 8Cr5MoV 材质及新型高耐磨辊试样经不同温度 淬火、回火试验,温度 - 硬度曲线分别如图 1、图 2 所示。
可以看出,相同的淬火、回火条件下,此两种材质 试样的硬度差异均在 1HRC 以内。
( 2) 残留奥氏体测定 试样经淬火 + 冷处理 + 低温回火,采用 X 射线衍射方法分析试样中残留奥 氏体的含量,结果如表 2 所示。
感应回火参数的选择: 感应回火频率必须比感 应淬火频率低,因为回火加热层厚度一定要大于淬 火加热层; 如设备条件不具备淬火—回火双频工况 时,感应回火的比功率应是感应淬火的 1 /5 ~ 1 /3。
( 20120317)
积分数也有所不同。 高耐磨轧辊是在普通 8Cr5MoV 材质基础上,调
整含碳量和含铬量,保持合理的 Cr /C 比例,并通过 合适的热处理制度,得到一定量 M7 C3 型合金碳化 物。化学成分设计见表 1。
高耐磨锻钢冷轧工作辊
常州金安轧辊制造有限公司 ( 江苏 213126) 唐广银 周才东 张义静
随着轧钢技术的进步,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 方向发展,对轧辊的精度、性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 前, 我 国 各 大 钢 厂 冷 连 轧 机 组 已 大 量 使 用 8Cr5MoV 材质的锻钢冷轧工作辊。在轧制一些高强 度钢板时,特 别 是 在 冷 连 轧 机 后 机 架 和 平 整 机 上, 普通 8Cr5MoV 材质的锻钢冷轧工作辊经常出现表面 粗糙度值增高过快,造成 “打滑” 等现象出现,这 不仅增加了轧辊的消耗,而且也影响产品质量和生 产节奏。 如 何 提 高 轧 辊 的 耐 磨 性, 延 长 轧 制 周 期, 提高生产效率,成为轧辊制造厂家的新课题。
H热 处 理 eat Treatment
感应回火工艺研究
上海恒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1707) 杨 帆 张绍贻 戴华庆
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的机械零件感应淬火后, 可以得到 56 ~ 65HRC 的硬度,一般还需进行回火处 理。将零件加热至 150 ~ 250℃ ,保温 1. 5 ~ 3h 的回 火处理, 空 冷, 使 淬 火 马 氏 体 析 出 细 小 的 碳 化 物, 形成回火马氏体。
1. 感应回火特点
通常,感 应 淬 火 后,配 以 具 有 温 度、 时 间 自 动 控制的电加热箱式炉、井式炉,或是网带炉。该类 工艺设备的配置,工艺简单,控制可靠,机械零件 的回火质量稳定。我们将此感应淬火零件的回火工 艺称为传统的回火工艺。
现代机械零部件的生产采用了一物流的组织方 式。传统的回火工艺方式因零件在回火工艺设备中 流转周期过长及回火过程中装夹定位不便而不太适 应一物流的生产组织。而零件感应回火的生产节拍 能和感应淬火生产节拍一致,装夹定位一致,故感 应回火工艺及装备被推广应用于一物流生产线中。
0. 85
Leabharlann Baidu
51. 4
从表 2 测试的数据分析,回火的目的似乎已经 达到。
感应加热和传统回火加热的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感应加热是感应涡流使钢的表面自体发热加热,时 间短; 传统回火加热是外部发热体通过热传导和辐 射进行加热,时间长,需足够的时间使热量在钢内 部传导并使温度均匀。为了检查整个硬化层的回火 程度,对感应 回 火 后 的 零 件 进 行 硬 度 梯 度 的 测 定, 以反映感应回火时感应涡流透入加热深度效果。硬 化层梯度测定,如图 2 所示。
040
H热 处 理 eat Treatment
图 2 淬火及回火硬度曲线 感应淬火后的硬化层的硬度梯度曲线 1,感应回 火后的硬化层的硬度梯度曲线 2 表明,仅零件淬火 层的表面得到充分回火,而表层下的硬化层,未能 得到充分的回火。文献表明,感应加热回火的加热 深度,要大于淬火时的加热深度,以减少或消除硬 化层与过渡层之间的拉应力。感应加热时零件的涡 流分布特性与电流透入深度见图 3。
淬火马氏体通过低温回火,其 α 固溶体仍有一 定的碳的过饱和度,仍保持了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 耐磨性,同时 降 低 了 零 件 淬 火 层 的 脆 性 和 内 应 力, 以免零件在服役过程中过早失效。那么,如何知道 淬火零件回火充分性? 用什么方法来评判回火的充 分性和检测回火的程度? 传统回火工艺方式的回火 充分性是通过对回火零件的表面硬度检测,和第二 次该零件相同温度、时间回火后,检测表面硬度差 不大于 1HRC,即为零件回火充分。电加热回火炉的 加热是空气传导和热辐射,测温器件是热电偶,零 件的温度可以用炉内温度场的温度来准确表征。而 感应回火及其装备,采取的是电磁场感应加热,即 钢在频率较 低 的 磁 场 中 产 生 感 应 涡 流, 从 而 发 热, 使零件被回火。零件是发热体,用红外测温仪测零 件的表面温度为准 ( 红外测温仪在测温过程中受环
表 1 高耐磨轧辊化学成分 ( 质量分数) ( % )
C
Si Mn Cr Ni Mo
V P、S
0. 80 ~ 0. 35 ~ 0. 30 ~ 5. 00 ~ 0. 30 ~ 0. 20 ~ 0. 10 ~ ≤0. 015
0. 86 0. 65 0. 50 5. 40 0. 50 0. 40 0. 20
3. 工艺方案
在试 验 的 测 温 过 程 中,感 应 加 热 结 束 后 温 度 从 280℃2 ~ 3s 内降到 90 ~ 100℃。零件表面层的热量向外 表空气和内部———钢扩散,当然,钢的热传导系数比空 气大的多,感应回火加热热量大部传递给钢的内部。在 感应回火过程中,感应加热并保持表面的温度在 270℃, 以传导加感应涡流方式,来加热整个感应淬火硬化层, 达到淬火层的回火目的。
淬火频率 淬火加热 淬火功率 回火频率 回火加热 回火功率表面温度
/ kHz 时间 / s / kW / kHz 时间 / s / kW / ℃
64
3. 7
78
4. 0
5
28
275
表 2 淬火回火检测结果
材料
热处理
淬火表面硬度 有效硬化层 回火后表面硬度
HRC
/ mm
HRC
40Cr 高频感应淬火
61
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零件 回火后的硬度检测,目前沿用了传统回火工艺的回 火检测,即检测零件表面硬度。
2. 感应回火的试验及检验 我们用上海恒精公司制造的通用设备对图 1 所 示零件感应淬火后进行感应回火试验。试验条件和 检验结果见表 1、表 2。
图 1 感应淬火回火后零件硬化层分布 表 1 淬火回火试验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