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回火工艺研究_杨帆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惠丰公司一项淬火回火工艺填补国内空白
超 限 [] 铁 道 车 辆 ,0 5 1 ) 2 7 J. 20 ( 1 :52 . []张 聪 . 量 光 幕 于 水 果 分 级 设 备 中 的 应 用 研 究 [] 包 装 2 测 J.
工 程 , 0 2 6 : 53 . 2 0 ( ) 3 — 8
责任编 辑
吕菁
E 3段 俊 勇 , 守 城 , 海 霞 . 3 王 任 轮胎 耐 久 试 验 机 阀 控 液 压 伺 服
头人、 主任设计 师 、 技骨 干组 成 的专 项课 题攻 关组 , 科 秉承 “ 设计 师 非凡 的创 造 力变 成 现实 ” 把 的惠 丰 工艺 创
新 理念 , 发挥 大家 的聪 明才 智 , 新思 路 , 创 勇克难 关 , 方 位开 展工 艺 攻关 工作 。他们 一 次 次地 修 改 图样 , 全 确
关 , 项数控 高频 淬火 回火工 艺在 该公 司试 制成功 , 一 攻克 了 同一个零 件不 同硬度 、 同淬火 回火 的要求 、 不 复杂 精密零 件各 种异 型沟槽 内 8 工位 淬火 回火 任务一 次完 成 的两 项难 题 , 到 了德 国 图样要 求 和 质量 检 测标 个 达 准 , 变 了过 去分 步实施 的繁 琐热处 理 工 艺 , 约 了时 问 、 高 了效 率 , 国 内淬火 回火 热处 理 行 业 独树 一 改 节 提 在
定 控制参数 , 数控 、 在 电气 、 机械 部分 大胆尝 试 , 经过上 百次 的试验 , 于完成 了这- g 新 项 目。 终 j 此项工 艺 主要运 用于 高档精 密轴 类零件 的 表面淬 火 和 回火 处 理 , 围绕 该工 艺 开发 出专 门 的数 控 高频 淬
火 回火机床 , 现 了多功能 , 实 数控 化 的操 作 , 大大缩 短 了工 序 时问 , 提高 了工 作 效率 , 件 淬火 回火 过程 中 自 零 动加 热 , 时喷水 一气 呵成 , 延 实现 了一 次装夹 , 次完成 , 个过 程 仅用 十 几秒 钟 。现 已向 山东 济南 、 一 整 马来 西
基于思维导图方法的复合材料中介机匣设计
基于思维导图方法的复合材料中介机匣设计杨帆,方浩,赵普扬(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沈阳110015)航空发动机Aeroengine收稿日期:2018-02-22基金项目:航空动力基础研究项目资助作者简介:杨帆(1982),男,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风扇、压气机以及总体结构设计工作;E-mail:yangfan01234@。
摘要:为了进一步降低中介机匣质量,达到下一代航空发动机总体给定的质量指标,应用复合材料对现有的全钛合金中介机匣进行改进结构设计。
在目前中国复合材料性能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对中介机匣的功能和主要结构特征以及主要限制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工程实际角度出发,确立了复合材料中介机匣的结构设计准则,运用次要承力部位上使用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手段,完成了复合材料中介机匣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中介机匣减质约8%的目标,满足了总体指标要求。
关键词:中介机匣;复合材料;思维导图;结构设计;航空发动机中图分类号:V231.91文献标识码:Adoi:10.13477/ki.aeroengine.2019.02.007Design of Composite Materials Intermediate Casing Based on Mind Mapping MethodYANG Fan ,FANG Hao ,ZHAO Pu-yang(AECC Shenyang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Shengyang 11001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further reduce the quality of the intermediate casing and achieve the overall quality index of the next generation aeroengine ,the composite material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existing all-titanium alloy intermediate casing.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re was still a certain gap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Chinese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level ,the function ,mai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ain limiting conditions of the intermediate casing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ind mapping.From the point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he structure design criteria of composite intermediate casing was established.By using the structure design method of composite material in secondary bearing positions ,the structure design of composite intermediatecasing had been completed.The target of reducing the quality of intermediate casing had been achieved by about 8%,and the overall requirement has been met.The target of reducing the weight of intermediate casing by about 8%had been achieved ,and the overall requirement had been met.Key words:intermediate case ;composite materials ;mind mapping ;structure design ;aeroengine0引言中介机匣是涡扇发动机中连接风扇和高压压气机的重要过渡通道和主要承力部件[1-2]。
回火工艺对E690超高强度船板强韧性的影响
荷 一位 移 曲线 。可 以看 出 : 回火 前 和 回火后 横 向
冲击 的载荷 一位移 曲线均在相 近位 移处达 到载 荷 最 大值 F 且 m, 接近, 即两 者 具 有 相 近 的裂 纹
形成 功 ; 回火前 的横 向冲击 曲线在 达 到 最 大载 荷
图 2 不 同工艺的示波 冲击载荷 一位移 曲线
( ai ru a ga rn a dSe]C . t V l G o p Xin tn Io n te o Ld) n
址~‘ k ㈣t量p0 ㈨ m}一 t 她~ 二 0 . “ _ i 舭e
m龇n
姒~
- 暮
0 前言 1 试样 材 料和方 法
To g n s f E6 0 Ulr g t e g h H u lPl t u h e s o 9 t a Hi h S r n t l ae
L . gi , i u un X a ae g WuQn m n , u e ga dY n i j l i i l g L Q q a , i D h n , i ig L oD n n a gX a m ln n o g o
此 同时 , u 位错 线和 贝 氏体 铁素 体上 形成 细小 c 在
一 u
一
随着 叶 同造 船技 术 的 发展 , 强 瞍船 搬 已普 l 高 遍砬 删 , 符 刑 厂 已荷子 趟 高强 度 船 扳 的玎 发 认 。趟高强 发躺板 不仅餐 求高强 、 高韧 ,
上 盟求 良好 的 接 堵邑 l :阳此 在成分 和 艺路线
试样 材 料为洲 钢 新 开 发 的趟 高强 度 E 9 6 0船 板 ,二 成分 如表 1所 彳学 { 采 【铁水 一10t 底 1 j 2 顶 复吹转炉 一 I - 精烁一 、 + F炉 一一 + D妒 夺 处理一 连铸 生 + 产 艺 , 捩僻 良 的钠 水纯净 发 。 以
感应淬火用钢及其淬火硬度和淬硬层设计
高 了零 件的使用寿命 ( 见表2 )。
表2 感应淬火对 汽车半轴和 转向节疲劳性能的影响
零件 疲劳断裂循环次数 ( 万次 )
调质处理
半轴 12 3
式 ()计算 3 结果 ( R ) H C
5 3 95 . 5 . 5 . 5 . 02 1 6 . 75 6 9 6 6 l 5 8 9 6 . 4 1 5
如 前 所述 ,中碳 钢 零 件 感应 淬 火 后 可 以 获 得 高
硬度的淬硬层,而高硬度的淬硬层具有较大的残留 压应力 ,一般可达5 9 8 MP ,它可以完全消除 3 ~7 4 a 零件表面缺 口 ( 缺陷 )对疲劳性能的有害作用 ,大 幅提高零件的疲劳强度,如表 1 所示 。
表1 感应淬火对4 Cr i  ̄ 疲劳 性能的影响 0 NMo
表4 感应 淬火零件表面洛 氏硬度偏差范 围
表 面硬 度 ( HRC)
工件 类 型 单件 同 一 批 件
忧 虑 的 ,如 前所 述 ,获 得 “ 硬 ” 的工 艺 条件 ,都 超
图2 钟形壳及其热处理要求
Z 2 4
铸 造
: 参 ’ 珊工 , . 删 - ‘ . 上
R
球 道 ,工作时有 钢球在球 道 中滚动 ,以实现输 出 端转 向并传递扭矩 。由于钢球对球道产生 巨大的压
强和 磨 损 ,因 此球 道 需 硬 度 高 ,以 承 受 钢球 的 压 力
验数据与国际接轨 ,必须将国内所有硬度 ( R H C)
淬 硬 层 的 硬 度 “ 先 取 决 于 钢 中 的 含 碳 量 ” ,高 首 频 淬 火 存 在 “ 硬 ” 的 现 象 ,即 高 频 淬 火 零 件 的 超
表面硬度比该种零件整体淬火 的最 高硬度高出2 ~
感应回火工艺研究
不 大于 1 C,即为零 件 回火 充分 。 电加热 回火 炉 的 HR
加热 是空 气传 导 和热 辐 射 ,测 温 器 件 是 热 电偶 ,零
件 的温度 可 以用 炉 内温 度 场 的温 度 来 准 确 表征 。而
25 7
表 2 淬 火 回火 检测 结果
淬 火 表 面硬 度 效 硬 化层 有 回火后 表 面 硬度
材料 热 处 理
HRC HRC
耐磨 性 ,同时 降 低 了零 件 淬 火 层 的 脆 性 和 内 应 力 ,
以免 零件 在 服役 过 程 中过 早 失效 。那 么 ,如 何 知道
从表 2测试 的数 据 分 析 ,回火 的 目的 似 乎 已 经
达到。
感应 加热 和传统 回火 加 热 的方 式有 本 质 的不 同。 感 应加热 是 感 应 涡 流使 钢 的表 面 自体 发 热加 热 ,时 间短 ;传 统 回火 加 热是 外部 发 热 体 通 过 热 传 导 和 辐 射 进行 加热 ,时 间长 ,需 足 够 的 时 间 使 热 量 在 钢 内
火检测 ,即检 测零件 表 面硬度 。
2 .感应 回 火 的试 验 及 检 验
我们用 上海 恒精 公 司制 造 的通 用 设 备 对 图 1所 示零件 感应 淬 火 后 进 行 感应 回火 试 验 。试 验 条 件 和
检验 结果见 表 1 、表 2 。
现 代机 械零 部 件 的生 产 采 用 了一 物 流 的组 织 方
淬火 零件 回火 充 分 性 ?用 什 么方 法 来 评 判 回火 的充
4 C 频 感 应 淬 火 0 r高
6 1
感应淬火细化晶粒的工艺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感应淬火细化晶粒的工艺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高阳,张小聪,张达省,余荣杰,陈国辉,叶春生申请号:CN201410564818.6
申请日:20141022
公开号:CN104357621A
公开日:
201502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淬火细化晶粒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工件在环状的感应器中预热;预热后立即进行感应加热淬火,加热淬火过程一边加热一边喷水冷却;感应加热淬火次数为两次以上。
本发明将钢由室温加热至常规淬火温度下限,在此温度下短时间保温进行奥氏体化,然后快速淬火冷却至室温,由于再结晶奥氏体晶粒细化作用以及快速加热情况下铁素体晶粒有转变为多个奥氏体晶粒的倾向,使晶粒显著细化;同时对钢件进行快速加热和冷却,可以抑制晶核长大,从而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组织。
本发明可应用于钢材晶粒细化的热处理。
申请人:广州市机电工业研究所
地址: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科研路1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郑莹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模压式感应淬火和回火工艺
模压式感应淬火和回火工艺
Goy Wilfried;闫满刚
【期刊名称】《金属加工:热加工》
【年(卷),期】2010(000)005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Goy Wilfried;闫满刚
【作者单位】EMA感应股份有限公司;EMA感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102206【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产品在线感应淬火、感应回火工艺 [J], 郭昊;郝丰林
2.细长罗拉感应淬火、回火工艺实践 [J], 谢维立
3.曲轴静态淬火工艺(待续)--先进的无旋式曲轴感应淬火和回火技术 [J],
D.Loveless
4.曲轴静态淬火工艺(续完)--先进的无旋式曲轴感应淬火和回火技术 [J],
D.Loveless
5.高频感应淬火及红外快速加热回火工艺 [J], 李立;黄志;孙春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回火温度对45钢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回火温度对45钢淬火显微组织及硬度的影响吕海洋;苏恩格;王运雷;冯桐;倪海涛;朱江【摘要】以V型45钢为试验对象在不同的回火温度(230℃、430℃、575℃)进行处理,利用金相显微镜对其显微组织及物相进行分析;用显微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对其显微硬度和冲击韧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回火后的组织变化各不相同,不同回火温度区间得到的组织分别为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以及回火索氏体;显微硬度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而冲击韧性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7(045)022【总页数】4页(P67-69,101)【关键词】45钢;显微组织;硬度;回火【作者】吕海洋;苏恩格;王运雷;冯桐;倪海涛;朱江【作者单位】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重庆 402160;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重庆 402160;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重庆 402160;重庆文理学院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重庆 402160;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重庆 402160;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 重庆 4021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6145钢主要应用于机械领域,具有价廉、高强度、来源广泛以及易热处理等优点[1]。
然而,耐磨性较差,不能同时兼备高的硬度和良好的塑韧性等缺点,针对这一缺点可通过热处理等方式改性[2],运用淬火+回火可以改善硬度及塑韧性[3]。
淬火使钢中的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可以提高钢的硬度[4-6],但是其塑韧性会下降,且内部会存在较大内应力[7-9]。
刘秀杰等[10]通过等离子束硬化45钢的表面;贾甜甜等[11]研究脉冲电子束对回火试样硬度的影响;脉冲电子的辐射后再回火处理会使硬度增加[12]。
感应加热回火是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使试样表面产生涡流以达到加热的目的[13-14]。
传统的回火处理按照加热的温度不同可以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回火3种[15]。
基于SLM钛合金方向舵退火工艺仿真分析与优化
基于SLM钛合金方向舵退火工艺仿真分析与优化
丁雨露;祝世超;吴政洋;龙兵;陈荣华;尹飞鸿
【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年(卷),期】2024(53)1
【摘要】以SLM方法制备的钛合金方向舵为研究对象,采用固有应变法对其进行残余应力和变形分析,提出基于体单元仿真模型的退火工艺,并对其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及工艺参数优化。
结果表明:SLM方法制备的钛合金方向舵残余应力和变形量均较大,通过全交实验进行工艺参数优化后,方向舵的残余应力从1 206.96 MPa下降到143.86 MPa,变形量从8.63 mm减小到2.08 mm。
【总页数】5页(P25-29)
【作者】丁雨露;祝世超;吴政洋;龙兵;陈荣华;尹飞鸿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航空与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6
【相关文献】
1.SLM钛合金3D打印件铣削加工参数优化分析
2.基于SLM成形仿真的钛支架支撑优化分析∗
3.基于Abaqus的钛合金Ti6Al4V切削仿真与工艺优化
4.高强度铝合金构件SLM工艺仿真要点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阀芯表面感应淬火工艺研究
阀芯表面感应淬火工艺研究
王宗勇,邵宗光,荆兴亚,江 平
(徐州阿马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江苏 徐州 221004)
摘 要 :阀芯作为工程机械多路阀的关键零件,对尺寸、形状精度和表面热处理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是考核多路阀性能和
寿命的重要指标。由于阀杆结构的特殊性,表面热处理硬度、有限硬化层深度、金相组织以及表面裂纹和变形的控制,是阀芯制
图 3 感应线圈结构图 2.2 验证结果
根据表 1 因素水平表,设计正交试验表,按照正交试验表对 每组工件进行表面淬火,并编号。对验证工件进行切割取样,利 用显微硬度计进行固定间隔测量,检验表面硬度和有效硬化层 深度。
13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0.4/0.3
500
3
0.5/0.4
625
1
0.6/0.5
750
1.5
0.7/0.6
875
2
硬度 HV
659 626 648 640 597 689 672 639 666 661 660 661 645 654 665 675 689 634 657 649 678 670 693 693 751
保证产品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表 1 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试验表
序号
1 2 3 4 5
功率 /(%)
A 85 87.5 90 92.5 95
移前 / 冷前等待 时间 /(s) B 0.3/0.2 0.4/0.3 0.5/0.4 0.6/0.5 0.7/0.6
移动速度 /(mm/ min) C 500 625 750 875 10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火频率 / kHz 4. 0 4. 0
回火时间 /s 8 5
回火功率 / kW 28 38
表面温度 /℃ 305 315
表面硬度 HRC 48 46
均匀一致的回火温度,形成感应回火零件表层回火, 而整个淬火硬化层未能充分回火的现象。
提高感应回火功率或回火时间,能不能改善感 应回火的透入深度? 分别对感应回火的时间和功率 参数进行试验 ( 见表 3) 。提高感应回火功率或回火 时间,表面温度升高了,感应回火零件表面硬度下 降。吻合相关资料,在要求的硬度范围内,感应回 火温度比传统回火工艺温度高 50 ~ 60℃ 。对感应淬 火层的硬度梯度分析,45 钢、55 钢的感应淬火后, 表面硬度都一般大于 60HRC,有效硬化层的一半, 达到 58HRC 以上,因此,在该部分的回火温度要求 是基本相同的。而上述工艺,因为感应涡流强度随 距离的急速下降,在硬化层各点上产生的温度,难 以满足此处回火硬度要求。感应回火过程中,由感 应涡流产生的回火所需热量及其热传导,两者要有 产生热量的速度及传导热量的速度平衡,当产生热 量的速度大于传导热量的速度,零件表面持续升温, 超过零件回火要求温度,导致表面硬度降低; 反之, 会导致回火不充分。所以,仅提高感应回火功率或 回火时间,不能达到回火要求。
42
0. 85
51. 4
从表 2 测试的数据分析,回火的目的似乎已经 达到。
感应加热和传统回火加热的方式有本质的不同。 感应加热是感应涡流使钢的表面自体发热加热,时 间短; 传统回火加热是外部发热体通过热传导和辐 射进行加热,时间长,需足够的时间使热量在钢内 部传导并使温度均匀。为了检查整个硬化层的回火 程度,对感应 回 火 后 的 零 件 进 行 硬 度 梯 度 的 测 定, 以反映感应回火时感应涡流透入加热深度效果。硬 化层梯度测定,如图 2 所示。
2. 小试样试验
( 1) 小试样淬火、回火试验 取 20mm × 20mm 普通 8Cr5MoV 材质及新型高耐磨辊试样经不同温度 淬火、回火试验,温度 - 硬度曲线分别如图 1、图 2 所示。
可以看出,相同的淬火、回火条件下,此两种材质 试样的硬度差异均在 1HRC 以内。
( 2) 残留奥氏体测定 试样经淬火 + 冷处理 + 低温回火,采用 X 射线衍射方法分析试样中残留奥 氏体的含量,结果如表 2 所示。
试验工艺如表 4 所示,在第一次感应加热后,空冷 2s,再以第一次功率的 1 /2 感应加热 2s,空冷 2s,喷水 冷却。硬度梯度检验见图 2 中的曲线 3,整个感应淬火 硬化层回火后得到了较均匀的平坦回火硬度曲线。
表 4 回火试验工艺参数及检测结果
回火频率 加热功率 时间 空冷 加热功率 时间 空冷 喷水 表面硬度
3. 工艺方案
在试 验 的 测 温 过 程 中,感 应 加 热 结 束 后 温 度 从 280℃2 ~ 3s 内降到 90 ~ 100℃。零件表面层的热量向外 表空气和内部———钢扩散,当然,钢的热传导系数比空 气大的多,感应回火加热热量大部传递给钢的内部。在 感应回火过程中,感应加热并保持表面的温度在 270℃, 以传导加感应涡流方式,来加热整个感应淬火硬化层, 达到淬火层的回火目的。
高耐磨锻钢冷轧工作辊
常州金安轧辊制造有限公司 ( 江苏 213126) 唐广银 周才东 张义静
随着轧钢技术的进步,轧机向自动化、连续化 方向发展,对轧辊的精度、性能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 前, 我 国 各 大 钢 厂 冷 连 轧 机 组 已 大 量 使 用 8Cr5MoV 材质的锻钢冷轧工作辊。在轧制一些高强 度钢板时,特 别 是 在 冷 连 轧 机 后 机 架 和 平 整 机 上, 普通 8Cr5MoV 材质的锻钢冷轧工作辊经常出现表面 粗糙度值增高过快,造成 “打滑” 等现象出现,这 不仅增加了轧辊的消耗,而且也影响产品质量和生 产节奏。 如 何 提 高 轧 辊 的 耐 磨 性, 延 长 轧 制 周 期, 提高生产率 淬火加热 淬火功率 回火频率 回火加热 回火功率表面温度
/ kHz 时间 / s / kW / kHz 时间 / s / kW / ℃
64
3. 7
78
4. 0
5
28
275
表 2 淬火回火检测结果
材料
热处理
淬火表面硬度 有效硬化层 回火后表面硬度
HRC
/ mm
HRC
40Cr 高频感应淬火
61
图 3 涡流分布特性与电流透入深度
图 3 表明涡流强度随表面距离变化的关系。涡 流高度集中分布在零件的表面中,且涡流强度随距 离增大而急剧下降,随距离的 e 指数比下降的。实际 应用中,规定 Ir 下降到 Io 的 36. 79% 为电流透入深 度,同时可近似认为涡流只存在于零件表面电流透 入深度的薄 层 中, 而 在 薄 层 以 内 的 心 部 没 有 涡 流。 由于涡流产生的热量与涡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所 以从表面向心部,热量的下降要比涡流下降得更快。 经计算证明,85. 6% 的热量是产生在电流透入深度 内。当感应加热时,零件的外表面温度达到了钢回 火要求的温度,但因时间极短 ( 相当于传统回火时 间的千分之一) ,钢的热传导未能发生,同时感应涡 流强度的梯度大,在整个有效淬火硬化层中不能达到
H热 处 理 eat Treatment
感应回火工艺研究
上海恒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01707) 杨 帆 张绍贻 戴华庆
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的机械零件感应淬火后, 可以得到 56 ~ 65HRC 的硬度,一般还需进行回火处 理。将零件加热至 150 ~ 250℃ ,保温 1. 5 ~ 3h 的回 火处理, 空 冷, 使 淬 火 马 氏 体 析 出 细 小 的 碳 化 物, 形成回火马氏体。
1. 成分设计
冷轧工作辊用钢属高碳过共析钢,其耐磨性能 与碳化物类型、硬度、分布及含量等因素有关。铬 是轧辊中重要的合金元素,它是较强的碳化物形成 元素,随其含量的不同可形成不同晶体类型的合金 碳化物,Cr 含 量 较 低 时 形 成 M3 C 型 碳 化 物,硬 度 800 ~ 1200HV; Cr 含量较高时,可以形成 M7 C3 型碳 化物,硬度 1300 ~ 1800HV,可显著提高耐磨性; 并 且不同的 Cr /C 比例,所形成的 M7 C3 型碳化物的体 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檷 地反映控制零件淬火层的感应回火质量。感应回火 加热的特征是感应涡流发热,具有表面趋肤效应和 涡流强度随距离 e 指数减弱,热传导的作用相对弱, 不适当的感应回火工艺,会使感应淬火硬化层在感 应回火后,表面达到工艺的回火要求,但在感应淬 火层的内部,存在回火不充分。因此,必须在感应 回火的控制和检测方式上有功率、加热时间、表面 温度、表面硬度、淬火硬化层硬度梯度的要素。
表 1 高耐磨轧辊化学成分 ( 质量分数) ( % )
C
Si Mn Cr Ni Mo
V P、S
0. 80 ~ 0. 35 ~ 0. 30 ~ 5. 00 ~ 0. 30 ~ 0. 20 ~ 0. 10 ~ ≤0. 015
0. 86 0. 65 0. 50 5. 40 0. 50 0. 40 0. 20
1. 感应回火特点
通常,感 应 淬 火 后,配 以 具 有 温 度、 时 间 自 动 控制的电加热箱式炉、井式炉,或是网带炉。该类 工艺设备的配置,工艺简单,控制可靠,机械零件 的回火质量稳定。我们将此感应淬火零件的回火工 艺称为传统的回火工艺。
现代机械零部件的生产采用了一物流的组织方 式。传统的回火工艺方式因零件在回火工艺设备中 流转周期过长及回火过程中装夹定位不便而不太适 应一物流的生产组织。而零件感应回火的生产节拍 能和感应淬火生产节拍一致,装夹定位一致,故感 应回火工艺及装备被推广应用于一物流生产线中。
境条件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 。零件 回火后的硬度检测,目前沿用了传统回火工艺的回 火检测,即检测零件表面硬度。
2. 感应回火的试验及检验 我们用上海恒精公司制造的通用设备对图 1 所 示零件感应淬火后进行感应回火试验。试验条件和 检验结果见表 1、表 2。
图 1 感应淬火回火后零件硬化层分布 表 1 淬火回火试验条件
淬火马氏体通过低温回火,其 α 固溶体仍有一 定的碳的过饱和度,仍保持了淬火钢的高硬度和高 耐磨性,同时 降 低 了 零 件 淬 火 层 的 脆 性 和 内 应 力, 以免零件在服役过程中过早失效。那么,如何知道 淬火零件回火充分性? 用什么方法来评判回火的充 分性和检测回火的程度? 传统回火工艺方式的回火 充分性是通过对回火零件的表面硬度检测,和第二 次该零件相同温度、时间回火后,检测表面硬度差 不大于 1HRC,即为零件回火充分。电加热回火炉的 加热是空气传导和热辐射,测温器件是热电偶,零 件的温度可以用炉内温度场的温度来准确表征。而 感应回火及其装备,采取的是电磁场感应加热,即 钢在频率较 低 的 磁 场 中 产 生 感 应 涡 流, 从 而 发 热, 使零件被回火。零件是发热体,用红外测温仪测零 件的表面温度为准 ( 红外测温仪在测温过程中受环
感应回火参数的选择: 感应回火频率必须比感 应淬火频率低,因为回火加热层厚度一定要大于淬 火加热层; 如设备条件不具备淬火—回火双频工况 时,感应回火的比功率应是感应淬火的 1 /5 ~ 1 /3。
( 20120317)
积分数也有所不同。 高耐磨轧辊是在普通 8Cr5MoV 材质基础上,调
整含碳量和含铬量,保持合理的 Cr /C 比例,并通过 合适的热处理制度,得到一定量 M7 C3 型合金碳化 物。化学成分设计见表 1。
/ kHz / kW / s / s / kW / s / s / s HRC
4. 0
28 5 2 15 2 2 2 51. 4
4. 感应回火后的检测方法讨论
本文已阐明了感应回火加热和热传导的方式与 传统回火方式的差异。用传统回火工艺的控制检测 方式,即控制温度和检测表面硬度,不能正确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