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双氢氧化物的插层反应

合集下载

镁铝双氢氧化物的十二烷基单磷酸钾插层研究

镁铝双氢氧化物的十二烷基单磷酸钾插层研究

进行有机改性, 制得有机化 ̄L HL HP ) X射线衍射(R ) /D (D —K 。 一 X D N傅立叶红外光谱(TR研究表明十二 F I)
烷基扩大到3 8 m;热重分析(G ) . 7n . 9n T A 结果表
明十 二烷基 单磷 酸根 离子插 层  ̄Mg 1 D Mg 1 D —K 的热 分解 过程分 为 三个 明显 的失 重 阶段 , A . H( A 一 H P ) L L 分
别对应着表面吸附水 、层间脱水及层板羟基脱水及层 间客体阴离子的降解; 同时讨论 了重构中插入层间
十二 烷基磷 酸根 离子 的负载 量。
关键词 :层状双氢氧化物;十二烷基单磷酸盐 ;插层改性;重构法
中图分 类号 :O6 41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0 —5 6 (0 8 -0 4 -0 0 9 10 2 0 ) 0 3 5
L H又称类水滑石或阴离子黏土 ,结构类似于天然水镁石 MgO ) 六配位的阳离子 Mg D (H: , 以六个羟基氧配位构 成的八面体为结构单元, 八面体结构单元 以共用棱边的形式形成层状, 层与层之间以氢键和静电作用形成水镁石。但是 L H具有较强的极性 ,层间电荷密度也较高 , 间距很小 ,因此非极性聚合物大分子很难插层到,D D 层 L H的片层 问,因 此制备聚合物/D 纳米复合材料尤其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采用含有阻燃元素的十二烷基单磷酸根离子作为 LH 客体阴离子 ,通过重构法制备了有机化的 Mg 1 D —K,一方面可改善 L H的亲油性 ,另一方面可增加 L H的层 A一 HP L D D 间距 以便聚合物大分子插层 。除此以外 ,含有阻燃元素的客体阴离子 ( 例如 P ) O 也被引入 L H中,用来进一步加 D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科 技 论 坛
・ 6 7・
层状双氢氧化物 的制备性质及应用
赵仁波 苏荣军 梁 爽 代安福 ( 哈 尔滨 商业 大学 生命科 学与环境科学研 究 中心 , 黑龙江 哈 尔滨 1 5 0 0 7 6 ) 摘 要: 层状双金属 氢氧化物 , 别名为类水滑石 , 属 于离子型层状粘土化合物 。其性能优越 , 在很 多方面都 具有 良好的应用前景 , 近年 来受到 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文章叙述 了 L DH s 的制备 方法、 性质及应 用。 关键词 : 层 状 双 氢氧 化 物 ; 制备方法 ; 应用 的层板中’ 可以制各具有— 性的催 l 。 Mo h a p a t r 等^ 采用恒 1概 述 层状双氢氧化! I . a y e l e d d o u b l e h y d mi d e D Hs ) 叉称阴离子粘土或 定 p H法成功合成了z n c 卜L D H s , 合成的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对 咕 吨染 类水滑石。相互平行的层扳构成了其主体. 层板带正电荷层 问的阴离子具 料和取代酚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同时探讨了光催化反应的机理。作为催化 有可交换性目起到维持电荷平衡的作用 层状双氢氧化物于 自 然界大量 剂载体。 杂多 酸化合 物作为 酸型催 J 的性能很 好。 有学者制备了 —种杂 存在萁合成方法简单多样 目成本低廉、 催化剂本身的比表面积大、 对环境 多酸阴离子柱撑 Z n A 1 一 L D H s 的固体酸催化剂拼研 究了它们催化乙酸与 友好近年来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L D H s 因为 L D Hs 及其煅烷严 睹 责 性中心。 L D H s 2  ̄ 面积和阴离子重换 容量且合成 的成本低、 对环境友好周 I 比 _ 恩有巨大的开 作为固体确 煅烧产物作为碱催化剂主要是用来实现烯陉氧f { 二 物聚合、烷氧基化和醇 发前景。 2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醛缩合等 反应的。 R e i c h l e 等^ 认为其具有其他催化剂不具备的高选择性 水滑石在自然界中通常由镁、 铝的羟基层与层间碳酸根组成 同时还 和高稳定 l 生的优 。正是基于这—特 点使得 L D H s 及其煅烧产物可以在 含有— 以分离的杂烦 因此想要获得纯 争的 L D H s人工合成是首 玲雪坂 应 中取代传统的碱 陛催仪剂 。 选方法 。 3 3医药方面的应用。L D H s 可作为—些常见疾病的特效药, 除此之外 2 1 共沉淀法。该方法是将一定比例的金属离子盐溶液与碱液在一 还可负载药物分子加对氨基苯磺酸、 阿莫西林等。 水滑石型药物自 增长药 定温度条件下搅拌产 生沉淀抗 淀物与母液在一定条件下老化一段时间 物分子的释放时间, 延长药效, 降低血液中药物浓度, 减轻对 ^ 体的副作用。 后 磺物洗涤、 干燥荔得实验所需 L D H s 。在制备过程中, L D H s 晶体离 K h a n 等^ 经过研究发现在保持实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时插 层后的药物 子的形成时间各不相同形成的离子大小不均匀饵 其操作简便 撤 广泛 的缓释性与未括i 层的药物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为药物缓释领域指引了 应胛 。 新的方向。 2 2 尿素7 J } } 去 。尿素是 — 种 在水中溶 度彳 艮 高的弱碱。 体系温良大 3 . 4 电化学方面的应用。 为获得电活I 生 材料 = 丁 牛 电活f 生 的阴 于9 0 ℃时尿素被逐渐分解产生铵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与金属离子生成 离子负载至 l 冰 滑石层间如将磺酸阴 离子负载到锌铬水滑石层间拼在碳电 沉淀。在反应过程中尿 素的分解速度缓慢, 因此溶液的 p H值基本不发生 极 E 沉积制成薄膜获得水滑石修饰的电极材料。水滑石层板的金属阳离 变化。此方法获得的L D Hs 晶体结构好 目 粒径均匀。 子的“ 同晶取代” 以及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可以制备了具有电化学活性 2 3水热合盛法。 水热合成法是按需要配置—定比例的金属盐溶液和 的水滑石材料推 动着水滑石在电化学领域不断前进。 碱溶液, 再将二者混合然后将上述得到的反应液转移至高压反应釜的不 4结论 锈钢内衬 中, 在适宜 的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 在高温 、 高压 的条件下合成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多样, 可制备出形貌不同的类水滑石 L D Hs 样品日 。与共沉淀法相比场 粒制 得的 L D H s 晶型结构更加完整, 分 样品。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 入其制备方法也不局限于 E 述方法的某—张 散l 好、 粒子尺寸小。 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中的力诖逆 行 组合来获得不同性能 的类水l 捐石 。层状 2 , 4离子交换法。 将含有较, J 懒 阴离子的 L D H s 前驱体溶液与目标 双氢氧化物因其独特的陛质 各方面都具有广泛地应用。但也 芷 阴离子溶液在剧烈搅拌的条件下混合 铂 争一 段时间即可交换 L D Hs 的 着—些问题 E 匕 虫 Ⅱ 女 昨耐 陇 貌的样品, 如何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等。 层间阴离子 使用该力法要考虑阴离子的交换能力的强弱、 阴离子粒径的 随着对层状双氢氧化物研究的深入这 些问题也会随之解决, 能够使其带 大小、 反应液 p H的高低等影响因素。通常即将进 ^层间的阴离子的电荷 来更- 大的经济效益。 越大 、 半径越小其 交换能力越强。 —般交换介质的 p H越小越有利于离子 参考文献 交换自 过 } j 亍 ' f 旦 通常 p H 呵, J 、 于4 。 [ 1 】 袁素瑁 , 张青红, 李耀刚, 等. 氧化铺镁铝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光催 2 5 煅烧复原法。L D Hs 具有记忆效廊’ 即将 L 2 0 0 9 , l 1 : 1 9 7 7 - 1 9 8 1 . 分散到含有某种阴离子的溶液中朋 离子就会插层进 入层板间隙从 而又 [ 2 1张凤 采 层状双氢氧化物基吸附剂制备及t } 生 能研宄 山东大学博士论 0 1 5 : 1 4 - - 1 5 . 会耍新 形成特殊 的层状结构的 L D H  ̄ o在此力怯 中煅烧温度决定着插层 丈 2 结构能否复原。 当温度超_ 过5 5 0  ̄ C , L D H s 的层状结构基本无法复原。 该方 [ 3 ] 薛源明, 樊丽辉, 刘东斌 李士风 申延明. 锌铬水滑石可见光降解甲 法主要用于制备负载不同层板间阴离子及制备层间羟基强碱 陆催化剂。 基橙 的性能研 究. 沈F B 4  ̄ - T - 大学学报 2 0 1 5 , 0 3 : 2 3 3 - 2 3 7 . 2 . 6 铹波辅 叻合成法。 嫩提提_种 非离子化的辐射能的电磁波0 波 [ 4 ] 袁如 张新, 侯万国. N i f r i 类水滑石的合成与光催化应. 高校化 学工程 长范围从 1 m m ~1 n l ’ 频率范围从 3 0 0 ~ 3 0 0 0 0 0 MH  ̄ 能量在红外与无线 学报 2 0 1 3 , 2 7 3 3 4 - 3 3 8 . 电波之间 旨 量小至可以影响微观离子的迁移和偶极子转动, 大至不能 圈 敖燕辉, 王丹丹, 王沛芳等.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及光催化 引起分子结构的改变 采用微波法 备L D H s 可以大大地减少反应时间 应 用. 四川环境 2 O 1 6 p1 1 3 6 - - 1 4 3 . 并台 晶度更高的产品。 圈B h a t n a g a r S i l l a n p a a M A r e v i e w o f e me r g i n g a d s o r b e n t s f o r n i — 3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应用 t r a t e r e mo v a l f r o m wa t e r .Ch e mi c l a En g i n e e i r n g J o u na r l 2 0 1 1 ,1 6 8 93 _ _ 5 0 4 . 3 . 1 L D H s 在吸附方面的应用。L D Hs 的层间阴离子具有可交换 因 4 此可以将其作为一种阴离子交换材料来此 外, 还可以将各种阴离子通过 同 S i l v a C G B o u i z i F o me s e t a k L a y e r e d D o u b l e H y d r o x i d e s a s l y Ef f i c i e n t P h o t o c a t a l y s t s or f Vi s i b l e L i g h t Ox y g e n Ge n e r a t i o n 离子交换引入 L D H s 层间 而实现 目 标阴离子的固定。 在吸附方面 L D H s Hi 子污染物。 f r o m Wa t e r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 m e i r c a n C h e mi c a l S o c i e t y . 2 0 �

ldh合成方法 -回复

ldh合成方法 -回复

ldh合成方法-回复LDH全名是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它是一种层状交替排列的阳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产物。

中国科学家首先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了LDH,并于1978年首次合成了层状双氢氧化镁(Mg-Al LDH)。

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对LDH的合成与应用展开了研究。

本文将介绍LDH合成的一些方法,包括共沉淀法、水热法、离子交换法、溶液反应法和热分解法。

1. 共沉淀法共沉淀法是最常用的LDH合成方法之一。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金属阳离子,通常是具有可调节吸附性能的二价金属离子和三价金属离子。

然后,在适量的溶液中将这些金属离子与氢氧根离子混合,形成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沉淀。

最后,通过离心和干燥等处理,得到LDH样品。

2. 水热法水热法是一种在高温高压环境下进行的LDH合成方法。

通过将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溶解在适量的溶液中,然后在高温高压的水热条件下进行反应。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反应时间和温度,从而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LDH材料。

3.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一种通过交换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来制备LDH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带电的离子交换材料,如阴离子交换树脂。

然后,将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进行接触,让金属离子被吸附到交换材料表面。

最后,用适当的方法将吸附在离子交换材料上的金属离子溶解下来,并得到LDH样品。

4. 溶液反应法溶液反应法是一种通过将金属盐与碱性溶液反应来合成LDH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将金属盐和水溶液混合,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

随着反应的进行,金属盐中的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将在溶液中发生反应,并形成LDH。

最后,通过离心和干燥等处理,得到LDH 样品。

5. 热分解法热分解法是一种通过将沉淀物在高温下进行热分解来制备LDH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共沉淀法或溶液反应法制备出LDH的前体材料。

【材料】综述用于析氧反应的2D层状双氢氧化物:从基础设计到应用

【材料】综述用于析氧反应的2D层状双氢氧化物:从基础设计到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王春栋与中科大熊宇杰Adv.EnergyMater.综述用于析氧反应的2D层状双氢氧化物:从基础设计到应用随着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渐枯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变得紧迫起来,因此急需开发更加高效的能量存储和转换系统。

电化学水氧化作为水分解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能量存储和转换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参与水分解的阴极部分的析氢反应(HER)相比,阳极的析氧反应(OER)由于其四电子(4e)转移过程中的惰性使其具有迟滞的反应动力学过程,这不仅阻碍了水分解的高效利用,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发展燃料电池及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的主要障碍之一。

为提高电解水过程中的OER活性,一些已经被商业化的催化剂如RuO2和IrO2,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但这些贵金属催化剂在高阳极电位下的碱性电解液中可能被氧化成RuO4和IrO3,使其逐渐溶解在电解液中。

此外,这些贵金属含量稀缺性价格昂贵,限制了它们的大规模生产使用。

因此研究者们为开发替代的催化剂做出了许多实质性的努力,其中一种策略是利用高效、稳定、地表含量丰富和低毒性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来提高OER活性。

在这些众多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中,二维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作为最先进的OER电催化剂之一,其结构和组成灵活可调,制备方法简单可靠,有望成为高性能大规模工业化应用的OER电催化剂。

最近,Adv. Energy Mater.在线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王春栋副教授和中国科技大学熊宇杰教授等人总结的用于氧气释放反应的2D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综述。

题目是“2D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From Fundamental Design to Application”。

在这篇综述中,作者总结了基于层状双氢氧化物(LDH)的OER电催化剂的合理设计的最新进展。

进一步总结了制备方法的各种策略,以及LDH的结构和组成调控规律,并讨论了影响OER催化性能的因素。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主要制备方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主要制备方法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主要制备方法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复杂性质的新型材料,其中包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它的制备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将分步骤阐述各种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

第一种方法是化学共沉淀法。

该法主要是利用金属离子的沉淀性质,将两种金属离子混合后进行共沉淀,再通过煅烧形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具体方法如下:1、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金属盐溶液,将其加入搅拌的水溶液中。

2、加入氨水等碱性溶液并搅拌,将沉淀转移到常温下静置。

3、用去离子水不断清洗混合物并过滤,取得混合物的白色沉淀,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4、将沉淀状物料干燥,再进行高温处理,使其成为稳定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第二种方法是水热法。

该法是其中比较简单实用的一种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金属盐溶液,并将其加入搅拌的去离子水中。

2、将混合物煮沸并搅拌一段时间。

3、将混合物移至高压容器中,进行水热反应。

反应过程中金属离子将沉淀并形成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4、取出沉淀状物料并干燥处理,使其成为稳定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第三种方法是物理还原法。

该法基于金属元素本身的还原性,通过物理方式降低金属盐的还原性,实现双金属的制备过程。

具体方法如下:1、按一定比例混合两种金属盐溶液,并将混合物均匀地滴入纯水中,然后在搅拌的同时,将还原剂缓慢地加入反应终点。

2、将得到的沉淀状物料用去离子水清洗并过滤,然后用乙醇浸泡,使其成为稳定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以上三种方法制备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各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适合的制备方法来制备所需的材料。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具有特殊性质材料的需求。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类具有多种应用前景的材料。

在研究LDHs形成机理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深入了解了LDHs结构和表面化学特性,这对LDHs的应用和改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步,LDHs的结构。

LDHs由两种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组成,两种金属离子交替排列,形成了层状结构。

每层结构之间由负电荷离子协同作用,形成了完整的LDHs结构。

因此,LDHs的层间距(d),离子半径大小(r)和电荷数(z)都对其结构和化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步,LDHs的形成机理。

LDHs可以由水溶液中两种金属离子和一定量的碱反应而成。

碱性条件下,金属离子会先形成氢氧化物颗粒,然后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会使其由单一的氢氧化物颗粒转变为两种金属离子的氢氧化物层状结构。

这个过程中形成的金属离子氢氧化物颗粒可能是吸附型、母盐型或生长型,对LDHs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步,LDHs的表面化学特性。

LDHs的表面负电荷可以吸附阳离子,形成层状结构外的晶体上吸附层。

这种表面吸附和解离的反应称为吸附溶出平衡(Adsorption-Desorption Equilibrium,ADE)。

吸附层和层状结构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了吸附物质在LDHs上的吸附和释放。

此外,LDHs表面还存在着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和表面修饰等多种反应,这些反应对LDHs在水处理、药物传递和催化等方面应用都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LDHs的结构、形成机理和表面化学特性是研究LDHs在不同领域应用的重要基础。

未来还有待进一步加深对LDHs的认识,以推动其更广泛的应用。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间结构__概述说明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间结构__概述说明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间结构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双氢氧化物是一类具有特殊层状结构的无机化合物,由金属离子(通常是Mg2+或Al3+)和氢氧根离子(OH-)构成。

这些化合物以层状的结构排列,并且层与层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力相互吸引而保持稳定。

双氢氧化物不仅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以其广泛的应用领域而闻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间结构进行概述:首先介绍其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描述其组成以及晶体结构特征。

接着讨论形成层状结构的机制,解释了存在于这些材料中的相互作用力和堆积方式。

然后,我们将探讨影响双氢氧化物层间结构的因素,并详细说明每个因素对材料性质和应用性能的影响。

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用于研究和表征双氢氧化物层间结构的方法和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以及原位实时观察技术。

这些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层状双氢氧化物结构的关键信息。

第四部分将重点介绍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展望。

具体而言,我们将探讨其在催化剂研究与应用中的潜力,药物载体和控释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以及在环境治理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

这些领域都与层状结构材料的特殊性质密切相关,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成果。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中提到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展望未来对双氢氧化物层间结构进行更深入研究的方向。

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层状双氢氧化物将有更广阔和多样化的应用前景,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间结构,并深入理解其形成机制、特性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概述,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指导,促进双氢氧化物在材料科学和应用领域的发展。

2. 层状双氢氧化物的层间结构2.1 定义和基本概念层状双氢氧化物是一类具有特定层间结构的材料,由阳离子层和阴离子层组成。

阳离子层通常由二价或三价的金属阳离子组成,而阴离子层则是以水分子或氧氢基团为主要基元。

2021二元氢氧化物盐的制备及其插层材料研究范文1

2021二元氢氧化物盐的制备及其插层材料研究范文1

2021二元氢氧化物盐的制备及其插层材料研究范文 层状氢氧化物盐(layered hydroxide salts,LHS)和层状双氢氧化物(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是两种典型层状阴离子材料。

LDH 通式为: [M2 +1 - xM3 +x( OH)2]x +( Am -)x / m·nH2O,其中 M2 +、M3 +1金属阳离子( M2 += Mg2 +、Zn2 +、Ni2 +、Cu2 +. . . ,M3 += Al3 +、Fe3 +. . . ) ,Am -为 Cl-、SO2 -4、NO-3、CO2 -3和CH3COO-等阴离子。

LHS 通式为: M2 +1 - yMe2 +y( OH)2 - x( Am -)x / m·nH2O ( M2 +和 Me2 +为 Zn2 +、Mg2 +、Cu2 +和 Co2 +等二价金属离子,Am -为阴离子。

LHS结构与 LDH 相似,其二维层间可与许多有机和生物分子组装有机-无机功能杂化材料,具有优良离子交换及催化性能等。

然而,相比 LDH,目前关于LHS 制备、结构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近年来,有关 LHS 插层材料的研究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 -3].与 LDH 相比,LHS 具有以下特点:相对简单的合成方法、离子交换能力高和电荷高密度等[4],LHS容纳客体分子的能力较大,LHS 插层材料具有更优的热稳定性和缓释性能等[5 -13].目前,研究最多的LHS 是氢氧化锌盐( Zn-LHS) ,如冬氨酸在 Zn-LHS中热稳定性明显高于 ZnAl-LDH[6].Choy 等人[7 -9]将 3-吲哚乙酸( IAA)、p-香豆酸( pCA)和咖啡酸( CA)插层到 Zn-HS 制备得到杂化材料。

研究发现,IAA 在 Zn-LHS-IAA 中释放速率比在 ZnAl-LDH-IAA 中更慢,这是由于IAA 分子中羧基和 LHS 晶格中未饱和 Zn( OH)3单元配位成键以及高的层板电荷密度共同作用所导致。

插层化学的原理与应用

插层化学的原理与应用

插层化学的原理与应用1. 简介插层化学是一种研究发展迅速的交叉学科,通过将分子或离子插入层状材料中,实现对其性能的调控和优化。

插层化学在材料科学、催化剂设计、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插层化学的原理插层化学基于层状材料的结构特点,通过分子或离子的插入改变其性能和性质。

常见的层状材料包括黏土矿物、层状双氢氧化物、层状硫化物等。

2.1 插层化学的基本原理层状材料的结构可由一层层的单元堆积而成,每一层之间存在着间隙。

这些间隙提供了插入分子或离子的空间,使得层状材料的性能得到调控。

插入的分子或离子将与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材料的性质。

2.2 插层材料的分类插层材料可以根据其结构和制备方法进行分类。

常见的插层材料包括层状黏土矿物、层状双氢氧化物、层状硫化物等。

不同的插层材料具有不同的插层性能和应用领域。

2.3 插层化学的研究方法插层化学的研究方法涵盖了材料制备、性能表征和应用探索等方面。

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离子交换、表面改性、原位合成等。

3. 插层化学的应用插层化学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1 杂化材料的制备插层化学可用于制备新型的杂化材料。

通过将有机分子插入层状材料中,实现了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

这些杂化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催化剂和能源存储等领域。

3.2 催化剂设计插层化学可以实现对催化剂性能的调控。

通过将催化剂插入层状材料中,可增加催化剂的表面积、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这一技术在催化剂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3 环境保护插层化学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物的吸附和降解。

通过插层化学的手段,可以将污染物吸附在层状材料内部,实现对其的固定和处理。

这种方法对于水处理和空气净化具有重要意义。

3.4 功能性涂料插层化学也可以应用于功能性涂料的设计。

通过将有机分子插入涂料中,可以赋予涂料更多的性能和功能,如耐热性、耐腐蚀性和防火性能。

ldh层状双氢氧化物酸响应释放原理

ldh层状双氢氧化物酸响应释放原理

ldh层状双氢氧化物酸响应释放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LDH层状双氢氧化物酸响应释放原理1. 引言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由阳离子层和水合氧阴离子层交替排列而成,具有结构规整、可控性强等优点。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插层反应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插层反应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插层反应
冯国炎
【期刊名称】《矿业科学技术》
【年(卷),期】2005(033)001
【摘要】在碱性介质中,11-烷基氨基酸为插层剂(NH2(CH2)10COO-)与阴离子型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层间阴离子(layered double hydroxide,LDH)通过离子交换,11-烷基氨基酸成功插入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层间,得到了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纳米级层状复合物.
【总页数】5页(P19-23)
【作者】冯国炎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丁二酸插层S2O82-/Mg-Al水滑石的制备及催化环己酮自缩合反应 [J], 任晓乾;孙守飞;梁金花;陈刘龙;王俊格;姜岷
2.高岭石/APTES插层复合物的表征及其脱嵌反应动力学 [J], 刘钦甫;纪阳;杜妍娜;李晓光;梁鹏
3.三聚磷酸二氢铝与有机胺的插层反应特征 [J], 吴胜富;黄润均;陈东莲;黄增尉;马少妹;袁爱群
4.微波法合成乙二醇插层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J], 郭科;段巍卓;王晓东;吴雁;
王豪
5.高岭石-季铵盐插层复合物脱嵌反应热动力学 [J], 郭鹏;纪阳;王定;刘钦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金属离子层状双氢氧化物制备及表征

不同金属离子层状双氢氧化物制备及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图 1 不同金属离子 LDH的 XRD 图
Fig. 1 X2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of LDH w ith different metallic ions.
通过 XRD 图 ,可以得到有关 LDH 的层间距 、 水滑石中层板之间的距离 ,在高对称的晶系中有
晶胞参数 、晶粒尺寸等相关信息 (表 1 ) 。层间距 如下计算公式 :
层状双氢氧化物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LDH)是类水滑石阴离子粘土 ,结构式为 [M212+x M3x +
(OH) 2
]x +
[
An2 x/n
·mH2
O
]x2
,其中层板上的取代 ,使得层板带正电荷 ,于是
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An2插入层板间与之平衡 ,使
出了不同金属离子的离子半径和相应氢氧化物的 致层板上剩余正电荷相对较少 ,与层间阴离子的
溶 度 积 参 数 ( Ksp ) 。由 表 可 以 看 出 , 由 于 相互作用力较小 ,同时由于 Fe3 + 半径比 A l 3 +大 ,
小于 KSP, Fe(OH) 3 KSP, A l(OH) 3 ,因此在相同的 pH 值条件 下热力学因素导致 Fe3 +更容易完全沉淀 ,与 N i2 + 、
本文采用恒定 pH 值共沉淀法 ,按 nM 2 + : nM 3 + = 3∶2合成六种不同金属类型的 LDH。通过采用 IR、XRD 和 SEM 对合成的 LDH 进行了表征 ,通过 TG对 LDH 的热分解行为进行了研究 。
1 实验部分
1. 1 原料与试剂 硝酸锌 、硝酸钴 (AR,成都市化学试剂厂 ) ;硝

层状双氢氧化物合成现状

层状双氢氧化物合成现状

层状双氢氧化物合成现状
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类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由阳离子层和阴离子层交替排列构成。

LDHs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催化性能、吸附性能等,被广泛地应用于锂离子
电池、废水处理、催化反应等领域。

目前,LDHs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共沉淀法、水热法、溶剂热法、水溶胶凝法等。

其中,化学共沉淀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控制
反应条件和添加剂,可以得到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能的LDHs。

水热合成法是一种较新的合成方法,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合成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晶格度、高结晶度的LDHs。

除了传统的合成方法,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合成方法,如转化法、电化学合成法、光化学合成法等。

转化法是在碳酸钙的基础上制备LDHs,可以杜绝含氧离子存在的可能性,得到更纯净的LDHs。

电化
学合成法是在电解质溶液中进行,通过改变电场、电流密度和电解液
中的成分,可以得到具有不同性质和结构的LDHs。

光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光化学反应合成LDHs,可以在无需高温、高压下制备具有优异性能的LDHs。

总的来说,各种LDHs的合成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合成方法
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

在未来,随着对LDHs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的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为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溶剂共插层反应

溶剂共插层反应

溶剂共插层反应溶剂共插层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方法,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催化领域。

该反应通过在溶剂中共同插入分子或离子,实现了材料的结构调控和功能增强。

本文将从溶剂共插层反应的原理、应用和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原理溶剂共插层反应是指在溶液中,通过溶剂分子与待插层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待插层材料的层间间距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分子或离子的插入。

溶剂共插层反应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溶剂分子与待插层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层间间距的变化。

溶剂分子与待插层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溶剂共插层反应的基础。

溶剂分子可以通过氢键、范德华力、静电作用等多种相互作用方式与待插层材料发生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改变待插层材料的层间间距,使其变得更大或更小,从而实现分子或离子的插入。

二、应用溶剂共插层反应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和催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实例:1. 材料科学:溶剂共插层反应可以用于合成层状材料,如层状双氢氧化物、层状硅酸盐等。

这些层状材料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2. 纳米技术:溶剂共插层反应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材料。

通过调控层间间距,可以实现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的控制,从而调控其性能。

例如,通过溶剂共插层反应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的纳米催化剂,提高其催化性能。

3. 催化领域:溶剂共插层反应可以用于修饰催化剂表面。

通过插入分子或离子,可以调控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位点和酸碱性质,从而改善其催化性能。

溶剂共插层反应在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研究进展溶剂共插层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方法,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调控溶剂与待插层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法,实现了对层间间距的精确控制,进一步拓展了溶剂共插层反应的应用范围。

研究者们还通过结合其他技术,如原位测量、表征等手段,对溶剂共插层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研究反应机理、揭示溶剂与待插层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为溶剂共插层反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